中级微观经济学重点题目,求过程


《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习题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习题目(6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第一部分 消费者选择理论1.有两种商品,x1和x2,价格分别为p1和p2,收入为m。当时,政府加数量税t,画出预算集并写出预算线2.
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x1,x2),如果花同样多的钱可以买(4,6)或(12,2),写出预算线的表达式。3重新描述中国粮价改革(1)假设没有任何市场干预,中国的粮价为每斤0。4元,每人收入为100元。把粮食消费量计为x,在其它商品上的开支为y,写出预算线,并画图。(2)假设每人得到30斤粮票,可以凭票以0。2元的价格买粮食,再写预算约束,画图。(3)假设取消粮票,补贴每人6元钱,写预算约束并画图。4
证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5 一元纸币(x1)和五元纸币(x2)的
2、边际替代率是多少6 若商品1为中性商品,则它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7. 写出下列情形的效用函数,画出无差异曲线,并在给定价格(p1,p2)和收入(m)的情形下求最优解。 (1)x1=一元纸币,x2=五元纸币。(2)x1=一杯咖啡,x2=一勺糖, 消费者喜欢在每杯咖啡加两勺糖。8. 解最优选择(1) (2)9.
对下列效用函数推导对商品1的需求函数,反需求函数,恩格尔曲线;在图上大致画出价格提供曲线,收入提供曲线;说明商品一是否正常品、劣质品、一般商品、吉芬商品,商品二与商品一是替代还是互补关系。(1) (2) (3) (4) , 10. 当偏好为完全替代时,计算当价格变化时的收入效用和替代效用(
3、注意分情况讨论)。11. 给定效用函数 ,px=3,py=4,m=60,求当py降为3时价格变化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12. 用显示偏好的弱公理说明为什么Slutsky替代效应为负。13. 设w=9元/小时,18小时,m=16元,求1) 2)元,求和14 两期的价格都是p=1,利息率r=10%。1) 求,有无储蓄
2)当时,求。15一个人只消费粮食,第一期他得到1000斤,第二期得到150斤,第一期的粮食存到第二期将有25%的损耗。他的效用函数为:1) 如果粮食不可以拿到市场上交易,最佳消费2) 如果粮食可以拿到市场上交易,两期的价格都是p=1,利息率r=10%,问最佳消费16有一个永久债
4、券(consol), 每年支付5万,永久支付,利率为r,它在市场出售时价格应是多少17假设你拥有一瓶红酒,第一年价格为15元/瓶,第二年为25元/瓶,第三年为26元/瓶,第四年每瓶价格低于26元,设利息率为5%,你会何时卖掉你的红酒18 课本p173第四题(review questions)。19.
一人具有期望效用函数,其对财富的效用为。他的初始财富为35,000元,假如发生火灾则损失10,000元,失火的概率为1%, 火险的保费率为%。问他买多少钱的保险(K=),在两种状态下的财富各为多少20一人具有期望效用函数,其对财富的效用为。他的初始财富为10,000元,有人邀请他参加赌博,输赢的概
5、率各为1/2。问以下情况下他是否同意参加赢时净挣多少时愿意参加 (1)赢时净挣10,000,输时丢10,000 (2)赢时净挣20,000,输时丢10,00021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x和y的价格都是1,他的收入为200。当x的价格涨至2元时,计算消费者剩余的变化、补偿变换和等价变换。22证明当效用函数为拟线形时,消费者剩余的变化、补偿变换、等价变换都相等。第二部分 生产者理论23. 给定以下生产函数,求证是否边际产量递减,技术替代率递减,规模报酬递增或递减。(1) (2)24给定生产函数, 已知,则1) 当时,求使利润最大化的
2)当都可变时,求使利润最大化的25给定生产函数, ,求使利润
6、最大化的26. 求条件要素需求和成本函数(1) (2) (3) 27. 对于生产函数,资本的租赁价格为1元,劳动的工资为1元,固定投入为1000元。1) 写出成本曲线 2) 计算AC, AVC, AFC, MC 3)计算minAC和minAVC时的AC,AVC,y,28. 对以下成本函数求供给曲线(1) (2) ,C(0)=0 第三部分
市场结构理论29消费者对商品 x 和在其它商品上的开支 y的效用函数为1) 市场上有完全同样的消费者100人,写出市场需求函数。2) 该如何定价使销售收入最大此时价格弹性是多少30证明所有消费品的收入弹性的加权平均为1,权重为每个消费品的开支比例。31, 给定
7、需求和供给函数:D(p)=1000-60p, S(p)=40p1) 求均衡p, q2) 当加数量税 $5时,求新的均衡价格和数量。3) 消费者和厂商各分担税收的百分比4) 税收带来的额外净损失是多少32. 需求和供给函数分别为:D(p)=40-p, S(p)=10+p1) 求均衡p,q 2)
如果对该商品进行配额管理,配额定为20,价格定为厂商所能接受的最低价,问该价格是多少 3)假如配给券可以买卖,问配给券的价格是多少33已知某个行业中有n个技术相同的企业,每个企业的成本函数为:产品市场需求函数为:D(p)=求长期均衡价格,厂商个数,以及每个厂商的利润。34在一个出租车市场上,每辆车每趟活的
8、经营成本(MC)为5元,每天可以拉20趟活,对出租车的需求函数为 D(p)=1200-20. 1)求每趟活的均衡价格、出车次数和出租车个数。 2)需求函数改变为:D(p)=1220-20p, 如果政府给原有的司机每人发一个经营牌照,出租车个数不变,则均衡价格和利润为多少3)设一年出车365天,r=10%,牌照值多少钱出租车所有者们愿出多少钱阻止多发一个牌照35.
给定需求函数p(y)=2000-100y, 成本函数c(y)=1000+4y1) 在垄断的市场下,价格、产量和利润分别为多少2) 如果企业按照竞争市场定价,价格、产量、利润分别为多少36一个垄断厂商面临学生s的需求函数为 非学生N的需
9、求函数为 。已知AC=MC=0,则1)当不能差别定价时,如何定价=2) 当可以差别定价时,=37某一厂商在要素市场为买方垄断,在产品市场为卖方垄断,求其要素需求。38. 一个市场的需求函数为:P(Y)=100-2Y,
企业的成本函数为:c(y)=4y1)求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价格和产量2)当市场上有2个企业时,求Cournot均衡的价格和产量。3)求Cartel均衡时的价格和产量, 并说明违约动机。4)求Stackelberg均衡时各个企业的产量和市场价格。第四部分 对策论(博弈论)39. 给定如下支付矩阵Player BLRPlayer
AT(a,b)(c,d)B(e,f)(g,h)(1).
10、如(T,L)是超优策略,则a-h间应满足什么关系(2)如(T,L)是纳什策略,则a-h间应满足什么关系(3)如(T,L)和(B,R)都是纳什策略,则a-h间应满足什么关系40. 在足球射门的例子中,混合策略是什么个人的支付(payoff)为多少第五部分 一般均衡理论41.
在一个纯粹交换的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有两个消费者,A和B,两种商品,X和Y。交换初始,A拥有3个单位的X,2个,B有1个和6个Y。 他们的效用函数分别为:U(XA, YA)=XAYA, U(XB, YB)=XBYB. 求(1) 市场竞争均衡的(相对)价格和各人的消费量。(2) 表示帕累托最优分配的契约线的表达式。42 其它条件相
11、同,如果A的效用函数为 U(XA, YA)=XA+YA,求一般均衡价格和契约线。43 其它条件相同,如果A的效用函数为 U(XA, YA)=Min(XA,YA),求一般均衡价格和契约线。44.
罗宾逊靠捕鱼为生,他的生产函数为,其中F是鱼的个数,L是工作时间。他一天有10小时用于工作或者游泳。他对于鱼和游泳的效用函数为U(F,S)=FS,其中S是游泳时间。问(1) 最佳捕鱼量是多少,工作多少小时(2)
有一天他自己玩家家,假装成立了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来生产鱼,雇佣自己的劳动,然后再用工资从该企业买鱼,该市场被设为竞争型市场。问(相对)均衡价格是多少此价格下的生产(消费)和工作量是多少45
12、. 罗宾逊每小时可以抓4条鱼(F),或者摘2个椰子(C),他一天工作8小时。礼拜五每小时可以抓1条鱼,或者摘2个椰子,一天也工作8小时。罗宾逊和礼拜五的效用函数都可以表示为U(F,C)=FC。(1) 如果两人完全自己自足,各人的消费为多少(2) 如果两人进行贸易,各人的生产和消费为多少,交易价格是什么第六部分 公共品、外部性和信息46.
养蜂人的成本函数为:,果园的成本函数为。蜂蜜和苹果各自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出售,蜂蜜的价格是2,苹果的价格是3。a. 如果养蜂和果园独立经营,各自生产多少b. 如果合并,生产多少c. 社会最优的蜂蜜产量是多少如果两个厂家不合并,那么如何补贴(数量补贴)养蜂人才能使其生产社会最优的产量47. 一条捕龙虾船每月的经营成本为2000元,设x为船的数
}

中级宏观经济学范文1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 教改 创新 海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227-01
本教改项目原计划通过新教学方案的实施,在进行中级宏观经济学的授课时独立安排总共18个课时的实践课,将全班150名学生分成小组,10名学生一组总共15组,让每个小组去社会上调研,研究遇到的每一个宏观经济学的现象与热点问题,研究结果将以两种形势,“课堂展示ppt”和“海报”展示出来,两者将在课堂上展示并进行评比,最后将海报将贴在专业办公室以及校园教师走廊内进行展示,美化装潢学校办公与学习环境激发学校学生对经济学与经济学专业的兴趣。
其中,项目组必须在中级宏观经济学的教学试点中,实施学生分组,安排课题,与制作课堂演示ppt等项目内容,以得到第一手的研究资料与成果。
通过研究发现,让学生们发挥主动性去做课题研究,能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交际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学到经济学的专业知识,增强其对于经济学的专业素养,其次,通过一定的奖励机制,能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到最大,如从项目经费中抽出大部分钱用于学生的海报制作与打印费用,对最后的海报评出“状元”,“榜眼”,“探花”三组,可从项目经费中拿出一部分钱购买奖品进行奖励,最后获奖作品将挂放在大学里的经济贸易系办公室或者相关专业办公室与课堂进行永久展示,剩余作品都将作为装饰用品贴在学校走廊与教室内供全校学生观看等,这些激励措施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让他们能够更加努力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并结合自身能力去做调查研究。
试点班级必须按时进入到海报制作的环节,接下来项目组成员可以下拨经费给学生用于制作经济学项目研究所得出的结果的宣传海报,这要求学生紧跟课程进度,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应的时事热点与经济新闻,以及我国或世界最新的宏观经济动向,选择一个课题项目进行研究。最终海报都将经过评比获得分数作檠生的平时成绩,具体评比标准为:海报设计创意占60%,海报文案,占40%。
研究过程中发现,最大的问题出现在学生的配合方面,尤其是个别组员的懒惰性方面,为了防止部分同学懒惰,小组协作不积极出现搭便车的现象,特做出以下规定:(1).小组长对小组工作进行详细分工并进行标注,具体工作有“资料收集,文案制作,编辑,制图,撰写,外联,采访,笔录,总策划,创意”等几类。组长有绝对权威分配任务与组织,但必须诚实负责,对于不合作的同学平时成绩为零。(2).所有旁听同学必须积极听讲认真评分,最后每位同学都要进行记名投票,不准弃权,没人一票,分数用票数进行折算,弃权者平时成绩为零。
此试点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学生ppt代表作之《论一路一带的支点之自贸区》,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作,其中学生们通过查找数据,找到一路一带的相关资料,并结合广州实际情况亲自前往南沙等自贸区调研,研究的内容图文并茂思路清晰,通过此研究以及在课堂上的展示可以最大程度的让参与项目的学生们感受到经济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尤其是使得学生们能够发现身边的经济学现象与问题随处可见,由此增长见识,学到经济学知识,并且增加对经济学的兴趣,同时为教师的经济学研究尤其在国际贸易方面提供了极大的启发。
第二组优秀学生成员的代表作ppt是《网络经济研究之TFBOYS是怎样红起来的》,此研究题目新颖,尤其对广大90后的大学生吸引力极强,同时能在结合兴趣的同时,对网络经济的原理有一定程度的探究,能得到自己的独立的见解,有一定的深度,此研究通过探究网红音乐男团组合TFBOYS的背景与成长经历,结合网络和经济学的原理得到一定的启发,尤其通过大众的态度和反映,尤其是网络热搜数据等一系列的大数据说明了网络经济之所以火热的原因。对于探究社会深层次的经济问题和现代网络经济的研究提供了初步的数据资源与研究成果,为学生们升入了解现代的网络经济打好基础,教会他们善于利用网络,合理利用网络,并从中找到有益和有价值的资源,此研究结果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氛围,同时对于教师从事网络经济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有助于教师对网络经济的深入研究与探索。
中级宏观经济学范文2
(一)初级微观经济学和初级宏观经济学的联系较少
大部分的高校在本科阶段学习的是初级宏观经济学,而初级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和微观经济学的联系较少,缺乏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虽然目前高级宏观经济学是建立在经济学共同假设的基础上,但这部分内容在初级宏观经济学的书上往往涉及的很少,比如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这本书里,也只有最后两章才有所涉及,学生会对因为找不到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而感到困惑。所以,现行的初级宏观教材在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联系的问题上还不能很好地解决本科阶段学生们的问题。
(二)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用处的质疑
除了学习体系上的不完善造成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困难,学生们往往对宏观经济学的实用性产生质疑和困惑,由于宏观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长期的经济增长与短期的经济波动,以及相关的通货膨胀、失业和国际收支等问题,对于基本上还没有工作经历和社会经验的大一、大二的学生们来说,学习起来会感觉比较抽象,难理理解,尤其是不能体会书本上的知识如何与现实生活有效地结合。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时候,都会提出这门课的用处到底是什么,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工作的用处到底是什么等等诸如此类问题。
二、宏观经济学教学改进建议
(一)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为了发掘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兴趣,提高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注意将西方的经济理论与中国的现实情况相结合,而且,讲解宏观经济学离不开案例的分析,通过案例的分析可以使晦涩的理论模型变得生动,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兴趣。是否一定要使用多媒体课件,这取决于授课教师的个人偏好,多媒体课件可以提高讲课的效率,无论从色彩上还是动态的效果上,多媒体课件都有它的优势;相比而言,板书授课的优势是教师一步一步的演绎推导和作图可以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在推导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课堂教学的效果好。所以,多媒体和板书的有效结合,是一种既提高讲课效率又提高授课效果的很好的方式。而多媒体授课对于宏观经济学重要性还在于在课堂上可以随时就讲到的知识点展示网络上的信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信息和数据,都可以做到及时观测,让学生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知识和数据信息。为了更好地保证所讲授知识的正确性和即时性,讲授宏观经济学的教师除了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中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以及经常关注国内外最新的理论科研成果之外,对于与宏观经济学相关的学科也应当有深入研究,比如计量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等,这些学科的部分理论在宏观经济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二)教材选择的多样化
现阶段,国内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理论陈旧、分析方法单一和知识更新的速度比较慢。受到教材的影响,学生很难接触到及时更新的理论和针对性更强的案例。除了教师应该注意到这种知识结构和内容上的变化,有义务不再传授陈旧的或者是错误的、不恰当的理论,同时应该不断更新学生的教材或者是参考书目。比如,如果能够开展双语教学,可以选取英文版的比较新的教材,很多英文教材的优点在于,定位比较明确、内容更加充实、案例和习题新颖、贴切、印制精美等等,更容易被宏观经济学的初学者接受,当然,翻译版的也可以,问题是现在很多译文版有很多翻译或者书写上的错误,教师要仔细检查,并一一对学生指出。如果不能直接选用英文版的教材的话,也要在参考书目中列举出足够量的原版宏观教材以供学生课下阅读。另外,课堂上可以经常介绍一些当前宏观经济学的前沿科研成果和论文等,让学生了解这门课当前的进步、争论和新的发展方向,以促进这门学科的不断发展。
(三)宏观经济学的教学离不开数据
作为教师除了教给学生书本上的内容以外,应该让学生知道书上的每个定理、每个模型都来自于实际的生活和数据。所以,对历史事件和生活的观察以及对数据的敏感都是学好经济学必要的素质。只会死记硬背书本的内容而无法将其联系实际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不算是学好经济学的表现。所以,学会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和通过数据得出结论,对学习经济学的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告诉学生在哪里得到与课程的研究内容相关的数据,比如银行的网站,尤其是各国央行以及世界银行的网站,国家统计局的网站和美国经济分析(BEA),也可以具体到各个省市统计局的网站等等。学生通过对真实数据的搜集和分析,更容易理解已经学过的经济学理论到底是如何从现实中总结出来的,也能够理解政府采取的各种经济政策背后都有哪些依据。虽然作为刚刚入门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也许不能得到比较深入的结论,但是对于他们的学习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为了让自己能够尽早完全理解这些现象,也更加有动力去学习新的理论和知识。
(四)习题是宏观经济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级宏观经济学范文3
1、西方宏观经济学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学理论
现代的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是凯恩斯经济学说演化而来的,它主张的是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所说的混合经济就是包括了在自由私有企业基础上发挥作用的市场机制,也包含了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控制和调节的机制,西方宏观经济学认为依靠市场机制是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失业问题和经济危机,想整治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生活的干预方面就要做出努力,因此得出,西方宏观经济学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学理论。
2、西方宏观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的庸俗经济理论
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是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简称“庸俗政治经济学”或“庸俗经济学”。它是一种只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表面现象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体系。它的重要特征是在经济分析过程中用一般经济关系和物质技术关系来代替生产关系进行研究,用经济现象来代替本质分析。西方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的收入为中心,对各种经济变量进行分析,建立起精巧的宏观经济模型,以供分析资本主义经济波动的原因,并在分析出原因之后,建立一套宏观调控机制,以期待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失业问题和经济危机。失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问题,在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中,资本家常常追求剩余价值,又迫于竞争压力,采用更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使成本提高,资本积累和有机构成的提高就导致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相对人口过剩,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歪曲了失业问题的原因,不仅对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而且还无视资本家对雇佣劳动的剥削,这种情况下对资本主义的失业问题也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和解决。
3、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不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所有问题的有效办法
西方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现实问题,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在一定的经济时期内可以解决失业问题,维持经济增长在一个特定的水平上,保证经济危机可以在各种程度上得到合理的解决、减轻破坏程度,虽然它具有这样的优点,但是它并没有揭示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性,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也不可能完全的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二、西方宏观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在我国,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人们的眼界,西方宏观经济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影响了我国宏观经济理论的研究和宏观政策。
1、分析
将西方宏观经济学应用在我国,必须要合理的分析我国的国情和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在我国应用所具备的的条件,这些都是建立在理论加实践的基础上的,运用这一理论不能盲目的照搬照抄,而要将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制定一套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国情的经济学理论,如果理论不符合实际,那么在西方再正确的理论也不适用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应用。
2、借鉴
根据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观点,借鉴一些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用的理论,而摒弃那些不适用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观点,由于我国和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的经济条件也有所不同,在应用之前要考虑西方宏观经济学能不能应用在我国这种社会制度下,探索出中西方在宏观经济运行中所共有的一些东西,从中西方宏观经济运行机制这个角度来看,还是有一些共通的地方,比如说两者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西方社会属于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我国则是计划性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存在共同的规律。两者最终的目的是要实行宏观控制,而西方国家强调更多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必要的。两者对于宏观控制的政策目标具有共通之处,要达到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减少人员的失业问题、提高就业率、稳定社会物价水平、财政和对外的收支平衡。介于中西方存在这些共通之处,所以,西方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些理论、概念和方法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可以借鉴和应用的。
3、拓展
西方宏观经济学中有一些方面对于我国是不适用的,所以,应该根据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和拓展,实现理论的创新,创造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由于中西方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决定了中西方宏观经济运行时有本质的区别,在理论体系的建立上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有些宏观经济学中的理论在西方是被忽略的,但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宏观经济中却是十分重要的,不能摒弃,这就要求我们需要理论上的创新,创新的内容具体包括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宏观经济的调节体系还有宏观经济中的结构比例关系。
三、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西方宏观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趋势较明显,随着微观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完全有可能实现一次较大程度的综合,尽管如此,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在应用中还存在很多疑惑,值得大家反思。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年代,社会变化速度如此之快,那么西方宏观经济学将会向哪个方向发展呢?纵观全局,研究出其具有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1、更加重视对新增长理论的研究
西方的经济学家在不同角度寻求导致技术进步和生产率增长的原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不同的新增长模型,这些不同的模型都是根据某一侧面来创造技术进步的模型,长处和短处也是各自掺半的,不存在某种将会取代另一种的趋势,所以这种局面会持续一段时间。未来的新增长理论将会研究经济增长的过程,为国家的技术进步提供必要的政策建议。而经济增长理论将会向着通过对模型的模拟进而可以把预测的结果与数据作比较、利用经验区别出内生增长理论、研究出各国之间生产率差异的理论、在数据方面加以创新的趋势发展。
2、宏观经济理论和政治学理论将会融合起来
新政治宏观经济学是一个研究的新方向,已经被应用于宏观经济、经济增长和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它关注更多的是政治、宏观经济、经济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尤为注重的是政治因素对于经济方面的影响。
3、西方宏观经济学将会得到综合性的发展
随着不同经济学理论的争论,西方宏观经济学不断的向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纵观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西方经济学在经过争论和分歧后就会出现新的综合,综合之后将会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学体系,使经济学家都会达成共识,因为各个经济学家的观点也不相同,经济学将会综合各个方面的思想,进而形成一种综合比较强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新古典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在进行争论之后,将会促使西方的宏观经济学再一次出现综合性的发展。
四、结语
中级宏观经济学范文4
本文以山西工商学院《宏观经济学》课程为出发点,总结现阶段《宏观经济学》中的教学现状与问题,并将《宏观经济学》分为七个专题,提出了针对我校课程发展的专题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建议,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宏观经济学》课程。
关键词:
专题式教学;宏观经济学;经济学模型;国民收入
一、我校宏观经济学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首先,教材的选用。我校多年以来一直选用的是高鸿业版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该版教材是“十二五”规划教材,也是各大高校首选教材,但是为了我校2017年合格评估对教材的使用,我校教材统一换成了(西方经济学)编写组编写的教材,这版教材的结构分明和合理,但是许多知识提出并没有细讲,对于我校的三本学生学习起来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其次,教师的构成。我校并没有专业的经济教研室,我校的商学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等均有教授宏观经济学的老师。教师的分散不利于经济类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的相互沟通,教研室活动也不方便开展。对科研的申报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再次,课时的安排。我校的宏观经济学的课时数是48个课时,并且是周三的课时,这样对于宏观经济学整本书的通透讲解在时间上存在着限制,不易于老师详细讲解。最后,对我校宏观经济学期末闭卷摸底考察结果的分析。在随机抽取的115名14级财务管理专业闭卷考察摸底中学生的成绩如下图显示,大多数学生的成绩集中在50-59这一分数段,可以看出我校现阶段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校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适应我校现阶段宏观经济学教学方式——专题式教学
(一)宏观经济学内容体系分解
宏观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我校宏观经济学开课的时间是大二的上半学期,课时量是48个课时,主要学习的是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经济理论。学习宏观经济学,首先必须在总体上把握宏观经济学的学科框架,然后将框架内的内容分七个专题讲解,七个专题中核心是IS-LM模型。第一个专题是宏观经济学的总体概述。在这个专题中要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发展历史以及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进行讲解;第二个专题是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说明,并引出第三个专题凯恩斯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即均衡的国民收入是由总需求决定的。第四个专题IS-LM模型,分别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并通过该模型教会学生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采用,理解历史上我国以及国外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原因,并会分析现阶段的宏观经济学问题。第五个专题是AD-AS模型。有许多同学在学习过IS-LM模型以后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IS-LM模型已经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宏观经济问题,那么为什么要引入AD-AS模型。因此,在讲解AD-AS模型时,一定要指出IS-LM模型的一个缺陷,即没有考虑价格的变动问题,而今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价格的变动,因此,IS-LM模型无法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通货膨胀问题,AD-AS模型的学习可以帮助理解通货膨胀问题。第六个专题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由于这个部分一般排在教材的较后章节,老师们在讲课过程中普遍反映这一部分的内容多,且不好理解,在讲的过程中除了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基本理论的讲解外,建议经济增长部分只讲解两个代表性的经济增长模型,一个是凯恩斯主义经典增长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一个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索洛模型)。最后,可以用两个课时的时间向学生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动态和前沿问题。
(二)成立专业的经济教研室
针对上述的教学内容的设置,我认为应由16个教师来教授我校各二级学院的宏观经济学,建立专业的经济教研室。一个老师上课,多个老师随堂听课,寻找问题,并让各个老师各学期轮流讲解宏观经济学的各个专题。这样,不但可以加强老师对宏观经济学教学的整体把握,还可以对各个专题有所研究。每学期,给老师预留了充足的时间来备课。
三、结束语
宏观经济学专题教学的方法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我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我校学生的特点所提出的一些设想。针对我校实际情况的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改革,仍需要老师们的不断摸索。
作者:邵倩 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宝贵.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N].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3):35
[2]张玲.关于高校西方经济学饭学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6(3):81一82
[3]胡乐明.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橄学,2001(1):45一46
[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傲观、宏观):第三版[M].北京:中日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李福华.高等学校研究性教学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4,(6):66-67
中级宏观经济学范文5
论文关键词 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性质 司法现状
一、宏观调控的历史背景
市场万能的经济理论随着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而走下“神坛”,人们开始相信没有任何真理能一劳永逸的解决市场变化莫测的问题。随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论》一书的腾空出世,一种新的经济调节形式被大家所认可,即用国家调控代替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这种形式主要是通过国家行政职能的有效介入对经济进行刺激,从而缓解经济危机。这种形式在当时称为国家管理经济的最高形式,并且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广泛认可和使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在欣然这种强有效方式同时也要注意到,这种模式也导致了“政府失灵”问题,即:政府调整范围广以及政府能力有限和所代表利益有偏好。如“郭京毅案”中代表的“政府俘获”现象,这证明政府的决策不必然是理性的,虽然可以通过一定的非诉程序起到控制作用,使其趋于合理性。但是通过司法审查对自由裁量权进行法律控制,不仅是一种权威性的补救措施同时也是一种警示的惩罚措施,其修正权力的不良运作。因此主张宏观调控的可诉性,符合宏观调控法的根本目的和基本精神,符合现代市场的内在要求,也是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呼吁建立的法治社会相匹配。
二、从宏观调控的概念来“质疑”宏观调控的可诉性
宏观调控本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术语,因此我们先探究其经济学上概念。从我国国内对其的主要观点有:第一,国家权力观说。认为“宏观调控”指国家为了弥补市场失灵和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尊重市场规律下,从宏观和总体对国民经济进行的干预与调节。第二,国家经济职能观说。认为“宏观调控”是现代国家从社会经济的宏观和总体角度,运用计划经济政策和各种调节手段,引导和促进社会经济,是对社会经济宏观结构和运行进行调节的一种国家经济职能活动。第三,总量平衡说。认为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从全国经济运行的整体层面出发,运用多角度,广层次的宏观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的总体供求关系进行调节和控制。
从我国的三种主流学说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国内主流观点认为宏观调控是以国家名义,通过税收、货币、产业等措施对市场的协调,是国家权力组成中重要的经济法律权力。可是在法学界以邢会强博士明确表明宏观调控行为的不可诉性,并且2002年首次提出宏观调控的不可诉性,他认为宏观调控行为属于国家行为,因为这种行为满足涉及重大国家利益和强大的政治性这两个国家行为的构成要件,而国家行为由于政治因素影响深远,不能依据司法来衡量,因此被排除在司法审查之外。
但是笔者不敢苟同,因为从法理层次上讲无论宏观调控属于什么性质,都可以确定它是一种经济法律权力。而从权力本质上看权利与义务是共具的,只拥有权力而没有对应义务,那是专制。若权力与义务比例失衡,义务过多则会导致不公平正义。而且政府作为公民权利让渡组成的特殊职能机构,它所做出的涉及公民利益的宏观调控行为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基于公民自愿遵守的规章-法律的授权,这是任何政府行为合法性的基础。因此可得出法律不能只授权而没有相应制约措施。所以从法学理论层面上说,“质疑”宏观调控的可诉性,缺乏依据。
三、从宏观调控法性质“质疑”宏观调控的可诉性
邢会强博士在其文章中提到,宏观调控行为的不可诉性源于该行为的性质。因为宏观调控从性质上属于国家行为。不过我们肯定一个世界上广泛认同的观点,即国家行为是为司法所豁免的。但是笔者更倾向于认为宏观调控的主体是政府。把宏观调控的主体定义为国家,这就使任何国家行为因其性质的特殊性而肆无忌惮,如此一来必将本是政府的行为游离在法律之外。
首先,邢会强博士认为宏观调控因满足国家行为的两个要件,故属于是国家行为的一种。国家行为不可诉根源于国际法上国家行为的豁免权,因为是国与国之间,涉及到国家主权、国际关系等行为,不宜用宏观调控来规范。将国家行为性质带到经济法中,故邢会强博士认为经济法中的国家行为也是不可诉的,而且从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的抽象行政行为不可诉中,也可以找到国家行为不可诉的规定。但是这都是将宏观调控的主体定义为国家,性质是国家行为。但是具体什么是国家行为,行政诉讼法并没有具体规定。从1999
年《最高公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公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看,国家行为是指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国防部、外交部等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以国家的名义实施的有关国防和外交事务的行为,以及经宪法和法律授权的国家机关宣布紧急状态、实施戒严和总动员等行为。从既有的法律规定中我们看出宏观调控的国家行为与法律规定的国家行为相差甚远,宏观调控的行为更多是经济性的,是行政管理下的经济职能在经济生活中的运用。虽然在极少数情况下,因为战略政策的调整而进行的调控,如“战时经济管制”“宵禁”等此时宏观调控更多意义上是政治因素,涉及国家安全,此时的性质才是国家行为,主体是国家从而不具有可诉性,但是更多情况下它们界限是明确的。
其次,笔者更倾向于将宏观调控的主体定义为政府。首先国家的内涵大于政府,这就不利于将本来涉及政治因素的行政行为诉之司法机构进行审查,何况在给其披上国家这“圣衣”将其无限扩大化。因为从当下的宏观调控乱象看,政府部门或官员为了追逐自己的利益而相互矛盾,使得国家的公信力大打折扣。最具有说服力的就是各地政府为了一时经济指标,以“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名义实拆迁之实,导致的各种拆迁惨案。这都是将宏观调控的主体定义为国家,性质定义为国家行为,以逃避司法审查以及由此带来的宏观调控权限配置失当所致。因此将宏观调控的主体定义为政府更有利于规范政府干预行为,这也与政府的由来相匹配。公民让渡自己一部分权力给政府,共同服从于基于大家共识所达成的标准原则,政府的权力的来源于公民,通过公民选举的政府对公民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公民监督。公民对国家事务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对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事务还有决策权。这样一来保障了国家权力按公民意志而不至于偏离。任何政策的制定都不可能面面俱到,或多或少都会有一部分人利益受损,“良性违宪”、“良性违法”不就是在满足社会绝大多数人情况下,做出的牺牲小部分群体的利益的决定,更何况政府大多情况下制定的政策不一定是理性的。这些遭到利益受损人的合法权益怎么救济,政府不理性做出的政策侵害了他人利益,难不成一个“宏观调控”大帽子下就闭口不谈,政治责任的通告批评不痛不痒,根本起不到警示的作用,只有将其进行司法审查通过法律诉讼,将宏观调控的主体定义为政府才能有效控制政府权力的随意化,才能做到权从民来和有权有责,做到一个真正对民服务的限权政府。
四、从司法现状“质疑”宏观调控的可诉性
司法权是一国最权威、最彻底和最具有约束力的存在,为了保持其司法上的独立性司法本应保持对政治的高度敏感性,避免过多参与政治而丧失其公正性。而邢会强博士认为当下司法机关不具有这样能力审查宏观调控,也没有承担其巨大风险后的责任,所以不适宜对宏观调控进行司法审查。
但是笔者在此有不同看法。首先,从我国法律规定看,对宏观调控的制约看其是否违宪,一个是全国人大有权撤销不正确的法律、行政法规等规范性文件;一个是制定机关自己或者自己的上级机关有权撤销。但是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的人大一年才开一次会,而且时间短暂,跟本没有时间去研究去讨论一个宏观调控政策的正确与否。那另一种制约是自己检查自己或上级检查自己,我们都知道一句法律格言,“任何人不能做自己案件的法官”。这是为了避免人性的天然偏袒。同时制定机关与上级同属于一个体系,难免不会发生包庇自己下级机关的行为,致使两条制约途径在我国都缺乏现实的可操作性。我们只有将其依靠于独立的司法审查,因为司法时“只服从与法律的要求和良心的命令”,而独立于上级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同时结果会得到国家的强制力执行,有确实有效的保障。我们不能因为当下缺乏危违宪审查的明确主体和可宪法司法化的机制、程序就断言其不具有可诉性。任何机制的健全都是从理论的不断完善开始的,倘若我们一开始就封杀这种可能性,那么我国的法制进程的完善也就遥遥无期了。我们所追求的法治也就是镜中月水中花了。我们不能因为怕它麻烦,怕它能力不足而对其恐慌。为什么当下法制基本上健全下还有这多人喜欢上访?因为就是法制的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对一些敏感问题司法审查就开始隔岸观火,缺乏公信力。上访不就是相信“人治”压倒法制,相信上级的行政机关有能力改变下级命令,这对我们苦苦建设的法治社会是多么大的讽刺。
中级宏观经济学范文6
一、传统宏观经济学教学范式及其缺陷
传统宏观经济学整个理论体系与政策实践的核心表现为IS-LM模型及其基础上的总供求模型。例如,多恩布什和费希尔称IS-LM模型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帕廷金认为它是凯恩斯的“主要信息”,托宾和索洛称为经济学专业的“受过训练的直觉”。因此,IS-LM模型曾经长期居于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支配地位,并成为经济学家讨论宏观经济政策的普遍框架。传统IS-LM模型的基本内容在于两个关键要素和一张图。两个关键要素是:产出(收入)是由需求决定的内生变量;利率是影响产品需求(C+I)及货币需求的内生变量[1]。经过希克斯表述的《通论》所发展起来的传统IS-LM模型的一个简单形式如下:L
= L(r,y),i = i(r),i(r) = s(y)
其中L为货币需求,均衡时L=M,M为货币供给。i为投资,s为总储蓄,y为收入,r为名义利率。由于固定价格假设,变量的名义值与实际值是一致的。因此,一方面IS-LM模型可以视作收入决定模型(包含了供给面),另一方面,IS-LM模型也为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在决定AD中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简单框架,模型集中关注的是利率在联系两个市场中的作用。IS-LM模型的一张图如图1:其中IS代表IS曲线,LM代表LM曲线。通过两条曲线的交点就可以决定经济的均衡状态E,所对应的就是均衡收入y*与均衡利率r*,它是经济在实现产品市场供求一致与货币市场供求一致下得到的均衡利率。IS曲线的移动可以体现财政政策,LM曲线的移动可以体现货币政策,因此,总需求管理就可以通过IS-LM图形中曲线的移动来分析经济状态的变化和预测内生变量的变动方向。传统IS-LM模型具有如下作用[2]:
(1)教学作用。它是分析经济的实际与货币部门相互作用的最简单模型,并且可以使用上述的一张图使经济分析与政策分析的含义直观化,宏观经济学家与广大公众(记者、官员等)更易交流。可见,IS-LM模型具有比较高的收益/成本比。
(2)对经济理论的诠释作用。IS-LM模型在同其他理论比较中能够澄清某一宏观经济理论的解释,因而成为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等各流派辩论的共同基础。
(3)描述性作用。IS-LM模型可以代表、解释或预测某种经济的绩效,进而发展出了政府和企业进行政策评价与经济预测所使用的非加总宏观经济学计量模型,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规约性作用。利用IS-LM模型来选择一定时期绩效最佳的政策方案。正是在这些影响下,IS-LM模型成为绝大多数入门和中级宏观经济学教材的核心。国内出版的教材也沿袭了这一思路。老师们在课堂上讲授IS曲线、LM曲线的含义及代数形式,并使用IS-LM图形分析经济政策的效果。
然而,这种传统教学范式已经受到经济学界的猛烈抨击。激烈的争论和研究表明,传统IS-LM模型存在着根本的致命的缺陷:
第一,模型的短期静态性质。它使用充分信息下静态的同时均衡框架来处理不完全信息下的动态调整问题[3],这使得再次反馈过程与初次发生过程变得同等重要。这会造成对实际的动态时序经济行为的错误认识[4-5]。事实上,经历了历史时间、遭受了一系列冲击和结构变迁之后的经济体系,其反馈过程只能部分为经济个体所认知。IS-LM模型没有引入时间和经济变量的滞后效应,因此有必要以动态时序分析取代IS-LM模型。
第二,模型的确定性。传统IS-LM没有考虑宏观经济世界中不确定性(尤其投资方面)和预期的重要影响,因此就不能体现宏观经济的结构不稳定性。许多原凯恩斯主义者和后凯恩斯主义者都认为这是凯恩斯贡献的真正本质,而不确定性和预期同均衡概念完全不兼容且相冲突。
第三,模型的逻辑不一致性。一个表现是IS曲线作为流量均衡同LM作为存量均衡的不一致[6],另一个表现是传统IS-LM模型缺乏微观基础。它是总量的特设关系,而不是从明确的理性主体的最优化行为推导而来。而按照卢卡斯批评,IS和LM曲线代表的函数在经济政策规则变化时并非保持不变。因此模型的政策评断往往不可靠。
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传统IS-LM模型逐渐衰落,大多数宏观经济理论和经验研究已经不再使用IS-LM模型。IS-LM模型有时出现在宏观经济学教材中,但只是作为建构总供求模型中总需求曲线的一个阶梯。IS-LM模型“死了”还是继续“活着”?笔者对国外流行的中初级宏观经济学教材作了一个初步调查(见表1):可见,尽管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糅合在一起的萨缪尔森式的新古典综合在宏观经济学教材中居于支配地位,但IS-LM教学范式已经不再流行。因此,国内的宏观经济学教学者应该注意到这种转变。这是对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的一种体现。由于国内教材普遍更新较慢,老师就有义务不再传授陈旧的IS-LM模型。更进一步来说,在权威期刊上的理论研究与研究生宏观课程教学都很少同IS-LM模型相关了。据笔者所了解,察觉到这种转变的教师还比较缺乏。许多教师仍然在用IS-LM图形来讨论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政策含义。这种教学现状的原因可能在于IS-LM模型的相对简洁性及教学惯性。
二、宏观经济学教学新范式:动态一般均衡或新IS-LM模型
既然这样,课堂教学是否应该完全抛弃IS-LM模型呢?如果抛弃传统的IS-LM模型,宏观经济学教学还剩下什么?笔者的教材调查表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供求模型和经济增长理论仍然是宏观经济学教学的中心环节。问题在于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同微观经济学严重脱节,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理论是两张皮,缺乏比较严密的逻辑关联;另一方面,初中级的宏观经济学教学内容同高级宏观经济理论及专业性的宏观经济研究也是脱节的。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前沿研究给出了两个紧密联系的新动向:相当多的经济学家主张宏观经济学应当有一个适当的微观基础;主流的意见则主张为宏观经济学提供理性最大化的微观基础。这种动向在近年来达到高峰。目前已经形成一个动态一般均衡的宏观经济研究框架,具体表现为从拉姆齐模型到新新古典综合的发展。事实上,新新古典综合以另一种面目使得传统IS-LM模型借其扩展形式得到复活。因此,IS-LM模型还没有死。
大体上,动态一般均衡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中关于私人所有权经济所有时刻的整体动态系统的简称。它是一般均衡、理性预期与代表性主体的结合。动态一般均衡以市场作为协调机制、在各种约束条件下(偏好、预算/资源约束、禀赋、可得技术与信息、制度)最大化理性代表性主体的当前和未来期望福利的现值总和(因而是一种涉及现在和未来变量的跨期决策行为),结合所有市场上的市场出清(一般均衡)条件,经济行为可以被简化为几个定义了经济运动定律(laws
of motion)的微分或差分方程。这样就可以从微观层面的个体动态最优化来解释总量现象,如经济增长、经济周期、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影响。
DGE的基本原理在于持有下述信念:宏观经济建模应从微观经济主体作出的选择出发来加总成经济整体,所以必须重视个体对其经济环境实际或预期变化的反应行为。DGE体系中,经济主体在约束条件下连续不断地最优化以致经济总是处于某种短期均衡形式之中,只要给定可获取的信息,人们应能作出对自己有利的最优决策,并且不会犯持续的错误。也正是在此意义上,行为是理性的。如果出现错误,被归因于信息差距,如对经济未预料到的冲击。经济的最终运行趋势是一种长期均衡。它是当所有的过去冲击通过经济体系已经完全发生作用下的最优经济运行路径。它可以是各变量均为常数的稳态,也可以是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具有相同增长率的平衡增长路径。
然而,动态一般均衡框架涉及微观方程或差分方程、动力系统与最大值原理及动态规划等复杂的数学工具,因此并不适合宏观经济学的初中级学者。笔者所主张的是,在传统IS-LM模型的基础上,使用动态一般均衡方法对其加以扩展,这就是由新新古典综合发展起来的新IS-LM模型或最优化IS-LM模型。新IS-LM模型的一个代表来自McCallum(1989: 102-107)[7],为McCallum
and Nelson (1999)重述[8],形式如下:lnyt= a0+a1(lnPt-Et-1lnPt)+a2lnyt-1+ut
(菲利普斯曲线)lnyt= b0+b1[Rt-Et(lnP t+1-lnPt)]+vt
(lS曲线)lnMt-lnPt= c0+c1lnyt+c2Rt+ηt
(LM曲线)其中y为实际产出,P为一般价格水平,R为名义利率,M为名义货币供给。a0,a1,a2,b0,b1,c0,c1,c2为参数,ut,vt,ηt分别代表总供给冲击、总需求冲击和通货膨胀冲击的零均值随机变量。
显然,新菲利普斯曲线提供了对经济体系的供给行为的说明,新IS曲线和新LM曲线则提供了对经济体系的需求行为的说明。新的总供求模型同理性经济人的跨期最优化行为协调一致。这一点同来自传统IS-LM模型的总供求方法明显区分开来。新IS-LM模型具有了早期凯恩斯主义所缺乏的微观基础因素:价格调整成本,价格调整的不同步性,前向预期价格设定,垄断竞争。价格水平已经内生化了,它是受外生冲击和货币政策规则影响的内生变量,结合货币供给规则,即使个别价格有短期粘性,价格水平在短期和长期都会对货币存量的外生持久变化作出反应。
新IS-LM模型的参数来自效用函数、生产函数及价格调整过程的结构性参数,已经充分考虑了政策变动对理性主体的预期的影响,因此模型大体上可以经受住卢卡斯批评。这就使得使用它讨论宏观经济活动的决定和货币政策设计的研究文献日益增加。
把新IS方程结合泰勒规则,可以得到一条宏观经济政策(MP)曲线或总需求(AD)曲线[9-10]。它表明产出缺口与超过目标的通胀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因为当通胀率上升超过目标通胀率时,中央银行会提高名义利率。提高幅度大于通胀率上升幅度,以使当通胀率上升时,实际利率也上升,这就会减少投资和净出口,降低实际产出。MP曲线的移动来自通胀率以外其他因素的冲击,如政府采购、货币政策、国外出口需求、税收、消费者信心的变化。
模型中的新菲利普斯(NPC)曲线则代表经济的总供给行为,或称通货膨胀调整(IA)方程。对于通货膨胀调整(IA)方程,通胀率是前定的,因为它取决于滞后的GDP缺口而非当前的GDP缺口。因此它是一条用来表示在任意时点上经济中通胀情况的水平直线。当实际产出高于潜在产出时,IA上移,反之则相反。因通胀预期和原材料价格变化而移动,因此可以反映粘性价格和粘性工资的现实经济状况。
我们把向下倾斜的MP曲线和水平的IA曲线结合起来,就得到了一个解释经济波动及宏观经济政策的新模型,如图2所示。这个模型可以较为精确地描述货币政策的实施原理。例如,初始经济处于长期均衡E0,如果没有外部冲击,这个经济就是通胀比较稳定的经济。当一个外生的需求冲击使得MP0右移到MP1,则实际产出会超过潜在产出,从而通胀率会上升,因此IA上移,中央银行就会提高名义利率以使实际利率上升来应对通胀率的上升,直到经济达到新的长期均衡E1。这时产出回到了潜在产出水平,但稳定通胀率更高了。如果中央银行认为新的稳定通胀率过高,则它可以通过泰勒规则来使MP左移以实现目标通胀率。
上述见解常常被称为宏观经济学新共识(NCM)。它是对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与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综合。这种综合表明,在短期,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产生的名义刚性和真实刚性有效地增加了产出水平波动对总需求冲击的持续性。总需求对产出和就业能够产生实际影响。在长期,总需求没有实际影响。均衡的自然失业率由劳动市场的结构性特征、工资谈判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决定。
新共识认为,货币政策使用利率工具能够在短期稳定产出与就业,但长期只能影响通货膨胀。货币是中性甚至超中性的。
因此,新共识提升了货币政策作用而降低了财政政策作用。在货币政策工具中突显了通货膨胀的决定作用。通货膨胀可以影响短期产出并决定名义利率,但不能影响潜在产出水平。由于货币存量内生决定,因此新的货币政策无法控制货币供给,但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节利率来有效地实现低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均衡。当然,货币当局对实体经济活动的长期影响是有限的。它只能影响长期通货膨胀率,但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是重要的。把通货膨胀作为新货币政策的目标就成了自然的选择。这种政策称为“通货膨胀定标(inflation
Targeting)”。它要求由独立的中央银行来执行(从而保证政策的可信性),预先公布一个能实现经济长期均衡的通胀目标值,然后通过泰勒规则来调整实际通货膨胀与目标之间的偏差。这种政策目前已经在各国得到相当程度的实践。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级微观经济学重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