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上立一等功,去在部队怎么立特等功能用嘛

因为一等功分为个人一等功和集体一等功。一等功的评定标准是什么呢,不论是在和平时期还是战场上,要立一等功都非常不容易,需要有重大影响和贡献。“功绩卓著,有重大贡献的,可以记一等功”,也就是立功表现要达到“卓著和重大贡献”的水准,当然得之不易,所以才有“三等功在台上,二等功躺床上,一等功挂墙上”的戏分别代表着立功时轻伤不下火线(或者无恙,这里指的是经历过战斗)、重伤和牺牲。

1、一等功与一等功臣有什么区别

一等功是功劳的一个等级,属于功劳(荣誉);一等功臣则是获得这种功劳(荣誉)的个人,是具体的人。为什么强调是获得这个功劳的“个人”呢?因为一等功分为个人一等功和集体一等功,顾名思义,集体一等功属于某个集体,是团队的集体功劳,不属于任何个人。解放军相关《条例》规定:凡是个人或单位在执行战斗和战斗保障等任务中,成绩良好,超出一般水平的,都应当评功授奖,

功分为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功绩卓著,有特殊贡献的,授予英雄或模范称号,比如去年,中印对峙冲突时,因在边境冲突中誓死捍卫国土,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其中,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三位英雄荣立的便是一等功这种功劳,而他们个人,便是共和国的一等功臣,

那么,一等功的评定标准是什么呢?不论是在和平时期还是战场上,要立一等功都非常不容易,需要有重大影响和贡献。而和平时期的一等功,基本上都是追授的,战斗中英勇顽强,坚决执行命令,模范遵守战场纪律,完成作战任务成绩突出,或者主动掩护、抢救战友,功绩卓著,有重大贡献的,可以记一等功;而上述几位英雄,就非常符合这个标准。

中印边境冲突,印军有预谋地越过边境线,解放军在前出与之交涉时,双方发生激烈冲突,英雄团长祁发宝不顾自身安危,伸出双臂截住来犯的印军,但寡不敌众,身负重伤;这时营长陈红军和战士陈祥榕冒着印军抛掷的石块,奋力突入重围营救,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本来已经突出重围,发现还有战友未脱险,便义无反顾地重新杀入重围营救战友,壮烈牺牲;处于前出支援途中的战士王焯冉,在渡河是拼力救助被冲散的战友,战友脱险,但自己却被淹没在冰河之中,

2、在部队获得一等功容易吗

这两个问题合并起来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其实是孙玉国,原黑龙江省军区合江军分区饶河边防站站长,在1969年爆发的某某岛自卫反击战中表现神勇,被授予一等功以及“战斗英雄”称号,并且因此名动全国,军旅生涯进入直线快车道。战后即擢升某部副团长,仅仅五年之后,已经晋升沈阳军区副司令员,一跃成为副大军区级高级将领,升职速度令人瞠目结舌,

(孙玉国)按照总政治部关于“一等功”的评定标准细则,部队中个人共有23个分项可以获授,这里不一一摘录,但是在最关键最直接的作战选项中,评定标准的表述是完全一致的:“功绩卓著,有重大贡献的,可以记一等功”,也就是说,立功表现要达到“卓著和重大贡献”的水准,当然得之不易,所以才有“三等功在台上,二等功躺床上,一等功挂墙上”的戏说,分别代表着立功时轻伤不下火线(或者无恙,这里指的是经历过战斗)、重伤和牺牲。

孙玉国是辽宁沈阳籍的工人出身,1961年参军入伍,四年后提干,再经过几年的摔打,至1969年某某岛自卫反击战打响时,已任边防站站长兼副指导员,此时我军已经取消军衔制,从级别上看不过是个连职干部,由于之前的边境形势已经非常紧张,因此前一年10月,新婚过后的孙玉国便紧急赶回边防站,按照上级部署进行了周密的准备,甚至做好了几套应对苏军挑衅的预案。

(孙玉国和战士们)1969年3月1日,双方巡逻队在岛上遭遇,30多名苏军先行挑衅和动手,用木棒等围殴孙玉国率领的巡逻小分队10余人,爆发激烈的“肢体冲突”(这是最近的新名词),造成我方两名战士负伤,这是初次交锋都没有动用武器,第二天也就是3月2日,70多名苏军再次登岛并且开枪寻衅,我边防部队忍无可忍奋起还击,孙玉国指挥部队仅用一小时,即全歼敌人,创下了连级战斗的典范战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

说起士兵立功受奖,这是许许多士兵在服役期间非常向往的、用实际行动努力争取的、至高无上的荣誉和无上荣光!

虽然我在部队服役期间,没有荣立过一等功。但是,荣立过1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其中,参加云南老山地区边境防御作战时,荣立1次三等战功。后来,能在部队干到正团职上校,也是得益于多次立功受奖,于此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士兵在部队服役期间,如果能够荣立一等功,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也是非常难得的。

士兵要想荣立一等功,就必须在平时的各项工作中,成绩优异、功绩突出、有重大贡献和影响。就必须在战时完成作战任务成绩突出、事迹突出、功绩卓著、有重大贡献和影响。

不论是战时还是平时,士兵荣立一等功都是非常难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可谓是凤毛麟角。

对于一名士兵来说,荣立了一等功,是相当高级别的荣誉和奖励,是个人一生的光荣,是全家人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荣耀。

士兵荣立一等功以后,对个人的前途发展和职业选择,有哪些帮助和好处呢:

一个士兵荣立了一等功,那么,他就是士兵中的先进模范人物,就是士兵中的优秀代表,就是其他士兵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部队对荣立了一等功的优秀士兵,一般都是会重点培养、重点关注的。

荣立了一等功的士兵,在报考军校时,一般都会给予优先推荐、加分录取,学成毕业后即可成为一名军官。达到优秀士兵保送入学条件的,可以直接推荐保送入学、直接提干,成长为一名军官。

例如,我的战友龙成祥,入伍后,义务向人民群众传授科学养猪技术,帮助四川、贵州、西藏等十多个省区300多个县的100多万农民掌握了科学养猪技术,为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分别获得“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全军自学成才标兵”、“全军学雷锋先进个人”、“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四川省扶贫标兵”、“全国优秀人才先进个人”、首届全国“十大扶贫状元”等称号,荣立过一、二、三等功。

由于他在工作中成绩优异、功绩突出、做出了重大贡献,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被直接提拔为军官,被所在部队树为学习的典型。

他在为部队和地方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得到了提拔重用,从而确定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在个人的职业发展上,迈上了一个崭新的、更高的台阶。

士兵荣立一等功后,由于取得了较大的功绩,获得了较高的荣誉,加上经过部队的培养和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个人的前途发展上,也是有较大的进步提升空间的。

比如,我的另一位战友万忠勇,1986年参加云南老山地区边境防御作战时,充分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他带领突击队出击拔点作战,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在作战中取得了显赫战果,功绩突出,荣立了一等功。

他是和他一起执行作战任务时,荣立一等功的几名战友中,唯一活着的一个。

在后来的工作中,他把取得的功劳,当作激发自己不断学习、干好工作、提高能力素质的压力和动力。不论工作岗位怎么变,兢兢业业干工作的精神不变,为部队建设做贡献的劲头不减。

由于他不仅是一个战时的一等功臣,而且在后来的工作中更是严于律己。工作任务完成好,个人的能力素质得到了不断提高。慢慢地,他逐步成长为一名正师职大校军官,并在这个领导岗位上工作到退休。

用他自己的话说,能够成为一名领导干部,个人荣立了一等功只是一个因素,关键还是在于部队这个大熔炉的锻炼和培养,给自己提供了一个用武之地,给自己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和机会。与一起参战牺牲的战友相比,我是非常幸运和幸福的。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部队的建设事业,是非常值得的,也是应该的。

士兵荣立了一等功,作为一名功臣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也是部队士兵中的骨干和优秀代表。

如果没有机会得到提干重用时,还有一个为部队长期建功立业的机会,那就是选取为士官。

按照部队的有关规定,义务兵荣立一等功后,可以提前晋升军衔。同时,在选取士官时,只要符合士官选取的基本条件,就会得到优先推荐,优先选取为士官。

士官,即职业士兵。作为士兵中的一员,如果荣立了一等功,根据有关规定,可以提前提高军衔级别工资档次,工资待遇比同等条件下的士官要高一个档次。

更有利的是,当荣立过一等功的士官,在晋升为高一级的士官时,只要符合晋升条件,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考虑晋升。这样,就会在部队工作的时间更长,在部队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的机会更多。

同时,如果晋升到中级士官中的上士、或者四级军士长;或者有机会晋升到高级士官时,对自己今后的前途发展和职业选择也是很有好处的。

根据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有关规定,义务兵、初级士官(下士、中士)在服役期间,平时荣立二等功以上、战时荣立三等功以上的,由当地政府安排工作。荣立了一等功的,肯定安置得更好。

地方政府对立过功的士兵,在安置工作上给予优先照顾,也充分体现了对立功士兵的关爱,体现了对立功士兵的照顾,也体现了对立功士兵的肯定。

服役满12年、16年的中级士官(上士、四级军士长)退役时,按照士官退役安置工作的政策规定进行安置时,一般都是根据士官的服役年限、立功受奖情况等,进行量化打分。并根据得分情况,从高到低优先选择工作岗位。

士官荣立一等功的,一次记20分。只这一项分数,就要远远超过很多同期退役的士官战友。就可以得到优先选择工作岗位的机会,就能够选择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

荣立过一等功的士官退役后,在地方工作中,只要保持作为一名功臣的好传统、好作风,保持曾经是一名军人的优秀品格,一样能够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一样能够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大有作为,一样能够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施展个人的才华,拥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和美好的未来。

当然了,一个士兵荣立了一等功,虽然说荣誉非常高、表现非常优秀、是士兵中的先进模范人物。

但是,这也是人生新的、更高的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把获得的荣誉变成进一步加强学习、干好工作、不断进步、做出新贡献的压力和动力。

让自己变得工作更优秀、能力更过硬、成绩更突出。在士兵中做好榜样、起好带头作用,始终是士兵中的佼佼者。

做到不躺在过去的功劳本上睡大觉,不把功劳当资本,不居功自傲,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

2020年7月12日,军人王亮在江西浮梁舍生忘死,跳入湍急的河水中救下一家四口人。

7月31日,王亮被部队授予一等功,并于次月提干。

那么,7月12日那天王亮究竟经历了怎样惊心动魄的救人过程?

除了提干,这位人民英雄又获得了其他何种奖励?

1999年1月,王亮出生于江西浮梁县的一个普通家庭,但是王亮生长的这片区域却并不普通,因为浮梁一带是江西革命老区。

作为98抗洪后的新生一代,王亮从小是听着解放军鏖战洪魔的故事成长起来的,饱受老一辈革命先烈英勇事迹的熏陶。

所以王亮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向往、对人民子弟兵的敬佩在小时候就埋下了种子。

2015年王亮高考失利,准备到县城打工,期间收看了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的9·3大阅兵。

深受震撼与感召的王亮,随即决定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王亮回到家中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里:我想去当兵,我一定可以在部队闯出一番名堂。

他的决定得到了家人们的一致支持,父亲说:我们一家当年是在解放军的救助下才活下来的,没有他们就没有你,现在你理应回报国家、回报社会了。

2016年9月,有着积极向上思想和优秀身体素质的王亮,顺利通过了部队一项又一项检测,成功加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集团军步兵91师273团2营6连。

在接下来的四年中,王亮在连队党支部的培养下,认真学习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多次参加营连士兵理论部宣讲小组,成为连队的学习骨干、思想骨干。

不光是在思想上有了成长和飞跃,在部队的这些年,王亮的身体素质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与加强。

刚到部队的时候,王亮身体较瘦,军事素质在一众新兵中并不显眼。

可偏偏王亮是个不服输的性格,为了提升体能,他在完成每天的训练任务后,都会给自己加练100次俯卧撑、仰卧起坐、蹲起,武装越野时也总是比标准多负重几个手榴弹。

当然,最显著的成长莫过于水中技能的掌握。

刚到部队的时候,王亮还是个旱鸭子,可游泳、水中作战、水中救援、水中工作等技能是他们必须要掌握的。

为了尽快跟上连队步伐,提升自己的水中技能,王亮经常在水里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常常练到腿部抽筋。

手上厚厚的老茧、布满全身的伤疤、磨损的衣物和战靴,都见证了王亮的成长。所幸他的努力没有白费,还是新兵的时候他就成为了连队的开浪兵,打破了连队记录。

此外,他熟练地掌握了立体机降、海中操舟、机动越野等多种水、陆两栖战场作战技能,以及20多种体能课目教学、训练方法。

他的杰出表现被部队看在眼中,所以在他还是义务兵的时候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

同样,也正是王亮平日在部队中几年如一日的刻苦训练,才有了他后来三入激流。救下四人的壮举。

2020年7月12日,王亮从浙江金华部队所在地返回家中探亲。

几经周转,王亮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浮梁老家。

一出车站,王亮远远地就看到了前来接自己回家的叔叔,两人开着车一路有说有笑地向家中驶去。

可就在他们路过公桥镇源港村桥头路段的时候,路上一辆小轿车与一辆大货车突然发生相撞。

由于车速过快、桥边护栏较脆弱,小轿车被直接撞飞,侧翻坠入桥下的河流中。

此时,连日严峻的汛情使得河流湍急、河水浑浊、水情复杂,河底更是乱石林立、泥沙俱混。

小轿车一落入河中车身就整个倒翻了过来,并且有被河流冲着往远处漂走的迹象。

车里有人需要救助!电光火石之间,王亮立马让叔叔停下车,自己向河边奔去。

为了节省时间,王亮没有迂回到河边浅滩处入水,而是从5米高的陡壁上直接一个猛子扎入水中。

他一边强忍着水面冲击带来的身体不适,一边艰难地游过深水区到达轿车落水位置。

由于河水倒灌形成巨大水压差,王亮数次开车门未果,但他没有放弃,最后一刻拼命一蹬、猛力一拉终于打开车后门。

此时的驾驶舱已经全部被淹,后排座位也即将被灌满,只剩下一丝空隙。

王亮一把将挣扎呼叫的5岁小孩抱到身上,再陆续从后排拉出被水淹没的小孩母亲和外公。

将三人一个个救上岸后,王亮来不及休息,再次向河流奔去,这次他顺手拿起了货车上的一把铁锤。

王亮再次游到轿车边,举锤一击,将副驾驶的车窗击碎,拖出已经昏迷的58岁小孩外婆。

此时的老人因为溺水时间太长而陷入了昏迷,王亮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直至老人苏醒。

眼看老人脱离生命危险,王亮顾不得已经筋疲力尽的身躯,与闻讯赶来的交警一起再次跳入河水中,将驾驶员从轿车中解救出来。

遗憾的是,司机因为溺水太久,最终没能抢救过来,这也成为了王亮一生的遗憾。

不过,在短短2分钟的时间里,王亮冷静果敢、智勇兼备,与死神赛跑,成功挽回了一家四口的生命,这已经是惊天壮举。

救援结束后,小孩母亲带着孩子跪下向王亮道谢:要不是你,我们一家人的命都没了,你是我们一家人的恩人!

王亮连忙搀扶起她们:我是军人,也是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

是军人,危难时刻就要豁出去;是党员,关键时刻就要站出来。

这是王亮的军旅格言,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在人民群众的生命受到威胁的关键时刻,王亮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第一时间跳水救人,映射的是忠于信仰使命、甘愿牺牲奉献、勇于担当作为的思想品格。

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在军旗下的誓言、党旗下的初心,树立了一名革命军人的应有之姿。

王亮的英勇事迹很快通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50余家媒体,传播到了祖国大地每一个角落,在军地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日报微博话题点击量高达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三叶汽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qichezatan/269675.html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部队怎么立特等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