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对亚非拉的影响巴洛克建筑的影响有哪些

第三章 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4、如何理解“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这句话的意思是指,筑师在建造活动之前或建造过程中,所赋予建筑的思想就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并已预见了建造的结果。( )

5、建筑对称或均衡的造型体现出了建筑稳定、平衡或均齐的形式美特( )

1、形式规律练习 运用四个正方形(大小自定),在纸上完成组合构成,要求表达出沉着或稳定(3张);危险或冲突(3张);嬉戏与有趣(3张)。

第九章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赏析

4、“阙”这种建筑总是成对出现。( )

5、“阁道”的意思是上楼的楼梯。( )

第十一章 古典时期之后到巴洛克时期的西方古典建筑艺术

案例学习:西方经典历史建筑赏析

1、案例学习:西方经典历史建筑赏析 分组详情: 古希腊建筑:第1组 古罗马建筑:第2组 拜占庭建筑:第3组 中世纪建筑:第4和5组 文艺复兴建筑:第6和7组 巴洛克建筑:第8组 近代复兴主义建筑:第9和10组 汇报日期: 1-5组:5月24日 6-10组:5月31日 以组为单位,在系统平台规定时间内上传PPT

第十三章 现代建筑的审美

1、认识乡土建筑所呈现的人文气息; 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通过现代建筑的手法创作有人情味的乡土建筑空间。

1、1. 认识乡土建筑所呈现的人文气息; 2. 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通过现代建筑的手法创作有人情味的乡土建筑空间。

第十五章 当代建筑艺术与赏析

3、中国古典建筑的屋顶有等级高低之分,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76、最经典的比例分配莫过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黄金分割比例。

77、早在两千年前, 古罗马的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明确指出,建筑有三个坚固、舒适、美观的特点。

78、中国北地区原始人以穴居为主。

79、中国南方原始人以巢穴为主。

80、”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有室之用。(《道德经》)” 这里的“无”指的是房屋虚空部分,“有”则是指房屋外形部分。

81、建筑只包括建筑物。

82、十二世纪以后,西欧从罗马风建筑逐步发展演变为到哥特式,并很快传遍整个欧洲。

83、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建筑思想相对应的是赖特提出的“有机建筑”。

84、建筑、绘画、雕塑都被划分为“空间艺术”,三者体现出的空间艺术内容是一致的。

85、我国北方原始人类住所发展演变经历了穴居、半穴居、发展为木骨泥墙,草泥为顶的茅棚小屋。

86、解析石材、木材、玻璃这三种材质传递出的不同视觉美感是:石材的坚定与厚重感,木材的柔和与温馨感,玻璃的通透与轻盈感。

87、“九五之尊”“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体现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礼乐制度。

88、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思想中的“天人合一” 中的“天”是无所不包括的自然,是客体,“人”是与天地共生的人,是主体。

89、西方古典建筑“人定胜天”的思想体现的是:建筑中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西方一直推崇以物为本,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他们强调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

90、色彩在所有的建筑语言中,色彩能最为迅速地传递强烈的视觉感。

91、建筑环境也有着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特点。

92、中国古典建筑的平面一般由单数间组成。

93、中国古典建筑装饰常运用象征的手法。

94、中国古典园林水面处理中,小园以分水为主,聚水为辅。

95、“榭”这种建筑最初来源于弓箭手使用的射楼。

96、《营造法式》是清代官方颁行的一部建筑做法规范。

97、清代北京宫城的乾清门是前朝与后寝的分界线。

98、“三坊一照壁”是北京四合院的一种布局。

99、在中国西南地区,当用地大小极为有限、人们又想获得更多的居住面积时常建造吊脚楼。

100、我国现存唯一最古与最完整的一座纯木构佛塔是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101、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石画舫”指的是可以在水面航行的游船,船上建有石造小楼。

}

注册建筑师近代建筑史复习大纲复习,大纲,帮助,注册建筑师,近代建筑,建筑史,复习大纲,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中外建筑史

}

就是指的“装置艺术”,一般简称“装置”。

这是个概念很模糊的东西,是后现代艺术兴起之后的产物,说实话我虽然是搞艺术理论的,对这个只是有个笼统的概念,根据顾丞峰的《装置艺术》一书,大致可以给出这么些解释:

装置艺术属于非架上艺术,这点可以肯定的。艺术大致分架上和非架上,架上大概就是指的传统艺术类型,而“架上”这个词源也很绕脖子,在西方没有明确的词汇对应。非架上指的就是现代艺术以来出现的装置艺术、行为方式以及视像方式;

杜尚这个人对装置艺术的出现有决定性的作用,也是一个坐标点。他的《泉》,大概是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装置作品。从这意义上说,“装置”就是将现成品直接放入与它原本世界完全不同的语境之中,使其成为一种悖论和困惑。它往往具有某种符号性的价值,用实物材料去承担人造符号的意义负载和艺术指称。波伊斯是现当代知名的艺术家,他的不少作品就是典型的装置作品,你可以去了解一下

想说周全实在不容易,只会更混乱,就说这么多吧,希望没误导你。说通俗点,装置就是把一些日常用品经过某些艺术构思展示出来,或者制作一些构造物来表达一定的观念的艺术作品, 它或是现成品的,或是仿制现成品的,或是一种符号性的提炼,它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对机械复制时代的一种抗争和戏谑。

我个人觉得它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雕塑”,或许只是我不理解它的真谛~

古希腊被称为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今天任何一个欧洲城市街头目之所及的建筑物,尽是古希腊建的遗留。古希腊建筑采用的是梁柱结构,是一种横向稳定体系,从上到下分成山墙面(屋顶)、柱式、基座。柱式有三种: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

多立克柱式:没有多余修饰,简洁阳刚;爱奥尼柱式:顶端有两个漩涡状,典雅高贵;科林斯柱式:顶端像个花篮,柱头是用毛莨叶作装饰,复杂华丽。

▲多立克柱代表:帕特农神庙

▲爱奥尼柱代表:雅典娜胜利神庙

▲科林斯柱代表:宙斯神庙

古希腊的祭祀活动在室外,因此神庙注重外部空间,内部空间一般。柱廊使建筑有很强的雕塑感,柱式完全起承重结构作用,支撑着整个建筑。

古希腊文明被古罗马人继续发扬光大。建筑中的柱式到了古罗马时期,由古希腊的三种变成五种,比古希腊柱式多了塔斯干柱式和混合柱式,五种柱式比例较为接近,已经不再承重,逐渐演变成墙面上的装饰,而券柱、叠柱的运用丰富了建筑形式。

早期的神庙形式为廊院式,神庙在中央,神庙的基座与古希腊有所不同。庙宇建在城市中,由于周围建筑很多,所以摒弃围廊式,改用前廊式。同时,罗马人为西方建筑贡献了“拱券“,拱券结构的出现使得建筑空间丰富,常见的三种拱券形式为:筒形拱、十字拱、穹窿。

▲古罗马万神庙(穹窿)

中世纪后期,哥特式建筑在法国逐渐兴起,而后流传到英国、德国、西班牙。哥特这一称谓意思是“非理性的”,其主要特征是空间上长、窄、高,给人一种向上的动势。

结构上,尖肋拱顶、飞扶壁,使得结构轻盈,尖十字拱的运用使得内部空间不等跨等高,节奏感强烈。飞扶壁平衡了侧面推力,使侧墙面可以开窗。集束柱使柱子到拱券的连接不被横向打断,增强竖向感。

立面上,两圆心尖券、尖塔、三段式布局、玫瑰窗等,华丽丽的精细雕塑是常态。

▲巴黎圣母院(三段式布局)

经历了漫长黑暗的中世纪,商业发达的佛罗伦萨地区率先进入了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建筑,简单点说就是打着古希腊人文主义的旗号复兴古罗马建筑,追求古典柱式严谨的比例,平面构图采用集中式,以圆为中心。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追求纪念性效果,在技术上没有太大突破。

文艺复兴之后,建筑设计进入了巴洛克时期。还巴洛克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与古典建筑的差异主要在于虽采用古典的构图原则,但打破常规,立面上段山花、弧山花、双壁柱等;壁画喜欢玩弄透视,色彩鲜艳明亮,对比强烈,构图动态剧烈,绘画常常突破建筑面和体的界限。这种建筑极尽炫耀之能——大量曲面,华丽雄壮的内饰壁画、厚重的大理石。

▲ 圣卡罗教堂(穹顶内部)

进入18世纪,巴洛克极致的雄壮,逐渐又被法国宫廷的洛可可风潮代替。洛可可风格的出现,最初就是为了反“巴洛克”。它主要是一种室内装饰风格,样式雕琢华丽、纤巧繁琐。崇尚自然,喜用曲线造形,不对称构图,色彩柔和娇丽,这让它成为女性化的华丽代表。

▲ 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

洛可可的纤细复杂发展到极致,紧接着人们开始反其道而行之,又一轮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简洁优美的风潮开始了,这次称之为“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对古希腊古罗马的元素的再现比文艺复兴时更为彻底,甚至也直接复制文艺复兴风格,几乎照搬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样式及结构,但有并没有恢复古希腊古罗的建筑立面彩画。

进入19世纪,欧洲迎来了工业文明,工业革命将世界带入机械复制时代。在经历了粗糙的量产复制,和过于强调精美手工的“新艺术”风格,欧洲终于在两者之间找到了一条中间道路,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装饰艺术风格(Art deco),扇形、放射状、几何、人字纹,金色与黑色的搭配。

Art deco极重装饰,但又反对单纯手工艺的倾向,主张机械化的美。在Art deco中,你可以看到大量的直线、对称和几何图形的构成,以及使用了当时的新材料,使其能适应如此体量的摩天大楼,并让他们看起来具有古典纪念碑式的美感。

现代主义了的构想形成于20世纪初期,但并未被广泛接受。但到50~60年代,现代主义的方盒子瞬间成为世界建筑界的主导。战后,如何在短时间内解决人们的住房问题成了建筑师们首要任务。以功能为主导,以预制件的形式快速建造房屋的特性,让现代主义建筑成为20世纪中叶之后的主流建筑形式。

“后现代建筑”是指现代以后的各流派的建筑总称。所以包含了多种风格的建筑。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堪萨斯市公共图书馆,美国

解构主义建筑是在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的发展。它的特别之处为破碎的想法,非线性设计的过程, 有兴趣在结构的表面或和明显非欧几里得几何上花点功夫,形成在建筑学设计原则的变形与移位,试图建立关于建筑存在方式的全新思考。

▲比尔巴鄂古根汉姆博物馆

所有艺术和设计风格都伴随着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及社会变革。由古埃及、古希腊的朴实到哥特时期对审美的畸变,再经由文艺复兴的拨乱反正到洛可可的浮华,接着由新古典主义的反思到现代主义的简洁,建筑风格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轮回。大家是不是对“建筑风格”更加一目了然了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业革命对亚非拉的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