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的九十年代香港富豪排行榜最赚钱的公司

MURPHY是华语广告界真正的大师, 他在全球各大专业赛事中拿回的奖项远远超过他的体重, 但如果指望从他的口中听到什么关于创意的“秘诀”, 你可能会大大的失望——和所有真正懂得创意的人一样, MURPHY将走出创意迷宫的方向指向生活。

——《广告导报》专访斐思态中国CCO(首席创意执行官) 周俊仲 作者: 朱磊 徐卡

没错, 生活! 看Murphy的作品往往让人会心一笑, Murphy的作品里总是有些不大不小的恶作剧、冷幽默, 但没有一件远离生活。全面了解他的职业生涯之后, 600尊大奖头顶的光环也慢慢变成柔和的氤氲——它依靠的不是奇迹, Murphy的创意之路好似一道行走禅, 每一步都是有他的道理的。

导报: 对于做广告不是为了赚钱这句话您是怎么理解的?

Murphy: 我觉得观念上一般人来讲, 上班绝对不可能发财的, 大部分人发财都是靠投资、理财。

导报: 您靠广告发财了吗?

Murphy: 还好嗳, 我也不能买这边的股票, 因为台湾人不能买这边的股票, 要是找个人买太麻烦。不过还好, 我没买。呵呵……(笑声)

导报: 我们很多的朋友都对您的创意、声名比较熟悉, 但是呢, 大家都会想说只知道Murphy是大师, 但不知道这个大师是怎样长成的, 所以我们这次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特别想了解您是怎样成长为一个广告人的? 我们可以从小时候说起, 就是说你在什么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有创意天赋的?

Murphy: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有创意天分的。我觉得创意的敏感度是靠后天培养训练的, 我其实不太相信说有一个人很有天分, 他生来就是做广告的料, 我觉得每个人做广告还是要从一开始慢慢摸索到后来慢慢熟悉, 然后做到很精彩。你说怎么成为现在的我, 当然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

导报: 是怎么走过来的?

Murphy: 其实我在大学的时候念的是国际贸易, 但是我对国际贸易很没兴趣, 因为都是财务嘛, 不是很喜欢, 我很痛苦的念了四年, 到了大四的时候我们国贸要念一门课, 叫Marketing, 然后里面有一章是谈Promotion(促销) 。Promotion它里面包括广告的Promotion, 在里面我就发现很多有意思的案例, 它举了很多很多很有名的广告案例, 那我觉得蛮有趣的。比如说像盲目测试, 就是说分别在白、红、蓝三个杯子里盛上咖啡让一个人试喝, 这个人就觉得白色杯子里的咖啡好淡, 红色杯子里面咖啡很浓有点苦, 蓝色杯子里面的咖啡就觉得比较醇, 其实这三个杯子里的咖啡都是一样的。你会觉得人的心里是很微妙的, 然后就觉得广告蛮好玩的, 所以我1987年从淡江大学国贸系毕业以后就去做广告。

我那个时候满脑子都想做广告, 但是却不得其门而入, 后来我就去了一家酒店的企划部, 专门做酒店内部的广告, 因为酒店业有很多餐厅嘛, 然后还有很多住房都需要登广告, 所以我就在里面负责Copywriter。里面有美工, 美工自己做一个画面, 那通常就是在图库里找出图片, 然后配上标题然, 当然, 你也要写消息稿。但是我就觉得工作太轻松了。大概半年做不到两三张广告, 后来就去了一家非常非常名不见经传的广告公司。它不是4A哦, 在那边又做了半年, 我一直到1989年才进入比较正统的4A广告公司, 中间隔了两年。在这期间我做过饭店广告、房地产广告等, 但都做不久, 因为我觉得不好玩, 我还是满脑子想进入比较正统的广告公司, 所以在1989年的3月16号进入了第一家比较正统的广告公司, 叫做国华广告。国华广告以前是非常有名的, 不过在我那个年代国华已经慢慢没落了, 然后从那时开始慢慢一步步走过来。


导报: 您怎么会把日子记得那么清楚呢?

Murphy: 人生上班第一天你一定会记得的, 对吧? 然后你正式踏入正统的广告公司你也会记得。我记得很清楚的原因是因为要签约的, 要签一年合同, 一年合同里面你不可以离开的, 离开就要罚钱。所以我看那份合同时候就看到那上面就打着1989年3月16号, 所以我记得特别清楚。

导报: 您还记得您当时刚刚进入国华广告应该算是比较正式进入广告界的一个系统, 那个时候台湾广告业是一个什么情形?

Murphy: 那个时候台湾广告界还蛮好的, 那个时候刚刚大批大批的外商广告公司进入到台湾, 所以那个时候一些本土的比较大的广告公司就开始没落, 因为外商广告公司他们的作业模式是另外一套。那个时候我觉得本土的广告公司都会非常仰望外商的4A广告公司, 那个时候比较有名的, 马首是瞻的就是奥美, 那个时候奥美做了很多很好的案例, 大家都觉得蛮好的, 所以那个时候大家挤破头都要进奥美。

导报: 您进入国华之后做了多长时间?

导报: 您进入国华的时候, 您感觉和您此前对广告界的认识有什么不一样吗?

Murphy: 我觉得没有什么不一样, 但是从中你会慢慢发现, 哦, 原来你有很多很多观念要建立, 可是刚开始呢你建立的观念不一定是对的, 但是你会误以为是对的, 所以你可能好几年以后才知道。哦, 原来当初自己的老板、你的主管都未必对。当然他或许不是要刻意骗你, 只是说他的观念或许在那个时候也未必正确。比如说我记得我有一套稿子拿给我的主管看, 他看了一眼, 说, ”嗳, 这个稿子里面应该出现我们的目标消费群”, 那个时候我就觉得, 哦, 我做错了, 里面应该出现我们的目标消费群, 应该出现我们消费者的样貌。但是你现在回过头来看, 其实很多广告都没有出现目标消费群的, 但是它一样做得很好的。包括我后来做的一些广告, 比如福特的广告《盲人篇》, 还有Nokia8310, Nokia6100的广告, 它们都没有在广告里出现目标消费群。所以我觉得那个时候他们倒不一定在骗我、或是刻意的误导我, 而是那个时候或许他的观念也不是那么的清楚。

导报: 那您觉得到了哪一阶段的时候你比较自如的或比较熟练的来操作这些?

Murphy: 我觉得比较大的拐点是在1994年我去美国参加Clio Awards(克里奥广告奖) 的观摩。那一年我飞到旧金山, 因为我帮公益团体做了一套平面稿, 入围了CLIO广告奖, 我去观摩。

Murphy: 叫做环保生活协进会, 到现在我们还保持非常好的关系。我帮他们免费做了一套平面稿, 那个时候(1994年) 呢, 刚好公司贴了布告, 说Clio广告奖要报名了。但是那个时候公司都不会报国际奖, 又因为是我个人的私活, 不是公司的客户, 所以我就自己付了报名费, 报了名以后我才知道Clio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广告奖。隔了几个月以后, 大概是四月底、五月初我接到入围通知, 当时非常开心, 然后我就跟我的老婆商量, 筹措旅费, 想一起到美国旧金山去观摩。因为那个时候我刚结婚两年, 我是1992年5月结婚的, 一直都没有去度蜜月, 所以1994年就带老婆去旧金山参加Clio的观摩。

我们在那边待了一个礼拜, 本来是带老婆顺便度蜜月的。但是到那边以后就发现作品好多, 你看不完, 然后你看完一遍后还想看第二遍, 因为这些作品对当时的我来说, 太震撼了。CLIO广告奖, 观摩的时间排得很紧; 比如说8点到10点它会播参赛广告片, 休息15分钟后又会播另外一组, 实际上整天都在播, 你根本就看不完, 你吃饭要吃很快, 否则你错过了就错过了。我跟我老婆去了一个礼拜大概有五天都在会场, 我老婆刚开始还蛮有耐心的, 她以为两三天就完了, 我在那边看了五天多, 一直没有陪她去玩, 直到最后一天我才去租了一辆敞篷车带她去到处逛, 但是她还是很生气的, 呵呵……后来96年作品又入围, 我又去了Clio观摩, 但是第二次就没有那么的那麽的震撼了。

94年CLIO的观摩, 给我很大的震撼和启发。回来以后就觉得, 噢, 广告可以做到这样的程度, 这么好玩, 可以做这么Impactful。回来以后, 做广告的个观念全部改观, 然后你慢慢就有了国际观, 就会去留意国际上还有那些广告奖是很有名的。那个时候就知道了、、、、等。你就开始立定志向说我要拿国际奖, 但是那个时候你要跟朋友说去拿国际奖或者你跟同事说你要拿国际奖, 他们都会嗤之以鼻, 因为你那个时候才做广告4、5年, 而且台湾拿国际奖的人是不多的, 非常非常的少, 大家也不太看国际奖, 大家认为国际奖跟自己没什么关联, 大家都只注重台湾本身的广告奖, 叫时报广告奖。但是那个时候你就会觉得说, 不应该只看时报广告奖, 你应该把作品拿到全世界这个舞台上面, 去跟人家做竞争。

导报: 那您那个时候应该还是沉得住气的, 因为到94年您已经做了5年广告, 现在本土很多年轻的创意人, 恨不得刚刚入行就去拿几只金铅笔银铅笔才够劲的。

Murphy: 我觉得不是沉得住气, 因为刚刚入行你根本不知道这个世界观, 甚至你根本没听过嘎纳广告奖、One Show广告奖, 因为台湾业界也不谈的, 所以不是说沉得住气沉不住气。那其实我做了4年多, 第5年开始拿奖, 或者说第5年开始就没有中断过拿奖。

导报: 您第一次拿奖是在什么时候?

Murphy: 我第一次拿奖是在93年, 拿了时报广告奖的铜奖。

导报: 当时是哪件作品?

Murphy: 和参加Clio的是同样一套作品三张。然后第二年(94年) 我又参加了4A广告奖, 因为台湾比较重要比较看重的就是4A和时报这两个广告奖。然后我代表公司投这个奖的时候呢, 同时也用个人名义投了Clio, 对然后就入围, 所以如果以国际广告奖入围拿奖的年份来看, 我在台湾算是非常非常早的, 因为这个时候台湾其实没有多少人参加国际奖的, 一般的业界也不太重视国际奖, 因为他们会认为国际奖跟他没什么关联。

导报: 用周星驰喜剧里一段台词: 自从您拿了时报铜奖之后, 拿奖对您来说就像是黄河决口那样一发不可收拾!

导报: 现在行业里面谈到Murphy, 最津津乐道的就是您拿了四百多个奖。

导报: 那您把这些奖杯都摆在什么地方?

Murphy: 我奖杯很少买, 因为你拿奖拿多了就不会去买奖杯, 刚开始你还会去花个台币几千块钱去买奖杯啦、奖座啦, 但你拿奖拿多了就会感到很花钱。我现在会买的奖杯奖座都是国际奖的比较多!

导报: 在您拿的所有奖项里面有哪一个是您最珍视的?

Murphy: 坦白讲我不太肯定嗳, 但是我觉得就奖座来看, Clio的奖座很好看, 我觉得这个很漂亮, 我拿到后就很开心。伦敦的奖座也很漂亮, 但伦敦的奖座很重, 我觉得Clio奖座看起来它的线条比较优雅, 所以我比较喜欢一点。

导报: 那哪一次的获奖经历是您最难忘的呢?

Murphy: 也没有什么难忘的, 因为大部分的颁奖典礼我都不在当场, 有时候你去参加国际奖的观摩你只是入围而已没有获奖, 有时候你不去呢他就会给你一个奖。Clio虽然会预先通知你拿到银奖、铜奖, 欢迎你去参加他们的颁奖典礼, 但往往是因为公司没有预算所以没有去, 我也不会因为一个奖, 自己飞去迈阿密领奖。但Clio广告奖打开了我的眼界, 又是我第一个拿的国际广告奖, 所以跟它还蛮有感情的。

导报: 那现在有很多的年轻创意人对您曾经拿到过的奖都非常的艳羡, 我想代替他们来问您, 就是说您能够拿到这六百多个奖项, 把全球的奖拿遍, 您有没有什么诀窍?

Murphy: 我觉得谈诀窍不太敢当吧。我觉得还是你的创意品味怎么提升的问题。也就是说你去谈一个主张、一个主题, 你的方式一定要和别人不一样。所谓你要跟别人不一样, 就是说你的Idea本身就是说要非常非常的Original 。另外一个比较要去注重的就是你的Idea本身是要可翻译的, 中国有很多广告它是不可翻译的, 特别是华文的运用, 我觉得很可惜。如果你的Idea跟华文的运用是有关的, 他就很难被翻译, 但是如果你的Idea是一个纯粹的意念或创意想法, 它是可以翻译的。所以你要去发展创意之前, 你一定要问自己这个Idea老外能不能看懂, 因为国际奖的评委大部分都是老外, 所以你一定要从西方国家的观点去看你的创意。

导报: 现在有这样一种情形, 很多的年轻人觉得拿了奖之后会对自己的晋升啊提升名誉啊比较好, 而且他们觉得大奖的评委口味比较重一点, 不像是普通的消费者, 所以他们就不惜用很多飞机稿的方式来迎合评委的口味, 想拿到一些奖, 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Murphy: 我在台湾是不做飞机稿的, 我在台湾拿了500多个奖都不是飞机稿, 都是正常播出的稿子。我来这边, 看到这边的人非常积极的拿奖, 做飞机稿, 我觉得无可厚非了, 但是如果说一个公司的创意出路通通在飞机稿上面, 我觉得是不太可取的。

如果一个公司的创意出路通通在飞机稿上面, 那表示你在服务客户的时候, 你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因为你知道出路在飞机稿, 所以服务客户上你就会觉得他们的作品是没有机会的, 你服务客户就会要求通过就好了。我觉得这个是不太健康的。你如果偶一为之, 只要有正常刊登, 我不会去苛责它啦, 但是我觉得一个公司要有名誉, 要作出很多能够真正看到的作品, 然后广告效果很好的, 消费者看得懂, 消费者喜欢, 然后客户看了也会很爱, 那你的公司的名誉就会慢慢的变得比较好。

你看, 比如说你去拿了一个国际奖, 但是从来没有刊登过, 或者只刊等过一次, 在这个市场的其他客户其实不知道的, 客户不知道他就不会找你。如果你去开发新的客户, 你拿着它去说, 你看这是我做的案例, 客户会觉得很奇怪嗳, 为什么你的案例我没看过, 对吧。你应该有一些真实的案例, 他就会说, 嗳, 这个我看过, 我很喜欢。所以我觉得飞机稿是一个很好的提升自己创意的一个方法, 但是我觉得一个公司里面不能够只靠这个, 他还是要在服务既有客户上面, 有一些真正的很好的案例。像比如说我做过的巴拉巴拉童装, 那个是正常的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稿子, 然后客户也很爱, 效果也很好。

导报: 那个是去年在中国的4A金印上得了奖的吧?

导报: 去年在北京有两场活动里面那个作品被拿出来分享, 一个是4A金印, 一个是传媒大学搞得IAI年鉴。

Murphy: 哦。我觉得你应该有个比较好的、乐观的态度, 你不要老是觉得说你目前服务的客户都是很烂很烂的客户, 你永远要怀抱一个希望, 就是说你的任何客户其实都有机会做出很不错的创意, 当然他或许不是最好, 但他最起码是还不错的。正常播出的稿子, 有实效, 又能拿奖, 这样的作品才会让人比较骄傲。

导报: Murphy, 您在从国华离开之后又经历过几家公司呢?

Murphy: 很多哦。国华待了一年之后就去了英泰, 英泰待了两年去华懋广告, 华懋广告待了一年去了台中, 那个时候台中的房地产是非常热的, 那个时候刚结婚嘛, 想多赚一点钱, 我就带着老婆去了台中做房地产。但是我很不适应, 因为房地产都很快, 今天给你讲, 后天就要刊出, 你根本没有时间想创意啊, 或是去执行很大的创意。

做了几个月, 女儿在台中出生以后就搬回了台北。然后就去了 , 华威葛瑞待了三个月就不太适应, 觉得他们不太注重创意。后来去了相互广告, 去了清华、去了华得、然后去了华商, 去了灵狮, 后来就被台湾JWT挖角, 我在台湾JWT做得最久, 待了四年半。在台湾本来是做非福特的客户, 包括马自达, 后来福特客户对创意团队不满意嘛, 公司就让我去做福特的客户, 做了福特的客户以后, 发现做福特的客户还蛮不错的, 还蛮尊重创意的。我就做了很多福特的作品, 而且都是正常刊出的, 也也拿了很多奖。我在福特做了一年零十一个月, 这一年零十一个月的作品拿的广告奖, 超过福特过去十年拿的奖的总和。我觉得很开心。

导报: 那是在那一年的事情呢? 就是说做福特的过程?

Murphy: 做福特是在2000年10月到2002年的9月, 我记得是差一个月满两年。后来就去了达彼思, 管台湾跟北京。达彼思我在台湾待了半年, 然后就来了北京, 后来在北京为什么只做了不到一年就离开了呢, 因为那个时候在北京碰到非典, 那个时候北京的非典很可怕的, 每一天都一百多人感染, 我儿子发高烧, 我吓死了。后来我们全家就搬回台湾。2003年的8月中又去了奥美, 8月15号, 奥美做到2005的12月31号, 2006年的3月1号来到上海奥美。

导报: 通过这些感觉Murphy对日期比较敏感, 因为过了这么长时间对这些日期记得还是相当清楚。您的从业经历到现在将近有20年吧?

Murphy: 对, 我对日期很敏感。我是1989年正式踏入正统的广告公司, 今年2009年, 大概是20年吧, 今年三月十六日就满20年。

导报: 那您在2003年跟北京这边接触的时候您感觉两岸的创意气氛啊创意理念上有什么不一样?

Murphy: 我觉得整体看起来, 台湾的广告市场、广告公司的水平比较一致, 不会有很好很好的或很差很差的。但是大陆地方大, 你就会觉得有些广告公司很不靠谱, 有些广告公司就很好很专业, 所以他的落差是比较大的。但是台湾广告公司的落差就不这么大, 台湾的广告发展也比较成熟, 所以你说你很不靠谱到某种程度也不可能, 但是你要突出很多也不太容易。

大陆的情况很不一样, 8万多家广告公司, 落差就很大。我曾经休息过半年, 帮一些本土公司做案子, 也做电视广告导演, 我发现一些本土公司, 他们更多时候服务客户是用骗的方式。客户有时候不懂, 他策略推演出来的跟他创作出来的创意根本就是两码事。可是他表面上还是很专业的, 他有很多专业的工具, 但是其实内容都不对。但是客户不懂, 就很容易被忽悠过去。

在创意人员方面也存在相同的问题, 台湾的创意人员的水平也是差不多的, 大陆也是一样落差很大。大陆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 就是大陆在创意的表现上面是还不错的, 可是就真正的产出的大量大量的片子, 或在媒体上面投放的作品, 它的平均水平是没有那么好的, 但是他却在创意奖上面, 特别是国际上的创意奖上面是还不错的。跟台湾比较起来, 这几年甚至是好过台湾跟香港的。

台湾的水平比较齐, 就是平均值上面来看是比较稳定的, 大陆也有一些很不错的创意是投放的, 但是就平均起来好像差的好差, 好的也好像很好。我觉得大陆的这个marketing很大, 或许就是因为他太大了, 所以广告必须做得很通俗。。但是人们的教育水平是会提高的嘛, 当那一天来临的时候, 我觉得大陆的广告会好看很多。

导报: 那从两岸客户这边来看, 客户对于广告公司、对于创意的理解上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Murphy: 我觉得这边的客户因为他面对的市场是非常大的, 所以他比台湾的客户更担忧创意带来的风险。但是台湾的客户为什么不担忧呢? 因为台湾的教育水平比较平均, 在台湾你很难找到一个文盲, 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台湾客户会比较不怕消费者水平不够, 看不懂广告, 所以他比较不担忧。

但是大陆的客户因为他面对的市场很大, 比如一二线城市啊二三线城市啊甚至于农村还有偏远地方, 他就会顾虑到这么大一个市场, 所以他就很怕消费者看不懂, 所以他就要求你的广告要做到非常容易懂, 那做到非常容易懂这是在大陆做广告的一个前提。所以说你的广告创意理解度是要非常高的, 如果你做出来的广告片只有那些一线城市的人看得懂, 那你就会失去二三线城市的消费族群, 所以你一定要把你的理解度提得很高, 要非常容易懂, 但是又要有一些创意在里面, 这个是在大陆这边做广告的一个大的挑战跟要求。你看我做过的巴拉巴拉童装也好啦, 招行信用卡也好啦, 拍21金维他也好啦, 我觉得这些都不难懂。

导报: 在业内, 有一些广告公司会发出一些这样的抱怨, 他们会说我们之所以看到没有好的创意是因为客户对我们的好创意都一一地给否决掉, 您是怎么看的?

Murphy: 那你就要去评估什么叫做好创意啦。创意人员所谓的好创意其实很多是不符合客户要求的。创意是用来帮客户解决问题的, 如果你的创意能够帮客户解决问题, 他才能认定你这个是个好创意。客户不是从创意的本质上来看你的创意好不好, 而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你的创意能不能帮到我, 那才是一个好创意。

导报: 但有时候客户理解的和创意人员自己理解的会有一些区别, 比如说面对同一个问题, Murphy你会认为我会用这个方法可以帮你解决问题, 但客户会觉得不是, 我要的是你把我要告诉你的所有元素全都放在这上面, 然后才能解决问题, 当你遇上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你是怎样解决的?

Murphy: 所以说你要去说服客户啊, 你要举很多例子给他听。我觉得一个好的广告的露出或发表, 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都不是那种, 嗳, 我提供个好创意给客户, 客户就觉得挺好的, 然后客户就拍拍手说: 好, 我们就这么干了! 都不是这样子的! 一个好创意的产生往往都不是这样子产生的, 当然也有很少很少的案子是这样产生的。绝大多数好创意的产生, 真正播出的, 都是你去思考客户的问题在哪里, 然后你提出个解决方案。你为什么提出这个解决方案, 你要跟客户讲出理由, 你的看法是什么, 你对这个市场的看什么, 对这个产品的看法是什么, 对消费者的看法是什么, 那你才会产出这样一个创意, 客户听你讲, 他就会知道你讲的有没有道理, 因为这个市场他最清楚。所以我觉得你不能跟客户去谈你的创意有多好, 你要跟客户去谈, 为什么这个创意会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最根本的不同。因为坦白讲, 客户不会在乎创意好不好, 客户会在乎你的创意能不能帮他解决问题, 你解决的问题的方法越奇特、越有效, 这样, 客户才能买单。

导报: 实际上这也是很多的创意人值得去学习的一点, 那Murphy在你的职业过程里面, 有没有说有一个案例可以拿出来给大家聊一聊, 看你是怎么样来说服客户, 接受你的一个创意的理念这些问题的?

导报: 举一个您比较难忘的。

Murphy: 比如说我在提福特的《盲人篇》——就是说有一个盲人, 跟他的朋友在公园里面散步, 突然有一片落叶在盲人身边滑落, 那盲人就听(我们就把落叶落地的声音放得很大, 就是去比喻说盲人听到很大的声音) , 听了以后盲人就说: “枫叶”, 然后就给落叶特写, 那个落叶真的是枫叶, 他朋友就“嗯”(赞许的表情) ; 然后盲人与朋友继续往前走, 然后有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子迎面走过来, 女孩走过时高跟鞋发出的声音很大, 然后盲人就听, 听了就讲: “香奈儿”, 这时镜头再给高跟鞋特写, 高跟鞋上果然是香奈儿的Logo。然后他朋友的表情就像在说这个盲人很厉害; 然后继续往前走, 旁边有人在拍照, 相机发出“啪、啪、啪”的声音, 盲人就说: “莱卡”, 镜头给相机特写, 果然是莱卡; 他们俩继续往前走, 一部车开过来, 在不远处停下来, 车主关掉引擎, 打开车门, 关门“啪”, 然后盲人就听, 说: “Benz”, 他朋友点点头, 当他们走过的时候, 他朋友就回头一看“哦”原来是福特! 盲人听错了! 但他前面都听对了, 所以这个广告所说明的就是福特可以媲美Benz。

那你跟客户提的时候不能只是跟他讲这个创意很棒, 印象很深刻, 因为客户不会买印象很深刻的创意, 客户会买对他销售有帮助的创意。所以你要跟他讲, 根据调查, 全台湾的人或者说要买车的人都会认为Benz是世界上最好的车, 他终其一生, 就想要拥有一部Benz, 所以台湾人一有钱就买Benz, Benz是他们的Dream Car, 是他们的梦中之车。因为有这样的消费者洞察在, 所以你跟他讲你的车子可以媲美Benz, 就会指引很多人去买。

后来, 我还做过一条片子, 也是从策略来的, 它是一个贷款的产品, 而它这个贷款的特色, 是零利率。零利率听起来是很不合理的, 所以他会跟你收取一些很低很低的手续费。但是呢, 我们在做这个产品广告的时候, 第一个联想到的是零利率付款很轻松啊, 没有利息啊, 然后你可以实现人生梦想啊, 这是想当然而然的策略。但是我后来发现有点不太对, 因为市面上已经有零利率的贷款的产品, 他们的销售很不好, 而且反而是非常非常差的, 他们的诉求重点也是零利率, 贷款很轻松啊, 还款很轻松啊, 你可以提早实现你的梦想。

这个时候我就在怀疑说为什么零利率的产品卖不好, 我们也是零利率, 那我们凭什么保证说我们卖得很好?

后来我们就去做调查, 结果从调查中就发现消费者认为零利率是骗人的, 有很多消费者有被骗的经验。因为大部分零利率都是前面三个月是零利率, 第四个月就开始收很重的利息, 而且一年之内不可以还清, 或者是前面半年是零利率, 半年过后开始收取很重的利息。更差的是前面一个月零利率, 后面第二个月就不是了。所以消费者有被骗的经历, 所以当他看到零利率的广告的时候, 就会认为是骗人的。

好, 这个消费者问卷中发现了问题对不对, 如果我们的广告诉求也是讲零利率, 还款轻松, 提早实现人生梦想, 那消费者怎么看你, 他还是看你是骗人的产品。所以你不能跟他讲零利率, 你要跟他讲我们是玩真的, 我们是真的零利率, 所以我们就去拍一个《魔术篇》——魔术师有个助理, 这个年轻的助理走进一个木盒子里面, 把门关起来后, 魔术师就拿剑往盒子里插, 插了好几把, 大家就鼓掌, 这个时候大家都会认为剑拔出后, 盒子里的人是完好无缺的, 在这时魔术师就拔剑, 把盒子打开, 然后你会发现那个助理已经被捅死在里面了, 身上都是剑孔, 流了很多血, 她已经挂了! 接着这个魔术师还很镇定的给大家打礼, 大家都看傻了。这个时候字幕出来“我们是玩真的! XXX代偿负债, 终身零利率”。所以你看, 你要说服客户, 你一定要去讲道理嘛, 因为客户一开始讲, 我要做零利率啊, 我零利率这么大的特点啊, 但是他不了解这个零利率消费者是怎么看待它的, 消费者看待零利率是骗人的, 所以你只讲你是零利率的话, 你肯定卖不动的。

导报: Murphy我发现您的这些创意的背后, 不管他最后表现出来的样子是多么的新奇, 其实都有一个很强大的依据, 就是消费者, 消费者是很真实的。

Murphy: 对啊, 因为创意本来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导报: 当您每一次接到客户的需求, 到最后您能够把这个作品, 把这个创意的脚本拿出来, 中间您会经过哪些步骤来完成这个创意的过程?

Murphy: 我一般都会直接去理清楚策略是什么, 因为策略跟你的Consumer insight(消费者洞察) 是分不开的, 比如说, 你的策略就好像刚才提到的《魔术篇》, 《魔术篇》因为你了解Consumer Insight, 认为零利率的产品是骗人的, 所以你的策略就会变成我们要去向消费者诉求一个真的零利率, 你重点是落在“真的”, 而不是零利率, 你就很清楚你要去解决的问题, 把这个理清楚之后你做的创意才会有所本, 你的创意除了去传达“真的”以外, 那另外一个方式就是这个创意够不够强, 他当然就是根据你自己本身的经验来判断。其实广告创意就只有两件事, 一个是做对, 一个是做好。

导报: 是, 没错。对是基础, 好是决定你到底能打几分。如果说你没有做对这个基础, 那不管你做的多绚烂都没用。

Murphy: 你看, 所有的广告都在做两件事。做对跟做好, 换句话说, 一个是沟通一个是娱乐, 这两件事要同时做到。

导报: 那您刚才讲沟通的同时还要有娱乐性, 那大家就会想需要有娱乐性那脑子里肯定要有很多鬼点子, 您得用很多的花样来包装您的那些对的想法, 那您那么多的点子、小思路都是从哪里来的?

Murphy: 我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呵呵。。。反正你平时就要多去观察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情况。其实创意就是讲你看事情的不同角度, 所以你要很会观察事情。

导报: 那您觉得您这种观察力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Murphy: 我一直觉得创意是可以靠后天培养训练的, 当你知道很多创意其实是观察力的延伸, 你就会非常注意你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导报: Murphy, 很好奇您小时候是一个什么个性的人?

Murphy: 我小时候很皮, 然后常常闯祸, 但是我功课很好。比如说我不太看书, 老师教的课堂上一听就会了, 然后考试前再看一遍就可以了, 很多同学就觉得很不公平, 因为我成天在玩, 但考试时大部分都常常考第一。

导报: 那时候您喜欢玩什么游戏?

Murphy: 我喜欢玩泥巴啦玩球啦, 我还参加过一只少年棒球队, 是我们社区自己组的。

导报: 那在您少年时候您觉得干过最冒险的事情是什么?

Murphy: 我干过冒险的事多嘞! 我曾经参加过帮派, 我很叛逆的。但是你年轻时侯叛逆, 你长大以后就会沉稳一点。

导报: 那您现在觉得您是一个什么个性的人?

Murphy: 我的个性还是很冲动的! 我觉得我这一生做什么事情都很冲动, 包括来大陆也好, 包括做福特。因为那个时候福特是出了名的很难搞的客户, 没有创意空间, 作品也都很差。那个时候在台湾JWT他有分福特专户组跟非福特组, 那时我是服务非福特的, 后来公司要我去接福特。我说好, 但是我不能接太久, 因为我不想一辈子只做一个客户, 公司就让我做两年。朋友跟我说“你头脑坏掉了, 你去接福特, 你创意那么好, 拿那么多广告奖, 你去接福特, 你就没作品了, ”我说: ”为什么不呢?” 当时福特都已经在谷底了, 它的创意都被客户嫌, 我去做不好, 人家也不会怪你, 因为它本来就是这样嘛! 但是我做好了, 它就是我的成绩, 别人就会说: 嗯, 福特创意变好了, 谁做的呀?

那个时候福特专户的人很可怜。那个时候JWT创意名誉是很不错的, 可是福特的创意就没有那麽好, 所以做福特的创意人员都不敢跟人家讲他在福特专户上班、他在做福特的广告, 所以他们对外都讲我在台湾JWT上班。

但是一两年以后, 你去跟别人讲你做福特广告, 别人就会非常尊敬你。那我们每一个福特专户的人都很大声的跟人家讲: 我在福特专户上班! 福特广告是我做的! 大家觉得骄傲!

导报: 那刚才讲了, 您冲动的个性就是表现在创意的工作中敢于去迎难而上。

Murphy: 我觉得我这个个性是很折磨人的。就是说我会好奇我可不可以去做这样的事情, 别人做不好的, 我要去把它做好。或者说大家都觉得大陆的广告很难做, 我就觉得我可不可以试试看, 到底有多难做? 我能不能做?

但是现在我觉得我老了, 以前年轻的时候, 我觉得我什么都可以做, 我什么都可以克服。现在不了, 现在我发现我的确是有些事情做不到的, 或者我现在的确开始担忧我做不做得好, 我以前根本就不会担忧! 我以前就觉得只要我去做, 就可以搞定! 我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但是我现在比较客观的去看待, 我的能力跟我的状态。你会发现, 其实自己也没啥了不起, 更多时候, 你发现你做得好, 其实是因为很多人包容你, 包括老板、客户、同事、属下。

导报: 您对这种担忧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Murphy: 去年吧。我觉得这对我来讲是好事, 就是说你会发现你还是有些不足的地方, 人应该要比较谦虚一点。以前我就觉得自己很厉害, 我觉得我任何难题都可以去克服, 我觉得我一定可以做得到的, 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因为你过去克服了太多太多的难题。比如说你跟你的团队、跟你的长官把一个创意不怎么样的, 没有创意空间的福特客户的创意做得很好, 然后你又去台湾奥美, 把奥美从谷底拉上来。台湾奥美过去从来没有进入亚洲的创意排名, 但是我离开的时候(2006年) , 它全亚洲的排名为32名, 那都是我和我的团队的作品! 所以我觉得我可以做任何事, 我觉得任何挑战对我来说都不是太难的事。但是这一两年我开始自问, 我能不能做到? 会不会做好? 答案都不是太肯定, 没了当年的那种自信。我会比较的谦虚一点, 因为我发现有很多难题不是你一个人可以克服的。

甚至, 我惊觉, 我过去的职业生涯运气太好, 碰到太多太多包容我的长官、包容我的老板、包容我的客户。但是当时不觉得, 我一直以为这是我的能力, 我好棒, 你看, 这么烂的客户我都能把它做好, 但是你现在回头去看, 就会发现这些人真的是很包容你, 让你为所欲为, 让你去尽情发挥, 我现在才知道, 他们对我很好很好, 所以你要更谦虚的去面对, 对你好的人, 对你包容的人, 因为是他们给你机会, 不是你的能力好。

导报: 在过去将近20年的职业履历里, 您感觉自己是像独行侠一样的吗?

Murphy: 也不会, 我有很多很好的朋友跟伙伴, 我带他们作业, 我都会给他们一些启示和激励, 我会把价值观理得很清楚。比如说我前几天在上海才开了创意部的月会, 当时做了一份PPT, 我就问他们: 我们为什么在这里? 我们在这里要干嘛? 然后有三个答案, 一个是赚钱养家, 一个是交朋友, 第三个答案是我来这边找成就感。但是广告圈是一个很奇怪的行业哦, 就是说你赚钱养家哪边都可以, 你去卖面包能赚钱, 你去当工人也能赚钱, 养家没那么难的; 你交朋友到哪都可以交, 但是你为什么在广告圈? 你在广告圈你就要把创意做好, 赢得别人的尊重; 你是要为了成就感, 广告圈成就感怎么来? 就要有作品, 要做出让你自个儿骄傲的作品! 我觉得作品是你最好最好的履历。你作品不好, 你没有作品, 你挂一个全球创意总监, 或者全球ECD, 或者全国的ECD, 你还是很难堪。你为什么要做创意? 做创意就是要做出好的作品, 当然也要养家糊口啦。

导报: 那Murphy您觉得对于您的创意、工作或者对于您的人生来讲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Murphy: 我觉得到现在我还蛮感恩以前的一个上司, 她叫做吴曼蒂。她是早年一个台湾非常有名的一个创意人, 她教会我怎么去看创意这件事, 然后教会我怎么去评估创意的好坏, 教会我创意怎么去解决客户的难题, 我觉得他给我很大的影响。我跟她大概不到一年, 我后来很受不了, 因为她不断的挑战你, 不断的挑战你创意不好, 那个Copy不好, 而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很棒。曾经有一案子, 我写Copy, 写了四遍。写一遍给她, 说不好, 给你说哪里不好, 然后我回来改完给她看, 还是不好, 最后改了四遍还是不好, 最后出稿还是她自个儿写的。呵呵……

导报: 您是在哪家公司哪一年和他相处的呢?

Murphy: 我是1992年在华懋广告跟她相处的。她不断的挑战你, 我就觉得很讨厌, 就觉得她怕你出头还是怎么的, 但是后来我就慢慢发现, 她教我的一些东西其实蛮受用的。后来我每次拿奖, 特别是国际奖的时候就会打电话给她, 谢谢她。

导报: 那你现在会不会这样来训导你的手下?

Murphy: 会啊, 我现在对我下面的人也很严厉, 因为我自己是这样走过来的。他或许现在不懂, 但是以后可能会觉得我当年那些是很受用的。我觉得现在的广告人, 特别是年轻一辈的广告人, 他的根基会比较浮, 他其实可以练得更扎实一点, 包括一个创意怎么去解决客户的问题。我觉得创意是什么, 创意它是特别的解决方案。

导报: 在您这20年的职业生涯里, 如果说要划一个阶段, 您觉得您的职业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发展阶段?

Murphy: 我觉得Clio广告奖的参赛是很大的闪亮点, 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呢是我做福特, 这个客户也是很大一个闪亮点。那这两个阶段都让我发生创意思考上面, 一个本质的变化。第三个阶段是我来大陆, 我觉得来大陆应该是我另外一个阶段, 但是我觉得这个阶段可以把它做好。

导报: 那现在大家都会蛮感兴趣说Murphy到上海奥美的时间并不长就离开了, 那我们看到台湾的《动脑》杂志讲述的也很简单, 就是说您做得挺够意思, 然后要休息一下。

Murphy: 我觉得一个人工作开心是比较重要的, 一个人工作不开心, 他还做这份工作, 我觉得是非常痛苦的。我可能做事比较任性吧, 每次离开公司, 要不就是工作不开心, 要不就是要接受更大的挑战, 就是这两个理由而已。但是对于我离开上海奥美, 我其实不太想多谈, 反正缘分到了嘛, 而且我奥美这个集团里面待了4年多, 从台湾奥美到上海奥美, 我觉得换个环境也还好。

导报: 接下来您在半年的时间帮助一些公司在解决各种问题, 之后选择了斐思态, 那大家都会感兴趣说本土广告公司也很多的, 您为什么选择了斐思态?

Murphy: 其实跟他们接触的时候, 我本来是觉得不太妥的, 因为我觉得我的理念, 我对创意的看法, 跟本土公司是否合得来, 这是我很大一个怀疑。但是跟他们谈过之后, 我觉得他们真是想要做出一些叫好又叫座的广告作品。因为一个广告公司他生意做得不错, 创意也做得很好, 那他何乐而不为呢。我就觉得我为什么不试试看? 做得好, 你的能见度就会提高, 你做得不好, 好像也不会有人怪你。斐思态它创意虽然不错, 但是, 是不是可以让它更突出一点呢? 当然不敢说我可以做到什么样的程度, 但是我会尽量去做, 尽力去做, 看看能不能让本土公司在国际奖上面也有些能见度。我觉得这个做起来, 会比你在国际4A广告公司里面做出的成就感要来的大一点。

我觉得最主要来说, 是这个公司的老板怎样看待创意这件事, 还有这个公司的客户怎么去看待创意这件事。坦白讲, 这个公司老板怎么去看待创意这件事, 跟他们谈得好像还不错, 我唯一不确定的是这个公司的客户是怎么去看待创意这件事情? 他们看待广告创意的态度如果是说: 反正我有广告意向, 我要做广告, 你帮我做一个, 那我就觉得就很难。但是如果说客户认为这个创意是用来帮我解决Marketing的问题, 营销上面的问题, 那你提出来一些很棒的解决方案, 就可能会好一点, 那可能就会有机会。

导报: 那您觉得现在摆在您面前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Murphy: 怎么去经营客户是最大的挑战。怎么去提升公司创意部的水平, 把他们的眼界往上提高一点? 因为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成就大不大, 不是在于他的能力大不大, 而是在于他的标准高不高? 我觉得很多成就大的人, 不是他的能力很高, 而是因为他的眼界跟标准比较高, 所以他的成就高。

导报: 那现在您是在着重提高您的创意员工的一些眼界和标准?

导报: 您的创意团队有多少人?

Murphy: 北京二十个左右, 上海有十七、八个吧。

导报: 现在您最担忧的事情是什么?

Murphy: 好像没有什么担忧的事哦, 就是担忧自己能不能做好, 能不能做得到, 能不能对底下的小朋友有些帮助。因为你来是帮助他们的, 你来不是让他们觉得自己很不好、很蠢。你来是让他们通过一些方式, 可以做得更好, 所以我来是来帮助大家让自己变得更好一点。

导报: Murphy很多人都认为说广告好像是年轻人的, 创意好像是年轻人的专利, 那大家都很想了解Murphy到现在还拥有一颗充满创意的头脑是怎样做到的?

Murphy: 因为我觉得做创意就是好玩, 我觉得我没有作品, 我会挂掉的。因为作品会带给你快乐, 比如说你跟人家讲你是做广告创意的, 他就会问你说你做过什么作品啊, 电视上有没有播过啊, 如果你讲出一个作品, 人家说我没看过。那不是表示说他没看过, 而是他没印象。但是当你去跟别人讲: 我做过巴拉巴拉童装的广告、做过招商信用卡的广告「和」篇、, 每个人都说“哦, 我看过, 蛮好的”, 或者你跟人说我做过福特“盲人篇”, 人家会说“哦, 我看过我看过”你就会觉得很开心。但如果说你跟别人说你做过什么什么广告影片, 人家说“对不起对不起我没看过”, 如果你觉得那个广告投放量很大而他没看到, 就表示他没记住, 不是他没看到!

导报: 那很多的创意长官会有这样的一种顾虑, 觉得将很多的精力放到对这个团队的管理, 自己就会疏忽了对创意的感悟。

Murphy: 不会。如果你爱创意, 你就不会去忽略创意。你做管理你一样可以把创意做得很好。而且我觉得管理是你的义务, 你不管理表示你这个人不应该在这个位子上。作为主管, 作为管理者, 第一个呢你要对下面的人有所帮助, 帮助他们成长, 帮他立定一个成长目标; 第二个呢你要去经营客户, 让公司赚钱, 让公司赚钱的同时还要去帮公司赢得名誉, 这是一个管理者应该做的! 当然你还是要考虑些人事成本啊, 利益率啊, 你还是要去控制一个部门的成本, 这些你都要去考虑。

导报: 如果您不是要在飞机上飞来飞去的话, 您一天的正常工作是怎样开始的?

Murphy: 我早上9: 30以前一定会进公司的, 不管前一天加班多晚, 9: 30以前一定会到公司的。进公司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 第二件事就去泡咖啡, 我不喝咖啡我会觉得我这一天从来都没清醒过。然后就会有客户部、创意部的人来找你, 或者你要去找创意部的人, 比如说你前一天约好了要做创意REVIEW, 然后就开会, 根据他们提出的创意我就会给他们评判, 告诉他们哪边好哪边不好, 通常我手下的人都会觉得我很折磨人, 一个创意被我通过大概需要三、四次的REVIEW过程, 但是我觉得对他们是有好处的, 因为你可以学习到一个资深的人员, 是怎样去看待创意。另外, 一个好创意被我挑出来, 客户又接受, 那拍出来, 播出来你就会有成就感, 我觉得这是良性循环。

其实在职场上面, 你一定要找到一个良性循环。比如说最简单的, 早点来早点走, 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那什么是恶性循环呢, 就是你很晚来, 因为你很晚来所以你做到很晚走, 那你第二天又更晚来, 然后你就更晚走, 那就变成恶性循环了。所以我就跟他们说, 你要早点来, 然后你早点走, 因为下班以后是你自己的生活, 你要把你的生活拿回来。那你做创意也是一样的, 你做创意要花很多很多精力, 很痛苦, 然后你产出一个很棒很棒的创意, 那客户接受了做出来, 你就很有成就感, 所以你就更有热情, 你去做更好的创意, 那客户就会更加接受你, 然后你就会产出更棒的创意, 这也是一个良性循环。你在职场上面, 如果找到一个良性循环那你就会在工作中很快乐。

导报: 那您是一开始就找到这样一个良性循环方式呢? 还是您曾有过那样一个恶性循环的经验?

Murphy: 很少嗳, 我永远都怀抱一个希望, 你没有希望你活不下去的。

导报: 我们会觉得一个人的很多兴趣会对他的创意有所滋养, 那Murphy您平时都有什么兴趣爱好?

Murphy: 我没什么嗜好嗳, 唯一的嗜好就是爱看电影、电视。我觉得电影、电视是一个很好的养分, 你在里面可以看到别人是怎么过活的, 因为很多是演别人是怎么生活, 然后从中你就会有很多很多发现, 这就是你的观察。我没有什么癖好, 我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 我很喜欢回家, 因为我老婆做饭很好吃! 我对什么都不太感兴趣, 但是对什么都保持着比较好奇的心态去看。

导报: 曾经在一次讲演里听您讲到说怎样走出创意的迷宫, 那您自己有没有陷到这个迷宫走不出来的时候?

Murphy: 也有的, 因为做创意最难的事就是, 创意它不是一个创作, 它是一个商业模式下的一个产物。那什么叫做商业模式, 因为创作是没有时间的, 你爱什么时候创作就什么时候创作, 但是创意不是的, 创意是对外的, 不是对内的。你必须要在天亮之前产出你认为最好的创意, 所以很多创意其实都不是最好的。很多创意代表的是, 在这一段期间你能做的最好的, 比如说给你一两个礼拜的作业时间, 那么你产出的创意就是你在这两个礼拜期间, 所能产出的, 你认为最好的创意。

导报: 您在过去的将近20年的创作生涯里面, 有没有撞上最棘手的客户?

Murphy: 没有, 我觉得客户都挺可爱的。

导报: 那有没有哪类产品是您没有创作过的呢?

Murphy: 好像没有嗳, 我好像都做过, 我不记得我有什么产品没做过。

导报: 您获得今天这样一个成就, 如果让您拿一些经验来给这些更年轻的创意人来分享的话, 您觉得哪些经验是可以告诉他们的?

Murphy: 我觉得年轻人扎根要扎的很稳。这样来讲好了, 如果说人的一生要工作30或40年, 那么你前面10到20年是在累积自己的能力跟市场的技能, 后面10年或20年是在奉献你个人的技能。如果你前面20年经营你自己经营得很好, 你后面的利益才会变得比较大。人的一生赚钱赚得最多的就是在最后10年, 你在后面10年要赚很多钱的话, 就要看你在前面20年经营自己经营得如何? 所以前面是关键, 不在后面。如果你前面能够体会到这一点, 你前面唯一的要求, 就是怎么去充实自己, 怎么去提升自己, 怎么去武装自己, 怎么去让自己经营得很好。

导报: 您刚才提到应该在前面的一段时间里去充实自己, 提升自己, 武装自己, 那有没有就是说应该通过什么方法来经营自己?

Murphy: 我觉得简单来讲就是多看、多说、多问。你不要老是看自己做了什么, 你去看看别人做了什么, 我觉得这样会比较好。我觉得这边的年轻人蛮好的一点, 就是他们的志向都很大, 什么我要去拿Clio、D&AD、嘎纳、ONE SHOW、伦敦啦等等, 这些志向呢, 是远远高过于台湾的那些小朋友。因为台湾那边的环境不是太注重国际奖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起步, 但你如何保有这样的目标, 保有这样的热情可以持续10年、可以持续20年? 我就发现很多人做广告创意做到后来都不是当初的初衷, 都变成别的目标了, 都变成我要做到什么职位, 我要赚很多钱, 我要把别人斗跑啊, 就变成这些不是你当初做创意的那个理由。所以永远不要忘记当初打动你的是什么, 你不要长大了, 变老了, 然后你当初追求的东西都不见了, 你追求另外一面。

导报: 那您觉得您现在和10多年前得自己是一样的吗?

Murphy: 差不多, 我觉得做创意让我快乐! 然后作品做出来, 我会很开心, 当然帮客户把产品卖好, 拿奖了我会更开心。

导报: 对创意的热情没有变, 有没有什么改变的?

Murphy: 改变, 可能我脾气变好了。我以前脾气很坏的, 我会骂人的。然后有时候我会不耐烦, 但是你越磨越久, 你就会觉得你要给人家一个过程, 你也是这样走过来的。这个可能是我这最近一两年来变得比较多的。我觉得这个是比较对的方式, 然后帮助别人把事情做好, 也是一个很好的态度, 人家会很感激你的, 人家会觉得你的存在是对他有帮助的。

导报: 那您现在刚刚来到一个公司, 您对当下的状态满意吗?

Murphy: 我觉得挺好的。我在上海碰到的这些客户都还不错哦, 不像一般人讲的韩国客户很难搞啦, 我觉得还好嗳。

导报: 您现在主要是在上海还是北京?

Murphy: 是在上海。但是我会常常来北京, 因为北京常常会有案子在做。

导报: Murphy您觉得现在最让你自豪的事情是什么?

Murphy: 最让我自豪的事情就是我有一个很棒的太太, 一个很棒的女儿, 一个很棒的儿子。

导报: 您当年是怎样追到您太太的? 您的方式有创意吗?

Murphy: 很土, 每天一朵玫瑰花。每天傍晚5:30我去买好, 包装好, 然后骑摩托车送到她办公室给她。这样一直持续了两年。这当中什么事情最麻烦你知道嘛, 就是台风, 台风来的时候花店是不开门的, 我记得第一次台风来的时候, 花店都关门了, 我就到处去敲人家的门, 拜托人家卖我一朵玫瑰花。那后来我就学乖了, 只要听到台风预告, 我就提前买好一打包好放冰箱里面。另外, 周六周日每天都得早上5:30送花过去, 放在她们家的信箱里, 这样她一早起来, 就能收到我的花。因为她们家楼下是个菜市场, 去晚了就进不去。这样持续了两年!

导报: 那是哪年到哪年的事情?

导报: 您现在觉得有没有什么事情是您比较遗憾的呢?

Murphy: 我觉得没有什么遗憾。因为你做了就是做了, 而且你冲动的去接受一个工作, 结果不好你也不能怪任何人, 因为毕竟是你自己做的决定嘛。我觉得我还是脾气比较硬的人, 我比较不服输, 比较不认输。

导报: 向您这样一个脾气比较硬的人在家里是一个怎么样的爸爸呢?

Murphy: 我在家里是一个饭来张口茶来伸手, 一个很懒的爸爸。我觉得过去不上班的这半年挺好的, 我会去接送我儿子上下学啦, 然后教他怎么做作业啦, 我就觉得这样挺好的。因为平常很难享受到这样一个生活, 以前工作比较忙嘛。

导报: Murphy您现在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Murphy: 我觉得就是家人平平安安的, 然后家人都没有什么意外, 都很健康, 都很快乐。

}

中国平安迎来30周年纪念日之际,马明哲董事长题为《铭记初心:我是一名保险推销员——三十周年司庆董事长致辞》的司庆演讲初稿在朋友圈流传。

《 铭记初心:我是一名保险推销员

大家好!今天,我们相聚一堂,以简朴而有意义的方式,庆祝平安的三十周岁生日,共同回顾平安的发展历程,开启平安的新时代。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何为平安的初心?在迈进新征程的此时此刻,追问初心,不忘记为什么出发,是我们今天的仪式最重要的主题

三十多年前,我偶然读到著名文学家胡适先生这样一段话,一直铭记于心:“保险,只是今日做明日的准备,生时做死时的准备,父母做儿女的准备,儿女幼小时做儿女长大时准备,如此而已。今天预备明天,这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旷达;父母预备儿女,这是真慈爱;不能做到这三步,不能算做现代人。”

胡适深刻地道出了保险的真谛,它帮助人们未雨绸缪,在旦夕祸福之间,有尊严地面对困难和灾难。这是个简单的道理,而在当时,大众对保险这一“舶来品”知之甚少,一谈及保险的作用,无法避免生老病死的敏感话题,会觉得不吉利,甚至反感。最早的保险业拓荒者都非常明白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我们推销的不仅仅是一个保险产品,更是一份对亲人的关爱和责任,一份对未来的保障和承诺。

现代保险在西方的发展已有超过500年的历史,而在新中国,三十多年前还几乎是空白,处于拓荒时期。平安成立后,我们首要的工作并非推销保险产品,而是向大众普及“何为保险、为什么需要保险”。

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多少年,我们每天挨家挨户地拜访,老百姓都觉得很新鲜,偶尔还有人问,“你们卖的保险柜都有什么尺寸?”我们只能从几百年前的海上保险、劳合社说起,说得口干舌燥。

这辆自行车,是马董当年的座驾

保险意识的启蒙和培育在当时的中国真的太难了。时至今日,当年的各种故事都成了笑谈,对保险拓荒者而言,其中的酸甜苦辣仍历历可数,刻骨铭心。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客户的不理解、不接受,让同事们难免感到无奈和沮丧。但我们坚信,我们给客户送去的,是责任、承诺和希望,时间会证明一切,保险一定能得到客户的认同。我和同事一起,白天骑着自行车外出展业,顶风冒雨,走街串巷;晚上用最原始的铅字打字机,一个字一个字地打印保单,为节省成本,就在办公室席地而眠。

三十年来,我们通过履行保险人的责任,帮助数万家企业在灾后恢复生产;帮助数十万家庭获得重建家园的力量。客户收到保险赔偿金时,眼中重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深深地触动我们;客户沉甸甸的信赖和托付,更坚定了我们发展保险业的信心与决心。

陪伴客户渡过的难关越多,我们就越深刻地感受到保险业的崇高。保险是金融业中,唯一和救死扶伤的医生、抢险救灾的官兵一样,真实见证人间疾苦,感受生离死别的行业。每个重大灾害发生后的现场,无不忙碌着保险业者的身影。马航失联,我们为备受煎熬的159名平安客户家属,送上一对一心理疏导和贴身照顾;东方之星客轮倾覆,我们连夜赶到受伤客户身边,安排就医住院,为探视亲属提供免费交通和住宿;天津港大爆炸,我们是逆向而行的救援使者……

在平安,有很多很多每天不辞辛劳,奔波在保险梦想之路上的同仁。我们仍然记忆犹新,1997年,我们的一位业务同仁,财经大学保险系硕士杨建宏,在为客户送保单的途中不幸遭遇车祸,深度昏迷。20年前的硕士研究生,愿意从事保险工作的少之又少。杨建宏的团队,都是一些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起早贪黑,风吹日晒,走在艰难的事业路上。当时医生建议用歌声唤醒杨建宏,大家就一遍又一遍地唱她最喜爱的《感恩的心》。当唱到“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让苍天知道我不认输”,一行热泪从她的眼角缓缓滑落。

中国保险业起步晚,发展快,用三十年时间,只争朝夕,来补西方发达保险市场发展了数百年的“课”。相比西方保险业已经“从摇篮到坟墓”覆盖到人一生的各个阶段,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完善。平安是国内第一家引进保险代理人体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改良的公司。这一体制至今仍是最适合中国国情、极富生命力的模式,但也的确出现了一些“水土不服”的问题。最让我感到痛心和无奈的,是我们保险推销员的社会地位不高,得不到大众的认同。

前些年,相亲节目非常火爆,一位保险界的同仁上电视台寻姻缘,一介绍自己的职业,所有女孩子都把灯灭了。这让我非常难过。我和大家一样,是一名保险推销员,你们的心情,我感同身受。

客户为什么会对保险业者有负面的看法和评价,我们要冷静分析,从我们自己身上找根源。我想,不外乎三个原因:

一是专业技能不精,推销方式欠妥。如今的客户相比三十多年前,保险意识和需求已经大大增强。客户排斥的不是保险产品,也并不拒绝推销本身,客户排斥和拒绝的,是不专业、不正确的推销方法,是我们不能充分理解客户的感受,是没有从客户实际需求出发的简单推销。社会在进步,客户在进步,我们自己更要进步。相信大家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技术、职业素养,一定能够赢得客户的尊重和信任,让未来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二是少数推销员存在道德操守和诚信问题。不能否认,庞大的业务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确有极少数害群之马,为了个人私利不惜牺牲客户和公司的利益,损害了行业形象,导致不少客户不再信任公司,甚至拒绝相信保险。一个负面案例,就足以让全社会否定整个保险业,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三是公司的管理和教育还不到位。公司有责任,帮助大家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观,培养精湛的专业技能,掌握正确的推销方式,搭建成功的舞台,赢得客户与社会的尊重与信任。我们一直在努力,不断加强管理手段、提升培训方法,千方百计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十多年前,平安率先推行“保单通俗化”,彻底改变保单条款的晦涩冗长,方便客户轻松、简单看懂合同内容;我们承诺“为客户寻找理赔的理由”,站在客户的角度,帮助客户最大化地实现保险利益。曾有一位江苏盐城的客户不幸罹患癌症,客户按照自己的理解向公司索赔6万元。我们的同事仔细研究合同条款,按照客户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最后将30万元赔付金交到客户手上。

近十年来,我们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推出了智能闪赔,小额、简单案件,客户足不出户,用手机即可完成理赔。我们车险的“510工程”,当事故发生时,在大多数的场景下,查勘员赶到主城区只要5分钟,郊外及三四线城市仅10分钟,这个时效比交警和救护车还快,刷新了全球纪录。

我们大力发展医疗科技,研发出国际领先的智能医疗读片技术、智能问诊技术,应用于保险客户体检、诊断,帮助医生更快速、及时、准确地把握客户病情,降低误诊率,显著提升了服务水平。

我们努力加强队伍管理,提升队伍道德素养。包括建立业务员诚信档案,把道德操守不合格者坚决拒之门外;通过展E宝平台,将业务员展业行为和轨迹线上化,确保服务品质效率;通过智能远程客服平台,帮助业务员更快捷、高效地服务客户;通过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业务员收入水平和行业吸引力。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我们业务员综合素质持续提升,不少名牌大学毕业生融入我们的优才计划,并逐渐成为我们销售队伍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当然,这些努力还远远不够,新的时代,更加需要我们坚守诚信、坚守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坚守专业领先的服务精神。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的管理和服务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们一直在反思、改进,一直在努力,力争用实际行动,为保险业和保险从业者的社会形象添光增彩。

念兹在兹,此心不渝。希望我们这一代在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国保险业、保险业者得到全社会的认同和尊重,希望未来保险同仁再次站上寻找另一半的舞台,至少有一盏灯,或更多的灯为我们亮着。

三十年艰苦而充实的历程,我们一路走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2004年公司上市,在纽约路演的一次午餐会上,一位投资者问,“马先生,你作为公司创始人,为什么持有那么少股份,是否对公司的信心不够?”我当时回答,“我自己有多少股份不重要,重要的是,19620名员工都是公司的股东,与全体同仁并肩奋斗,这让我对平安的未来怀有无比坚强的信念和信心。”今天,我还会这么说,180万同仁,你们过去是,现在是,未来更是平安迎接更辉煌未来的中坚力量!

过去三十年已成为历史,成绩永远属于过去。更重要的是,正如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句话:“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面对新的三十年,我们不忘走过的路,不忘我们从事保险的初衷。胡适对保险的经典名言依旧激励着我,心中那个声音依旧清晰笃定、铿锵有力,“铭记初心,我就是一名保险推销员”。

平安30年,打造保险行业的“工匠精神”

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长成“小胖墩”,却有许多企业希望自己快速膨胀成巨人!

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人都有一个感受,那就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并不缺乏发展迅猛,领一时风骚的快公司、大公司——原因也很简单,过去四十年,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一天一个样,再加上人口基数大,人口红利充足,正如任志强评过去三十年中国房地产商,“只要不做傻事躺着都能赚钱”!

但反观中国四十年商业史,基业长青的好公司却并不多。生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作为一个社会有机体,企业同任何生物有机体一样,成长的过程必然伴随着痛苦和风险,而过快的发展必将放大这种痛苦与风险,甚至最后让企业轰然倒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目前快速成长的公司,就是未来问题成堆的公司,很少有例外。”

德鲁克的预言不仅在后来的美国得到应验,宝丽来、安然、环球电讯等“巨婴”相继破产;在中国也一样,三鹿等曾经的明星企业,都在一瞬间死亡。因此,如何保持企业健康的肌体,让企业在充满竞争和不确定性的市场中安全地度过虚胖期,继而弱冠而立,考验着所有企业家的智慧。

在这方面,中国平安为如何做一家基业长青的好公司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样板。用30年的时间,平安从当年蛇口工业区一步步成为全球保险第一品牌,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保险公司。这背后的原因,正如平安创始人、董事长马明哲在近日发布的30周年司庆致辞《铭记初心:我是一名保险推销员》中所说,是铭记初心!如果要更具体地说,是铭记了两个词:责任专业

从平安成立开始,马明哲就在思考,为什么要成立中国平安,为什么要有保险的存在。

平安刚成立的时候,很多地方,人民才刚刚温饱,保险意识更是还在萌芽之中,业务开展得并不是很顺利。比如寿险领域,大陆一直到1994年,才由平安开始产寿分设,承保中国大陆第一张个人寿险保单。但马明哲和他的同事们坚信,自己给客户送去的,是责任、承诺和希望,时间会证明一切,保险一定能得到客户的认同。因此,他和同事一起,白天骑着自行车外出展业,顶风冒雨,走街串巷;晚上用最原始的铅字打字机,一个字一个字地打印保单,为节省成本,就在办公室席地而眠。

在30周年司庆致辞中,马明哲回忆,“三十多年前,我偶然读到著名文学家胡适先生这样一段话,一直铭记于心:保险,只是今日做明日的准备,生时做死时的准备,父母做儿女的准备,儿女幼小时做儿女长大时的准备,如此而已。今天预备明天,这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旷达;父母预备儿女,这是真慈爱;不能做到这三步,不能算做现代人。”

胡适深刻地道出了保险的真谛,也给了马明哲以启迪。现代社会风险无处不在,作为企业家,有责任为社会提供一个风险转移,让爱延续的产品。而这,也是平安成立的初心。

比如2017年4月底,30岁的孙女士发现自己年仅4岁的小语因感冒发热一直不退,到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她听到了一个难以相信的结果,小语因被确诊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突如其来的噩耗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无比悲痛中,而且还要面对随之而来的高额的治疗费用。这时孙女士想起之前自己为女儿投的一份平安少儿平安福保险,她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立即与保险代理人联系申请赔付。最后这一份救命的保单,给了孙女士一家赔付了保险金88万余元,并为其豁免了后续保费8.5万余元,帮助孩子成功渡过第一阶段化疗。此外,在接下来的5个月平安人寿还连续每月赔付少儿陪护金8万元,继续为孩子的生命护航。

让风险得到转移,让爱得以延续。用马明哲的话说,“最早的保险业拓荒者都非常明白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我们推销的不仅仅是一个保险产品,更是一份对亲人的关爱和责任,一份对未来的保障和承诺。”

1999年11月,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发表《新价值管理文化》的讲演,倡导以专业、价值为核心的平安文化理念。而为客户规避风险,创造价值,为中国人的美好生活而奋斗,正是一家保险公司存在的价值所在!

打造保险行业的“工匠精神”

如果说为客户创造价值是一家保险公司的价值所在,那么专业则是创造价值的最好注解。

当今社会都在谈“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专业前提下的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因此,不仅仅制造业要有工匠精神,保险行业同样需要。

上面我们谈到的赔付案例在平安公司并不是孤例。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平安人寿依托前沿技术,用“服务速度”和“科技创新”,多次升级理赔服务,不断提升理赔时效、服务体验和客户满意度,践行对广大客户的爱与承诺。

从1995年平安的理赔服务在国内保险行业中率先改变人工纸质交接开始,几乎每一年,平安都会在理赔服务方面有一个大的提升。比如理赔时效方面,平安一直是“死磕到底”。2006年,平安建立理赔集中后援中心,50%案件做到自动化理赔,理赔案件时效有了质的提升;2011年,平安推出“标准案件、资料齐全、三日赔付”承诺;2013年进一步将赔付时间缩短到两天,并推出“足不出户,上门理赔”服务新模式;2017年,平安更是推出尖刀服务“闪赔”,将赔付时间最短缩到30分钟,堪称业界奇迹……

在客户的理赔方面,平安也做了很多创新。比如为了改变保单条款的晦涩冗长,方便客户轻松、简单看懂合同内容,十多年前,平安就率先推行“保单通俗化”,因为看得懂,客户才会认同,才会接受。为了真正帮助客户实现保险的价值最大化,平安不仅仅极大地缩短赔付时间,还首创“重疾先赔”、“特案预赔”服务。2009年,平安推出“信守合约,为您寻找理赔的理由”服务承诺,这是平安人寿对理赔理念和理赔实践的革新,成为中国保险行业第一家主动帮助客户寻找赔付的事实及依据的公司。据马明哲介绍,曾有一位江苏盐城的客户不幸罹患癌症,客户按照自己的理解向公司索赔6万元。平安的员工仔细研究合同条款,按照客户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最后将30万元赔付金交到客户手上。

马明哲说,中国保险业起步晚,发展快,用三十年时间,只争朝夕,来补西方发达保险市场发展了数百年的“课”。因此我们看平安的发展历史,基本上可以作为中国保险行业从蹒跚学步到专业的演进史。特别是平安30年,在赔付上的点点滴滴创新与改进,既是平安工匠精神、服务至上的理念集中体现,也是中国保险行业追赶世界保险业的一个缩影。

“金融+生态”为平安赋能

前些年,相亲节目非常火爆,一位保险界的小伙子上电视台寻姻缘,一介绍自己的职业,所有女孩子都把灯灭了。

这大概是很多人对保险推销员的一种普遍认知——社会地位不高,如果要再深究,那就是不专业。相比西方保险业已经“从摇篮到坟墓”覆盖到人一生的各个阶段,中国保险行业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完善。这也让马明哲意识到了行业所面临的问题,所谓的专业,无论是服务还是技术,归根到底都是人的专业。如果没有一支专业能力过硬,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过硬的队伍,保险行业将不可避免地被社会“灭灯”。

为了培养一批专业的保险人,1996年,平安在业内首创营销人员高峰激励体系,有效地推动以客户为导向,以综合金融为依托的销售服务精英队伍建设。不仅如此,平安还通过建立业务员诚信档案,通过展E宝平台、智能远程客服平台等为业务员赋能,整体提升了整个队伍的道德素质和专业水平,真正将专业和工匠精神带入保险行业。

与此同时,平安用科技为员工赋能,大大提升了行业服务能力。平安在技术上的创新,放眼中国整个金融界、科技圈都少有企业能望其项背。在2018年的新年致辞中,马明哲提出平安要坚持专业发展,在“金融+科技”战略驱动下成就更辉煌的未来。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年间,平安在科技、互联网创新方面投入巨大,取得了许多耀眼的成果,比如刚刚在港上市的平安好医生,研发出国际领先的智能医疗读片技术、智能问诊技术,应用于保险客户体检、诊断,帮助医生更快速、及时、准确地把握客户病情,降低误诊率,显著提升了服务水平。金融科技领域的金融壹账通陆金所,都是估值超过百亿美元的独角兽,为中国上千家中小金融机构、数亿用户提供服务。

“金融+科技”之后,2018年平安又推出“金融+生态”的新发展模式,为客户在衣食住行、生老病养等全领域提供优质的服务。在5月23日的2017年度股东大会上,马明哲表示,平安的“金融+生态”战略有“三部曲”,第一步是用科技强化主营业务,强化核心竞争力;第二步是用科技建立生态,包括金融生态、医疗生态、住房生态、汽车生态和智慧城市生态等五大生态;第三步是通过生态建立起来后,把金融注入生态。

“‘金融+生态’在全世界是全新的模式,把生态建立好了,再把金融业务注入其中,这种金融服务让客户感觉更舒服,更加容易去满足客户的需求。”马明哲说。

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曾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很多时候,因为有了成绩,反而更容易忘掉初心,逐渐失去了危机意识、进取意识。也正是因为如此,平安在30年的发展中,尽管成绩斐然,却能回归价值和专业、责任与创新,强调初心,大声地喊出“我就是一名保险推销员”,这种谦卑的心态反而更令人肃然起敬。

所有的行业都需要拓荒者,平安用30年的发展经历告诉我们,如何穿越时间的迷雾与周期,打造中国保险行业的百年老店。这或许才是中国当下所有的企业最应该学习的案例。

3800亿市值持有者现身平安股东大会,马明哲详解平安生态三部曲

5月27日,是中国平安成立30周年纪念日,在23日召开的平安2017年股东大会上,投资者在签到处惊喜地发现公司给大家准备了30周年的银质纪念币,场面好不热闹。

在股东交流环节,来自全国的投资者带来了各式各样的建议和问题,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多次回应投资者,详细阐述了平安深化“金融+科技”,探索“金融+生态”的逻辑,表示平安未来30年“常胜靠生态”。

5月23日下午两点,深圳观澜平安金融管理学院的大会议室里人声沸腾。平安2017年度股东大会在此召开,平安的机构投资者们聚在了一起,还有不少个人投资者自费从全国各地赶过来。

会议开始后,中国平安董事会秘书盛瑞生公布了今年股东大会到场情况:

来自A股的机构股东174家,H股的机构股东17家,机构加个人投资者总共代表了63亿股,约占公司总股本182亿股的三成。

据此粗略计算,现场投资者持有的中国平安市值加起来,超过3800亿。

不少股东千里迢迢地飞到深圳参加平安股东大会,不仅带着投资经历过来分享,还带来了问题和建议。

一位浙江舟山投资者自述,自己2014年买中国平安,赚了5倍,引起全场一片笑声和掌声。他提议平安增加股票投资,多买入茅台这类大蓝筹。

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解释,平安在股票投资上,需要考虑风险集中度,因此很少在单只个股上重仓,而是投了非常多的指数基金,间接参与大盘蓝筹股,分享经济增长的回报。同时,平安还积极参与一级市场,投资了药明康德、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

券商中国记者现场随机采访了身边的投资者,为什么来股东大会?

坐在前排位置比较固定的机构投资者回答,虽然是作为投票代表带着任务而来,但与同行交流看法也是此行的重要目的。

一位长期关注中国平安的个人投资者表示,过来是为了听公司管理层谈谈未来的方向,同时也在寻找同类。也有投资者直接说,“为了见马董”。

“今年我就见了马明哲三次,分别是临时股东大会、业绩发布会和今天的年度股东大会。现在有不少公司的董事长是很难见到的,但平安不同,很小的股东大会都能看到董事长。希望这种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可以能够很好的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一位投资者表示。

股东交流环节是下午会议的高潮,来自全国的投资者带来了各式各样的建议和问题,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多次回应投资者。

有股东对平安转型科技表示看不懂;也有人问,未来30年,平安到底是什么?

微信和支付宝都可以很快地购买保险了,公司管理层对新型的社交媒体有没有危机感或应对的措施?

针对这些疑问,马明哲详细阐地述了平安深化“金融+科技”,探索“金融+生态”的逻辑。马明哲将其概括为“三部曲”:第一步是用科技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第二步是用科技去建生态,第三步是将生态发展起来后,再把金融注进去。“这种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

马明哲在阐述“生态”概念的时候表示,平安转型科技和做生态,并不是什么都做,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平安决定要不要做一个生态圈,会关注五大核心要素:

第一,它是不是个入口?“如果不是,我们绝对不会轻易进去,但一旦进去,我们会对这个生态的上中下游都要有抓手”

第二,它的规模够不够大?“小规模的我们不会去碰。”

第三,它必须有高的门槛。“也就是我们进去的时候,能垒起门槛,其他人不容易进去,如果这个门槛建立不起来我们就会退出。”

第四,它能不能转化价值?“如果建立了一个生态,不能转换为对我的价值,我也不做。”

第五,是否可以复制?“可以简单的复制去快速发展,这点也很重要。”

马明哲表示,平安正在迎接战略发展的转型时期, “小胜靠机遇,中胜靠人才,大胜靠平台,常胜靠生态。”

2017年以前,平安代理人产能一直处于增长态势,不过今年一季报显示下降了31.4%。

平安代理人的数量已有130多万了,未来规模会不会继续增长?如何维持代理人队伍的稳定以及产能的增长?

面对股东的疑问,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兼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李源祥表示,公司对代理人的发展非常关注的,对于寿险总公司、分公司的管理层的考核指标里,代理人的收入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因为只要代理人能赚到钱,他们就会留下来。

李源祥透露,平安的代理人收入,和当地社平工资相比,达到1.5倍,主任级别的代理人收入达到当地社平工资的4倍,部经理收入达到当地社平工资的15倍。

“我们对于未来代理人的展望,还是很有信心的。未来5年我们的代理人还是可以维持一个稳定的数量,每年有10%左右的增长。”

根据平安公司章程,公司董事会选举三年一届。2018年是换届之年,本次股东大会上进行了董事会人员的选举议程。

股东大会审议和批准了《关于选举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董事的议案》,具体内容包括:

重选马明哲为公司执行董事,任期至第十一届董事会任期届满时止;

重选孙建一为公司执行董事,任期至第十一届董事会任期届满时止;

重选任汇川为本公司执行董事,任期至第十一届董事会任期届满时止;

重选姚波为本公司执行董事,任期至第十一届董事会任期届满时止;

重选李源祥为本公司执行董事,任期至第十一届董事会任期届满时止;

重选蔡方方为本公司执行董事,任期至第十一届董事会任期届满时止。

选举完成之后,本届董事会成员维持原貌,公司高管团队保持稳定。

平安三十而立,解码马明哲的成功之道

2006年中央电视台播出《大国崛起》的时候,我写过一篇《20世纪看外商,21世纪看华商》的文章,提出从经济角度看,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必须拥有一批世界级企业,也即有世界竞争力的企业,并相信中国将出现世界级企业群和世界级企业家群。

在改革开放40周年到来之际,“中国造”的世界级企业已经不是梦。2017年的世界财富500强,中国占115席。财富50强,中国占12席,仅次于美国的21席,它们分别是:国家电网(2)、中石化(3)、中石油(4)、中国工商银行(22)、中国建筑(24)、鸿海(27)、中国建设银行(28)、中国农业银行(38)、中国平安(39)、上海汽车(42)、中国银行(42)、中国移动(47)。这些中国规模最大的企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也在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经济舞台的竞争。

位居财富50强的这12家中国企业,从创立到今天,企业创始人仍在掌舵的,是中国平安的马明哲和鸿海的郭台铭。1988年,马明哲作为最早的倡议者和主要创办人,在蛇口催生了平安。同年郭台铭在深圳成立富士康精密组件厂、生产电脑周边接插件,任正非在蛇口创立了华为,2017年华为位居财富500强第83位。如果说1984年是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那么1988年可以说是中国世界级企业的元年。

从1988年到2018年,这些世界级企业是怎样走过来的?他们的成功有什么秘诀?他们还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期待?本文将以中国最大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平安及其创始人马明哲为样本,探寻这家诞生在蛇口、最初只在一个区域经营单一产险的金融保险企业,如何能在创立30年后,市值和品牌位居全球同业前列。我和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张海濛交流时,他说,马明哲应邀在麦肯锡全球合伙人大会演讲后,这些挑剔的专家们评价,平安的很多探索已经走在全世界最前沿,没有样板可以学习了,也未必都能成功,但平安的创新勇气令人鼓舞。

一个可资比较的事实是,2002年汇丰集团耗资6亿美元认购平安10%股份时,汇丰的利润、市值等指标是平安的大约15到20倍;2017年12月,平安通过旗下平安资产管理公司累计买入汇丰控股5.01%股权,成为这家欧洲最大银行的第二大股东,此时平安的市值已超过汇丰,利润也相差不远。

平安是我在商业文明和企业家精神研究中长期关注的案例。虽然马明哲本人不接受采访,只在财报发布会上回答问题,但通过查阅大量原始资料,采访相关部门和平安成长的亲历者、见证者以及业内专家,我们还是能够比较清晰地描绘出平安和马明哲30年成功之路的大致轮廓。

创始人为何没有什么股份?

中国平安因有“中国”二字,会被一些人认为是大国企甚或央企。确实,金融业几大国有银行、证券、保险机构,或者像中信、光大这样的混业集团,凡有“中国”字头,基本上都是国企,主要股东是国家财政部门。但平安的大股东,既不是财政部,也不是深圳市政府或其他国有资本。“中国平安”的“中国”二字,是1992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平安从地区性保险公司向全国性保险公司发展过程中,批复更名的。

那么,平安姓什么?偌大一个平安究竟属于谁?

有人说,平安不是国企,是由其董事长马明哲一手创立且长期管理经营的企业,应该算民营企业。

但纵观中国的民营企业,创始人在创业之初大都有大部分股份,至少能控股,即使后来融资稀释股份,也会保留相当比例的股权。而马明哲却是一个打工仔,仅持有非常少量的股份。这些微小的股份基本上还是在2015年,证监会为了维护市场稳定,鼓励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平安实施核心人员持股计划,马明哲和其他管理层一样,用自己的长期奖励从二级市场公开购买而来。在这一点上,马明哲和万科创始人王石、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有一定相似之处,就是作为创业者股份稀少。

中国平安目前单一最大股东是泰国正大集团,深圳市政府的持股平台深圳投资控股公司是第二大股东。这两家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别为9.3%和5.3%。中国平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及香港联交所的上市招股说明书中明确表示:本公司没有控股股东,也没有实际控制人。

作为一家集团整体上市的企业,平安股权分散,且全流通,其中60%是内地市场流通的A股,股东有中央汇金、社保基金等,40%是香港市场流通的H股。可以说,平安是名符其实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或者按国际资本市场的说法,是一家社会性的公众上市公司。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股东,30年来平安股东买进卖出,离开时几乎都带着盈利的微笑,而平安则一步一步越做越大越做越强,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保险集团。

平安姓什么?这里蕴含着平安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脱颖而出的根本因素。

1988年,平安保险公司在深圳创立,孵化平安的地方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蛇口。当时马明哲是招商局蛇口工业区社会保险公司的副经理,他最初提议创立平安的动因是蛇口的外资企业有保险需求,但发现市场上只有一家国有保险公司可以选择,相当于没有选择。

改革开放试验田要冲破很多计划经济时代延续下来的樊篱,第一个樊篱就是市场垄断。蛇口创业者们的创业冲动就是破垄断,建市场,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

平安最初的两个股东是招商局和工商银行深圳分行,后来摩根斯坦利和高盛高价入股,也成为平安的重要股东,这也是中国金融业第一次引进外资。外资的引进,从体制、机制上使平安高度重视公司治理,注重经营管理行为的长期化。

在引资过程中双方有多轮谈判,摩根斯坦利和高盛一开始谈判时提了一个中方从来没有想过的条件,要求平安创始人马明哲及其管理团队持有公司股份。他们说,外资进入中国处在试水时期,政策可能有变化,只有马明哲有较高股份,他们把钱交给平安才放心。

1988年5月27日上午,平安保险公司在深圳特区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招商路北六栋举行开业典礼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当时不少公司尝试通过员工合股基金持股的模式。马明哲考虑再三,将董事会批准的以其持股为主的员工合股基金,分配给了近2万员工,其本人在合股基金里仅持有极少的股权。这部分股份到2007年平安上市时,使一大批早年一起打拼的员工成为千万、百万富翁。

我在深圳采访时听到的一个说法是:“平安、万科、华为的创始人在公司股权很少,和马明哲、王石、任正非的背景有很大关系。马明哲是工业区社会保险公司的,王石是广东省外经委派到深圳办公司的,任正非复员转业后在深圳南海石油后勤服务基地工作,他们都很有追求,但多多少少都有国有单位的痕迹,做事的第一目标不是个人要成为怎样的富豪,而是想找到一个大有作为的空间,事业成就是最大的驱动力。因此他们不太在意个人的股权问题。这对他们后来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因为在金融、通信这样的重要行业,又是龙头企业,如果私人拥有很高股权,政府在心态上就会掂量掂量。同时,对马明哲、任正非来说,正因为动力是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所以他们敢闯敢试,干起来心态也更加从容。”

如果问马明哲,平安姓什么?他曾不止一次说:平安姓社会,属于全体股东。管理层就是打工仔,我们不为某一单个股东服务,而是服务于全体股东。按照平安的董事会决议,股东无论大小,需要秉持“三不”原则,即不干涉具体业务经营,不派员参与平安经营管理,不与平安发生关联交易。这样形成了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各司其职,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的良好公司治理结构。

“体制优势确保了平安管理团队的稳定,确保了公司战略的延续性及经营的稳健性。”这是多年来多家中外投行的评价。一位国际投行高管说:“观察平安的业绩,会发现每年复合增长超过20%,除了金融海啸这样个别的年份,从来不会出现业绩大起大落。平安业绩增长是一根很难模拟的优美曲线。”

30年光阴,从零开始,平安发展到年收入近9000亿元,员工180万人,客户2亿人,每天交税3亿元,公司市值名列世界金融业前7,中国金融业前3。这些难有先例的成就背后,体现的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现代公司治理、以马明哲为代表的企业家精神和职业经理人群体专业能力的综合效应。

“孩子王”马明哲:闯劲和韧劲

2017年5月18日,马明哲以支教志愿者的身份来到平安援建的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六安希望小学,在学校里分享了儿时的一段经历:小学时曾因家庭被打为“右派”遭受牵连,落选了班长,后来不甘心落后,严格要求自己,奋发学习,与同学良好相处,重新当上班长。他以此鼓励孩子们遭遇挫折时永不气馁。

马明哲生在“抗美援朝”后,长在自然灾害年代,读书时正值“文革”,下乡当过知青和水电工人,身上有着浓厚的时代印记。

2017年5月18日,马明哲前往安徽六安平安希望小学支教

社会上有个传言,说马明哲幼年丧父,由母亲一手带大,所以磨砺了坚强的性格。其实,马明哲父亲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去世。马明哲虽然经历曲折,但幼年时期的家境是不错的,算是“红二代”。他父亲是解放战争时期“四野”的干部,吉林蛟河人,祖籍山东龙口,随“四野”征战一路南下,直至打下海南岛后,转业到广东省公安厅,再到湛江地区公安系统担任领导职务。马明哲的外祖父是马来西亚华侨,祖籍广东汕头澄海,早年移居海外经商,在东南亚一带打拼数十年。据汕头市委统战部的有关资料记载,1938年开始,这位商业成功后的老人家一直捐资家乡修学,架桥修路,被誉为乐善好施的潮商侨领之一。

马明哲的母亲早年曾在南洋大学接受教育,在她父亲的鼓励下,新中国成立初期归国,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她身上有浓厚的传统潮汕人持家教子的气质。

马明哲继承了父亲坚毅不服输的军人性格,和母亲热爱学习、善于内省的性格,从小便是个天性爱闯的“孩子王”。“孩子王”的气质,一方面奠定了他日后敢闯敢干、引领潮流的企业家风格,一方面也使他后来面对巨额平安股份诱惑时,选择和团队及全体员工共同分享。如今的平安既是庞大的金融集团,又是矢志推进创新的科技新锐。但30年成长过程中,马明哲也经历太多曲折和艰辛。

创业伊始,平安保险的业务被局限在深圳一地,承保的船舶或者货物在异地出险,需要同业帮助查勘理赔。同业当了没多久“雷锋”,就全面取消了合作,这意味平安有可能死在摇篮里。马明哲苦苦思索一宿,突然开了脑洞,认为同业不合作了,自己反而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申请将业务开到深圳以外。

1994年,平安的寿险业务开始破局,证券、信托业务也逐步开始组建和营运。但中国金融业开始进入分业改革阶段。马明哲认为综合金融是未来趋势,为此顶住无数压力,到处找人沟通,也忍受了被停止开设机构的巨大压力,苦熬8年,终于等来了综合金融的尝试机会。

2008年,是平安和马明哲最为悲情的一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中国“5.12”汶川大地震死亡及失踪人数近10万人,受伤人数近40万,举国悲痛。中国平安也流年不利。先是在股市上提出巨额再融资,被认为是压垮A股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市场一泻千里;此后,马明哲在上一年按照董事会制定的计划所领的奖金被认为是“天价薪酬”,即使其后连续两年放弃薪酬,口水讨伐也无法平息;到了10月,平安投资比利时富通集团,由于比利时政府处置金融海啸时惊慌失措,导致公司整体肢解,令投资损失200亿元,相当于当时一年的利润。

一浪又一浪,似乎灭顶之灾随时而至,马明哲晚上要靠三片安眠药才能入睡,那是他精神上最受打击的时候。但他咬牙坚持,扛了下来,不仅没有丝毫的退缩,而且从2008年后,平安的经营发展得更快、更扎实。不到一年时间,他利用难得的市场机会,启动了对深发展的收购兼并,从美国新桥集团手中收购了深发展的控股权,历时三年完成了中国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资产重组,真正完善了平安的综合金融版图。

马明哲超强的抗压能力来自哪里?也许,不服输的特质在童年时就铭刻在成长基因里:有父亲带给他的闯劲,有母亲带给他的韧劲,也有他自己永不停止的学习修炼。

马明哲在给公司管理层的一封邮件中曾说:人活着,必须有追求。有了追求,成功的欲望越强烈,承受成功过程中的痛苦的能力就越强。

有段时间,坊间传闻马明哲早年给袁庚当过司机。作为当时蛇口改革开放的当家人,袁庚像蛇口的“神”,而马明哲从湛江调动到工业区劳动人事处,从一名普通干部做起,基本上只能在报纸和电视上看到他。

2016年1月31日,享年99岁的袁庚逝世,马明哲撰文深切悼念,也难得借此机会回应了传闻,“坊间一直有传说,我曾是袁董的司机,可惜我无此荣幸”。他曾对同事开玩笑说,如果大家认为“我从当司机到董事长”是草根逆袭,是大众奋斗的榜样,我很乐意“被当司机”。其实,在马明哲当知青的“文革”年代,司机、理发员是很好的职业。

虽然无缘给袁庚当司机,但袁庚却对马明哲的人生产生过重大影响,他支持创立平安保险公司,为此还给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领导写信促成,他也是对马明哲影响至今的精神导师。

退休后曾担任平安名誉董事长的袁庚说,“我不参与平安的任何经营管理,我的唯一使命,就是要支持像马明哲这样有理想、有追求、敢想敢做的年轻人,为他们营造一个好的干事业的环境”。马明哲日后多次回味,这句话一直激励着他历经艰难坎坷,走到今天。

袁庚还在另外一个重要的节点上,帮马明哲做出了一个重要的人生抉择:做官,还是创业?

1994年,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历有为、市长李子彬计划为市政府配备一个金融专业较强的副市长,配合发展深圳的金融产业。他们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劝说马明哲,连深圳老书记李灏也加入说服之列。当时马明哲还不满40岁,事业初成,也拥有中南财大的博士学位,综合条件可谓一时之选。面临诱惑,他陷入长考,并去请教袁庚。老人家说:“小马,你的性格还是更适合做企业。”

也许马明哲自己本就有答案,但袁庚的话,无疑更加坚定了他未来的职业方向感:要做中国最好的企业,跟随中国的崛起,进入世界顶级企业前列。此后当更高级别的职务向他招手时,他很释然:从政是为国服务,做企业、尤其是做一个伟大的企业,一样是为国服务。

一心一意的马明哲,领导平安从保险开始,一路前行,几乎跨越了所有金融领域。今天的平安集团直接管辖着超过20个在行业内都很有影响的各类子公司。对马明哲而言,每个业务子公司的设立,都是一个创业过程。

“我主要负责从0到1的创新,从1到N就交给团队去做。平安从无到有,从产险到寿险,到信托、证券,到陆金所、好医生、金融壹账通等30多家子公司,每一个新模式出来,想明白后就开始找团队,推一把、扶上马,然后我再开始下一个0到1。”马明哲说。曾有一位金融业领导问他,平安有20多家公司,你只有一双手,可以管的过来吗?他说,我两手是空的,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团队去做,我负责的是平安2到3年后的事情。

在业内关于马明哲的说法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三个。

第一个是另一家大型寿险公司董事长告诉我的,“马明哲这个人爱学习,他到保监会开会,听领导讲话,别人觉得司空见惯,不怎么记录,他坐第一排,用iPad一张张拍,弄得比他年轻的人不记都不好意思。”

第二个是业内流传很久的,“马明哲求才若渴,谁在行业里冒尖了就会被他盯上,他可以让猎头公司的高管在你办公室楼下的咖啡店上班,一两个星期天天找你说喝杯咖啡,从来不怕被拒绝。”

第三个是关于创新的,马明哲时刻洞察全世界的商业创新,在亚马逊刚刚起步不久就在研究为什么线下连锁书店的业务规模远大于亚马逊、但市值远低于亚马逊。很多金融机构的一把手总是说,要创新跟着平安走就好了。北京一家保险集团董事长曾说,“以前做保险是左眼看平安,右眼看友邦,现在是左眼看平安,右眼也看平安”。

正是秉承着强烈的事业心、学习心、聚才心和创新精神,马明哲领导平安走上了一条“没有最远,只有更远”的路。

平安历史上的第一个从0到1,是从无到有打破旧的思维和体制的束缚,从高度垄断的体制中突围,成立一家市场化的保险企业。初创时,马明哲带着仅有的13名员工,白天头顶烈日、冒着暴雨四处展业,晚上用最原始的铅字打字机,一个字一个字地打印保单。开业时的办公室只有426平方米,包括楼梯和厕所,生产工具是3台电脑,外加唯一的展业工具自行车。马明哲对大家说,“生于抗美援朝,长身体时自然灾害,读书时是‘文革’,参加工作遇到上山下乡,经历过这四部曲的磨练,现在的辛苦不算什么”。

产险做起来后发展寿险,尤其是真正意义的个人寿险,对马明哲和整个寿险市场都是从0到1的过程。当时马明哲考察了台湾地区华人寿险公司和产险公司的差异,看到了寿险业的发展前景,坚定投入寿险,大批台湾寿险业精英人才被挖角到平安。

2002年,平安开始经营银行,来自花旗亚洲区的顶级团队陆续加盟平安,直至2012年完成对深发展的收购、兼并及重组。

如果是在一个领域的产业链其他环节做延伸,还比较容易理解,马明哲的不同之处是他总想放眼全球,追踪最新潮流,在看起来完全是年轻人天下的互联网创业领域,也要发起从0到1的工程,而且是同时展开多个创业创新。这在很多人眼里不可思议,美国最大的全球投资基金公司的创始人说,马明哲是全世界极其罕见,可以从保守的传统金融走到现代科技前沿的领导人。

2011年,创办陆金所,迅速成为中国最大的线上财富管理平台;

2014年,创办平安好医生,如今1.8亿注册用户,成为中国最大的移动医疗健康咨询服务平台;

2015年,创办金融壹账通,如今成为服务超过450家银行、2100家非银金融机构的云服务平台;

2015年,平安医疗健康管理公司成立,这个从平安养老险孵化出来的医保云服务平台,已经覆盖全国250个城市,服务人口超5亿……

今天,人工智能、生物识别、云计算、大数据成为马明哲最关心的话题。他永在创业,创最新的业,不断迸发新的火花,然后快速尝试,孵化出“1”。

要在如此多领域完成从0到1,如何能确保成功呢?马明哲曾将平安成功之道概括为“三多一执行”,“三多”就是同时下多盘棋,比对手看多几步棋,多平台,多团队,“三多”之后是找人执行。有体制和机制的优势,只要想好业务方向,马明哲就舍得花大代价将这个方向顶尖的人才网罗过来。平安的管理团队堪称“八国联军”,无论什么国籍、背景、履历、学历,只要愿意做大事,做新事,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找到大施拳脚的空间。

马明哲有广东人特有的商业头脑,但在平安,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平安不是一个赚钱机器,而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企业”。

平安脱胎于招商局集团在内地开办的第一个外向型工业区——蛇口工业区。创立于1872年的招商局浓缩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现代化的足迹,其“以商务立富强之基”(李鸿章语)的理念也深深融入了平安的血脉。

招商局最早创立时,在上海的报纸上刊登启事说明设局宗旨,“潮流如斯,势难阻遏,中国惟有急起直追”。招商局要谋利,但不仅是谋一企一时之利,而是谋一国万世可行之利。李鸿章说,创办招商局,“乃借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冀为中土开风气”,“谋深虑远,实为经国宏谋。……(国家)转贫为富、转弱为强之机,尽在此举”。在那个年代,一批先觉醒起来的中国商人已经意识到“国运即商运”,“公司不举,则工商之业无一能振;工商之业不振,则中国终不可以富,不可以强”(清政府驻欧洲四国公使薛福成语)。

百年之后的改革开放年代,袁庚在蛇口创造了招商局的二次辉煌,他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勇闯禁区,全面改革,缔造出激情燃烧的蛇口“试管”,给仅处香港一隅、实力薄弱的招商局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1986年袁庚提出引入竞争机制,不要国家投资,创立一个商业银行,1987年在工业区内部结算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

1986年马明哲最早倡议办保险公司,后来得到袁庚的肯定,认为一可为蛇口工业区的发展提供金融保障,又可突破中国金融体制的计划限制、探索股份制保险公司道路。1987年12月6日,蛇口工业区向中国人民银行递交了《关于合资成立“平安保险公司”的请示报告》,1988年5月27日,新中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商业保险机构——平安保险在蛇口开业。

有这样的历史传承和创新探索,让马明哲从创办平安开始,就“脑子装着生意,心里装着情怀”。平安三十而立之际,他宣布投入100亿元启动“三村建设工程”,面向“村官、村医、村教”的三个方向,实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助力中国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现和美丽乡村的建设。“面向未来30年,我们要更加铭记初心,更加懂得责任之重,更期待为民生改善尽绵薄之力。”

100亿元总公益投入、1000亿元免息贷款、1000家乡村诊所、10000名乡村医生、1000所乡村小学、10000名乡村教师,这些百千万的数字构成了平安“三村建设工程”的内涵,也诠释了马明哲的立业初心。

“三村”工程只是平安投身扶贫公益数十载的缩影。从1994年起,马明哲就扎根教育公益,他没有时间抛头露面,接受采访,却多次下沉到平安希望小学。在他带领下,如今已有114所平安希望小学在全国30个省市的农村开花结果。他还带动家人出资成立“明园慈善基金”,致力扶贫帮困,十年来,马明哲及家人已累计捐赠超过亿元,用于乡村教育公益。

马明哲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观深刻影响着平安人。除了投身精准扶贫、教育公益,马明哲还要求平安要不断开放自身的核心技术,为社会、政务与行业赋能。9年前,平安“智慧医保云平台”在厦门开始试点,目前智慧医保的控费成果在200多个城市获得了实实在在的体现。

去年5月11日,平安联合深圳市人社局,推出养老金领取“刷脸”在线认证服务。离退休老人由于身体不便或异地养老等原因,无法认证导致暂停发放养老金的情况得到了解决。

一个多月后,6月30日,平安研发的首个“智慧财政”平台在南宁正式上线运行,这意味着南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政府对公共资产负债“摸得清、来去明、管得住、利用好”的全面动态预警、管控和监测。

12月27日,作为首个“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疾病防控的结合,平安研发的重庆智能疾病预测与筛查两大模型,可以提前一周,像天气预报一样,预测传染病发生情况,指导民众进行疾病预防,助力政府部门在相关疾病的防控工作中提升效率,降低疾病预防和控制成本。

平安而立,蔚为大观。中国古语说:“三十年为一世而道更”,意思是大概每三十年会有一次巨大的变化。在马明哲看来,平安所处的时代,是呼唤那些有着伟大理想和格局的企业涌现的时代,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可以“批量化地创造出好企业”,平安和很多企业一样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不断创新的产物,“一家企业,只有把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命运、民族复兴,才能基业长青”。

如今,平安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技术的“云平台”已经延伸到财政、社保、医院管理、公共健康、交通、社区、房产、教育、养老等多个公共服务领域。不仅帮助当地政府提高治理现代化的能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也为百姓创造简单便捷的生活体验。

袁庚在蛇口有诸多探索,他的初心是,“看看什么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看看此路通不通?如果不通,我们愿意接受实践法庭的审判!”以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中集集团为代表的一批源自蛇口优秀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表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环境下,完全可以造就出利民利国、对利益相关者高度负责的企业公民。站在新时代起点上的马明哲,饮水思源,无愧初心。

三十年,从河东走向河西

创业难,守业更难。从蛇口出发,危机感已经宛如基因一样的马明哲,不敢有丝毫懈怠。

平安集团资深副董事长孙建一在接受采访时说,马明哲三十年如一日,几乎每天都工作13到15个小时,而且永远带着强烈的危机感推动创新,平安从1988年创立、当年保费收入522万元,到2017年集团收入可能接近9000亿元,是当年的16万倍,但马明哲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平安要向科技驱动转型,新的三十年刚刚开始”。孙建一说,像马明哲这样的企业家,是用灵魂入股了企业,一息尚存,就永不停止拼搏奋斗。

这就是马明哲这一代企业家的襟怀,他们在企业的股份何其微小,但却融入了整个灵魂。

2017年11月,马明哲在公司执委会全体大会上,作了一份题为《新时代 新起点 新征程》的报告。与会的Jonathan Larsen(中文名罗中恒)是2017年加盟平安的著名银行家、前花旗全球零售银行总裁,他用一个词形容自己的感受——Shocked!(震惊)

Jonathan的诧异在于,他原以为花旗的科技布局在金融领域很领先,但马明哲这次讲到的科技规划和平安的发展步伐颠覆了他的认知。平安在科技领域的动作让人惊叹连连。

从刷脸进入平安金融中心,到手机上传图片实现受损车辆秒级定损,平安已将人脸识别与图片识别技术等AI技术应用于集团内外数百个场景当中。作为金融集团的平安,依靠一系列的前瞻性布局和探索,正在成为AI时代的领跑者。

过去20多年,马明哲一直将汇丰、花旗等国际金融机构作为参照系。近几年,他则将亚马逊、谷歌等互联网公司作为重点对标对象。在他的超前战略部署下,目前平安拥有中国金融机构中规模最大的数据平台和云平台,大数据科学家超过500人,科技研发人员超过2万名,拥有金融、医疗专利申请超过3000项,多项技术全球领先。

马明哲在报告中提到,如果说过去30年,平安打造的国际领先综合金融集团这个孤品是“河东”,那么,站在新起点上,平安要走向“河西”——一个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

面对下一个未知的三十年,马明哲的愿景很清晰,“面对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平安要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必须先成为科技的领导者,而非追随者”。

2017年10月31日,平安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全球金融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全球医疗与健康研究中心

按照他的设想,未来30年平安将成为“国际领先的科技型个人综合金融集团”,并聚焦于“大金融资产”和“大医疗健康”两大领域。

马明哲多次谈到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案例,从30年的长度来看,从小做到大的企业80%都不见了,从单元到多元进行跨界发展的企业99%都不见了。“公司发展大了容易冲动,而扩张到不同行业的管理方法完全不一样,所以聚焦是非常重要的,平安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就像一棵树要长成参天大树,必须不断修剪枝叶,在做加法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做减法。”马明哲说,他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平安更为“聚焦”,这样才会更加有力。

从单一产险到综合金融,平安的上半场精彩不断。从综合金融到金融科技,平安的下半场让人期待。

对“未来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这个目标,马明哲底气十足。他认为,过去30年间,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在人才储备、资金累积、数据深度和场景维度等方面为自身积累了大量科技优势,已拥有五大核心技术,包括生物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与云平台等。

平安的生物识别技术水平全球领先,覆盖多元场景,包括金融、医疗、生活/服务、安防等;平安大数据已建立起“1+N”生态圈合作伙伴关系,全集团数据量覆盖8.8亿+人群;“平安AI+脑”贯穿人工智能所有环节,其中疾病预测技术实现健康、控费用两大诉求;平安区块链可提供安全、可追溯、高效的交易记录方式,在金融及医疗健康、房产交易等多个场景中已经深入运用;平安的云服务则在社会公共服务、智慧城市、智慧政务等多个领域被广泛运用。

有时想不明白,为什么马明哲拼搏30年后,思想还如此新鲜。也许他说的一段话可以解答:“我的司龄是30岁,30岁算是正当年吧。我还要继续努力,让平安创立100年时的CEO说,我们最早那个叫马明哲的CEO干的不错。”

晚清时代的思想家、实业家、招商局创始人之一的郑观应尝言:“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可叹当时,如同龚自珍所说的,“衰世者,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陇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抑巷无才偷”,衰败的朝代没有能人,没有贤能的文官,没有清醒的史官,没有聪颖的将军,学馆里没有饱学的才子,民间没有智慧的百姓,街巷没有聪慧的商人,山野丛泽连机智的小偷都没有。一个呼唤振兴工商业、富民强国的时代,却没有条件让有智慧的企业家发展,这是时代的悲哀。

今天当我们看到无数才工才商遍布中国商界,创造出几十年前不可想象的伟业,不能不感慨生逢盛世。正是改革开放,天公抖擞,亿万中国人民的才华才如磅礴之雨倾盆而下,如浩瀚星空熠熠生辉。以马明哲为代表的世界级中国企业家的涌现,以及他们所展示的胸怀国家民族未来、奋力拼搏、兢兢业业、永葆创新锐气的精神,让我们相信,我们正处在一个呼唤伟大企业同时也能够造就伟大企业的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有更多世界顶尖企业的绽放。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平安集团30年改革沉浮之路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改变了中国长久以来对外封闭的局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开放为主题的国策。自此之后,我国经济体制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197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分行行长会议上提出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同年4月,国务院批准“会议纪要”;到了这一年秋天,已经有几个地区开始经营包括企业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在内的保险业务。但之后将近10年的时间里,国内的保险业务一直都中国人保垄断,直到1988年平安财产保险公司的成立。

一、成立之初,乘着改革之地的东风

1979年,早在深圳还未立市之时,由招商局全资开发的中国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放区——蛇口工业区,便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之下成立。而在最初,蛇口工业区便着手建立社会保障机制,为南下淘金的打工者缴纳养老、医疗、雇主责任险。不仅缴纳比例达到劳务费的20%,同时成立单独的机构独立管理这笔资金,招商局社会保险公司应运而生,而负责筹划建立此事,并在后来担任平安总经理的马明哲在此事中,完成了自身对于保险行业的初始经验积累。

1988年,时任招商局蛇口社会保险公司副总经理的马明哲在分析深圳地区的市场后,得出“仍有75%的保险市场没有开发,可做的业务量仍在70亿元以上,能赚到的保费不少于7亿元”的结论。在经过艰难的审批流程后,我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平安财产保险公司在蛇口区成立了,注册资本3000万人民币加3000万港币,由蛇口工业区、中国工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分别出资49%和51%,刘鉴庭任董事长,马明哲任总经理。

到了20世纪90年代,平安在经历几年的发展之后,虽然保费的收入不断增长,但其市场规模只占了中国整个保险行业的4.2%,人保在国内市场近10年的垄断地位在短时间内无法撼动。此时,平安的发展面临到了两个问题:其一,区域经营范围过小,仅在深圳、海南沿海地区设立代理机构,业务规模较小;其二,产品结构单一,只开展了财务险业务。

在意识到自身发展的限制之后,平安及时调整了发展策略。

1992年,在全民经济复苏,工农业大幅增长的背景下,政策开始放宽,平安借此机遇了全国的扩张之路,在大连、天津、上海、福建、广东、海南都建立了分支机构。于此同时,平安意识到,与国际上寿险保费占总保费已经超过50%的情况相比,我国人寿保险在90年代初还基本处于空白。

在面对相同的起步条件时,平安抓住了这次机遇。1993年,平安在原来只有产险业务的基础上同时经营寿险,并在1994年将产险及寿险分业经营;到了1995年,平安的寿险业务超过了产险业务。据平安官网统计,在总保费收入50亿元中有28亿元的保费收入时来自于寿险业务,占比达58%。

然而平安的野心不止于此。在保险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平安于1995年成立证券公司,1996年成立信托公司,并于1997年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至此,平安保险的地位算是正式确立下来。

二、加入WTO之后带来的机遇

1、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

1992年国务院颁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令要求银行、证券、信托和保险等金融业必须“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以解决当时开始出现的金融混乱市场失控的问题。1995年10月,国家颁布的《保险法》92条开始规定:实行分业经营,同一保险人不得同时兼营财产保险业务和人身保险业务。 但是这样的经营方式不仅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也会阻碍金融创新的发展。

随着中国加入WTO,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保险行业在面对国际竞争环境下同样需要更加有利的政策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

2001年12月7日,保监会正式下发《关于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业经营改革的通知》文件,批准了平安以集团的模式进行改革,并于2002年进入实操阶段。至此,平安建立了由一家集团公司(或控股公司)全资拥有(或控股)产险、寿险子公司,还有证券、信托等子公司。

中国加入WTO,对各个行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保险业也不例外。2005年底,保险业提前结束入世过渡期,率先在金融业实现开放。在这个阶段,国内保险业除了市场的不断扩大,自身技术和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国内的市场资源能够更加有限的和国际资本接轨。

有研究显示,全球40%的资产都控制在保险行业的手中,而整个保险业务对资本的需求量也是很大的,国外大多数保险公司都有通过IPO上市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数据统计显示,1998年全球排名前25家的股份制公司中,上市企业为16家,占比64%,而我国却无一家。

保险公司上市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从经营角度出发, 公司上市之后可以募得更多资金,有利于自身企业的发展;而从市场化的角度来说,保险公司引入更多的股东,使得股权分散,对于进一步推动商业化、市场化运作,形成公平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有重大意义。

与此同时,从国家政策层面对于保险企业上市,同样给予了鼓励的态度。2003年初,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指出:“希望年内保险公司上市能有零的突破。”

这一切,都给平安上市提供了充分的先决条件。2004年6月,平安在港股完成IPO;2007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完成了进军资本市场的布局。

由于银行业在中国金融领域一直处于主体地位,平安在完成分业经营改革,和资本布局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对银行业的布局。

2003年12月29日,经银监会批准,平安保险集团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一起正式收购福建亚洲银行100%股份,并于2004年将其改名为平安银行,成为我国第一家由保险品牌命名的商业银行。2006年12月,平安集团又收购了深圳市商业银行89.36%的股份,成为该行最大股东。完成对福建亚洲银行和深圳商业银行可以看作平安布局银行业的第一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平安通过对福建亚洲银行收获进入银行业的牌照。

2012年1月19日,深圳发展银行发布公告称,深发展和平安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两行合并方案,深发展吸收合并深圳平安银行,并更名“平安银行”。 深发展公告称,本次吸收合并完成后,平安银行将被并入深发展,平安银行注销,不再作为法人主体独立存在,深发展应为合并后存续的公司,公司的中文名称由“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至此,原平安银行从深圳的城商行升级成为了一家坐拥万亿资产的全国性股份制上市银行。

三、平安“421”的互联网金融布局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随着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不断用新科技刷新金融形态,银行、券商、基金、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都开始向互联网金融转型,平安集团的互联网金融布局,同样始于这个阶段。

平安曾在2013年年报中透露,公司未来发展的目前将以科技为主,利用互联网金融实现弯道超车。平安集团副总经理、首席信息执行官兼运营官陈心颖曾在采访时介绍到,平安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布局可以用“421”来概括。

“4”代表4个开放市场,分别为资产交易市场、汽车交易市场、房交易市场和积分交易市场。其实以P2P起家的陆金所可以算得上资产交易市场的代表;而在汽车交易市场,平安则通过车险积累下来的经验,布局二手车交易市场;在房交易市场,旗下平安好房主要利用科技的手段,在信息、交易、服务等各环节提升行业效率,同时在买房、装修、租售等各方面提供金融服务;而平安的积分交易市场——万里通积分,则是希望做开放的积分平台,因此除了平安集团内部之外,还可以给中小企业定制积分。

“2”是指平安在上述做四个市场的过程中关注两点:通过平安好医生APP进行的健康管理和依靠平安壹账通实现的资产管理。

而“1”代表1扇门,旨在连接不同的业务范围,让客户可以通过它接触到所有的产品。举例来说,平安主要的APP都在跨界,比如在平安好医生的APP中,通过记录用户的大健康数据,来推荐适合的保险公司,让客户在不同的“门”里面穿梭。

如今,平安科技又在AI领域不断发力,在人工智能的风口下用新技术为互联网金融赋能。经过改革开放30年洗礼,平安集团从一家只有13人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今天拥有超过8万人的综合性金融集团,其中离不开时代发展的机遇,也离不开每一次转折点上所作出的正确决策。

延伸阅读一来源:亿欧网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公司”,“集团”)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发展成为融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主营业务为一体、核心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业务并行发展的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之一。公司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公司,股票代码分别为2318和601318。

中国平安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坚持“科技引领金融,金融服务生活”的理念,以深化“金融+科技”、探索“金融+生态”为发展模式,聚焦“大金融资产”和“大医疗健康”两大产业,并深度应用于“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金融、城市服务”五大生态圈,为客户创造“专业,让生活更简单”的品牌体验,获得持续的利润增长,向股东提供长期稳定的价值回报。

中国平安是国内金融牌照最齐全、业务范围最广泛、控股关系最紧密的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之一。平安集团旗下子公司包括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平安养老险、平安健康险、平安银行、平安信托、平安证券、平安大华基金等,涵盖金融业各个领域,已发展成为中国少数能为客户同时提供保险、银行及投资等全方位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金融企业之一。此外,经过多年的部署和努力,平安互联网业务蓬勃发展,互联网用户规模高速增长。截至2017年12月31日,集团互联网用户规模约4.36亿,较年初增长26%。

中国平安拥有超过172万名员工和寿险销售人员。截至2017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达6.49万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为4,734亿元。

平安专注个人客户的经营,通过不同产品与服务间的交叉销售,让服务变得更加专业、便捷。2017年全年,集团个人客户数达1.66亿,较年初增长26.4%;集团客均合同数2.32个,较年初增长5.0%;集团实现客均利润355.85元,同比增长14.2%。借助综合金融模式所吸引的优质客户群体,公司个人业务价值稳步提升。

平安致力成为智能时代的领航者。近10年来,公司建立起科技驱动发展的业务模式,在金融科技、医疗健康科技领域持续创新。2017年平安的专利累计申请数高达3,030项,较年初增长262.0%,涵盖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大数据和安全等多个技术领域。平安的人脸识别技术准确率达99.8%,声纹识别文本相关准确率达99.7%,达世界领先水平。同时,平安不断利用丰富的场景开发、打造科技的成熟应用,并集成为核心科技能力向社会输出服务;经过多年培育,科技成果逐渐凸显,孵化出陆金所、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金融壹账通等多个科技创新平台。

中国平安在2017年《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中名列第16位,居全球多元化保险企业第一;美国《财富》世界500强第39位,并蝉联中国内地混合所有制企业第一;除此之外,在英国WPP集团旗下Millward Brown公布的2017“BrandZTM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及“全球品牌100强”中,分別排名第8位及第61位;在Brand Finance发布的“2018年全球最具价值保险品牌100强”排行榜中,再度荣膺全球保险品牌第一位。在全球最大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发布的“2017年最佳中国品牌排行榜”中,名列第六位,并蝉联中国保险业第一品牌。

中国平安是中国金融保险业中第一家引入外资的企业,拥有完善的治理架构,国际化、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公司一直遵循对股东、客户、员工、社会和合作伙伴负责的企业使命和治理原则,在一致的战略、统一的品牌和文化基础上,确保集团整体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通过建立完备的职能体系,清晰的发展战略,领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对等的信息披露制度,积极、热情、高效的投资者关系服务理念,为中国平安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保障。

中国平安秉承“专业创造价值”的文化理念,在为股东、员工、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追求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双赢,共同进步。公司多年来在教育慈善、环境保护及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中持续投入,深耕发展,积极回应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员工、客户和公众共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2018年是平安成立30周年,公司启动总投入100亿元的“三村建设工程”,面向“村官、村医、村教”实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

公司因此获得广泛的社会褒奖:连续十六年获评“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称号,连续十年荣获“最具责任感企业”赞誉,多次荣获国际环保大会颁发的“国际碳金奖”。

本文来源:平安集团官网

}

本文梳理了安踏集团创始人丁世忠在创业创新、战略、品牌、管理、家族企业以及个人成长等方面的70条商业思考。

中国有一句古话,“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

在过去十多年里,国际大牌耐克和阿迪达斯牢牢霸占中国运动用品市场上Top2的位置,众多起步晚、底子弱的中国本土品牌们望尘莫及。如今,这一局面有望被安踏打破。

8月23日,安踏集团公布了2022年中期财报。根据财报,安踏2022年上半年收入)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5 或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十年代香港富豪排行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