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AC 呈U形有关的原因不包括 A.规模报酬 B.规模不是宏观经济的领先指标是 C?

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量经济问题。()

2.序数效用论分析消费者均衡运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方法。()

3.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倒”需求曲线(价格与需求同向变化)。()

4.市场均衡状态是供给与需求相等的状态。()

5.离原点约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6.微观经济学中,生产者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7.生产函数为Q = 0.5L0.6K0.5时,厂商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状态。()

8.厂商短期生产的第三阶段是劳动的边际产量(报酬)为负的阶段。()

9.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10.外在不经济会使企业的LAC向上方移动。()

11.面临两条需求曲线的是寡头厂商。()

12.斯威齐模型又被称为“拐折的需求曲线模型”。()

13.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以劳动为例)的需求原则是:VMP = W 。()

14.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也可能是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15.不具有排他性和竞用性的物品叫做公共资源。()

1.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个体经济单位B.社会福利

C.利润最大化D.资源稀缺性

2.墨盒的价格上升会使打印机的需求:()

A.不变B.上升C.下降D.不能确定

3.需求曲线右移,表示在同一价格水平下供给()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能确定收入增加的同时,

4.以下关于价格管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限制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B.支持价格总是高于市场均衡价格

C.只要价格放开,商品的供给就会增加

D.对农产品而言,为防止“谷贱伤农”,可使用支持价格的策略

5.商品在消费者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高,则商品的需求弹性()

A.越小B.越大C.与之无关D.不确定有无关联

6.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会增加销售收入

A.提高价格B.降低价格C.提价和降价都D.提价和降价都不会7.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

A.越不能达到B.越不能确定C.越低D.越高

8.边际产量(报酬)递增的阶段,往往对应的是厂商()的阶段

A.规模报酬递减B.规模报酬递增

C.规模报酬不变D.规模报酬如何不能判断

9.决定TP L曲线的形状特点的是()递减规律

A.边际效用B.边际产量C.边际技术替代率D.边际替代

10.同一坐标平面内的两条等产量曲线:()

A.永不相交B.一定相交C.相交与否不确定D.相交与否取决于厂商11.生产者的均衡条件是()

12.完全竞争厂商处于长期均衡时:()

A.处于LMC的最低点B.产量最大

}

高鸿业书在推导长期平均成本时是通过短期平均成本时曲线族的包络线,但这便默认了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族呈u型(各sac的最低点呈u型),我想这可以简单地通过规模经济至规模不经济来理解吧,但有更详细的解释吗?告诉我哪本书上有也行。谢谢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呈U型是因为短期成本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为产量的减函数,平均可变成本为产量的增函数,两个一相加不就成了一个U型么? 其中平均可变成本是增函数,是因为边际成本递增的缘故。 而规模报酬的三个阶段是用来解释为什么长期平均成本呈U型。

     呈U型是因为短期成本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为产量的减函数,平均可变成本为产量的增函数,两个一相加不就成了一个U型么?
    其中平均可变成本是增函数,是因为边际成本递增的缘故。
    而规模报酬的三个阶段是用来解释为什么长期平均成本呈U型。

呈U型是因为短期成本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为产量的减函数,平均可变成本为产量的增函 ...

答非所问,我说的是sac曲线族,非单条sac曲线的形状

额。。长期平均成本必然是短期平均成本的包络线啊……这个从数学上是完全可以证明的,我也证明过……既然是包络线,那么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簇必然成U型吧? ……
    我想我们理解正好反了,你是根据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簇为U型来推导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现U型然后才会问为什么会是U型,但实际上是因为长期成本曲线被规定成U型而使得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簇成了U型的……

}

微观经济学题库选择题带答案

1(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是指B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利用资源必须考虑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终将被人类消耗光

B(数量有限,要花费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

D(数量无限,不用付出代价就能得到的物品

3(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点表示C

B(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和技术水平降低

C(失业或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4(生产可能曲线的基本原理是A

A(假定所有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B(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曲线向内移动

D(生产可能曲线上的每一点的产品组合,对该国来说,都是最佳的5(下列那一项最可能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B

下载文档原格式(Word原格式,共22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硕ac55u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