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加2020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18?

关于举办2018年“互联网+”大学生

根据《关于举办第四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全国大赛选拔赛的通知》(赣教就办字[2018]5号)的精神,经研究,学院决定组织开展2018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勇立时代潮头敢闯会创扎根中国大地书写人生华章

为加强对大赛的领导和管理,确保大赛的顺利开展。由院团委、学工办牵头,数学与信息科学系组织,成立竞赛组委会。各系务必高度重视,按照组委会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好作品评选推报工作。

4.院级决赛。6月14日进行决赛现场答辩,评选出5-10个优胜参赛团队参加省赛。现场答辩主要程序为:

1)公司介绍。参赛团队代表对自己虚拟的项目进行选择性的重点阐述,介绍时间约8分钟。

2)现场答辩。评委就创业计划书或参赛代表介绍中涉及的兴趣点提出问题,由参赛团队成员进行回答,现场答辩时间约4分钟。

3)现场点评。由答辩团专家对参赛团队的综合表现进行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点评时间约3分钟。

1.撰写创业计划,即一份完整的具有可实施性的项目计划书,具体要求请参见附件2。

2.参赛作品应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服务,并围绕这一产品或服务,撰写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以描述公司的创业机会,阐述创立公司、把握这一机会的进程,说明所需要的资源,揭示风险和预期回报,并提出相关行动和建议。

3.参赛作品应为本人参与的发明创造或授权的发明创造,也可以是一项可能实现开发研究的创意产品或服务。

4.参赛作品要求用A4纸打印,并提供作品提纲,作品篇幅A4纸10至20页字体用6号,装帧美观大方,同时提供作品的电子文档,科技发明作品应附有实物或模型。

本次大赛由组委会邀请专家对作品进行评审,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择优推荐参加全省、全国竞赛。全国比赛结束后,将对本届竞赛获奖个人、获奖集体、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组织单位进行表彰。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系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宣传、组织和选拔工作,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通“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各系应成立互联网+”竞赛工作小组,负责本系竞赛组织工作。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主动开展宣传报道工作,在学生中营造关注、理解、支持大学生投身创业的氛围,提升赛事的社会影响力与品牌传播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1.学院将通过院团委官方微博和微信发布竞赛相关信息,竞赛电子邮箱:。

2.竞赛组委会办公室:综合楼二楼数学与信息科学系团总支办公室,联系人:吴老师 。

1.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2018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报名表;

2.项目计划书写作要求;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2018年“互联网+”大学生

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报名表












































1.每个项目填写一份表格,此表可复制;

2.如参赛团队需说明表中未涉及事宜,请在备注栏中写明(可另附页);

3.项目计划书等另附,单独装订;

各团队根据参赛组别撰写项目计划书,具体要求如下:

产品/服务介绍、市场分析及定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介绍及其他说明。

1.项目背景市场机会分析

2.市场分析与项目定位

3.产品(服务)设计与商业模式

4.发展战略与行动计划

5.竞争分析与营销策略

6.研发、生产、经营安排

8.资金规划与财务需求

10.附件:若有相关佐证材料(项目所获专利、著作、政府批文、鉴定材料等),请附上佐证材料的扫描件或网址和网站截图。若无可不附加

注:项目计划书要求表述条理清晰,应避免拖沓冗长,力求简洁、清晰、重点突出、条理分明;专业语言的运用要准确和适度;相关数据科学、详实。

突出原始创意的价值,不鼓励模仿。强调利用互联网技术、方法和思维在销售、研发、生产、物流、信息、人力、管理等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

在商业模式方面,强调设计的完整性与可行性,完整地描述商业模式,评测其盈利能力推导过程的合理性

在机会识别与利用、竞争与合作、技术基础、产品或服务设计、资金及人员需求、现行法律法规限制等方面具有可行性

在调查研究方面,考察行业调查研究程度,项目市场、技术等调查工作是否形成一手资料,强调田野调查和实际操作检验

管理团队各成员的教育背景和工作背景丰富、价值观念正、成员分工合理、业务互补情况良好

公司的组织构架、人员配置安排科学

有创业顾问,主要投资人和持股情况合理

有战略合作企业,与战略合作企业关系和谐

团队具有实现具体方案的可能资源基础

项目发展战略和规模扩张策略的合理可行

项目可能带动社会就业规模

}

二、2018毕业生就业情况

第一部分 学院基本情况

合肥科技职业学院是2012年由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自建校以来,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系统规划、综合发展、特色办学、创新引领”的办学思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构建产学研结合平台,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道路。学院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不断提高整体办学水平,为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院位于合肥市紫蓬山风景区,占地面积27.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建有百兆、千兆混合式主干的校园网络,配有教学用计算机963台,多媒体教室3200多座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08.6万元;截至20188月底,图书馆馆藏图书50万余册,其中纸质中文图书35万多册。

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系两级管理。设有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人文艺术系、思政部、公共基础部等7个教学单位;设有教务处、学生处、评建办、学院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招就处、人事处、财务处、总务处、保卫处、宣传部、继续教育处等12个党政管理机构;设有网络信息中心、实验实训中心和图书馆3个教学辅助机构;设有工会、团委2个群团组织。

学院开设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会计、文物修复与保护、汽车检测与维修、新能源汽车技术、电子商务、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财务管理、审计、金融管理、市场营销、环境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汽车营销与服务、旅游管理等21个专业。学院共有教师258人(折算后),其中专任教师17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66人、高级职务37人,校外兼职兼课教师152人,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建校以来,合肥科技职业学院秉承董事长提出的“认真研究教育对象,切实开展务实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真办教育,办真教育”的情怀,凝炼出“脚踏实地、不畏艰难、追求极致、永攀高峰”的学院精神。学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在广泛开展社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并结合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安徽省战略新兴产业、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文化发展规划以及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十三五规划纲要精神,先后制定了《合肥科技职业学院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合肥科技职业学院专业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合肥科技职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及时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建设内容以及保障措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职业教育思想和理念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办学类型定位:坚持以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同时兼顾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协调发展。

办学目标定位:努力建成区域领先、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信息技术类专业为主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

专业建设定位:根据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紧紧围绕互联网信息产业发展需求,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引领、智能制造类和现代建筑类专业为主体、财经信息类和文化艺术类专业为两翼的专业建设体系。以主体类专业带动其它类专业建设,凸现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

服务面向定位:服务地方和行业经济发展,立足合肥,面向全省,辐射全国,为国家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不断形成我院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相互促进、不断提高的新局面。

第二部分 毕业生就业情况

为全面细致反映我院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实际,完善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建立健全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价体系,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要求,编制了2018年度我院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本报告以截至20181231日毕业生就业数据为基准,全面分析我院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发展趋势等,系统反映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实际,展示教育教学成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

一、近三年学院生源、就业情况概述

1.随着教育教学质量和就业率的不断提高,我院招生计划趋于稳定,新生报到率、生源质量逐年提高。

近三年学院生源情况统计表

2.随着就业服务与就业指导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我院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逐年提高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

二、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1、毕业生的总体规模;2018年我院毕业生总数为1445人,来自电子信息系、经济管理系、建筑工程系和汽车工程系,其中电子信息系 403人,经济管理系 516人 ,建筑工程系243人,汽车工程系283人。

毕业生总体(1445人)

2、不同性别毕业生的比例;男生872,占毕业生的60.34%.女生573,占毕业生总数的39.66%

(二)未就业情况分析及说明;未就业人数131人、,应征入伍13人,其中经济管理系未就业34人,电子信息系未就业47人,汽车工程系未就业39人,建筑工程系未就业11人。

四、就业地域与行业分布

(一)毕业生就业地域情况2018年我院毕业就业分布在安徽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等,其中安徽为主要区域,共有930人在此就业,占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的68.04%(具体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2018年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情况(人,%

省内就业合计930人,占就业总数70..08%

外省就业总数为397人,占就业总数29.92%

(二)、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情况

2018年我校毕业生主要在企业就业,企业就业人数达1124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7.78%,其中主要以集体股份制或民营企业为主;机关单位就业9人、国有企业就业26人、其它类型就业168人;

五、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基于薪酬、专业对口率、就业地域及单 位性质的分析,2018 届毕业生就业整体满意度较高。其中有55.5%的毕业生对自身的就业状况感到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39.2%的毕业生基本满意,对自身就业状况明确表示不满意的毕业生为 5.3%

根据 2018 届毕业生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达到 82.1%。其中,33.3%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 与其所学专业完全对口,49.1%的毕业生从事与其所学专业基本对口的工作,只有 17.6%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其所学专业完全不相关。

根据统计和有关的问卷调查:各项指标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一)梁启杨,男,安徽寿县人,15级计算机多媒体,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品学兼优毕业生,电子信息系第二届学生会副主席,成绩名列班级前茅,曾获得全国大学生摄影大赛安徽赛区三等奖,多次获得安徽省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一等奖。目前在柠萌影业九州缥缈录担任剧务。

学子寄语:回首,刚迈入社会时的迷茫到清晰,这个过程虽是坎坷,但过程是可贵的。如今的这一切,离不开传授与我理论加实践的在校老师以及领导。感谢老师和领导一路的关心与照顾。

(二)李子夜,男,安徽宿州人 ,中共预备党员,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品学兼优毕业生,系第四届学生会副主席,成绩名列班级前茅,曾获中国大学生动漫大赛安徽赛区二等奖,淮北市青少年绘画比赛二等奖。现在在安徽子庭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担任法人代表一职。

学子寄语:毕业后不要想着立刻就能实现人生价值,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并且心中要时常有自己的目标,不要一天天的盲目,用工作来熬时间,这样你就不会上进,刚开始工作就是出去学习的,要积极上进,以学东西为主要,这样你就会越走越远,你也会很快就会成功。

(三)潘美伟,安徽黄山人 ,中共预备党员,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品学兼优毕业生,系第四届学生会秘书处秘书长,成绩优秀,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多次获得三好学生优秀部长功勋部长等荣誉称号。目前在黄山小罐茶业有限公司担任综合文员。

学子寄语:自走出校门参加实习工作以来,我学到了很多,社会真的很能磨砺人。感谢我所在的公司给予了我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完善,我告诉自己不能停留在某一点的成绩上止步不前,要不断的迎接新的挑战,赢得更多的喝彩。

(四)周春梅,女,安徽滁州人,15级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共预备党员,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品学兼优毕业生,系第四届学生会学习部部长,成绩名列班级前茅,曾获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干部,感恩节晚会中获得个人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目前在昆山众居堂房地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从事行政人员。

学子寄语:其实刚从学校出来参加工作的时候自己心里是会有落差的,因为觉得和学校完全不一样,你要改变你的生活习惯,包括思维习惯,处理事情的方式,思考如何和同事相处,这些可能会让我们觉得措手不及,但当你在岗位上慢慢适应的时候,我会思考的就是我如何能将我的工作做好,如何能够受到领导重视,这过程中你会经历很多事,但当你走过这段路你会发现这都是我们必须要接受的,我们要不断的成长,成熟,让自己内心变的强大起来去面对我们以后的人生!

一、毕业生规模增加,初次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

学院历来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将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作为工作重心。近三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良好,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1.00%以上,并保持较高水平。且近三届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高于安徽省内毕业生就业率。表明学院坚持“校企合作双赢,产教融合共生,持续创新发展”的培养模式保障了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二、单位就业成为主流,继续深造比例呈上升趋势

单位就业(指包括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基层项目就业等)为学院毕业生的主要去向选择;近三届毕业生单位就业率均处于88.00%以上。说明毕业生就业岗位较为优质,职业发展空间较大;也表明学院近年来的就业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果,为学院毕业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就业平台。另外选择升学的毕业生人数也较多,近三届毕业生升学比例维持在1.40%以上,且呈现稳中有升态势;可见毕业生继续深造意愿增强,想通过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来增加未来在就业市场中的择业资本和竞争力。

三、省内就业为主,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学院近三届毕业生安徽省内就业比例均处于70.00%以上,合肥市就业比例均处于50.00%以上。这充分体现了学院“努力践行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撑;此外,毕业生服务地方是校、地、生三方共同的需求,预计今后会有更多的毕业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四、行业分布优势突出,信息技术服务业成为主要流向

营销服务业、信息软件技术、制造业为毕业生三大行业流向,其中信息技术服务业为近三届毕业生首要选择,占比均处于11%以上,这一行业结构与学院专业特色及培养定位相符合。此外,普及发展“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院毕业生行业选择;近三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要就业流向将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

五、依托民营企业就业,合理分配人才资源

其他企业(主要为民营企业)为历届毕业生就业主战场,近三届占比均在96.00%以上。一方面,这与我国近年来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及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产生了更为多元化的就业市场;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学院紧跟市场需求调整就业导向,深化校政企合作,主动与重点企事业单位联络,构建合作新模式,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提供了就业机会。

 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对比分析

六、月薪水平及专业相关度呈上浮趋势,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依托安徽省地方经济发展和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逐步提高,学院近三届毕业生总体月均收入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与2017届相比,2018届毕业生的月均收入上涨314.74元,薪酬水平上浮8.77个百分点。从专业相关度来看,近两届毕业生的专业相关度均在57.00%以上,且2018届毕业生的专业相关度(58.26%)比2017届毕业生的专业相关度(57.76%)高约0.50个百分点。


届毕业生月均收入(左图)及届毕业生专业相关度(右图)分布

第四部分、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一、强化“一把手”工程,确保工作精细化

进一步明确就业工作“一把手”负责制,由学院领导牵头,坚决贯彻落实“一把手”工程。针对宏观就业形势和学院就业工作进展,学院召开了201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题会,学院党政领导出席会议并对就业工作做了详细部署。各院系把学生就业工作纳入院系重要议事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作为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狠抓推进落实,确保就业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在机构设置上专门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设有就业洽谈(面试)客、招聘大厅、就业实践工作室等配 套设施。学校建设有一支专职就业人员3人、就业创业4人,专兼职辅导员相结合的就业队伍,其中,2人是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商科)创新创业联盟双创导师。学院每年都安排专兼职就业指导教师外出培训。支持学生创新创业 学院设有就业创业工作与专项经费,按照就业工作考核办法实行奖劥政策。

二、健全工作制度,强化工作考评

为促进就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专业化建设,学院出台并修订了《合肥科技职业学院 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考核办法》、《合肥科技职业学院系部就业工作职责》和《合肥科技职业学院系部就业工作考核标准》等制度,成立了学院就业工作考核领导小组,定期深入各系进行调研和考核,对考核优秀的系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三、持续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全程就业服务

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实施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做好未就业毕业生信息衔接和服务连接工作,努力使每一位有意愿的毕业生实现就业或参与到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中。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关心到底、重点推荐,为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持续提供岗位信息和求职指导,及时通知其参加校园招聘会以及安徽省教育厅、商务厅等举办的各类招聘活动,有效帮助了未就业毕业生实现就业。

四、引导和鼓励基层就业,积极开展就业帮扶

学院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出台相关文件和规章制度,促进毕业生面向多方位、多层次就 业。通过缜致、及时地审传国家地方政策性项目,动员毕业生积极参加,大力倡导基层项目 就业。其中在“西部计划”、“三支一扶”、“村官计划”、“大学生应征入伍”等多个项目的就业政策上,邀请了专家专门解读,引导毕业生转换就业观念,主动服务国家基层工作。对其中困难就业毕业生群体,学院成立了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小组,建立了就业困难毕业生数据库, 进行重点关注、指导,实行 “一对一”和“多对一”的个性化就业帮扶。此外,适时召开 就业困难毕业生座谈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发放求职补贴,跟踪完成就业推荐为顶岗实习的学生和即将就业的学生进行专项培训。

五、提升创新创业技能,推进创业实训教育

学院是合肥市社会服务人才培训定点机构,也是肥西县就业技能培训的定点机构,既服务了地方经济也为毕业生提供了见习与再培训的机会。并且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践(GYB)和创办企业培训(SYB),培训覆盖率占毕业生总数的60%以上,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及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今后就业择业创业。学院每年举办一次“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暨创新创业 大赛”和“互联网+”校园比赛,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了“苏滁产业园杯”安徽省大赛和合肥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暨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安徽省“互联网+”决赛。在2018年安徽省第十三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暨创业大赛中,我院由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程新带领的,经济管理系魏东东、刘桂芝、夏翠萍等老师指导的张雨团队在全省总决赛中斩获安徽省大学生创客之星银奖。

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为契机,以吸纳我校各专业学生创新型思维活动,学院每年还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之创意点子校园赛。活动设“最佳创意点子奖”和“优秀创意点子奖”,并由学院组织评估委员会,评估筛选出满足“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要求的好点子。其中设“最佳创意点子奖”4个,“优秀创意点子奖”6个。获得“最佳创意点子奖”的选手会被推荐为第四届安徽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苏滁现代产业园杯”第十三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种子选手,各奖项按照《合肥科技职业学院技能(学科)竞赛管理办法》给与相应的奖励。

积极参加由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各高校承办的启明星就业指导专家团就业指导专题讲座,516日在我院大学生活动中心,安徽省启明星就业指导专家团成员、中国长三角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会长、安徽省人力资源经理人协会会长、安徽怀才集团董事长匡龙云为我院部分毕业生作职业与就业指导讲座。

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根据《合肥科技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实施意见》《合肥科技职业学院关于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意见》和《校企合作项目经费、资产与收益管理细则(试行)》等文件要求,加强和推进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办学,提高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与企业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的项目合作。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与“小明出行”、江淮新能源汽车合作专业共建,艺术设计专业与安徽雕塑院合作共建雕塑工作室和绘画工作室,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与徽安驾校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软件技术与科大讯飞开展专业共建,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目前正在与深圳国泰安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洽谈。未来学院的专业建设将根据《合肥科技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实施意见》,全面开展各种形式的项目合作,实施“双主体”育人。

     为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创业实践,目前我院汽车工程系建有校企合作基地——小明出行,既为学生增加了汽车专业的实训场所,又为同学们业余时间提供了学习驾驶技术。

小明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项目落户合肥科技职业学院,是学院校企合作的又一座里程碑,开启了学院校企合作项目新篇章。合肥科技职业学院和小明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的这次合作,对进一步探索开展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发展共赢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学院可以依托小明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优质资源,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提升学院整体实力,实现产教融合向深度、广度发展,有力助推学院优质院校建设。

金屯总经理在讲话中指出,小明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与合肥科技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培训基地,按照最新实训场地标准建设施工,学生在校学习与基地实习相结合,实现教学与工作岗位实际要求零距离对接。同时,基地还将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全力打造一流的汽车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为学生及在职人员提供更优质的技能培训服务,为汽车行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专业人才。这标志着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迈上了新的更高水平,这必将有助于推进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助于培养更多适合企业需求的更多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有助于增强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二)和科大讯飞皆成的“互联网+

以“智慧教室”为切入点,开启互联网+课堂的新思路,学院与安徽讯飞皆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试点“智慧教室”平台,将高科技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建立学院教学资源的移动互联系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有效解决“如何让学生深入有效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如何使手机成为教学的工具之一?如何将课堂教学无限延伸?”等一系列问题。学院的“智慧课堂”及未来的“智慧校园”建设,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教学资源,开启了现代互联时代的教学改革,开辟了探索“互联网+”课堂的教学模式和研究新媒体时代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视角。

七、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技能大赛亮点纷呈

 学院一直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教学建设与改革的积极成果已逐渐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上。学院历来高度重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将技能竞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积极探索"赛教结合"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倡导高技能培养与人格塑造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完善技能竞赛管理及奖励办法,推进校内实训室全方位开放政策,从组织、制度、经费、设备、师资等方面保障竞赛工作开展。各系结合专业特色,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学技能、用技能、赛技能的浓厚竞赛文化。

(一)2018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安徽省级赛决赛评审结果在相关官方网站上予以公示,我院在该赛项高职组中共获奖12项,其中,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7名。2018安徽省大学生原创动漫大赛中或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

(二)由安徽省陶瓷协会、黄山市经信委、黄山市文化委主办,黄山市陶瓷协会承办,安徽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黄山学院艺术学院协办的走进新时代安徽省第三届陶瓷艺术精品展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美术馆(黄山学院)开幕。我院电子信息系汤治军、学生产奇红制作的陶瓷作品分别荣获教师个人组铜奖和大学生组银奖。

(三)63日,由安徽省教育厅主办、安徽财经大学承办的安徽省第三届大学生财税技能大赛高职组案例分析赛在安徽警官学院举行。来自全省各高职院校的57支参赛队、171名选手参加了比赛。

我院选派的由张丽娟、张春玲、周卫和吴雪丽、陈丽、周兰分别组成的2支参赛队,在比赛中表现出了扎实的理论功底、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沟通协作能力,在激烈的竞逐中脱颖而出,分别夺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四)69日至10日,由安徽省教育厅主办的2018年安徽省第三届大学生创新创业ERP管理大赛(高职组)在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艺体中心举行。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全省41所高职院校的75支代表队进入省级总决赛。

经过为期两天的激烈角逐,我校王晶、石花、夏翠萍3位老师率领的由刘晓丽、庞新新、王浩全等10位市场营销专业同学组成的2支参赛队,代表学院参加此次决赛,经过奋力拼搏,最终获得2个二等奖的好成绩,三位指导老师均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一系列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学生展示自我风采创造了良好平台,也丰富了学院的第二课堂建设,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技能。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已经成为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八、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

为使各种就业信息快速、准确传递给学生,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我们收集应届毕业生的联系方式,搭配短信平台,将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等相关信息及时发布给学生,确保信息畅通。在我院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建立网络招聘信息终端,使学院学生能共享招聘信息,并能上传个人求职信息,进行信息匹配,能实现快速就业。同时,我院还积极参加国家教育部和安徽省教育厅举办的“网络招聘月”和“中小企业招聘月”的活动,保证毕业生在网络上的资源共享,为毕业生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也已成功地嵌入到我院的就业网上,就业办已指定专人对我院的网站进行维护,及时发布各类就业消息和学院的公告,确保系统能正常的运行,让学生能有效的获取相关信息。此外,还积极利用手机短讯平台、就业网等途径,向毕业生发布就业信息和其他就业指导相关信息,全方位的为学生进行就业服务。

第五部分、就业情况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一、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学院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在认真分析岗位(群)技能的基础上,从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入手,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把基本技能实训、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综合实训、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核心环节纳入了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各专业实践性课程课时比例均超过总教学时数的一半以上,计划的实习实训开出率达100%

坚持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积极探索特色化实践教学模式。目前学院已形成“教、学、做一体”、“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等主要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汽车综合实训、新能源汽车技术、电子商务等实训开展校企的深度合作,建有生产性实训基地,数字媒体应用技术、文物修复与保护等专业核心课程在一体化教室开课,采用“教、学、做”一体教学法,通过边讲边学,边学边练,边练边做,讲、学、练、做相互交叉,脑手并用,学做合一,提高了实践技能学习的效果。同时,学院建有多个专业实践教学工作室,开展实践教学的个性化提升,选拔职业技能大赛的参赛学生,培养“大国工匠”的雏苗。

二、推行双证书制度,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学院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使课程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考核标准的相连接,实现“双证融通”。推行毕业生“双证书”制度,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相衔接。我院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逐年上升,2017届和2018届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80%

三、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改进人才培养措施

素质教育是学院教育体系的核心,是实现立德树人基本任务的首要保证。钱董事长一贯要求我们要认真研究教育对象、切实开展务实教育。我们要认真研究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和社会、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建立学院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制定素质教育方案,将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到行动,将素质教育方案条文落实到行为。丰富和更新教育方法和手段,开展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操守教育,制定标准和评价机制,以相应措施保障素质教育方案的推行。使学生成为在家庭是个好子女,在学院是个好学生,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

学院坚持深化教学内涵,优化教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较高。但同时根据毕业生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养也提出自己的建议:毕业生认为需要加强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毕业实习”、“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和“认知实习”;除实践教学以外,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最应该改进的是“所开设课程对工作/学习帮助较少”、“课堂教学效果不好”。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给予了充分肯定,但同时也希望学院学生能够加强抗压能力,提高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学院将进一步发挥办学优势,依据市场需求、就业导向开展人才培养,明确和完善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推进教学团队、课程教材、实践资源等专业内涵建设。在课程设置方面,随着就业形势及社会需求的变化相应地调整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设置,适时地增减课程内容,让学生学到科学、有用的东西。在教育教学方面,创新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突出学习、实践、科研、创新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此外,继续支持软硬件设施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内容,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性人才的需要。

四、加强实习实训管理,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以“夯实基础课、强化专业课、重视实践课、灵活选修课”为思路,完善“学、训、赛”紧密结合的课程模块体系。校内抓好实验室、工作室建设,校外建设一批与行业企业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每个专业至少与一至三个企业建立密切合作的联系,并建立对口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个别专业进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试点。制定和完善学生实习实训标准,强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切实保障师资培训经费和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明确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及时对学生进行岗位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掌握学生实习表现。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

五、加强技能竞赛的组织和参与度

2018年,我院在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中已初步取得良好的成绩,为学校增添了光彩。今年,我们将再接再厉,争取尽多参加职业大赛项目,一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为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推进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各系要根据专业特点,筹备参加国家和省级技能竞赛项目,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参加比赛。对于重大赛事,将予以专项经费支持,对获奖的参与人员给予奖励。通过外聘和内部选拔形式配备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大赛指导教师。除技能竞赛外,鼓励各部门和学生积极参加其他类型的比赛,对于省级以上的参赛项目,学院将对组织承办的部门负责人和参赛项目人员加大扶持力度。

一、 择业观念的问题与改进

   毕业生就业市场尚需拓宽和加强。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毕业生就业择业观念不断变化,当前与我院建立关系的几十家企业建立远远不能满足毕业生就业多元化选择的要求。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有待于改进,尤其在学生的择业观念上急需转变。主要是毕业生对自己认识不足,定位不准,就业创业期望值过高,并且缺乏就业的技能特别是实践经验。

我们应该改革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把就业创业指导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努力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调整就业创业指导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真正发挥就业指导课在学生就业中的积极作用。

校企合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按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要求,我院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订单培养和企业冠名班有待进一步推进。同时学院实习实训设备数量和质量需进一步提高,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校企共建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1、今后,我们要进一步落实安徽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相关文件精神,紧紧依托现代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行业优势和合肥地区科技企业聚集的区位优势,主动联合信息产业以及相关行业企业,建立和完善各类专业的校企深度合作机制。按照《合肥科技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实施意见》,充分利用民办高校的灵活机制,以“专业共建、资源共享、过程共管、人才共育”的校企合作形式,促进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有效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2、创新校企合作方式,深化校企合作力度,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道路,充分发挥企业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等方面的作用,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

2019年即将到来,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坚定信心,奋发进取,学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就业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要有计划地安排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为毕业生就业搭建良好平台。学校要把就业工作与顶岗实习有机结合起来,把就业率与系部评优工作结合起来,把就业率与辅导员考评工作结合起来,把就业率与部门负责人年终考核结合起来,使得确实做到“进口旺、出口畅,中间环节有保障”。希望广大教职员工凝心聚力、共同奋斗,为合肥科技职业学院的快速发展再创辉煌     

}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温伟浩、孙雨晶、张思源、黄杨弈、宋博文、符洪源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益格生物:绿色高效转染试剂--精准药物递送载体

郁静雯、沈扬、周红、胡慧、乐艺苑、俞晓婷、李心玥、王熙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

温伟浩、孙雨晶、张思源、黄杨弈、宋博文、符洪源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

益格生物:绿色高效转染试剂--精准药物递送载体

郁静雯、沈扬、周红、胡慧、乐艺苑、俞晓婷、李心玥、王熙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

张廷忠、孔峰、丁楠、李方原、朱余静、田聪慧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

新型生物止血剂与粘合剂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

高分子弹性材料--多功能健康减负方案


王建中、姚为高、石欢欢、闵静、张莹、刘坚红、陈宁伟、孟祥杰、严有泉、包兰芳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

破壳成长,筑梦飞翔--江西上饶农村未来人才培养计划

瞿滢、郝雪婷、王伟杰、李智慧、胡梦琦、金心玥、韩珊

丛天华、刘雪盈、彭莎莎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

"小树慢慢长大"青少年教育支持项目

付梦瑶、练金晶、王子博、孙英博、朱琪、陈璐、严彗丹、车文漪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

科技魔粉--古方新艺 筑梦赤云


孔峰、李方原、陈忠波、郝丕常、王广鹏、洪立寅、路占山、朱余静、丁楠、毛睿雯、王晓吟、张廷忠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

灵客”智能对话母系统

朱鹏飞、朱国桢、官浩然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

电量可信计量核销综合管理解决方案——面向产业园区及商业综合体

毛侠、许超妍、雷予斯、孟思佚、张鹏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

安奕男、黄嘉恒、王欢、李伟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

陆嘉艺、梁浩宇、李舒晗、杨瀚文、刘智渊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

沈雨辰、王聪、杨铠骏、李宥萱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0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