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如何来评价洋务运动?

  • 第4课洋务运动——梁启超《李鸿章传》李鸿章()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学习目标1.通过教师给出的材料,分析洋务运动的背景;通过阅读相关内容,掌握其代表人物、口号、内容、等知识。2.结合史料评价洋务运动,学会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3.认识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体悟洋务派的改革创新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材料一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之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材料二 鲁迅先生回顾说:“中国太难

  •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进一步识记近代化探索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在掌握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学生能主动发现或教师引导认识四个历史事件由表及里、逐层推进的内在关系,对比中外近代化的不同,提高学生对史实的归纳分析与整合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问答整理本单元基本史实;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通过拓展延伸,提高学生探究考法与解题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进一步感受近代中国的艰难探索,学习先辈们勇于开拓、敢于创新,胸怀祖国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复习重点 依照中考要求熟悉本单元基本史实;探究近代化探索历程。 复习难点 对本单元基本史实的归纳分析与整合运用 教学

  • 洋务运动学案【知识框架】材料一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筹议海防折》-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资金来源政府出资官商合资(主)产品去向供给军队一部分供给军事工业,一部分投向市场管理方式封建衙门式

  • 正方资料:洋务运动是成功的一辩稿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开宗明义,概念先行。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至90年代中期,清政府中部分官员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效仿西方资本主义所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一场运动。我方的衡量标准是洋务运动是否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基于以上标准,我方认为洋务运动是成功的,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我方的观点:第一,从政治上看,洋务运动动摇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推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蒙受了空前的民族耻辱。然而,愚昧无知的清朝统治集团一方面面对先进的西方侵略者屈辱求和,另一方面却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而与顽固派不同的是,洋务派在当时敌视西方的情况下

  • 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关于图片,如《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及相关历史政论片《复兴之路》,学会处理信息的方法;通过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学堂等内容,认识洋务运动的目的及作用。通过感知历史,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与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目的、口号及内容,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认识它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洋务运动兴起和

  • 历史是现实与过去之间无止境的对话——英国史学家爱德华·卡尔第4课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问题:从三张历史图片中反映出当时清政府面临着什么问题?《南京条约》签订场景图被毁后的圆明园废墟图金田起义图外患内忧内外交困如何破?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大学士倭仁两江总督曾国藩洋人的枪炮威严,队伍雄整,吾应虚心忍辱向他们学习,学洋枪洋炮,学火轮船朝堂议事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李鸿章洋务派代表

  • 近代化的探索近代化的探索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进步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代表新文化阵营主要成员典型例题1.中国近代史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既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又创办洋务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这个人物是()A曾国藩B李鸿章C左宗棠D张之洞2.“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A、顽固派B、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典型例题3.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永载史册,主要是因为他们A、发起了洋务运动B

  •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一、复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2、过程与方法: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感知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了解中国人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了解中国近代化取得的成果以及它的不足。培养学生史论结合、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

  • 第4课洋务运动一.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辨析历史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3.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创新能力,对史料的求真求实的态度,及养成正确的史观。二.课时:1课时三.过程(一)准备阶段:1.定辩题,定正反方正方——洋务运动是成功的(804班)反方——洋务运动是失败的(808班)2.资料准备(部分资料附素材)(二)实践阶段:1、辩论开始2、宣布辩题3、介绍参赛代表队及所持立场4、介绍规则及评委5、参赛队员自我介绍6、辩论比赛7、评委点评、评析发言

  • *第四课洋务运动人教版2017年八上第一单元他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他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今日举朝二品以上之大员,五十岁以上之达官,无一人能及彼者,此则吾所敢断言也。“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李鸿章传》材料一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筹议海防折》-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口号主要军事工业自强军事工业名称创办人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

}

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给出洋务运动相关人物的图片,培养学生识读图片、知识迁移的能力。通过表格列举洋务企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整合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洋务运动的意义,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目的、口号及内容,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认识它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

  本课课程标准表述为“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本课为教材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一课,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把它安排在单元开头,能让学生认识到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统治阶级是如何从技术器物上学习西方、以图自救的。

  本课分三部分展开教学,第一部分“洋务运动的兴起”介绍了背景、时间、代表人物、口号等内容,使学生对洋务运动形成整体印象,然后再具体了解。第二部分“洋务运动的内容”重点叙述了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开办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和发展近代教育的情况,对典型事物进行配图并提供了“相关史事”等材料。这部分内容不可忽视,其中揭示的问题正是导致洋务运动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所在。第三部分“洋务运动的评价”强调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也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因此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抽象思维能力不够,而本课的理论知识较多,很难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因此教学中除了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人物扫描、相关史事、材料研读等资源外,还可以补充相关影视资料、历史故事、图片地图等素材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洋务运动的评价,可以通过讨论、比较等方式让学生感知历史,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洋务运动的概况,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图片中的军舰是洋务运动期间,由中国工匠独立制成的铁甲舰“平远号”,它的性能一点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外国购买的“远”字战舰。在甲午海战中,“平远号”曾经一炮击中了日本的旗舰“松岛号”水雷室,震惊敌舰。洋务运动使中华民族开始了强国之梦,在中国引进了西方文明的曙光,是中国处于十字路口时有识之士做出的选择。那么,洋务运动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又是如何破产的?我们应该如何去评价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洋务运动》。

1.教师讲解:近代的清王朝,遭受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的沉重打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阶级是如何自救的呢?

教师图片展示晚清洋务运动中的代表名臣,提出问题:图中这些人在近代史上被称作什么派别?他们有什么共同主张?

学生回答:派别:洋务派。共同主张: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仿练兵方法,建设现代国防。

2.教师提问: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1.教师讲解: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一场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以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兴起了。提出问题:洋务派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先后采取了哪些行动?

学生回答: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从19世纪70年代起,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2. 结合课本知识完成《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简表》。

3. 师:洋务运动后期为什么要开办民用企业?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思考。(出示资料)

 教师总结:洋务派创办军用工业 以来,也意识到求“自强”没有经济实力是不行的。因此,他们在求“自强”的同时,着手兴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工业。这些企业涉及工矿业、纺织业和交通运输业。上表中的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就是以“求富”为名创办的代表性的民用企业。

4.结合课本内容完成《洋务派开办近代民用企业简表》。

5.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不仅让清朝统治者见识到了洋枪洋炮的厉害,更意识到改进武器装备、加强海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结合课本内容完成《洋务派建立新式海陆军简表》。

6.在此不得不提到“塞防与海防之争”: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西北的新疆大部分地区被阿古柏占据,俄国还出兵侵占了伊犁;而东南海疆则受到了日本的严重威胁,于是,清政府内部发生了激烈争论。直隶总督李鸿章强调东南海防重要,主张放弃西北塞防。陕甘总督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清廷权衡利弊,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那么,左宗棠是如何收复新疆的?(出示地图)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西北塞防呢?另外,东南海疆的威胁又是如何解除的呢?

  学生自学,找到相关答案。

  生:为了加强西北塞防和东南海防,清政府先后于1884年在新疆建立行省、1885在台湾建立行省。

 7.阅读课后知识拓展“京师同文馆”这说明洋务派还重视什么?

洋务运动的开展,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那么,洋务派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培养人才、进而推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呢?(出示表格)

(三)阅读材料分评价洋务运动? 

材料1:这个过程不仅搬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雷管,而且使外国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进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 材料2: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3:幼童出洋肄业,固属中华创始之举,抑立古来未有之事! 

——李鸿章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概括:阅读、分析材料,我们可以获取以下信息:第一,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技术,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成为中国工业化的起点;第二,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第三,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那么,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出示资料

材料1: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引自《李文忠公全书》

  材料2: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3: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1873年至1893年,它获利白银600多万两,但大都归入李鸿章等人的私囊。(P21相关史事)

材料4:福州船政局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P21相关史事)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概括:结合材料和课本内容,分析得出:第一,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所以它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必然失败的命运;第二,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腐朽,只学习西方技术而不改变落后的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第三,内部的腐败和经营管理上的弊端;第四,外国势力的挤压,列强并不希望看到中国富强起来。

洋务运动仅仅把西方的近代科技嫁接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变革封建制度,注定只能以失败告终;但也正是在“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过去中国所没有过的新事物,机器大工业、新式学堂教育等事物的出现,给中国带来了近代化的曙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年级上册历史洋务运动的意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