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狼牙山五壮士》细致描写有什么好处

小学语文老师de微信公众号

于茫茫书海中,为你寻找更适合自己成长的有效资源和那些锲入心灵的文字。与高人交心,轻松学习,把 时间留给更重要的人更重要的事。

喜欢我记得点击右上方的三个点,给我标星哦,茫茫人海,永不失散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教科书”)以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要素作为组织单元内容的主线、明线,试图建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维发展的目标序列,突出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旨在解决语文教育的两个基本问题,让教科书变得精要有用,好教学。

一是明晰语文课程内容,明确语文学科学什么、为什么学、在小学阶段要学到什么程度。力图把语文学科本质属性问题研究清楚,即在语文课上要学习哪些内容,教学目标是什么,达到什么要求,不然的话,语文教学的一切努力就没有方向, 没有目标。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势必削弱语文教学的质量,影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二是建构符合语文学科基本规律和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语言文字训练目标序列,体现训练的系统性,使教科书建设走上科学化道路。统编教科书依托语文要素,全面有序地对每个年级、学期、单元以及栏目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要学什么、怎么学做了具体的规划和安排,把叶圣陶提出的“读作能力之纲目与次第”明晰化、具体化。

教师要正确理解教科书的编排意图,将语文要素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就要熟悉、了解全套教科书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语言体系、文字体系,从整体上把握好语文要素在各年段、各册和各单元之间,以及单元内部各项内容之间的联系,明确训练目标的层次性与发展性,了解语文要素运用的综合性,树立整体观。

(一)总体布局阅读、表达和学习习惯等基本课程内容

从纵向上看,统编教科书将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常用的学习方法或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成若干个知识点或者能力训练点,总体布局、统筹规划目标训练序列,并按照一定梯度、程度落实在各个年级的相关内容或活动中,力求做到目标精准,体现语文要素安排的整体性和发展性。

比如,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统编教科书对此做了系统安排(见表1)。中年段从词语到句子,从段落到篇章,再到长文章,针对文章的结构、篇幅,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高年段则从文本特点出发,如梳理文中的主要信息,关注课文中人物的思维、小说的三要素、议论文的论点、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等,指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把握课文内容。教科书这种序列化安排,目的是让学生不断提高阅读水平,逐步具备独立阅读能力。

(二)突出能力培养的整体性

从横向上看,统编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的导语重点围绕阅读、表达(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两个方面,列出了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直接体现在单元导语中,课后练习题根据单元的训练要素出题,《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对重点学习的方法进行回顾、总结, 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教科书的可操作性增强。单元导语、课后练习题、“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等构成一个整体。

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间故事”,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猎人海力布》的课后练习第2题 “试着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提示学生,可以将自己 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用海力布的口吻进行创造性 复述,会让人感到更加亲切,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牛郎织女(一)》的课后练习第2题“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提示学生可以通过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提示讲故事时适当丰富故事的细节,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会讲得更生动、吸引人。“词句段运用”中的“仿照下面的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进一步呼应、落实语文要素,体现了本单元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复述能力方面的整体性。

统编教科书的单元设计尽可能考虑各年段、各册、各单元之间和单元内部各项内容中的阅读与表达方法、能力的有机联系,使之互相促进,协同发展。重视把通过阅读学习的表达方法和掌握的语文能力运用到表达实践中,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体现了“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的编排原则。

(一)单元内部、单元之间阅读与表达要素的有机联系

“阅读与表达并重”是统编教科书的重要编写理念。单元中的阅读与表达要素安排,体现了有机联系、互相促进、整体发展的编写思路。比如,中年段教科书单元中的阅读与表达要素之间的横向联系:“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和“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和“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和“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从人物的语言、神情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和“学习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等等。

重视在阅读中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是统编教科书和以往版本教科书的不同之处。以往版本教科书主要强调在阅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但对文章的表达方法、语言特色重视得不够。统编教科书中、高年段在这方面予以加强,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比如,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等等。同时,让学生把在阅读中获得的方法、能力及时迁移运用到表达实践中,以此促进其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重视单元之间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协同发展。比如,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核心,也是长期以来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薄弱之处。统编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安排“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七单元安排了“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第八单元明确提出了简要复述的要求,即重点复述主要情节,次要情节可以适当省略,使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与简要复述两者互相呼应,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二)语文要素在不同年段的协同推进

比如,预测是读者根据一定的线索,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阅读活动,猜测阅读材料的内容。学生在识字后进行阅读的过程中,预测的行为就已经发生了。统编教科书安排了如二年级上册《雪孩子》文后“泡泡语”中的问题“看着雪孩子变成了白云,小白兔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的课后练习题“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展开想象,续编故事”,《祖先的摇篮》的课后练习题“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等内容,引导学生尝试运用预测策略,为三年级上册编排的预测阅读策略的学习做了一些铺垫工作。

五年级安排学习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目标指向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事物,达到高年段“写具体”的目标。统编教科书中年段的习作要求是“写清楚”,没有提“写具体”,从五年级开始才提出“写具体”的要求。学生要想写具体,就需要对事物的细节进行描写,留心观察、细致观察,还要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找到事物的变化。静态和动态描写的实质是在中年段学习观察的基础上,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与提升。这种发展与提升表现在由中年段的“写清楚”向高年段的“写具体”转变,是从不同方面进行的一系列训练,是一个整体,一套“组合拳”。只有让它们互相关联、互相促进,才能达到使学生学会对事物进行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目标。

统编教科书的双线组元结构表现为“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贯穿于每个单元中。一些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是学生在先前册次和单元学过的,这些语文要素又会在之后的语文实践中被反复运用,这种编排设计体现了训练目标的层次性与发展性。

(一)在语文实践中反复运用学过的语文要素

比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提出“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乡下人家》的最后一句体现了乡下人家的美;《天窗》中的“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表现出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这一目标训练是对三年级上册的“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和三年级下册的“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运用和提升。到了学习六年级上册时,学生仍然要运用语文要素“抓住关键句”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五年级上册提出“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包含了对资料的收集、整理、筛选等基本要求。三年级下册安排了收集传统节日资料,查找相关资料,记录了解的信息,整理收集的资料,从收集、查找、记录、整理四个方面提出了收集资料的学习要求。四年级上册提出整理问题清单,整理观察日记,查找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查找梅兰芳的资料和与延安相关的资料帮助理解;四年级下册要求学生查找身边的纳米技术资料、新闻报道,查资料了解航天领域的成就,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记录并把相近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分类整理小组意见。从关于“借助资料”的编排体系可以看出,统编教科书要求学生反复运用之前学过的语文要素,以此实现目标训练的螺旋式上升。

此外,在学生学习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时,统编教科书提示可以运用抓住关键词句、结合查找的资料等方法。在五年级下册中,统编教科书直接提出阅读要求“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意在让学生综合运用之前学过的语文要素。如学习课文《祖父的园子》时,学生可以从描写园子里的花朵、鸟儿、虫子等事物的句子中,体会作者对祖父和园子的爱与怀念;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以此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

(二)运用之前学过的语文要素设计课后练习题

课后练习题是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利用好课后练习题组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统编教科书每个单元一般有两篇课文的思考题是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的,不是单元内的所有课后练习题都要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出题。有的课后练习题或相关栏目的内容,是在引导学生运用之前学过的语文要素。

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三篇精读课文后的练习题编排。《七律·长征》的课后练习题指向加强朗读训练,其中,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就是学生之前学过的语文要素。统编教科书从四年级开始安排了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训练,在五年级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训练。《狼牙山五壮士》的课后练习第3题和《开国大典》的课后练习第2题,都是为了落实该单元的语文要素而设计的。《狼牙山五壮士》的课后练习第1题“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再讲讲这个故事”让学生迁移运用“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开国大典》的课后练习第3题要求学生运用“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在旁边作批注”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是学生在四年级上册中学过的语文要素,到了六年级仍然需要反复运用。统编教科书在习作单元、阅读策略单元中也多次提出要反复运用批注的方法。教科书的这种安排,不只是让学生在课后练习题中运用之前学到的方法和掌握的能力。学生学过的语文要素在反复运用中得到巩固提升,体现了目标训练的连续性、发展性。

统编教科书中的语文要素是随着学生认识的深化和认知水平的提高逐步加深难度、循序渐进编排的。这种循序渐进不是直线式上升,而是螺旋式发展;不是学了一项再学一项,只管这项不管那项。如果缺少反复运用,学生就不容易学扎实,容易遗忘。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在不断地巩固运用中对已经学过的语文要素加以提升。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学生学扎实、学牢靠,真正打好语文学习的基本功。这种安排注重语文要素在各年段、册次、单元之间的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

语文要素是知识,是能力,是方法,也是习惯。每个单元安排的语文要素并不都是新的知识点,有的是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提升到方法层面,培养成习惯或能力;有的是综合性的,在各年段、各册、各单元之间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体现语文要素的综合运用。

(一)单元语文要素以综合运用已学方法的形式呈现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编排了“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古诗三首》要求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中难懂的词语;《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提出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秋天的雨》以“五彩缤纷”为例,说明如何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交流平台”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词句段运用”的第2题安排了实践运用的练习。教科书在低年段安排了学习借助图画、查字典、通过字形结构猜测、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等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的延展和提升,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逐步做到迁移运用。三年级下册编排了“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告诉学生理解难懂的句子与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方法比较相近,在理解难懂的句子时还可以查资料或请教别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识。

五年级下册编排了“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要写好一个人物,写出人物的特点,就要选用典型事例,并将其写具体。首先,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往往在做事情、与别人相处时,才会显露出自己的特点;其次,可以从多方面表现人物的特点,如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语言、动作、心理等,把人物的特点写出来,使人物形象更鲜活;最后,也可以通过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

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单元“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是对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的方法进行巩固并综合运用。中年段安排了收集并记录资料、合作整理资料的学习,五年级进一步安排学习了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合理准确地运用资料及分类整理资料的方法。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上述已学方法,根据自己的需要收集、筛选和分类整理资料。教科书用“填写时间轴”“分享难忘回忆”“制作成长纪念册”的活动及阅读材料《如何制作成长纪念册》,指导学生有选择地分类筛选和整理小学六年间的成长资料,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具体操作、练习,发展整理资料与使用资料的能力。

(二)综合运用已学方法,完成单元学习任务

比如,五年级上册编排了“介绍一种事物”,要求学生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试着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特点,就是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学生在写之前要细致观察、留心观察,运用学过的观察方法,把抽象、复杂的事物介绍清楚,可以使用列数字、举例子和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学生从不同方面介绍事物时,要收集相关资料,筛选、整合信息,丰富对事物的认知,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从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表达方法。学生在分段介绍事物时,要运用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明确每段话中的一个关键句或中心句就是这段话的主要意思。一项看似简单的学习任务,可以让学生综合运用在不同年段学过的阅读与表达方法,体现出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

(三)对已学语文要素进行阶段性总结

统编教科书一至六年级共选编了120首左右的古诗词。从《诗经》到清代的诗作,包括古风、北朝民歌、绝句、律诗、宋词、元曲等均有呈现。不同学段学习古诗词的目标要求不同,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六年级上册对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学习方法进行总结:读古诗词时,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理解;通过想象来体会有画面感的诗句,如读到“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时,脑海中会浮现出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象,带着这样的想象就可以体会到诗歌的美;传统文化知识对学习古诗词也有帮助,如读李商隐的《嫦娥》时,可通过联系嫦娥奔月的传说来理解这首诗的意思。统编教科书对学生在小学阶段学到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进行归类、总结,提示学生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可以灵活运用。如文章的题目有时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关键句对了解主要内容也很有帮助;可通过厘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纪事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每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后,再把各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边读边列提纲,把各部分的内容写出来,再连起来想一想,就能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六年级下册对学生在小学六年养成的语文学习习惯进行总结,如“边读书边思考,用旁批或笔记把心得写下来”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多读课外书、名著”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勤问勤查,遇到不懂的问题向别人请教,或者读书、查资料”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完成习作后要认真读几遍,养成用修改符号修改的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与兴趣。

敲黑板!微信改版啦!请大家将我们设为 “星标”,方便第一时间收到推送,不然就要跟我们走散喽!方法如下:

如果喜欢今天的文章,请在文末点个 “在看”

本号为学术研究和传播,不涉及商业,如有侵权请告知

来源 | “人民教育出版社报刊社”公众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狼牙山五壮士点面结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