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内各个功能空间尺度由哪三个部分组成?

看到一个公众号的总结,分享一下:

案例抄绘是建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日常的案例积累形成自己的素材库,在遇到对应的问题时,可以探讨更多的可能性。

然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案例的方式有N种,五花八门种类各异,碎片化的信息滋养了碎片化的思考习惯,积累的快,遗忘的也快,难以形成深刻的认知。积累的案例为什么用不起来?是否真的掌握了一个案例?

归纳和整理是对日常抄绘深入学习的关键一步,通过横向对比相似案例,提取手法原型,平时的研究结论成为设计的思考起点。

02.片段式积累的个人经验,抄到什么深度;

03.如何对积累的案例进行分类;

04.个例如何提取原型,如何以简洁的图示语言快速记录;

05.在量的基础上,如何建立清晰高效的归纳架构,形成系统的认知,学以致用。

1.案例抄绘:类型学思路、案例碎片总结、梳理总结。

2.归纳整理:横向对比——原型、研究结论——思考起点。

3.表格形式:体块滑动、特定空间元素、环境要素应对、体性关系研究等等。

4.日常积累片段——及时记录。

5.推荐网站:谷德、有方、在库言库等。

6.推荐书目:《建筑语汇》(例如:交通流线与建筑造型:线状/点状/复合)《建筑构成学》(例如:由室群与体量形成的建筑构成,室群与广室;未语言化类型——语言化类型;表格化总结)

案例一:嘉德艺术中心/奥雷舍人

思考:为什么整型、为什么散型——都和周围的尺度有关。

网站提供图:轴测图、剖面图、效果图。

抄绘图:轴测图、平面(讨论交通、交通块、出入口)、立面图、剖面图、细节处理图(块的联络)、总结。

案例二:深圳青少年活动中心/钟乔

关键词:回应人流穿越对形体的切割

网站提供图:平面图(人流、讨论城市性和公共性、体现小尺度聚集)、轴测图(连接交接机会:影院的斜顶)

抄绘图:平面(围合关系:大、小、广场)、轴测图(形体关系)、剖面图(室内外连续的关系)、细节处理(虚体玻璃)

案例三: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新楼-巴士汽车库改造/曾群

抄绘图:轴测图(交通操作,没必要完全复原小尺度的、表现形式即可)、细节处理(有咬合、不要楞粘在一起)、剖面图(提醒:可以做玻璃楼梯间)、总结(下层体量活泼,可以引导人流)。

注:要带着自己的目的去解读,不要害怕误读。

案例四: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安藤忠雄

提炼:三条建筑、扭转,疏散问题、结合大空间,活化灰空间、楼梯,强化板与块的关系、令人感到它的存在,板的作用:小平台拉开、连接线条+功能)

抄绘图:平面、剖面图、细节处理(用红笔标出重点)、总结。

注:标注楼梯分实心和空心,实心表示疏散交通用的楼梯,空心表示开放交通。

案例一:日本轻井泽千住博博物馆/西泽立卫

案例二:杭州西湖云杉阁艺术馆/壹零空间

案例三:某美术馆/同济设计院

案例四:华鑫中心/山水秀建筑师事务所

1.细节不会:抄完整的平面,日后再进阶到只记录逻辑。

2.形式:用A3纸或拉模型。

3.抄绘大师案例(可以反复研读)和每天逛网站看新案例同步进行。

4.研究关系:用PS把你要研究的东西(例如交通)涂上颜色,远看就会有关系出现。

}

  最受年轻人喜欢的小户型,都有哪些值得借鉴的装修法则?

  苔花虽小,也能像牡丹一样绽放;空间虽小,日子却可以很大。

  在家居圈儿,说起小户型的潜力,那可是让人脑洞大开的!随着设计不断入到我们的生活,对于居住的智慧也在随之提升,无论24㎡还是33㎡,总能拓展出意想不到的隐形空间!户型也可以独树一帜,拥有自己的鲜明个性,满足不同人群丰富多彩的使用需求。以下这些宝藏小家,希望为你们带来更多启发~

  多功能设计,满足职住两用

  对于不大的房子来说,功能总是被优先考虑的,但对于有的人来说,意境也是核心需求之一。原木、水泥…朴素的材质加上简约配置,一个宁静复古且充满禅意,又能满足职住两用的空间便诞生了。

  用减法做设计,会意外收获更多空间,公共空间没有繁复的设计,格栅隔断让空间连而不断,百叶窗下壁柜满足储物需求,悬空的设计,即使是原木也不会有沉闷感。

  这是一对创业夫妇的家,通过质朴原始的水泥、沉稳的原木造型设计和恰到好处的留白营造出一个沉稳又夹带着几分禅意的空间,无论是生活,还是办公,都有助于让人沉静内心。

  各种材质通过巧妙有序的组合,呈现出柔软且不失硬朗个性空间。当天光经过木百叶窗的梳理投射到室内时,不仅强调出原木质地和特殊水泥墙壁的纹理,还为这里增添了一抹诗意。

  榻榻米的设计,通过横向和竖向更好的拓展出充足的收纳空间,同时可以随时转换空间功能,增加灵活度。

  质朴的材质有着“侘寂”的味道,温暖而润泽的材质和处理方式,在朴素之上带来更多的情感与情绪属性。

  即便是小空间,在细节设计上也毫不将就。盆景与光影,成为这里不可或缺的闲情雅趣。材质之间的和谐统一,更显温润与禅意。无论工作多么忙碌,都要保有热爱生活的能力,我们也会因此收获不断向前的源动力~

  当职住两用成为当代人的需求,如何衡量布局就成了关键一环,你会如何划分呢?

  多重组合划分,空间多用更高效

  设计 / 山止川行设计

  这个家,是屋主为了孩子上学购买的二手学区房,面积只有24㎡,局促的空间里需要满足日常起居与孩子的学习,可以说是1㎡都不能浪费。

  对于有限的空间,量身定制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设计师考量再三,决定使用组合型功能划分,将空间二次利用赋予更多可能。在2.8米见方的空间,设计师将书桌、餐桌、儿童床、大人床、衣柜、书柜、收纳进行排列重组,来达到功能和尺度之间的平衡。

  玄关仅有一个开门的宽度,定制鞋帽柜时,设计师在中间部分留出台面空间,既保障了进出门随手物品的收纳,也精确的对应了入户门把手的位置,开关门时丝毫不会受到影响。

双人床以榻榻米形式,平衡了功能与储物的双重需求,底部与地面保持一定距离,保留更多呼吸感。

  上下床的设计,解决了一家三口的睡眠问题,利用高度,内嵌了侧拉衣柜,满足一些日常衣物的收纳问题。另又利用衣柜与爬梯间的三十几公分,做了敞开搁架+组合地柜的搭配,削弱体块的厚重感。

  一目了然的空间布局,2.6米的长桌,除了满足孩子学习、手工的同时,还内嵌了隐藏式抽拉餐桌,满足三人就餐不成问题。

  除此之外,鞋帽柜与书桌衔接并延伸至阳台柜,让进门右手边的功能柜成为一个整体,暗藏管道、空调等不美观因素的同时也集合多种功能,看起来整洁利落。

  极小空间的极大利用,可以尝试做一些灵活设计,去开拓空间的各种可能性,这个三口之家的24㎡,给你带来了哪些生活灵感?

  开放式空间,提升互动感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是小户型,也要保证生活的不同功能区,在此之上还能融入休闲感和趣味性就更好了。

  屋主是一对年轻夫妇,缔造空间的时候正期待着第二个孩子的出生。他们希望孩子们能在这里尽情地生活和成长,所以期待空间具备开放性,人和人之间也能有着不间断的联系。孩子们在这儿跑步、玩游戏,并有足够的空间探索和思考他们未来的生活,而父母也可以参与其中。

  于是,在这个小家里,隔墙被废弃了,让公共区域更加畅通无阻。利用空间的水平差异,设计师创造出功能和生活的隐形区隔,界定了公共和私人区域。

  为了充分发挥材料最真实的特点,墙面用土料覆盖,配以温暖的木柜和餐桌椅,呈现出清新质朴的感觉。白色调、油料和树皮都是环保的。在入口通道、电视墙和餐桌上都设有储物柜,以满足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

  取消隔墙,让空间更为开放自由,可移动的餐桌椅子放置在中心位,让这里可以灵活变换成用餐区、办公区和阅读区,也方便照看小孩。

  在有限的空间内,设计师创造了更多的存储空间,儿童自行车和玩具可以放在入口通道的悬挂柜下,而电器和婴儿用品等可以被妥善存放在餐桌旁的储物柜中。

  主卧位于公共区域后面,由活动木地板间隔而成。自由灵活的窗帘设计可以根据居住者的需求来定义空间,开放或隐蔽,只在一瞬之间。

  在抬高地面的卧室空间中,公共和私人区域由弹性窗帘区分。幕布完全拉开后,公共和私人区域融合,视野更加开阔,与家人的互动和对话更加顺畅。

  为了将窗外的山景延伸到室内,木床床头板切割成倾斜的角度,以获得山形的隐喻。当内部LED灯条亮起时,看起来就像日出,也象征着孩子成长的美丽阶段。

  创造一个交流感更强的空间,可以加深家人之间的有爱互动,当隐私与公共空间把握到合理的布局规划,一切都会刚刚好。

  以“光”装饰,打造空间雕塑感

  在面积略大于33㎡的地方,设计师巧妙地将空间划分为7个区域。而“光”作为这个家的主题和特别之处,不仅成功完成了自己的照明任务,更是成为具有平面设计感和雕塑感的个性装饰。

  如何不拘于表面,而在更深层次去发掘、展示、找到最适合居住者使用的空间,不让空间变成一个华丽的空壳,这是设计师一直思考的事情。

  就像这个房子,虽然面积着实不大,但除了客厅、餐厅、厨房和主卧之外,设计师竟然还为这个家加入了客房、书房和更衣室。克服了空间分隔、隔音等各种问题,创造出一个“光”的住宅,而在紧凑空间中的诗意细节也赋予了这个家现代简约的风格特征。

  穿过入口后,首先到达厨房区域,该区域有着可用于烹饪、用餐和休闲娱乐的吧台。厨房的设备都尽可能使用小尺寸的,保证其占用更少的面积,也保留更多的功能性和舒适感,同时尽量使客厅显得宽敞。

  从门口延伸到主卧、客房以及书房浴室的墙壁和门都使用了相同颜色的木质表面,带有线性切割作为装饰,使整个立面的设计保持一致。客厅的地板使用深色木饰面将两个功能区分隔开来。

  沙发后面是大理石墙面,将光线从对面电视一直延伸到墙面的缝隙中,线性光束给空间带来了明亮和诗意。

  读书、工作、招待客人…一个可以灵活使用的空间,为生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延伸而来的木质饰面让空间更具整体性,无形中减少了拥挤和凌乱感。一个用线呈现的“灯”形,点亮了不同的空间。

  主题性也是给家赋予灵魂所在的关键所在,当不同的房间存在有类似的元素,就仿佛形态各异的区块,拼起来组成了完整的家,整体性都更强了。

  诚然,房子的面积大小不是决定生活质量的关键,能够好好生活的人,可以在任何空间里自如的掌控生活,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而这些,也都需要仔细的规划和设计,让每一个区域在发挥基本功能的同时也能相辅相成,融会贯通。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功能尺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