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同绘共富路绘画寓意

——陇南坚定不移推动高标准保障侧记

  陇南日报记者 杨丽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市第五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围绕乡村振兴、城市更新、共同富裕推动高标准保障。

  发展与民心同频,这不仅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且明确了未来五年陇南追求“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目标任务。

  提升民生“温度”,找准幸福“刻度”,百姓才有“认可度”。

  接续乡村振兴,加快城市更新,推动共同富裕时代愿景,如同一条历史纵贯线,一头连着陇南的发展基础,一头连着陇南的未来规划,其归根结底是要陇南儿女过上幸福美好新生活。

  放眼当下,在陇南这片2.7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套共同富裕探索之路上的“陇南闭环”,已初现雏形。而故事,正在继续。

  “三美”融合,巩固成果促振兴

  “生姜适应性强、好管理、产量高,经济效益比传统农作物高很多。我们这里种植的生姜销售到山东、四川等地,在销路方面根本不愁。”

  走进徽县柳林镇生姜种植基地,扑鼻的香味浓郁诱人,一块块金灿灿的生姜堆放着,合作社负责人王德有介绍道。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共同富裕的根本之策。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陇南努力打造有颜值、有内涵、有实力的美丽乡村,实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的“三美”融合。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是支撑乡村振兴的基础。

  在文县中庙镇,村民忙着进行茶树栽植、补苗等工作,发展“茶果兼种”等多元种植模式;

  在礼县石桥镇汉阳村旭程草莓园里,温热的大棚里处处洋溢着“一颗红艳青垄上,满目精灵笑丰收”的气息,游客三五成群摘着小草莓……

  立春时节,陇南大地上,一片片涌动生机的田野、一个个秀美整洁的村庄、一户户忙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都在释放着崭新的活力,化为跃动的音符,奏响乡村振兴的优美旋律。

  “这是我少年时的家乡吗?眼前村里的变化怎么跟做梦似的!”几年前,康县王坝镇大水沟村籍的退休老将军张继堂,从贵阳回乡探亲时惊喜地说。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陇南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着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全力打造集农旅观光、休闲养生、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为一体的美丽乡村。

  像大水沟村这样的美丽乡村层出不穷。树影婆娑、鲜花盛开、绿水悠悠,一个个风景秀美的村庄展开了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美丽乡村,环境是表,文明是里。“现在,只要有空大家就去村里的广场上跳广场舞或者锻炼身体,生活越来越丰富,大家的精神面貌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两当县鱼池乡乔河村村民郭敏说。

  “惟希望也,故进取;惟进取也,故日新。”按照市第五次党代会确立的指导思想,陇南将继续守牢防返贫一条底线,围绕乡村振兴一条主线,稳粮扩经提质增效强龙头,以乡村振兴示范行动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确保耕地粮食安全,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推广康县美丽乡村建设成功经验,打造美丽乡村建设“陇南模式”,建设500个美丽乡村和50个城乡一体示范乡镇,推动50万农村人口进城入镇,重点建设100个精品示范村……

  乡村振兴,不仅关乎农民群众的福祉,更承载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一幅处处精彩、全域绽放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将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大地上徐徐铺开。

  “加减”并重,绘好城市“工笔画”

  虎年大年初一,市区占地192.2亩的城南古渡花海湿地公园正式开放,锦鲤桥、绿地花海、亲子乐园成为广大市民春节期间必去的打卡地。

  近两年来,陇南日新月异的变化引人瞩目。街头巷尾的人群中,常有市民由衷感慨:“家门口的环境越变越好,幸福感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更新,是城市永恒的主题,是推动城乡品质领先领跑的源泉,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

  不止在市区,换新肌体,补齐功能,向着建设当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魅力之城,陇南增“加”民生工程,“减”少城中乱象,正有条不紊地绘好城市更新的“工笔画”,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66.7平方公里,城区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69公顷。

  “困扰多年的断头路现在贯通了,出行更便捷了。”日前,记者在成县同谷北路走访时,群众诉说着新变化。

  同谷北路是成县县城的主干道,然而因历史遗留等原因,这里3户房屋始终没被拆除达10年之久。去年10月份,成县对这里最后1户拒绝拆迁户实施依法强制执行,终于打通了这条“断头路”。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陇南是一座机遇叠加、区位优越、潜力无限的城市,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是陇南高质量发展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既是重大经济工程,也是重大民生工程。

  在“全省最具人居环境竞争力”的两当县,去年该县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建设改造5个小区,城市更新让环境更舒心;

  出门见绿,步行不远就有游园,可健身、休闲、娱乐、赏景……穿梭在西和的大街小巷,一个个颇具风情的“城市小客厅”已然呈现。

  城市更新,从外表看只是城市面貌的变化,其内在则是城市资源的重整和优化。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坚定不移推进城市更新,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陇南打造成宜居宜业、协调融合、绿色生态的典范城市、魅力城市、节点城市。

  一头牵着发展,一头系着民生,陇南坚持把美好生活作为实施城市更新的重要标准,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在日前召开的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将继续全力做好城镇建设,持续优化城市功能。

  ——实施城市双修、美化亮化工程,高标准建设城区公园绿地、地下管廊、市政道路、污水治理等项目,争取实施国家海绵示范城市项目,加快城市河道、湿地、湖地、林地的保护治理;

  ——尽快启动计划实施的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公租房、回迁房、智慧安防小区、绿色社区创建、电梯加装改造、智慧停车场等项目建设;

  ——大声势、快节奏推进城乡环境整治行动和城市品质提升行动……

  发展与民心同频,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市民,越来越多的市民将感受到陇南精雕细琢打造“城市客厅”带来的点滴变化。

  切好“蛋糕”,共同富裕惠民生

  “游客来这里,可以坐在天台上,泡着一壶幽香的花茶,静看蓝天白云,遥看官鹅沟美景,远离城市喧嚣。”

  在宕昌县新城子藏族乡柳林村,杨社子经营的农家客栈生意红红火火。他说,每年夏季来这里的客人最多,他第一年就赚了7万元左右。

  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一直以来,陇南历届党委政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始终坚定不移推动高标准保障,谋民之利、解民之忧、促民之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努力推动共同富裕。

  一系列高标准“顶层设计”、一件件民生实事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70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个县区全部摘帽;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五年保持在全省前三位,所有自然村通了动力电,实现了4G网络全覆盖;

  硬件基础不断夯实,交通面貌焕然一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陇南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发展新征程上,陇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将不断提高,如何抓实抓细民生福祉增进行动,以更大力度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凝聚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合力?

  共同富裕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今后五年,陇南将坚定不移打造美好生活福地,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城乡发展逐步融合,民生短板有效弥补,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把陇南建设成为幸福美好生活乐园。

  ——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优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幅提升民生品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生活越来越美好;坚持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着力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

  ——提升医疗救治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全面完善教育发展体系,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解决农村子女上学难问题;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拓宽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渠道;向着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目标迈进……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推动高标准保障,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现实,为实现共同富裕添砖加瓦,“升温”民生幸福。故事,仍在继续!

}

近日,梁弄供电所“红船”党员服务队队员在山区村庄巡查线路。 (黄静波  摄)

  莽莽四明山,绿海波起伏。

  行进在四明山上,最醒目的要数耸立在山间的铁塔。一座座铁塔,就像一个个张开双臂的巨人,撑起巨大的电网,把强劲的电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小镇山村,点亮了农家增收致富的希望。

  当深入了解市供电公司梁弄供电所后,觉得这一座座铁塔不正是山区“电力人”的写照吗?他们跋山涉水,架线布网,走村入户,用心服务,为山区群众走上共同富裕路注入澎湃动能。近年来,梁弄供电所先后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国最美供电所等荣誉称号,成为四明山上一道美丽的风景。

  夏渐渐深了,竹木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四明山区也变得更加苍翠。肆意生长的竹木带来了满眼绿色,也给供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带来了隐患。让群众用电无忧是头等大事!昨天一大早,梁弄供电所高压班班长赵新华和一批技术骨干又向山林深处进发了。尽管现在有了先进的检测设备,但山区大部分线路经过的是地形复杂地段,还得靠人工一段一段仔细地巡查。

  “及时清理掉阻挡线路的竹木,台风天气竹木刮断线路的现象就会大大减少。在山区工作,翻山越岭巡查线路已经习惯了。每天要翻好几座山,不辛苦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们党员冲在最前面,再艰巨的任务也能高质量完成。”电话那头,传来了赵新华充满激情的话语。

  梁弄供电所所长陆阳介绍,与平原地区相比,山区供电所做好电力保障工作,不仅仅在于服务半径长,更在于地形复杂、情况多样,工作任务艰巨。每年所里都把线路巡查列入重点工作,提高供电可靠性。“现在走访群众时,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以前觉得停电很正常,现在觉得停电很不正常。’这是对我们最好的褒奖。”说到群众对用电工作的肯定,陆阳显得特别激动。而在这句褒奖的背后,是梁弄供电所“电力人”付出的超常规努力。

  梁弄供电所担负着梁弄、鹿亭、四明山和大岚四个乡镇的供用电服务工作,辖区面积达359.6平方公里,是余姚供电系统中辖区面积最大的供电所,而且绝大部分是山区。

  在2011年以前,四明山区属于小水电自供区,电源主要是当地小水电站的发电。小水电站发电受降水影响特别明显,如果长时间没有降雨,小水电站就难以“出力”。电源一旦紧张,群众生产生活用电自然“告急”。因此,四明山区供电一直不稳定,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

  2011年6月,四明山小水电自供区正式移交并入国家电网。这是宁波市内第一个实现“国家电网”回收的电力自供区。四明山区长期以来因自供电力不足的历史宣告结束。

  然而,“电力人”并没有满足这个现状。余姚供电部门提出,要让群众用上电,更要让群众用好电!并网仅仅是开始,提高电力保障水平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从2011年开始,供电部门每年都要在四明山区安排电力建设项目,加快电网更新步伐,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陆阳算了一本账:“从2011年至今,供电部门在四明山区投入的建设资金超1.5亿元。通过10多年努力,四明山区电网已重新换了一遍。”

  山区电力建设项目的持续推进,梁弄供电所“电力人”义无反顾地冲在了最前面。在山区搞电力建设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物料运输不便。许多施工场地往往在道路不通的地方,不是在树高林密的深山冷岙,就是在崖深坡陡的岭顶山巅。面对苛刻的施工环境,他们想出了用滑索拉、用骡子驼等办法,把材料、设备运送到了施工现场。在有的机械设备实在到不了的地方,他们只能采用人抬肩扛的办法,跋山涉水地送材料。

  赵新华印象最深的是2017年在下坑建设铁塔的一段经历。下坑是四明山腹地的一个山岙。“那片山特别陡,运输材料、运送设备真的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有的材料特别长特别重,我们想出了用绞木机传输的办法。比如在运输一根线杆时,为了既保证进度,又保证安全,绞木机在前面慢慢拉,几个人在后面使劲拖,一点一点地朝前面慢慢移动,运一根线杆就花了三天时间。”

  正是凭着这股迎难而上的劲头,一个个项目在四明山区相继建成,优化了电力供应基础。同时,结合电网建设的快速改善,梁弄供电所大力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进一步改善山区群众的用电条件。

  对于用电环境带来的变化,“百丈农家”经营者黄彭勋深有体会。10多年前创业之初,“百丈农家”所在的横坎头村牛轭丘片仅有一台100千伏安变压器,只能保证最基本的生活用电。到了夏天最炎热的时候,店里的两台空调一开就会跳闸。后来,随着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的推进,梁弄供电所在村里加装了变压器,优化了电力线路布局,解决了电力供应的“卡脖子”问题。“每年5月到10月是阿拉农家乐的营业高峰期,也是用电高峰期。现在,店里10多台空调同时打开,也不会跳闸了,客人舒服,阿拉舒心!”黄彭勋笑着说。

  从去年开始,梁弄供电所又推进自愈式智能电网建设工作,在梁弄镇区域试点基础上,目前已开通了7对自愈线路,实现梁弄—鹿亭、鹿亭—大岚、大岚—梁弄、大岚—四明山之间跨区域自愈转供,基本完成山区自愈化智能电网建设,用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用电可靠性的持续提高,为山区群众行进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增添了激情和信心。

  “共富路”上一户也不能少

  这几天,梁弄供电所大岚服务站班长赵旭辉带领同事忙着检修线路。在工作间隙,他和同事来到村里的几户老人家里,看看线路情况,问问用电方面有什么需要帮助解决的事情。在四丰村赵国强老人家里,老人握着赵旭辉的手一个劲地说:“前阵子你们帮忙将线路维修了一下,今年炒茶用电特别舒心。阿拉农民收入高了,你们也有功劳!”

  前几年,梁弄供电所工作人员在走村入户检修线路时看到,由于青壮年人员纷纷外出工作,不少农户家里只剩下了老人留守家园。有的老人还居住在木结构的老房子,室内电力线路属于“超龄服役”,一旦线路设施发生故障,极易引起火灾等意外情况。所里把这些情况向市供电公司报告以后,引起市供电公司高度重视。随后,市供电公司与山区乡镇进行协商,决定从2008年开始共同实施亮居工程,为困难家庭改造室内线路。梁弄供电所自然又成了这项工程的“主力军”。对列入改造计划的家庭,他们提前了解现场情况,绘制好改造图纸。施工开始后,工作人员仔细地拆线、接线、换开关、安装电灯、更换漏电保护器……目前,梁弄供电所已完成550多户家庭用电线路的改造。看到崭新的线路、锃亮的电灯,老人们高兴地竖起大拇指连声感谢。

  近年来,梁弄供电所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积极应用新技术,推出一系列便民举措。比如推出了无人服务营业厅,用户到了营业厅,在自助设备上就能根据操作提示自如地办理用电业务。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他们又推出了更加方便的服务软件,用户“不用跑一次”,在手机上就能快捷地办理用电业务。

  尽管现在办理业务越来越方便了,但对于老年人来说,这样简单的事情却是一桩困难重重的事情。“一些住在偏远自然村的用户,要走上十几、二十公里才能到集镇。虽然我们在大岚、四明山、鹿亭三个乡镇设立了服务站,但为了办理用电业务,群众来回一趟往往需要半天甚至一天时间。看到老人们不会操作智能手机,住得又远,我们就主动送服务上门。”陆阳说。

  针对山区群众的实际困难,从2013年开始,梁弄营业厅开出了电力服务车,把“营业厅”搬进了偏远山村,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业务。黄色的“流动营业厅”来到村口,村里的高音喇叭就会广而告之。村民调侃说,“供电所的营业厅就像长了脚,今天在这个山头,明天到那个山头,流动着到处服务。”

  梁弄供电所还加大新技术应用力度,着力解决一些偏远村群众遇到的特殊困难。石板坑是四明山镇茶培村的一个自然村。这个群山环抱的小村位于余姚、奉化、海署交界的三角地带,从梁弄供电所到这个村有60多公里的路程,从四明山服务站到村里也有30多公里的路程。村里一旦发生电力故障,工作人员从四明山服务站出发,修好故障回到站里,常常就是一天时间。如果遇到雨雪天气,路程就变得更加艰难了。

  四明山服务站的班长倪建荣已记不清去过石板坑多少次了。每次接到去石板坑抢修电话,他都要带上卫星电话以备不时之需。“越是灾害天气越容易出现用电故障。尽管路不好走,我们也要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抢修,尽量减少停电对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如何让这样的偏远村用电得到更有效的保障?梁弄供电所为此动足了脑筋。从5月初开始,所里在市供电公司支持下,在石板坑实施光储充一体微网改造工程,预计6月底可以投入使用。据四明山服务站站长张建栋介绍,这项工程利用太阳能发电,可满足石板坑几十户群众应急用电需求,提高用电保障水平。陆阳介绍,如果这项工程投入使用后成效明显,将加大推广力度,让更多偏远村群众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

  用心工作,用情服务,让山区群众深深地感受到了“电力人”的温度,也为山区群众提高收入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

  茶叶是许多山区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以前农户炒茶用的是柴火灶。这几年炒茶机进入越来越多农户家里。炒茶机容易控制温度,炒出来的茶叶品相更好,成了农户增收的“好帮手”。每年到了采茶季节,农户们白天忙着采鲜茶,晚上就在家里用心炒茶叶。然而,炒茶机一多,供电线路就不堪重负了。每年到了采茶季节,所里的工作人员就处于全天候待命状态,即使再晚,只要接到群众的故障报修电话,工作人员都会及时赶到现场抢修。

  “前年炒茶机增加得特别多。那年4月一个晚上,大岚有个村几十台炒茶机同时工作,负荷快速上升,线路跳闸,茶农急得团团转。我和值班人员接到电话后,开了十多公里的山路赶了过去。修复故障,恢复通电,夜已经很深了。”赵旭辉介绍,“这几年,我们针对一些茶叶主产区的生产状况,进行了增容改造,基本消除了超负荷供电的状况,群众可以放心地炒茶了。”

  工作就要跟着群众增收的脚步走,对此,鹿亭服务站站长黄斌斌深有体会。近年来,针对当地竹资源丰富的实际,鹿亭乡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笋干产业。为解决靠天晒笋干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当地推广应用烘干机。黄斌斌说:“烘干机制作笋干,效率高、质量好,又白又亮的笋干在市场上十分抢手。但烘干机一多,用电负荷就上去了。为此,我们随时掌握烘干机推广进展情况,加大线路改造力度,做好变压器的增容改造工作,决不让供电‘拖后腿’。”这段时间,他们正在上庄村对一台变压器进行增容。“再过几天,这台变压器就能投入使用了。尽管辛苦,但能为山区群众增收助上一臂之力,我们特别有成就感。”黄斌斌动情地说。

  为山区发展注入新动能

  连日来,梁弄供电所的戚娌娜带领部分营业厅工作人员跑遍了辖区三镇一乡,当面听取客户对供电工作的意见。“民宿是四明山旅游业新的增长点。这段时间,不少业主利用生意空档期,对民宿进行了改造提升。如果他们对用电方面有需求,我们一定会当好‘服务员’,满足他们的用电需求。”

  四明山区山清水秀、风光秀丽,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是带动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绿水青山要加快转化为金山银山,电力保障是重要支撑之一。梁弄供电所实施了一系列集中攻坚行动,全力以赴促进四明山区旅游业发展。

  2018年2月,梁弄镇横坎头村全体党员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后,成了发展红色旅游的“明星村”。游客数量激增,农家乐和民宿数量迅速增加,用电需求随之攀升。为助力“浙东红村”更好更快发展,根据市供电公司部署,梁弄供电所为村里量身订制了农网改造升级方案,投资3500万元进行山区电网改造提升,重新敷设10千伏高压线路2.5公里、低压线路28公里。为配合村容村貌提升行动,所里还在村口建设了宁波市首个“环境友好型”箱式变压器,外立面安装的显示屏可以播放各类公告。这个箱式变压器不仅为村民“带货”提供了一个平台,也让外来游客直观地看到了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成果。所里还帮助村里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屋顶上,安装全国首个村级200KW光伏电站,每年可为村里带来发电收益6万多元。

  经过几年的发展,何达峰在横坎头村经营的“果香园”已经是一个集吃、住、玩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农场,各类设施建设一应俱全,每年接待游客数万人次。他笑着说:“如今,村庄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用电又这么方便,我发展乡村旅游更有信心了。”

  要精心建设一个“景点”,更要用心建设好一片“景区”,让更多群众享受旅游业发展的好处。梁弄供电所自加压力,主动发现新情况,认真解决新问题。

  随着电动汽车普及率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游客驾驶着电动汽车来到四明山,这对充电桩提出了新要求。梁弄供电所迅速响应,经过认真的踏勘选址、线路完善,去年先后在四明山森林公园、中村两个风景区安装了充电桩。一个个充电桩在这些景区“落户”,游客收获了惊喜,也延长了在四明山区驻留的时间。目前,所里正在加快制订四明山区充电桩布点方案,及早实现主要景点、公交站点充电桩全覆盖的目标。

  如何为山区群众拓宽共同富裕道路,梁弄供电所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实践。陆阳罗列了几项重点工作,一方面要继续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改善群众的用电条件——继续开展联络线路自愈功能建设,实现22条线路自愈功能覆盖率达到100%,争创山区电网全域自愈示范区;实现10千伏、0.4千伏线路智能设备全覆盖,构建智能电网,建设架空线路自动化示范区;完善“自助无人营业厅+流动营业厅+红船·光明驿站”相结合的服务模式,让群众享受到更加快捷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四明山区资源优势,发展清洁能源,为山区群众增加收入开拓新的增长点——挖掘光伏潜力,充分利用居民房屋、民宿、公共建筑的屋顶资源,建设更多的“光伏村”;因地制宜开展分布式风电机组建设,加大“风电+路灯”等模式的探索;在小水电并网点加装网源分界开关,应用新技术,优化水电资源配置,提高水电效益。

  四明山区共同富裕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在这幅被不断刷新的画卷上,我们看到了梁弄供电所“电力人”跋涉的身影,格外挺拔,无比坚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喜迎党的20大简笔画图片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