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直北是哪个地方

  汞、锑两大金属分列十大常用有色金属之列。我国汞的储藏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三,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和陕西省,而陕西省主要集中在安康市旬阳县公馆、洛驾、北沟、青铜沟一带,古人统称青铜沟。汞矿的类型属于汞锑合矿,开采的技术难度系数大,到目前为止仍然无法解决汞锑选矿分离难题,所以长期采用选冶联合流程小规模开采生产,该联合工艺不仅成本高、能耗大,而且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影响了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安康市发改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贵州铜仁地区汞锑矿的衰竭,旬阳县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汞矿产地。虽然技术上还没有达到开采的标准,还伴随有大量的半生矿,可是随着市场上汞价的飙升,违规开采在旬阳已经屡见不鲜。

  2001年之前,旬阳县境内有4家汞锑矿,冶炼厂2家,同时滋生了大大小小的私营作坊、土炼厂,给当地的生态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区域内河流的汞含量一度超过6.35 μg/L,远远高于世界水体背景值0.005 μg/L,不但河流汞含量超标,土壤汞含量也大大超出国际土壤背景值,给当地的居民饮水安全造成了严重的隐患,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

  2001年7月26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汉江水正在被污染”为题,曝光了旬阳县的整个工业污染问题,这让担负着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旬阳县立刻关闭了全县的矿厂冶炼企业,旬阳县的重工业瞬间缩减了一半。

  据了解,为了缓解水源涵养地的工业与生态这一矛盾,切实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国家加大了对水源地补偿机制,对整个秦巴山区的28个县,一方水国家给予补贴3到5分钱,并且逐渐增加。

  根据介绍,2011年仅安康一市就得到国家南水北调生态补偿款6亿元。

  上述发改委人士介绍,旬阳汞锑矿资源伴生严重,依照现有采矿技术和生产工艺,资源浪费严重,即使选矿完成之后的废矿渣可提取含量也接近千分之五。该人士表示,现在这种小规模的开采,缺失整体规划,对整个矿体的伤害比较大,到处挖洞,肆意取矿,无疑是杀鸡取卵式掠夺。

  旬阳县主管工业的王武臣副县长向记者坦言,目前旬阳境内仍有4家汞锑矿开采公司,均在小河镇、红军镇一带,经常因环境污染问题遭到当地居民的投诉,多次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责令整改,在一段时间内有所好转,但污染事件仍有反复。

  对于汞锑矿对旬阳县GDP的贡献,王县长表示,整个汞锑矿每年给地方的利税贡献仅占2%,假如,由于汞锑矿的开采真正影响到当地的居民生活,或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政府会考虑全面整改或集体关闭。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龙富矿业的所在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堆放的矿渣,和两个极为简单的沉淀池。所谓沉淀池,就是两个大水坑,再没有其他的设施。即便如此,有一个沉淀池也处于停用状态。

  在山的中腰,清晰可见两个汞锑矿矿洞中,正在不断涌入水流,经沉淀池汇入到近在一米之外的河流。

  这条河流将汇入“小河”,这是一条汇入旬河的河流,后者是汉江主要的水源。

  随后在当地村民指引下,记者来到位于公馆乡这一旬阳县汞锑矿最为密集的矿区。在这里,河流与矿渣仅一路之隔,到处停放着准备运输矿石的大型卡车,破败的乡村道路已经被蹂躏不堪。大大小小的矿洞中流出的水,经过简单的沉淀池直接汇入路边的河流,基本上和龙富矿业矿水的处理方法同出一辙。

  一位矿工告诉记者,矿工们都知道矿洞中流出的水毒性很大,所以在平时作业的时候,尽量避免与矿洞流出的水接触,即使洗手也不会用矿洞中的水。

  根据当地村民讲述,像这样的矿洞,在红军镇和小河镇已经接近100个,但是具体的数字没有人知道,因为每年都有新的矿洞产生,同时也有旧的矿洞被废弃。另一方面,废弃的矿洞经常受到当地村民偷采,因此被偷采的矿洞仍然会有大量的水流出,进入附近的河流,再途经小河、旬河,最后汇入汉江。

  安康最主要的自产水来源地,则是旬河流经的是旬阳。记者从安康市水利部门获得一份数据显示,旬阳全县有2平方公里的河沟487条,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沟101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5条,其中4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除汉江外,尚有旬河、坝河、吕河、蜀河、仙河5条。

  另一组数据显示,旬阳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1.672亿立方米,另外多年平均入境客水总量为228.683亿立方米。入境客水加本县自产水,则出境水量为240.355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为81.8万千瓦。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路线示意图

  2001年由于央视曝光旬阳县矿产开采危及到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汉江水源地,随即,陕西省关闭了旬阳县大多数的汞锑矿选矿厂和冶炼厂。陕西省政府也收紧对该两项项目的审批权限,直到目前为止陕西省仍然没有再设选矿厂和冶炼厂。

  但资源稀缺、汞锑价格持续飙升,为了逃避陕西省的政策约束,一些汞锑矿老板开始将目光盯在了距离旬阳县不足一百公里之外的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

  根据来自天津打算投资汞矿的张先生透露,在郧西县大大小小的选矿厂加起来约有10家,其中离县城最近的一家规模最大,这里的选矿厂所加工的矿石大多数来自陕西省的旬阳县。

  勋西县变身旬阳县汞锑矿代工厂背后,是当地工业生产总值仅为17.45亿元,不足旬阳县的1/5。

  按照张先生的指引,记者找到距离陕西最近的郧西县某选矿厂。在临近该选矿厂的路上记者发现一条泛着黄水的水渠直接连通着选矿厂和下游的河流。可能是时间已久,整个水渠整体出现鲜艳的黄色,汇入河流时形成明显的差异。

  根据有经验的选矿员工分析,在选矿的过程中会出现氧化汞,氧化汞的颜色大多呈现黄色或者红色,所以推断该选矿厂排出的废水中应该含有大量的氧化汞。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满负荷生产,选矿能力可以达到500吨/天,但由于矿石紧缺,每年只是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开工,即使这样,投资回报率也非常可观。

  对于尾矿处理,因为技术原因,该厂目前只能囤积存放,等待日后技术水平改善之后再次开发。

  在该采矿厂的边上,记者见到了尾矿处理囤积沟,按照该工作人员的指引,一个高约8米的柱子几乎已经被大量的尾矿所淹没,并且逐年增高,已形成近1平方公里的尾矿坑体。

  将尾矿简单囤积处理,几乎是郧西县所有汞锑矿选矿厂的通用办法。“因为汞锑矿尾矿仍然还有大量的汞锑元素,甚至还存有一些诸如铀之类的稀有元素,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一种资源,只是现在的选矿技术无法达到而已。”郧西县当地村民称,更重要的是这种尾矿的如果随意排放,给环境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尤其是对水的污染是致命的,可能长时间都会滞留在水中,水体无法自净。

}
  • 校简史:49年创办沈阳电机高级职业学校。同年迁长春,更名长春电机高级职业学校。52年更名长春电业技术学校。53年更名长春电力工业学校。54年更名燃料工业部长春电力学校。55年迁至吉林市,更名电力工业部吉林电力学校。58年定名吉林电力学院。

  • 校简史:前身1938年国立北洋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和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在城固县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1946年迁咸阳。1950年更名西北工学院。1957年在西安与西安航空学院合并成立西北工业大学

}

  近年来,源城区委、区政府大力推进旧城提质扩容惠民工程,不断促进旅游与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先后保护性维修了太平古街、李焘故居、龟峰塔、鳄湖公园,有效整治并提升了老城周边环境,为整合推介老城“四宝”文化旅游产品,打响源城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河源市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的北直街依旧充斥着古时慢生活的“味道”,在这里,时间仿佛是静止的,无论是斑驳的墙面,沧桑的老屋,或者是街边的摊贩,路人的微笑,都有着用手触摸到的亲切感。岁月变迁,并没有冲刷走古巷里原有的韵味,古街与人们依然用他们特有的姿态,感受着岁月,任岁月静静流走,却带不走这里的一砖一瓦。 

   对于这一地处市区中心的珍贵文化遗存——李焘故居,可以让参观的游客,体验到一堂富有特色的廉政教育教育课,因为,在这里不但可以领略到明代客家民居风采,更重要的是这里有“灵魂”。李焘积极进取、刻苦读书的精神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为官理念,以及清正廉明的为政风范。

  无疑,那蕴藏的历史文化和李焘精神,是一笔无形的、也是更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国年间直北属于哪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