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加入存款保险的银行有哪些?

“2020年十一月的最后一周,一个古老的行业(业)终于开始了市场化出清,有压力才会有变革,有退出机制才能越变越好。”某知名头部券商从业多年的银行业分析师如是感叹,并在朋友圈mark了这活久见的一幕。

虽然问题机构和存量问题资产出清早在市场意料之内,但真当包商银行被银保监会一纸公告宣布破产时,市场还是感受到了震撼和焦虑。

同样感到焦虑的还有身为储户的老百姓们。这两天我也明显感受到“愉见财经”公号后台来问“存款保险制度”的留言变多了。

“线下+线上”28日正式启用

或许是机缘巧合,又或许是“一行****一委”事前早有沟通。

上周我们看到,一边是银保监会忙着帮包商银行破产清算;另一边,由央行牵头,存款保险标识在全国4千多家金融机构紧锣密鼓正式启用。

为了提升公众对存款保险的认知,切实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央行印发《通知》对存款保险标识使用事项进行了部署,规定启用时间为11月28日。

这是央行落实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存款保险条例》具体举措之一。目前,全国受存款保险保障的金融机构共4025家。存款保险会在限额内全额偿付,每位储户在一家银行的存款本息最多为50万元人民币(外币存款也算)。

具体加入存款保险的正规军LIST我就不在正文赘述了,反正你听过的正规持牌银行(包括农信社、村镇银行、直销银行)等都在其中,感兴趣的可以私戳。

在上海,28日当天有87家机构的4200多家银行正式张贴了由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使用的存款保险标识。除了上图这个大牌子,“愉见财经”走访了一圈发现,还有一些银行在营业网点内还放置了宣传折页小册子,通过宣传横幅、电子屏等方式向储户展示存款保险宣传标语“本机构吸收的本外币存款依照《存款保险条例》受到保护”。

除了网点的上述举措,在各家银行的个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甚至是自助设备机显示屏等电子服务渠道上,存款保险标识也做到了全覆盖。

一名银行资产负债部人士跟“愉见财经”聊到,存款保险标识启动工作当然要声势浩大,因为这可是酝酿了近3年的系统性工程。

听他说,早在2017年6月,央行办公厅、稳定局和条法司就发通知要求各家银行做好存款保险标识的使用准备工作,原本计划17年底上线。当各家银行准备工作都做的差不多了,却赶上了一项更重要的政策——资管新规系列政策出台。

为了避免资管新规关于保本破刚兑的监管要求,叠加存款保险标识引发公众不必要的误解,存款保险标识相关推进工作被延后,直到2020年才重启。

从央行彼时设计存款保险标识的初衷看,是落实国务院有关存款保险制度规定的一项有力抓手。一方面可以提升公众对存款保险的认知,保护存款人和参加存款保险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但更重要的意图在于:

维护银行业金融秩序和金融稳定。

想想彼时的2017年,还真需要这么块“正规军”存款保险认证牌牌。当时,在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发达城市,P2P和互联网金融增长势头还如日中天,各种“宝”类产品满天飞,与“正规军”的民营银行、直销银行业等金融创新产品混为一谈。

在较为偏远的村镇地区,刚刚改制的农信社和被大行收购的不知名村镇银行,从网点看还不如乡绅土豪办的小贷公司气派,究竟谁是“正规军”,村上老百姓有时候还真傻傻分不清楚。

我一读者挺搞笑,说,存款保险标识好比阳澄湖大闸蟹的防伪认证。工农中建交这些大银行当然人人都放心,但小银行呢?盖个戳对于小银行们无疑可以起到信用背书的作用。

所以,小银行们一个个迫不及待拥抱存款保险标识启用。“愉见财经”一西部地区某朋友说,他们行领导正将标识启用作为拉存款的营销手段,要求大家加强推广。

“我们小行的APP还不如P2P的看着好呢,但是存款保险标识上线以后,小贷和互联网金融机构绝不敢写‘本机构吸收的本外币存款依据《存款保险条例》受到保护’,否则就违法了,那对我们,就是个有效的拉存款保障了呗。”

肉眼可见的,央行存款保险相关制度发布后,中小机构非常热衷于此,甚至一度出现个别机构“抢跑”现象。(抢跑心情可理解,但动作上还是要听央****,整齐划一哈。)

不过,此前央行部分省分行也提前从辖属内选择市县,从11月7日起先行启用存款保险标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已经先于28号将标识挂了出来,这不是假冒伪劣,也不是“抢跑”,而是另有规定。

信用级别较高的大行和股份行对存款保险标识的态度则截然不同。

背后的道理不难理解。首先,大银行本来就品牌好,认可度高,并不会因为多个logo加分,反而是给竞争存款手段更多的小竞争对手们加了分。

工农中建交邮储和股份行自身作为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已经受到国内央行、银保监会和国际新巴塞尔三各种监管政策约束,防范风险能力本来就较强。

其次,我一小心眼大行客户经理朋友说,他怕有客户本来存款百来万的,可别因这“50万受保”的存款保险标识一出,反而提醒了这些存款大户,把钱分散成每家银行50万来存,那对他揽储而言反而是坏事呀。

所以恐怕,对于大行而言,存款保险标识是一项需要完成的监管任务而不是营销卖点。

“愉见财经”听说一个有意思的花边新闻,说对于拥有上万网点的大行而言,为了满足监管要求,28日当天现场施工安装存款保险外立面标识牌肯定是来不及了,所以不得不提前安装好,再拿一个遮盖布盖住。为了防止不知情的员工或客户揭掉,又不得不专门安排人员盯守。

为了进一步配合央行要求,很多银行从总行层面做了更奇葩周密的部署。例如把巡视各网点ATM屏幕、智慧柜台屏幕等渠道存款保险标识和宣传语的落实情况纳入神秘人检查制度;将存款保险标识相关工作做成培训课件和考试内容,以满足央行对存款标识培训的巡查考核等。

要问银行为何如此积极备战?首先当然是因为这是好政策,大家都听央****话啦;其次嘛,嘿嘿,那是因为央妈有着让银行们忌惮的“紧箍咒”,相比与不痛不痒的罚单警告,“愉见财经”偷偷说漏一嘴,央妈这次的核心抓手——是存款保险的保费。

可不要小看这笔保费,我听说,大行每年缴纳的规模在十亿级别,央妈有一套考核模型,针对各银行的不同表现和配合程度微调费率。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费率上细微小数点变动,最终会导致银行保费多缴少缴的真金白银。

所以尤其是对于存款规模较大的银行而言,在当前降本增效大环境下,还是赶紧乖乖落实存款保险标识准时张贴吧。

不过某个大中型行朋友还是挺愁,因为对于大银行而言,存款保险标识启动背后的深意远不止于在网点挂牌那么简单。

他说,与线下网点挂牌子印宣传手册相比,线上才是一大挑战。例如,银行此前零售、交易银行、信用卡中心、公司银行等各个业务条线,铺在网银、手机银行APP、微信小程序、甚至是合作的第三方高校网站内的第二层产品页面入口,究竟哪个产品受存款保险保护,可以打标识?

表面上看是渠道技术问题,真要细细追究下去,还涉及银行对底层资产和产品本质的摸底、排查和把控。一旦打了标识就要按照存款来刚兑,不打也就不能再用“类存款”的营销噱头了咯。

最后“愉见财经”来给大家MARK几个非常规的产品种类:

1,结构性存款:保,但只有本金部分享受保护。

2,信用卡带储蓄功能存款:保。

4,一些直销银行、民营银行的智慧存款:保。

7,同业存款(当然和咱老百姓没啥大关系):不保。

总之,下次再有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荐存款产品时,一定要认准这个绿色的标识就准没错了。

}

中国人民银行部署存款保险标识启用工作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存款保险制度,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出通知,授权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自2020年11月28日起使用存款保险标识。
存款保险是各国普遍实施的一项金融业基础性制度安排。世界上已经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在保护存款人权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设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存款保险条例》,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五年多来,存款保险制度实施顺利,存款人利益得到高水平保障,促进了银行体系健康稳定发展。目前,全国受存款保险保障的金融机构共4025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进一步就完善存款保险制度作出部署。
使用存款保险标识是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国际通行做法。存款保险标识具有直观、醒目、公信力强的特点,有助于广大储户更加方便地识别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其存款受到国家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权益。
根据工作安排,存款保险标识在2020年11月28日统一启用前,自2020年11月7日起,将在河北省内丘县、山西省临汾市、辽宁省铁岭市、江苏省扬州市、山东省临沂市、河南省漯河市、湖北省孝感市、湖南省华容县、四川省乐山市、云南省元谋县、陕西省渭南市等11个市(县)范围内先行启用。
存款保险标识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设计。各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应及时到中国人民银行或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领取存款保险标识电子文件和制作使用手册,严格按照规定制作和使用,并于启用前完成各项准备工作。2020年11月28日后开业的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应当在开业之前按规定办理投保手续,领取存款保险标识电子文件和制作使用手册,并自开业之日起使用存款保险标识。
为规范存款保险标识的使用,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存款保险标识使用办法》,就存款保险标识的规格、材质、使用范围、禁止情形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应当在境内各营业网点入口处显著位置展示存款保险标识,确保进入营业网点的存款人能够方便地识别本机构为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将定期在网站公布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名单,供公众查询。



存款保险又称存款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的方式,对公众的存款提供明确的法律保障,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
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世界上已经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实践证明,存款保险制度在保护存款人权益、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各国普遍实施的一项金融业基础性制度安排。
党中央、国务院对存款保险制度和存款人权益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存款保险条例》,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存款人的权益,促进金融机构健康稳定发展,维护金融稳定。
存款保险标识有什么作用?
自2015年《存款保险条例》施行以来,制度运行平稳,功能不断完善。根据存款保险实施工作安排,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使用存款保险标识。
使用存款保险标识是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通过存款保险标识这种直观、醒目、具有公信力的方式,有助于储户特别是金融知识相对匮乏的基层储户更加方便地识别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其存款受到国家存款保险制度的法律保障,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存款人和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提升公众对存款保险制度的认知,有利于维护银行业经营秩序和金融稳定,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
存款保险制度目前实施进展怎么样?
2015年以来,存款保险制度实施顺利,成效初显。制度的出台和运行比较平稳,对存款人的保障持续保持在高位,促进了银行体系健康稳定发展。中小银行的存款市场份额持续上升,截至2020年9月,较制度推出时上升了2.5个百分点。2016年,初步实施了基于风险的差别费率,对风险较高的机构适用较高费率,反之适用较低费率,通过这种市场化的经济手段,促使银行审慎经营和公平竞争。2017年以来,在加强风险监测、实施风险差别费率的基础上,依据《存款保险条例》探索对风险比较高的机构采取早期纠正措施,及时向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反映和报告风险,推动风险少发生、早发现、早处置。2019年以来,在包商银行风险处置过程中,通过使用存款保险基金和中央银行资金支持,依法实施收购与承接,最大限度保障存款人和客户的合法权益,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体上看,存款保险制度实施五年来运行平稳,功能不断完善,存款保险在保障存款人权益、增强公众信心、强化风险约束、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
目前,全国受存款保险保障的金融机构共4025家。
哪些机构可以使用存款保险标识?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使用存款保险标识。具体包括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了便于公众查询,中国人民银行将在网站公布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名单,并定期更新。
对存款保险标识的使用如何进行监督管理?
为了规范存款保险标识的使用,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存款保险标识使用办法》,就存款保险标识的规格、材质、使用范围、禁止情形等事项作了明确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负责组织、指导、监督参加存款保险金融机构正确、恰当使用存款保险标识,对存款保险标识使用情况开展现场巡查和抽查。对于未按规定使用或者有不当行为的金融机构,将依照《存款保险条例》及相关规定处理。对于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未经授权非法使用存款保险标识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温州网讯 最近这段时间,你去银行办事的时候会发现,银行的醒目位置会挂着一个白底绿图案的“存款保险”的牌子,这个牌子上,还有这样一行字:本机构吸收的本外币存款依照《存款保险条例》受到保护,右下角则有“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使用”的落款。不少银行的门面电子显示屏,显示的也是关于“存款保险”的内容。

  存款不是一直就是“保险”的吗?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不约而同地挂上这个标识?除了存款之外,放在银行的其他钱是不是也“保险”呢?

  存款保险让储户吃下定心丸

  上周,记者从人民东路一直往西,走访多家银行的营业网点,发现银行都挂上了“存款保险”的标识,多数银行的电子显示屏上也播放“存款保险”的相关内容,有些银行在ATM机上也滚动播放存款保险标识。

  一银行人士告诉记者,这是银行业的统一行为,是全国性的。从11月28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全面启用存款保险标识。拥有这个标志,意味着每个储户在单个银行中,50万元以下本外币存款,本金和利息,都受到存款保险的全额保障。

  该人士告诉记者,凡在我国境内设立的,通过中国银监会审批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国有银行、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都属于“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

  实行存款保险制度,是基于2015年5月1日起实施的《存款保险条例》,也就是说,其实存款保险早在5年前就开始实施了,那么为什么这段时间才突然集中悬挂这个标识呢?

  有人认为,这跟11月23日银保监会正式宣告包商银行进入破产程序有关。“银行也会破产”,很多人一看这条新闻,会非常紧张,担心自己的存款不安全。于是,“要不要把钱取出来”这样的念头就萌发了。

  在这个时候,银行挂上“存款保险”的标识,可以给储户吃下定心丸。“说难听点,这就相当于告诉储户,即使我们银行破产了,你的储蓄还是足够安全的。”一银行人士说。

  有人打听“存款怎么理赔”

  对银行来说,悬挂这样的标识,属于“例行公事”,因为实际上大多数人都已经内心默认存款的安全性,所以几乎没有储户会在储蓄时咨询银行存款是否安全的问题。

  不过这个牌子挂上去之后,还真有人开始认真咨询“万一出风险怎么理赔”的事情了。市区某银行营业部的一位大堂经理告诉记者,前些天一位来银行办理业务的市民看到了这个牌子之后,特地向他咨询“存款怎么赔”。

  “虽然他看起来只是比较好奇地问了一下,并没有表现出对存款安全的担忧,但既然咨询了,我就会跟他认真解释存款保险是怎么回事。”该银行人士说,根据2015年发布的《存款保险条例》,我国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也就是说,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银行所有存款账户的本金和利息加起来在50万元以内的,全额赔付。

  虽然存款有保险来保障,但保费却不需要储户来承担。也就是说,存款保险不会增加储户的负担。

  不过这样一解释,有些储户反而紧张了:那我的存款额超过50万元的部分,是不是就不安全了?

  该银行人士说,储户其实也不用担心。50万元以上的存款并不是没有安全保障,而是它不是由存款保险直接来进行偿付。一旦相应的金融机构出现风险,可以通过一些市场化的手段,比如说运用存款保险基金,让健康的银行来收购出现问题的银行,将问题银行的存款转移到健康的银行,这样使存款人的权益得到更加充分的保护。

  “理财产品”不在保险之列

  银行机构出问题,储户50万元(含)以内由存款保险来偿付,超过部分由“健康”的银行来兜底,如此说来,所有在银行的钱都是安全的了?

  银行人士说,这个问题的成立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个钱是“存款”,不管是个人存款还是单位存款,也不管是人民币存款与外币存款,都在保障范围之内。据悉,目前银行的存款除了普通的活期定期存款之外,还包括大额存单,智能存款、结构性存款等。除了“结构性存款只保本不保息”之外,其他存款本息都在保障范围之内。

  比较有意思的是,《存款保险条例》还明确:金融机构同业存款、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在本机构的存款不在保障范围之内——这也被解读为这个条例把充分保障普通百姓的利益放在了首位。

  而市民在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以及银行代销的开放式基金等产品,则不在保障范围之内。若银行出现风险,投资者购买的这些产品,是无法获得保险赔付的。

  记者了解到,比起存款利息来,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相对高一些。但这种相对高一些的收益的代价是安全性相对低一些——除了产品本身的市场风险之外,万一银行真的出事了,存款的本息可以赔,而理财产品的本息就难说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存款保险制度50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