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增发,除权除息,除权,除息哪个不会导致股价下调?

如果除权前已大幅炒高,就不要买了。最主要的要看股票市场的大市,行情不好,除权前买是要贴权的,如果行情好,除权前买,等除权后会有填权行情。此外,还要看是含什么权,通常分红利除权后填权快,这就值得除权前买;如果含的权是送或者转赠股而且比较多的(比如十送十之类的),在除权后买风险相对会小一点。

股票每年都会有一次除权和除息的机会,很多朋友都想知道,到底是高配股好,还是高配息好?到底是高扣抵税额好,还是低扣抵税额好?到底要不要参与除权息?若不参与除权息,之后还要不要买回来?这些话题,一直环绕在投资人的耳边。今天我们就从简单的技术分析推演来告诉投资人,哪些现象才可以参与除权息。

    首先,买股票时,一定要知道现在到底是多头还是空头走势,因此我们要先定义多头走势就是「屡创新高,低点不再」,这意思简单来说即是:「过高 不破低」这两个惯性;同样的道理,若是空头走势就是「屡创新低,高点不再」,这意思简单来说即是:「破低 不过高」这两个惯性。

    再者,「突破」就是多头往上攻击过前高的动作,过前高有两种状况:一种是「真突破」,一种是「假突破」,真突破走势会比较犀利,假突破走势就会比较牛。同样的道理,「跌破」就是空头往下攻击破前低的动作,破前低也有两种状况:一种是「真跌破」,一种是「假跌破」,真跌破走势会比较恐怖,假跌破走势就是破底就反弹,跌势会慢吞吞的情况。

    另一种研判多头走势就是,利用不同级数的均线走向来判断,比如说透过MA5、MA20、MA60来分析,若出现MA5在最上面、MA20在中间、MA60在最下面,且这三条均线都是往上扬的,此时就称之为「多头排列」;同理,若出现MA5在最下面、MA20在中间、MA60在最上面,且这三条均线都是往下压制的,此时就称之为「空头排列」,也称之为明显的「空头走势」。

末升低若跌破 不宜参与除权息
  1. 多头最重要的就是「过高不破低」,因此低点会愈垫愈高,若最后一波上涨的低点被跌破时,则多头走势就要结束了,此时不是盘就是跌,后上涨段的低点我们就简称为「末升低」;同理,空头最重要的就是破低不会过前高,高点会愈来愈低,最后一波下跌的高点被突破时,则空头走势就要结束了,只剩下盘或是涨。

  2. 以上的多空判断都知道之后,简单的想法就是,若除权息跌破前面的末升低,意味著多头趋势可能结束,若反弹无法再过高,这就意味著空头走势开始,此时若去参加除权息当然就很容易「贴权贴息」了,因此我们要把末升低给找出来,然后利用以下的公式去推估。

    除权息参考价(平盘价)=(除权息前一天收盘价-配发现金)/(1+配股率)。 

除权或除息的产生系因为投资人在除权或除息日之前与当天购买者,两者买到的是同一家公司的股票,但是内含的权益不同,显然相当不公平。因此,必须在除权或除息日当天向下调整股价,成为除权或除息参考价。  股票代码前加XR、DR、XD是什么意思?  除息英文是EXCLUDE DIVIDEND,简称XD。  除权英文是EXCLUDE RIGHT,简称XR。(配股也要除权)  如果又除息又除权,则英文简称为DR。

除权除息还要知道的知识点:

上市公司的股份每日在交易市场上流通,上市公司在送股、派息或配股的时候,需要定出某一天,界定哪些股东可以参加分红或参与配股,定出的这一天就是股权登记日。也就是说,在股权登记日这一天仍持有或买进该公司的股票的投资者,可以享有此次分红或参与此次配股。这部分股东名册由证券登记公司统计在案,届时将所应送的红股、现金红利或者配股权划到这部分股东的帐上。  

所以,如果投资者想得到一家上市公司的分红、配股权,就必须弄请这家公司的股权登记日在哪一天,否则就会失去分红、配股的机会。   

股权登记日后的第一天就是除权日或除息日,这一天或以后购入该公司股票的股东,不再享有该公司此次分红配股。分红送股都是利润分配的形式。分红是直接派红利,送股除了分红外企业也可以扩大总股本,增加流通,扩大交易。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到大家!




不是除权不可以买呀,好股票只要价格合理都是买进的好机会。那么为何一些人说除权后的股票不要买,这是对庄股而言,一般高送转除权以前都经过了一波较大幅度的炒作了,题材也用完了,货也出了,所以除权后就没有机会了。




 一般股票除权之后,买气会好一些,不少人认为可以逢低建仓,于是主力就顺顺当当在貌似的低位(实际的高位)出货。  一支股票如果除权前已大幅炒高,就不要买了。最主要的要看股票市场的大市,行情不好,除权前买是要贴权的,如果行情好,除权前买,等除权后会有填权行情。此外,还要看是含什么权,通常分红利除权后填权快,这就值得除权前买;如果含的权是送或者转赠股而且比较多的(比如十送十之类的),在除权后买风险相对会小一点

关注我的公众号!为大家趋势解读,个股解析,技巧传递




市场在每一年的4月底之前,都是年报的发布时期,一般来说,大多数股票只有在年报发布后才进行送红股、转增股票或者配股等操作,在中报时也有,但很少。

而在4月底之前,多多少少会炒一波高送转题材的股票,这是由于在高送转执行之后,股票会除权,股价会降低很多,降低了投资门槛,而且看上去很便宜,又加上在之前高送转的炒作,股价拉升了很多,看上去仍旧处于升势状态中,所以除权后,紧接着就会再炒作一波填权的概念。

这个概念,在过去着实火过几年,但近2年,市场已经很少会炒作高送转和填权了。主要是因为之前的很多股票,在炒作高送转的时候已经拉升的非常高了,除权后的填权,反倒是成了主力的出货的最好时机了,有了这么几次以后,投资者也不傻,难道冲着去给主力接盘吗?

而且投资者教育的普及越来越高,投资者的整体素质也在提升,已经看明白了,不论是分红还是高送转,都是左手倒右手的把戏,并没有实质的收益增长,也就越来越不愿意参与这一类题材的操作了。

你朋友说的没错,现在买刚刚除权的股票,确实没什么意义,首先,市场题材很多,高送转和填权已经不灵了,那就意味着炒作不起来。就别说除权之前爆炒过的股票,根本就不能碰,即使在除权之前没有爆炒过的股票,在除权后也不会有多少波澜。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关注我@金融碎片集,学习更多金融知识,总会有你想要的。




你好,除权后的股票由于概念和时间带来的不确定性等可以遐想的空间相对较小,所以对于投机而言可能并不适合。但在行情好的情况下,即使除权仍然是可以投资的。但从价值投资角度而言,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价值被低估,都是值得投资的时间点。




LZ说的除权应该是指高转送概念吧。炒股炒的是预期。而不是当下。当一家上市公司股价50以上,并且有大量盈余公积金时,往往就市场认为有潜在高转送。这时就已经开始炒了。当公布高转送预案时第二波开始了。等到真正除权时你想想股价肯定已经到天上去了。这时基本都是高位散户接盘了,明智的人也都撤了。极少情况出现在熊市,高转送不灵了,可能除权时股价还在底部趴着呢。这种股还是可以炒炒。不过也只是补涨,赚不了大钱。




除权的情况一般分三种:分红除权,转送股除权和配售新股除权。三种情况下,是否买入股票的逻辑各不相同,股票的走势也各不相同,同时也受大盘影响,下面一一说明。

分红除权,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分了红,然后在股价里面减去每股分红金额,就是实际股价。

一般情况下,很多人会选择股票分红之后,股价较低的点位进行加仓。因为分红之后,对于老股东的市值是没有影响的,等于把手中一部分股价变现。但是变现之后,股价降低,同时企业估值也会降低,有很大填权的可能性。如果这时候买,上涨的可能性就会很大,尤其是那种长年滞涨又分红比较大方的股票,反弹的动力随着分红次数增加,越来越大。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行为经济学的定律,叫做均值回归定律。就是任何企业的股价,只会在平均值附近波动,如果长期高于平均值或者长期低于平均值,它就会渐渐靠近平均值。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篮球球星赛季平均分30分,如果他连续几场得了50分,那么他一下场得低分的概率就很大。对于股票的均值,不能只看价格,PE和PB是最重要的指标。

股价上涨主要还是看公司质地。今年高分红公司,蓝光发展和宁沪高速,分红之后都下跌了,而宁波银行和成都银行,分红之后都涨了不少。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我只列举了我比较了解的公司。

转股送股除权,即不是利好也不是利空,比较中性。

转股送股除权之后,老股东的市值没变,股票数量增加,公司的估值也没有改变。也有涨得比较厉害的,比如牧原股份,但牧原的上涨更多是猪肉价格上涨拉动的,和送股没有多大关系。长春高新10送10之后基本上没怎么涨。

现在监管部门不允许高送转,最多只能10送10。不过,现在实行送转的公司都是往年业绩较好的公司,这一点倒是可以作为参考。

配股除权。遇到配售股票的企业一定要小心了。

配股本质上是发行更多的股票,摊薄老股东的权益。和增发,发行可转债一个道理。一旦企业开始申请配股,一般资金都不会再进来,此时股价大幅下跌,只剩下愿意配股的老股东坚定持有。当配股获批,公司施行的时候,等于利空出尽,很多游资开始抢筹码,股价一般都会迅速拉升,游资吃饱离场,韭菜被深套,股价恢复正常。

所以,频繁融资的中小企业,一定要慎之又慎,拿了这样的股票基本上是煎熬,因为企业从准备配股到完成配股需要很长时间,一般一年左右。而这段时间大资金肯定不会进来,散户也在观望,所以股价一般会保持阴跌或者横盘的局面,阴跌居多,即使大盘上涨它也不会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天润乳业配股完成之前的走势。

顺便说一下,增发也是一样。尤其是那些6年四次定向增发的企业,比如赛轮轮胎,当然赛轮现在变好了,过去6年的走势简直没法看。南京银行一年两次融资,对于这样的企业,小股东只能掀桌子了。

凡事无定论,如果一个人深刻研究它们的规律,也是可以从中赚钱的。但对于普通股民来说,资本从来都是嗜血的,一个不小心就会栽跟头。我们在股市一定要擦亮眼睛,做好风控。




不建议买,买过好几次除权的股票,都不见起色,大部分公告前都少不了一帆投机,除权割小散,除了行情特好小散喝口汤,如果是长线持有,公司面值也好,那就无所谓了




你可能被误导了,2015年之前有填权的说法,几乎每年都有所谓的填权行情,即除权后股价会在一两个月内涨回除权前的价格,甚至更高。本届监管严禁高送转之前,仍然有不少股票有填权行情,如名家汇等,创业板翻开看看,没有填权不太多。




为什么要建议不买入刚刚除权过的股票呢?这是错误的,因为你是短线抄着者!

买高分红的股票,首先看这家公司高成长高分红年年填权的,这样才可能赚填权行情的钱,但大家都知道分红是要除权的,所以分红过程中你一分钱没赚,反而不满一年要交稅。

那么怎么办,由于高分红的票除权前二日往往会抄高,这时你可以在高位卖掉(例如己抄到十一元的高分红股票卖了)除权当日开盘买入(分红一元,十元买入)。这样如果你持有一千股你就先把一千元入袋了。

然而等待高分红填权后明年再操作,当然你选的高分红的票一定要优秀,如宁沪公速,年年高分红,年年填权,还一路上涨。

}

九、与公司有关的消息面介绍

7.股价的除权、前复权、后复权

字数:6378 预计阅读时长:13 分钟左右

九、与公司有关的消息面介绍

这节把与公司相关的消息面简单介绍下。

财报通常指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附注说明,或完整的财务分析,财务报表一般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我国规定,上市公司应按照规定的时间披露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季度报告:

  • 一季报:即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披露时间为每年 4 月 1 日 到 4 月 30 日
  • 中报:即上半年财务报告,披露时间为每年 7 月 1 日 到 8 月 30 日
  • 三季报:即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披露时间为每年 10 月 1 日到 10 月 30 日
  • 年报:即全年财务报告,披露时间为次年的 1 月 1 日到 4 月 30 日

一季报和三季报披露的最简单,主要内容就是三大报表和一些重要事项,半年报披露内容相对会很多,除了三大报表,其它内容基本都会涉及,年报披露内容最多,也最丰富,我们平常说的阅读财报,一般都是指的年报。

正式的财务报告披露之前,一般都会进行业绩预披露,分两种,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业绩预告比较简单,主要披露公司当期净利润的预估情况,业绩快报相对更加全面,会披露公司的主要财务数据。

是否需要业绩预披露,不同市场板块要求不同,下面分别来说下。

上交所包括主板和科创板,主板是那些以「60」开头的股票,科创板是以「688」开头的股票,是有条件的强制进行业绩预告:

  • 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者下降 50% 以上(基数过小除外)

如果上市公司预计年度经营业绩将出现这三种情形之一的,必须在当年结束后一个月内进行业绩预告,即有条件强制的年报预告,披露时间为次年的 1 月 1 日到 1 月 31 日。

如果预计中期和第三季度将出现这三种情形之一的,可以进行业绩预告,即中报和三季报的业绩预告选择性披露。

如果公司披露业绩预告后,又预计实际业绩与已经披露的业绩预告差异较大,应当及时刊登业绩预告更正公告,所以业绩预告有时候可能是不准确的。

上市公司可以在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披露前发布业绩快报,披露本期及上年同期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总资产、净资产、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等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即年报和中报的业绩快报是选择性披露。

上交所要求,上市公司应该保证业绩快报当中的财务数据和指标与实际情况差异不大,如果在披露正式报告之前发现有关数据和指标的差异幅度达到 10% 以上的,必须进行更正公告,如果差异在 20% 以上,还要以董事会公告的形式致歉,说明内部责任认定等情况。

所以,通常会认为,业绩快报与正式报告之间的财务数据差异不大,可以相信。

「深交所主板业绩预告」

深交所主板是指以「000」开头的股票,是有条件的强制进行业绩预告:

  • 实现盈利,且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者下降 50% 以上(基数过小除外)
  • 年度营业收入低于一千万元

如果上市公司预计报告期内,即第一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第三季度报告和年度报告,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将出现以上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进行业绩预告。

上市公司披露定期报告的业绩预告最迟不得晚于:

  • 年度报告业绩预告不应晚于报告期次年的 1 月 31 日
  • 第一季度报告业绩预告不应晚于报告期当年的 4 月 15 日
  • 半年度报告业绩预告不应晚于报告期当年的 7 月 15 日
  • 第三季度报告业绩预告不应晚于报告期当年的 10 月 15 日

所以,深交所主板公司一季报、中报、三季报和年报的业绩预告是有条件强制,如果符合条件,则必须要披露业绩预告,同样,业绩预告披露后也可以进行修正公告披露。

「深交所主板业绩快报」

鼓励上市公司在定期报告披露前,主动披露定期报告业绩快报,业绩快报应当披露上市公司本期及上年同期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总资产、净资产、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等数据和指标。

所以,深交所主板公司一季报、中报、三季报和年报的业绩快报是选择性披露。

「深交所中小板业绩预告」

深交所中小板是指以「002」开头的股票,是有条件的强制进行业绩预告:

  • 实现盈利,且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者下降 50% 以上

如果上市公司预计第一季度、半年度、前三季度、全年度经营业绩出现以上情况之一的,应及时披露业绩预告。上市公司应在 4 月 15 日前披露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在 7 月 15 日之前披露半年度业绩预告,在 10 月 15 日之前披露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在次年 1 月 31 日之前披露本年度业绩预告。

可以看到中小板业绩预告强制条件比主板少了两个,但是净利润变动幅度的条件,则没有「基数过小除外」这一条,还有不同的是,「前三季度」,而不是「第三季度」,不过大体上,中小板业绩预告也是有条件强制的,符合条件的,则必须进行业绩预告,同样,也可以进行业绩预告修正公告。

「深交所中小板业绩快报」

鼓励上市公司在定期报告披露前,主动披露定期报告业绩快报。在定期报告披露前业绩被提前泄露,或者因业绩传闻导致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异常波动的,上市公司应及时披露业绩快报。拟发布第一季度报告业绩预告但尚未披露上年年报的上市公司,应在发布业绩预告的同时披露其上年度的业绩快报。

「深交所创业板业绩预告」

深交所创业板是指以「300」开头的股票,根据规定,要强制披露业绩预告,创业板公司年度报告预约披露时间在 3 月 31 日之前的,应当最晚在披露年度报告的同时,披露下一年度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年度报告预约披露时间在 4 月份的,应当在 4 月 10 日之前披露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创业板公司应当在 7 月 15 日之前披露半年度业绩预告,在 10 月 15 日之前披露第三季度业绩预告,在 1 月 31 日之前披露年度业绩预告。

「深交所创业板业绩快报」

如果不能在 2 月底前披露年度报告,或预约在 3、4 月披露年度报告的,应当在 2 月底前披露业绩快报,即年报业绩快报有条件强制,半年报和季报业绩快报不强制披露。

总结下,沪深两市所有板块的正式财务报告都必须按时进行披露,创业板的业绩预告强制性披露,其它板块的业绩预告有条件强制披露,如果非创业板上市公司没有披露业绩预告,说明公司经营业绩没有出现大的变动,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可以让投资者提前了解到公司的经营业绩情况,但是,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后,如果实际业绩与已披露业绩预告差异较大,则必须进行更正公告,所以,虽然能够提前知道业绩情况,但也可能与正式财务报告有差异。

下面是两张业绩披露时间图片。

投资者买入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其实相当于对该公司进行投资,同时也享受了公司分红的权利,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分红有两种形式,向股东派发「现金红利」和「股票红利」,现金红利是指以现金的形式向股东发放股利,又称为派股息或派息,会直接打款到投资者的证券账户里,股票红利是指上市公司向股东分发股票,又叫做送红股或送股,也是直接发放到投资者的证券账户里。

分红一般涉及四个重要节点:

  • 宣布日:公司公布要分红的消息
  • 股权登记日:统计和确认参与分红的股东,如果不想参与分红,可以在这一天之前卖掉,如果想参与分红,可以在这一天之前买入
  • 除权除息日:通常为股权登记日的下一个工作日,本日或本日之后买入的股票不再享有分红权利
  • 发放日:即分红正式发给股东的日期,一般会在几个工作日内到达股东账户

股票红利有「送股」「转股」两种形式,送股是将所有者权益表上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转化为股份,转股则是将资本公积转化为股份。送股是对当期利润的分配,所以需要缴税,转股不需要缴税,因为公积金本身就是股本的一种形式。

「现金分红」和「送股分红」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在卖出股票的时候征收,根据规定,持有股票超过一年的免收个人所得税,持有一个月到一年以内的,征收 10% 个人所得税,持有不满一个月的征收 20% 个人所得税。

在上市公司公告中,最常见的一句话是:每 10 股送 X 股转 X 股派 X 元,分别代表了送股、转股和现金分红。

配股和分红不同,配股是上市公司的一种融资行为,指向原股东按其持股比例,以低于市价的特定价格配售一定数量的新发行股票。

投资者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进行配股,如果参与,则需要在公告的缴款期内进行配股,若过期不操作,即视为放弃配股权利,由于配股后股票会进行除权,股价会比配股前要低,所以,要么卖掉,要么参与配股,如果没有卖掉也没参与配股,股票除权复牌后会造成不小比例的亏损。

送股、转股会使得公司总股本变大,但公司实际价值却没有变化,所以就需要从股票市场价格中剔除这部分因素,总股本增加,总市值不变,那么股票价格必然会变小,这就是除权行为,如果公司向股东分配的是现金,那么对应的就是除息。

这里注意,配股也需要除权,但配股会使得公司总市值增加,增加的部分既是配股数量乘以配股价格。

分红和配股都是一种对股东的权利,但由于分红和配股之后新的投资者再买入股票,就享受不到这种权利了,两者是买入的同一家公司的股票,但内含权益不同,这显然不公平,所以就需要进行除权除息,以公平对待买卖双方。

除权简称「XR」,在除权当天,股票名称前面需要加上「XR」的标识,除息简称「XD」,在除息当天,股票名称前面需要加上「XD」的标识,如果股票即除权也需要除息,那么在除权除息当天,股票名称前面就加上「DR」的标识。

如果除权除息后一段时间,投资者看好该股票,使得股票价格高于除权除息的价格,这种行情就叫作填权

这就引申出了一个炒作概念「高送转」,比如 10 转 10,甚至 10 转 20,10 转 30, 我们知道,不管如何送股、转股或者派发现金,投资者所拥有的资产是不会变化的,好比把 100 元钞票变成了两张 50 元钞票,除了数量上增加,其本身价值没有任何变化,所以所谓的高送转,只是一个「炒作」罢了,不建议参与,而随着股市制度的发展与健全,近些年证监会也在打击高送转炒作,目前对高送转会有比较高的要求。

由上面可以知道,股票分红后,我们的总资产其实是没有变化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分红呢?

公司能够长期进行分红,一般都是很优质的公司,会被投资者持续看好,除权除息后,大概率会进行填权行情。

投资者可以用分红的现金再次买入股票,未来的分红就会更多,长期看可以产生复利效应。

通常来说,这类公司都是价值投资者非常喜欢的,但对于中短线投资者,分红的意义可能就不大了。

7.股价的除权、前复权、后复权

我们知道,股票除权后,股价会一下子变小很多,表现在 K 线图上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缺口,比如下面的这个股票,可以看到,缺口是非常非常大的,股价从前一天的收盘价 29.74 元,到除权当天直接以 24.70 元开盘。

这是股票的真实 K 线,虽然股价有巨大的跳空缺口,但对于投资者来说,账户里面的总资产没有变化,这样巨大的缺口会造成股价「断崖式」下跌,而公司实际价值却没有变化,因此会对技术指标造成干扰,因此需要进行复权,复权有前复权和后复权两种。

「前复权」:是以当前的价格作为基准,将以前的价格按一定比例进行缩减,使得除权前的 K 线整体下移,从而让 K 线图形保持平滑和连续性,我们平时看 K 线图形时,一般都是使用的前复权。

「后复权」:是在 K 线图上以除权前的价格为基准来测算除权后股票的市场成本价,后复权用的较少,一般会在查看股票累积涨幅的时候用到

增发是指上市公司为了融资而发售新股的行为,前面讲到的「配售」就是增发的一种,此外,还包括定向增发,指向符合条件的少数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行为。股票增发可能是利好,也可能是利空,不能一概而论,要结合具体公司的情况进行分析。

股票回购就是上市公司从股票市场购买本公司股票的行为,回购的股票可以用作注销或保留,目的一般是防止兼并与收购、提振股价、减少经营压力等,通常来说,股票回购属于利好

大股东减持就是指卖出手里持有的公司股份,由于监管的要求,减持的时候需要进行公告,减持的目的可能有很多种,比如高位套现、改善公司经营等,大股东减持一般来说会对股票市场造成冲击,偏利空,但对于真正有价值的公司而言,反而可能是一个机会,所以要辩证看待。

即大股东购买本公司的股票,同样也会进行公告,一般来说是利好

并购是一种商业行为,指两家或多家独立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来说,是由一家占优势的企业吸收其它企业的过程,并购一般包括兼并收购

并购的原因一般是以下几方面:

  • 通过并购取得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等各种资源
  • 通过收购跨入新的行业,实施多元化战略

并购的意图是好的,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风险,比如资金风险,企业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很多时候是依靠银行贷款和股票质押融资等手段,这会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并购的企业被高估的风险,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市场的复杂性,可能会付出过高的价格;并购完成后能否成功管理和经营的风险,如果经营不善,双方资源不能实现优势互补,那么会增加公司的管理成本和经营成本。

  • 横向并购:指企业在国际范围内的横向一体化
  • 纵向并购:指同一产业的上下游之间的并购
  • 混合并购:指不同行业企业间的并购

并购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可以快速提升公司经营规模与实力,用的不好就会拖累公司的发展,甚至造成严重性后果,所以,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可能是利空,也可能是利好,这就需要对商业、相关行业和公司有很深的了解才能作出合理的判断。

上市流通的股票有些在一定时间内是不能卖出的,一般是大小非股票和限售股,大小非是股改产生的,限售是公司增发的股份,大小非解禁的成本基本都是 1 元,限售股解禁的成本是其增发价格,「解禁」是一个时间点,这个时间点之后,那些之前不能卖出的股票就可以上市流通了,但不是说一定要卖出,卖不卖由股票持有人自己决定。通常来说,解禁会给市场带来抛售压力,一般理解成是利空。

大小非的「非」是指非流通股,由于股改使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就叫解禁,持股占总股本低于 5% 的非流通股叫小非,持股占总股本大于 5% 的非流通股叫大非。

股票解禁之前都会进行公告,在券商软件或相关网站都可以查到解禁类型和持股人,以便对解禁压力进行判断。

质押是上市公司非常常见的一种融资手段,指公司控制人以股票作为抵押向金融机构借钱,可以是银行、券商或信托公司,同时还要付出利息。质押本身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我们要警惕的是过高比例的质押,在熊市的时候,会有较大的爆仓风险,一旦遭到金融机构强制卖出,会对股价造成非常大的冲击。

可转债是上市公司为了融资而发行的一种特殊债券,最短 1 年,最长 6 年,一般半年或 1 年付一次利息,发行价格固定每张面值 100 元,可以在市场进行交易,交易模式是 T + 0,当天买的可以当天卖出,而且没有涨跌幅限制,买卖也会有交易费用。投资者持有到期后,上市公司必须进行强制赎回和付息,极少数情况下也会产生违约。可转债的利息通常都比较低,一般不如存银行利息高,但它的另一个属性就比较厉害了。

这就是债转股,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债可以转换成上市公司的股票,如果当时行情比较好,收益会非常可观,这也就使得可转债有了「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特性。

但要真正从债转股中获利,其实也不容易,里面的规则会很多,普通投资者建议不要操作可转债,但是强烈建议做做「可转债打新」,可转债上市前也是需要进行申购,与申购新股不同的是,申购可转债不需要市值,即便证券账户里面没钱,也可以申购,大家记住,申购的时候一定要顶格申购,就是按最大额度,每次一万张进行申购,放心,不会让你都中的,每次能中个十张二十张运气就非常不错了,中签后会自动扣款,建议放个五千块在账户里面,以避免忘记存款而造成弃购,连续 12 个月内累积弃购 3 次的,那么半年内就不能再进行申购了。

可转债中签后,一般半个月到一个月内就会上市,建议上市第一天有盈利就卖出,不要参与后面的炒作,大盘只要不是像 18 年那样极端的熊市行情,基本可以保证上市当天有盈利,大概来说,一个账户一年可以盈利 1000 - 2000 左右,风险非常低,建议大家都申购起来,蚊子腿再小也是肉。

到这里,基础篇预计就写完了,后面的理念篇应该会比较简单,不会再有这么多内容,这个系列近期就会更新完毕,欢迎继续围观。

视频版 第 1 部分:

视频版 第 2 部分:

}

股票的除权是指上市公司以股票股利分配给股东,即公司的盈余转为增资时,或进行配股时,就要对股价进行除权;除息是指上市公司将盈余以现金分配给在册股东,股价就要除息,除权除息即指从股票的市场价格中将股息和股利除去。

亢修文擅长 社保 领域问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除权除息日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