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布为何经常叛变?

卢绾出生于沛县(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竟然出了这么多日后的达官显贵,现在看来真的是不可思议。)而且他和刘邦是同一天出生的,所以两人从小就是一起玩的,可以说是穿同一条裤子长大的,卢绾就像是刘邦的跟屁虫一样,后来等到长大以后,刘邦造反的时候卢绾也是毫不犹豫的就跟着反了,可见两人的感情多么的好。

虽然在后世的时候张良萧何等人的声望更加高,而卢绾鲜有人知,但是其实在西汉初期的时候卢绾的威望还要在萧何等人之上,他是刘邦手下嫡系之中唯一一个封王的,而且还是封为了燕王,可以和中央内外夹击,对付其他的诸侯王,可见当时卢绾是多么的受信任。

比如萧何,之前在沛县县令的酒宴上,还根据给县令送礼的大小安排座次,因此把一文不名的刘邦安排在末席。而且等刘邦起事以后,无论萧何还是周勃,都已经居于刘邦部下的位置,不再敢和刘邦“兄弟”相称。

可是卢绾不一样,卢绾一直和刘邦以兄弟相称,他一直跟随在刘邦身边。他基本上没做过什么事儿,立过什么功。但是他的官却越做越大,从宾客到侍中再到太尉,成了掌管军权的最高人物。直到刘邦当了皇帝以后,刘邦还允许他随便出入自己的寝宫,促膝长谈。有时候还和刘邦在一个被窝里滚到天明。他给卢绾的奖赏,超过了萧何,周勃等所有立过大功劳的人。

刘邦在争夺天下期间,封了七个诸侯王。但是这些王,严格地说,都不是刘邦愿意封的,是形势逼迫所然。比如韩信,是自己想当齐王,逼迫刘邦封他。彭越、英布,也是刘邦拉拢他们,让他们背叛项羽,而封他们为王的。韩王信、臧荼、张耳,那是需要用他们来对付匈奴。长沙王吴芮,则是需要用他来对付南边的赵佗大军。总之没有一个异姓王是刘邦心甘情愿封的。

但卢绾的燕王,却是刘邦自觉自愿封的。刘邦在平定了臧荼的叛乱以后,他完全可以不封。把燕地变成一个郡,收归中央。毕竟这时候,刘邦本来就在削夺异姓王。他要不封,谁也不会说他不对。可是他没有这样做,他把卢绾封为新的燕王。

卢绾究竟为什么会叛变刘邦呢?史书上说,是因为他中了陈豨的挑拨离间之计。陈豨找张胜给卢绾说,你别灭我,你要灭了我,刘邦就会灭你。只有我存在,你才会存在,这个道理叫做“唇亡齿寒”。

卢绾觉得这个道理说的对,所以才不主动打陈豨,而把陈豨保护了起来。这也造成了刘邦对他的怀疑,派人调查他,又召他来询问。这一系列的动作,把卢绾给吓住了,最后真的就被逼投奔了匈奴。

卢绾和刘邦从相知相爱,到最后两人互相猜忌,有卢绾这个人不够聪明,不明白刘邦一片苦心的原因;也有刘邦因为当了皇帝以后,两人等级的距离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造成心的距离发生很大变化的原因。

}

英布因为不满项羽的猜忌而投靠刘邦,为何后来还要造反?

  ,秦末汉初名将,是的第五十九世孙,九江郡六县人。早年因为犯了法,被处以黥刑,所以他又称黥布。秦末天下大乱,各地纷纷起义,英布迎娶了当时番吴芮的女儿,后来带领着自己的军队归顺了。

  英布英勇善战,屡立战功,项梁去世后,被立为上将军,英布等诸将都归属项羽。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天下时,封英布为九江王,定都六县,统治九江、庐江二郡。成为诸侯王之后的英布,不太肯听从项羽的命令,也遭到了项羽的怨恨,在手下的劝说下,背叛转而拥护刘邦。公元前203年,英布被刘邦封为淮南王。公元前201年,英布率领九江军在垓下与汉军会合,一起击败了项羽。

  汉十一年,与合谋杀害了,并将其夷三族,英布对此十分恐惧。同年,刘邦又诛杀了,还将其剁成肉酱分给各个诸侯。英布看到中的另外两位都死于非命,觉得下一个就要轮到自己了,内心便更加的害怕起来。于是他暗中部署了军队,观察周边的情况,随时戒备,提防着刘邦。

  就在这时,英布怀疑自己的爱妾与医师贲赫有染,十分愤怒,就要逮捕贲赫。贲赫逃跑至长安,上书刘邦说英布有造反的迹象。刘邦与萧何不相信英布会叛变,派人暗中调查,谁知英布见到汉王使臣就更加下定决心,诛杀了医师贲赫全家,真的起兵造反了。

  刘邦这边已经有谋士将英布的战略布局都分析的十分透彻,而英布却认为刘邦身边的大将都已经被诛杀,刘邦也年纪大了不能亲征,已经没有什么可惧怕的了。然而等待着他的却是刘邦的亲征,英布也在蓟县被刘邦击败。虽然他一路淘到了长江以南,但最后还是在番阳的百姓民宅里被杀。

  英布的两次背主其实都属于无奈之举,他自己不够冷静疑神疑鬼,让小人有了。他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只能起兵造反,没有正确的谋划也没有谋士的辅佐,就只能被人追着打。说到底,他的悲剧都是自己不够冷静造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说哥伦布是英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