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是什么时候建造的?

圆明园初建者是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Z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Z”。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

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清朝中期在园内相继又有多处增建和改建。

该园的主要园林风景群,有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 以及紫碧山房、藻园、若帆之阁、文源阁等处。当时悬挂匾额的主要园林建筑约达600座,实为古今中外皇家园林之冠。

}
  1. 一、圆明园的总设计师叫做雷金玉,是清朝建筑世家样式雷的第二代传人,圆明园主要建于康熙和雍正年间,圆明园就是康熙帝命名的,

  2. 二、雍正帝时期,将圆明园扩建,完成了基本的格局,乾隆时期,在圆明园的周围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这三座园林,就是圆明三园。

  3. 三、乾隆年间,在长春园北界,还兴建了一座欧式园林,俗称西洋楼,由西方传教士郎世宁等人设计的,由十几个建筑和庭园组成,著名的十二生肖兽头铜像,就是在西洋楼中的海晏堂。

  • 圆明园的总设计师叫作雷金玉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1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来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上一篇课文讲的颐和园,原来是一座皇家花园,是专门供皇帝、后妃游乐观赏的,现在已经成了人民的公园,是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今天这篇课文中讲的圆明园原来也是一座皇家园林,可是现在怎么样了呢?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

  1、提出要求:小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

  3、请三人朗读第二段,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讨论:这三个自然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

  四、学习本课生字词。

  1、检查生字读音。

  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想想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指名朗读第二段,读后说说这一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

  二、理解圆明园的位置和总体布局。

  1、默读第二段,想想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圆明园的位置在哪儿?圆明园的总体布局是怎样的?什么叫“众星拱月”?谁能用个简单的图把讲圆明园总体布局的这句话画出来?

  三、理解圆明园中的著名景点。

  1、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

  2、学生各自阅读思考,然后同座交流。

  (1)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是总的介绍,哪几句是讲具体景点的?

  (2)齐读第一句。这一句总的介绍园内景观,讲了哪些方面?“金碧辉煌”是什么意思?“玲珑剔透”是什么意思?“象征”是什么意思?

  (3)补充介绍“买卖街”“山乡村野”。

  (4)指名读第二、三、四、五句。读后讨论:刚才读的几句话是把景点分成哪几类来介绍的?

  (5)在圆明园浏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齐读第六句。“有如”是什么意思?(好像)“流连其间”是什么意思?在圆明园里,为什么好像漫游在天南海北,可以饱览中外风景名胜呢?

  四、理解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

  1、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最珍贵”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

  五、总结。课文第二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它不仅宏伟、壮观、美丽,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检查学生背诵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各人小声朗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英法联军采用了哪些手段毁灭圆明园的?

  3、学生自学后讨论。

  4、小结。(一是抢掠,二是破坏,三是火烧。)

  5、再指名朗读第三段,读出气愤的语气。

  三、联系全文,理解第一段。

  2、“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朗读全文,体会中心思想。

  1、自由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你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集中到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这一中心思想上)

  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2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

  1、知识和能力:通过图文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从理论和实际中学习知识,并且提高阅读能力和自读理解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PPT展示和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使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利用提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自学简明文段,重点文段则加以细致的讲解。运用详略得当的手法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问题铺垫和拓展学习的方法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并且激发他们的奋斗志气,建立起健康良好的思想理念。

  1、通过对文章中的重难点地方和圆明园的景观描写,想象当年圆明园的雄伟壮观之景。

  2、对圆明园毁灭的前后描写的认识,认清当时国情,并且使学生永记国耻。

  充分发挥学生对圆明园景观的想象;把学生、老师和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缘由和教训的见解融于一起,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通过多媒体展示新旧圆明园的景观,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认识。然后抓住圆明园的壮丽景色和圆明园的毁灭这两大重点进行教学。在第一个重难点主要突出圆明园的建筑宏伟的特点,历史文物就用简练的话语和多媒体播放简要教学。第二个重难点则是利用多媒体和上下文的鲜明对比突出圆明园的毁灭。而且通过视频和学生的自我发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个历史重要事件,点明文章的中心意思,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历史认识和责任感。

  1、自制多媒体(包括图片、视频、PPT等)

  2、为每个学生准备1―2张小纸条

  1、图片引入,带出主题、全班朗读课文

  在上课时,老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圆明园和现今珠海的圆明新园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并且老师从中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票漂亮的图片,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老师展示多媒体)

  师:有同学可以告诉老师在图片里你们看到了什么吗?

  生1:很多漂亮的建筑物。

  生2:有山,有水,有房子,都非常的优美。

  生3:有的建筑物是很破烂陈旧的,场面很混乱……

  师:那么为什么这些图片会有差别呢?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么破烂的景观的呢?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22课《圆明园的毁灭》。大家齐声朗读一遍课文。

  2、通过词组和造句学习生字词

  老师通过PPT的展示,让同学们学习生字词,并且通过文章组成词语和造句巩固和拓展。

  3、略读首段,引出下文

  老师通过本段的重点词“不可估量的损失”来引导学生阅读下文。

  4、利用重点词学习第二段

  (老师让学生齐读第二段并且让学生划出本段的两个重点成语)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

  通过播放PPT,让学生了解圆明园以前的布局图。并且利用提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回答出圆明园的布局是“众星拱月”,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对“众星拱月”一词的理解和老师的形象讲解,让学生明白词语的空间含义。从而也突出文章另一个重点词“举世闻名”。

  5、结合多媒体,细讲第三段

  师:现在老师请第X小组的同学起立为全班朗读一下课文,每位同学朗读一句,而其它同学就仔细听,然后找出圆明园有哪些建筑物,而各个建筑物又有哪些特点,老师等下请同学来回答。

  生:开始朗读第三段。

  师: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在第三段你们看到了哪些建筑物?

  生:殿堂、亭台楼阁……

  (老师也在用多媒体图片的展示与学生想结合)

  师:通过建筑物的特点,我们可以把文段总分为两大部分,有同学可以告诉老师吗?

  生:民族建筑和西洋景观

  师:那么我们现在开始一起朗诵第一部分的文段,并且用笔划出其中建筑物的特点。

  师:圆明园的景观这么多,而这可以体现出什么呢?同学们对这些美丽的景观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圆明园的大;景观优美;我想去参观圆明园……

  师:园中除了有这么美丽的民族建筑,还有什么呢?

  师:现在老师请全班的女同学齐声为我们朗读描写西洋景观的句子……

  (老师展示PPT)

  师:通过学习第三段,我们可以知道圆明园是一个结合中外文化的大宝园。那么,我们可以用第一段的哪个成语来概括呢?

  师:那么我们现在再齐声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并且一边根据文章的内容想象当中的美丽景观。

  6、概括略读第四段

  (1)请全体男学生朗读课文第四段,让学生们找出这段中最重要的一个句子,并且将句子齐读出来。

  (2)结合找出的句子,通过提问学生,让学生明白过渡句的句型特点与作用。

  (3)展示PPT,给学生们看一些有关历史文物的图片,让学生利用图文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的情感认识。

  7、活跃气氛,通过讨论学习第五段

  师:通过前几段的学习,我们知道圆明园真的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但是为什么它会被烧毁呢?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朗读最后一段。

  师:有同学可以回答老师的问题吗?

  生:给英、法联军烧毁……给大火烧了三天……

  师:那在当时,联军是怎样拿走圆明园的东西的?

  生:凡是能拿走的.东西……任意破坏、毁掉。

  师:当他们把东西拿走以后,他们做了一件什么最不可原谅的事情呢?

  生:10月18日……笼罩整个北京城。

  (老师展示PPT和播放视频)

  师:面对外国的侵略者做了如此可恨的行为,我们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又有什么话想说呢?现在老师为你们每个人准备了小纸条,大家把心里想说的都写在纸上。等下老师请你们上讲台大声读给全班同学听。

  8、学习拓展,情感升华

  师:同学们说的话都发自内心,从你们的小纸条上,老师可以感受到你们对圆明园遭到毁灭的惋惜,对侵略者这种无耻的行为感到痛恨。现在,老师想问问同学们,既然我们都知道他们的行为是不对的,那么为什么当时我们的祖先没有阻止他们呢?

  生:当时国家落后,没有强大力量和敌人对抗……

  师:同学们的分析都很对,那么,对于现在的我们,应该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而怎样做好,以免犯同样的错误呢?

  生:好好学习,认真读书……

  师:我们的同学们都是好孩子。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吸取历史的教训,将来都能做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不再被外国人欺负!

  9、回归起点,总结全文

  师:通过对整篇课文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可以解答老师在课堂

  开始问你们的问题。借此文章,我们不仅了解旧时圆明园的举世闻名的景观,而且学习了不少人生哲理,也为我们以后的努力奋斗定下目标。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吸取教训,认真读书,好好学习。将来为保卫祖国出一份力量。

  a、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建造圆明新园,主要目的是什么?

  b、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1、圆明园的毁灭→众星拱月→举世闻名→建筑宏伟→不可估量的损失→博物馆、艺术馆→勿忘国耻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3

  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3课《圆明园的毁灭》请大家齐读课题。(生读)请你们再读一遍,这回结合你对课题的理解,你试着带着情感来读。谁能说说你是带着什么情感来读的?(生汇报)你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呢?谁能结合你课前所搜集的资料来谈一谈。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过渡:课文中对圆明园的毁灭是怎么说的?谁来读读第一段话?(板书:不可估量)

  2、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怎样的损失?

  3、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损失是巨大的。

  4、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5、为什么说这种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呢?

  6、我们首先来看看课文中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圆明园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的2――――4自然段。

  7、学生汇报:板书:布局、建筑、收藏

  8、请大家以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三段,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一会儿跟大家谈谈。

  9、汇报。(布局独特、风景优美、收藏珍贵)

  10、就让我们把对圆明园的热爱、赞叹之情读出来。你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二、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布局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解决举世闻名、众星拱月)

  学生提到众星拱月时:那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呢?(学生说)那众星拱月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你们看,这里的月指的是――――――――星指的是―――――――,这就是众星拱月,这要是从高空往下看,多美呀!到了晚上,灯火通明的时候,这种独特的布局就显得更加迷人了,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把这种美感读出来。

  第三自然段――――――建筑

  (出示第一句话)同学们看这句话,老师请两名同学读读这句话,看谁读得好?

  你们说说谁读得好?为什么?(金碧辉煌――――――重读。玲珑剔透――――――轻读。买卖街―――――――语调上扬。山乡村野――――――轻、慢。)

  3、我们男女生合作来读一读,好不好?男生读殿堂、买卖街,女生读亭台楼阁、山乡村野。

  4、课文还提到了园内有很多的景点,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景点?(出示课件)

  谁能根据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个你最喜欢的景点?

  5、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部分。(引读)

  读到武陵春色时,还有?还有没有景点了?(有)你从哪看出来的?(说明园中的景物还有很多。)

  6、据资料介绍,圆明园的景点一共有140多处。老师也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图片,给同学们看一下。

  方壶胜境:它是乾隆初年建造的大型宫殿群组之一,整体布局非常对称,全部覆盖着琉璃瓦,他代表着圆明园的主体风格,给人以端庄华贵的感觉。

  杏花春馆:这里面有杏花村等小建筑,乾隆时增建了春雨轩,清朝的皇帝常常在此观雨。这个景点是根据唐朝诗人杜牧写的《清明》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建造的。

  圆明园内的景点真是数不胜数,风格各异,流连其间有如漫游仙境一般,谁来读读最后一句话。

  你觉得他把你们带进仙境了吗?

  指导:同学们,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这是人们的感受,读的时候,如果你能把幻想这个词读得轻一点,再把境界这个词放慢速度来读,那你就真的把自己置身在仙境里了。练读――――――女生读――――――全班读。

  第四自然段――――――收藏

  还有比他读得更好的吗?(最、上自、下至、历代、各种、奇珍异宝、最)

  说说你觉得自己哪读得好?

  2、这段话告诉我们圆明园内有很多收藏,老师找到了圆明园的一些奇珍异宝。你们看,这是仅仅收藏在法国的圆明园的珍宝,这是鎏金编钟,在法国有一对。这是青铜鎏金塔,它是一个高约2米的巨大佛塔,通体各层镶嵌着绿宝石,可以说是价值连城。在英国、美国等国家也还有许多当年被他们抢去的圆明园的珍宝。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财宝,我们期待着他们能早日回归祖国。

  三、通过刚才的朗读

  使我们大家再一次感受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然而,就这样一座拥有无数珍宝的园林却被毁灭了,我们感到无比痛惜,就让我们怀着这种情感再来读读第一段话。

  1、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是英法联军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

  2、请大家默读第五自然段,把你认为最能突出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画出来。一会儿跟大家谈谈你的体会。(一个人可以汇报几个词语。)

  3、汇报:板书:掠、毁、烧

  4、大家对这些词语体会得很好,我们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要读出侵略者的野蛮,表达出我们对他们的痛恨!你想读哪句就读哪句。

  5、面对这些野蛮的强盗,昏庸的皇帝只管弃园逃跑,任凭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烈火中化为灰烬。让我们再来目睹当年这悲惨的一幕。

  7、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8、就让我们带着这种仇恨一起来读最后一段。

  9、今天(出示图片),当我们来到圆明园的遗址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凄凉的景象,数不清的汉白玉石柱,横七竖八的躺在那里,它没有声音,但谁都能听到他在愤怒地仰天长叹!

  10、让我们一起怀着无比的痛惜再来读读第一段话。

  同学们,圆明园毁灭让你懂得了什么?

  是的,落后就要挨打,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过无数次这样屈辱的事实,但是,我们华夏儿女是不甘心永远落后,永远挨打的。今天的中国正在日益强大。你能用事实说明我们的国家正在强大起来吗?

  结语:同学们,圆明园的毁灭已经成为历史,我们这一代人决不会让这悲惨的历史重演,牢记这国耻,振兴我中华,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23、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4

  1、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初步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理解:(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是谁让这座闻名世界的宏伟建筑毁于一旦。

  2、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

  1、课前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

  一、创设情境,确定主题。

  1、课前,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象,把学生引进激昂悲愤的情绪中。

  2、看着圆明园被烈火焚烧的场面,听着圆明园的建筑倾倒的声音,你想说些什么?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对圆明园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还记得那三句话吗?(出示三句话,朗读句子。)

  4、今天的学习,你想问什么或想知道什么?

  (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在“瑰宝”“精华”下加点,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你懂吗?――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精华: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4)是谁毁灭了圆明园?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通过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结合资料、想象画面等方法,自学课文,有困难,前后左右可以商量商量。

  2、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一)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众星拱月……”

  (1)引读,边读边加点“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许多小园、众星拱月。”

  (2)谁能结合这幅图来解释一下什么叫“众星拱月”?[课件出示“圆明园全景”]

  (3)圆明园的设计真可谓是匠心独运。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

  2、建筑风格炯异。

  A:“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1)说体会。(殿堂的华丽、楼阁的精巧、买卖街的热闹、村野的幽静)

  (2)想看看这些雄伟、精致、典雅的建筑吗?[播放课件]

  (如果学生说不出什么体会,可以让学生看了以后再说。)

  (3)谁想来读读这段优美的文字。

  (4)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B:“园中许多建筑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

  (1)园中的建筑是根据什么来的?

  (引导学生归纳:仿照各地名胜,根据诗人的诗情画意,依据外国建筑。)

  (2)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抓住其中的一个景点,结合你们搜集的资料,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画面。

  (如果学生有困难,老师先示范一下。我仿佛看到八月十五的夜晚,西湖的水面如镜子般平静,一轮皎洁的明月倒映在平静的湖面,多迷人的景色呀!)[

  (3)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真实的画面。[播放课件]

  3、小结:你们觉得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圆明园的建筑艺术?(风格炯异、各种各样……)

  4、引读“漫步园内……境界里。”

  (1)你们注意到这几个词了吗?(在“漫步、漫游、饱览、流连、幻想”这些词下面加点)说说你对这几个词的理解和体会。

  (2)是呀,圆明园的建筑真是包罗万象、风格炯异,怎能不让我们留恋忘返呢?

  (3)女同学、男同学比赛读。

  5、小结:圆明园布局精妙、风格各异,当然称得上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二)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想不想开开眼界,目睹一下这些奇珍异宝?[播放课件]

  3、怎么样,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可以说是当之无愧呀!

  (三)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

  1、然而,在1860年,这一座由无数能工巧匠付出了几个世纪的辛劳而建成的圆明园,这一座享有人间天堂美称的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看――[播放课件:火烧场面]

  2、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3、带着你们的痛惜、带着你们的仇恨,读好这段话吧。

  4、读、评、议“1860年……毁掉”

  (在重点词下加点,说说感受。侵略者的贪婪、霸道、野蛮)

  5、英法联军在圆明园里疯狂地抢掠,实在抢不走的就毁,毁不掉的就烧,无情的大火连烧三天三夜,我们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名园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是谁毁了它。

  (英法联军,清政府)

  6、小结:是啊,国弱被人欺,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感想?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四)现在,你理解这句话了吗?

  1、出示句子“圆明园的毁灭是……损失!”

  3、圆明园是一个奇迹、一个神话,如果你现在站在这个残垣断壁旁边,你想说什么呢?

  三、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如今,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屹立在那里,它记载着帝国主义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四、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1、你觉得要重建圆明园吗?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5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下面就《圆明园的毁灭》课例来谈谈我是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进行语文教学的。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要多读、多想、多体会,获得真切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本篇课文虽语言简洁,但内容距离现实生活较远,学生头脑中缺少文中所描绘事物的表象,课文的优美词藻在他们眼中也就成了单调、抽象的符号,尤其是农村孩子对那些名园景观知之甚少,学生很难由文字描述展开想像。我设计的方案就旨在通过创设一个信息量大且极具感染力的网络环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身感悟、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加工信息,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

  为了弥补学生认知上的不足,我制作了《圆明园的毁灭》的学习课件,其中包含名园风光(名园四十景的部分画面)、课文赏析(对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并显示图片,比如:众星拱月、亭台楼阁、山乡村野、平湖秋月等)、拓展延伸(整理了《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明园文物今何在》、《明园浩劫》等文章)等几个版块,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扩展性学习提供了资源,搭建了平台。在图、文、声、像等多元信息的共同作用下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由这些感性认识深入到对文章中心的感悟。

  ①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及毁灭过程。

  ②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通过毁灭前后圆明园的对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②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难点:①在辉煌与毁灭的强烈对比下,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②体会作者安排材料匠心。

  (一)板书引入,提出探究问题。

  读了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

  (归纳总结两个问题:①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②它是怎样被毁灭的?)

  (二)初步读文,整理概括。

  1、读文思考两个问题。

  2、议答。文中怎样赞颂圆明园?

  (板书: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

  (三)借助课件深入感知。

  1、学生自由浏览名园风光、课文赏析两个栏目,感知圆明园的辉煌,进行自主学习。

  2、说圆明园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多的评价?

  3、感情朗读24段,体会它的美。(欣赏、赞美、自豪之情。)

  4、这么一座万园之园是怎么被毁灭的?(出示幻灯文字)(感情朗读、读出痛恨、仇恨之情。课后练习)

  5、我们应该牢记这一耻辱的历史:(出示课件句子:有把火曾把耻辱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说说此刻心中的感想。

  6、大家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感受?

  讨论: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1、选读课件:拓展延伸中的三篇文章。

  3、进入论坛,发表贴子(应不应该重建圆明园?)

  4、以圆明园为主题制作电子文稿,可以查阅网上资料。

  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非常投入,获得了强烈的感受(这在交流当中有明显的表现),这是单纯靠读书所达不到的。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更大的自主空间,不仅可以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而且会体验到用多媒体形式表达和组织信息的特点,逐渐掌握通过多媒体形式学习知识的方法,最终形成一种信息素养。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精选5篇)】相关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圆明园毁灭的全过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