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影响力方面,同缘聚大不大嘛?

榷关清风吹拂,运河明月晶莹。

9月13日,又一轮中秋月圆,2019年央视中秋晚会将首次在举行。

为欢度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中秋佳节而举办的央视中秋综艺晚会,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寄托思乡之愁的最好平台。此次盛会,也将成为展示淮安城市风采的重要窗口。

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家乡,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当年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并一生为之奋斗。周恩来总理宏大的家国情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淮安人勠力拼搏、不忘初心,凝聚力量共圆共享中国梦、淮安梦。561万淮安人民正以周恩来精神为指引,追忆伟人风范、传承红色基因、彰显时代精神,周恩来总理生前念兹在兹、无数先辈先烈为之奋斗的中国梦、强国梦目标正在这里渐次展开。

“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911年,在一节修身课上,12岁的周恩来身材瘦小,回答老师提问的声音却铿锵有力。少年定下初心,之后为之奋斗终身,周恩来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执着的人生追求,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刻内涵,成为一代代中华儿女学习的典范,成为激励561万淮安人民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范。

少年时代离开家乡,周恩来始终有着深深的桑梓情怀,对家乡充满牵挂。无论是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建设时期,他在为国家为人民日理万机、日夜操劳的同时,还惦念着家乡的一草一木、建设发展,惦念着乡亲们的冷暖安危,鼓舞了家乡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干劲。

点点滴滴,真情永在。周恩来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品格像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华夏儿女的心中;他对家乡的亲切关怀和深情厚意,赢得了家乡人民的由衷尊敬。周恩来的家国情怀深深感染、引导淮安人民,让淮安成为一座有着特殊基因、特殊气质的城市。

2013年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代表团,和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议结束后,习总书记亲切地和代表们握手交谈,并语重心长地叮嘱淮安市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姚晓东:“淮安人杰地灵,是周总理的家乡。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

“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周总理少年时代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市委书记姚晓东说,中国梦和中华崛起梦一脉相承,要把中国梦和中华崛起梦在淮安实现好。实现中国梦的江苏篇章、淮安章节,需要全市561万人民凝成一条心,要从中国梦和中华崛起梦一脉相承上来认识、来展开。

牢记总书记嘱托,建好周总理家乡,成为561万淮安人民的信念与追求。

在周恩来精神的指引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下,2013年,一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新时期淮安精神大讨论活动全面铺开。在为时3个月的征集中,广大干群积极讨论、撰写表述语,上到八九十岁的老人,下到中小学生,共收到37662条表述语,平均每142个淮安人就提供一条。如此高的参与度,在全国类似的活动中实属罕见。

同年12月23日,市委召开六届四次会议,全体委员一致同意将“包容天下 崛起江淮”作为新时期淮安精神表述语。“包容天下 崛起江淮”八个字犹如一缕春风、一支火炬、一面旗帜,让淮安加快跨越发展的水更活、火更旺、心更热。

进入新时代,淮安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淮安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包容天下 崛起江淮”新时代淮安精神为城市精神内核,凝聚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周总理一生追求的中华崛起梦在淮安早日展现现实模样。

以包容天下之胸怀,逐崛起江淮之梦想。淮安,一座令人向往的“未来之城”正阔步向我们走来……

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车桥战役纪念馆……淮安拥有革命遗迹129处,是当年全国19块革命根据地之一。这片红色的土地,处处都有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蕴涵着丰富的精神之“钙”,成为淮安开展红色教育的精神宝藏。

在2013年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淮安紧扣“学习伟人周恩来,崛起江淮作表率”主题,打造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影响的干部党性教育新阵地——实境课堂。通过大量收集素材,精选感人故事,综合运用故事讲述、现场互动、实践体验等方式方法,让干部学得进;将问题意识贯穿始终,通过问题导入、启发提问、教学点评、行动学习等环节,使干部有收获。

2014年3月26日,全省百名县(市、区)委书记齐聚淮安,走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周恩来纪念地教学点,瞻仰周恩来纪念地、观看电教片、参观图片展,在学习周恩来精神中接受心灵的洗礼和升华。感悟伟人品质、聆听历史声音、传承先辈精神,照镜子、正衣冠,使心灵受到洗礼、让思想得到升华。“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在每位党员干部心中有了更为清晰的答案。

“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六个楷模”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楷模周恩来同志的精神内涵。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19年6月13日,江苏省委常委同志集体瞻仰周恩来纪念馆,接受周恩来精神熏陶教育。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周恩来同志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我们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把学习弘扬周恩来精神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从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前行力量,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描绘的“强富美高”宏伟蓝图化为美好现实。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安按照习总书记“把周总理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的殷殷嘱托,省委书记娄勤俭在淮安调研提出的深入学习、大力弘扬周恩来精神指示要求,以中央和省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精神为指引,依托周恩来纪念地等红色资源,坚持把传承周恩来精神作为淮安城市精神的内核支撑,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践行周恩来精神,建好周总理家乡”专题教育实践等系列活动,让红色资源的精神承载在新时期焕发新的光芒,努力把周恩来精神深深植根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心中。

建好党性教育新基地。2014年以来,在江苏省委的关心和省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淮安整合本地红色资源,成功创办恩来干部学院,形成独特的红色教育资源品牌。学院坚持以学习、弘扬周恩来精神为核心,面向全国党员干部开展理想信念宗旨、道德品行和能力提升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学院先后被命名为江苏省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江苏省首批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2019年4月被中组部列入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

打造精神文明新高地。淮安始终坚持以弘扬周恩来精神为己任,发挥周恩来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核心作用,全力服务淮安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周恩来诞辰、“七一”、“八一”以及国庆特殊的日子,举办各种纪念与主题活动,丰富周恩来精神宣传内涵,强化宣传教育效果,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近年来,周恩来纪念馆圆满接待中外瞻仰者2600多万人次,党和国家重要领导70人、省部级领导500多人。

弘扬德育教育新风尚。近年来,淮安充分利用周恩来纪念地馆藏文物、图片、书画及人脉资源优势,举办100多场专题和临时展览,不断扩大周总理精神影响力、感染力、辐射力。深入开展“周恩来班”创建和以“四进”周恩来班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旅游校园行”活动,有力配合学校德育教育,为鼓励青少年“为实现中国梦而读书与奋斗”发挥了应有作用。

建好周总理家乡,高质量发展是最亮的底色。

近年来,淮安始终把弘扬周恩来精神与推进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坚持以习总书记嘱托为动力,以建好周总理家乡为己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积极运用系统化思维,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加快把淮安建设成为江苏绿色发展先行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引领区、大运河文化带标志城市、苏北重要中心城市。

“主要经济指标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成功承办首次淮河生态经济带省际联席会议及城市合作第1次市长会商会,徐宿淮盐铁路、连淮扬镇铁路、淮安东站、内环高架一期等进展顺利,宁淮铁路即将开工建设,淮安机场开通首条全货机航线,敏安新能源汽车、跃马轮毂等重大项目即将投产,成功举办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台湾淮安周、食博会招商等系列活动,全市新签约重特大项目37个、总投资650.39亿元,新经济增长点源源不断形成……”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共淮安市委七届九次全会上,一系列令人振奋的信息、亮眼的数据不胜枚举,让人对淮安的未来信心满怀。

坚持像周总理那样爱民为民,就是要为群众办实事、惠民生。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对周恩来总理最好的缅怀。

近年来,淮安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弘扬周恩来精神与推进民生改善相结合,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进一步织密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富民增收、社会安全“四张网”,让全市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坚持把提高群众收入作为改善民生的核心任务,举全市之力推进精准脱贫攻坚,每年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以上、新增财力3/4以上用于保障改善民生,滚动实施为民十件实事,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持续增强。

与此同时,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各项民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学在淮安”“淮医”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六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成效显著,“阳光信访”“透明食药监”“1+3”安全生产监控模式等经验在全国推广,全市社会大局始终保持和谐稳定。

作为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家乡,古老而神奇的淮安大地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周恩来精神指引下,在习总书记殷切嘱托下,“运河之都”正阔步开启新的辉煌,古城淮安将放飞“崛起江淮”新的梦想,谱写出新的时代篇章。

}

  盐州缘聚八方客,大坝黄花正飘香。7月的盐池县惠安堡镇,朵朵黄花菜生机勃勃,微风掠过,掀起一轮一轮金浪,采摘的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继去年盐池县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吴忠)黄花菜产业发展论坛和产销对接大会以来。7月10日,2020年盐池县“母亲花开 忘忧盐州”母亲花节文明践行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最美母亲”评选、“妈妈的味道”黄花美食品鉴、“我为亲爱的妈妈献花”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文明盐池建设,不断提升盐池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小黄花”:名副其实的“脱贫致富果”

  “黄花菜”又名“萱草”、“金针菜”、“忘忧草”,与香菇、木耳、冬笋并称为“四大素山珍”。大约在200年前,盐池县惠安堡镇的农民就开始引种栽植,并对当地的护堰和水土保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16年,我就开始种植黄花菜,总共种植50亩地,那会一亩下来收入能有七八千元。”看着眼前成片的黄花菜,来自惠安堡镇大坝村三组村民张万峰笑着对记者说。

  近年来,盐池县高度重视黄花菜的综合开发,八个乡镇都不同规模种植了黄花菜。全县累计种植面积8.1万亩,每年产值2.5亿元。其中惠安堡镇4.44万亩、花马池镇2.46万亩,是全县黄花菜的核心主产区,其余6个乡镇种植1.2万亩,户均集中连片耕地面积在10亩左右,“小黄花”成了名副其实的“脱贫致富果”。

  在惠安堡镇大坝村采摘现场,一名名采摘工双手齐飞,一株株黄花应声落筐。“合作社种植着160亩黄花菜,采摘高峰期要雇佣三四十人,工人一天最高可以挣到三四百元。”大坝村盐池县仲昌黄花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仲昌告诉记者,合作社每天收购黄花鲜菜四五百吨,每年在黄花菜收益四五十万元。

  作为盐池黄花菜主要集中生产区域的惠安堡镇,黄花产业已经成为该镇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成为灌区农户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优良的黄花菜不仅引来了各地的收购商,还引来了大量的游客,使得黄花产业从扶贫产业到富民产业的转变,群众的腰包也慢慢地鼓了起来。

  黄花美食:游客来盐的必选消费项目

  观为名花,食为佳肴,用为良药。黄花菜是生活中的常见食材,可以清炒,可以炖肉,也可以涮火锅。它不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保健功效十分出色。

  在2020年盐池县“母亲花开 忘忧盐州”母亲花节文明践行活动活动现场,一道道黄花美食让前来参加活动的游客们大饱口福。椒盐黄花菜、黄花菜丸子、黄花菜杂粮炖羊排、黄花牛尾煲、面蒸黄花菜等黄花佳肴在朋友圈迅速转发,其色形俱佳的品相、药食同源的营养价值,持续引发朋友圈的“围观效应”。

  盐池县所产黄花菜,菜条长润、条纹清晰、香味浓郁,食之肉厚味美、爽口筋道;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硒的含量每千克高达0.1毫克,被视作“席上珍品”。目前,黄花初加工产品已畅销东南亚国家和国内东部发达地区。

  为了推动盐池黄花菜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发展,该县先后还申请注册了“惠萱王”、“坤美”、“恒丰”、“惠苑萱后”等12个企业或产品商标,建设富硒黄花菜生产基地2000亩。目前36家企业和合作社年收购加工黄花鲜菜5000余吨,实现产值3000余万元。同时,在原有北京、天津、湖南等销售渠道基础上,组织开辟了义乌、杭州、台州、福州、南宁等批发市场,以优良品质赢得客商信赖。

  盐池黄花菜: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目前,黄花产业已成为盐池县特色优势产业和群众增产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该县把黄花产业作为盐池县脱贫富民第二大产业进行精心培育,出台了《盐池县人民政府关于黄花产业的发展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文件,连续5年制定出台黄花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对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企业培育、精深加工、品牌打造及市场开拓实施全环节扶持。

  2019年,盐池县调整政策,由鼓励加大种植面积转变为加快盐池县黄花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该县整合1.3亿元资金在惠安堡镇隰宁堡村北部,规划启动了占地面积1000亩的产业融合发展项目,重点建设集交易市场、历史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黄花产业核心区,带动黄花集约化生产,形成一二三产业聚集,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提升一二产业快速发展。

  在经过多年来产业扶持和深耕细作,如今盐池黄花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不断提升:“盐池黄花菜”2013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017年荣获全国果菜产业发展绿色百佳地标品牌和全国十佳蔬菜地标品牌,2018年通过宁夏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认证并荣获“2018全区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9年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今年,盐池县将建设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统防统治”为主的黄花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区4.5万亩。通过以奖代补、金融支持等扶持政策,激励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户加大生产投入,提升盐池黄花菜品牌影响力,实现年产值3亿元以上。(宁夏新闻网记者 姚振国 赵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竞争对手为什么要聚合经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