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愁堪爱是什么意思?

出自唐代许浑的《洛阳道中》

洛阳多旧迹,一日几堪愁
风起林花晚,月明陵树秋。
兴亡不可问,自古水东流。


洛阳多旧迹,一日几堪愁书法作品

许浑名句,洛阳道中名句

0

  • 作者:孙道绚,作品:《忆秦娥·季温老友归樵阳人来闲书因以为寄》,朝代:

  • 作者:,作品:《》,朝代:

  • 作者:,作品:《浣溪沙·闺情》,朝代:

  • 作者:,作品:《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朝代:

  • 作者:,作品:《罗织经·固荣卷第六》,朝代:

  • 作者:潘大临,作品:《》,朝代:

  • 作者:纪昀,作品:《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朝代:

  • 作者:,作品:《史记·乐书》,朝代:

  • 作者:林逋,作品:《山园小梅二首》,朝代:

  • 作者:,作品:《论语·子路篇》,朝代:

  • 作者:,作品:《》,朝代:

  • 作者:,作品:《》,朝代:

  • 作者:,作品:《》,朝代:

  • 作者:陈毅,作品:《》,朝代:

  • 作者:,作品:《》,朝代:

  • 作者:,作品:《》,朝代:

  • 作者:,作品:《小窗幽记·集灵篇》,朝代:

  • 作者:,作品:《易传·乾文言》,朝代:

  • 作者:,作品:《》,朝代:

  • 作者:,作品:《》,朝代:

}

品读花间词(10)——情咒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此词先以月照梨花起兴,“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是难得的佳句,非常清奇空灵、境界开阔的景象。现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曾经提到,“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满宫明月梨花白”的“白”字下得好。正如王国维所说,仅此一字而境界全出矣!这里的“白”字烘托出“明月照梨花”的那一派清旷、空灵、寂静乃至有些凄冷的境界。

试看,宫室之内月光澄明清澈,点明这又是一个不眠之夜。那位绣衣的女子走到窗前一望,只见月光下的梨花正在盛开,色如雪。室内室外景色一派空灵、雪白,也有些凄清。举目远眺,关山重重,挡住了视线,而她心中的那位故人就在看不见的万里关山之外。

此处的“梨花”即见梨花思故人之意。“梨”借作“离”,谐音双关,在汉乐府诗中常见。同时,“梨花白”也隐指眼泪,如“泪带梨花”。梨树在春末开花,其花色白而艳美,故古人常以梨花之飘落来形容女子楚楚动人的眼泪。

关于“泪带梨花”最著名的诗句有唐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这是形容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犹如沾着雨点的梨花一样。

宋欧阳修《渔家傲》有:“三月芳菲看欲暮,胭脂泪洒梨花雨。”

宋赵令畤《蝶恋花》:“弹到离愁凄咽处,弦肠俱断梨花雨。”

唐刘方平《春怨》:“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以及宋李甲的《忆王孙》:“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故此处“梨花白”与下文“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有互文之意。

这里的“关山”原意是关塞和山岳,此处泛指途中的山山水水。因为相距万里,看不见、呼不应,所以思念之情格外殷切,以至于一夜一夜不能入眠。她只好绣着金雁双飞的衣裳聊度时光,而相思的泪痕却在远望关山的时刻沾满绣衣。

关于“金雁一双飞”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其一是指衣上的绣花。翡翠、鸳鸯、蝴蝶、鹧鸪,都是双宿双飞的,诗人往往用以象征生活在一处的夫妇或情侣。提到这些禽鸟昆虫,可以不点明“双”字。而雁是群飞的禽鸟,不是雌雄成对地双飞。如果用以象征夫妇同行,就要说“一双飞”;如果用以象征夫妇离别,还可以说“两行征雁分”(温庭筠《更漏子》)。

此外,这里的“金雁”还有一说。宋代刘贡父《中山诗话》提出:“金雁,筝柱也。”古人言见筝柱而思远方之人。今人浦江清先生对此也解注为:“金雁者言筝上所设之柱,筝柱成雁行之形,故曰雁柱,亦有称金雁者,温飞卿咏弹筝人诗云:‘钿蝉金雁今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与此词意略同。以此解为最胜。

浦江清先生与朱自清合称“清华双清”,治学严谨,从不轻易下笔定论。这里浦先生之解注也堪称正解。但依笔者品读之后,还是愿意从前面一说,即衣上所绣金雁双飞。因为前面数首《菩萨蛮》均是此种以服饰图案设喻的表现手法。同时,因后文有“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之语,有农家景致,可见本词所咏是民间女子之家,此处“金雁”还是以女红刺绣为宜。

下片则从近处着墨,如一首清新朴素的五言绝句。“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二句是对女子家居环境的描绘,也是对远隔万里的游子的呼唤:你知道吗?家乡越溪之水弯弯地流过,溪边小园里春草又绿,春光正浓。这里以“越溪”入词,除点明词中女子身处吴越之地,同时也隐以西施浣纱处的典故来表现相思女子的美貌与少女的纯情。“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门外杨柳又像你离去时那样已经抽条泛绿,依依含情,堂前燕子飞走一年后又飞回来了,而你怎么还不回呢?

有人以词的开篇有“满宫”字眼而以为是宫词。其实据《经典释文》解释:“古者贵贱同称宫,秦汉以来,惟王者所居称宫焉。”所以这里的宫即一般住宅之意,非指皇宫。词中有关山、越溪之种种景象也说明本篇非宫词。所以这里“燕归君不归”的“君”就是所怀念的远在关山之外的“故人”,而非君王。

此词乍一读过,感觉下片所写的情境和风格似乎转折较大,与上片情境似不相宜,难以衔接。上片的境界开阔,意韵清雅,情意绵绵,有宫体词风格。而下片的语言和意境都似乎更接近于乐府五言诗意或民间歌谣,比较通俗,明白如话,有点白居易的诗风。所以有人感到上下片的差异过大。但叩之温飞卿以往词作,惯于跳接意象,貌变实同,形断意接。故笔者以为词意还是贯通的。

不过,明人汤显祖对这首词的点评还是很有道理:“兴语似李贺,结语似李白。中间平调而已。”开篇“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颇有李贺那种清丽奇崛之风格。李贺《梦天》诗云:“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都是这类风光清旷、想象奇崛的句子。而李白的五言古体诗也多有平白如话的结尾:“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等等。本词首尾颇有此二人的特色。

另有清人陈廷焯《云韶集》卷二十四中评道:“凄艳是飞卿本色。”这“凄艳”二字当是针对“满宫明月梨花白”而言。他的另一本著作《词则·大雅集》卷一评点:“结句即七章‘音信不归来’二语意,重言以申明之,音更促,语更婉。”

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大雁向来是表达思念、寄托乡愁或表现凄凉心境的意象。古代有雁足传书的故事,加上雁有迁徙和群聚的习性,于是大雁成为传达情感的美丽飞禽。

唐高适有《送李少府》一诗云:“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这巫峡猿啼和归雁传书都是非常惹人愁思的意象,故而诗意显得格外醇厚。王湾那首有名的《次北固山下》诗云:“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全诗清新畅达,整饰优美,最后以乡书归雁作结,显得意韵深长。欧阳修《答丁元珍》诗中云:“夜闻啼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夜闻雁啼,老病残身,意境苍凉。要说愁苦,数李颀的句子最为凄怆:“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古从军行》)、“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送魏万之京》),羁旅远人的乡愁心绪令人不忍卒读。

但飞翔的雁阵在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诗中却显得格外清新高远:“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在李清照笔下则显得婉转多姿:“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温庭筠有首《瑶瑟怨》也写到了雁:“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依然是梦幻般的唯美风格,依然是缥缈的清欢与忧伤。

不过,咏雁诗词中最有名、最震撼人心的却是这一首:

问世间,情是何物,只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首词是金末元初著名学者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这首词的来历也颇不平凡。十六岁的元好问参加科举考试的途中来到太原,就在汾河岸边,一位张网捕雁的农夫告诉他,早上他捕捉到两只大雁,杀掉其中一只后,另一只撞网逃脱而去,逃脱的大雁在死雁上空悲鸣哀叫,久久不愿意离去,到后来甚至撞死在地面上徇情。听完后,元好问唏嘘不已,又想到了此前听说的一对相爱很深的男女,为情离家而去,最后在荷塘中发现,双手紧紧相握。而这一年的夏天,两人溺水的荷塘里,突然一夜之间开满了忧伤的并蒂莲。于是,他向农夫买下两只死雁,埋在汾河岸边,并称之为“雁丘”,还作了这首著名的《雁丘词》。

古往今来,多少痴情女子诉说相同的故事,雁鸣啾啾,天空之上也只留下两行飞翔的痕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堪欢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