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素描用4开还是8开纸?

一、素描纸和普通纸有什么区别?

普通纸比较薄,纸张表面比较光滑,与铅粉的附着力较弱,不适合铅笔着色。前者有独特的纹理,很容易上色。前者具有很强的抗折性,纤维张力好,可双面使用,反复铅不发光,不掉粉,易擦不掉毛。前者的厚度用克来标识,包括120g、150g、160g、180g、200g、230g等,克越大,厚度越厚,价格越高。一般来说,120-180g的素描纸比较常用。

素描纸的纹理也很重要,一般分为细纹、中纹、粗纹三种,绘画多采用中纹的。不同的纹理有不同的用途,可以呈现不同的纹理效果。纹理越细腻,越适合细节和过写实的素描。但一般来说,纸张密度越高,纹理越细,颜色越自然。

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对的才是最好的。初学者在练习时,可以选择150g-180g左右的,如果想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选择200g以上的。

常用的有:双宝、马力、大千、莫奈、梵高、老仁、欧文、博格里奥等。高端品牌包括:法国康松、法布里亚、荷兰等,都是非常好的纸张。康松的安格尔MBM手工直纹纸,很多画家都会选择它来作画。大约50元一件。这张素描纸似乎很贵,但如果是长期的作业或素描创作,这张纸的耐用性和食色能力会让你轻松很多。体验不同的纸张,不同质量的纸也会画出不同的效果。

四、素描纸的特征及表现效果有哪些?

质地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是铅笔、木炭笔还是木炭棒,都非常适合在纸上作画。在同一质量的纸上,不同画笔的作图效果也不同。铅笔对纸性能的影响炭笔对纸性能的影响炭条对纸性能的影响

五、素描纸画画时用哪面?

在素描纸特征及表现效果里,素描纸的一面比较光滑,另一面比较粗糙,粗糙的一面是正面。通常,我们选择正面来作画,有时为了追求一些特殊效果,我们也会用背面来作画。在这里我们会选择前面来作画,有时候为了追求一些特效,我们还会用后面来作画。在这里,我将用一个简单的笔触向您展示前面和后面的绘画效果。

可以观察和用手指摸素描纸的表面,相对于来说粗糙、纹理或颗粒感强的一面是正面。

七、规格尺寸怎么界定?

在素描纸特征及表现效果里边要注意的是,纸版面的大小称为开本。开本以全张纸为计算单位,每全张纸裁切和折叠成多少小张就称为多少开本。在我国,习惯以几何数来命名开本,全张对折后的大小为半开,再对折为4开,再对折为8开,再对折为16开,再对折为32开,依此类推。

读到这里,素描初学者们对素描纸特征及表现效果是不是已经有详细的了解了,但是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还是需要根据自己所画的图来选择素描纸,这样才能使得图画和图纸完美符合,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如果对小编的文章内容感兴趣,不妨可以下载蓝色链接中关于素描的干货资料,小编会不定时更新更加精彩的专业内容。

}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素描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素描是一种用单色来感知和把握物象的方式,一个以单色为特点的画种。

  我们通常将它与“色彩”相区别,色彩作品中表现的肯定是彩色物象,而素描却是要将彩色物象“编译”成一种单色物象——“编码”就是黑、白、灰。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幅“画”可能就是素描,但它不是作为一件“绘画作品”而出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素描只是一种与人或神沟通的符号、器物上的装饰图案、色彩作品的底稿??直到某一天,人们发现了这种单色图象的独特美感,它才有了一个能与其它画种站到一起的位置。 我们常说的素描,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基础科目。

  绝大部分学习美术的人,都是从素描开始的——这个传统由来已久。

  早期的素描教学,应该是在古代的一些绘画作坊里,师傅教徒弟们如何把握对象在形态等方面的特征。这个时期的素描是以线为主的,不太追求厚实的体量感,像是我们今天接触的“速写”。随着透视学、“薄雾法”等造型理论和技法的出现,素描才具备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深度”。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文艺思潮的兴起,以及上流社会对美术的热衷,在西方出现了促进艺术交流的“美术家协会”、展示美术作品的“艺术沙龙”和培养美术人才的“美术学院”,素描的教学体系也日臻成熟,并或多或少地延续至今。我国的素描教学起步较晚,是由以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为代表的一批“海归派”引进并发展起来的,在50年代受到了苏联美术教学体系的影响,注重对明暗、空间等因素的有序把握,风格沉稳、写实。 虽然各个地区、学校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是就素描教学的体系来说,是大同小异的。在训练的程序上,基本上都是从结构素描到全因素素描,中间穿插一些专项训练,以加强学生在某些方面的造型意识;课程的设置需要循序渐进,一般都是从石膏几何体→静物→石膏人像→人像,为了加强学生对造型原则或规律的理解,许多教师会对这个次序做一些反复性的安排;当学生的素描技能达到一定的层次时,有些教师还会开设设计素描,完成由写实素描向创意素描的拓展。就训练的形式而言,主要有教师的讲授、示范、提问和讨论,学生的临摹、写生和默写等。

  经常听到学生说:“素描好难学”,在这个问题上,我也感到很困惑。

  每次进入阶段性训练,我都会先讲课,再作示范、讲评作业,结束课题时又会作出总结,刚开始还自掏腰包奖励优生——似乎能够做的我都做了,却总是看不到自己预期的效果。我也时常反省自己,希望能找到突破口,我认为自己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课程设置过于呆板,缺乏反复或穿插。

  ⑵ 缺乏较为严肃的授课态度,对迟到和违纪的学生没有严厉的处罚措施,造成了对部分学生的长期放任。

  ⑶ 过于关注“问题”,忽略了他们的课堂感受。

  学生方面的问题比较复杂,不好谈,我觉得个别学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缺乏学习热情,带有功利性的杂念太多,纸面上画的是某种“梦境”,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对象。

  ⑵ 不能坚持刻苦训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上课只是“走过堂”。

  ⑶ 存在理解层面的误区,摆脱不了“前认识”带来的惯性。

  教学的问题比一般人想象中的要复杂,往往不只是教师和学生的问题。许多问题涉及到整个教育大环境,涉及的面太广,没办法谈。

  大部分学生关心的是“如何学”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大,我只能概而论之。

  从事高中特长生的基础素描教学工作已有许多年,多年来,我遵循传统的素描教学方法,按部就班地对学生进行训练,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整严密、系统科学,在这一点上,无疑是让人信服的。然而,人类的文化是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的,在今天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中,基础素描教学体系已满足不了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了。

  数年来,素描基础教学中,我们一直关心的中心课题是如何通过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来达到对客观形体的真实再现,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束缚,尽管在形体表现真实性方面或者在某些细节处理上积累了许多经验,然而那种把对客观形体的认识和表现的简单化、概念化,甚至按套路去进行操作的方式,却导致了画面平庸、呆板、令人乏味的弊病,画面缺少神似特征与艺术灵感。所以,素描基础教学的含义,也并非是达到解决形体表现中所要求的比例、结构、透视、明暗之准确为最终目的,更不应该满足于客观形体的单纯模仿,而应该在对客观形体特征感知的同时,伴随着丰富的联想以及诸多潜在心理因素来实现素描造型中诸种因素的要求,以此改变以往习惯了的观察方式,最终逾越形体酷似单纯模仿的圈子。

  但是,传统素描并非过时,其价值目前为止是谁也否定不了的,只是我们应该在基础教学阶段给学生补上“素质课”,我们应该继承传统素描教学中合理因素,例如通过观察客观对象培养空间意识,学习造型规律,提高绘画技巧,以及由潜入深、由简到繁的科学系统的训练程序,同时,应加入我们今天对造型的新理解,新认识,例如浓缩、提炼造型有关知识,重新组合训练课题,遵循绘画自身规律,强调基本功与艺术创作的一致性,加强对绘画语言的认识及掌握,寻求新的表现形式等等。在基础训练阶段有意识地加强诸如结构意识、组合意识、抽象意识、新空间意识、符号意识和设计意识等方面的训练,有助于让学生拓宽视野,最大可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在掌握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的同时,充分发现和运用自己的创造潜能,为今后在艺术上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我们要走出传统素描教学的某些误区,改变观念,以适应今天美术教学发展的需要。

  针对我校高一美术新课程模块教学的一些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的反思如下:

  首先,新课改对高中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是美术教学活动的主体,扮演的是文化传递者的角色,其条件是“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国家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为了实现美术课程各模块的教学要求,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更高要求,要求在高中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备能开设3个或3个以上模块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就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广泛的了解和接纳来自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艺术流派的美术作品,形成一种建立于世界文化基础上的审美文化态度。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必须多种渠道接受美术信息。

  其次,新课改对美术课堂的要求。为了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尽快地投入到艺术作品中去,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有所突破,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 ”之类的老套数,学生们便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样的讲解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当然也就没有任何欣赏的意义了,更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鉴赏模块中,常常要作一些诸如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作品意义的阐述。这还不够,还需要进行较深入的艺术分析,包括形式美要素和技艺处理方面的知识,只有学生感受和鉴赏美的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增强,才有可能更深刻的认识作品的内涵,只有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分析作品的方法才有可能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感悟。应该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在参与中从体验出发,运用比较的方法,积极开展对作品的评论,在活动中增强能力。

  美术欣赏教育是以视觉欣赏为主,欣赏教学所需的范图和音像质量要精美,缺少必要的设备设施和辅助材料、资料,势必使美术欣赏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我具体做法是:利用学校的幻灯机、投影仪、等现代化手段,通过对图像的欣赏,比较(横向比、竖向比),提示、议论、提问,最后总结归纳。有的内容还可配放音乐。,如抽象画蒙特里安“百老汇的爵士乐”的欣赏等等。视听结合,如临其境,再辅以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指导思想的介绍,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作品效果的体验。

  在雕塑模块的教学中,我结合具体情况开设了石膏雕塑,将教师讲解、示范、启发、引导和学生动手实践、思维拓展结合起来,开课过程中,我和学生之间有了很好的互动,学生之间也获得了充分的协作交流,模块结束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艺术教育不会在短期内看到效果,但却是影响人一生的教育。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给学生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

  在美术高考中,个人感觉在美术高考的辅导中,素描起着基础而重要的作用,在素描教学中,作为教师考虑了很多,而学生对于“学”则触及得相当的少,缺乏阶段的总结,在素描学习中就会长期停留于简单的描摹上,同时一些思想上的认识也不能及时得以疏清,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明显的进步。所以在素描教学中,关于素描的“教”、“学”及相关的经验想法,教师与学生都完全有必要进行探究性的思考。

  一、明确概念、把握特点

  素描是运用单色的线条、体面来塑造物像的形体结构、明暗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绘画形式。每一个刚刚步入造型艺术大门的学子,总是先从素描学习入手。因为单色的素描绘画,是研究造型的方法与规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素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优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绘画艺术品,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素描艺术成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这在写生素描静物中,很多学生机械的照抄光影这一错误的认识,表现得非常的明显。从这一点来说,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概念其本质性的东西。

  二、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正确认识

  辅导美术高考学生也有这么长的时间了,每一届来的学生都有很多思想上的误区,比如认为学习美术是考大学的捷径,认为不用太努力就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而且很多中学班主任也这样认为,把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都动员来学习美术,客观的说很多中学都有这样的观念误区。而目前美术高考其实并不容乐观,很多好的专业对专业文化线都要求较高,正是这种观念,让学生一开始学习基础素描的时候,态度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形成。有很多学生还停留在平时对一两幅卡通画临摹的成就感中,不能正确认识美术高考,不能正确认识绘画这些观念都较大程度的阻碍了学生在开始进行基础素描练习中的一种良好心态的建立。因此很多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认识美术中的首要基础课程素描的学习,在学习中产生了挫折感,畏难心理,不自信心理,这种前期理想化与后期现实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于是,学生往往就在美术的前期学习就中断。

  在美术学习中,基础素描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以后色彩、石膏、真人写生都是一个良好的铺垫,但这个阶段的重点主要放到了对形体、结构、明暗、空间的刻画上去了,这些课题都是非常理性的东西,学起来难免有一定的枯燥感,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在这阶段的教学中就应当首先做好学生对美术的全面认识了解,不要让学生在懵懵懂懂中进入第一步的素描训练,进一步通过优秀的素描绘画中的赏析,让学生理解素描的概念,特别是对素描本质上的东西的了解,同时在素描静物的写生中,我们要时时处处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比如一组多物体静物,一般都要涉及到对比,比如长与短、高与矮、宽与窄、粗与细、刚于柔……。在写生之前,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想象成人的外貌形体特点,把无生命的静物当成有血有肉的人来表现,区分出他们的各自特点,这样我们在建立兴趣的时候就找到了一个建立点。总之在基础素描的学习中,学生应该有耐心、自信的心理,刻苦不畏困难的精神,同时对素描还要进行理论上的全面认识。这样才能打好学习美术的第一步。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又是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它是形象地认知和反映世界的主要手法之一。素描教学是美术基础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所有美术专业发展的基础。

  我国传统素描教学,主要是针对基础造型因素的训练,它通过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程序,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造型基本功,能够正确地观察和表现周围世界。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传统的素描教学侧重于对事物客观的记录与描绘,易使学生过多地专注于形体、比例、透视、解剖、结构,而忽视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这实际上更多的是将素描作为一种“再现技能”的训练,其结果是使学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所画出来的东西也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个性,更没有自主的创造,因此造成了传统素描在表现技术和形式语言上的单一和匮乏。这种教学方法显然已不能适应当今艺术教育的新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国内高校纷纷试验、改革,探索新的素描教学模式。这种新的素描教学模式,就是试图将新的素描形式与传统素描形式结合起来,摆脱传统素描的程式,注重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这其中既包括对素描造型语言的提炼、概括和纯化,也包括对素描表现中材料和技术语言的拓宽,同时也有对画面结构的重新组合等,从而使素描教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打破单调的一元化的传统模式,而开辟以多元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面貌。

  一、对造型语言的提炼、概括和纯化

  我国传统素描教学主要是沿袭20世纪50年代奉行的契斯恰柯夫素描教学体系。契斯恰柯夫素描教学体系实际上是欧洲古典主义的俄罗斯化。这一素描教学体系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占据我国素描艺术教学的主导地位,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冲击下,这种传统的一元化艺术模式受到了挑战,一些艺术家从各种形式美中借鉴了线描造型的语言,使素描造型的语言得到了提炼、概括和纯化,极大地丰富了素描教学。

  线条作为视觉形象的基本语言,具有多种类型和特征,有着丰富的表现潜力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表现力,它不仅是艺术家对于物质世界的一种高度概括的形式,也是艺术家最简洁的表达自我感情的一种手法,是画家个性特征的标志。

  新的素描教学体系,就是借鉴线条的概括和提炼,以物象的抽象训练为主要内容。面对真实的描绘对象,让学生从中提炼、分解、压缩,转换成有构成效果、抽象形式和写意手法的画面,从而加强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使学生认识线条的生命力所在,并通过学习运用线条来表达他们心灵的感受和呼声,使他们在心灵感悟中锤炼出自己的个性,在素描中创造性地表现出各自的艺术天地。同时,通过鉴赏大师们的优秀素描作品,加深对流露在画家笔触间的蕴涵着艺术家的气质、性格、情绪的线条的韵味和节奏的体味和感悟,进而提升学生对素描造型语言的表现和运用。

  二、对材料技术语富的拓宽

  一件好的作品是表现内容与表现(媒介)材料的完美结合,材料是构成素描的形式要素。我国传统素描使用的材料主要是铅笔、钢笔、碳笔、炭精条和素描纸,学生借助这些比较单一的材料只是忠实地描绘实际环境中所见到的物象,这样常会误导学生热衷于记录对象,形成照相式的“还原”的习惯,从而限制了表现力及创造力的发展。

  新的素描形式打破了这种传统素描概念,将材料引入素描教学,通过使用一些新的材料和工具来拓宽材料语言的表达能力,进而最大限度地表现工具与材料自身的美感,达到素描训练的目的。这里,注重引导学生去感知大自然姿态各异的生态美,并利用各种自然媒介的特质创造出不同的视觉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构思,使他们在“做”(制作)之中深化对各种材料、肌理的认识与表现,从中获取灵感、开拓思维,将其发展为一种传达的语言,运用这些语言来表达心中意象,并且围绕材料的视觉性质,培养对于形体与空间、情感的意象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想象力,将材料变成为一种表现空间深度、情感韵律美的视觉要素。

  三、对画面结构的重新组合

  素描中的结构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物象的结构,即形体结构、物质结构、空间结构;二是作品自身的空间构成,即画面结构,也就是所谓的构图。构图是一种复杂的抽象艺术活动,其作用就是运用线、形、色合理布局和组织画面,达到传递思想的目的。画面的空间结构不完全要以对象的真实存在为依据,而是从美的感觉出发,以造型的形式美为准则,去调配关系、组织美好的构图。

  构图上的空间位置包括不同的时间、空间和方位。画面有了不同时空方位的强烈变化,才能产生新颖而不同凡响的视觉感染力。在新的素描教学模式中,为使画面获得最好的构图效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1、注意塑造单个形体所拥有的空间。2、注意塑造各个形体之间的空间。3、注意塑造各形体间的方位变化。4、注意塑造不同时间的不同状态的形体,却同时出现不同视点所观看到的形体。5、注意塑造画面焦点的位置,力求新奇、具有现代感,并根据内容需要灵活安排画面焦点位置。

  以上是从多元化的角度对传统素描教学进行的反思,其目的是使素描教学在完成其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艺术审美上的独特见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将学生的个性、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良好的素质挖掘出来,加以最大程度的激活并使其在学生今后的艺术创作中发挥作用。

  [1]王受之著《世界当代艺术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xx年

  [2]韩大为著《创作素描》,辽宁美术出版社,20xx年

  [3]郭振山著《重塑基础》,河北美术出版社,20xx年

  [4]马蒂斯著《画家笔记——马蒂斯论创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

  教学往往在不断的反思中改进、完善和提高的。在素描教学后我进行了思考,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设计了未来教学的改进方向。

  一、在写生中感受素描。

  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写生不太熟练,更多的是临摹。这样可能影响了学生对素描知识的体验。所以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写生、去体验、去感受。经过写生这一过程,学生对观察的事物了解得更透彻,也对这写生、体验的过程记忆深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作画技能。可能会有“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在观察、发现中学习素描。

  观察是学习素描的基础,没有观察能力就无法学习素描。而学习素描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教学中我虽然已经意识到了观察的重要性,也在教学中尽可能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但还是觉得做得不够好,在以后的教学中更需加强。

  观察和发现是一对密不可分的伙伴,观察后没有发现那样的观察是徒劳。不观察而发现那就是想象。在教学中,我是带领着学生去探究和发现,学生在我的问题指引下观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我后来发觉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剥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机会,教学中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我忘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将自己的主导地位给扩大了。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主去观察去发现,老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可能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来说会更好些。更何况素描知识只有经过观察和发现才能学得更好、更牢固。

  三、在欣赏中感受素描的美。

  生活中的事物和几何体都有着或近或远的联系。可以更确切的说,我们的生活和几何体密不可分。学生的桌子、铅笔盒……是长方体的,学生的钢笔、教师用的粉笔……是圆柱体的;我们住的房子由几何体组成的……若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能感受到美,那一定会对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也一定能学好素描知识。在我的教学中或许是太强调素描的严谨了,没能让学生去很好地感受它的美。所以从学生的反应中我觉得在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图片欣赏、实物欣赏以及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一些几何体的美,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素描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生活是精彩的、美丽的。生活里有我们想认识和了解的一切。我们走进生活就走进了“百科全书”,从生活中我们能找寻到想要的一切。

  高中美术教学以欣赏为主线,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说采用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高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而艺术课也不是高考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要先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的课。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体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时代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敝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要求和体现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崇高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理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艺术课是最让人心动的一门学科,它让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轻松地接收一些本学科外的知识。可是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部分学生或者浮躁,或者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尴尬的自习课或休闲课。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比如说《新的实验》这一课,关于电子科技所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对于我们现在的90后学生来说早已不稀奇了,为了调动学生的上课胃口,我把这部分的内容改为另一种对于学生来说很稀奇的艺术——行为艺术,达到了我预期中的效果,学生都很感兴趣,听的也特别认真。

  此外,我的课力求在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想要达到这个目的,课堂情况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应变了,比如说:我所带的高一年有七个班级,每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对他们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一班的学生属于过分活跃类型,所以课堂上及时抑制他们过于兴奋的情绪是主要任务,否则会严重跑题;三班的学生又属于过分淡定型,所以三班的课要时不时的幽默一下,调动他们的上课情绪。让学生以开心轻松的上课情绪跟着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走,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这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有一些成就感,对以后的教学也更加有信心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在素描教学中,我只是单一强调基础知识,认为将知识系统而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便能听懂,也能画好,这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从学生的一次次画面效果中,从教学中一路走来,我感触颇深,学生怎样来学,教师怎样去教,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许许多多的问题也“变”成了我在素描教学上进步的阶梯。所以在素描教学中,关于素描的“教”、“学”及相关的经验想法,教师与学生都完全有必要进行探究性的思考。

  一、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把握特点

  素描是运用单色的线条、体面来塑造物像的形体结构、明暗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绘画形式。每一个刚刚步入造型艺术大门的学子,总是先从素描学习入手。因为单色的素描绘画,是研究造型的方法与规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素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优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绘画艺术品,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素描艺术成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这在写生素描静物中,很多学生机械的照抄光影这一错误的认识,表现得非常的明显。从这一点来说,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概念其本质性的东西。

  二、教学中注重自主性与灵活性

  素描教学上,认为将铅笔削得尖尖,从6B一直画到6H,最后将画纸画得起毛,这才是主张素描的整体性。这样的学生培养出来将缺乏自然的理解力与想像力。试想历代大师的素描作品有哪张是面面俱到画出来的呢?又有哪一件不是非常优秀呢?每一幅杰作都渗透出大师的智慧与灵感。审视我们的素描教学不应该过于单一、机械,一张好的素描习作应具有以下的品质:较好的构图,流畅的线条,准确并较深入的形体结构,使人产生较强的直观感觉而非细节吸引,既准确生动地描绘出物象,同时又不千篇一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关于材料的应用我们不须死板地让学生先怎样,再怎样,一定要怎样,只须告诉学生“B”与“H”标志软硬铅的区别,及绘制产生的效果,由学生自己根据个人绘画的内容及习惯去选择,放开手脚大胆捕捉和追求。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当选择临摹的范画时可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己来决定,石膏头像的难易程度差不多就行,无论哪个角度,“万变不离其宗”,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绘画中发挥自主性,这也是适度培养其“个性”的一个良好出发点。

  在高中素描教学进度上,由于该阶段要达到专业高考的要求,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学完该内容,对于学生们来说,人头像相对来说时间短一些,似乎不易上手,但历年高考素描频率较高就属人头像,面对现实,试探在石膏头像开设中穿叉人头像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有所接触,一来缓解画石膏头像的枯燥情绪,二来可以

  摘 要: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素描教学中,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素描技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增加学生的鉴赏机会,提高学生的品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促进个性发展,拓展他们的创新空间,从而推进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升级。关键词:高中美术;素描;质量

  美术是一门艺术性极强的学科,其与美学、建筑学甚至医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高中阶段的美术学习,主要以素描为主,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素描技巧,是高中美术教师关注的重点。尤其是一些艺术方面的学生,其为了顺利地考取艺术院校更是要在素描方面下工夫,以促进自己美术成绩的提升。鉴于此,本文主要就高中美术课程中的素描讲解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通过笔者的努力找出适宜高中美术课程中素描讲解的技巧,推进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升级。

  一、增加鉴赏机会,提高学生品位

  素描作品带有一定的写实性,进行素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描述的物体有一个细致全面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完成素描作品。一幅合格的素描作品,不仅要求学生的笔法到位,同时构图的合理以及光影的搭配等也十分的重要,而这些都是要经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才能掌握的。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增加作品鉴赏的机会,通过带领学生对素描作品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并且让学生吸取更多的素描经验。

  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展示的作品较少,并且图片过小也不能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作品的实际魅力。而带领学生去美术馆又受到了教学条件的限制,因此鉴赏课程很难展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得美术鉴赏课程得以良性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世界知名的美术作品,通过细节上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素描知识。例如,在观赏达·芬奇的画作《最后的晚餐》时,高中美术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学习达·芬奇的构图,鼓励学生探寻画作背后的故事,对当时的历史文化有一个概念性的了解。通过这样的赏析,可以充分地让学生意识到素描不仅是对事物的呈现,同时其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感情等多个方面的要素,为学生今后的创作打好基础。

  二、培养学习习惯,提升观察能力

  素描重在观察,只有对事物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付诸笔端,画出理想的作品。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素描技巧教学的过程中,应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纳入其中。通过向学生传授观察方法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对素描对象进行观察与分析,找出最优的绘画角度,并通过纸笔给予合理的呈现。

  在少年宫培训学生的素描,经过两期的培训,我得出一些经验,现在总结一下,希望能对自己的以后的培训有所帮助,首先是要认识到学生的画画是要教会他们写生,观察,,学会用手上的画笔来表达观察到的东西,最好是不要太难的,我并不赞同,一开始就让学生去临摹明暗素描,因为明暗是建立在结构基础上的,所以先要让学生画结构,把结构画好了,自然上明暗就像是“肉有所依”其次是教学生画画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画,要学生多个角度来认识所画的对象,养成观察的习惯,学生对方体的理解比较熟悉,可以在画好立方体的基础上画长方体的正面透视,侧面透视,竖起来的,打横来的,都可以尝试着学生认真观察,这样学生就比较深入地理解了。再次是对学生要有因材施教的观念,每个学生的进度不一样的,要在班级里分批进行,这样可以建立学生的良好的学习精神,自信满满,不至于太难学生没兴趣,太容易而没有挑战性。

  最后讲透视的时间,应该是掌握在学生写生完以后吧,比如讲方体的透视,应该让学生画了以后,讲完再让学生画,一期一共15天的时间,要让结构素描和明暗素描分半,不要只学一样,学生会没有兴趣的呢。

  在欣赏教学中,学生对于较为“具象”的画面基本能讲出自己的感受,也能将感受转化成自己的画。而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画,学生是不能理解的。教师要让学生接触除书本以外的更多画家的作品,在多看、多读、多交流的氛围中,有利于学生审美力的提高。例如:在上课前,我先让学生在课外查找关于“素描”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加深对本课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多选择各类素描作品加以分析比较,在对比中让学生掌握素描的一些绘画技法。

  现让学生课前作好充分准备,好处还很多呢,比如学生通过准备,对课堂知识了解了大概,这样老师问到相关问题学生就不会一问三不知了,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大大加强。

【素描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4开素描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