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市场几乎已被老品牌占领,怎样的品牌定位才能打开市场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欧赛斯超级品牌课堂,我是今天的分享人泉爷,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欧赛斯的品牌定位理论,品牌定位是一个非常好的营销管理方法和营销工具。欧赛斯对品牌定位理论做了一个整合,我们今天来分享欧赛斯品牌定位理论六大方向·二十四法内容,本期主要分享第一大方向「代言品类」中的“代言品类定位/首席定位/领导地位定位、认知原力定位/身份地位定位/档次定位/经典地位定位”几种品牌定位方法。

首先在讲定位之前,还是要对定位的理论和体系进行一个溯源,要知道定位它是从何而来的,定位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定位实际上是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占领位置,如何占领消费者心智位置?我们首先来看一看品牌的心智地图。

在分析用户心智之前,先通过一张图来直观感受下用户心智。从右面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首先我们通过这张图可以看到推门上有两个把手,给人的暗示是什么呢?横向的把手给人的暗示有推的动作,竖向的把手给人的暗示有拉的动作。所以说在消费者心智里面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印象,这种心智的模型就是根据每个用户的头脑,就像我们的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或者购买产品的时候,往往也会选择自认为可能会符合心理预期的产品。

用户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在做选择的时候,潜意识会问这样几个问题:

1、你是第一个做的吗?

2、你卖得更好吗?是行业老大吗?

3、你的技术更领先吗?你在某方面更擅长吗?

4、你成立多长时间了?历史更悠久吗?

5、你是更贵还是更便宜?

7、你更适合某一类人群吗?

品牌的目的就是让客户在进行选择的时候,选择成本最低,品牌的目的就是让消费者闭着眼睛买。

科斯写过一篇论文,叫做《企业的性质》。因为这篇论文,他获得了诺贝尔奖。科斯这篇论文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呢?就研究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企业?

他的结论很简单,一句话,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降低了社会的交易成本。比如说支付宝为什么存在?因为它降低了陌生人之间的资金交流成本。那是不是企业越大交易成本就越低呢?这个不一定。这个企业到底是多大合适呢?

科斯的结论,当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它内部的交易成本就越来越高。随着内部交易成本的提高,当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超过了企业外部的交易成本,这个企业就没法再扩大了。当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大于外部交易成本,企业就要分裂成多个小的企业,减少内部交易成本。否则企业就会逐渐被社会淘汰。

雷军系的企业,使用投资的方式去做,让干过的团队拿超过51%的股份,投资人占少部分股份,再通过小米体系,帮助其销售。其中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减少内部的管理和交易成本。

企业的目的是降低社会的交易成本,品牌的目的则是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

欧赛斯在服务超过500家客户的经验基础上,总结出要占据心智这个词有六大方向二十四种方法,第一个代言品类,第二种叫封杀特性,第三种叫聚焦业务,第四种叫情感体验、第五种叫使命价值观、第六种叫开创新品类。

我们将分为六期来和大家讲述占领消费者心智六大方向:今天分享占领消费者心智第一大方向【代言品类】。

可形成品类第一认知的品牌定位方法总结

如何将代言品类运用到我们企业的管理当中呢?首先要形成品类的第一认知的定位方法。品类是分化的,从品类分化到品牌的定位实际上有一个时间轴,代言品类有很多的模型和方法:比如首席型定位、领导型定位、性价比定位、认知原力定位、身份地位定位、最受青睐定位、经典定位、有这么多的方法分别在品类的稳定期和品类的形成期。要用不同的方法为品牌进行定位,代言品类的方法我们也做了一个总结:

品牌成为(新)品类代表

1、新品牌,宣誓代表新品类;

2、老品牌,消费者心智中品牌即品类代表;典型行业:全行业

经典案例:果冻 =喜之郎;瑶珍大米 = 珍香米

做品牌,要不封杀品类,要不就封杀特性。

品牌竞争的实质是品类之争,在消费者心智中相互竞争的并非品牌,而是品类。宝马与奔驰的竞争,实质是窄小灵活的驾驶机器与宽大气派的乘坐机器之间的竞争;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竞争,实质是经典可乐与新一代可乐之间的竞争;

消费者用品类思考,用品牌来表达。占领品类的结果是在消费者心智中占领一个词。占领的词越大,品牌越大。占领大词,等于占领大市场。越简单的词,内涵及外延更大,越精准的词,内涵和外延则更为具体,诠释空间更小。

对于品牌而言,一旦大的词被占领,则要占领二级词,也就形成品类分化,而毛巾行业品牌集中度尚不足10%,即市场上目前没有一家品牌占领一个大词,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一旦大词被占领,其他品牌的机会则只能做品类分化。

以上这些案例都在向我们阐述一个观点:封杀品类成为品类的代表,那你就是市场的王者。

代言品类型品牌定位 欧赛斯经典案例

欧赛斯也策划过经典的案例,比如说去年我们策划的瑶珍大米,我们把它定位成“珍香米”概念,这样就跳出了传统的大米。有人吃五常大米、有人吃崇明大米、但是在湖南其实还有珍香米,瑶珍把珍香米成为它的品类的代表,构建了冷泉珍香米、野山珍香米、原稻珍香米、小珍香米等等。通过包装、符号、视觉、色彩来呈现出来,把我们的品牌做大。

1.第一个做,并把它做起来,占取开创者红利。

2.首席定位红利结束,一般会过渡到行业领导者地位的塑造上来。

经典案例:盒马是新零售的首席代表

人们认为第一是个原创,其他都是仿冒者。原创意味着具备更多知识和专业化程度,这就是可口可乐“正宗货”获得消费者响应的原因。成为第一,你自然就会与众不同。如果你能坚持住,并击退模仿者,就会获得巨大成功。长寿花花生油的“健康当家油”就是首席定位。

第一个进入月球的人是谁?阿姆斯特丹;第一高峰的名字叫什么?珠穆朗玛峰。第二呢?第三呢?你还记得吗?这就是首先进入心智的力量,俗称“卡位”。照相业的柯达,计算机的IBM,复印机的施乐、可乐中的可口可乐,电气业的通用电气等都是定位界的斯巴达,当第一胜过做得更好,这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定位观念。正如盒马鲜生,作为新零售的代表,做到第一个将这种模式跑通的公司,天然就占据了一定的传播优势,即使它不够完美,有太多值得吐槽的地方,但是第一胜过更好。

首席定位即强调品牌在同行业或同类中的领导性、专业性地位,如宣称“销量第一”。在现今信息爆炸的社会里,消费者对大多数信息毫无记忆,但对领导性、专业性的品牌印象较为深刻。

百威啤酒宣称是“全世界最大,最有名的美国啤酒”;双汇强调“开创中国肉类品牌”;波导手机宣称“连续三年全国销量第一”,这些都是首席定位策略的运用。雅戈尔宣称是“衬衫专家”;格兰仕推出柜式空调,宣称是“柜机专家”,致使其他的竞争品牌不能采用相同的定位策略,因而这也都是首席定位策略的表现。

把无数个第一作为战略,那我们最终就成为了首席型的定位。

首席者与领导者定位的区别

首席型定位与领导者的定位也是有区别的,首席者是首先的开创者,是行业的先锋,但不一定是行业的领导者和霸主。

性价比定位适合品牌特点:

1、消费的本质是:低价X优质

2、行业竞争的本质是:低成本优势X规模优势X周转率快优势

典型行业:大众市场辐射行业

经典案例:沃尔玛提出“帮顾客节省每一分钱”的宗旨; 拼多多=多实惠,多乐趣;COSTCO=会员制仓储量贩高性价比品牌定位即占领塔基优质人群心智

高性价比品牌定位即占领塔基优质人群心智

(中国塔基定义,中国有大约1200个县级的三级城市,3.44万个乡镇和61.4万个行政村的消费还没有被充分满足,如果综合计算日用消费品、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医疗卫生等不同品类的消费总量和潜在需求,中国塔基市场将可能达上万亿的规模。)

何为性价比品牌定位呢?在中国市场上是有一个很重要的塔基市场,中国大概有3.4万个乡镇,这个市场上的用户基数用户人群是非常庞大的。他们非常渴望有高性价比、高质优价的产品,能够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和选择。同时以比较低的价格买到高价高质量的产品,符合他们市场的购买力。

性价比定位本质是低价-优质

1. 难以通过涨价应对成本上升:高性价比依赖成本控制。一旦上游供应链成本上升,原有的相对低价就会受到挑战,直到成本突破利润边界,转盈为亏。

2. 利润空间有限导致促销缺乏灵活性: (1)折价促销作为一种传播信号,除了能在短时间内提高销量,清理库存,快速抢占市场,还可以为营销活动造势引流。但是高性价比品牌的低利润率会导致折价空间有限,进而影响促销活动的吸引力。(2)如果你的品牌没有足够的溢价支持折价促销,很容易在杀价大战中喋血牺牲。

3. 性价比弱化品牌效应: (1)高性价比会引导用户决策聚焦在基础的价格和功能效用上,从而忽视其他品牌价值。(2)一个品牌如果只能在低价徘徊,缺乏更高维的品牌价值,就会失去定价权,陷入价格战这种低层次的竞争。追求高性价比的另一面可能就是缺乏创新。

1.严控经营成本,压低原材料价格,削减管理支出;

2.利用规模效应,大规模生产,摊低边际成本;比方说蜜雪冰城已经开了一万两千家门店;正大鸡排也有1万多家门店;杨国福麻辣烫也有五六千加盟店。当它的门店扩大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就能够对上游有更高的议价权。

3.掌握技术优势,提高生产效率,把每日产量从1万提到2万。

三者的竞争壁垒逐次提高,实施难度也依次递增。但是,即便你建立起竞争壁垒,高性价比仍然存在固有劣势。

性价比是零售行业非常重要的竞争标准,这和消费品行业非常不同。品牌之所以能产生溢价,其中一个原因是成熟的品牌提供了一种工具价值——能够被消费者快速识别,并在消费者心智中积累信用,节省挑选商品的时间和精力。而零售商通常没有自产商品,只负责挑选品牌商品。原本由品牌承担的便于挑选、积累信用的工具价值,一定程度上被零售商取而代之。品牌相应部分的溢价就这样让渡给零售商。同样的品质,更低的价格,渐渐成了零售商的存在价值和竞争优势的体现。

消费品牌采用高性价比策略,通常出于薄利多销的考虑。拥有完善的分销渠道就是支持这一策略的竞争壁垒。娃哈哈利用联销体打造了庞大而稳定的渠道网络,可以大规模密集铺货,提高铺货反应速度,再以高性价比为促销支点,撬动“薄利多销”的杠杆,在短期内消化这些产品。渠道优势体现在渠道网络广布和产品周转高效上,这符合复利效应。

当品牌核心业务建立起品牌效应后,可以通过品牌延伸来收获周边产品的利润。这些边缘业务通常缺乏差异化,但可以通过高性价比的模式,充分利用品牌价值和流量。最典型的,小米以自有用户和品牌流量为基础,推出了周边电子产品以及袜子、毛巾、牙刷等生活耗材。

电商行业流行爆款、引流款和利润款的产品组合。其中,引流款就是高性价比的典范,有时略有亏损,但能为其他产品引流促销。

即结合对照质量和价格来定位,性价比通常是消费者最关注的要素,而且往往是相互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的,但不同的消费者侧重点不同,如某选购品的目标市场是中等收入的理智型的购买者,则可定位为“物有所值”的产品,作为与“高质高价”或“物美价廉”相对立的定位。这以戴尔电脑的“物超所值,实惠之选”和雕牌用“只选对的,不买贵的”为代表。比如说戴尔电脑的定位是“物超所值,实惠之选”。雕牌定位是口号是“只选对的,不买贵的”。

性价比取胜经典案例1:拼多多

拼多多初期有大量商家销售尾货,清理库存。在低价中“捡漏”(花小钱买好货)成了用户对拼多多的第一印象。后来社交裂变成了拼多多新的增长引擎,拼团、量贩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品牌联想。在低价中选优质是拼多多用户主要的消费诉求。企鹅智酷《拼多多用户研究报告》显示,拼多多用户有58.8%来自三四线及以下城市。

性价比取胜经典案例2:Costco

以“会员制仓储量贩”著称的Costco,依靠的是少量精选SKU,通过收取会员费用,弥补商品利润率过低的缺陷。

Costco用户大多为中产阶级家庭,选择低价的前提是保障品质,节省挑选精力。所以在优质中选低价才是Costco用户的决策逻辑。

1、存在行业梯队已初步形成的行业现实;

2、行业短期内难以出现颠覆性变化;

3、强调自己才是行业领导者。

典型行业:厨卫、家电行业;电动车行业;

经典案例:雅迪电动车定位-“更高端电动车”;方太定位- ”高端厨电专家“

领导地位是一种为品牌确立信任状的最直接方法,你的预期顾客可能因此相信你说的关于你品牌的所有言论。一些领导品牌不想谈论它们的领导地位,这对于它们的竞争对手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这种定位的逻辑是必须有一个能够对标的竞品,最好是行业最大、知名度最高的竞品,这样你的对立才有价值,才能被用户马上感受到,才能跳出同质化竞争市场。针对这个竞品,你认为你最与众不同的优势是什么?要么人无我有,就是对手还不具备的优势;要么人有我强,就是对手还没有重点强化的特点,你准备做到最好。

雅迪电动车的“更高端电动车”、瓜子二手车的“中国二手车市场领军者”、网鱼网咖的“先有网鱼,再有网咖,网鱼开创网咖“、方太的”高端厨电专家“,百度面对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谷歌,提出了“百度更懂中文”的定位口号,巩固了中文搜索的地位,让百度成为了中文搜索的标配。

从形式上来讲,对立性定位往往在广告语言上会使用“更”“比”“没有”“增加”“不是.……而是……”等字词,体现对比优势,并且一破一立,很容易带给对手不利的联想。一个企业的强大凭借的并非是产品和服务,而是它在顾客心智中占据的位置。

认知原力定位基本原理:

1)降低被识别、被发现的成本;

2)启动消费者的第一选择,让选择变得简单;

3)占领品牌记忆也就占领了品牌。

2、根本原则:公众认知私有化(品牌化)

典型行业:全行业(目前未见行业边界)

1)语言范式私有化:凡客体、江小白体

2)符号私有化:M(金拱门);K(水鲸纺织,欧赛斯案例)

3)色彩私有化:蓝色(Tiffany蓝);黄色(柯达黄);

4)认知私有化:国酒(茅台);黄酒(女儿红);汾酒(杏花村)

一般人会认为法国适合打造葡萄酒品牌,山西适合打造醋饮品牌等,这些就是国家或区域的心智资源。就国家心智资源优 势来说,中国在瓷器、中药、白酒、黄酒、茶和中式餐饮等行业 最有可能创造出一群群世界级的品牌。

1. 认知原力定位原理:

1)降低被识别、被发现的成本;

2)启动消费者的第一选择,让选择变得简单;

3)占领品牌记忆也就占领了品牌。

2. 根本原则:公众认知私有化(品牌化)

1)语言范式私有化:凡客体、江小白体

2)符号私有化:M(金拱门);K(水鲸纺织,欧赛斯案例)

3)色彩私有化:蓝色(Tiffany蓝);黄色(柯达黄); 卡地亚红(文冬姜)

4)认知私有化:国酒(茅台);黄酒(女儿红);汾酒(杏花村)

5)声音私有化:“嘀嘀嘀嘀嘀嘀”(QQ消息声)

6)气味品牌化:咖啡味(星巴克Starbucks)

品牌需要占领一个色块或色彩体系,看到了这个色彩就想到了这个品牌,如柯达的黄色、红牛的红色、洋河蓝色经典的蓝色。让色彩成为了品牌的唯一的和独特的识别。

乌江榨菜采用中国龙符号的原力。

超级品牌 名称 = 优势 = 购买理由

“易立方多功能轻精装超木地板”是超级品牌;“超快超省超环保”这是消费者选择我们产品的购买理由;“源自欧洲环保理念”是品牌的信任状;也是品牌的背书。

同时打造了易立方“E3=E的3次方”,超环保、超便捷、超经济开创轻精装时代。

强大的品牌有什么特征?强大的品牌拥有明确的身份特征 。

根据“7加减2”的原则,一家企业的品牌身份特征应该可以用五到九个词说明。

身份特征可以改变吗?当然可以。甚至不断进化都是必须的。重要的是多元化不迷失核心重点。

一、身份地位的基本定义

对于身份特征,有着各种不同的诠释:社会学家将之称为个体典型角色的集合。而哲学家却 说,身份特征是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的一套个 人价值观和道德原则。心理学家则称,身份特征 是个人“自身”的内在统一体。

对一个品牌来说,身份地位定位就是要知晓并重新赋予客户自身的独特性。身份特征定位对品牌来说,就是对以下三个问题的回答:我过去代表谁?我现在代表谁?我将来要代表谁?

二、身份地位定位实现的基本前提条件

1)首先,该品牌能让客户拥有独一 无二的产品和品牌体验。

一方面,高体验才能带来高溢价;另一方面,这种体验必须有足够竞争壁垒,竞争对手不愿或不能模仿。

2)第二:该品牌可长期获得出色的收益率。

3)第三:该品牌能实现创新和可持续性发展。

4)第四:该品牌能成为有吸引力的雇主和商业伙伴。客户希望拥有出色的品牌体验,而品牌需要足够的资金来进行投资和创新。

5)第五:持续创造代表一种身份地位的生活梦想、生活方式是品牌永续发展的根本。

身份地位定位经典的行业在衣、食、住、行行业都有体现。

小罐茶的“小罐茶、大师作”,八位大师做一杯好茶,强调了身份,同时让所有喝茶的人也有了非常明确的身份。也形成了社交的货币化。当你的朋友、客人坐在你面前,打开小罐茶,就代表了我对客人的认可、对朋友诚意的尊敬。

高露洁的“蛀牙专家”定位、百岁山的“水中贵族“定位,正宗北京烤鸭全聚德,郎牌特曲以“来自四川,浓香正宗”定位,都是通过定位“正宗”成功实现竞争突围;特仑苏的定位是更高品质,奶中贵族。“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这句口号霸气又低调,让人印象深刻。

保时捷全球执行董事会主席奥博穆博士(Oliver Blume)畅谈保时捷2025战略以及品牌定位。

2018年,大众集团营业利润达171亿欧元,其中保时捷的销售利润就高达43亿欧元,占比约四分之一,保时捷还拥有超过38亿元的现金流。高额的盈利水平和巨大的现金流支持也让保时捷在未来转型中拥有更足的底气,未来保时捷也将在大众集团的电气化和数字化探索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汽车行业正在经历全面转型。我们已全力投入到数字化、互联化和新移动理念的变革之中。”保时捷全球执行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说。为此,保时捷计划到 2022 年在电气化领域的投资超过 60 亿欧元,主要用于研发混合动力车型和纯电动车型。另外,此次保时捷年会也提出,到2023 年,保时捷共将投入约 150 亿欧元用于新产品研发。据奥博穆介绍,根据保时捷的产品战略,未来保时捷的车型将分为电动车系、形象车型、基础车型和时尚系列四大矩阵。

1、保时捷代表豪华跑车

2、坚守保时捷的品格——动感十足、充满活力、设计富有吸引力。

3、关注新趋势:数字化、互联性、电动汽车。

1、做好赛车,成为引领汽车新纪元的先锋

保时捷不仅发明了混合动力汽车,而且在过去的三年中,凭借先进的混合动力和电池技术以及减排增效的理念,保时捷在长距离的世界拉力锦标赛中占有压倒性的优势,目前还没有其他任何品牌能做到这一点。就拿我们第19次获得勒芒耐力赛总冠军来说,这并不是轻易就能实现的。只有顶尖的性能、不断突破极限的经验才能释放无限动力,接受大家的欢呼。

在我们看来,投资赛车运动领域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开发适于道路驾驶的汽车,它是们战略的终 极“实验室”。未来,我们将会把保时捷跑车 的传统价值、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科技,以及极 致的驾驶体验结合在一起。在我们看来,电动汽车、保时捷性能和愉悦的驾驶体验并不矛盾,而是密不可分。

在基础车型、电动车系、形象车型和时尚系列当中,都分别有自己独特的布局。所以说在短期和长期之间会形成一个很好的平衡。

1、保时捷放弃柴油车属于这样的决策吗?

柴油在保时捷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都比较次要。目前,我们的柴油车销量占总销 售量的比例大概是14%。保时捷自己并不研发或生产柴油发动机,在将来也不会改变,但这并不能促使我们突然全面放弃柴油车。因为,如果我们草率地告别柴油,汽油和混合动力可 能无法完全弥补它的空缺。此外,柴油对实现低碳排放目标也大有贡献。全球的很多市场,比如南欧,都完全不理解德国目前关于柴油的争议。在那些市场中,有80%的顾客会选择购 买柴油车。因此,让搭载内燃机的传统汽车、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并存是保时捷在未来十年里的战略方案。

2、为什么电动汽车的普及过程不能再快一些呢?

这是由技术、结构以及经济上的一些原因造成的。首先,电动汽车的日常适用性还有待提高,尤其是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问题。同时,基础设施也需要得到相应的改善。目前,保时捷、奥迪、宝马、奔驰和福特共同成立了泛欧洲大 功率充电网络IONITY,正在为建设遍及欧洲的电动汽车大功率高速充电站做准备。但这也只 能解决部分问题,我们需要一个更全面的解决 方案。第二个因素是关于对目前的电动汽车是 否真的比传统汽车更环保的质疑。第三,很遗憾,人们通常并没有意识到我们汽车行业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毕竟我们是国家经济和社会的支柱。

按照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价值高低可将品牌分出不同的档次,如高档、中档和低档,不同档次的品牌带给消费者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常见的是奢侈品牌的定位策略,如劳力士的“劳力士从未改变世界,只是把那留给戴它的人”、江诗丹顿的“你可以轻易的拥有时间,但无法轻易的拥有江诗丹顿”和派克的“总统用的是派克”的定位。

经典具有让你的产品脱颖而出的力量,因为拥有悠久历史看起来天然地具有心理上的重要性,这让人们选择时有安全感:如果这家企业不是最大的,它也肯定是资历上的领导者。健将品牌的“专业男士内裤20年”,惠氏奶啡品牌的“惠氏专注奶粉100年只为宝宝前三年”。

百威时不时地谈论自己的经典,称自己是“始于 1876 年的美国经典窖藏啤酒”,这听上去就很吸引人。经典的力量通常又分为历史的经典、地域的经典、文化的经典等多种经典的表述方式,如相宜本草打的历史的经典“中草药护肤18年“、中街1946的”中华从此有雪糕“、九阳“专注破壁技术24年”等。

我们的经验表明,顾客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多情况下,他们好比是跟着羊群移动的羊(从众行为)。利用“最受青睐”作为差异化,就要向顾客提供“别人认为什么是对的”的信息。

波司登羽绒服的“畅销全球72国、赢得超两亿人次选择“、分众传媒的”今天,中国4亿城市人口、2亿看分众“、口味王的“口味王槟榔,全国销量遥遥领先”、洁玉毛巾的“洁玉6A好毛巾,畅销全球20年!“、雅迪电动车”出口美国、德国等66个国家,连续十年高端销量遥遥领先“,老板电器的”“在中国、每卖出10台大风量吸油烟机,就有6台来自老板”、竹叶青的“在中国,更多人喝的高端绿茶是竹叶青”等。

这期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下一期和大家分享品牌定位的第二大方向“封杀特性”。下期再见。

}

疫情反复、的资本和流量红利消退,平台规则不断清晰……新品牌接下来的机会和出路在哪里?是今天行业最为关切的话题。

近日,浪潮新消费联合一线机构和优秀品牌在线上举办了《2022新品牌破局峰会》,在这场春季大争鸣中,加华资本、花点时间、bosie、奥兰中国、大眼睛买买买等12位企业创始人,从资本转向、供应链创新、极致产品、品牌哲学、渠道融合等维度,深度拆解了当下复杂的形势和新品牌的进击之道。

这次峰会也引起了行业强烈的反响,两天8个多小时共有超过6万人次参与,数千人次评论和互动,是一次行业重要节点的价值共创和方向开拓。

其中,奥兰中国董事长郑俊杰基于十年的红酒创业实践,深度分享了一个高端品类的大众化破圈之路,以及诸多的品牌“反向操作”经验。

年轻化是当前很多传统品类想探索的方向,但为此做出大胆尝试和持续创新的品牌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大部分企业都在抓表层的各种趋势、流量做短期功利性增长,如何重新认识年轻人,理解他们的真实的兴趣偏好、生活场景,以及对未来世界的想象,只有极少的创始人擅长并能感同身受。

在这个相对“反向理解”的原点基础上,往后放大还要遵循传统品牌营销4P、4C规律,并在渠道、供应链上不因为短期利好偏颇,而做多渠道的平衡和融合……,这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是一个很需要理性把控和情感投注的过程。

郑俊杰正走在这条路上,面对酒饮这个巨头林立品类中,他一步步走出了一些年轻人真正想看到,同时产品营收持续稳步增长的阶段性成果。那从创业初始到现在,他是如何解决其中关于人群、产品、渠道、场景等几个关键问题的呢?

奥兰中国郑俊杰:品牌“反向操作”,高端品类的大众化破圈之路音频:00:0036:39

截取部分精彩内容,与创业者共享!

1、从做供应链,到发现红酒品牌创业机会

相对于其他新消费品类,我们进入的赛道有一些奇怪,因为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传统的行业。

一开始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我们面临了一个情况:中国市场的酒水消费有将近七成发生在节庆类消费场景中,而另外三成则来自于商务宴请。

所以在消费场景上,酒水好像并没有给新消费留出太大空间,酒水行业也比较难去颠覆,所以我们当时觉得,中国市场想做出一个红酒的品牌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2011年我们刚回国,当时主要是在给一些大企业做OEM和ODM,以及原酒的供应,并没有做自己的品牌。

但到了2014年左右,我们发现一些资本开始投各种类型的渠道了,特别是垂类电商,所以我们也开始关注到中国市场C端用户的具体情况。

当时有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我们要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并不容易,所以最早我们主要是通过4P和4C的营销逻辑,去思考产品渠道、促销价格该怎么做,如何去跟消费者沟通,以及我们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怎样的便利性等等。

所以,在前期我们在找品牌定位上花了很长时间,前4年基本上都在给中国市场做OEM、ODM葡萄酒,后来看到一些电商平台的红酒用户搜索习惯开始往品牌和场景上去发展时,我们认为机会到了。

2、年轻化的品牌定位和打造年轻化新口感

在做奥兰的早期,我们卡了一个可能是商业悖论的逻辑,那时候市场上大多数人都在做商务用酒,我们却觉得反向思考应该也是一条通路,所以给了自己一个市场定位:年轻人市场,主推百元以内的产品。

一旦确定好4P和4C之后,我们就要在这个板块找一个蓄水池,不断地积蓄目标人群。

在过去5-10年,你会发现20-30岁年轻一族的消费能力是一个不断增长的过程,而他们对于葡萄酒或酒水这件事情的认知,比我们想象中提升得要快得多。

所以怎么能做一个让年轻人真正意义上喜欢的产品,怎么让年轻人认同这个品牌,这都是当时我们比较纠结的地方。

最早的整个酒水或者葡萄酒赛道,在消费者心中都属于一个比较传统的逻辑,即消费者得看到一个城堡或者庄园,才会觉得这是一个葡萄酒品牌。

但我们围绕年轻消费者做了改变,希望奥兰品牌有一个更好识别的形象,尽量去做到雅俗共赏,让懂酒和不懂酒的消费者第一眼看见这个产品就能叫得出名字,我们希望从本质上把消费者心中的视觉印象改掉。

如果从这个方面来看,关注消费者本身才是最重要的,甚至要多去关注单个消费者的形态,这也成为我们当时关注的重点。

但葡萄酒行业有一个麻烦的点在于,消费者购买产品前的学习成本太高,像市场上面很多进口的葡萄酒品牌,如果消费者不懂专业知识,就没办法下手。

所以我们针对这一点,把葡萄酒整体的酒标给改了,将正背标做成了一样的形象,既方便陈列,也方便视觉记忆。

另外,当时我们觉得休闲类酒水的年轻人消费场景,可能会出现非常多的扩容。中国的酒水市场会随着年轻人的变化,从原先这种功利型的消费转向自娱型的消费。

我们希望能够成为年轻人的第一瓶红酒,所以年轻化定位是奥兰一直非常重视的。选择我们,消费者不需要花很多钱,试错成本相对低,更重要的是在购买后,我们产品的使用场景能突显出来。

当把奥兰小红帽的视觉印象建立之后,围绕中国市场,我们把产品口味也做了进一步的改变,大多数年轻消费者都不太能理解葡萄酒的酸涩度,也就是葡萄皮和葡萄籽带来的单宁感。

所以在生产技术上,我们大规模使用了意大利的气囊式发酵机,使得葡萄能够快速脱皮脱籽,从而降低葡萄酒的酸涩度。

同时,我们也会选择一些酸涩度较低的葡萄品种,比如说博巴尔,既保持产品整体的果香浓郁,它的单宁度也相对会更低,从而匹配我们当时更多的目标人群。

包括后面我们做了更多的尝试,像以莫斯卡托为基底,然后加入各种各样的果汁等,这样喝葡萄酒的门槛就更低了。

1、面对场景化、碎片化渠道,如何更有效发力?

当你的客户人群一旦锁定后,下个工作就是要不断做大你的蓄水池。中国市场跟其他市场有一个很大区别,媒体在不断改变,我们面对的是正在快速碎片化的渠道。

这时做产品难题在于它很难去蓄水,找不到一个特定的方法论,比如我们之前做日本市场的时候,零售基本上就是711和永旺这两套系统,你完全可以通过渠道来做你的蓄水池。

而国内从13、14年开始,渠道碎片化就非常严重,无论是新电商,还是新零售,或者这几年比较火的前置仓等类型业务,这些都是渠道在不断碎片化的过程。

那在这个过程中,公司能否建起自己的蓄水池是对新锐品牌的重大考验。我们13、14年面临的问题在于,当时PC端电商发展比较好,但紧接着第二年就出现了移动端电商,然后短视频直播电商等层出不穷,整个渠道和媒介迭代非常快。

消费者可能之前在A平台买,现在去B平台买,然后再到C渠道买,最后又在D场景中买了,渠道可能一直在变,但我们发现,这群消费者本身其实是没有变的。

所以做渠道要围绕消费者本身去深入观察,去思考他在什么地方能够看到我们,在什么地方能听见对我们的评价,然后在什么地方会购买、分享等等。

毕竟国内渠道更迭太快了,我们在国内这10年,每一年TOP3的客户都会变,所以到底是渠道割了品牌的溢价羊毛,还是品牌有机会蹭到渠道为流量烧的钱,我觉得可能是每一个品牌都要去思考的。

为此,我们基本上每一年都会跟TOP3的客户产生一定矛盾,因为做品牌非常不容易,当你做完品牌之后,618被砍一波,双十一被砍一波,年货节又被砍一波,很可能你整个的价值链就被毁掉了。

当你价值链毁掉之后,线下业务就很难去做触达。不像美妆线上转化率可能已经将近80%,现在酒水整体的线上化率是很小的,大量还是在线下。

所以哪怕这两年新零售带来了很多的增量,但核心主体还是在线下渠道,当然,线下渠道这两年也出现了很大变化,基本上现在超市、KA和CVS的流量,有三成以上都是来自于移动端搜索或者其他一些流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便围绕一个产品做了4个产品体系和7个价格体系,也就是说用28种价格去对应不同的渠道,如果A渠道不按我的促销逻辑来做,那可能就没有办法合作,我们就只能果断选择新的渠道去替代。

大家也都知道,现在无论你打开哪个外卖软件去搜某个产品,都会发现大量的渠道同时在推,我们奥兰小红帽也是一样。

那我到底要在哪个渠道做促销呢,这是怎么做品牌选择,你不能说在不同渠道做不同的品牌,有些酒水品牌经常会做很多开标产品面对不同的渠道,这样其实会消耗品牌自身的消费者印象,消费者不清楚到底哪一款酒是这个品牌的,到最后便会积累很多问题。

我们现在还是在渠道中做选择,拿相对整体化的价格去匹配渠道,用将近28个价格逻辑给到同一个产品的不同渠道。

消费者会在这个过程中去找更低的价格去购买,但普遍的价格基本上就是消费者的体感,他会觉得这就是一款40、50左右的葡萄酒。

然后是展会方面,因为我们本身是拥有供应链基因的公司,所以对于2B类型的展会一直比较看重,每年都会在这方面花费非常多的精力。

比如说像进博会,从泛流量层面我们会先跟央媒做1-2次事件曝光,然后再结合我们的展位做一些2C端的销售,比如说去年进博会我们就通过李佳琦、辛巴的直播间卖产品。我们也会与一些行业媒体合作做招商会,这块可以完成数千万的招商额。

另外还有就是经销商层面、自营渠道,以及零售网点的促销人员。

在这些部分完成用户蓄水后,推进转化也是比较重要的,比如我们18年后核心开发并且牢牢死守的CVS渠道,还有一些前置仓渠道,像饿了么、美团上的一些板块,这些精准开发的特殊渠道,都是我们围绕35岁以下的年轻人群打磨的。

所以我们的理解就是,前期得有一波激起大家兴趣的泛流量,可能是广告或PR,然后再来精准流量,可能需要结合一些行业媒体或者自媒体渠道,像围绕红酒的行业媒体,或者一些KOL、KOC。

本质上来说,对于PR事件、泛流量这个板块你得先问问,是不是已经为下一步精准投放做好了准备,以及能否承接招商和渠道零售端做好2C的动作等。

比如之前的济南中酒展,我们在济南银座做了一个中酒节合作,然后结合当地将近30多个网红做了一个事件营销,最后形成的就是一个整体流程。

所以我们未来会把2B跟2C融合在一起,让它们有可能在同一时间去展现,做到品效合一,从本质上来说渠道是可以很广泛的,而不是说仅限于在抖音或者某个单一渠道发力。

2、当市场走向中性化,更多去挖掘年轻人群“兴趣圈层”

在用户沟通和互动这块,我们发现,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快速地由金字塔型结构变成橄榄型结构。

最早我们在投放时还会考虑地区、收入、用户年龄这些问题,但后来市场不断趋于兴趣标签化,大家有更多的兴趣点,市场也在变得更加偏中性化。

像我们去年双十一基本上没有做很多营销,而是在各个频道做了一些热红酒的主题分享。我们会想有没有可能商务精英、白领和学生党,在同一个时间点看到奥兰小红帽,而且都购买奥兰小红帽去煮红酒。

这个兴趣爱好的共通能够跨越性别年龄收入地区等一系列特征,像我们前年618,前期这样蓄水差不多花了3、4个月,去找到这些符合我们兴趣爱好定位的人群,让他们看到奥兰的渠道,最后618前后再去做释放。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消费者在不同平台里有不同的标签,你要在消费者发现你之前就打好属于自己品牌的专有词。

比如说我们之前做的热红酒、睡前晚安酒,或者像轰趴、高颜值等标签,通过这些兴趣化的标签逐步去辐射整个碎片化的渠道通路。

在碎片化逻辑下,其实不会像传统媒介一样,在某个地方做一次投放就能够完全击穿用户。现在要想达到爆发,我们认为重要的是找到真正意义上喜欢你品牌的这群人。

为一个新品牌,核心在于你的用户或者经销商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喜欢你,以及有多少人喜欢你。

包括有一年我们做了将近70场民宿活动,这个活动其实我们当时围绕的是一个非常小众的人群,在原先的商务宴请和礼品场景以外,他们完全是市场的增量,并且在不断的增加。

在民宿圈这帮人群里,他们对于红酒或者说低度酒品类天然就是喜爱的,所以在此基础上,后来我们又在新媒体营销或者说潮流合伙人这些板块都开始扎根了。

当我们做完这一波人群后,在想既然这个能形成蓄水池,那是不是还能够做其他一些小众蓄水池?于是我们找到了有相同特征另外几个人群,比如模特群体,或者说街头艺术、地下音乐等类型人群,他们都具备相同的特征。

当然我们最早的时候也吃过一些亏,比如当时围绕小红书等平台,像撒胡椒面一样去做内容,结果发现很多人并不喜欢,当你投到了不喜欢你的人头上是没有内容质量的,会快速在流量中被淹没。

怎么形成有价值的流量呢?其实能不能形成有价值的单体很重要,我们到目前为止找了非常多潮流合伙人,这些人无论是在自己的私域扩散,还是作为一个泛流量,都能够起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所以品牌是在不断生长的,这取决于你能不能完成第一个阶段小众的蓄水池积累,然后再逐步去出圈,最终形成很大的蓄水池。

我比较喜欢的一个公司是Airbnb,最早他们做的是一个非常小众的蓄水池,就是展会上做共享客厅这么一个逻辑,但做得非常好,通过图片、短视频等一些方式把内容做到了极致,我们早期也是这样布局的。

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在坚持这个板块。今年是奥兰在中国的第十年,我们依然会找出非常棒的,能持续合作的一些潮流合伙人,一起做出更棒的内容。

3、从熟人社交到陌生人社交,抓住多元消费“新场景”

说完碎片化的渠道和兴趣用户的锁定,下面我想谈谈多元消费的“新”场景。大家都知道,国内整体消费水平在不断提升,现在消费者对酒水已经不像以前场景那样单一了,他们会进入并创造更多的酒水消费场景。

未来场景的拓容趋势也会是更合理的,像小众咖啡厅、剧本杀、沉浸式酒馆、网红餐厅,或者电音节、艺术节等,那我们需要在每个场景中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潮流合伙人。

同时我们发现中国市场的年轻人,正快速地从早期的熟人社交场景,慢慢变成陌生人社交。

熟人社交是什么?是信用体系不完善情况下所选择效率最高的社交逻辑,但是扩容后的陌生人社交大环境场景,是说当信用体系健全的时候,大家不畏惧跟陌生人社交,并且和陌生人打交道可能会更有意思。

酒水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能拉近陌生人的社交距离,像我们今年一季度有接近3倍的增长,也就是说这一波人的消费场景是不会减少的,这个增量市场未来还会不断增加。

最后回顾一下我们以上的思路,就是作为一个品牌,第一阶段首先得找到自己的4P跟4C,这个非常重要,也就是需要去做好你的定位,想好你的目标用户到底是谁。

然后就是不断做蓄水池,找到合适的营销媒体,合适的场景,然后找到合适的购买渠道,在这个过程中要去积累自己的蓄水池,这些才是我认为品牌成长的底层逻辑。

下面我想分享一下作为一个葡萄酒新品牌,奥兰面向未来的战略。

其实去年我们已经完成了比较好的销售增长,未来公司可能会去做一些更大的品类动作。围绕中国市场,我们2022年应该会主要朝着向上跟向下,做两个市场的拓展。

向上的话,是专业层面的事情,我们会做一些真正意义的葡萄酒产品品类,奥兰酒庄本身其实是一个始于1897年的西班牙酒庄,当年我们去并购的时候,这个酒庄已经有了非常长的历史。

但消费者对酒水这件事情的认知是不断提升的,每一年消费者都会在平台或者经销商端那里看你有没有高端产品线。我们从2018年就开始启动了高端产线的国内市场运作,之前一直没有作为主流,但今年我们会去延伸精品酒的产品线。

另外,酒水板块足够大的,是个万亿级市场,所以酒水板块很细分,每个细分市场都还可以去做得更好,所以我们另外一个方向是向下,去做相对更简单、更低度化的产品系列。期待未来大家能看到和品尝我们更多更好的产品!

Q:您之前分享过您之前不是特别会喝酒,后面通过酒改变了很多是吗?

A:对,我以前是一个特别内向的人,3、4岁才刚刚开始说话,后来还一直结巴,后来因为去西班牙之后,有几次喝多了我发现竟然能说这么多话,所以后面我也变成了一个挺享受喝酒的人。

Q:对于以前不喝葡萄酒或者非目标用户这部分人群,您是怎么思考用户教育成本和创新空间机会的?

A:我们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去教育用户,拿我自己来说,其实也是一个在没有接触过葡萄酒之前不会喝酒的人,从来也没有想过会从事酒这个行业。

但后来那个场景就来了,人一辈子一定会遇到这样一个场景。比如跟某些人聚会,在这个场景下会有酒精,那么到底是选择葡萄酒还是白酒,选择烈酒还是低度酒,就要看你的产品能不能够更便捷地出现在用户面前。

我还依稀记得第一次去买酒是因为感情上的一些变故,然后在回家路过的便利店里买了葡萄酒。我觉得那几欧元的酒正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算是比较好能够宿醉的产品,中间也是有一些用户的便利性。

我们品牌现在也是这样,不会刻意去让消费者喝酒,只是做到在他的场景里出现,目前为止其实CVS渠道和前置仓类型的渠道,给我们贡献了将近100%的增长。

Q:这些场景可能是比较自然的,或者是在某个状况下产生的,但有很多固定的东西要去做,比如我们品牌如果要实现高复购,或者真正地植入一些用户心智,怎么去转变以前那种场景或者路径,或者有没有升级的空间?

A:很多的投资人也会说到这个问题,就是怎么解决复购。我会说这个问题无法解决,我也不会去解决。

如果通过传统意义上的营销去不断增加复购,我们刻意的让原先一个消费者本来只需要一箱,通过不断打卡或者领优惠券去复购,这些我都觉得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者复购。

酒水复购不是靠一个品牌去完成的,想让消费者只对这个品类的酒复购就是不可能的。我觉得做品牌还是要回归到最初的状态,就是去看你的品质是不是足够好,你的性价比是不是足够高。

可能没喝过奥兰小红帽的人会觉得,奥兰小红帽我就是看不懂或者怎么样,但凡是喝奥兰过小红帽的人,他们整体的复购还是很强的。

随便举几个例子,社区门店我们单店的动销现在平均大概都是超过1.3的,这高于很多饮料,也就是说当用户能记住你这瓶红酒叫什么名字,然后喝起来感觉也还不错,也在他的购买能力范围内,那么我觉得他就一定会有复购的。

Q:奥兰源于西班牙,西班牙跟中国的供应链差异还是挺大的,我们现在如果想做一些自有品牌,怎么在国内环境下建立自己的供应链,西班牙以前的经验对你有什么启发或者借鉴?

A:我们一直不太会去特意改造供应链,因为供应链这个事情除非做的特别大,不然改造起来没有多大的价值。

而快速成为一个特别大供应链的投入一定是很伤的,你会非常伤自己。供应链本身这个词是集团性的,是一个社会现象,它不可能因为任何一家企业来改变整个行业的供应链。

所以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尊重行业,像奥兰小红帽其实还是在发酵的过程中做了一点点改变,我们做了一个气囊式的发酵和抽汁,也就是把酿造过程中多余的汁抽出来,去形成另外的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抽汁和对现有供应链的一些想象,我们只是做了一些细微的创新,根本上还是尽可能去尊重供应链本身,我觉得这是一个企业非常需要做对的事情。

}

一、高端白酒整体市场状况

茅五剑一直被业内和消费者几乎公认的高端白酒品牌形象。继三大品牌后,

舍得酒突破原母公司的中低端品牌形象,

打破高端白酒竞争格局。

前两者在高端白酒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全国性高端白酒市场的新宠,而舍得酒

的销量却一直难以得到较大突破。湘酒鬼运用独特的高端白酒的边缘文化和窖藏年份

酒概念,也曾一度在高端白酒市场取得不错的市场份额,但现今状况有点举步维艰;

红花郎、双沟珍宝坊、古井贡纪年酒

也于近几年加入高端白酒竞争序列,但只能在局部区域形成优势,外埠市场始终无法

一些中低档品牌觊觎高端白酒市场巨大的市场与利润空间,也相继开发了高

端白酒品规,但都差强人意,难得建树。最终落得高开低走,主要销售价格段位与品

牌期望值相差甚远。在白酒市场愈发集中的,行业洗牌巅峰时刻,业界认为高端白酒

市场已经形成了鼎立之势,其它白酒企业再想进入高端领域,无异于巴蛇吞象。

中国高端白酒占据了整体白酒市场份额

随着消费者消费能力愈发增强,

消费健康意识越来越浓,对白酒消费高附加值有了更高的期望。高端白酒的市场份额

在逐年增长。近几年来,茅台从

亿销售规模已经上升到了

五粮液母品牌销售规模也一度达到了近

两大高端白酒的整体销售规模高歌猛

等高端白酒的销量也一路飙升,整体高端白酒

市场在曾不断上升之势。高端白酒难道就成了少数白酒品牌的独享?涉足高端白酒领

域一度成为白酒企业的滑铁卢,让众多白酒企业只能临渊羡鱼。

消费者对高端白酒的消费需求主要对品牌价值有着绝对的追求。这个价值形

成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品牌推广与积淀,期间的巨额投入,非一般资本所能承受,企业

也难以为了一个品牌塑造过程有长期守候的耐力。高端白酒市场不是没有机会,也不

是完全要依靠高昂的媒体推广与市场运作费用,才能分得一杯羹。白酒行业从业人员

与其它消费品行业相比,普遍缺乏前瞻意识与突破能力。思维固化,市场运作缺乏创

新,高打高举视乎成了高端白酒的必由之路。画地为牢,固步自封的白酒运作模式是

绝大多数白酒企业无法涉足高端白酒企业而难以突破的瓶颈。

现今的白酒市场营销模式同质化现象已经非常严重,年份牌、历史牌、文化

牌已几近打尽。依靠重金投入,在市场上集中轰炸的穷兵黩武式的推广模式已经很难

很快奏效。一时的轰动效应也许会在较短时间内对消费者加深品牌印象,但很快就会

风吹云散,无法将品牌牢牢植入消费者的心智中。“老伙计”酒演绎的飞机洒酒、环

卫车洒酒获得相应的市场回报早已成为一段传说。中高端白酒“盘中盘”运作模式曾

经让洋河蓝色经典、黄鹤楼等为数不多的白酒品牌取得了理想的业绩,如今也不再是

神秘而有效的魔咒,让很多白酒企业在这个盘子上折戟沉沙。口子窖等趋势于这个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酒市场行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