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古代行谁有全文 带作者邮箱部分的?

第1篇:陆游《书巢记》的阅读*及译文赏析

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客有问曰:“鹊巢于木,巢之远人者;燕巢于梁,巢之袭人者。凤之巢,人瑞之;枭之巢,人覆之。雀不能巢,或夺燕巢,巢之暴者也;鸠不能巢,伺鹊育雏而去,则居其巢,巢之拙者也。上古有有巢氏,是为未有宫室之巢。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前世大山穷谷中,有学道之士,栖木若巢,是为隐居之巢;近时饮家者流,或登木杪①,酣醉叫呼,则又为狂士之巢。今子幸有屋以居,牖户墙垣,犹之比屋也,而谓之巢,何邪?”

陆子曰:“子之辟辩矣,顾未入吾室。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客去,陆子叹曰:“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吾侪未造夫道之堂奥③,自藩篱之外而妄议之,可乎?”因书以自*。

——节选自陆游的《书巢记》

【注】①杪(miǎo):树梢的细枝。②觌(dí):相见。③堂奥:房屋正中偏前的厅堂之中,此指道的精微之处。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第2篇:陆游《诉衷情》阅读*及全词翻译赏析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暗:形容词作动词,变得暗淡。

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从前防守边疆要塞的从*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为之黯淡。金兵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斑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谁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抗金的前线,人却老死在沧州。

(1)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4分)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4分)

(1)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本词中“空”字点染出这种近乎绝望的失望与痛苦,感情愈发的悲愤,沉郁。陆游认为自诩为塞上长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心无力,“空”“已”二字相映,写出了无限沉痛,极大悲愤。(回答出相同,且说出相同的情感2分,具体分析两句诗句2分)

(2)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

第3篇:陆游《游山西村》阅读*及全诗译文赏析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⑴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⑵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足:足够,丰盛。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⑶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⑷柳暗花明:柳*深绿,花*红艳。

⑸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⑹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⑺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⑻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就等于随时。叩(ku)门:敲门。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1、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4篇:《陆游筑书巢》阅读*

第5篇:游三游洞记阅读*及原文翻译赏析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折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

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逢逢然鼓音。背有石如床者,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行歌,缕缕不绝焉。

昔白乐天自*州司马徙为忠州刺史,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及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而至于此乎?偕予而来者,学使陈公之子曰伯思、仲思。予非陈公,虽欲至此无由,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若予者,虽其穷幽陟险,与虫

第6篇:陆游《游山西村》全诗翻译及阅读*赏析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⑴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⑵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足:足够,丰盛。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⑶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⑷柳暗花明:柳*深绿,花*红艳。

⑸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⑹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⑺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⑻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就等于随时。叩(kòu)门:敲门。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1.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

第7篇:《满井游记》阅读*及译文赏析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皮始解,波*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欲出不得/得之心而寓之酒也b.未百步辄返/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c.于时*皮始解/学而时习之d.麦田浅鬣寸许/遂许先帝以驱驰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8.第①段写城中的余寒景象,有什么作用?(3分)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通过对水光山*、柳条麦田的描写,以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的描绘,勾勒出

第8篇:陆游《钗头凤》原诗注释翻译赏析及阅读训练*

陆游《钗头凤》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1】红酥手:形容女*手的柔软红润。

【3】宫墙:南宋以绍兴为陪都,因此有宫墙。

【4】离索:离群索居的简括。

【6】鲛绡: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范指薄绢、轻纱。此处指手帕。

【7】山盟:古人为了表示爱情的坚定不移,常常指山为誓,即山盟。

【8】锦书:写在锦上的书信。此处指表达爱情的书信。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

《钗头凤?红酥手》是南宋诗人、词人陆游的词作品。此词描写了词人与原配唐氏(一说为唐婉)的爱情悲剧。全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

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看到眼前情景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红酥手

第9篇:郑日奎《醉书斋记》的阅读*及原文翻译赏析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倾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②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③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一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④,只

第10篇:有关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阅读*及翻译赏析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河入梦来。

我僵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倾听那风雨的声音,披着铁*的战马驰过*河征战疆场的情景又进入我的梦境。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答: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3、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什么?

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命运芨芨可危)。全诗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4、诗歌首句中的一个“僵”字,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

5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5)前两句采用逐层深入的写法,其中的“___”、

}

2022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在此发布。本套2022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来自考生回忆,由湖北公务员考试网整理。

1、(单选题)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关于本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①是党在历史上形成的第三个历史决议

②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③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④从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了党和国家在各个时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2、(单选题) 北京市S区本着“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原则,推出线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汇聚多方调节力量,让百姓遇到纠纷可在线答疑,足不出户调解纠纷,降低矛盾化解成本,为百姓维权提供新途径。这有利于:

①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跨时空、跨地域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②形成“社会调节替代法律诉讼”的新型调解纠纷模式

③提升诉讼服务水平,从根本上消除社区居民矛盾

④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打造城市版的“枫桥经验”

3、(单选题)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提出,十四五时期,推进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省份全程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下列关于“无废城市”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无废城市”意味着城市没有固体废物产生

B、 “无废城市”旨在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C、 “无废城市”将不再采用填埋的方式进行固体废物处理

D、 “无废城市”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

4、(单选题) 近年来,各地开始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和公共安全等事项的证明,首先适用告知承诺制

B、 实行告知承诺制后,所有申请人不再提交证明,只提交承诺

C、 告知承诺中的“承诺”,指的是申请人以口头形式承诺已经符合告知的相关要求,并愿意承担不实承诺的法律责任

D、 告知承诺中的“告知”指的是审批部门以书面形式将证明义务、证明内容以及不实承诺的法律责任一次性告知申请人

5、(单选题) 碳中和的实现离不开我们在生活中时刻践行“低碳生活”。以下哪项不属于日常生活中倡导的低碳生活方式?

A、 选择使用电动牙刷

B、 节能灯代替普通灯泡

C、 晾晒衣服代替干衣机

D、 外出自备购物布袋

6、(单选题) 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这体现的哲学原理有: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实践到认识到再实践再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辩证发展过程

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7、(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实行领导集体负责制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

8、(单选题) 李某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缓刑期间李某再次盗窃邻居财产,数额巨大,对李某应当:

A、 维持缓刑,从重对新罪处罚

B、 维持缓刑,对原罪和新罪合并处罚

C、 撤销缓刑,从重对新罪处罚

D、 撤销缓刑,对原罪和新罪合并处罚

9、(单选题) 王某带3岁的小孙子到某餐厅用餐时,小孙子将一餐盘打碎,结账时餐厅拿出损失赔偿单,要求按上面规定的价格赔偿500元。事实上,此餐盘的市场价格为50元左右,王某和餐厅发生争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于餐厅赔偿单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故王某应以市场价格予以赔偿

B、 王某的小孙子为无行为能力人,打碎餐盘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王某也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C、 由于餐厅赔偿单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餐厅涉嫌欺诈犯罪,故王某不应予以赔偿

D、 餐厅制定的赔偿单具有法律效力,王某到餐厅就餐说明对赔偿的认可,应当按赔偿单规定的价格赔偿

10、(单选题) 小李为某行政机关正式工作人员,因工作失误受到行政处分。小李不可能受到的行政处分是:

11、(单选题) 下列哪种仪器,不以图中所示原理为基础:

D、 B、型超声诊断仪

12、(单选题) 下列物质中,最不可能用于防疫消毒的是:

13、(单选题) 孙某生活在明朝中叶,在他的一生中,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A、 追随郑成功收复台湾

B、 与戚继光抵抗倭寇的侵掠骚扰

C、 欣赏孔尚任的新戏《桃花扇》

D、 与关汉卿讨论《西厢记》的创作

14、(单选题) 下列节气与物候对应错误的是:

A、 立春——东风解冻

B、 大暑——大雨时行

C、 处暑——腐草为萤

D、 寒露——菊有黄华

15、(单选题) 在超市中广泛使用的消费明细单是由下列哪种打印技术实现的?

16、(单选题) 血压是重要的生命体征,在测量中我们获得高压、低压两个数值,并以此评估血压水平。下列与血压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高血压是指高压和低压同时高于正常值的现象

B、 测量得到的低压是指心室舒张时产生的压力

C、 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

D、 高血压患者在血压过高时常常伴随头晕等症状

17、(单选题) 某小学生给北京市行政区划图上色。按照老师要求,将全区或该区部分区域属于生态涵养区的行政区涂为绿色,其他区涂为黄色。下列行政区中,与其相邻的区被涂为绿色最多的是: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8—21题

2014年党中央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了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这一重大决策。七年来,三省市和有关部门狠抓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到2020年的目标任务已全面顺利完成。有序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空间布局和经济结构得到优化提升;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新区呈现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新面貌;加快推进重点地区发展,引领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协同发展,交通、生态、产业等不断取得新突破;谋划推进批重大改革创新举措落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日趋完善;积极推进民生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高。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七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给京畿大地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18、(单选题)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对(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的批复》,下列地区与北京市通州区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的有:

①三河 ②宝坻 ③香河 ④固安 ⑤大厂 ⑥武清

19、(单选题) 北京2022年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京津冀三地在公共安全、公共卫生、道路交通等方面出台临时性行政措施,共同保障冬奥会筹办工作。下列冬奥会比赛场馆与所承接比赛项目对应正确的是:

A、 首都体育馆——花样滑冰

B、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钢架雪车

C、 五棵松体育中心——速度滑冰

D、 云顶滑雪公园——冬季两项

20、(单选题) 为充分整合京津冀三地文化和旅游等资源,有关部门发行了“京津冀旅游一卡通”。下列不可能列入其中的旅游景点是:

21、(单选题) 2021年8月北京市政府印发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指出,2035年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将全面形成。下列哪项不可能是该文件提出的相关措施?

A、 完善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核心的京津冀汽车产业生态圈,加快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研发生产和示范应用

B、 支持北京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头部企业对接津冀生产制造资源,加速赋能津冀传统产业

C、 抓紧抓好协同发展重点任务落实,促进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跨区域协同

D、 推动京津冀规模化、协同化布局氢能产业,重点布局制备、运输、存储、加注和氢燃料电池产业链环节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22—25题

北京朝阳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已华丽转身,成为赫赫有名的北京798艺术区,即北京的文化新地标。数以百计的设计、文化艺术机构云集此地,形成了别具一格的"SOHO式艺术聚落"和"LOFT生活方式"。798艺术区的形成,主要基于对原有空间和建筑的开发、改造和利用,这是北京市开展城市更新行动的方式之一。

城市更新主要是指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功能的持续完善和优化调整,是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的更新。2021年,北京市相继发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还启动了《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立项论证工作。

近年来,北京市提出了减量发展,要从集聚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功能谋发展。北京实施的城市更新行动,是点状或线状式的更新,而是创新性地以街区为单元,加强统筹片区单元更新与分项更新,统筹城市更新与疏解整治促提升,统筹地上和地下更新,统筹重大项目建设与周边地区更新,统筹政府支持与社会资本参与,推进城市更新行动高效有序开展。

22、(单选题) 北京市的城市更新行动主要在( )开展。

23、(单选题) 按照北京市的政策,下述选项中,不符合城市更新行动精神的是:

A、 规划引领,试点推行

B、 大拆大建,更新城市面貌

C、 提质增效,盘活存量空间资源

D、 政府引导,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24、(单选题) 城市更新行动中,应当注重加强“微空间”更新改造。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 将798老厂区改为798艺术区

B、 将老旧小区楼房外立面涂新

C、 将批发市场拆迁后改为城市送风通道

D、 将街道“边角地”改为口袋公园

25、(单选题) 北京市推进城市更新立法工作的意义在于:

①为城市更新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②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各自职责范围,协同开展相关工作

③依法保障公众在城市更新行动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④为国家出台法律规范全国的城市更新工作起到示范作用

26、(多选题) 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许多老年人遭遇了就医难、购票难、购物难等问题。2021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他们日常生活造成障碍。为此,必须:

A、 强化政府信息公开,打造阳光政府

B、 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相结合,实施惠民政策

C、 优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 坚持依法行政,改善营商环境

27、(多选题) 下列各项体现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的有:

A、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B、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C、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D、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28、(多选题)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系统观念”所蕴含的哲学原理有:

A、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B、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C、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决定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

D、 事物内部不同部分之间和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着固有的联系

29、(多选题) 甲、乙、丙和丁四人计划合作出资成立一股份公司,注册时可以被认可的出资形式有:

B、 乙以自己的发明出资

C、 丙以自己的产权房出资

D、 丁以自己的机械设备出资

30、(多选题) 党的七大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

A、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 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31、(多选题) 货币的职能包括:

32、(多选题) 下列选项中,前后表述内涵对应一致的有:

A、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B、 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科学决策,精准施策

C、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清正廉洁,严格自律

D、 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依法行政,处事公正

33、(多选题) 中国古代许多诗人喜欢写“山”,以下诗句与作者对应正确的有:

A、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B、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谢灵运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D、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34、(多选题) 根据板块学说,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下列哪些板块碰撞造成的?

35、(多选题) 在以下绘画技法中,属于中国画的技法有: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36、(单选题) 在现代信息社会,信息以海量的形式存在,而且十分复杂,瞬息万变,这不但使信息收集和处理的难度加大,而且使信息对决策来说变得更加重要。在决策过程中,如果信息一旦失真,或以片面的甚至过时的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就必然会导致决策失误。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科学收集和处理信息提供了有力支撑,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技术保障。

A、 全面、真实和及时的信息,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

B、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C、 信息的复杂性、海量性和多变性使决策时难度增加

D、 信息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与日俱增

37、(单选题) 除了捕食者的捕杀之外,巨鸟们的身体状况也是其灭绝的原因之一。巨鸟身材高大,体重也惊人,无法再在天空翱翔,久而久之,翅膀退化,它们只能在地上行走。当捕食者的威胁并不严峻时,巨鸟不需要快速奔跑以躲避追捕,因此它们的活动能力也随着身体日渐庞大而衰退。当捕食者突然出现时,它们跑也跑不快,体型太大想躲没地方可躲,因此只能被吃掉。

最适合作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C、 盘点史前致命捕食者

38、(单选题)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的开始于滑膜的剧烈炎症反应,发作时,局部关节可红、肿、热、痛,这就是炎症最典型的表现。炎症持续时间越长,痛风反复发作次数越多,越容易出现局部关节的破坏,导致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因此,在急性期足量、足疗程地应用抗炎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止痛。等关节不疼不肿了,开始降尿酸治疗,才是杜绝痛风复发的最根本做法。

关于痛风,这段文字没有提及:

B、 急性期的典型症状

D、 患者日常生活管理

39、(单选题) 相较于《汉魏六朝碑刻数据库》《唐代墓志铭数据库》等聚焦于断代,《三晋石刻大全数据库》集中于一隅,《历代石刻拓片汇编》具有较强的通代性,并且不设地域范围限制,同时在尽量避免收录与上述数据库重复篇目的前提下,利用已经搜集的石刻拓片、传世古籍以及出版整理的古籍等,全面收录、整合了各种刻有文字内容的石刻资源。

A、 已有石刻数据库内容丰富

B、 我国古籍数据库分类齐全

C、 《历代石刻拓片汇编》独具特色

D、 几种重要石刻资源存在巨大差异

40、(单选题) 下面6个句子的最佳顺序是:

①一方面,消费者可能不再只是消费食物本身,而是理念上的消费;另一方面,消费者可能持低价、重量不重质的消费观念

②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对食物的控制权、认知权会很少,这是现在一些大公司希望推动的食品体系

③由于我国农耕方式的多样性,部分人会回归这种传统农业种植方式,或者寻求新型健康的有机农业发展方向

④未来,我们将面临两种食物生产方式。一种朝向更工业化的生态体系,从生产加工到食品供应这一系列过程都由大公司操控

⑤与此同时,消费者在食物上的消费水平以及消费理念也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⑥另一种是采用小规模、精致化的耕作方式

以下是略有删节的公文部分内容,阅读之后回答41—45题

(六)整体布局、协同联动、强化领域应用

①深化体系交通领域整合。推动智能信号灯“绿波调节”,推广公交信号优先系统,开展试点区域内执行任务救护车、消防车等特种车辆的“一键护航”。________出行体验,探索公共交通“一码通乘”,推动定制公交、预约出行、共享单车、汽车分时租赁、停车位错时共享等多样化交通出行服务模式。持续提升全市交通综合治理水平,推动重点站区“一屏统管”,保障冬奥交通管理指挥调度。________车联网先导区建设范围与规模,探索重点区城“全息路网”,开展创新应用,促进创新发展。

②推动生态环保领域协同。加强感知统筹,建立生态环保“测管治”一体化协同体系,提升生态环保综合执法效率。提高重污染天气、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森林火灾等场景一体化应急管理服务能力,加强水环境管理、水旱灾防御、农业农村管理、公园管理等智慧化应用。鼓励社会企业创新生态环保应用,激活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动能。

③加强规划管理应急联动。摸清城市运行、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监测基础设施家底。强化城市风险管理,加强应急状态下一体化指挥调度与应急救援处置的能力。推广具有“一杆多用”功能的城市智慧灯杆。基于“时空一张图”推进“多规合一”。探索试点区域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实现规建管运一体联动。构建安居北京住房保障民生服务平台,提升建筑工程监管服务水平,深化住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公众参与社会监督机制,利用随手拍、政务维基、社区曝光台等方式快速发现城市管理问题。

④丰富人文环境智慧应用。推动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建设,延伸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进基层,推进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管理平台建设,推进文化惠民。基于特殊人员画像开展社会帮扶救助,打造温暖宜居社区环境。通过“北京通”等政务移动端实现失业保险申领、住房公积金提取、职业资格认定等事项线上线下一体化办理。拓展扶农助农手段,利用电商平台促进农产品直播带货、直销社区。

41、(单选题) 选文最可能出自下列哪篇公文?

A、 《北京市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

B、 《北京市关于“十四五”时期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

C、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

D、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

42、(单选题) 依次填入文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43、(单选题) “推动开展线上文旅展出、线上体育健康活动和线上演出活动,加强云转播、沉浸式观赛、多场景一脸通行等智能技术应用体验”这一措施最可能出自文中的哪一段?

44、(单选题) 下列哪一情景不涉及选文部署的工作事项?

A、 在景区网站上预约门票后进行参观

B、 利用“北京通”政务移动端提取住房公积金

C、 使用一个乘车码乘坐公交、地铁等

D、 通过“随手拍”方式举报城市管理中的问题

45、(单选题) 落实选文中提及的各项措施,有助于政府部门实现下列哪些目标?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46—50题。

终于,在离“家”17个月后,云南北移亚洲象群的14只大象跨越元江,平安回归栖息地。这段时间,“断鼻家族”一路向北,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我们为象群集体倒地睡觉的照片而惊叹,也为竭力保证象群一路生活所需默默努力的人们而感动。象群为何不再害怕人类?从受采访者的话语中,我们能窥见端倪。“大象也饿了,它也不是故意的。”“没吃多少玉米,这些玉米都无所谓。”“可能它走掉,我还会关切,还会想它。”_______________。人们自觉承担起保护亚洲象的责任,让涓涓细流汇聚出了磅礴的力量,为亚洲象一路北上提供了重要保障。

青山绿水之间,亚洲象一路“逛吃”,人类紧随其后实时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展现出我们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高质量的发展,绝不以损害大自然为前提。人生于天地之中,应当善待草木山川、珍惜鸟兽虫鱼,因为人不可能脱离自然而独立存在。此次,大象成功归家,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对待野生动物的态度,也传递出了“保护自然环境,中国始终在路上”的决心。

生产力是文明的基础和动力。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建立在先进生产力基础上的文明。但是,没有自然界提供的劳动要素,生产力便会成为“无米之炊”。劳动和自然界的馈赠是一切财富的基础和来源。先进生产力不仅是在持续的自然生产力基础上实现经济生产力永续发展的生产力,而且是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生存原则和方向发展的生产力。只有以此为经济基础,才能保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永续性。

现代化代表着当下的先进生产力。按照资本逻辑推进现代化,西方现代化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以此为鉴,在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基础上,我们的现代化必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就要将生态化作为现代化的前提、内容、方向。

现代化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西方现代化经历了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信息化的发展顺序,并将生态化纳入到了现代化当中,形成了生态现代化范式。现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任务尚未完全完成,工业化进入到了中后期发展阶段,信息化已有所发展。相比之下,只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绿色化,才能赶超西方现代化。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绿色化,就是要系统集成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智能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先进成果,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升级换代。这样就开辟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方向。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46、(单选题) 填入材料一画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A、 大象归家,生态保护还需一以贯之

B、 我们有理由机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矛盾,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生

C、 保护野生动物,不再只是国家层面的政策措施,更得到每一个人发自内心的认可

D、 当全世界都在围观中国大象的时候,不妨以此为契机,让世界看到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的成就

47、(单选题) 材料一反映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哪方面取得的成就?

A、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C、 建立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

D、 应对外来物种入侵

48、(单选题) 以下与材料二对应现代化的理解分析不一致的一项是:

A、 我国的现代化将按照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信息化的顺序发展

B、 将绿色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等相结合发展才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

C、 西方的现代化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是不符合当下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的

D、 我们不能走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路程,应开辟代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方向

49、(单选题) 202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哪项最能体现该主题:

A、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B、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C、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D、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50、(单选题) 根据材料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为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的是:

A、 2020年北京市共完成148条道路、382公里自行车道整治任务,核心区主干路自行车道整治实现全覆盖,王府井、C、B、D、等一批慢行示范区建成,市民“伴着街景骑回家”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B、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累计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2154家,退出企业主要集中在建材、机械制造与加工、家具和木制品加工等行业

C、 城市副中心因地制宜,用背街小巷周边腾出的可利用空间,在居民停车需求强烈的街区开辟了便民停车场;在“溜娃”需求强烈的街区增设滑梯等儿童游乐设施;在养老需求强烈的街区建起了养老驿站

D、 北京市等级旅游景区针对不同重点突出区域,采取不同的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落实方案。如餐饮区设置“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桶;办公区张贴(展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宣传画等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51—55题。

2021年,在北京市不断创新探索并取得积极成效基础上,我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再度扩容。天津、上海、海南、重庆4省市近日成为新晋试点地区。4省市合计明确203项试点任务,与北京市形成“1+N”的试点格局。

试点扩容对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预计,此举必将带动更多国际先进服务业进入中国市场,产生鲶鱼效应,为推动我国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带来更多利好。

首先,这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塑造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当前,我国的服务业开放既面临重要的机遇,也存在现实的差距。一方面,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消费形态正在由以实物消费为主加快向以服务消费为主转变,服务业吸收外资已占吸收外资总量的70%以上。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服务业增加值约占GD、P的55%,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左右,存在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不够、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等问题。为此,需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持续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塑造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

其次,这有利于更好发挥地方首创精神。服务业开放点多面广、门类众多,既涉及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的统筹,又涉及各类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需要多难度开展创新探索。比如,天津将试点工作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大局中加以谋划考虑:________将强化国家战略承载区域的示范效应:________统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________推动制度集成创新,着力建设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

总的来看,这次开展试点的4省市服务业发展基础较好,区域和产业代表性较强。因此,通过改革创新,发挥地方首创精神,能够在工作中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对全国服务业开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最后,这还有利于加强协同开放。新增4个试点省市,有助于与北京的示范区建设形成梯次安排与协调配合,更加有序安排试点政策实施和经验复制推广工作,多点开展试验论证,形成综合效应。可在统筹好共性领域开放探索的前提下,充分体现地区特色、特点,鼓励差异化探索。将北京市24项创新性较强的试点任务纳入4省市方案,接近52项共性试点任务的半数,共同开展开放探索;明确有各地特色的措施151项,约占总体203项试点任务的四分之三。

51、(单选题) 根据文中第2。

}

要说好课,就必须写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 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教案是老师上好每一节课,传授知识最好的途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方便大家学习。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1、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2、领悟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点。

3、背诵全诗,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1、描写琵琶乐时,诗人成功地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产生共鸣,点明题旨。

1、先让学生欣赏一段琵琶曲,然后依势将学生引入《琵琶行》。

点拨:在白居易生活的时代,有一句流行语“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就是指他的名作《长恨歌》和《琵琶行》。“行”,又叫“歌行”,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

2、让学生自由地诵读全诗,读出其中的感情来。

3、配乐示范背诵全诗。

4、赏析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提问:第一段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点拨:“浔阳江头夜送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再用“枫叶获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种悲凉诉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主人”四句,写饯别时的凄凉情景。“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一个“惨”字点出了凄凉环境。最后借江边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忽闻”两句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悠然神往,从感情上由忧转喜,引起下文。

5、赏析诗人是如何将“仙乐”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的。

点拨: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音强、音高、音色、节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种声音来比喻四根琴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如急雨”“如私语”“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涩”“银瓶乍破”“刀枪鸣”“如裂帛”等等,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此外,还用“嘈嘈”“切切”等象声和“间关”“幽咽”等双声词来描摹琵琶声,更增加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感。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6、诗人与琵琶女的感情是怎样产生共鸣的?

点拨:诗人听完琵琶曲,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后,不由自主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看来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有相通之处。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以后的处境有类似的地方。

点拨:“我”的诉说,反转来又拨动了琵琶女的心弦,当她又一次弹琵琶的时候,那声音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过来又激动了“我”的感情,以至热泪直流,湿透青衫。

8、在前面赏析时,一边赏析,一边引导学生背诵。最后在音乐声中,全班齐诵课文,再次体味诗的韵味。

四、课外扩展:赏析苏轼的一首写琵琶声的词《水调歌头》。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阶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1、深情诵读,疏通和落实本文的重点文言字词及知识点。

2、品味语言,理解和学习本文中的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及写作特色。

3、把握文意,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1、疏通和落实本文的重点文言字词及知识点。

1、理解和学习本文中的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及写作特色。

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新建阿房壁未干,沛公兵已入长安。帝王若竭生灵力,大业沙崩固不难。”这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一首咏史诗。诗人借阿房宫的兴废告诫君王要爱惜百姓,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而与胡曾处于同一时代的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则也选择了阿房宫作为他讽时刺世的一把利刃,那么在杜牧的名篇《阿房宫赋》一文中,杜牧又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观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杜牧,学习《阿房宫赋》。

二、初读文本,解决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通过工具书解决都不准的字音。

2、让个别学生朗读,教师做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准重音、读出感情。

3、教师范读、播放录音,个别学生再读。最后全体学生齐读。

三、再读文本,疏通文意

要求:学生六人一组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根据课文下方的注释,利用工具书逐段疏通文意。六人分工合作,找出并解释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最后整合翻译整段文意,同时提出疑难点,寻求教师帮助。

①六王毕,四海一 毕:完了,结束。

②骊山北构而西折 构:动词,架木做屋,引申为建筑。

③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抱:适合,随着。

④盘盘焉 焉:……的样子。

①直走咸阳 古义:跑,奔,此处解释为趋向;

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古义:座,所;今义:下降,衰败。

③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古义:指宫室建筑结构错综复杂精密。

今义:常用来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

④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指天气(雨雪阴睛)的意思;

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①六王毕,四海一 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②蜀山兀,阿房出 兀:形容词作动词,指山上的树木被砍伐光了。

③骊山北构而西折 骊山:名词作状语,从骊山;

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④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腰、缦:名词作状语,像人腰一样,像绸子一样。

⑤蜂房水窝 蜂房、水窝:名词作状语,像蜂房、水窝一样。

⑥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云:名词作动词,出现了云;

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了龙。

⑦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虹:名词作动词,出现了彩虹。

⑧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响:动词作名词,歌声。

第一段介绍了阿房宫兴建的时代背景、总体规模和布局精巧、构造奇美的建筑风格,以及宫中的歌舞之盛。进而铺叙阿房宫的雄伟壮丽。

①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荧荧:明亮的样子。

②杳不知其所之也 杳:无影无声,形容声音的遥远。

③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态:指姿态的美好;妍:美丽。

④弃掷逦迤 逦迤:连续不断。这里有“到处都是”的意思。

①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

今义:筹划、计划或组织。

①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辇:名词作状语,坐辇车。

②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歌、弦: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

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收藏,经营,精英:动词作名词,皆译为金玉珠宝等物。

鼎、玉、金、珠:名词作状语,把鼎,把玉,把金子,把珍珠。

铛、石、块、砾:名词作动词,看作铁锅,看作石头,看作土块,看作沙砾。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缦:通“慢”。

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判断句

②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判断句

③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定语后置句

第二段写了宫人的来源,写宫人的生活情境,以及宫人的悲惨命运来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设伏。

①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心:心意,意愿。

②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纷:多,繁华;念:顾念。

③奈何取之尽锱铢 奈何:怎么,为什么。

④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比;南亩:田间。

⑤多于在庾之粟粒 庾:露天的谷仓。

⑥戍卒叫,函谷举 举:被攻占。

①可怜焦土 古义:可惜;今义:怜悯。

①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极:副词作动词,极尽。

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日:名词作状语,天天地。

③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焦土:名词作动词,变成焦土。

①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判断句

②戍卒叫,函谷举 被动句

③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状语后置句

第三段铺写了秦王的骄奢淫靡,滥用民力,以致众叛亲离,导致了农民起义,进而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指出秦必亡之命运。

①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如果。爱:爱护。

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传递。为:做。

③谁得而族灭也 得:能够;哀:哀叹。

④秦人不暇自哀 不暇:来不及。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名词作动词,族灭。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①秦人不暇自哀 宾语前置句

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谏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辙。

2、归纳整理本文中的文言字词句。

二、回顾和检查上节课的知识点

1、下列加粗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C )

2、下列四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C )

A.一             B.爱

六王毕,四海一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取             D.族

奈何取之尽锱铢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下列四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

A.焉             B.而

盘盘焉,囷囷焉        骊山北构而西折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谁得而族灭也

B.夫             D.于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多于九土之城郭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三、朗读文本,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文本,全文四段可分几大部分?并概括其大意。请学生合作交流回答。

明确: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二部分(第3、4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辙。

2、大声的朗读第一部分,思考:(1)在这一部分中诗人杜牧借助史实,通过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阿房宫图,给我们留下了鲜明的印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的?

(2)请你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对其进行鉴赏分析。

明确:(1)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写建筑,课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备加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兴会,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

示例:(2)分析“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四句。第一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是倒置式的暗喻。“明星荧荧”是比喻句的喻体,“开妆镜也”是本体。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绿云扰扰,梳晓鬟也”,与上一句的表达方式相仿。第三句说丢弃脂水竟使渭流涨腻,用的是夸张手法,极言梳洗美女之多。第四句写焚烧椒兰竟至烟斜雾横也是夸张,效用同第三句一样。四句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加之新鲜的比喻,巧妙的夸张,读来使人有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之感。作者正是借助于开镜、梳鬟、弃脂水、焚椒兰这些生活细节形象地写出了宫中美女之多,宫室之广。写宫室,是承接上文;写美女,则是开启下文。所以,作者紧接着便是写美女望幸。这一层都是写美人,但是从美人的生活遭际也可以看到秦始皇的荒淫无度。

3、请学生朗读第一部分,读出阿房宫恢弘壮丽的气势和作者对统治者荒淫无度的忧愤之情。

4、自由的朗读第二部分,思考: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朝政。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现代文中的“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但在文言中除解释“值得怜悯”外,还有可爱、可惜的意思。这里的“可怜”解释为“可惜”。作者用这二字,使无穷感慨充溢字里行间。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迅速灭亡;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一场烈火之中化为灰烬。秦朝速亡的史实说明,不能爱民,难图久安。但是,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无视历史教训,沉湎声色,又大起宫室,身居积薪之上,仍以为安。历史兴亡,激荡胸中;目睹现实,感慨万端。神奇瑰丽之阿房宫付之一炬令人可惜,显赫一时的秦王朝毁于一旦令人可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尘,唐王朝的命运不也令人可忧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的不安与忧愤溢于言表。辞赋不同于论文,许多地方并不直说,读时需细加玩味,方能体会作者的用心。

5、请学生朗读第二部分,读出作者对唐王朝的命运的不安和无穷感慨。

四、品读文本,鉴赏语言

1、本文语言精炼,而含意丰富。请选取你最喜欢的句子进行鉴赏分析。

示例:本文起笔就不同凡响。《古文观止》编者的评语是:“起四语。只十二字,便将始皇统一以后纵心溢志写尽,真突兀可喜。”开头两句,写六国覆灭,由秦一统天下。形似泛泛叙事,实则为下文伏脉:“六王”为何会“毕”?“四海”为何能“一”?一亡一兴,关键何在?读完全篇,就知道作者正是由此开始总结历史教训的。后两句,说伐尽蜀山林木,才将阿房宫建造而成,言建造工程之规模浩大,蕴含着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李白有诗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砍伐蜀山之木,运往关中,要耗多少人力物力,需经多少艰难险阻,作者没有细说但读者自可想见。而要建成如此奇伟之宫室,伐木运木只是一项工程。统一天下不久,即如此滥用民力,势必酿成严重后果,于此作者已有暗示。“纵心溢志”,“骄奢淫逸”,正是取祸之由。起首4句,不仅气魄宏大,且含意深广,耐人寻味。从语言上看,两两对偶,各各押韵(全押仄声韵),音调急促有力,确系“突兀可喜”。

2、请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自由品读,要求读出节奏和感情。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阿房宫赋》脍炙人口,曾得到“古来之赋此为第一”的崇高评价。文虽以铺陈描写为客笔,抒情议论为主旨,但在前两段描写时,却用尽工笔,以华美的文辞,丰富的比喻,极度夸张地写出了阿房宫的规模之大,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丰,靡费之巨,从而有力地突出了秦始皇的罪行。在铺陈描写的基础上,后两段抒情议论,揭示全文主题,显示作者的见解和写作意图,见出褒贬之情,讽喻之意,前两段为后两段张本,后两段是前两段的深化、升华、归宿。铺叙描写抒情议论紧密结合,使得文章有景有事有情有理,具有强大的艺术力量。文章为了铺叙其事,运用的语言也是相当精美的。它时而用对偶排比,句式整齐,音调铿锵,声韵和美,节奏明快。时而骈散兼行,长短急徐,错落有致,显得文气走动,通达流畅。总之,〈阿房宫赋〉文辞华美,想象丰富,气势宏伟,既有激情,又蕴深意,令人感动,发人深思,堪称“文人之赋”。

1、背诵全文。2、搜集杜牧的相关诗文词赋,进行自主阅读和相互交流,开拓视野。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诗进行赏析,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难点)教学方法:朗读法、串讲法、探讨法。

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他就是李白。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这首诗言蜀道之险,有“风人之义”,咏叹的意味尤浓,诵读时必须把握这个基调,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下面试分层加以解说:

1.“噫吁……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4.“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诗题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这里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喟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

5.“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阖,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诗的开首4句是全篇的'总纲,以后按蜀道的由来、历史,蜀道沿途各处高峻、阴森、险恶和动荡不定的社会情况等内容次第写来,镜头一组比一组惊心动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反复叠现吟唱,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了一个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使全诗的情感始终处于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荡,余韵悠长。

朗读课文在学生朗读时,提请注意诗歌的章法、气象、基调。请朗读好的学生进行朗读。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读这首诗,如从画廊经过一般,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接连不断地出现在你的眼前,它们那阔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气势,使你怵目惊心,叹为观止。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在诗人的想像中,他仿佛将秦蜀之间重山叠岭千里不绝的图景一望无余。如此雄奇的地貌,真是罕有其匹啊!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6个字就将民间传说中关于五丁开山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出来,使我们仿佛听到了五丁拽蛇时的大声呼喊以及随后一声使山河改观的巨响,也仿佛看到无数勇敢的人在高山上开辟道路、架设栈道的情形,不禁要赞叹神力和人工的伟大!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是诗人想像自己在蜀道中的所见:当仰望眼前的最高峰时,他看见六条龙拉着的太阳车被挡住,不得不绕道而行;再俯视下面,只见波涛汹涌的急流为大山所阻而激起无数的漩涡——这幅画又是多么神奇而美妙!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诗人设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这很像一组摇镜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

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之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

这首诗以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贯穿始终,已经显示了它的咏叹基调。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这三叹其实也蕴含在诗人的具体描写和抒情直白中。例如“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是叹蜀道之高,因为黄鹤之飞至高,猿猱动作最灵,二者皆不得过,人又何能翻越?再如“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是叹蜀道之险,用劝游者的口吻写出,意味尤为深长。又如“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是叹蜀中战祸之烈,诗人用具体描写方式,再现了“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的图景,有不忍目睹之意。

语文《蜀道难》高中教案(四)

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蜀道难》具有一种示范的作用。这种示范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展现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的作品风貌,从而感受时代与文学的联系;另一方面的作用,在于通过引导学生诵读、鉴赏《蜀道难》,进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学会阅读其他唐诗作品。

在诗作本身之外,作者李白也是很值得研究的对象。这个中国诗歌史上的巅峰诗人以他的卓然文采和人格魅力点燃了盛唐诗歌的熊熊火焰。因此,把李白的诗歌放在这一单元的第一篇就起到了管中窥豹的作用。通过了解李白的诗了解李白,又进一步了解唐诗的风采。在之前上过的唐诗引导课的基础上,我希望通过诵读与鉴赏两个层面结合李白这位诗人来阅读他的诗。使学生能被古典诗歌的巨大魅力所吸引。

《蜀道难》是一个乐府旧题。在行文上有别于学生经常诵读的格律诗,它不像格律诗一样以对偶句为主,它常常是散句居多,这就增加了诵读时情感把握的难度。高中的学生在思想上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但在表达上却正相反由开放转向了封闭。而诗歌阅读鉴赏恰恰需要的就是学生敢于开口去诵读,在这一点上,诗歌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现了矛盾。

在诗歌教学上,学生已经接触过现代诗歌,对诗歌的意象有一定的了解。而要了解唐诗乃至整个古典诗歌的魅力,仅仅了解意象是不足的。因此,在《蜀道难》的教学上,意象是一个跳板,它连接着学生的已知与未知。学生可能会被古奥艰深的用词抑制了兴趣,但诗歌丰富的想象世界与情感世界依然是引导学生主动诵读主动探究的一盏明灯。

针对学生对诵读古诗的畏缩情绪,我决定以两条主线贯穿全课。一条主线在于从把握情感、掌握停顿、理解内涵三个有着层层递进关系的角度指导学生如何诵读和感受一首诗歌。另一条主线在于梳理分析《蜀道难》的句法特点、主旨情感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探究李白对乐府旧题诗的创新和超越,进而探讨李白豪迈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而这两条线的交汇之处就是诗人“李白”。第一条线属于“表”,第二条线属于“里”,正是如此,让学生表里结合的去理解,去感受大诗人李白之“大”。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多样的诵读方式来把握诗歌,让学生从多方面接受朗诵这一艺术表现手法,进而能够主动的去诵读。这样既起到引导学生敢于诵读的作用,又能够有一定深度的理解诗歌。

1.基础知识目标:深入了解李白其人,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章法、意境、声韵等。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情感培养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

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两课时内容简介】

本公开课为第一课时,主要立足于引导学生学会朗诵,进一步熟悉其乐府旧题诗歌的特点,体会李白诗风的豪迈飘逸。在内容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借助于“剥皮抽筋”手法,掌握本诗的情感主旨。

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鉴赏和品味本诗的语言和艺术手法,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

以贺知章对李白《蜀道难》的评价——“子,谪仙人也!”引出教学文本。

一、初读文本,粗品诗意

(一)、《蜀道难》解题

《蜀道难》属魏晋早有的于乐府旧题。这个歌曲的内容就是歌咏蜀道的艰难,行旅之辛苦。

《乐府解题》:“备言蜀山之阻。”(PPT展示)

(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集体朗读,教师注意其读音及停顿。

1、教师指正个别易读错的字音。

2、提问学生:朗读应注意的要素。

朗读要素:节奏快慢、停顿、语调、轻重音等。(PPT展示)

3、以首段为例,教师示范并指导朗读。

“噫吁嚱……难于上青天“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嚱”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捫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1、《蜀道难》为乐府旧题,本为写行旅之艰难。李白作为唐人再写旧题,是简单的再重复还是另有创新之处?

李白诗歌的最高建树就是乐府旧题诗歌的创作。我们能借助于本诗的学习,以了解李白这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对乐府旧题诗的继承和创新?

2、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指导。

(让学生结合初高中以来所学过的乐府诗歌,进行比较分析。)

第一处创新:句法的推陈出新。

乐府诗歌,尤其是初唐以来,一般都是七言古体诗,但李白善于把3、4、5、7言等各种句法混合运用,成为一种杂言体。大量使用散文化诗句,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了奔放的语言风格。这是继承了楚辞和汉乐府的传统,加以推陈出新。句式的创新,有利于情感抒发的自由和变化,也附和了李白豪放不羁,追求个性自由解放的灵魂。(PPT展示:)

二、再读文本,浅探主旨

(五)、学生听名家范读,再次朗读。

(六)本诗内容主旨浅探。

1、教师提问:本诗题为“蜀道难”,此道到底有多难?诗人运用什么手法把蜀道之艰难表达淋漓?

诗人运用比喻和反复手法,直接抒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PPT展示)

2、教师提问:蜀道之难的具体体现为哪两个关键字?

3、学生小组合作,从"高、险"两个方面分析本诗内容。

一 叹蜀道之高险  蜀道来历(一叹惊讶突兀)

(难行)      蜀道高峻

二 叹蜀道之惊险  景物凄清(二叹畏惧、发愁)

(可畏)      山水险恶

三 叹蜀道之凶险  剑阁险要

5、教师提问:本诗主要写蜀道之高险,目的何在?只是单纯的以写景为目的还是另有他意?

6、学生讨论,请个别学生谈谈看法。

7、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与学生“剥皮抽筋”读法。

让学生划出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并组成一诗。

8、成果展示:(PPT展示:)

全诗的骨干句子集中起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诗歌主旨:赠别友人入蜀,对友人去蜀地的忧虑和惜别之情。

胡震亨《李诗通》中说“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言其险,更著其戒。风人之义远矣。”

第二处创新:主题的现实意义。

本诗虽是引用乐府旧题,诗的内容依照传统的题意,但李白的文字表现着充沛的时代精神,有着针对现实的主题。

小组合作:对文本进行评注式精读和诵读式精读。找出语言要素,如炼字、修辞等,共享学习成果。以书面形式上交学习成果,由小组长组织负责。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作归纳,如“ 朝孰、诚、方、善、间” 等。

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4、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1 .培养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多种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认识纳谏除弊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1 .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 .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 教学方法 ] 启发式提问法

1. 思考:文题有几层意思?讲解“讽谏”。

明确: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

2. 本文涉及的两个人物你了解多少?

明确: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二、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1、本文的人物对话有何不同?

明确,本文第一段里的三问三答,答的内容都是说邹忌美,只有一两个字的增减或变化,但却反映了对话人物间的关系亲疏远近的不同。妻是热情地赞扬邹忌“美甚”,反映了妻对夫的偏爱;妾在家庭中地位卑微,因为害怕,不得不敷衍地说一句“徐公何能及君也”,她的赞美比妻差多了。客回答是:“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用陈述句,比妾的反问句,语气更轻了。

2、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

明确:“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明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4、 讽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

5、本文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而作者却用占全文二分之一的篇幅去写邹忌和徐公比美,这是不是详略不当?

明确:不是。写比美,是为后文铺垫,是设喻手法。从全文来看,设喻、讽谏写得详,而齐王纳谏除蔽写得略。这种详略得当的手法,值得我们学习。

你所知道的历史上敢于进谏的忠臣有哪些?他们的结果一样吗?

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给你什么启示?

2、邹忌是怎样让齐王纳谏的?

教学目的: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

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课文。

“六王毕,四海一”,在《阿房宫赋》里,杜牧用这六个字概括了秦灭六过、一统寰宇的历史进程。也许因为秦王朝过于短促,历二代便骤然灭亡,所以后人总爱在秦的暴灭上作文章,而忽视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秦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以小胜大?或,六国何以由强趋弱,转胜为败?历史学家语焉不详,文学家往往指斥不当。

贾谊《过秦论》主要指责秦之过,但对秦的胜利(六国的灭亡)之因也作了简要的剖析:在六国,“争割地而奉秦”,使秦国“有余力而制其弊”;在秦国,“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横而斗诸侯”。这种剖析顾及斗争的双方,是辨证的;但分析不尽准确,因为并非这六个国家都争着割地奉秦。

历史的年轮又增加了一千二百余年,北宋策论大师苏洵注目这个历史课题了,于是有《六国论》出。

《六国论》是历史上第一偏不鞭强秦之暴行,而剖六国之痼疾的文章,所以它具有历史的严肃性;它分析了忍辱求和、赂敌为安的悲剧结局,乃是有感而发,它具有现实批判的针对性(这一点,我们在学习课文中会进一步认识);它不足600字,言简意赅,机锋雄辩,又有很强的文学性。“三性”合一,使得本文兼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学生自读注释一)补充两副写“三苏”的对联:

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

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学生先初读,扫清语音障碍;再齐读。

学生自译。补充(板书):

重要字词:率、厥、弥、判、速、洎、殆

词类活用:小/大则……、义不赂秦、却、礼、西向、日削月割

古今异义:其实、祖父、至于、智力、可以、故事

特殊句式: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天下之大

一词多义:暴、与、犹、亡、始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哪一句?两个分论点是?分别是就哪些国家而言的?文章的论证段落有哪些?哪一句是对历史教训的.总结?哪一句点明了.写作意图?

4、教师简析(参教师用书)

5、简介.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爱国之情

作者生于真、仁、英宗三世。其时,宋王朝虽然尚未疲弱不堪,但北有契丹(大辽),西有西夏,它们不断骚扰,国家不得安宁。1004年,大辽举兵攻宋,当时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辽在澶州打了一仗,宋军大胜。形势如此有利,真踪却一味求和,订下“澶渊之盟”,规定宋每年向辽进贡银10万两,绢20万匹,自此,抗敌卫国只气锐减,委曲求全之风日上。后辽又连连加码,宋均慨然应答。1044年,西夏元昊上书停战求和,宋却反而给西夏银、绢、茶。一代又一代的“为国者”皆被敌人积威所劫,以物供敌,以钱富敌。苏洵是睹之心忧,忧而思救,以为这和战国六国以地赂秦相比,有国之而无不及,下场更加不堪设想,于是写下了这偏醒世文章。

所以,结合背景,我们能够更加体察到作者的一片爱国之情。

本文立论鲜明,论证严密,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语言上,长短相间、整散交错。确如王安石云:“苏明允有战国纵横之学”。

文章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的感情,不仅有“呜呼”、“悲夫”这样感情强烈的感叹,就是在夹叙夹议的文字中,也洋溢着作者的情感,如对以地赂秦的憎恶,对“义不赂秦”的赞赏,对“用武而不终”的惋惜,对为国者为积威之所劫的痛惜、激愤,都溢于言表,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使文章不仅以理服人,而且以情感人。

背诵中心论点句、.写作意图句;背诵全文

2、都借古讽今,以史致用,都得源于作者的忧国情怀

《过》讽谏汉武帝施行仁政,防止重蹈秦朝施行暴政而迅速灭亡的覆辙;《六》讽谏宋王朝要以六国为鉴,奋起抵御外侮。

3、论证方法:都云对比论证方法。

4、中心论点的提出:《过》卒章显志,《六》开门见山。

5、语言:同:多排偶句,句式整齐;长短相间,错落有致。

不同:《过》词采华丽,《六》浅显易懂。

三、学习另二篇《六国论》

一是苏辙的,见教材。一是李桢的(节选)

写一篇作文,题目是“从历史看天下兴亡”

1、各家关于天下兴亡的观点(高一年级)

《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记身

《谏太宗十思疏》: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出师表》:广开言路、亲贤远佞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阿房宫赋》:戒奢以俭

《邹忌讽齐王纳谏》:广开言路

《勾践灭吴》:励精图治,心忧天下,尊贤重士,法纪严明

《我们对于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针锋相对,寸利必争,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决不搞屈辱外交

《触龙说赵太后》:磨炼国君意志,培养能君主

《季氏将划颛臾》:君贤臣能且上下精诚团结

《寡人之于国也》:使百姓不饥不寒且得庠序之教,明孝悌之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方面都得到发展

《六国论》(苏辙):六国相互背盟败约而失韩魏之天下要冲

对口高考语文文言文教案相关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文第二作者会收到邮箱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