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的内容及其意义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领会) *

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②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④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1、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简单运用)

①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各级官僚贪污成风。 ②经济上,兼并土地,苛捐杂税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③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 ④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⑤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综合)

①19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至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英美法等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 ②商品生产的 无限增长,需要开辟新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寻求新的殖民地。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他们把目标瞄向古老的中国。1836年,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第二节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1、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

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它是外国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2、近代工人阶级的形成及特点:**

近代中国诞生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特点:第一,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其革命性最强。第二,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第三,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综合)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

关系:①一是当外国列强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能够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 ②二是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

③三是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联系(综合46)***

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其区别在于,二者的主体、内容是不一样的。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放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放生产力问题。

两者的联系在于,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近代中国人民为反侵略斗争失败原因是

①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②经济技术的落后。

2、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先进分子民族意识的觉醒。(综合)*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1843年,魏源编撰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③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建忠,王韬,郑观应,薛福成为维新代表人物。 ④ 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的喊出了“救亡”的口号。还翻译了《天演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 ⑤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3、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①根本原因: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②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③对西方列强缺乏理性的认识。教训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4、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综合)

①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③太平天国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一定程度地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⑤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1、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第二,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综合)*

第一,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第三,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第四,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

1、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只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派自身的局限: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第三,脱离人民群众。

教训:是中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第一次表演,不仅仅暴露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2、戊戌维新运动进步的历史意义和影响(综合)*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时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第四,改革社会风气

第三章辛亥革命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

①第一,民族主义,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要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②第二,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③第三,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④意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革命纲领,它的提出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2、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围绕的主要问题和意义。(综合)

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

其意义有:第一,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

第二,论战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二节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1、 北洋军阀的统治以及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①政治上,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②经济上,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利益。③在文化思想上尊孔复古。 斗争:①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1913.7,李烈钧在江西湖口通电讨袁,发动“二次革命”②为反对袁世凯称帝,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

③段祺瑞公然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1917年7月中旬,孙中山在广州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1920年11月,孙中山领导第二次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2、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综合)**

第一,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第二,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第三,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第四,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第五,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局限: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第二,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第三,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1、 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②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的发展,中国的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进-步壮大起来。③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2、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第一,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于思想文化。

第二,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第三,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3、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即直接斗争目标

4、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第一,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第三,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第四,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5、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民主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自然科学,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②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旧文学 。③主张文学革命。意义:①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②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③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1、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组织是1920年8月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成员有李汉俊李达等 。活动: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②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③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2、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及其意义。*

第一,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第二,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既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第一,中共二大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二,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3、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

具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 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具有坚强的革命性,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所以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 第一,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第二,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第三,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

第三节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 北伐战争得以胜利进军的原因在于 *

北洋军阀仅用半年多时间就摧毁吴佩孚孙传芳两部主力,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第一,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第二,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第三,北伐战争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

2、 国民革命的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原因:客观上:一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刚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量,敌我力量悬殊;二是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分化,使革命力量遭到严重损失。 主观上: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斗争的领导权。

历史意义:第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第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众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积累了革命经验。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1、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

①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②见了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③大力推行保甲制度。 ④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

2、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基本主张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正式成立于1930年8月,其革命主张是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建立各级平民政权,经济上主张实行土地国有,实现”耕者有其田”,还大力策动军事反蒋活动,商定武装起义计划。

3、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经济

帝国主义的经济势力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并且牢牢地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1927年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建立以后,官僚买办资本急剧的膨胀起来,官僚资本是中国的垄断资本,他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任务。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1、南昌起义的意义 *

第一,他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第二,它成为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第三,他解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意义

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共产党领导的其他的各地起义武装树立榜样;它从实践上开辟了一条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深入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

3、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有:1)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保证中国革命的继续向前发展。2)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3)毛泽东在发言中着重阐述了农民问题和武装斗争对于中国革命的极端重要性。历史地位:1)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出路,2)为挽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3)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1、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

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二,国民革命的影响。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

阐述了共产党领导主要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3、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

第三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及其危害

第一,在统一战线问题上,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第二,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第三,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的主张。第四,在反“围剿”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消极防御的方针。第五,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方针。危害:使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又一次陷入困境。

2、 遵义会议极其重要意义。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结局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

1、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为迎接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3、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 4、播撒了革命的火种。5、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日本在中国占领区的殖民统治

.自1895年开始,日本对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日本驻台湾总督掌握立法、行政、司法、军事权。②对东北的殖民统治。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了14年的殖民统治。1932年3月建立的伪“满洲国”听命于关东军司令部,次长都由日本人担任。③扶植汪伪政权。1938年12月,中国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年3月,在日本操纵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2、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

①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②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③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4、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

1935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学生们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游行队伍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 其意义在于,一二九运动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计划,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1936年12月初,蒋介石飞抵西安,张学良与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从民族利益出发,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

其意义在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6、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具体表现

①是1935年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界同胞、各军队都应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捐弃前嫌,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②是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瓦窑堡会议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即将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③是1935年12月9日,领导推动北平学生运动(一二·九运动),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对国民党的政策方面, ①是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首次直接向国民党提出建立抗日联合战线的建议; ②是1936年9月1日,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中国共产党上述一系列政策调整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的抗日救亡运动,也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第三节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以及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3、国民党正面战场溃退的原因。

①中日国力和军力对比的悬殊。 ②蒋介石集团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路线,将希望单纯地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 ③国民政府在战略指导方针的失误。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

3、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开展的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日文化工作。

①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大后方人民要求国民党坚持抗战,实行民主。中国共产党积极团结国统区抗日民主力量,推进国统区民主改革。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开展的大后方的抗战文化工作:全民族抗战开始以后,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和开展国统区进步文化工作,推动和参与文化界抗战团体的组建和发展。文化界提出“抗战、团结、民主”为文艺创作的三大目标。抗战文化在斗争中得到新的发展。③意义:是全民族抗日战争中的一条重要的战线,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民主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中国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及其关系

①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②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全国性抗战开始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立即投入抗日斗争。八路军刚开赴前线时,主要是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八路军在敌后实施战略展开,发动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③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逐渐形成,在战略上相互配合。

2、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3、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①以毛泽东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②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后退,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③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4)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5)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7)抗日战争的历史生动有力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坚定的国际主义者,而且首先是最热烈、最忠诚、最彻底的爱国主义者。没有中国共产党人作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坚持和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4、论持久战的内容及意义 *

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系统的阐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签筒和发展归路,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毛泽东指出,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还科学的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过程。 意义在于,毛泽东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解释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

5、中国共产党关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进步势力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的主要依靠力量。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中间势力的特点就是动摇、不断分化。顽固势力指的是蒋介石为代表的亲美派国民党,和指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他们采取两面政策,既主张团结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并摧残进步势力。

6、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1938年9月至11月,毛泽东明确的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一批重要理论著作。系统的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毛泽东首先分析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在此基础上,科学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 毛泽东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 毛泽东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经验,之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其意义在于,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的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1941年5月,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 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方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意义在于,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党范围确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伟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1、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完成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和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3、中华民族在夺取抗战胜利的同时,也赢得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国国际地位随抗战胜利得到提高。 总之,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大国之一,是在亚洲大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人民在抗战中,为了自己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为了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付了巨大牺牲,作出了伟大贡献。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历史意义:第一,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第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第四,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 ***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同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最大的区别。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斗争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1、必须和能够打败蒋介石

①必须打败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只有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才能解放和中华民族的才能真正独立 ②能够打败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是暂时的现象和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而蒋介石发动的战争的反人民性质,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人民解放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2、中国国内始终存在三种政治力量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三种建国方案。*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中国行不通。民族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最终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第三次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三个阶级的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科学的建国方案。

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之中

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四大表现。

第一,重庆国共谈判和政协会议期间,主要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共同努力。 第二,在国民党当局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时,民主党派中,拒绝参加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反对国民党炮制的“宪法”。 第三,民主党派的许多成员积极参加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 第四,在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并且取得节节胜利的形势下,各民主党派都公开宣言,站在人民革命一边,同共产党已到位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1)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2)各民主党派热烈响应。 ①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接受中共中央邀请,陆续进入东北、华北解放区。(在哈尔滨的民主人士章伯钧等提出,政治协商会议即等于临时人民代表会议,即可产生临时中央政府。这个意见为中共中央所接受。 ②1949 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一致拥护中共提出的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这个政治声明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同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一道参加建立新中国的各项筹备工作。

第三节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1、《论人民民主专政》与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

第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第二,上述联盟中,主要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第三,为建立新中国,必须利用一切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

第一,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为政体,人民民主专政为国体。 第二,关于新中国的基本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一律平等,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第三,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 第四,关于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反对帝国主义的请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这项规定也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执政地位,朱德,李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3、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

原因: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第三,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经验: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第一节《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项民主改革

(1)在已经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中,建立工厂民主管理制度,工人阶级成为企业的主人。 (2)按照对私营工商业(原民族资本)的生产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进行了全面调整。 (3)颁布新婚姻法,妇女解放和移风易俗。人民政府于1950年5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对新婚姻法的宣传和实施,引起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与家庭生活的深刻变革,推动了社会上移风易俗的改革。

(4)有步骤地开展了对旧教育制度和电影、戏剧等文化事业的改革,确定了思想宣传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制定了新中国文化教育的方针。1951年9月,在全国开展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2、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原因主要是

第一,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紧紧抓住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恢复国民经济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第二,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制定了正确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 第三,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用。及时有力的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通着的历史从此结束,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第三,军阀割据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度,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着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4、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严峻考验

第一,能不能包围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第二,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第三,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第四,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风斗的作风。

第二节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和性质

中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着五种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人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主要的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还存在这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通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独立的社会形态。

2、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采取的实际步骤

主要表现: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3、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第三节开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完成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农业生产力不断发展,农民安居乐业,生产有所发展,生活有所改善。中国农村仔发展稳定的气氛中完成了几千年的分散个体劳动向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历史性转变。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进步。

2、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1)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2)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3)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4)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5)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及意义。

第一,有偿地、逐步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第二, 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同时,给予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以必要的工作安排。第三,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对其进步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

意义:对资产阶级实行赎买,这是列宁曾经设想并打算实行的方法。中国共产党把这种设想付诸实施并取得成功,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人公开表示接受这样的方案。从根本上说,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符合于客观需要,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件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情。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的第一个任务,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主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来完成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表明充分完成了前一个任务。 (2)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奋斗是第二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中国是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的。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建设。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正是为了推进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事业。  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一节良好的开局

1、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及其意义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正确的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中共八大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思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大会集中全党智慧总结提出的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成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事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

2、中共八大提出的指导方针

①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②在政治建设上,大会要求:1)继续加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2)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3)继续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4)逐步制定完备的法律,建立健全的法制。③在执政党建设上,要提高全党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3、陈云在中共八大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

①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 ②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③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 *

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毛泽东在文章中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这实际上为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

3、毛泽东关于正确区分两类社会矛盾以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及其意义

毛泽东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任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毛泽东在文章中还概括提出了区分和处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的学说。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前者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后者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

其意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它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规则,创造性的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共八大路线,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1、1958年秋冬至庐山会议前期的纠“左”努力

(1)毛泽东在1958年11月主持召开的第一次郑州会议上,指出当时大有立即宣布全民所有、废除商业、消灭商品生产之势,发展下去势必会重返苏联剥夺农民的历史性错误。这次会议对于正在急剧膨胀的“左”倾错误起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作用。(2)1958年11.12月间,毛泽东在武昌先后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六中全会,着重纠正急于向全民所有制和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倾向,以及企图过早的取消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倾向

2、“七千人大会”的召开及其意义 **

(1)主要内容:对大跃进所造成的严重经济困难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工作方向,统一了思想。毛泽东在会上系统阐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2)意义:这次会议对于恢复实事求是、民主精神和自我批评精神起了积极作用,在贯彻落实“八字方针”、推动形势迅速好转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3、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

4、文化大革命的社会历史原因

首先,对于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其次,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积累下了丰富的阶级斗争经验,把本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看作是阶级斗争,习惯于采取大规模群众性政治运动的方法去处理。第三,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第三节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1、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

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战略目标,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2、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三,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3、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和意义。

第一,论述了必须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想;第二,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第三,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 在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 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思想,务必继续的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据需的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其意义在于,把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发展过规律的认识大大的向前推进,为继续进行探索并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第十章改革开发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全国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其意义在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及其意义。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二个历史决议”)。 科学的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决议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结论。 第二个历史决议的通过,标志着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贡献和重大意义。***

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被作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其贡献在于,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②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③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国拔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4、《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科学评价。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的功绩是第一位,错误时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决议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0、中共十三大的历史贡献

1、大会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理论。 2、完整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制定了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兴利除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任务和目标。

1、“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是在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1)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解决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等问题,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2)政治体制改革遵循的性质和指导原则: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必须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遵循统一领导、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3)政治体制改革的底线:必须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总结本国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应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绝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根据邓小平提出的上述基本思路,其主要内容写入了十三大报告。

3、邓小平关于中国农业的改革与发展“两个飞跃“思想

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农业最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从长远的观点看,必然产生第二个飞跃,即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仅靠双手劳动,仅是一家一户的耕作,不向集体化集约化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是不可能的。最终还是要走这条路。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87年,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的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的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

第三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1)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对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归祖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2)香港、澳门的回归,使“一国两制”从科学构想变为现实,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讲话内容: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2)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3)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两手抓两手都要硬。5)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意义:1)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2)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

3)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及其意义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意义:中国共产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第四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将“和谐”列入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2)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2005年11月,胡锦涛在英国伦敦金融城发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1)中国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2)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来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3)中国与其他社会成员一道,为实现各国和谐相处、全球经济和谐发展、不同文明和谐进步的美好前景发挥积极作用,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4、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意义

(1)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2)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

5、中共十七大的主题及意义

(1)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意义:大会报告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和成功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作了科学概括,阐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战略部署; 审议并一致通过了党章修正案,在保持党章总体稳定的原则下,把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写入党章; 选举产生新一届党的中央委员会(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胡锦涛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6、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

(1)自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第五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1、进入21世纪的全方位外交

(1)同周边的睦邻友好关系日益加强。努力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2)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和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不断充实。(3)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大力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处理国际事务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十大成就。

答:第一,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 第二,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第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

第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第六,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第七,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第八,国防和军队建设外出新步伐

第九,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第十,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

3、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深刻历史启示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新的必由之路 第二,居安思危,长期艰苦奋斗

4、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

【中国举办G20峰会有什么意义?】

专家说法:G20杭州峰会将引领全球经济治理


G20杭州峰会将引领全球经济治理

2017年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受政治、社会等多重因素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都面临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对全球经济治理提出了新要求。面对现实,国际社会急需找出经济发展迟缓的“病根”,找到改善经济的“良方”。国际专家指出,定于9月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将对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发挥重要作用。

经济停滞货币贬值世界经济面临挑战

首先,西方国家经济存在诸多问题。西方一些国家近年来推行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本国改革步伐停滞,经济举步维艰。另一方面,G20一些发展中成员由于历史积累的问题和受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其出口和制造业不断萎缩,在美联储加息预期持续存在的情况下,货币贬值压力增大。面对上述诸多挑战,国际社会如不能推进经济结构改革,加强全球经济治理,世界经济增长前景就难以根本改观。只有平衡各方利益与诉求,切实找到优势互补的方法,才能使全球经济治理逐步趋向合理化。在这一方面,G20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法国专家认为,在G20框架下各国可展开广泛合作,可共同打击跨国避税,携手增强经济透明性,令跨国企业再无避税漏洞可钻,从而减少公共财政蒙受的损失。印尼经济发展与财政研究所研究员阿迪内加拉指出,G20可以协助推动全球贸易合作,同时,未来G20需要寻找共同的经济政策来协助解决各个成员的经济问题。

应对危机恢复信心杭州峰会备受期待

对中国首次在杭州举办G20峰会,中外专家表示,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和国际经济秩序的建设者,这次峰会有望取得重要成果。专家们预计,G20杭州峰会将聚焦世界经济和金融的重大突出问题,推动G20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作出新的贡献。墨西哥伊比利亚美洲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墨西哥财政部经济顾问孔特雷拉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世界经济最大的挑战是对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不足。此次G20杭州峰会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机会,各国领导人可商讨如何有效恢复国际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信心。

浙商看法:借机展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成果

宗庆后:借机展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成果

G20峰会要在杭州开,对于向来敏感的浙商来说,自然是万分关注的。“这当然是个好消息,G20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每一年的全球经济热点、未来走向都将在这个会议上诞生。”电话那头,正在忙碌的宗庆后脱口而出。他表示,G20对浙商来说,有着“风向标”意义。除此之外,G20峰会的召开也能为杭州在世界上打出一张漂亮的名片,“杭州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城市,G20的举行为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了解杭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机遇。”在宗庆后看来,这将大大提升杭州的城市地位和影响力,提高杭州在全世界的知名度,加速杭州国际化的进程。“明年G20峰会的主题是4个‘I’,其中之一就是创新增长方式,提升世界经济增长潜力。我想,明年的G20将有助于杭州的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包括提升创新、创业的环境等。”宗庆后表示,目前传统产业正在面临转型升级,G20的召开,或许会给这些企业解决一些困惑。而娃哈哈本身,也已奔跑在转型升级的路上。对娃哈哈来说,此次G20又将带来什么?前些日子,在上海举办的第17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宗庆后为自己的机器人站台。今年7月工信部公布的2015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里,全国共有46个项目入选,娃哈哈食品饮料生产智能工厂就是其中之一。或许外界对此还抱着好奇心态,实际上宗庆后早已在机器人的研发、生产道路上越走越远。在他看来,此次G20峰会在杭州召开,娃哈哈或许也能借此机会,好好向世界展示品牌形象和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的成果。“另外,娃哈哈作为杭州本土企业,也将提供大力支持,为这一盛会做好各种服务工作。”宗庆后表示。

中国为何能在亚洲脱颖而出?

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表示,中国举办G20峰会,将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窗口和平台。东道主国会提出一些重要议题,更加体现本国的发展思路和特点,有利于提高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事实证明,建立G20机制并使中国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合作当中,对全球经济复苏意义重大。一些智库学者也表示,中国举办2017年峰会,将有助于实现“到2019年将G20整体GDP在现有预期轨道基础上提高至少2%”的增长目标,为全球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和希望。

【G20峰会给杭州带来的好处】

从4月开始,杭州的PM2.5指数就处于正常状态,之前动不动的中度污染、重点污染全然不见了,几乎每天空气质量等级就是优,最差也是良好。适合出现,无需带口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般路边执勤的交警都会带黑色口罩,从4月开始杭州交警这一装备也不带了。

B端金融意识到原来杭州的空气污染原来是可以治理的,这是一个好消息同时也是让人悲哀的地方。因为G20峰会杭州才迎来久违的新鲜空气,才不用在中度、重度污染的都市里生活!

杭州空气质量变好,那么那个传言就是真的了!那就是G20峰会前后萧山、绍兴印染企业将关停三个月,杭州周边有污染源的企业也暂时关闭。

您知道为什么能呼吸到新鲜空气了么?B端金融列举以下原因――

1、戴村全面关停全镇106家塑料造粒加工厂

2、史上最严环保监控来了,浙江88家造纸厂实行污染监控。

3、杭州全面关停造纸厂燃煤自备电厂,富阳已关停最后1家。

4、绍兴柯桥区便开始对64家印染企业实施停产整治

5、萧山拟关闭370家污染企业,1628家企业将进行整治

6、桐乡市环保局实行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必须符合全市总量控制要求。

7、7月底前,杭州全面建成“禁燃区”,范围逐步由城市建成区扩展到近郊。“禁燃区”内不再审批燃烧高污染燃料工业锅炉。

8、杭州61家造纸企业被重点监控,相关执法部门将不定时举行突击检查。

据传,G20峰会期间杭州企业将实行大面积放假制度,鼓励大家出去旅游。B端金融注意到按照北京、上海APEC会议期间,北京是实行6天调休假期,上海APEC会议期间也是6天时间。那么像G20峰会这种级别的会议,给杭州人民休假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了,估计也会是6~~10天左右,放假涉及的范围也会按照APEC会议标准实施,,除必要工作岗位外,机关、民营企业、事业单位、学校和社会团体都放假。更让人惊喜的是,据传杭州本地人将得到政府补贴,补贴金额大约为200左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大的内容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