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投资过晶合集成app购买股权的?

近日,甘肃上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峰水泥”)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专业机构苏州工业园区兰璞创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以下简称“兰璞创投”)合资成立私募投资基金。

该私募投资基金名称为合肥存鑫集成电路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合肥存鑫”),已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备案编码:SLX942。

根据公告,合肥存鑫的规模为3.01亿元人民币,其中上峰水泥作为有限合伙人占合肥存鑫83.0564%的合伙份额,合肥存鑫的投资范围专项限于投资单一目标合肥晶合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合集成”)。

据了解,晶合集成是安徽省首个12英寸晶圆代工的企业,由全球排名前列的晶圆代工厂台湾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合肥建投发起设立,专注于半导体晶圆生产代工,是安徽省首家12英寸晶圆代工企业,也是安徽省首个超百亿级集成电路项目。

截至2020年7月份,晶合集成主产品面板驱动芯片的产能已突破2.5万片/月,实现在手机面板驱动芯片代工领域市占率全球第一的目标,晶合集成计划在2021年达到满产每月4.5万片规模。

官网资料显示,晶合集成一期主要产品为Driver IC(面板驱动芯片),工艺制程包含150纳米、110纳米、90纳米到55纳米。

9月15日,在2020中国半导体材料创新发展大会上,合肥晶合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二期项目签约。

晶合集成二期项目总投资180亿元,据合肥晶合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总经理蔡辉嘉介绍,该项目是晶合的第二个工厂,晶合二期项目规划月产能为4万片12英寸晶圆,主要从事55纳米代工制程的量产,同时开展40纳米工艺制程的开发。

新经济产业投资发展线首个落地项目

资料显示,兰璞创投是一家国内知名股权投资机构,旗下拥有多支股权投资基金,主要专注于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领域企业的股权投资,发掘优质项目。

而上峰水泥是一家国际化水泥建材生产与服务集团,多年来主要专注于从事水泥熟料、水泥、特种水泥、混凝土、骨料等基础建材产品的生产制造和销售。不过今年以来,上峰水泥开始瞄准集成电路等其他新经济产业。

对于此次与兰璞创投等共同成立私募基金投资晶合集成,上峰水泥表示,本次新经济产业财务投资符合公司中期发展规划及公司新经济产业投资方向范围,是公司三大发展主线中投资线的首个落地项目,对公司着眼长远、稳中求进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价值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4月,上峰水泥提出了布局新经济的规划,计划了一主两翼三条发展线,即建材主业、相关延伸产业、新经济产业投资。

9月9日,上峰水泥指出,将使用累计不超过5.5亿元(含5.5亿元)额度进行新经济产业股权投资,投资范围主要面向以科技创新驱动和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主导的,包括不限于半导体、芯片、高端制造、环保等行业优质成长性项目,进行新经济财务投资,长短结合,产业与金融结合。

备注:以上内容为集邦咨询TrendForce原创,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言取得授权。

封面图片来源:晶合集成官网

}

近日,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合集成”)更新了招股说明书(上会稿)。其计划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拟募集资金95亿元,用于合肥晶合集成电路先进工艺研发等多个项目。保荐机构为中金公司。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晶合集成此前连续3年巨额亏损,合计亏了近37亿元,2021年才扭亏为盈。此外,其招股书多处数据与其客户披露的数据不一致,存数据打架现象。晶合集成还与其二股东力晶科技关系紧密,核心技术与业务独立性都被交易所问询。


3年亏37亿,2021年扭亏为盈

晶合集成主要从事12英寸晶圆代工业务,为客户提供多种制程节点、不同工艺平台的晶圆代工服务。公司目前已实现150nm至90nm制程节点的12英寸晶圆代工平台的量产。公司所代工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液晶面板、手机、消费电子等领域。

2020年度,晶合集成12英寸晶圆代工年产能达约26.62万片。根据Frost&Sullivan的统计,晶合集成已成为中国大陆收入第三大、12英寸晶圆代工产能第三大的纯晶圆代工企业(不含外资控股企业)。

财务数据显示,晶合集成2018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2.18亿元、5.34亿元、15.12亿元,主营业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3.55%。但是,公司净利润却是巨额亏损,同期亏损额分别为11.91亿元、12.43亿元、12.58亿元,3年合计亏损36.92亿元。截至2021年6月末,公司存在未弥补亏损达42.47亿元。


不过,在2021年,晶合集成经营业绩获得较大改善。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29亿元,同比增长39.17亿元,增幅达258.97%;实现归母净利润17.29亿元,在扭亏为盈的同时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

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晶合集成称系受益于行业景气度的快速提升、公司产能的稳健扩充以及持续的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公司营收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同时规模效应的显现使得营业收入增速远高于营业成本,2021年度公司综合毛利率由负转正,达到45.13%,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晶合集成在招股书中表示,若盈利无法持续,则公司在短期内无法弥补累计亏损。预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后,公司短期内无法进行现金分红,对投资者的投资收益造成一定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晶合集成在IPO过程中还变更了募资金额和募投项目。在申报稿中,晶合集成拟募资120亿元,用于“12英寸晶圆制造二厂项目”;而在2021年12月底披露的第二轮问询回复中,晶合集成的募集资金已变更为95亿元,缩减比例20.83%。其募投项目也发生变更,其中49亿元用于“先进工艺研发项目”、31亿元用于“收购制造基地厂房及厂务设施”、1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贷款等。

招股书与客户披露数据多处不一致

晶合集成还存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合计分别为2.17亿元、5.06亿元、13.58亿元和12.5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9.74%、94.70%、89.80%和78.31%。

招股书显示,捷达微电子及其关联方为晶合集成2019年第四大客户和2020第五大客户,对应金额分别为2439.84万元和1.35亿元,占比分别为4.57%和8.9%。


资料显示,捷达微电子为深圳天德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德钰”)全资子公司。目前,天德钰也在向上交所科创板发起冲击。(注:捷达微电子和天钰科技均为天德钰全资子公司,天德钰招股书披露的数据为合并下的数据)

天德钰招股书显示,晶合集成为天德钰2019年第五大供应商、2020年第一大供应商,对应采购金额分别为2466.10万元和1.28亿元。对比双方的招股书发现,晶合集成与天德钰双方招股书披露的购销数据存在一定的差额,2019年和2020年对应差额分别为-26.26万元和688.35万元。


据媒体报道,晶合集成对此回复称:购销数据的差异系披露口径差异所致。晶合招股书披露的对捷达微电子销售数据包含了捷达微及其关联方(即包括天德钰、天钰科技等)。

除了购销数据,应付应收账款上也存在披露差异。

晶合集成招股书却显示,截至2020年底,晶合集成对天德钰全资子公司捷达微电子的应收账款余额为1717.11万元。而天德钰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底,前五大应付账款客户中并没有晶合集成,其第五大应付账款客户对应金额为283.03万元。也就是说,截至2020年底,天德钰对晶合集成应付账款应该低于283.03万元,这其中的差额至少为1434万元。

核心技术与业务独立性被问询

官网显示,晶合集成成立于2015年5月,由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台湾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晶科技”)合资建设。截至招股书签署之日,力晶科技持有晶合集成27.44%的股份,为其第二大股东。

2015年10月,晶合集成与力晶科技签订《委托经营管理合约》,约定公司委托力晶科技进行经营管理。根据《合约》条款,力晶科技应将晶合集成视为其工厂之延伸,全力支持公司经营管理,使晶合集成迅速获利、扩充产能并且达成IPO目标。双方还约定,由力晶科技指派审计师、副总会计师及其他经营管理团队,并转移、授权技术和经验管理给晶合集成。

力晶科技是一家注册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公开发行公司,经过业务重组,力晶科技于2019年将其晶圆代工业务转让给力积电,截至2020年11月26日,力晶科技直接持有力积电26.82%的股权。

力积电在行业中颇具实力。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按照销售额口径,2019年全球晶圆代工行业中,力积电以2.2%的市占率排名第五,排在前面的4家公司分别为台积电、格罗方德、联华电子中芯国际

总之,在力晶科技的“帮助”之下,晶合集成成长迅速,2017年10月就实现正式量产,近3年主营业务年均复合增长163.55%。

晶合集成与力晶科技的紧密关联也是显而易见的:

截至2020年末,晶合集成发明专利数量为71项,其中力晶科技转让发明专利达44项,占比过半;

晶合集成招股书所列5名核心技术人员名单中,有4名曾在力晶科技任职;

晶合集成前五大客户同时也是力晶科技及其关联企业力积电的客户。

2018年至2020年及2021年1-6月,晶合集成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其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9.74%、94.70%、89.80%和78.31%。而这五大客户占力晶科技及力积电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15.61%、14.22%、14.63%和14.27%。

上述情况也引起了上交所的注意。在两轮问询中,上交所重点关注了晶合集成委托经营、核心技术、与力晶科技业务和客户重合性等问题。

晶合集成回复称,2019年末,由于公司各部门、人员配置已相对完善,业务能力及经营管理系统建立等各方面均稳步推进,合作内容几乎完成,双方协商终止《委托经营管理合约》,终止合约未附带相应条件及期限。

对于客户重叠的问题,晶合集成表示,主要客户均为行业知名客户和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公司所处行业上下游集中度较高,晶合集成与力晶科技及力积电存在一定的客户重叠具备合理性。

对于晶合集成的IPO进展情况,红星资本局将持续关注。

红星新闻综合报道 记者 俞瑶 余冬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

 【晶合集成】从18年到现在4年时间,持续变现,送168元,每天签到2元,368起投,相当于200块,以后每天20元,速度上车吃肉,老稳得一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项目文字图片均来自网友投稿,本站所展示的所有项目仅供参考,如果涉及投资、请慎重,出现任何纠纷与本站无关!请勿盲目下载注册,以免为您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投创益app是真是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