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为什么徐庶不被重用?

肩吾问于孙叔敖(1)曰:“子三为令尹(2)而不荣华(3),三去之而无忧色。吾始也疑子(4),今视子之鼻间栩栩然(5),子之用心独奈何?”

孙步敖曰:“吾何以过人哉!吾以其来不可却(6)也,其去不可止也,吾以为得失非我也(7),而无忧色而已矣,我何以过人哉!且不知其在彼乎?其在我乎(8)?其在彼邪?亡(9)乎我,在我邪亡乎彼。方将踌躇(10),方将四顾(11),何暇至乎人贵人贱哉!

仲尼闻之曰:“古之真人,知者不得说(12),美人不得滥(13),盗人不得窃,伏戏(14)黄帝不得友。死生亦大矣,而无变乎已,况爵禄乎!若然者,其神经乎大山而无介(15),入乎渊泉而不濡(16),处卑细而不惫(17),充满天地,既以与人己愈有。”

楚王与凡(18)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19)。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丧吾存。夫凡之亡不足以丧吾存,则楚之存不足以存存(20)。由是观之,则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

时期楚国令尹,是楚国著名政治家。

(2)令尹:楚国最高的军事行政长官,相当于中原各国的执政和后来的宰相。

(3)荣华:显达,自得的神情。

(4)疑子:对孙叔敖是否真能做到宠辱不惊有怀疑。

(5)鼻间栩栩然:人的表绪变化可从鼻孔呼吸是否均匀畅顺看出端倪。栩栩然,轻松欢畅的样子。

(7)得失之非我也:官职俸禄荣华富贵之得失,皆为身外之物,非我所有,故不喜不忧,不以得失为意。

(8)其在彼乎?其我乎:其,指令尹。彼,别人。我,孙叔敖本人。

(10)方将踌躇:正在考虑如何做好令尹。

(11)方将四顾:正在顾四方之事,以求做好职分内之事,无暇他顾。

(12)不得说:不能说服他。言其信念坚定,不为言辞所动。

(13)不得滥:不能使之淫乱。清心寡欲,不为声色所移。

(14)伏戏:即伏羲氏。

(15)介:通“界”,界限,障碍。

(16)濡〔rú〕:沾湿。

(17)处卑细而不惫:卑细,贫贱;惫,疲困。

(18)凡:国名,周公之后。《春秋》隐公七年:“王使凡伯来聘。”说明当时凡国尚存,后来被灭。其故址在今河南辉县西南。凡亡后,凡君流亡至楚,作寓公。

(19)三:三次或屡次之意。这句意思是楚上左右之臣见王与亡国之君共坐,以为不妥,多次提请王注意。

(20)不足以存存:不足以现实之存在为存。言存亡以道不以国,国亡而道存,未尝亡也;国存而道亡,未尝存也。

肩吾问孙叔敖说:“您三次当令尹而无炫耀自得之意,三次被免职也没有忧戚不快之色。我开始时对此怀疑,现在见您呼吸匀畅,和颜悦色,您心里到底是怎样想的呢?”

孙叔敖说:“我哪有什么过人之处啊!让我当令尹我无法拒绝,不让我当我也挡不住。我认识到官位的得与失并不是由我作主,这才不再忧戚不快而已。我哪有什么过人之处啊!况且不知道可贵的是在令尹呢,还是在我呢?如果在于令尹,就和我无关;如果在于我,就和令尹无关。我正在驻足沉思,只顾考虑各种各样的政事了,哪有工夫顾及到什么富贵贫贱呢?”

孔子听后说:“古时候的真人,智者不能说服他,美色不能淫乱他,强盗不能强制他,伏羲、黄帝这样的帝王也不能笼络亲近他。死生算得上是大事了,也不能使他有所改变,更何况是官爵俸禄的得失呢!这样的人,他的精神况即使经过大山时山峰也不能障挡他,进入深渊时水也无法沾湿他,身处贫贱也不会感到困乏,他的精神充满大地之间,尽数地施予别人,自己反而会更加富有。”

楚王和凡国之君一起坐着,过一会儿,楚王左右之臣多次来讲凡国已经灭亡了。凡国之君说:“凡国灭亡,不足以丧失我之存在。而凡国之灭亡既不足以丧失我之存,而楚国之存在也不足以存在为存。由此看来,则凡国未曾灭亡而楚国未曾存在。”

}

《庄子》是一部道家经典著作,由战国中期的庄周及其门徒后学所共著,到了汉代以后,被尊称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与《老子》、《周易》合称为“三玄”。

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1)见仲尼。仲尼曰:“子不谨,前既犯患若是矣。虽今来,何及矣(2)!”无趾曰:“吾唯不知务(3)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来也,犹有尊足(4)者存,吾是以务(5)全之也。夫天无不覆(6),地无不载,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孔子曰:“丘则陋(7)矣。夫子胡不入乎,请讲以所闻!”无趾出。孔子曰:“弟子勉之!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8)之人乎!”

无趾语老聃(9)曰:“孔丘之于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10)以学子为?彼且蕲以諔诡(11)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13)邪?”老聃曰: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13),以可不可为一贯(14)者,解其桎梏,其可乎?”无趾曰:“天刑(15)之,安可解!”

(1)踵:脚后跟,这里指用脚后跟走路。叔山无趾被刑断脚趾,所以只能用脚后跟来走路。

(2) 何及:怎么赶得上。言外之意怎么能够补救。

(3) 不知务:犹言不通晓事理。

(4) 尊足:即尊于足,“尊足者”意思是比脚更尊贵的东西,这里指道德修养。

(5) 务:务求,努力做到。

(6)无:莫名,没有什么。

(8)全德:即全体,指形体没有残缺。

(10)宾宾:频频。学子:学者。

(11)蕲〔qí〕:求。諔〔chù〕诡:奇异。

(12)桎梏:古代的一种刑具,犹如今言脚镣手铐,喻指束缚自己的工具。

(13)一条:一致,一样的。

(14)贯:通。“一贯”即齐一相通。

(15)天:自然。刑:这里讲作“惩罚”的意思。

鲁国有个被砍去脚趾的人,名叫叔山无趾,靠脚后跟走路去拜见孔子。孔子对他说:“你极不谨慎,早先犯了过错才留下如此的后果。虽然今天你来到了我这里,可是怎么能够追回以往呢!”叔山无趾说:“我只因不识事理而轻率作践自身,所以才失掉了两只脚趾。如今我来到你这里,还保有比双脚更为可贵的道德修养,所以我想竭力保全它。苍天没有什么不覆盖,大地没有什么不托载,我把先生看作天地,哪知先生竟是这样的人!”孔子说:“我孔丘实在浅薄。先生怎么不进来呢,请把你所知晓的道理讲一讲。”叔山无趾走了。孔子对他的弟子说:“你们要努力啊。叔山无趾是一个被砍掉脚趾的人,他还努力进学来补救先前做过的错事,何况身形体态都没有什么缺欠的人呢!”

叔山无趾对老子说:“孔子还未能达到‘至人’的境地吧?他为什么总把自己当成个学者呢?他还在祈求奇异虚妄的名声能传扬于外,他不知道至人总是把这一切看作是束缚自己的枷锁呢!”老子说:“你怎么不径直让他把生和死看成一样,把可以与不可以看作是齐一的,从而解脱他的枷锁,这样就可以了吧?”叔山无趾说:“这是上天加给他的处罚,哪里可以解脱!”

}

《庄子》是一部道家经典著作,由战国中期的庄周及其门徒后学所共著,到了汉代以后,被尊称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与《老子》、《周易》合称为“三玄”。

鲁有兀者王骀(2),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3)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常季曰:“何谓也?”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

常季曰:“彼为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哉?”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夫保始之征,不惧之实,勇士一人,雄入于九军(4)。将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犹若是,而况官天地、府万物、直寓六骸(5),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尝死者乎!彼且择日而登假?人则从是也。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

(1)德充符:德,道德。充,充满。符,象征。道德完满的表征。

(2) 兀者王骀:兀者,被处刖刑断足的人。王骀〔tái〕,假托人名。

(3) 常季:孔子弟子。

(4) 九军:天子六军,诸侯三军,统为九军。

(5) 六骸:两手两足,头和身,合指人体。

鲁国有个断了腿的人叫王骀,跟他学习的人数同跟随孔子学习的人数差不多,常季问孔子说:“王骀是个断腿之人,跟从他学习的人同跟从先生的在整个鲁国平分秋色。他站着不施教诲,坐着不发议论。学生虚空而往,满载而归。岂有不说话的教学,能使学生于无形之中心领神会的呢?他是怎样一个人呢?”孔子说:“那先生是个圣人啊。我是如此落后还未能追随他呀。我准备拜他为师,何况那些不如我的人呢?岂止是鲁国人,我将要带领天下人来跟他学习。”

常季说:“他是个断了腿的人,可是却胜过先生,更是远远超过了常人,像这种情形,那他的思想,究竟是怎样的呢?”孔子说:“生死之事也够大的了,他却不会因为这个有所变化;纵然天塌地陷,他也不会随着它消失掉;他明察真谛而不随外的变化,主宰万物的变化而坚守自己的根本。”常季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肝和胆就好像楚国和越国的距离那么远;从相同的角度观察,万物都是一样的。像王骀这种人,就不知道什么才是让耳目感到适宜的,只让心神遨游在道德的和谐之中。对于万物他只看到它们的统一的却无视它们的差别。他看待失去的腿如同丢掉的泥土一样。”

常季说:“他修养自己,用他的智力坚守自己的心灵,用他的心灵领悟出永恒的思想。人们为什么都聚焦到他那里呢?”孔子说:“人不会在流动的水里临照,而只会在静止的水面临照。只有静止的水才能保留人们停下来的影像。树木同样是禀受大地孕育,唯独松柏得到真性,因而冬夏常青;众人同样是禀受上天性命,唯独尧舜得到真性,因而成为万民的首领。通过端正自己的心性,来端正众人的心性。那些信守先前谎言的人,具有无所畏惧的品格,就敢直闯千军万马。为追求名声却能够自我要求的人倘且如此,何况那把握天地、包容万物、只把形体寄托在天地之间、把耳目当作虚假形式、用同一的智慧去统一所有的认识而且心灵鲜活的人呢?他还会在某个时日上升臻至大道,那时人们就会跟从他的。他又哪里肯把世俗的事情当回事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