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炮反坦克导弹真的能打赢坦克吗?

简介[拼音]:fantankepao [外文]:antitank gun 主要用于对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射击的火炮。炮身长,初速大,直射距离远,发射速度快,射角范围小,火线高度低。 反坦克炮的构造与一般火炮基...

主要用于对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射击的火炮。炮身长,初速大,直射距离远,发射速度快,射角范围小,火线高度低。

反坦克炮的构造与一般火炮基本相同(见火炮)。为了提高发射速度和射击精度,便于对运动目标射击,一般采用半自动炮闩和测距与瞄准合一的瞄准装置。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用步兵炮和野炮对坦克射击(当时坦克装甲厚度仅有6~18毫米)。战后,随着坦克性能的不断提高,许多国家专用反坦克炮相继问世。20世纪20年代,瑞士制成的高射和平射两用的20毫米自动炮,用实心穿甲弹对坦克射击时,在1000米距离上穿甲厚度为15毫米。30年代出现的德国37毫米、苏联45毫米等反坦克炮,发射装有炸药的穿甲弹,在500米距离上能穿透40~50毫米厚的装甲,并在坦克内爆炸。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的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的装甲厚度增至70~100毫米,反坦克炮口径也随之增大到57~100毫米,初速达900~1000米/秒,穿甲厚度在1000米距离上达70~150毫米。使用的弹种有次口径钨芯超速穿甲弹、 钝头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有的国家还装备了自行反坦克炮。

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滑膛反坦克炮,穿甲厚度明显增大。苏联T-12型100毫米反坦克炮在1500米距离上使用穿甲弹时的穿甲厚度达 400毫米。线膛反坦克炮也能发射有活动弹带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与反坦克导弹相比,牵引反坦克炮笨重,机动性差,进出阵地迟缓,因此有的国家用反坦克导弹代替反坦克炮。但反坦克炮有多种弹药,适应性好,比较经济,近距离首发命中率较高,有些国家仍继续装备使用。有的国家主张发展自行反坦克炮。目前正在研制和装备的自行反坦克炮口径从57毫米到120毫米,配用多种弹药,有线膛的也有滑膛的,用坦克底盘或装甲输送车底盘装旋转炮塔或固定炮塔。有的国家还在研制自行反坦克自动炮,设想使数发炮弹命中坦克同一部位,以担高对复合装甲的破坏力。

}

我看过无数反映二战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不管有没有坦克掩护步兵进行攻击,如果防御方没有坦克参与反击,则只能依靠部署在步兵防线后方的前端反坦克炮,即反坦克炮(反坦克炮)。火炮是低弹道加农炮而不是弧形榴弹炮)来拦截攻击者的坦克,看起来效果并不理想。

原因是坦克是一个移动的目标。如果距离太远,真的很难瞄准并摧毁它。许多炮弹在坦克周围爆炸,即使击中坦克,也不一定能杀死坦克。

当他们靠近时,反坦克士兵担心敌方坦克会掩护步兵。伴随着一波凶猛的冲刺高超声动力反坦克炮弹,防守者的阵地被打破,反坦克炮几乎是从远处直接开火。在较量中高超声动力反坦克炮弹,本文作者觉得坦克占了上风。因此,军界得出结论,坦克是当时最有效的反坦克,而不是反战火炮。

现在,很多国家的军队实际上已经淘汰了反坦克炮,包括淘汰了反坦克的无后坐力炮。它们都是具有一般反坦克效果的武器。很多战争都验证了这两种武器是鸡肋,被丢弃了。反坦克装备,尤其是对付现在的主战坦克,基本没用。

当然,包括无后坐力炮在内的反坦克炮对薄装甲步兵战车和装甲运输车仍然有效,但一般都装备步兵班一次性发射。换成武器,包括随处可见的RPG-7反坦克火箭炮,可以有效对付步兵战车和装甲运输车,因此不需要笨重不便的反坦克炮和无后坐力炮。

综上所述,在现代战争中,体积庞大、使用不便的反坦克炮已经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反坦克导弹和包括RPG系列火箭炮在内的多功能火箭炮。反坦克炮的黄金时代是二战。不过在战场上效果不强,反坦克效果一般,但在那个时候,也聊胜于无。

}

  自苏式反坦克导弹名扬中东战场开始,战场上实实在在的战果的确检验了也证明了“性能”,但在下一代反坦克导弹的发展上,有些滞后了。

  反坦克武器的出现就是“矛”与“盾”的对抗,从一开始的反坦克手榴弹、反坦克步枪,到反坦克炮,反坦克火箭弹,以及上世纪中期开始成熟的反坦克导弹,都在不断将这个平衡打破。而反坦克导弹的名声大噪是,1973年赎罪日战争中,苏制的9M14反坦克导弹(北约编号AT-3)摧毁了几百辆以色列的坦克和装甲车辆。

  这之后大大小小的冲突动乱中,也还是少不了这些俄制反坦克导弹的身影。虽说在装备的技术水平上,俄制反坦克导弹的确和部分欧美型号有着差距,主要是在光电火控方面,但俄式凭借简单、易上手,耐用、易布署的特性,也让俄式的反坦克导弹如RPG和AK步枪那般“扩散”,成为战场上的“杀手”。至于说,俄式反坦克导弹的名声这么高,自然也是因为在诸多“实战”中取得的战果。

  9M111反坦克导弹是70年进入苏联军队服役,至今依然是俄军和多国装备,9M111也还在升级反坦克导弹的杀伤力和精准度,9M111拥有2000米的有效射程,破甲深度400mm的均质钢质穿深,而1990年研发的9M113导弹在日间拥有4000米、夜间有3500米的有效射程,其弹头也更换为串联破甲战斗部,能够在引爆战甲车外的爆炸反应装甲之后再贯穿厚达800mm的均质钢。

  9M133“短号”反坦克导弹,也无疑是代表性的重型反坦克导弹,它的声名大噪也是在中东战场,在2006年黎以冲突。最初的9M133-1就拥有了100~5500米的射程,串联破甲战斗部在引爆了爆炸反应装甲之后还能破甲mm。而最新的9M133M-2据称射程提升至8000米,性能再提升后几乎是可以摧毁全世界任何未经过现代化升级的主力坦克。

  虽说俄式反坦克导弹在设计思路和实用取向上的确是成功的,但展望未来发展来看,其实说来,目前的俄式重型反坦克导弹是走着正面硬杠的路线,包括串联破甲弹战斗部,都是随着坦克装甲防护的来“水涨船高”,为了容下越来越大的战斗部,这类反坦克导弹的个头都小不了,也就有着士兵的携行性、战场部署等方面的难度加大。那么,随着主战坦克还是强化主动防护系统,未来这条路线可能要走到尽头了。也因此如美国“标枪”、中国的“红箭-12”等,都在寻求“攻顶”,选择坦克的防护盲点来突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质子撞击炮真的存在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