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科技今天咋没动?

3月15日,港股继续大幅下挫,恒指日内跌逾千点。

截至当日收盘,恒指收跌5.72%,报18415.08点,日内跌逾千点,创2015年7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恒生科技指数跌8.10%,报3472.42点,前一日刚创下11%的跌幅。

个股方面,腾讯控股尾盘跌超10%,报298.6港元,跌破300港元关口,成交额超350亿港元;蔚来跌近13%,阿里巴巴、携程集团跌近12%,小鹏汽车跌超10%,网易、百度跌约8%。

截至3月15日收盘,与2021年初高点相比,恒生科技指数累计跌幅已经超过65%。

与近期的最高价相比,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中,回撤幅度最大的平安好医生和阿里健康已超89%,回测幅度最小的联想集团也已达33%。曾经风光无限的科技股,为何近期持续出现大跌?

“现在股价下跌脱离了基本面。” 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

兴证国际认为,中概股持续下跌,是最近空头肆虐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中概股大跌对港股相关公司股价的打压,另外就是转移市场可能带来扩容压力。近期总体的情况并没有变得更糟,市场的非理性下跌更多是情绪化和非市场因素主导的。同时,很多高估值概念股加速下跌,再次应验了跌时重质的说法。

格雷资产总经理张可兴认为,从数据上来看,外资撤出新兴市场,是这轮大跌的主要原因。

分析港股市场的参与主体结构,张可兴表示,港股市场主要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虽然目前南下资金有一定的占比,但是整体还是以海外资金为主,如果海外资金面临着持续加息的趋势和预期,那么可能更多的资金会流入本土,特别是流入美国。

“最近一两周的大跌,更多的是市场层面或者宏观层面的,比如说俄乌战争导致高油价带来通胀,加上美国加息导致新兴市场的资金外流到美国。”张可兴认为。

兴证国际分析称,资金方面,外资持续抛售为主要不稳定因素;对应的港股通南下资金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净流入,单日出现近100亿的净增额,说明目前港股对内地居民的吸引力上升,会逐渐达到动态平衡。

在最新研报中,摩根大通分析师Alex Yao将近30家在美、在港上市中概股评级、目标价大幅下调,并称这些股票短期之内 “不可投资”。

“目前‘接飞刀’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来说,需要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张可兴称。

张可兴认为,当下最理想的布局方案是分批定投。“在目前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宏观形势或是港股估值,还是世界地缘政治的问题等各种因素叠加,以及最近疫情反复,我们很难说找到一个最佳的入场时机。”

但他坦言,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港股市场赚钱时机难以捕捉。张可兴建议,目前可阶段观望,等到各种因素、指标、地缘的局势缓和之后,才考虑选择优秀的股票,同时价格又比较便宜,再开始去考虑做投资。

颜招骏对澎湃新闻记者分析称,对于科技股来说,投资者已经把更高的风险溢价及流动性折价纳入其估值定价,因此估值收缩是无法避免,主要是由于美股是全球流动性最高的市场,如阿里及百济神州美股的日均成交金额分别是港股的5倍及4.5倍左右;而京东美股的日均成交金额是港股的2-3倍,而且美股的衍生工具如期权、期货或收益互换产品成交活跃,即使所有ADR换转成港股,港股的流动性亦无法与美股媲美,造成流动性折价。

此外,目前市值前列的中概股股东主要以外资机构性投资者为主,部分机构可能因投资章程限制而无法投资港股,而美国散户或在美的华人投资者亦可能无意投资港股。

“不建议左侧,长线投资者要有做好极大波幅的心理准备。”颜招骏表示。

不过,也有投资大佬真金白银的加持科技股。

3月14日午间,知名投资人段永平接连更新两条动态,称“这个礼拜五有一批145的苹果的put到期,很久以前卖的。这笔钱出来可以考虑放一半在腾讯上。”

3月15日一早,段永平再发动态称:“明天准备拿BRKB(伯克希尔)换点,不等了。”

不少机构对港股的前景保持乐观态度。

重阳投资认为,由于近期市场的大幅下挫,当前股市投资价值的确定性却在罕见大幅地上升。

经重阳投资测算,目前港股的风险溢价已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最底部时水平,当时市场隐含的假设是全球经济大萧条。换言之,即便接下去面临全球大萧条的局面,港股也已经定价充分。

其次,中概股的权重股绝大部分已经回归港股。在最极端假设下,这些公司会从美国退市,回到港股。最初阶段或许还会因为部分美股投资者不再投资而被抛售,但作为整个经济体内最优质资产代表,这些公司肯定会吸引国内资金大量配置(这几周南下资金非常坚决),不用担心是否有买家的问题。再退一步说,这些公司的内生现金流能力非常强,自己将是自己股票的最终买家。可以说,这些以前被看成成长股的板块,已经成为了隐含高息股板块。

方正证券认为,不确定性过后港股将受益于内地的稳增长政策,在二季度有望反弹。对于港股的担心不应完全脱离上市公司本身的发展和价值,为此对二季度的港股保持一定程度的乐观。

兴证国际认为,龙头公司回归,中短期或有冲击成本,但对港股长期来说,也不完全是坏事,会加强其全球地位。

“两万点对于港股来说是一个中期的分水岭,这个位置以下,将是多头的防守区域,跌到目前的位置,虽然短期波动未消,但长线已经有较好的安全边际,很多个股的PE只有较低的个股数,并且不乏成长性,比起很多的一级市场股权投资更具吸引力,不妨战略投资思路进行配置。”兴证国际分析称。

展望后市,招商基金认为,目前港股情绪影响超过基本面因素,短期市场波动仍有可能放大,在缺乏明显利好的情况下,港股较难底部反弹。但短期市场的快速下跌基本反映了大部分利空消息。后续在国内经济企稳、加息落地等催化下,悲观情绪将会缓解。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

近期,市场风向似乎有所转变,传统行业崛起,而新兴科技行业则受冲击。投资者继续关注新冠病毒疫苗研发,隔夜欧美股市集体收涨,但美科技股却拖累了纳指表现。

中概股跌幅更为明显。阿里巴巴收跌8.26%,京东收跌5.63%,爱奇艺收跌2.26%,百度收跌0.65%,网易收跌0.33%,拼多多收跌2.87%,哔哩哔哩(B站)收跌5.08%。

受此影响,纳斯达克指数接连调整,继周一跌1.53%后,周二再跌1.37%。

恒生科技指数也跟随下挫,继周一大跌5.15%后,今日再次大跌5.23%。

11月10日,香港科技股全线大跌,美团跌10%,比亚迪电子跌逾9%,京东集团跌逾8%,舜宇光学科技、金山软件等跌逾7%。

今日开盘后,科技股延续跌势,阿里健康跌逾10%,阿里巴巴跌逾8%,美团、京东集团跌逾7%,小米集团、腾讯控股跌逾5%,瑞声科技、丘钛科技、舜宇光学科技等多股跟跌。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反垄断指南

港股科技股全线大跌可能与市场监管总局刚刚发布的反垄断指南有关。

11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共六章24条。《征求意见稿》明确了诸多基础性概念,对经营者集中的申报标准予以营业额和协议控制(VIE)架构的特别考量。也对广受批评的“大数据杀熟”、“搭售”、“二选一”作出分析界定。

除了对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监管部门近期还陆续公布了《经营者集中审查暂行规定》《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旨在规范线上经济的发展。

11月6日,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税务总局三部门联合召开规范线上经济秩序行政指导会,京东、美团、阿里巴巴、字节跳动、滴滴、快手、拼多多等20多家主要互联网平台企业代表参会。该会议亦明确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强化自我约束。

美科技巨头监管及并购趋严

目前市场主要认为,拜登当选总统以及民主党横扫参众两院后,如果明年反垄断法案或将顺利通过,将可能对科技巨头实施拆分、限制及撤销并购、禁止涉猎其他领域等措施,或会对权重较大的科技巨头产生负面影响。而民主党主导的政府将会大兴基建并推出较大的补贴政策受市场关注。

因此可以看到,近期美股市场出现传统行业持续崛起,而新兴科技行业则备受打压。尤其是,在疫苗问世后,美科技股调整明细,资金出现从科技股转移到周期性和价值型股票的板块轮动趋势。

在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后,10月6日美国众议院反垄断委员会公布了一份449页的报告,详细描述了苹果、亚马逊、谷歌以及Facebook四家公司滥用市场权力的情况,包括利用其主导地位消灭竞争、扼杀创新、额外收费、制定苛刻的合同条款,以及从个人和企业收集信息等,并呼吁采取拆分、限制并购、禁止妨碍竞争的自利交易行为、禁止占主导地位的平台涉猎其他领域的业务等措施进行应对。报告附录还列举了500多项科技巨头收购案例,部分收购或存在撤销或重新审核的可能性。

中信证券分析认为,尽管四家公司都对报告中指控的内容进行了否认,但后续加强对科技巨头的监管及并购审核在全球或将愈演愈烈,Facebook及谷歌受影响程度首当其冲。前者中的Instagram及WhatsApp或将被分拆,而谷歌在安卓系统捆绑自身软件的行为一旦被限制,将对公司主营的广告业务产生较大冲击,同时YouTube也存在被拆分的可能。相比之下,苹果和亚马逊所受的指控相对较轻,主要集中在第三方商户在平台上的不合理收费及歧视上,例如高达30%的“苹果税”和亚马逊自营的商品排名较高等行为。

中信证券进一步表示,拜登当选,叠加民主党横扫参众两院,将使得民主党的提案无往而不利,进而此次对科技巨头的垄断调查或将在明年提案方面正式落地。明年相关的反垄断及加强监管的法案也很有可能得到通过,并对科技巨头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市场担忧美联储政策基调偏鹰

除了反垄断调查外,市场还担心拜登上台后,由于对货币政策总基调偏鹰,美联储是否会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

不过,在近期的美联储议息会议中,鲍威尔曾发表声明,称美国大选结果不会成为FOMC会议的焦点。

国金证券也表示,短期市场无需过分担心美联储政策,主要由于:

1)美联储货币政策松紧轨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冠状病毒的发展。美国在疫情方面并没有出现好转的迹象,相反近期疫情出现明显恶化,第三波高峰已经超越第二波,且疫苗研发也并未取得明显的进展。

2)其他国家主要央行对货币政策的总基调均偏鸽。欧、英、日和澳在近期都表示有必要时需加码货币政策宽松的程度。

3)大选后,短期内虽然进一步的财政政策有望落地,但预计刺激不显著,对经济的复苏提振有限。最近的高频数据仍然显示进一步复苏的动能较弱。如果拜登上台,在分裂国会的背景下,财政刺激对总需求的刺激力度料偏弱,美联储短期内无法收紧货币政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恒久科技为什么不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