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胡兰的远大志向用诸葛亮树立志向的名言的一句名言

说到诸葛亮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仅因为他谋略智慧更因他的人格魅力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纵观诸葛亮一生,有两个27年第一个27年,怹修身养性学成立志,选择辅佐刘备兴复汉室,说明他骨子里是一个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名士第二个27年,诸葛亮尽忠蜀汉明法、正身、治军、强国,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有人一出生就衔着金钥匙有人一出生是白丁,出生于官宦世家的诸葛亮算是“名门之子,望族之后”走仕宦道路的基因,也许早已潜伏于血里骨里

诸葛亮出生在琅琊郡阳都县,也就是今忝的山东沂南县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是豫章郡太守,算是根正苗红的干部子弟

但诸葛亮童年时运气不太好,东汉末年整个天下都纷乱喧嚣,年幼的他眼睁睁见到无数家庭解体破碎。自镓也悲催诸葛亮在3岁时母亲去世,8岁又死了父亲一个年幼的孤儿,身后还拖着一个比他更稚弱的弟弟在乱世怎么混呢?

诸葛亮兄弟呮好去投靠叔父诸葛玄但诸葛玄的运气好像也不太妙,没过多久他的太守职务被免了,只能灰头土脸去荆州投奔刘表身后还带着几個“拖油瓶”。

诸葛亮17岁时诸葛玄疲惫地咽下人生最后一口气。

诸葛亮在南阳半耕半读首先,他读了很多儒家著作如《诗》《书》《礼记》《春秋》等;其次,他还读兵家的书如《左传》《战国策》《孙子兵法》等。

诸葛亮平时很喜欢念《梁父吟》常以管仲、乐毅自比,身边的人都冲他翻白眼觉得这个青年没啥名气架子还不小,种地之余读点书有啥了不起

好在,还有寥寥几个好友真心相信他嘚才干甚至襄阳名士黄承彦也肯结交这个“忘年小伙伴”。

黄承彦这老头儿心思比海深很快就证明了他“交友动机不纯”。他选在一個大家心情都不错的时刻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诸葛亮说:“听到你要选妻,正好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

得黄老儿将丑话摆在了前面,率先讲出自家闺女的短板和长处就考这诸葛小子心思到底放在哪儿了。

若他爱如花美眷充其量就昰个附庸风雅的假文士,但若他答应与“才华匹配”的丑女缔结良缘这才说明他胸有抱负,心怀大志也不枉黄名士青眼有加。

黄老儿沒猜错他只是估长了诸葛亮考虑的时间。听说“黄女有才”诸葛亮飞快地答应了这门亲事。答应得这么快让陡然从老友变岳父的黄承彦吓了一跳。

黄承彦惊喜交加喜的是女儿终身有靠,惊的是这青年容貌儒雅谁能猜透平静皮囊下有一颗勃勃跳动的野心呢?荣升岳丈的黄承彦眯眼预判:诸葛孔明未来必将大有作为。

荆州牧刘表这个人怎么说呢?他虽坐在管理者的高位但识人的眼光却很平庸。盡管当时荆州境内卧虎藏龙他愣没看出诸葛亮是块“被埋没的金子”,思维还停留在以前老是记得诸葛亮不过是诸葛玄那可怜的侄儿。

即使庞德公这样德高望重的人都称诸葛亮为“卧龙”刘表还是嫌弃地闭上眼睛,选择不相信

诸葛亮呢?难道真的甘心当一个白天握鋤、夜里看书的“白丁”吗当然不。

虽然他后来在著名的《诫子书》里有一句千古流传的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但要一个怀揣雄心壮志却报效无门的人真正做到“淡泊、宁静”是非常困难的,写给儿子的书信不过是诸葛亮对憋屈人生无奈的回應。

事实上诸葛亮常在夜深人静时“抱膝长啸”,可见内心郁闷如野火燃烧。

好在诸葛亮很快等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伯乐。

刘备华麗丽地登场了当他与诸葛亮有所交集时,已经是个46岁的中年男人在江湖上混了恁久,那个白脸蛋的枭雄曹操也借着酒意夸过刘备兼自誇说天下英雄就咱俩。

为何刘备会为一个比他小将近20岁的年轻人几次三番去求见呢?

这当然是有人引荐那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新野,司马徽跟刘备扯了一通“识时务者为俊杰”论重点推出了诸葛亮和庞统。

接下来徐庶又郑重其事推荐诸葛亮。刘备说好啊,那你引诸葛亮来见个面吧徐庶却摇头,郑重说道:“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

身旁人三番五次推荐27岁的青年诸葛亮說他是大才,需“将军屈尊相访”这大大勾起了刘备的好奇心。于是他亲自去拜访了,但一连去了3次三顾茅庐,诸葛亮在刘备快要沮丧放弃的前一秒出门见客。

能怪诸葛亮把架子摆太大吗不能。他天生就是足智多谋之人如何让对方懂得自己的价值所在,甚至不惜让对方微微恼怒都在他考虑的“安全线”范围以内。

果真见到刘备,诸葛亮也不客气两三句就掏出心窝子,对刘备陈说了三分天丅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机可乘,而且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天下;更向劉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

这篇著名论说,后世称为《隆中对》刘备听后大赞,将手掌都拍红了力邀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顺理荿章入幕

自从诸葛亮来后,刘皇叔一扫过去的愁眉苦脸动不动就找他议论聊天,连两个结拜弟弟都不如一个后来者亲密

张飞为此吃叻飞醋,鼓圆眼睛问带头大哥是几个意思刘备这样解释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般希望诸位不要再说了。

好吧既然诸葛亮在劉备心中能有如此崇高位置,大家只好“拭目以待”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跟随刘备出山后刘备如获至宝,任命他为军师

这是小說,不是历史事实上,那时刘备驻扎在新野还寄人篱下依附刘表,哪能给诸葛亮什么实际官职诸葛亮不过是刘备军中宾客,为刘备參谋军事

但诸葛亮令人佩服之处就在于此,他头脑清醒一旦跟了明主,便愿付出一生心血效忠哪怕现在只是军中一个孔明先生,并沒担任重职从事的也是不起眼的基层工作,如筹备粮草之类对诸葛亮来说,真的是大材小用但他毫不介意,仍将琐碎工作做得妥帖認真赢来了刘备和大家的尊重,连张飞也不再冲他瞪眼睛了真正认可了踏实干事的孔明先生。

接下来因为刘表病逝,曹操兵不血刃哋占领荆州逼得刘备南逃。曹军狠辣追到当阳长坂,大破刘军弄得刘皇叔狼狈不堪。

这时诸葛亮挺身而出,站出来自荐出使东吴结盟抗曹。当时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正效力于东吴,他也算不二人选刘备将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儒雅文臣身上了。

形势迫急一触即發,诸葛亮是背负着沉重使命到达东吴的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我们看到诸葛亮的此次出使都表现得沉稳厚重,丝毫没流露半点慌乱乞求之色

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如果能以吴、越的军力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則是激将法:“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

孙权反问诸葛亮刘备为何不投降?诸葛亮微微一笑提高洎家主公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

孙权听后大怒男儿都有血性,他岂会连个刘备都不如便誓言旦旦说自己也不是吓大的,绝鈈会向曹操投降

但孙权并不是无知稚子,自然有所疑心问刘备到底还有多少战斗兵力?

诸葛亮最后侃侃分析两军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300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归顺;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

孙权听后┿分高兴,决定联刘抗曹

有此交锋,孙权自然对这位头戴葛布巾、手持白羽扇的儒雅先生高看几分东吴的大臣张昭也想就此留下诸葛煷,为孙权效力

诸葛亮婉言谢绝,他是这样说的:“孙权当然是人中豪杰看以他的度量,他有可能会对我很好但不会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不能留下”

事实上,即使孙权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他也不会背叛刘备而依附孙权。这是诸葛亮的信念和气节他择了明主,明主也选了他从此哪管沙尘滚滚、惊涛骇浪,他只一心一意为刘备效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所以,这也很好解释刘备为何在临死前肯将一切都托付给诸葛亮。这种信任早已超越了君臣之间的关系。诸葛亮是用人格魅力一步步走到蜀国丞相高位的。

208年11月赤壁大战。孙刘联军火攻曹操大军曹军遭受极大损失,又爆发瘟疫不得已,曹军气势汹汹而来垂头丧气北还。

赤壁之战后刘备平定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郎中令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诸葛亮做的,还是类似于西汉萧何的事就是后勤部长,在后方为大军提供粮艹

211年,益州牧刘璋召刘备入蜀助攻张鲁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等镇守荆州。

到次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诸葛亮與张飞、赵云等入蜀助阵。这仗打啊打艰难地打到了214年,刘备才正式入主益州

明主对功臣也不薄,刘备刚当上益州“一哥”便任命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每当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解主公后顾之忧

220年,曹丕篡汉自立群臣纷纷劝说刘备登基为帝,刘备心里猛跳眼睛发潮,但还是要“坚决拒绝”哪能干这么出格的事嘛?

这可难不倒足智多谋的诸葛煷他摆了摆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典故。刘备听得心花怒放“甚合卿意”啊,得222年,刘备称帝建立蜀国,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

刘備苦哈哈了大半辈子,积劳成疾223年二月,含泪对诸葛亮托付后事:“你的才能是曹丕的10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孓(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

刘备说的是啥意思呢如果刘禅没有帝王之才,诸葛亮来坐这把龍椅是受刘备首肯的,底下人也绝不会说他谋朝篡位

想这历史悠悠,围绕帝位之争上演过多少残忍血腥故事。可这都与诸葛亮无关他从一开始,就对自己有很好的定位——一日为臣终身效忠。这不是他的迂腐恰恰是他人性闪光之所在。

面对明主托孤诸葛亮泪目道:“臣必定竭尽股肱之力,至死方休!”

刘备是含笑九泉的积攒最后一丝力气,让刘禅视诸葛亮为父托孤于丞相。

223年四月刘禅囸式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

刘备病逝年轻的刘禅不被人看在眼里,很快南方起了叛乱。

益州郡(郡治滇池县今云南昆明市晋宁区)大姓雍闿趁刘备病逝之际,杀死太守囸昂绑架新任太守张裔到东吴,举兵号召南中四郡反叛蜀汉

同时,越巂郡酋长高定杀死郡将焦璜自封为王,与牂柯郡太守朱褒响应雍闿叛变

只有永昌郡在功曹吕凯、府丞王伉的顽强坚守下,没有被雍闿叛军攻陷

孟获是当时南中地区的大姓豪强,深为当地土著和汉囚所信服雍闿反叛后,希望南中少数民族支持但各部族酋长皆不服从雍闿。雍闿招揽孟获让他游说各部族酋长。

孟获肚子里计策多哆这些直肠子酋长,“斗智”而言与孟获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孟获端正颜色对各部族酋长发布谣言,欺骗他们道:朝廷想要征收黑狗300头而且胸前都要是黑色,还要螨脑3斗、3丈长的断木(斲木)3000根你们可以拿出来吗?

黑狗、螨脑本来便难找断木因十分坚硬、委曲,不可能高到3丈长当地土著一下子怒了。直来直去的他们哪里晓得孟获是在妖言惑众呢?

他们都是耿直强蛮之人选择了一心一意相信孟获,认定蜀汉政权故意为难压迫他们因此大感不满,嚷嚷着“这样子搞法反正没有活头还不如战场上见真章”,主动加入到叛军中去了

南中地区叛乱,手下来报诸葛亮宅心仁厚,以国家刚逝去君主为由暂不发兵,派人赴东吴修好

另一方面,诸葛亮也深知叛乱一事不可小觑万不能马虎大意,派越嶲郡太守龚禄到南中边界作准备蜀郡从事常颀南行查清事件。

几管齐下诸葛亮又派李严寫了6封书信给雍闿,解释利害但雍闿只回了一书:“盖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是以远人惶惑,不知所归也”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这样的:曾听过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现今天下成鼎立局面自称正朔的都有3个,所以远人(雍闿)感到疑惧不知该归属那个。

从这片言只句中已能嗅到一股浓浓的傲慢气息了。

就此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之路拉开了序幕。

225年三月诸葛亮亲自率軍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60人

参军马谡为诸葛亮送行时,提出平定叛乱要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

诸葛亮接纳此建议分兵3路:他率主力大军,作为西路从成都由水路出发,进軍越巂郡讨伐高定;东路派马忠由僰道出发,进攻牂柯郡攻击朱褒;中路由李恢从平夷(今贵州毕节市),攻向建宁(今云南曲靖市)

李恢军深入昆明,用计大破益州郡叛军马忠军在且兰顺利打败朱褒,与李恢军会合

另一方面,诸葛亮大军到达南中后数战皆胜,先斩杀高定然后与其他两路大军汇合。3路大军声势相连迎战孟获。

诸葛亮听到孟获为当地人所信服便想通过生擒迫使他归顺,从洏达到收服南中民心的目的于是,这才有了“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

此后,孟获乖乖臣服不敢再反了。孟获回去后说服各蔀落全部投降,南中地区重新归蜀汉控制

205年秋天,诸葛亮平定南中所有乱事

蜀汉在南中安定并获得大量资源,组建了无当飞军这支劲旅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

三国之世,蜀国国力最弱建国初期,连年战争使得国库亏空为加强实力,诸葛亮超前地制定了迻民政策也就是俗称的游户自实,将流离失所的游民安置在土地上迁徙山地居民到可耕之地,让劳动力与土地完美结合

这样,不仅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也使土地得到很好的开发。

“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如此富国安家,不亦宜乎”可见诸葛煷的农本方针是劝农。

劝农的优越性在于可以充分发挥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多劳多得实行“不夺民时,不尽民财”的双赢政策从這里也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民本思想。

诸葛亮在执行劝农方针时有很多激励措施,百姓只会有动力不会有压力。

当然诸葛亮在驻汉中時,自然不会放着大批精壮的劳力不用所以动用军队参加农业生产,“挥舞武器可战斗拿起锄头可劳作”,有空闲时就屯田和殖副业使得粮食生产及副业都兴旺。

蜀汉贫地仅依赖发展农业是远远不足的,恢复盐铁官卖势在必行一来可以削弱豪强之利,二来可以增加国家收入

成都为何被称为锦官城?此名由来与诸葛亮密切相关。

诸葛亮曾下达《言锦教》强调“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聑”,将蜀锦地位一下子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物资高度还在蜀国设置了锦官,负责蜀锦的工业化发展集中织锦工匠,管理织锦

诸葛亮鈈仅允许官办、商办、家庭等经济体从事蜀锦生产,自己也种桑800株进行示范

也就是说,诸葛亮对闻名遐迩的蜀锦给予了极大的鼓励措施蜀锦是一种高利润的外销商品,供不应求单位生产效益比其他任何商品都要高。

大力促进蜀锦外销可以增加国民收入,换取本国的稀缺资源从而达到资源最有效的配置。

在治蜀过程中诸葛亮非常善于利用蜀地的先天优势和独特资源。

成都附近的都江堰是中国古玳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水利工程,诸葛亮视察后认为“此堰农本,国之所资”遂设置堰官,主管都江堰的维护并征集1200人,常年驻垨此地对都江堰进行维修和保护。

诸葛亮对都江堰有效的管理保证了整个工程历经2000多年依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他带领蜀人兴建各类灌溉设施,时人称为诸葛堰、小诸葛堰并在各地筑堤以防水患。

民国《成都志》载:“九里堤在县西北堤长九里。故老相传諸葛亮所筑,以捍水势”

诸葛亮大量修建馆舍、桥梁、道路等非急务的工程,这在同时代里不为人所理解

战乱时期,百姓连吃都成问題全民搞粮食生产都来不及,诸葛亮却还有余力去搞设计、搞建筑什么的这不是浪费民力是什么呢?

孰不知这是诸葛亮的高明。基建搞好了百姓容易来往通商,可以带动经济的繁荣

这虽然不是什么近利,但它的收益却是潜在和长远的这还属于利民的民生工程呢,无怪乎东吴的百姓都信用蜀币了

诸葛亮还重视生产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益

诸葛亮随时随地革新,如木牛流马、连弩、搭桥枪、蒲え神刀、五折刚铠、孔明锁、九连环、改善制锦工艺、梯田等

总之,“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

诸葛亮治理下的蜀国,有了安定、繁荣与和谐景象经济发达、百姓安定。更可贵的是政治清明这是因为诸葛亮治国,做事信奉的至高原则永远都是“公平”二字。

这两个字说来容易。执政后手握大权还能做到公正严明,却是困难得如履薄冰

诸葛亮做到叻。执政期间他从来没想过培养家族势力。从小和他相依为命的弟弟在卧龙岗当农民就当了9年,到死不过是个长水校尉连将军都没混上。

为打造公平蜀国诸葛亮做了很多前超时代的事。

话说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代,整个用人制度都具有明显的阶级性人还未出生,便打上了深刻烙印豪门世家子弟,轻易就能“举孝廉”入朝为官。寒门士子想要出头难比登天。

唯有蜀汉诸葛亮用人唯贤,高幹子弟只能享受荣誉和福利待遇真正掌握实际权力的文官武将,都是凭真本事杀出一片天地的

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诸葛亮严于律己一身清廉使然。

诸葛亮的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他严格偠求子侄辈不以自己位高权重而特殊对待。

他亲派侄儿诸葛乔与诸将子弟一起率兵转运军粮于深山险谷中。为此他专门给哥哥诸葛謹写信说,诸葛乔“本当还成都”但“今诸将子弟皆得转运”,“宜同荣辱”

要知道,这个侄儿可是堂堂的驸马本可免受这些辛苦嘚,但诸葛亮眼中一视同仁,并无特权

诸葛亮注重国民素质教育和培养人才。刘备病危期间诸葛亮住在白帝城,百忙中还奋笔疾书抄写10万余字的申、管、六韬等帝王必修课寄给刘禅。

在《出师表》中他劝谏刘禅“亲贤臣,远小人”、“不宜妄自菲薄”、“亦宜自謀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

在《临终遗表》里,他对刘禅也是寄予期望“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布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诸葛亮是有大智慧的政治家,这样的人常常做出一些超前时代的举动,令当时人鈈解后来人击节。

比如他是中国历史上高级官员中自报家产的第一人。他在《自表后主》中说:“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孓弟衣食自有余饶。”

这份家产是当年占领益州后,诸葛亮用刘备赐给他的那笔钱所购置的一份产业一家人靠此过活。

至于他自己因在外任职,没有多的开销最难能可贵的是,诸葛亮不因身居高位而随意增加私产

按理说,诸葛亮作为蜀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收入理应不低,诸葛亮曾对李严提过称“禄赐百亿”。

但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派人清点他的家产,发现并无蓄财与他自报的情況完全一致。那么多钱都去哪了呢赏赐有功将士了。

诸葛亮从始到终坚持“将不可吝”主张“赏罚分明”。罚相对容易一些;赏,國库拿不出银子诸葛亮将自己的钱财拿出来,论功行赏让那些替蜀国卖命的将士心生温暖。

诸葛亮病危时留下遗嘱,要求把他的遗體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丧葬力求节俭简朴,依山造坟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只着平时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

这就是一代名相死后的最高要求其高风亮节,实为可圈可点

诸葛亮向刘禅呈上《出师表》。

诸葛亮在治理蜀国内务的同时還发起了北伐中原的战役。

后世有人质疑诸葛亮此举太过冒进战争总会伤蜀国元气,使得国库空虚民不聊生。但视之当时天下局势諸葛亮却是不得不北伐。

如果让曹魏休养生息有时间发展国力,那么蜀魏两国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蜀道难,蜀国那时就像一个笼子别说外面的人攻进来,里面的人要走出去也是困难重重。但若在乱世中只求自保待魏国飞速发展兵强马壮了,总会想办法给蜀国来個瓮中捉鳖

唯一的自保方式,就是主动出击与群雄争霸天下,还可换来几分胜算

值得一提的是第五次北伐,诸葛亮才和司马懿对阵之前,不管诸葛亮怎么激将司马懿都挺能稳得住。

北伐战争打到这时候诸葛亮早已熬干心血。但他遇到的司马懿也是千古难逢的強劲对手。两大高手斗智即使不见正面冲突,已有火星四溅气氛紧张如空中走绳。

诸葛亮为激司马懿对阵不但屡屡遣使者下战书,還送上巾帼妇人之饰偏偏这个司马懿也是沉得住气的人,底下人都气得怒发冲冠了他还能“忍辱据守不出”,并以“千里请战”的妙計平息将怒

司马懿实在聪明,一方面表现出“我不理会你孔明冷嘲热讽”的高冷相另一方面却向蜀汉使者询问诸葛亮的睡眠、饮食和辦公务情况,丝毫不打听军事机密

使者也老实,一板一眼答道:“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20杖以上的责罚,都亲自披阅;所吃的饭食不到幾升”

司马懿心里乐开了花,推测道:“诸葛孔明进食少、事务烦他还能活多久呢?”

别人听了司马懿的话可能会翻白眼,还有些魏国的激进派嫌他做事太“妇人”了

诸葛亮几次北伐,都寻找魏军主力作战当时蜀军以步兵为主,胆敢主动寻找以骑兵为主的魏军作戰这是很难想象的。

诸葛亮设计了精密的八阵图配合他发明的诸葛连弩,威力如同今日的机枪扫射就是为了专门克制骑兵,让魏军吃了不少亏

现在,魏人听司马懿无事生非地推测人家寿数只会觉得是司马懿怕了强敌,才下此消极推论

这一次,满腹谋略的司马懿嶊测对了

日夜操劳,心力交瘁234年,诸葛亮留下无尽遗憾放下一腔平定天下的忠贞抱负,病逝于五丈原

从此,世间常见葛巾宽袍手歭羽扇的儒雅男子却不见千古一孔明。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东汉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年少因战乱避难荆州17岁时寓居隆中(今湖北襄阳市)。因才智卓绝志向远大,被时人誉称“卧龙”

207年,刘备三顾茅庐27岁的诸葛煷献上《隆中对》,提出“兴复汉室”的战略规划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

诸葛亮自213年入川到234年病逝,治蜀施政达21年之久234年八月,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北伐军中归葬在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享年54岁著有《诸葛煷集》。

27岁登上政治舞台提出《隆中对》,表现出卓绝见识在辅政治蜀的21年中,日理万机出将入相,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展示的才能以及取得的成效,为世人所公认和称道以“和抚”方针南征,以“攻心”之策收服孟获这符合南中各族和睦相处的愿望,在客观上促进了南中社会的发展和民族融合;为结束分裂、“兴复汉室”、一统天下5次率军北伐。他治蜀的一系列措施给巴蜀地区带来了安定繁荣,符合人民结束战乱、安居乐业的愿望对历史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诸葛亮一生廉洁奉公淡泊名利;治家严谨,家风纯正;谦虚谨慎从善如流;严于律己,勇于担责;忠贞不二慎始全终,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里正身律己、忠臣贤相的典范

成都武侯祠、武担山、九里堤遗址、万里桥、诸葛井、葛陌、都江堰、诸葛亮点将台、新都八阵图遗址、孔明乡与马刨井、汉代古吙井遗址、牧马山(诸葛亮屯兵处)。

凉山五月渡泸处(会理鱼鲊渡口)、西昌诸葛城、雷波诸葛亮点将台、昭觉蜀汉军屯遗址、越西诸葛忠武侯祠

绵阳诸葛双忠祠、涪水诸葛营、三堆子、饮马缸、诸葛寨、卧龙山、孔明泉。

广元明月峡古栈道、剑门关、筹笔驿、武侯桥遺址、龙华古镇武侯祠遗址

宜宾丞相祠、点将台、观斗山。隆昌武侯祠遗址、合江武侯祠遗址夹江诸葛亮点将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诸葛亮树立志向的名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