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极半电池容量怎么确定的容量计算和克容量的计算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理论电容量嘚计算

常常看见文献上说该材料的理论电容量是多少

下面给出理论计算方法:

离子完全脱嵌时转移的电量为

指每克电极材料理论上放出的電量:1mA·h=1×(

)是近代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物理常数代表每摩尔电子所携带的电荷,

尤其在确定一个物质带有多少离子或者电子时这个瑺数非常重要法拉第常数以

麦可·法拉第命名,法拉第的研究工作对这个常数的确定有决定性的意义。

±0.0083C/mol,此值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局所依据的电

解实验得到的也被认为最具有权威性。

最早法拉第常数是在推导阿伏伽德罗数时通过测量电镀时的电流强度和电镀沉积

下来的銀的量计算出来的

在物理学和化学,尤其在电化学中法拉第常数是一个重要的常数

数,其值只随其单位变化在电解、电镀、燃料电池和电池等涉及到物质与它们的电荷

的工艺中法拉第常数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因此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常数

在计算每摩尔粅质的能量变化时也需要法拉第常数,

一个例子是计算一摩尔电子在

电压变化时获得或者释放出的能量在实际应用中法拉第常数用来计算一般的反应系

数,比如将电压演算为自由能

如何计算电池材料的理论容量值

电池的化成,有的采用常温化成有的采用高温化成,这兩种化成的优缺点:

膜的厚度和致密程度吧高温化成形成的

消耗的锂比较多,常温或低温形成的较薄切致密

}

通过前两期的学习想必大家已經对扣式电池的组装和测试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而在测试之后我们就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判断我们所制备的电极材料性能是否达箌了预期接下来的两期内容我们将分别对充放电测试数据分析、倍率性能、循环性能进行介绍。

组装的锂离子电池的开路电压是指外电蕗没有电流通过时的正负极电位差可通过万用表(精确度不低于0.1 mV,建议采用高内阻抗的专用电压表防止自放电)直接测量或连接至电池测试系统后直接读取数值。该值仅为组装电池后的初始开路电压全SOC下的开路电压需通过恒电流间歇滴定(GITT)方法测得,将在后续文章Φ介绍工作电压则是指外电路有电流通过时正负极即时电位差,可直接体现在电池测试系统数据中工作电压U=E0±IRi,式中E0为热力学平衡電压,Ri为扣式电池内部或接触存在的某一种电阻如某一结构组元的欧姆电阻、电荷转移阻抗、扩散阻抗,I为测试电流工作电压与电流夶小有关。

放电平均电压分析则需要对曲线进行公式处理即

,式中Qmax为曲线中的放电容量,E为放电曲线纵坐标电压

电池容量是锂离子電池性能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它表示在一定条件下锂离子电池储存的电量通常以A·h(安时)或mA·h(毫安时)为单位(1 A·h=1000 mA·h),锂离子電池容量参数的获取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在电池由100% SOC 放电至0% SOC时(即在测试电压范围内)电流对时间积分,即

式中,Q为电池容量(A·h)I为電流(A),t为测试时间(h)1毫安时相当于3.6库仑。一般情况下容量数据可在测试系统软件中直接读取。

对于测试的电池材料来说容量汾析一般需要确定3 个数据:首次充电容量、首次放电容量(正极材料)和可逆容量。

a. 首次充电容量即为锂离子电池首次充电结束时的充電容量;

b. 首次放电容量即为锂离子电池首次放电结束时的放电容量;

c. 可逆容量则为电池循环稳定后的容量值(常温下测试值又称额定嫆量)一般选取第3~5周的放电容量,有时可能需要选取10周以后的放电容量

在实际应用中,对测试材料或极片的克容量、面容量及体积嫆量的分析更具有参考价值如克容量即单位活性物质质量的放电容量,C=Q/m;面容量即单位测试极片面积的放电容量C=Q/S;体积容量即单位极爿体积的放电容量,C=Q/V式中,C为放电比容量mA·h/g(毫安时每克)、mA·h/cm2(毫安时每平方厘米)或mA·h/cm3(毫安时每立方厘米)Q为放电容量mA·h(毫咹时),m为活性材料的质量g(克)S为测试极片面积cm2(平方厘米),V为测试极片的体积cm3(立方厘米)克容量参数用于对比测试材料的性能更加直观,而面容量和体积容量对于测试材料的实际应用正负极容量匹配时则更具有参考价值。建议发表文章时同时提供3种比容量的信息

扣式电池数据也可以评价正极活性材料的能量密度(W),指的是单位质量的正极活性材料所能够存储和释放的能量W=EQ/m,即放电平均電压与克容量的乘积常用单位为W·h/kg(常称为比能量),也包括体积能量密度W·h/L一般电芯中正极活性物质占的质量比为30%~50%,具体比例取決于正极材料的压实密度和真实密度因此,根据正极活性质的能量密度也可以粗略估算相应的全电池的能量密度,这对于没有条件研淛全电池但又希望评价正极材料和预测电芯能量密度具有参考意义。

充放电曲线体现的是电池材料的充放电行为对扣式电池充放电曲線进行分析对理解材料的性能及电化学行为有着重要意义,尤其对半电池充放电曲线的分析能够针对性地分析某一种材料的特性行为。充放电曲线有几种不同的展现形式如较为常见的“交叉式”曲线(图1)以及“循环式”曲线(图2)。

图1 几种不同材料组装半电池的“交叉式”充放电曲线

图2 几种不同材料组装半电池的“循环式”充放电曲线

从扣式电池充放电曲线中可读取大量数据信息下面对部分数据的讀取和分析做简单介绍。

图3 石墨/金属锂片扣式半电池的充放电曲线

正负极材料内锂离子的脱嵌对应了充放电曲线上的平台或斜坡区域(以忣循环伏安曲线和微分差容曲线中的氧化还原峰)根据每个平台区域的变化可分析研究材料的电化学反应行为。通常充电和放电的电位岼台或斜坡的数量相同若充电和放电的总容量相同,但对应的每个平台/斜坡的容量有差异则说明材料嵌脱锂的热力学反应路径或嵌脱鋰动力学特性有显著差异。图3为典型的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极材料的充放电曲线充放电曲线显示,石墨/金属锂片半电池充放电时石墨電极充放电过程中分别存在0.08/0.1 V处3个对应明显的充放电平台,分别对应了3个锂石墨层间化合物的两相转变过程平台的起始点,对应相变的开始平台的终止点,对应相变的结束点平台行为意味着主体材料的电化学势与离子在材料中的占有率无关。充放电曲线中的斜坡一般对應于固溶体反应或者电容行为斜坡行为意味着主体材料的电化学势与离子在材料中的占有率直接关联。因此通过充放电曲线可以初步判断材料在反应过程中有几次相变反应,是两相转变反应还是固溶体、吸脱附电容行为这可以辅助指导X射线衍射等结构研究。在同一个SOC丅小电流充放电时,充电电位平台与放电电位平台电压的中间值近似为热力学平衡电位用循环伏安曲线或微分差容曲线对应的氧化峰與还原峰的中间电位值更容易准确估算。全SOC下准确的热力学平衡电位的测量建议采用低电流密度下的GITT方法

在全电池放电行为中,电池的放电电压为正极材料的嵌锂电压减去负极材料的脱锂电压因此负极的平均脱锂平台越高,则全电池的放电电压越低当负极材料的脱锂岼台超过2.0 V 时,全电池电压已经很低了此时测到的容量对全电池匹配和实际应用的意义不大,因为每种电器应用都有允许的下限电压范围如一般用于消费电子电器的锂离子电池的放电电压截止到2.7 V。

能量效率即同一循环周次的放电能量与充电能量的比值可以表示为η=(EDQD)(/ ECQC)×100%。在充放电曲线中可近似于充放电曲线的积分面积差,该值的变化在“循环式”充放电曲线中更容易读取典型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效率在92%~95%,锂硫电池和锂空气电池的能量效率则分别在80%和70%左右

对前5 周充放电循环数据进行分析,可获得首周放电容量、首周充电容量、首周库仑效率、可逆容量、极化电压和电阻大小、能量效率等信息

首周充放电数据最为重要。首周放电容量可在曲线中直接读取鼡于分析首周循环后极片实际释放容量。电池的首周充放电平台奠定了后续循环的基础多数材料的结构是否稳定也是由第1周产生的,平囼长短也影响着锂离子的嵌入脱出效率第2周及后面的充放电容量也基本都是在首周放电容量的基础上涨落。库仑效率(即充放电效率)昰指同一循环过程中电池放电容量与充电容量之比即η=QD/QC×100%,首周库仑效率(即首效)则是电池在第1 周的放电容量与充电容量的比值(正極材料η=QD1/QC1×100%)多款电池测试系统均可直接输出该值,用于分析首周循环过程中活化及其它反应消耗的极片容量的情况并且可直接表征材料结构的稳定性和动力学性能的优劣。

首次放电容量及首周库仑效率可直接影响全电池的设计与材料的评价前5周的库仑效率一般会呈現先增后降或小幅波动的趋势,这是由于在前几周的循环过程中存在SEI膜生长、材料活化等反应引起活性锂源的不可逆损失以新鲜负极材料的半电池为例,其首次放电容量则高于首次充电容量即负极首次嵌锂量要多于负极首次脱锂量。如果测试结果相反则可能是由于非噺鲜极片或电池短路等因素导致。

最高容量即测试电池充放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容量最高数值,一般出现在前五周的充放电过程中有些负极材料的测试结果显示可逆容量随着循环次数增加而持续增长,这与材料的持续氧化、缓慢活化、SEI膜持续增长、其它材料逐渐参与氧囮反应有关这类负极材料对于锂离子全电池的设计和应用来说是缺点而不是优点。一般而言电池测量的可逆容量会在前5周趋于相对稳萣,库仑效率不能很快达到99.95%意味着界面或材料结构一直不稳定这样的材料用于全电池测试,相对于半电池循环性会差很多。

在锂电池嘚充放电过程中极化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在高倍率充放电过程中研究由极化引起的容量变化以及根据充放电曲线分析极化情况十分必偠,相对于通过GITT、恒电压间歇滴定(PITT)或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分析电极过程动力学通过充放电曲线获取的动力学信息更加直观。通常較低充放电倍率(如0.05 C、0.02 C、0.01 C 或更低倍率取决于材料)下测得的容量可基本忽视极化引起的容量变化。某倍率下测试得到的容量值与上述低倍率下测试的容量值差则可视为极化引起的容量变化在恒流-恒压(CC-CV)充电恒流放电曲线中,可通过充电曲线中恒流充电容量与恒压充电嫆量所占总容量的比值来表征极化情况恒流充电容量与总充电容量比值越低或恒压充电容量与总充电容量比值越高,则极化越大此外,充放电曲线中充放电平台电压差值增加也可反映出电极极化的增加该差值在“循环式”充放电曲线中更易读取。可通过在该曲线的充放电曲线的纵轴差距进行初步认识如图4中,富锂正极材料(Li1.2Ni0.13Co0.13Mn0.54O2)的充放电曲线对比第1 周循环曲线,第2周循环曲线的纵轴差距较小表明極化下降。此外该值也可由微分差容曲线中嵌脱锂峰位的电位差进行表征,电位差变大极化则增加。

在对电池充放电曲线进行分析的過程中为了方便充放电曲线的研究,将该曲线进行微分处理将平台区域转换为峰曲线。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微分差容曲线(incremental capacitydQ/dV vs. V)和微分電压曲线(differential voltage,dV/dQ vs. Q)对充放电曲线进行分析

图5几种正极材料半电池的微分差容曲线

其中微分差容曲线,简称IC曲线(图5)应用较为广泛,但甴于存在电压平台(即dV=0)数据处理需谨慎。曲线中的氧化峰和还原峰对应了充放电曲线中的充电平台和放电平台并且与循环伏安曲线Φ的氧化峰和还原峰有着对应关系。根据该曲线中峰位参考文献可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确认和判断。将同循环周次充放电曲线都进行微汾处理并进行峰位比对展现对应氧化还原峰电位的中间值则为热力学平衡电位。此外峰位的移动和衰减也具有一定的对比价值。如峰位的移动则表明该电位附近的充放电平台电位出现移动与材料的结构变化引起锂的嵌入脱出难易有关;某峰位的强度变化可表征该电位嘚充放电平台长短变化。

图6 硅碳混合材料/金属锂片半电池放电过程的微分电压曲线

微分电压曲线简称dV曲线,可根据文献或实验对比曲线峰位归属并根据峰位的横坐标来初步判断不同材料或平台的容量发挥情况,该曲线的数据处理较为方便且多用于混合材料极片的分析Φ。图6所示为硅碳混合材料/金属锂片半电池放电过程的dV 曲线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在第三周循环放电容量中硅材料发挥容量为293 mA·h,石墨发挥容量为697.6 mA·h并且硅和石墨发挥容量随循环均有所降低。需要说明的是微分电容和微分电压曲线的数据是否光滑、与充放电仪的電压测量精度、电流控制精度、测试时的温度稳定性、采样点的密度都有影响。

[1] 吴宇平, 戴晓兵, 马军旗, 等. 锂离子电池: 应用与实践[M]. 化学工业出蝂社材料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 2004.

[2] 王其钰, 褚赓, 张杰男, 等. 锂离子扣式电池的组装, 充放电测量和数据分析[J]. 储能科学与技术, 7(2): 327-344.

[3] 王其钰, 王朔, 张杰男, 等. 锂离孓电池失效分析概述[J]. 储能科学与技术, ): .

[5] 蔡勇.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测试系统及其应用研究[D]. 长沙: 湖南大学, 2015.

供稿 | 深圳市清新电源研究院

部门 | 媒体信息中心科技情报部


清新电源投稿通道(Scan)

? 添加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

? 清新电源-文献互助群

? 清新电源-学术交流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