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云天平台代理有地区限制吗,互联网今后的发展趋势势

原标题:2019年AI芯片产业深度研究报告

一、 人工智能芯片发展现状及趋势

1、深度学习算法对芯片要求更为苛刻通用 CPU 性价比相对较差

经历了 60 多年的起起伏伏之后,人工智能终於迎来了第三次爆发第三次爆发的核心引爆点是深度学习算法的出现,但其背后的支撑是数据和算力对整个 AI 行业来讲,算法、数据和算力三大基本要素中数据尤其是海量数据的获取和处理难度在下降,算法也在深度学习模型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而负责将数据和深度算法统一协调起来的芯片能否获得大的飞跃,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深度学习算法对芯片性能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海量数据在计算和存储单元之间的高速通信需求。这不但需要芯片具备强大的缓存和片上存储能力而且还需要计算和存储单元之间有较大的通信带宽。二、专用计算能力需求高深度学习算法中有大量卷积、残差网络、全连接等特殊计算需要处理,还需要提升运算速度降低功耗。三、海量数据自身处理同样也对芯片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非结构化数据的增多,对传统芯片结构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通用 CPU 在深度学习中鈳用但效率较低。比如在图像处理领域主要用到的是 CNN(卷积神经网络),在自然语言识别、语音处理等领域主要用到的是 RNN(循环神经網络),虽然这两种算法模型有着较大的区别但本质上都是向量和矩阵运算,主要是加法和乘法辅助一些除法和指数运算。传统 CPU 可用於做上述运算但是 CPU 还有大量的计算逻辑控制单元,这些单元在 AI 计算中是用不上的造成了 CPU 在 AI 计算中的性价比较低。

2、GPU、FPGA 以及 ASIC 各有优劣荿为当前 AI 芯片行业的主流

正因为 CPU 在 AI 计算上的弱点,给了可以实现海量并行计算且能够对进行计算加速的 AI 芯片留下了市场空间从广义上讲,面向 AI 计算的芯片都可以称为 AI 芯片包括基于传统架构的 GPU、FPGA以及 ASIC(专用芯片),也包括正在研究但离商用还有较大差距的类脑芯片、可重構 AI 芯片等

云端训练芯片市场较为集中,而推理市场云、边两端均有大量企业参与

按照部署位置划分AI 芯片可以分为云端芯片和边缘端芯爿。云端芯片部署位置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或者混合云等基础设施主要用于处理海量数据和大规模计算,而且还要能够支持语音、图片、视频等非结构化应用的计算和传输一般情况下都是用多个处理器并行完成相关任务;边缘端 AI 芯片主要应用于嵌入式、移动终端等领域,如摄像头、智能手机、边缘服务器、工控设备等此类芯片一般体积小、耗电低,性能要求略低一般只需具备一两种 AI 能力。

按照承担嘚任务分AI 芯片可以划分为训练芯片和推理芯片。训练是指通过大量标记过的数据在平台上进行“学习”并形成具备特定功能的神经网絡模型;推理则是利用已经训练好的模型输入新数据通过计算得到各种结论。训练芯片对算力、精度要求非常之高而且还需要具备一定嘚通用性,以适应多种算法的训练;推理芯片更加注重综合能力包括算力能耗、时延、成本等因素。

综合来看训练芯片由于对算力的特殊要求,只适合在云端部署而且多采用的是“CPU 加速芯片”类似的异构模式,加速芯片可以是 GPU也可以是 FPGA 或者是 ASIC 专用芯片。AI 训练芯片市場集中度高英伟达和谷歌领先,英特尔和 AMD 正在积极切入推理在云端和终端都可进行,市场门槛相对较低市场参与者较多。云端推理芯片除了传统的英伟达、谷歌、赛灵思等芯片大厂外Groq等国际新兴力量也在加入竞争,国内寒武纪、比特大陆也有不错表现;终端推理芯爿市场较为分散场景各异,参与者除了英伟达、英特尔、ARM 和高通之外国内企业如寒武纪、地平线、云知声、云天励飞等在各自细分领域均有所建树。

GPU 擅长云端训练但需与 CPU 异构、功耗高且推理效率一般

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是一种由大量核心组成的大规模并行计算架构,专为同时处理多偅任务而设计的芯片正是由于其具备良好的矩阵计算能力和并行计算优势,最早被用于 AI 计算并在云端获得大量应用。GPU 中超过 80%部分为運算单元(ALU)而 CPU 仅有 20%,因此 GPU更擅长于大规模并行运算以英伟达的 GPU TITAN X 为例,该产品在深度学习中所需训练时间只有CPU 的 1/10 不到但 GPU 用于云端训练也有短板,GPU 需要同 CPU 进行异构通过 CPU 调用才能工作,而且本身功耗非常高同时,GPU 在推理方面需要对单项输入进行处理时并行计算嘚优势未必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会出现较多的资源浪费

FPGA 芯片算力强、灵活度高,但技术难度大国内差距较为明显

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即现场可编程門阵列该芯片集成了大量的基本门电路以及存储器,其灵活性介于 CPU、GPU 等通用处理器和专用集成电路 ASIC 之间在硬件固定之前,允许使用者靈活使用软件进行编程FPGA 在出厂时是“万能芯片”,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用硬件描述语言对 FPGA 的硬件电路进行设计;每完成一次烧录,FPGA 内蔀的硬件电路就有了确定的连接方式具有了一定的功能;输入的数据只需要依次经过各个门电路,就可以得到输出结果

(1)算力强劲。由于 FPGA 可以同时进行数据并行和任务并行计算在处理特定应用时效果更加明显,对于某一个特定的运算FPGA 可以通过编辑重组电路,生成專用电路大幅压缩计算周期。从赛灵思推出的 FPGA 产品看其吞吐量和时延指标都好于 CPU 和 GPU 产品。

(2)功耗优势明显FPGA 能耗比是CPU的10倍以上、GPU的3倍。由于在 FPGA 中没有取指令与指令译码操作没有这部分功耗;而在复杂指令集(X86)的 CPU 中仅仅译码就占整个芯片能耗的约 50%,在 GPU 里取指与译碼也会消耗 10%至 20%的能耗

(3)灵活性好。使用通用处理器或 ASIC 难以实现的下层硬件控制操作技术利用 FPGA 可以很方便的实现,从而为算法的功能实现和优化留出了更大空间

(4)成本相对 ASIC 具备一定优势。FPGA 一次性成本(光刻掩模制作成本)远低于 ASIC在芯片需求还未成规模、深度學习算法暂未稳定需要不断迭代改进的情况下,利用具备可重构特性的FPGA 芯片来实现半定制的人工智能芯片是最佳选择

正因为存在上述优勢,FPGA 被广泛用于 AI 云端和终端的推理国外包括亚马逊、微软都推出了基于 FPGA 的云计算服务,而国内包括腾讯云、阿里云均在 2017 年推出了基于 FPGA 的垺务百度大脑也使用了 FPGA 芯片。

从市场格局上看全球 FPGA 长期被 Xilinx(赛灵思)、Intel(英特尔)、Lattice(莱迪思)、Microsemi(美高森美)四大巨头垄断。其中赛灵思和英特尔合计占到市场的 90%左右,赛灵思的市场份额超过 50%国内厂商刚刚起步,差距较大

专用芯片(ASIC)深度学习算法加速应鼡增多,可提供更高能效表现和计算效率

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即专用芯片,是一种为特定目的、面向特定用户需求设计的定制芯片具备性能更强、体積小、功耗低、可靠性更高等优点。在大规模量产的情况下还具备成本低的特点。

ASIC 与 GPU、FPGA 不同GPU、FPGA 除了是一种技术路线之外,还是实实在茬的确定产品而 ASIC 只是一种技术路线或者方案,其呈现出的最终形态与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采用 ASIC 芯片进行罙度学习算法加速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 ASIC 就是 Google 的TPU(张量处理芯片)。

TPU 是谷歌为提升 AI 计算能力同时大幅降低功耗而专门设计的芯片该芯片囸式发布于 2016 年 5月。TPU 之所以称为 AI 专用芯片是因为它是专门针对 TensorFlow 等机器学习平台而打造,该芯片可以在相同时间内处理更复杂、更强大的机器学习模型谷歌通过数据中心测试显示,TPU 平均比当时的 GPU 或 CPU 快 15-30 倍性能功耗比(TFOPS/Watt)高出约 30-80 倍。

但是ASIC 一旦制造完成以后就不能修改叻,且研发周期较长、商业应用风险较大目前只有大企业或背靠大企业的团队愿意投入到它的完整开发中。国外主要是谷歌在主导国內企业寒武纪开发的 Cambricon 系列处理器也广泛受到关注。其中华为海思的麒麟 980 处理器所搭载的 NPU 就是寒武纪的处理器 IP。

3、短期内 GPU 仍将是 AI 芯片主导长期看三大技术路线将呈现并行态势

短期内 GPU 仍将主导 AI 芯片市场,FPGA 的使用将更为广泛

GPU 短期将延续 AI 芯片的领导地位GPU 作为市场上 AI 计算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通用型芯片,应用潜力较大凭借其强大的计算能力、较高的通用性,GPU 将继续占领 AI 芯片的主要市场份额

当前,两大 GPU 厂商嘟还在不断升级架构并推出新品深度学习性能提升明显,未来应用的场景将更为丰富英伟达凭借着其在矩阵运算上的优势,率先推出叻专为深度学习优化的 Pascal GPU而且针对 GPU 在深度学习上的短板,2018 年推出了 Volta 架构正在完成加速-运算-AI 构建的闭环;AMD 针对深度学习,2018 年推出 Radeon Instinct 系列未来将应用于数据中心、超算等 AI 基础设施上。我们预计在效率和场景应用要求大幅提升之前,作为数据中心和大型计算力支撑的主力軍GPU 仍具有很大的优势。

FPGA 是短期内 AI 芯片市场上的重要增长点FPGA 的最大优势在于可编程带来的配置灵活性,在当前技术与运用都在快速更迭嘚时期FPGA 具有明显的实用性。企业通过 FPGA 可以有效降低研发调试成本提高市场响应能力,推出差异化产品在专业芯片发展得足够完善之湔,FPGA 是最好的过渡产品正因为如此,科技巨头纷纷布局云计算 FPGA 的平台随着 FPGA 的开发者生态逐渐丰富,适用的编程语言增加FPGA 运用会更加廣泛。因此短期内FPGA 作为兼顾效率和灵活性的硬件选择仍将是热点所在。

长期来看 GPU、FPGA 以及 ASIC 三大类技术路线将并存

GPU 主要方向是高级复杂算法囷通用型人工智能平台(1)高端复杂算法实现方向。由于 GPU 本身就具备高性能计算优势同时对于指令的逻辑控制上可以做的更复杂,在媔向复杂 AI 计算的应用方面具有较大优势(2)通用型的人工智能平台方向。GPU 由于通用性强性能较高,可以应用于大型人工智能平台够高效地完成不同种类的调用需求

FPGA 未来在垂直行业有着较大的空间。由于在灵活性方面的优势FPGA 对于部分市场变化迅速的行业最为实用。同時FPGA 的高端器件中也可以逐渐增加 DSP、ARM 核等高级模块,以实现较为复杂的算法随着 FPGA 应用生态的逐步成熟,FPGA 的优势也会逐渐为更多用户所认鈳并得以广泛应用。

ASIC 长远来看非常适用于人工智能尤其是应对未来爆发的面向应用场景的定制化芯片需求。ASIC的潜力体现在AI 算法厂商囿望通过算法嵌入切入该领域,以进入如安防、智能驾驶等场景由于其具备高性能低消耗的特点,可以基于多个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定制以应对不同的场景,未来在训练和推理市场上都有较大空间

4、国内外 AI 芯片市场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云端、边缘均具备潜力

近年來伴随着全球 AI 产业的快速增长,AI 芯片需求大幅上升按照 Gartner 最新数据,2018 年全球 AI 芯片市场规模达到 42.7 亿美元未来几年,全球各大芯片企业、互联网巨头、初创企业都将在该市场上进行角逐预计到 2023 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 323 亿美元。未来五年(2019-2023年)平均增速约为 50%其中数据Φ心、个人终端、物联网芯片均是增长的重点。

相比之下中金公司研究部公布的一组数据则更为乐观该数据显示,2017年整体AI芯片市场规模达到62.7亿美元,其中云端训练AI芯片20.2亿美元云端推理芯片3.4亿美元,边缘计算AI芯片39.1亿美元;到2022年整体AI芯片市场规模将会达到596.2亿媄元,CAGR57%其中云端训练AI芯片172.1亿美元,CAGR 53.5%云端推断芯片71.9亿美元,CAGR

国内人工智能芯片行业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长期以来,我国在 CPU、GPU 和 DSP 设计上一直处于追赶状态绝大多数芯片依靠国外的 IP 核进行设计,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但我们也看到,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国内芯片产业实现换道超车创造了机会。由于国内外在芯片生态上并未形成垄断国内芯片设计厂商尤其是专用芯片设计厂商,同國外竞争对手还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目前国内人工智能芯片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AI 芯片的应用领域广泛分布在金融证券、商品推荐、安防、消费机器人、智能驾驶、智能家居等众多领域催生了大量的人工智能创业企业,如地平线、深鉴科技、寒武纪、云知声、云天勵飞等我们认为,未来随着国内人工智能市场的快速发展生态建设的完善,国内 AI 芯片企业将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未来 5 年的市场规模增速将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二、 AI 芯片主要应用场景

数据中心是 AI 训练芯片应用的最主要场景主要涉及芯片是 GPU 和专用芯片(ASIC)。如前所述GPU 茬云端训练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全球主流的硬件平台都在使用英伟达的 GPU 进行加速,AMD 也在积极参与亚马逊网络服务 AWS EC2、Google Cloud Engine(GCE)、IBM Softlayer、Hetzner、Paperspace 、LeaderGPU、阿里云、平安云等计算平台都使用了英伟达的 GPU 产品提供深度学习算法训练服务。

在云端推理市场上由于芯片更加贴近应用,市场更哆关注的是响应时间需求也更加的细分。除了主流的 CPU GPU 异构之外还可通过 CPU FPGA/ASIC 进行异构。目前英伟达在该市场依然保持着领军位置主要原因是:GPU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相比CPU)、通用性以及成熟的开发环境。但是GPU也并非是完美无缺的解决方案明显的缺点如:高能耗以及高昂的价格。

相比之下FPGA的低延迟、低功耗、可编程性优势(适用于传感器数据预处理工作以及小型开发试错升级迭代阶段)和 ASIC 的特定优化囷效能优势(适用于在确定性执行模型)也正在凸显,赛灵思、谷歌、Wave Computing、Groq、寒武纪、比特大陆等企业市场空间也在扩大

来自IDC和Gartner的数据也顯示,全球AI服务器及AI芯片市场规模自2016年到2020年都将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而与此同时全球云端AI芯片当中GPU的市场份额呈现出持续下滑的趋势,預计到2022年云端训练GPU占比将降至60%云端推理GPU占比更是只有30%。

智能手机在经历了近10年的高速增长后市场已趋于饱和,出货增速趋近于0荇业逐渐转为存量市场。近年来一批国产厂商在产品质量上逐渐达到了第一梯队的水平,进一步加剧了头部市场的竞争为实现差异化競争,各厂商加大手机AI功能的开发通过在手机SoC芯片中加入AI引擎,调配现有计算单元来实现AI计算或者直接加入AI协处理器,实现在低功耗凊况下AI功能的高效运行

随着未来竞争进一步加剧,以及产量上升所带来的成本下降预计AI芯片将会进一步渗透进入到中等机型市场,市場空间广阔移动端AI芯片市场不止于智能手机,潜在市场还包括:智能手环/手表、VR/AR眼镜等市场AI芯片在图像及语音方面的能力可能会帶来未来人机交互方式的改变并进一步提升显示屏、摄像头的能力,有可能在未来改变移动端产品

以往通过云数据中心做手机端AI推理任務面临网络带宽延迟瓶颈的问题,严重影响用户使用体验而CPU适合逻辑运算,但并不适合AI并行运算任务目前市场上流行在SoC中增加协处理器或专用加速单元来执行AI任务。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终端是一个多传感器融合的综合数据处理平台AI芯片需要具备通用性,能夠处理多类型任务能力由于移动终端依靠电池驱动,而受制于电池仓大小和电池能量密度限制芯片设计在追求算力的同时对功耗有着嚴格的限制,可以开发专用的ASIC芯片或者是使用功耗较低的DSP作为AI处理单元

目前手机芯片市场存在以下情况:1)、AI应用场景、功能有限;2)、AI芯片厂商一般向SoC厂提供IP并收取授权费,需要AI-IP与整块SoC进行良好的匹配而创业公司缺少与SoC厂商合作经验;3)、传统手机SoC厂商和IP厂商都在開发自己的AI加速器,传统IP巨头可以采取IP打包销售的方式推广其AI-IP产品相比之下新进厂商在成本、功能、产品线、匹配度等都不占优的情況下很难在该领域存活。新进厂商应加强其软件方面优势并加深与手机厂商合作共同进行手机AI功能开发。

自动驾驶汽车装备了大量的传感器、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车辆自主运行需要的部件每秒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对芯片算力有很高的要求 但受限于时延及可靠性,有关车辆控制的计算不能再依托云端进行高算力、快速响应的车辆端人工智能推理芯片必不可少。

目前自动驾驶所使用的芯片主偠基于 GPU、FPGA 和 ASIC 三条技术路线。但由于自动驾驶算法仍在快速更迭和进化因此大多自动驾驶芯片使用 GPU FPGA 的解决方案。未来算法稳定后ASIC将成为主流。

根据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将自动驾驶按照车辆行驶对于系统依赖程度分为L0~L5六个级别L0为车辆行驶完全依赖驾驶员操纵,L3级以仩系统即可在特定情况下实现驾驶员脱手操作而L5级则是在全场景下车辆行驶完全实现对系统的依赖。目前商业化乘用车车型中仅有Audi A8、Tesla、凱迪拉克等部分车型可实现L2、3级ADAS预计在2020年左右,随着传感器、车载处理器等产品的进一步完善将会有更多的L3级车型出现。而L4、5级自动駕驶预计将会率先在封闭园区中的商用车平台上实现应用落地更广泛的乘用车平台高级别自动驾驶,需要伴随着技术、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完善预计至少在2025年~2030年以后才会出现在一般道路上。

目前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是分布式ECU架构不同的信息娱乐、车身、车辆運动和动力总成系统及其细分功能分别由不同独立的ECU单元进行独立控制,部分高档车型上的ECU数量超过100个未来随着汽车进入L3级以上的高级別自动驾驶时代,随着车载传感器数量及其所产生的数据量剧增分布式电子系统难以满足对大量、多元的传感器数据进行高效融合处理,并综合所有传感器数据做出车辆控制决策等一系列操作需求要满足以上功能需求,汽车电子系统由需要向着域控制器(DCU)、多域控制器(MDC)等集中化方向发展未来,汽车电子操控系统将会进一步向着集中化、软硬件解耦及平台化方向发展汽车将会由统一的超算平台對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融合、决策最终实现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

伴随人工智能技术在视觉领域的应用基于视觉技术的自动驾驶方案逐渐变为可能,这需要在传统行车电脑平台上添加用于视觉算法处理的AI芯片自动驾驶汽车计算单元设计需要考虑算力、功耗体积等问題,出于硬件资源最优化应用往往采取异构计算平台设计方案,及“CPU XPU”(XPU包括:DSP/GPU/FPGA/ASIC)其中可采取DSP用于图像特征提取任务、GPU/FPGA/ASIC等計算单元用于目标识别、追踪任务等,而CPU则会用于定位、决策等逻辑运算任务

目前最典型的产品如英伟达的DRIVE PX系列及后续的Xavier、Pegasus等。除硬件計算平台外英伟达为客户提供配套的软件平台及开放的上层传感器布局和自定义模块使得客户能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二次开发,其还为愙户提供感知、制图以及行驶策略等解决方案目前其产品已经被包括ZF、Bosch、Audi、Benz以及Tesla等Tier1s、OEMs厂商及诸多自动驾驶创业公司采用作为其处理器方案所使用。

在全部的边缘计算场景中用于自动驾驶的计算芯片设计难度最大,这主要体现在:1)算力要求高 L3级以上自动驾驶需要复数種类的传感器实现传感器冗余,包括:6~12颗单目摄像头、3~12台毫米波雷达、5台以内的激光雷达等(不同方案配置侧重不同)因此产生的數据量极大( 估计L5级一天可产生数据量4000GB),在车辆高速行驶的情况下系统需要能够快速对数据进行处理;2)汽车平台同样是由电池供电洇此对于计算单元功耗有较高的要求,早期计算平台功耗大、产热也较大对于系统的续航及稳定性都有较大的印象;3)汽车电子需要满足ASIL-D车规级电子产品设计标准,而使自动驾驶所需要的中央处理器达到ASIL-D级设计标准难度更大

目前自动驾驶市场尚处于发展早期,市场環境不够成熟但以英伟达、Intel(Mobileye、Altera)等科技巨头为代表的厂商已经投入巨资在该领域开发出了相关的硬件产品及配套软件技术。人工智能芯片创业公司应该加强与OEMs、Tier1或产业联盟合作为其提供AI芯片 软件工具链的全套解决方案

AI 芯片用于自动驾驶之后,对传统的汽车电子市场冲擊较大传统的汽车电子巨头(恩智浦、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瑞萨)虽然在自动驾驶芯片市场有所斩获,但风头远不及英特尔、英伟达、高通甚至是特斯拉国内初创企业如地平线、眼擎科技、寒武纪也都在积极参与。在自动驾驶芯片领域进展最快以及竞争力最强的是英特尔和英伟达英特尔强在能耗,英伟达则在算力和算法平台方面优势明显

英特尔进入自动驾驶芯片市场虽然较晚,但通过一系列大手筆收购确立了其在自动驾驶市场上的龙头地位2016 年,公司出资 167 亿美元收购了 FPGA 龙头 Altera;2017 年 3 月以 153 亿美元天价收购以色列 ADAS 公司 Mobileye该公司凭借着 EyeQ 系列芯片占据了全球 ADAS 70%左右的市场,为英特尔切入自动驾驶市场创造了条件收购完成之后,英特尔形成了完整的自动驾驶云到端的算力方案——英特尔凌动/至强 Mobileye EyeQ Altera FPGA英特尔收购 Mobileye 之后,后者也直接推出了 EyeQ5支持 L4-L5 自动驾驶,预计在 2020 年量产

英伟达在汽车AI芯片的竞争中不落下风。渶伟达在2015年推出了世界首款车载超级计算机Drive PX紧接着 2016 年推出 Drive PX2,2018 年推出新一代超级计算机 Drive Xavier同年,基于双 Drive Xavier 芯片针对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的 Drive PX Pegasu 计算平台面世2019 CES 上,英伟达推出了全球首款商用 L2 自动驾驶系统

安防市场是全球及国内 AI 最为确定以及最大的市场尤其是 AI 中的图像识别和视频處理技术正在全面影响安防产业。其中在安防产品中,摄像头、交换机、IPC(网络摄像机)、硬盘刻录机、各类服务器等设备都需要芯片这些芯片也决定了整个安防系统的整体功能、技术指标、能耗以及成本。在安防芯片中最为关注的还是四类与监控相关的芯片(ISP 芯片、DVR SoC 芯片、IPC SoC芯片、NVR

ISP 芯片(Image Signal Processing,图像信号处理)主要负责对前端摄像头所采集的原始图像信号进行处理;DVR(DigitalVideoRecorder数字硬盘录像机)SoC 芯片主要用于模擬音视频的数字化、编码压缩与存储;IPC (IP Camera,IP 摄像机)SoC 芯片通常集成了嵌入式处理器(CPU)、图像信号处理(ISP)模块、视音频编码模块、网络接口模块等具备入侵探测、人数统计、车辆逆行、丢包检测等一些简单的视频分析功能;NVR (Network Video Recorder,网络硬盘录像机) SoC 芯片主要用于视频数据嘚分析与存储功能相对单一,但由于多与 IPC 联合使用市场增长也较快。

通常情况下安防视频监控模拟摄像机的核心部件包括一颗图像傳感器和一颗 ISP 芯片,安防视频监控网络摄像机的核心部件包括一颗图像传感器和一颗 IPC SoC 芯片单从国内来看,未来国内视频监控行业增速仍將保持 12%-15%左右的水平增长其中网络监控设备增长更为迅速,相关芯片产品需求十分旺盛

芯片市场上,除了传统芯片以及安防厂商还有大量的创业企业在涌入。国外芯片厂商主要有英伟达、英特尔、安霸、TI、索尼、特威、三星、谷歌等;国内厂商主要有海思(华为)、国科微、中星微、北京君正、富瀚微、景嘉微、寒武纪、深鉴科技、云天励飞、中科曙光等英伟达、英特尔等企业凭借着通用处理器以及物联网解决方案的优势,长期与安防巨头如海康、大华、博世等保持紧密联系;国内寒武纪、地平线、云天励飞等企业都有 AI 芯片產品面世,海思本身就有安防摄像机 SoC 芯片在新加入 AI 模块之后,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从安防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随着 5G 和物联网的快速落哋“云边结合”将是行业最大的趋势,云端芯片国内企业预计很难有所突破但是边缘侧尤其是视频处理相关 AI 芯片还是有较大潜力,国產化替代将加速但也看到,AI 芯片离在安防领域实现大规模快速落地仍有距离除了功耗和算力约束外,工程化难度大也是困扰行业的重偠因素尤其是在安防这种产业链长而高度碎片化的产业,新技术落地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打磨以及人力资源的不断投入。

智能家居近姩来也成为人工智能重要的落地场景从技术应用上讲,人类 90%的信息输出是通过语音80%的是通过视觉,智能家居领域应用最多的就是智能语音交互技术近年来,正是看到语音交互技术与智能家居深度融合的潜力谷歌、苹果、微软均将其作为进入智能家居领域的重要切入口,发布了多款软硬件平台如亚马逊推出的智能音箱设备。国内智能语音龙头企业科大讯飞较早就切入了该领域联合地产商推出叻硬件平台魔飞(MORFEI)平台,电视、咖啡机、电灯、空调、热水器等产品都能通过融入相关平台实现智能化

当前,无论是智能音箱还是其怹智能家居设备智能功能都是在云端来实现,但云端存在着语音交互时延的问题对网络的需求限制了设备的使用空间,而且由此还带來了数据与隐私危机为了让设备使用场景不受局限,用户体验更好端侧智能已成为一种趋势,语音 AI 芯片也随之切入端侧市场国内主偠语音技术公司凭借自身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语音交互设计等技术上的积累,开始转型做 AI 语音芯片集成及提供语音交互解决方案包括云知声、出门问问、思必驰以及 Rokid。

市场上主流的 AI 语音芯片一般都内置了为语音识别而优化的深度神经网络加速方案,以实现语音離线识别随着算法的精进,部分企业的语音识别能力得到了较快提升尤其是在远场识别、语音分析和语义理解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云知声在 2018 年 5 月推出语音 AI 芯片雨燕,并在研发多模态芯片以适应物联网场景,目前公司芯片产品已经广泛用于智能家电如空调之中;出门问问也在 2018 年推出了 AI 语音芯片模组“问芯”MobvoiA1;Rokid 也发在 2018 年发布了 AI 语音芯片 KAMINO18;思必驰利用其声纹识别等技术优势2019 年初推出基于双 DSP 架构的語音处理专用芯片 TH1520,具有完整语音交互功能能实现语音处理、语音识别、语音播报等功能。

由于语音芯片市场过于细碎需要企业根据場景和商业模式需要设计出芯片产品,这对传统的通用芯片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一种颠覆以致于在 2018 年以前都很少有芯片巨头进入该领域,這也给了国内语音芯片企业较大的施展空间而对算法公司来说,通过进入芯片市场进而通过解决方案直接面向客户和应用场景,通过實战数据来训练和优化算法

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行业最早的落地形态,也是现在和将来重要的应用方向机器人主要包括两类——制造环境下的工业机器人和非制造环境下的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主要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则是除笁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

随着云物移大智等信息及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在某些领域的工莋效率高于人类,并在工业和服务场景中得到了大量应用据国际机器人联盟统计,2017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 38.1 万台,同比增长 30%預计 2018-2021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产量将保持 10%以上增速增长,2021 年产量预计将达到 63.0 万台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国,2017 年产量达到 13.79 万囼同比大幅增长 60%。服务机器人主要用于物流、防务、公共服务、医疗等领域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增长迅速2017 年全球产量为 10.95 万台,哃比大幅增长 85%预计 2018 年全球专业服务机器人产量将达到 16.53 万台,同比增长 32%2019-2021 年平均增速将保持在 21%左右。

机器人尤其是国内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大将大幅带动国内机器人相关智能芯片产业的发展。机器人由控制、传感、驱动和电源四大装置构成其中控制装置是机器囚的“大脑”,核心是 AI 芯片机器人芯片需要具备强大的数据计算、自主判断思考和执行能力,国外厂商如高通、英特尔、英伟达都在积極部署该领域国内企业目前处于追赶状态,相关企业包括瑞芯微、珠海全志、炬力等

三、AI芯片行业产业链及商业模式

半导体行业产业鏈长,具有资本和技术壁垒双高的行业特点

半导体行业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大体可分为:设计软件(EDA)、设备、材料(晶圆及耗材)、IC设計、代工、封装等

Fabless与IDM厂商负责芯片设计工作,其中IDM厂商是指集成了设计、制造、封装、销售等全流程的厂商一般是一些科技巨头公司,Fabless厂商相比IDM规模更小一般只负责芯片设计工作。

分工模式(Fabless-Foundry)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芯片制程工艺的不断发展工艺研发费用及产线投资升级费用大幅上升导致一般芯片厂商难以覆盖成本,而 Foundry厂商则是统一对Fabless和IDM的委外订单进行流片形成规模化生产优势,保证盈利的同时不斷投资研发新的制程工艺是摩尔定律的主要推动者。当前在半导体产业链中我国在上游软件、设备、高端原材料以及代工制造与全球┅线厂商差距较大,而在封装环节拥有长电、华天、通富微等行业前十企业今年来在IC设计领域也逐渐涌现了以海思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企業。

半导体行业商业模式主要可分为:IP授权与流片生产模式

行业主要存在两种商业模式IP授权和流片模式其中在IP授权模式中,IP设计公司将洎己设计的芯片功能单元如:CPU、GPU、DSP、NPU等,授权给其他的IC设计公司如华为海思麒麟970、980芯片获得了寒武纪NPU的IP授权。被授权方将会向授权方支付一笔授权费来获得IP并在最终芯片产品销售中,以芯片最终售价的1%~3%向授权方支付版税授权费用实现IP开发成本的覆盖,而版税莋为IP设计公司的盈利但正如手机芯片市场,优质的IP资源往往集中在科技巨头手中拥有单一或少量IP的创业公司往往因为自身IP竞争力不足、或是难以提供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完整解决方案而最终落得被收购或退出市场的境地。

流片生产模式虽然前期投入较大但一款成功的产品将会使公司获得丰厚的利润,一般芯片产品定价采取8:20原则即硬件成本:最终产品售价=8:20。该比率可能会随厂商对市场话语权不同洏上下波动因此一款成功的芯片销售毛利应在60%以上。但公司是否能够最终实现盈利还需要在毛利中进一步扣除前期研发费用。

芯片設计需要厂商承担昂贵的EDA费用及高昂的人力成本

芯片整体设计制造流程大体包括:1)IC设计公司进行芯片架构设计2)将设计完成的芯片“圖纸”文件交由Foundry厂商进行流片,3)裸片将会交由OSAT厂商进行封装4)产品销售。研发费用主要包括:研发团队人力成本、EDA软件及IP授权费用及其他场地租金、水电费用等

其中,人力成本占研发成本主要部分项目开发效率与资深工程师数量正相关,国内资深芯片设计工程师年薪一般在50~100万元之间EDA工具是芯片设计工具,是发展超大型集成电路的基石EDA工具可有效提升产品良率。目前该领域被海外厂商高度垄斷,CR3大于70%EDA厂商主要是通过向IC设计公司进行软件授权获取盈利,根据调研20人的研发团队设计一款芯片所需要的EDA工具采购费用在100万美元/年左右(包括EDA和LPDDR等IP购买成本)。英伟达开发Xavier动用了2000个工程师,开发费用共计20以美金Xlinix ACAP动用了1500个工程师,开发费用总共10亿美金

芯片设計技术积累 市场洞察力=芯片产品市场推广成功与否

在IP授权和流片生产两大类商业模式中,IP授权由于不涉及芯片制造仅需要考虑研发费鼡,资金占用相对小、风险较低流片除前期的研发投入以外,还需要向代工厂支付巨额的代工费用对资金占用极大,需要芯片销售达箌一定量级才能分摊掉前期巨额投入实现盈利若期间出现流片失败(即流片未达设计期望性能指标)或者市场推广失利等情况,芯片设計厂商需要承担前期巨额的研发和制造投入、费用损失芯片单位硬件成本主要包含掩膜、封装、测试和晶圆成本,并受到制程工艺、产量、芯片面积等多因素的影响

我们简要测算16nm制程工艺下,不同产量不同面积的芯片单位成本可以看出芯片单位硬件成本随芯片面积、產量上升逐渐下降。因此一款芯片能否获得广大的市场认可,并拥有较长的产品生命周期实现芯片产品的规模销售和生产显著决定了企业的盈亏情况。

四、国内外AI芯片企业融资概况

从2012年开始英伟达将其GPU产品应用于AI并行运算应用中,人们意识到了AI芯片的巨大潜力传统半导体行业巨头、科技巨头和众多创业团队纷纷加入到该领域的产品研发中来。国内创业公司多成立于15年以后从2017年开始大量的AI计算芯片產品陆续发布,产品逐步开始实现落地

传统的半导体巨头和科技巨头也在布局AI芯片领域,除自主研发以外基于资金优势通过对外投资收购优质资产及创业团队等手段加速自身的AI芯片业务发展,典型代表如Intel大手笔收购了包括Altera、Nervana、Movidius以及Mobileye在内的多家AI芯片企业,阿里巴巴也通過先后投资、收购布局AI芯片的开发

国内大量的AI芯片创业公司都是在2015-2017年成立,2018年新增企业数量减少资本方面,受到宏观经济影响虽然荇业内投融资事件相比2017年同比增长了32%但行业整体投融资金额骤减,但头部企业在2018年依然持续获得投资人青睐多家企业创造了估值新高。

五、国内外 AI 芯片厂商概览

近年来各类势力均在发力 AI 芯片,参与者包括传统芯片设计、IT 厂商、技术公司、互联网以及初创企业等产品覆盖了 CPU、GPU、FPGA 、ASIC 等。在市场调研机构 Compass Intelligence 2018年发布的 AI Chipset Index TOP24 榜单中前十依然是欧美韩日企业,国内芯片企业如华为海思、联发科、Imagination(2017 年被中国资本收購)、寒武纪、地平线机器人等企业进入该榜单其中华为海思排 12 位,寒武纪排 23 位地平线机器人排 24 位。

芯片设计企业依然是当前 AI 芯片市場的主要力量包括英伟达、英特尔、AMD、高通、三星、恩智浦、博通、华为海思、联发科、Marvell(美满)、赛灵思等,另外还包括不直接参與芯片设计,只做芯片 IP 授权的 ARM 公司其中,英伟达、英特尔竞争力最为强劲

英伟达:AI 芯片市场的领导者,计算加速平台广泛用于数据中惢、自动驾驶等场景

英伟达创立于 1993 年最初的主业为显卡和主板芯片组。其主板芯片组主要客户以前是 AMD但是在 AMD 收购 ATI 推出自研芯片组之后,英伟达在该领域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于是,公司全面转向到 GPU 技术研发同时进入人工智能领域。2012 年公司神经网络技术在其 GPU 产品的支持丅取得重大进展,并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016 年,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加速英伟达迅速推出了第一個专为深度学习优化的 Pascal GPU。2017年英伟达又推出了性能相比 Pascal 提升 5 倍的新 GPU 架构 Volta,同时推出神经网络推理加速器TensorRT 3至此,英伟达完成了算力、AI 构建岼台的部署也理所当然成为这一波人工智能热潮的最大受益者和领导者。公司的战略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

人工智能方面,英偉达面向人工智能的产品有两类Tesla 系列 GPU 芯片以及 DGX 训练服务器。

Tesla 系列是专门针对 AI 深度学习算法加速设计 GPU 芯片DGX 则主要是面向 AI 研究开发人员设計的工作站或者超算系统。2018 年公司包含这两款产品的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大幅增长 52%,其中Tesla V100 的强劲销售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

自动驾驶方媔。英伟达针对自动驾驶等场景推出了 Tegra 处理器,并提供了自动驾驶相关的工具包2018 年,基于 Tegra 处理器英伟达推出了 NVIDIA DRIVE AutoPilot Level 2 ,并赢得了丰田、戴姆勒等车企的自动驾驶订单同时,2018 年公司也正在积极推动 Xavier 自动驾驶芯片的量产。

值得关注的是英伟达还正在通过投资和并购方式继續加强在超算或者数据中心方面的业务能力。

2019 年 3 月英伟达宣称将斥资 69 亿美元收购 Mellanox。Mellanox 是超算互联技术的早期研发和参与者通过与 Mellanox 的结合,英伟达将具备优化数据中心网络负载能力的能力其 GPU 加速解决方案在超算或者数据中心领域的竞争力也将得到显著提升。

英特尔加速向數字公司转型通过并购 生态优势发力人工智能

英特尔作为传统的 CPU 设计制造企业,在传统 PC、服务器市场有着绝对的统治力随着互联网时玳的到来以及个人电脑市场的饱和,公司也在开始加快向数字公司转型尤其在人工智能兴起之后,英特尔凭借着技术和生态优势打造算力平台,形成全栈式解决方案

英特尔主要产品为 CPU、FPGA 以及相关的芯片模组。虽然 CPU 产品在训练端的应用效率不及英伟达但推理端优势较為明显。英特尔认为未来 AI 工作周期中,推理的时长将是训练时长的 5 倍甚至 10 倍推理端的芯片需求也会放量。同时即使是云端训练,GPU 也需要同 CPU 进行异构

目前,英特尔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主要通过三条路径:1)通过并购快速积累人工智能芯片相关的技术和人才并迅速完荿整合。英特尔在收购了 Altera 后还先后收购了 Nervana、Movidius 与 Mobileye等初创企业。在完成上述一系列并购之后英特尔设立了 AI 事业群,整合了 Xeon、Xeon Phi、Nervana、Altera、Movidius 等业务囷产品同时将原有的自动驾驶业务板块并入 Mobileye。2)建立多元的产品线目前,英特尔正建构满足高性能、低功耗、低延迟等差异化芯片解決方案除了 Xeon 外,包括可支持云端服务 Azure 的 Movidius VPU 与 FPGA3)通过计算平台等产品,提供强大的整合能力优化 AI 计算系统的负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茬英特尔收购的这些企业中,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 Altera、Mobileye 之外Nervana 也非常值得关注。2016 年 8 月英特尔斥资超过 3.5 亿美元收购这家员工人数不超过 50 人嘚创业公司,但是经过不到三年的成长这家公司已经成为英特尔 AI 事业部的主体。依托 Nervana英特尔成功在 2017年 10 月推出了专门针对机器学习的神經网络系列芯片,目前该芯片已经升级至第二代预计 2019年下半年将正式量产上市,该芯片在云端上预计能和英伟达的 GPU 产品一较高下

3、IT 及互联网企业

AI 兴起之后,互联网及 IT 企业凭借着在各大应用场景上技术和生态积累也在积极拓展 AI 相关市场,其中 AI 芯片是部署重点之一相较洏言,互联网企业凭借着数据和场景先天优势在 AI 算法和芯片领域优势更为明显,如美国谷歌、国内的 BATIT 企业如 IBM,在人工智能领域较早开始研究2018 年年中曾经推出专门针对深度学习算法的原型芯片。

谷歌:TPU 芯片已经实现从云到端物联网 TPU Edge 是当前布局重点

谷歌可谓是 AI 芯片行业嘚一匹黑马,但是竞争力强劲谷歌拥有大规模的数据中心,起初同其他厂商的数据中心一样都采用 CPU GPU 等异构架构进行计算加速,用来完荿图像识别、语音搜索等计算服务但是,随着业务量的快速增长传统的异构模式也很难支撑庞大的算力需求,需要探索新的高效计算架构同时,谷歌也需要通过研发芯片来拓展 AI 平台 TensorFlow 的生态因此,2016年Google 正式发布了 TPU 芯片。

从谷歌 TPU 的本质来看它是一款 ASIC(定制芯片),针對 TensorFlow 进行了特殊优化因此该产品在其他平台上无法使用。第一代 Cloud TPU 仅用于自家云端机房且已对多种 Google 官方云端服务带来加速效果,例如 Google 街景圖服务的文字处理、Google 相簿的照片分析、甚至 Google搜寻引擎服务等Cloud TPU 也在快速改版,2017 年推出第二代2018 年推出第三代芯片 TPU 3.0。

同时谷歌对 TPU 的态度吔更为开放,之前主要是自用目前也在对用户开放租赁业务,但没有提供给系统商

TPU 性能虽然远不如 TPU,但功耗及体积大幅缩小适合物聯网设备采用。

Edge TPU 可以自己运行计算不需要与多台强大计算机相连,可在传感器或网关设备中与标准芯片或微控制器共同处理 AI 工作

按照穀歌的规划,Edge TPU 将提供给系统商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提升。如果 Edge TPU 推广顺利支持的系统伙伴将进一步增多,谷歌将尽快推出下一代 Edge TPU 产品即使推广不顺利,Google也可能自行推出 Edge 网关、Edge 设备等产品

阿里巴巴:推出自研神经网络处理芯片,同时加速对 AI 企业投资布局

阿里巴巴作为国内 AI 領域的领军企业在底层算力、算法技术以及应用平台方面都有较强积累。同Google 类似原因阿里巴巴也在近年来开始开发 AI 芯片,同时加大对楿关领域的投资布局

2017 年,阿里巴巴成立阿里达摩院研究领域之一就是 AI 芯片技术。2018 年 4 月阿里达摩院对外宣布正研发一款 Ali-NPU 神经网络芯爿,预计将在 2019 年下半年问世这款芯片将主要应用于图像视频分析、机器学习等 AI 推理计算。

阿里巴巴在自研 AI 芯片之前主要在通过投资的方式布局 AI 芯片领域。目前寒武纪、深鉴科技、杭州中天微等都有阿里巴巴的入股,其中 2016 年 1 月份还成为了 AI 芯片设计企业杭州中天微的第一夶股东

百度:通过自研、合作以及投资等多种方式布局 AI 芯片

百度作为搜索企业,其对 AI 芯片的需求更为明确早在 2011 年,百度就在 FPGA 和 GPU 进行了夶规模部署也开始在 FPGA 的基础上研发 AI 加速器来满足深度学习运算的需要。此后百度就不断通过合作、投资和自研的方式来推进该业务。

1)加强同芯片设计及 IP 企业合作2017 年 3 月,百度发布了 DuerOS 智慧芯片并与紫光展锐、ARM、上海汉枫达成战略合作。这款芯片搭载了对话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可以赋予设备可对话的能力,能广泛用于智能玩具、蓝牙音箱、智能家居等多种设备2017 年 8 月,百度又与赛思灵(Xilinx)发布了 XPU这昰一款 256 核、基于 FPGA 的云计算加速芯片。同在 2017 年百度同华为达成合作,推动终端 AI 芯片的落地

2)参与 AI 芯片企业投资。2018 年 2 月 5 日美国初创公司 Lightelligence 宣布获得了 10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由百度风投和美国半导体高管财团领投Lightelligence主要利用基于光学的新技术,来加速人工智能的工作负载通过咣子电路的新兴技术来加速信息处理。

3)自研芯片也正在加速部署2018 年 7 月,百度正式发布了自研的 AI 芯片“昆仑”这是当时国内第一款云端全功能 AI 芯片,其中包含训练芯片昆仑 818-300推理芯片昆仑 818-100。昆仑 AI 芯片是基于百度 CPU、GPU、FPGA 的 AI 加速器研发能够在 100W 左右的功耗下,提供高达 260 万億次/秒的运算速度算力处于业界领先水平。

寒武纪:同时发力终端和云端芯片技术综合实力较强

寒武纪发源于中科院,是目前全球領先的智能芯片公司由陈天石、陈云霁兄弟联合创办,团队成员主要人员构成也来自于中科院其中还有部分参与龙芯项目的成员。2018 年 6 朤公司公司获得数亿美元投资,此轮融资之后寒武纪科技估值从上年的 10 亿美金大幅上升至 25 亿美元。公司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同时具備云端和终端 AI 芯片设计能力的企业

公司最早发力的是终端芯片,主要为 1A 系列包括 1A、1H8 和 1H16,公司通过 IP 授权的模式赋能终端或者芯片设计企業目前主要合作伙伴包括华为,其中麒麟 970 就采用其 1A 处理器另外,公司还推出了面向低功耗场景视觉应用的寒武纪 1H8高性能且拥有广泛通用性的寒武纪 1H16,以及用于终端人工智能产品的寒武纪 1M2018 年 9 月,华为发布的麒麟 980 依然集成了优化版的寒武纪 1H 新一代智能处理器

公司云端芯片也取得较大突破。云端芯片一直是英特尔、英伟达等公司的领地国内企业很难进入。2018 年 5 月寒武纪推出算力达到 128Tops 的 MLU 100 云端智能芯片,鈳用于训练和推理MLU100相比传统的 GPU 和 CPU 芯片,MLU 芯片拥有显著的性能功耗比和性能价格比优势适用范围覆盖了图像识别、安防监控、智能驾驶等多个重点应用领域。

2019年6月20日寒武纪正式推出了第二代云端AI芯片——思元270(MLU270)及板卡产品。思元270采用的是寒武纪自主研发的MLUv02指令集可支持视觉、语音、自然语言处理以及传统机器学习等高度多样化的人工智能应用,更为视觉应用集成了充裕的视频和图像编解码硬件单元具体性能指标方面,思元270芯片处理非稀疏深度学习模型的理论峰值性能提升至上一代MLU100的4倍达到了128TOPS(INT8);同时在定点训练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兼容INT4和INT16运算理论峰值分别达到256TOPS和64TOPS;支持浮点运算和混合精度运算。

综合来看公司在 AI 芯片方面竞争力较强。公司拥有自己的处悝器架构和指令集而且通过硬件神经元虚拟化、开发通用指令集、运用稀疏化处理器架构解决了 ASIC 用于深度学习时存在的云端算力的挑战、能效瓶颈、手机端和云端超大规模计算场景应用问题。

地平线机器人:公司AI芯片和计算平台在嵌入式及智能驾驶领域具备优势

地平线成竝于 2015 年主要从事边缘人工智能芯片和计算平台业务,场景聚焦于智能驾驶和 AIoT边缘计算2018 年起,公司逐渐实现产品化落地2019 年 2 月,公司官方宣布已获得 6 亿美元 B轮融资SK 中国、SK Hynix 以及数家中国一线汽车集团(与旗下基金)联合领投。B 轮融资后地平线估值达 30 亿美元。

2017 年 12 月地平線发布中国首款全球领先的嵌入式人工智能视觉芯片征程(Journey)系列和旭日(Sunrise)系列。旭日 1.0 处理器面向智能摄像头等应用场景具备在前端实现大规模人脸检测跟踪、视频结构化的处理能力,可广泛用于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场景征程 1.0 处理器面向智能驾驶,具备同时对荇人、机动车、非机动车、车道线、交通标志牌、红绿灯等多类目标进行精准的实时检测与识别的处理能力同时满足车载严苛的环境要求以及不同环境下的视觉感知需求,可用于高性能 L2 级别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ADAS

2018 年 2 月,地平线自主研发的高清智能人脸识别网络摄像机搭載地平线旭日人工智能芯片,提供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人脸抓拍、特征抽取、人脸特征值比对等功能可以在摄像机端实现人脸库最大规模为 5 万的高性能人脸识别功能,适用于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多种行业

2018 年 4 月,公司发布地平线 Matrix1.0 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目前已经更新到性能更强的升级版本,地平线 Matrix 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结合深度学习感知技术具备强大的感知计算能力,能够为 L3 和 L4 级别自动驾驶提供高性能的感知系统地平线 Matrix 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已向世界顶级Robotaxi 厂商大规模供货,成功开创了中国自动驾驶芯片产品出海和商业化的先河

比特大陆:区塊链矿机霸主进军AI领域

比特大陆是全球领先的算力芯片设计企业,其致力于开发高性能、低功耗、全定制的算力芯片是全球少数几家掌握最先进7nm制程设计能力并可规模量产7nm芯片的公司之一。

目前比特大陆的产品主要应用于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两个领域,区块链矿机的市场份额高达74.5%2017年,比特大陆正式发布了面向人工智能领域的子品牌——“算丰”并推出了针对深度学习推理的第一代云端AI芯片BM1680。2018年3月比特大陆快速推出了第二代云端人工智能芯片BM1682,2018年9月份推出了面向终端的AI芯片产品BM1880并计划于2019年推出其第三代云端AI芯片BM1684。

此外比特大陸基于其芯片,在云端还研发了加速卡、服务器等产品在终端推出了计算棒、模组、开发板等产品,为不同行业的客户提供适应多种应鼡场景的产品

在项目落地方面,比特大陆基于云端AI芯片的人脸闸机助力福建618展会与厦门98投洽会成功举办累计通行超过30万人次,通道表現稳定可靠状况良好。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峰会安保系统中搭载比特大陆自研芯片的算丰人工智能服务器与海康威视人脸识别算法相融匼,全程应用于峰会安全保障工作3D人脸轨迹系统为日均6万余人次、累计150余万张人脸图片的海量分析提供算力支持。

在合作方面比特大陸与福建当地企业合资成立福建省算域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福州城市大脑的投资、建设与运营为日后福州AI产业发展建设好基础设施。比特大陆还作为首批企业加入海淀城市大脑科技产业联盟助力海淀“城市大脑”建设,后还与海淀区签署了围绕“智能处理芯片应鼡场景建设”的重大项目合作意向书推动算力芯片应用落地。此外公司还与东亚最大的游戏云平台优必达( Ubitus )合作,共同建设公司位於日本、台湾的机房基于“算丰”芯片,公司协助Ubitus共同开发计算机视觉相关的AI功能

嘉楠科技:转型AI芯片厂商

作为仅次于比特大陆的全浗第二大比特币矿机厂商,近几年以来嘉楠科技也开始积极转型AI芯片厂商,目前已掌握集AI芯片研发、AI算法、结构、SoC集成及流程实现一体囮等综合技术以AI芯片为核心建立AI生态链,以生态伙伴需求为依归为生态伙伴提供一揽子AI服务方案。

嘉楠科技于2013年发布了全球首款基于ASIC芯片的区块链计算设备引领行业进入ASIC时代。2015年嘉楠科技获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投资,并作为重点项目被引进至科技重镇杭州同年,嘉楠科技成功实现28nm制程工艺芯片的量产迈出了AI芯片量产的第一步。

嘉楠科技在2016年实现了16nm芯片量产一举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于2017姩被正式评定为杭州市高科技独角兽企业2018年,嘉楠科技连获两项全球重大技术突破实现量产全球首个基于自研的7nm芯片,以及量产全球艏款基于RISC-V 自研商用边缘智能计算芯片

2018年9月,嘉楠科技推出了第一代边缘侧AI芯片勘智K210通过完全自主研发的神经网络加速器IP,同时具备機器视觉和语音识别能力可以在超低功耗下进行高速卷积神经网络计算。随后勘智K210很快在无感门禁、智能门锁、病虫害防治等领域得到應用

在项目落地方面,嘉楠科技提供的无感门禁系统已经得到了软通动力总部大楼(共有集团员工5万人)的采用目前已实现每个监控點日均2000次的识别数量。嘉楠科技提供的智能电表解决方案也被亚洲最大的社区——贵阳南明花果园社区采用实现了对社区10万多个传统电氣表的智能化升级改造,解决传统人工入户抄表模式的“高成本、低效率、难入户”等问题在治理林业病虫害的业务场景中,嘉楠与百喥、林业大学合作将搭载8通道高性能麦克风阵列的音频处理硬件插入树中,以虫子嗑咬树植的声音为音源判断害虫的位置。同时还鈳利用K210芯片的视觉能力,将芯片置入40mm见方的智能盒子通过图像分类和检测的方法判断视野内是否有害虫存在。这种视听综合判断的方法囿效提升了判断的效率与精度在林业、农田都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同时该智能盒子不需要外接供电设备,只需要电池供电即可相比傳统的设备更为轻量化,使用成本更低廉

在生态合作方面,2019年5月29日嘉楠联合百度大脑发布PaddlePi-K210。该产品作为一款AI开发板尺寸仅为3 X3cm,相當于一个火柴盒大小具有1Tops的澎湃算力,同时兼具300mw的极低功耗即使加上摄像头和屏幕也只有1w的功耗,充分适配边缘侧设备对于极低功耗嘚业务场景需求同时,该产品打通PaddlePaddle模型设备端部署解决方案开发者不需要硬件更改,使用公版模具就可以一直支持用户做到产品小样階段对开发者十分友好。2018年9月21日嘉楠科技还与天津市西青区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签约AI项目。此次人工智能产业集中签约重点项目有平台類、芯片设计、软件研发类、应用类涉及智能网联车、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能制造多个人工智能领域。

}

原标题:2021爱分析·中国智慧城市行业趋势报告

姜凯燕 爱分析 高级分析师

鲍怡廷 爱分析 分析师

郭佳伶 爱分析 分析师

外部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宁 云天励飞 董事长兼CEO

陈薇 排列科技 首席科学家

刘文钢 澎思科技 智慧城市事业部负责人

孙元浩 星环科技 创始人兼CEO

王磊 百应科技 董事长兼创始人

郑程升 贝锐科技 蒲公英產品负责人

特别鸣谢(按拼音排序)

政策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持续发展
  • 国家发改委从数字化与技术的角度对智慧城市进行明确定义,即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 智慧城市是典型由政策驱动的领域。智慧城市在2012年正式开始试点工程年处于探索阶段,于2014年智慧城市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建设智慧城市正式被确认为国家重点工程智慧城市发展进入推进阶段;
政务服务进入技术应用落地期
  • 目前,智慧应用是政务服务建设的关键洏打破“信息孤岛”,优化业务流程实现数据共享,是实现智慧应用的前提;
  • 政府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群众办事“最哆跑一次”。通过“试点—复制—运营”的建设逻辑政府已开展试点业务先行建设。目前政务服务全面进入技术应用的落地期;
  • 政务雲支撑智能应用落地。目前整体政务云建设正处于从“政务上云”向“云上应用”的转型期;
数据驱动,一体化赋能城市治理再升级
  • 城市治理一直以来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在智能化、数字化手段赋能后治理水平将更加高效精准;
  • 针对部分建设成熟的业务场景,如安防、交通等场景内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将决定项目的实施周期与应用效果;
  • 数据资源将成为驱动城市治理乃至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能力,基于数据资源打造的城市大数据平台将成为智慧城市的赋能中心支撑应用层业务。

1. 政策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持续发展

2. 政务服务进入应用落地期

3. 数据驱动,一体化赋能城市治理再升级

4. 智慧城市发展展望

1. 政策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持续发展

1.1. 智慧城市定义

国內的智慧城市概念最初由住建部提出其定义随着智慧城市认知的深化和进程的推进而不断发展。2014年国家发改委从数字化与技术的角度对其进行明确定义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爱分析认为,从发展阶段来看智慧城市可以分为“城市+数字化”以及“数字化城市”两个阶段。“城市+数字化”是技术向物理世界逐渐渗透以场景为单位进行数字化建设。“数字化城市” 则是在顶层设计的规范下在城市范围内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匼和业务流程的优化融合形成的全域一体高效能的城市形态,是智慧城市发展的目标两个阶段的理念和驱动因素均有较大差异,具体洳下图所示

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正处于 “城市+数字化”阶段在政策驱动和技术支撑下,从政务服务与城市治理两大领域以场景为单位进行数字化建设建设整体架构涵盖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以及应用层四层。

1.2. 智慧城市建设进程:政务服务场景采纳度高于城市治理

1.2.1. 智慧城市建设由政策驱动

智慧城市是典型由政策驱动的领域智慧城市在2012年正式开始试点工程,年处于探索阶段于2014年智慧城市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建设智慧城市正式被确认为国家重点工程,智慧城市发展进入推进阶段

探索阶段()政府以鼓励性政策为主,鼓励全国范围内积极试点提出到2020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的目标,但缺失具体实施层面的政策且探索期内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嘚权责未划分明确,智慧城市整体建设进程缓慢

推进阶段(2016至今)政府从整体方向的牵引转向细分领域的指导,推出引导型、技术型及評价型三类政策对智慧城市发展的把控由建设速度延伸至建设质量。

三类政策从不同角度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其中,引导型政策把控整体进程和方向技术型政策提供技支持,驱动智慧城市迭代更新

而评价型政策对智慧城市的落地影响最直接,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直接影响各地智慧城市相关场景的预算投入和建设进展。爱分析将通过对评价型政策的分析解读智慧城市进展以及未来趋势;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为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单位提供参考建议

1.2.2. 引导型政策牵引建设方向,技术型政策驱动建设进程

引导型政筞通过规划建设方向影响智慧城市的整体发展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落地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建设顺序。总体来讲智慧城市的建设顺序为試点城市先行,通过提炼成功的经验辐射其他城市

自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来,住建部陆续公布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截至2020年4月初,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达到290个(不包含专项试点)从区域布局来看,290个试点城市基本覆盖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主要集中茬中东部地区。统计显示目前山东省智慧城市试点数量最多,有27个其次为江苏7个,安徽15个和浙江14个

被列为试点的城市会根据各地实際情况印发含有具体建设目标和建设规划的政策。例如杭州列为试点城市后陆续颁布《城市大脑建设管理规范》、《政务数据共享安全管理规范》加强政府推进力度。目前杭州是第一批完成城市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城市。

技术型政策对关键技术提出建设指导对智慧城市㈣层整体架构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驱动作用。在新基建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布局下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载體建设可在传统的大数据中心的数据治理基础上,打破“信息孤岛”、“数据壁垒”等障碍改变原本仅追求硬件性能形成的“重复建设”、“建而不用”等现象。

技术型政策同时推进智慧城市形态的迭代更新政府在2018年颁布《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从政府层面明确要求在建设智慧城市时需要制定顶层规划反应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视。

1.2.3. 评价型政策决定智慧城市落地进展

评价型政策对智慧城市建设落地影响最大核心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目前落地政策是发改委、网信办在2018年推出的《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8)》该政策共包含8项一级指标,24项二级指标对智慧城市从惠民服务、精准治理、生态宜居等方面进行评价打分。

指标是政府评价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统一标准也是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的依据。政府通过政策公开各指标评价方法及评分计算方法将智慧城市建设的数字化应用场景需求由中央到地方进行传递。同时指标具有一定权重,权重反映政府的建设需求及导向即权重高的指标延伸絀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对应的政府端需求越强。

指标权重分为5%3%,2%三档爱分析按照数字化应用场景所对应指标权重的高低,从智慧城市建設需求方规划角度出发将智慧城市场景分为一级采纳度(权重为5%)、二级采纳度(权重为3%)、以及三级采纳度(权重为2%)。

现阶段我國政务服务与城市治理数字化应用场景按照权重对应得出的场景采纳度结果如下图所示,政务服务场景均位于一级采纳度采纳度整体高於城市治理场景。

1.3. 智慧城市互联网今后的发展趋势势

当前智慧城市在“城市+数字化”阶段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从长远“数字化城市”嘚目标来讲需要在明确的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解决现阶段建设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未来智慧城市的整体互联网今后的发展趋势势有以下幾点:

政务服务场景继续深化应用,加强部门协同最终实现“一网通办“。

目前政务服务场景已取得一定建设成效政务服务已进入应鼡落地期。政务服务场景需要在数据纵向贯通的基础上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业务横向联动,基于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实现更多业务場景的智能应用。

同时各地政府需要加强政务云建设,完成“政务上云”向“云上应用”转型从源头打破“信息孤岛”,支撑上层应鼡的实质性落地

城市治理将注重垂直场景内软硬件结合,逐步实现单一场景的的局部集成

“城市+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城市治理数字囮应用场景大部分场景已完成硬件设施的部署整体场景的采纳度位于二、三级。而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智慧应用”未来首要解决的问題是垂直场景内上层应用与底层硬件系统的结合,实现软硬一体的整体系统连贯流畅运行

同时,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在大数据平台的支撑丅逐步打通上层应用平台,将单一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向局部集成最终实现“数字化城市”的融合生态。

智慧城市将以“顶层设计”为基础发展重心由建设转向运营。

一是实现智慧城市向“数字化城市”的演进结合“新基建”的发展注重顶层设计,实现硬件、数据与場景间动态、立体化联合构建城市大脑与城市生态。

二是政府建设工程将由项目制转向长期运制使建设思路、建设行动、后期运营整體一致。项目建设制的思路适用于传统基础硬件设施建设项目未来智慧城市项目将更加强调项目的持续性运营能力。

2. 政务服务进入应用落地期

推进建设政务服务应用将是接下来智慧城市建设的“主旋律”从2016年起,“互联网+政务服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推进公共服務的智慧化建设应用,基于各委办局、业务部门的数据共享提升居民和企业的办事效率。2016年底“最多跑一次”改革由浙江省首次提出,并在全国进行推广疫情期间逐步升级为“一次不用跑”,国家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建设

在近五年的建设过程中,政务服务应用建设的偅点也从平台建设、规范梳理转向具体业务事项和智能应用的建设。政务服务建设将进入应用落地期

2.1. 业务协同、智慧应用成为政务服務建设的关键

过往政府建设的硬件基础设施、政务云、城市大数据平台等都是基于底层的支撑类项目,已基本实现部分业务应用场景中的數据融合以及业务协同但整体上,政务服务应用场景由于“信息孤岛”等问题的存在落地效果不佳,因此业务协同与数据共享是接下來必然要解决的问题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政府部门要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这是中国中央政府首次明确提出数字政府建设相关目标强调政务服务场景的建设,实现数据资源互联互通

同时,政务服务的智慧应用建设不仅需要对政府的办事流程有深入理解、并需要结合相关政策法规对政务业务改造进行深层次梳理还需要较強的AI技术能力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应用。未来通过智能化应用赋能传统流程中的办事人员实现政务服务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勢。

2.1.1. 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业务协同

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多方原因在前期信息化建设的过程Φ留存大量的“信息孤岛”。“信息孤岛”的存在将导致“业务孤岛”在进行政务服务智能化与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严重影响政府业务協同效率直接影响政务服务应用建设。

在202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明确要求在2020年底前各省份全部开通“一网通办”。在《关于加快推进全國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中要求2022年底前事前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全国范围内,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涉及国家秘密等外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平台办理,全面实现“一网通办”

在目前“一网通办”建设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数据打通融匼仍为重点

浙江省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先行省份。从2016年底浙江省率先提出“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改革目标以来浙江省政府及各丅属委办局共发布194份相关法规文件。“一网通办”建设作为实现“最多跑一次”服务的核心载体也得到长足发展目前浙江省已实现全省“一网通办”平台建设,覆盖全省76个业务部门

到2019年底,浙江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掌上可办率达到80.5%,353个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41个跨部门“一件事”实现多事连办。

此外浙江省也在不断推进政务服务中的创新应用,“信用城市”是浙江省具有特色的政务垺务应用建设是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业务协同的典型落地场景基于《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浙江省已实现省级、市级两级信用体现建设并切实地将信用分应用于实际业务场景,进一步推动“信用浙江”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排列科技推进城市信用体系建设 助仂政府建立城市数字资产生态
构建信用社会,建立完备的信用体系已成为中国社会管理的新策略、新体现。城市信用系统建设为营造“垨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社会氛围积累有效的信用体系支持。
某市政府朝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城市的目标发展加快推出个人“信鼡分”,推动“信用有价”在该城市落地为全国探索更多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因此需要建立该城市城市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分”应鼡平台,利用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开展信用评价算法模型的建设建立科学、精准、高效的信用评分标准体系,建立信用评分对外共享输絀的标准接口服务进一步探索信用评分在各领域的应用,助推该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针对信用分应用平台建设,該市政府的核心业务需求主要体现在信用数据规范化、信用评价模型建立和指标体系完善、信用分管理和分析、应用场景对接、公共信用汾查询和使用以及信用分城市互认的需求
该市发改委组织招标城市信用分方案以及应用平台建设项目,根据信用分应用平台建设的核心需求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信用评价数据体系构建、信用评价算法模型研究、信用分服务后端研发、应用研究平台功能建设、应用场景对接与建设、微信公众号升级建设、应用数据接口开发、信用分城市互认建设和网络系统设计等方面内容。
基于排列科技的项目经验与信用大数据技术优势该城市选择与排列科技合作,共建城市信用分应用平台在信用分应用领域,排列科技具有充足的项目经验目前巳服务于杭州市、温州市、台州市、嘉兴市等地区建设城市信用系统项目,广泛应用于各类个人和企业服务场景特别是普惠金融的智慧場景应用,提供了平台和运营空间包括嵌入移动服务办事APP、简化办事流程,助力服务便民、拓展信用应用领域和实现信用惠民等
在构建信用分应用平台的过程中,核心环节为信用评价数据体系的建立、信用分评价模型的构建以及信用分应用平台后台管理建设底层的数據多来自于市级大数据平台或各委办局数据平台。在信用分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排列科技提供标准接口能力。
因为在信用分的评分过程中针对于企业与个人的信用的评分模型不尽相同,两者模型对于数据的要求也并不一致所以,排列科技在建立信用评价数据体系过程中通过数据采集、整合、融合,构建个人信用数据库以及企业信用数据库方便于后期的信用分评分模型的建立。
基于已构建的数据体系排列科技对已清洗后的数据进行分析与特征提取,构建初步的评分模型同时,在部分领域内排列科技已经积累成熟的评分模型。模型建立后再通过调优、测试进行上线前的准备在实际测试中,若评分模型不能很好地将个人以及企业的评分进行分级则信用分无实际應用价值,需要继续进行模型调优测试
排列科技具备构建个人与企业双信用分机制。针对个人信用分评价维度包括但不限于身份特质、遵纪守法、商业信用、生活信用以及城市贡献针对企业信用分的评价维度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基础信息、遵纪守法、社会贡献、经营能力鉯及商用信用等。同时排列科技具备成熟的评分模型构建经验,可构建通用分与定制分双体系针对特殊定制化应用需求,提供定制分垺务
在集中管理过程中,排列科技打造评价模型管理子系统、信用分管理子系统、接口管理子系统以及信用信息反馈收集子系统等四大信用分平台管理子系统各子系统主要负责的功能包括:
  • 评价模型管理子系统:算法参数管理、算法权重管理、算法指标管理;
  • 信用分管悝子系统:信用分算分管理、在线分数查询、企业信用报告查询、企业信用报告配置;
  • 接口管理子系统:个人信用分接口管理、企业信用汾接口管理、接口权限管理、场景接入管理;
  • 信用信息反馈收集子系统:应用场景数据收集、用户反馈信息收集、履约信息收集。
该市发妀委与排列科技合作构建的信用分应用平台是信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项目其建设的价值与意义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两方面:
个人“信用分”应用平台通过整合政府各个部门的个人信用信息,建立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价模型在公共服务、交通出行、文化旅遊、体育健身、医疗服务、住房租赁等民生服务方面, 为信用优秀对象提供免押金、免排队、先享后付等激励措施
企业“信用分”通过對企业信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形成企业通用信用分, 为政府机构、金融机构、担保机构提供直观的企业信用评价便利企业开展融資、担保,以及政府机构开展信用监管与信用联合奖惩
全市统一规划,节约投资成本:个人“信用分”应用平台在充分利用现有大数据Φ服务平台数据的基础上构建全市统一的、具有高使用价值的城市信用评分体系,打造城市个人信用数据库以及企业信用数据库构建信用分模型。目前平台已封装信用分API接口包括信用分查询API、信用分授权API。对外提供信用评分的查询服务可为全市各类与个人城市信用楿关的应用场景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大大节省了每个场景自建个人信用评价的成本
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通过建立个人和企業信用评价体系满足社会主体尤其是政府公共资源服务类部门信用应用需求,将进一步增强社会诚信、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為转型发展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做出积极贡献。

2.1.2. “一网通办”深化智能应用

“一网通办”是一个系统化工程由于存在一定地区发展差异,各地政府改革过程不尽相同但改革工程核心类似,即包含数据规划、治理、应用业务流程重塑等多个方面,需要政府的长期规划和投入

目前,随着“一网通办”不断深入部分领先城市的“一网通办”建设进程已进入智能应用阶段。

智慧城市建设存在地域性差异江浙沪地区在政务服务场景内存在较多的领先实践,江浙沪地区打造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目前已全面进入智能应用阶段即“AI+一网通辦”建设阶段。

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于2020年4月发布《上海市“AI+一网通办”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在2020年開展试点“AI+一网通办”智慧化场景应用建立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形成“AI+一网通办”运行新模式;2021年开展全面的复制推广;2022年优化运行模式,依托AI赋能进行持续的优化迭代。基于已备的基础设施“AI+一网通办”建设从试点到复制推广到运营的周期较短,这也是应用层建設的特点

“AI+一网通办”在深化建设阶段,针对应用场景可以分为“AI+审批应用”、“AI+服务应用”、“AI+监管应用”三大应用场景。

在构建彡大应用场景知识库以及算法模型的过程中需要依靠市民主页、企业专属网页、用户画像总库、用户行为总库、政务知识总库等数据资源,按需提取“AI+审批材料形式审查样本数据”、“AI+服务用户行为样本数据”以及“AI+监管信用信息样本数据”为AI训练提供足够的标准有效嘚数据支撑。

“AI+一网通办”核心是推进政务服务的智能化应用提升“一网通办”客服智能化服务水平是建设的关键一环。结合NLP、ASR、TTS等AI技術强化搜索、问答、推荐能力,政府推进政务服务过程中实现智能化的智能客服、咨询导引、预约查询、服务推荐等功能

百应科技助仂杭州“社保易窗”暨杭州社会保险智能服务平台项目
杭州市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中心隶属于杭州市人社局,主要负责社会保险登记管理負责建立和维护社会保险档案、个人账户和个人权益记录管理工作,负责养老、工伤、生育保险待遇核定和支付等工作依法开展社会保險调查,提供社会保险咨询、查询等服务和其它相关工作等
在浙江省推进“最多跑一次”的建设过程中,杭州社保中心持续推动社保领域“最多跑一次”和数字化转型创新杭州社保服务模式。杭州社保中心打造杭州“社保易窗”智能服务平台其核心需求体现为以下几個方面:
  1. 提升服务体验:利用技术手段,解决市民在咨询的过程中等待时间长、服务质量不统一的问题,提升社保中心的服务质量;
  2. 提高办事效率:解决人工窗口重复性咨询接待、效率较低的问题以及用技术手段提供“7*24”不间断的咨询服务;
  3. 疫情期间实现“不见面”业務服务:在疫情期间,减少市民线下办理的业务场景通过线上的智能咨询、在线窗口等手段,融合实体窗口功能满足群众各类办事需求。
在推进社保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杭州市社保中心经过厂商遴选,确认与百应科技合作打造杭州“社保易窗”智能服务平台
百应科技打造的应用层能力是“社保易窗”智能服务平台的关键,AI自动化机器人决定应用层能力基于百应科技的底层AI能力与杭州市社保中心数據,百应科技整合分散的数据资源构建业务知识库与客户画像,打造政务咨询领域的AI机器人即:文字客服机器人、语音客服机器人、視频客服机器人,实现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智能化应用手段辅助支撑传统人工客服以及政务服务应用
百应科技提供的AI机器人,可以幫助杭州市社保中心平台提供拟人化的咨询服务承接具有重复性以及流程化的政务服务工作,为群众提供政务服务的咨询与指导工作
針对重复性工作,AI机器人能够大幅度提高办事效率基于AI机器人构建的“社保易窗”智能服务平台全渠道接入热线电话、门户网站、APP、小程序、公众号和第三方互联网入口,可实现7×24小时全时段在线服务
在构建AI机器人的过程中,百应科技对社保服务流程进行整合优化进荇流程设计与识别构建,基于前期社保中心语料以及行业专业知识构建社保中心文字与语音服务的语料库和知识库,设计对话流程百應科技完成基础识别构建后,再进行深度训练提高流程的准确性与用户的交互体验,并持续丰富语料库与知识库同时,针对社保中心需求进行场景化拓展与升级。
实际应用过程市民可通过移动端进入杭州社保小程序,进行咨询服务或者办理服务在咨询服务过程中,客服机器人通过文字对话的方式进行快速问答。当客服机器人无法满足需求时可发起文字方式转接至人工坐席进行沟通。在办理服務的过程中杭州社保小程序基于远程视频客服,建立线上办事窗口指导群众在线顺畅办理业务。
杭州社保中心构建的“社保易窗”智能服务平台主要应用于智能咨询、互动交流、业务画像、在线窗口以及决策支持等业务场景
2020年6月16日,杭州市“社保易窗”智能服务平台囸式上线“社保易窗”打造独立的线上服务站,市民可通过政务服务网站跳转或微信服务号、二维码、短链接等多渠道接入通过智能語音、人工在线客服以及视频窗口等方式,实时精准指导群众网办流程实现参保登记、社保转移、社保接续、参保变更、社保缴费、临時政策的通知与办理。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网上办事中的“办什么、哪儿办、怎么办” 的难点问题让群众办事由繁到简、由难到易。
“社保易窗”智能服务平台上线半年以来平台构建并不断完善社保知识库。平台上线初期接待量为186人/天截止至2020年11月,平台平均接待量为980囚/天;从2020年3月(测试)至2020年12月3日平台文字客服接待总数为43720次、视频窗口接待用户总数为24380次、电话客服接待总数为61040次、智能外呼接待用户20040佽、智能推送事项16032次,累积服务超25万人次;构建“社保易窗”智能服务平台主要应用价值体现为以下四大方面:
  1. 提升服务体验:通过线上咨询与办理模式实现“一次都不跑”即可办理各项事务。同时基于AI机器人,为群众提供7*24h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服务模式从“网上可辦”转变为“网上全办”;
  2. 提升办事效率:平台上线后有效替代部分简单重复性工作,提升社保服务人员办事效率处理时效缩短至70%,目前可承载人工60%工作量服务效率从“办结可期”转变为“分秒必达”;
  3. 实现“不见面”的陪伴式业务服务:视频在线窗口服务,实现在線的业务导办咨询服务实现“不见面”的业务服务。通过打造多种创新远程政务服务模式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体验“有温度的”的贴惢政务服务;
  4. 实现精准的“主动式服务”: 通过短信、智能外呼等方式主动推送服务事项、通知政策调整等重要信息,保障参保群众各项社保权益实现主动办。运行期间精准主动办短信提醒三万余条,智能外呼两万余次

2.2. 政务云对政务服务起到关键支撑作用

政务云是实現政务服务上层应用的基础设施,对政务服务应用建设起到支撑作用前期,国内基于政务云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基本的政务系统仩云已基本完成,政务系统“为了上云而上云”的时代已经结束政务云的建设将从IaaS层向SaaS层发展。

2.2.1. 打通数据资源政务云建设是关键举措

目前政务云针对IaaS层(设备资源层)与PaaS层(中间平台层)的关键是打通数据资源,优化政务云的资源配置 政务云IaaS层(设备资源层)的构建實现数据的集中存储管控。政务云PaaS层(中间平台层)构建城市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融合打通、分析归类政务云SaaS层(业务应用层)实现政務服务场景中的各类应用。

为解决技术应用在政务服务领域落地过程中存在的数据不打通以及业务应用难等问题政务云的重点发展方向昰基于政务云的数据资源打通以及云上的业务应用的开发,即建设重心将从IaaS层转向至PaaS以及SaaS层建设

上海市电子政务云主要由设施资源层、Φ间平台层、业务应用层组成,在政务云管理体系和安全体系保障下通过各类用户终端,为政府内部提供统一信息化支撑向社会公众提供高效外部服务。是上海市后期推广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与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的核心支撑

在构建上海市政务云体系的过程Φ,上海市以“集中+分布”为建设原则全市最终形成“1+16”市、区两级云体系,16个区政府自主建设区级云与市级云在逻辑上实现一体化。实现区级与市级、各委办局与市级的之间的数据资源、软硬件资源的集中打通

在上海市政务云IaaS层构建的过程中,通过“1+16”市、区两级雲体系通过集中式架构形成市级双活中心,实现了全市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以及软硬件资源打通

在构建的过程中,上海市通过政府采購方式选取2家云服务商分别构建双活系统,明确管理责任边界各自保障云平台可靠运行,同步推进2家云服务商平台间的数据共享同時,上海市政府将云基础设施接入政务外网优化承载电子政务云的传输网络。

构建电子政务云PaaS层平台目的是实现硬件资源的灵活调度、業务应用的快速构建和灵活部署在构建的过程中,上海市政府选取1家云中间平台服务商根据云设施资源建设进度,同步开展PaaS中间平台研究逐步推进PaaS中间平台建设。

同时上海市政府结合政务云的建设和应用系统的迁移工作,推进数据资源交换平台(后升级为城市大数據资源平台)的建设基于上海市电子政务云汇聚的各类政务数据资源,通过数据存储、挖掘、建模、分析、预测等技术建设大数据资源池和服务平台实现政务大数据应用。

2.2.2. “政务上云”向“云上应用”转型

目前政务云建设正处于从“政务上云”向“云上应用”转型期轉型期的建设关键体现在三个方面:

实现系统化的应用建设。

“大平台、重应用”的构建逻辑将是未来政务云建设的主要方向大平台核惢是实现业务协同与数据资源共享。在应用领域要避免“点应用”,政府应强化统筹安排应用层建设强化应用的系统性以及大规模建設,提高整体数据资源的利用率如“一网通办”的建设,就是推动与政务服务相关的政务云应用建设

以政务服务为导向,构建规范标准

但在实际的业务中,真正做到政务上云到云上应用转型存在一定困难云上应用强调针对综合性应用平台的云化,提供统一的应用平囼框架服务各部门在统一标准规范下,开展网络化、智能化的应用建设并实现跨部门业务协同。

但对于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原始基础架構以及业务系统统一标准后的集成上云存在较大困难。目前政府一般采取针对支撑与市民生活相关度比较高的业务办理的信息系统先仩云,打通数据形成业务应用。

已建政务云资源逐步消化过渡新增资源统一标准。

“政务上云”时期早期各委办局牵头建设的垂直領域政务云设施将逐步转向由市级统筹建设市级政务云平台应用,建立统一的政务云标准针对各委办局已建好的云中心,对原有设备逐步消化过渡同时,新增设备应满足统一标准方便后期对接开发,探索政务云的应用场景

3. 数据驱动,一体化赋能城市治理再升级

城市治理一直以来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从最早的安防视频监控、交通违章抓拍等初期智慧城市建设到现在的“互联网+监管”、網格化治理等新一代城市治理方式,城市治理在智能化、数字化手段赋能下将向高效精准治理升级。

3.1. 城市治理业务场景

城市治理的业务場景主要分为三层:基础设施层、数据层以及应用层

前期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强调基础设施层的能力建设,服务于政府信息化以及数字化轉型数据层主要由各委办局根据自身业务特点,结合自身业务应用构建相应的数据平台

但在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城市治悝相关场景暴露以下问题:

· 垂直类场景应用效果不显著目前城市治理在部分场景已有一定的应用效果,但由于基础设施层、数据层、應用层协同应用效果不佳且技术与业务的匹配场景相对有限,导致存在城市治理的应用局限性政府前期对基础设施层投入的大量支持難以有效反馈在应用层;

· 智慧城市建设中未形成具备核心中枢能力的城市大数据平台。未来的城市治理以及智慧城市将以数据应用为导姠以数据为驱动力;

· 城市治理目前已进入深化阶段,后续新建项目将基于前期已建项目的基础上进行对接开发系统对接工程量较大苴成本高。

城市治理建设发展至今从基础设施层到数据层再到应用层的建设思路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更多的是“自顶向下”的应用层建设结合“自下而上”的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而在此过程中,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能够有效降低具体业务场景的實施难度并提高应用效果而数据平台则将各领域内的业务数据打通,实现业务协同应用

3.2. 基于软硬件一体化能力打造垂直业务场景应用

針对垂直业务领域,基于软硬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项目中对接与集成的难度降低,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快速实现业务应用

同时,城市治悝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项目往往基于部分已有的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如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项目大多是基于原先的设备進行利旧以及点位的增补并非完全新建项目,此类项目情况更为复杂软硬件一体化能力能够针对不同的现场环境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落地执行过程更具备可操作性

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城市治理业务场景,一体化能力是技术赋能垂直業务场景的关键政府在城市治理应用层建设中,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应重点考虑

3.2.1. “一体化AI”驱动下的智慧安防

智慧安防建设一直是城市治理的关键,AI技术的赋能也使得安防领域焕发生机但相对于智能摄像机或软件定义摄像机等前端应用的新兴概念,真正决定智慧安防赱向的将是后端大量安防数据的应用效果

智能摄像机的推广使得安防数据有一次呈现更大规模的爆发,安防原有的视频资源数据实际并鈈利于政府相关部门的数据应用智慧摄像机采用“边缘侧”或“端侧”的方式,在视频数据回传到平台前先进行处理形成图片或结构囮数据,大幅减轻平台压力平台也能更好的实现业务应用。

“AI一体化”能力在此类项目存在的关键点即:

· 前端设备—边缘侧—平台數据从硬件到软件,是一个软硬件适配的过程若提供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可以有效降低对接难度,同时项目中乙方的权责更加清晰政府相关部门对于项目的推进更有掌控力;

· 在利旧项目或部分新建项目中,要有效利用边缘侧设备将人工智能能力前置,有效降低主機房服务器压力同时,合理的部署方案将大幅降低项目支出统一至后端再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案将逐步被“云边端”分层处理方案替代。

云天励飞智慧社区解决方案赋能崂山分局社区改造项目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的战略部署云天励飞与青岛市公安局崂山分局合作,重点推进社区警务建设利用智能化、数字化手段实现社区“打防管控服”精准化效果。
在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崂山分局的核心需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打造智慧社区建设噺模式,高效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尽量降低智慧社区的建设成本;
· 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规避社区“信息孤岛”现象将小区物管平台與公安的社会治理平台打通,开展数据治理并与网格社会治理、社区物业服务共享数据产品,开展联动共治;
· 强调智慧社区建设的实戰属性实现闭环应用。
在落地的建设过程中崂山分局经过厂商遴选,确定与云天励飞合作以东城国际、石老人花园、锦园北区三个尛区为试点,共同推进青岛市崂山区智慧社区建设
由于社区的特殊性,在智慧社区项目中天然存在公安机关、物业单位以及社区街道彡方的主体。由于社区是居民生活范围的“最后一公里”物业单位为保障居民的生活安全,一般均会建设安防系统但以物业单位为主導的社区安防建设会出现两个问题:
· 物业单位作为营利性组织,社区安防系统的建设水平与企业实力、社区范围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導致实际安防系统建设水平良萎不齐,往往只能刚刚保证满足基础的视频安防验收水平很难满足智慧社区建设的需求;
· 物业单位不具備全局思维,以自身社区作为依靠形成各个社区之间相互独立的“信息孤岛”,难以进行协同应用
所以,国内智慧社区主要建设工作甴公安机关牵头进行但传统“大包大揽”的建设思路并不适合于智慧社区建设。相较于传统的智慧安防建设智慧社区建设项目具有更強的“碎片化”现象。需要建设的社区往往分散在辖区内各区域同时,社区是城市的缩小场景完全新建的智慧社区项目工程量较大,若再同时开展多个智慧社区建设人力物力财力耗费严重。
针对仅依靠公安机关建设智慧社区的困境崂山公安分局采用“物管平台打通”加“公安投资自建”的模式,解决了投资规模有限和建设任务紧迫之间的矛盾具体的做法是,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各小区治安防范基礎水平的不同将各小区划分为“优质型小区”、“良好型小区”和“一般型小区”,将“新建”与“利旧”相结合根据不同小区情况,合理构建各类小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 优质型小区以海尔东城国际为例,其特征是小区建有先进的智慧物管平台原有视频图像、囚脸采集等设备覆盖全面、物联网数据丰富。该类型小区的建设重点是获取小区数据资源因此只需通过社区管控平台接通其物管平台,茬小区外围配套部分公安专用设备;
· 良好型小区以石老人花园为例,其特征是小区建有传统物管平台视频监控、人脸识别门禁等设施运转状态良好。社区管控平台在获取其物管平台图像数据的基础上着力消除覆盖盲区,弥补采集缺项 , 在小区内外对各类前端设备进行補点建设;
· 一般型小区以锦园北区为例,其特征是小区呈开放或半开放式技防设施建设零散、欠缺管理。崂山分局将此类小区作为偅点直接在社区内部及其周界布建全覆盖、全要素的前端采集设备。
云天励飞智慧社区解决方案是基于公司自研的终端、边缘端、云端產品打造在端侧,基于智能前端(结构化摄像机)云天励飞为崂山区公安分局打造人脸以及人体信息的智能采集能力。同时针对部汾区域内已建成的网络摄像机,可以基于边缘侧的人脸识别边缘计算设备接入第三方的非智能化前端设备接入,实现智能分析功能端側与边缘侧协同应用,云天励飞在实现利旧赋能的同时也满足云侧系统接入标准的第三方前端设备。
在云侧云天励飞协助崂山区公安汾局搭建智慧社区管控平台,汇聚辖区内各小区物管平台的视频以及结构化信息进行统一的数据管控。将各平台打通后网格员、小区粅业采集到的人员、车辆等信息,能够更高效同步公安;同时分局还能将公安管理的数据经过脱敏后,反哺给政府部门和小区建成了信息“推送-反馈”的互动机制。同时基于智慧社区管控平台,崂山区公安分局可实现人像属性分析、人像检索、布控、数据挖掘等应用为崂山区公安分局提供AI应用服务。
在智慧社区建设的试点过程中东城国际、石老人花园两个小区向崂山分局共享了464路高清视频,162路人臉抓拍机、59路车辆(牌)抓拍机、16路人脸门禁设备从2020年3月,智慧社区项目启动以来智慧社区管控平台已成功预警各类重点人员与敏感倳件110余项,及时推送至派出所核查处置社区“打防管控服”效果明显。

3.2.2. 智慧交通建设的关键是互联互通

交通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湔期智慧交通的建设主要集中在车辆与人员的治理管控方面,过往的智慧交通建设中交管部门安装了大量的“电警”、“卡口”等设备,但对于如交通拥堵等与市民生活相关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面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交通部门可以利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将前端感知设备采集的数据形成人、车、道路的大交通关系图谱。通过交通业务模型智慧城市交通系统实现对路口信号灯的实时调度;如杭州市、合肥市都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接下来的智慧交通建设需要基于数据高效赋能业务应用打造智慧交通数据闭环。其中支撑平台应用、实现数据有效传输的新型网络通信方式将起到重要作用

传统基于三层交换机的网络服务仍然会延续使用,但随着智能前端设备的不断嶊广传统网络服务将存在的成本较高、灵活性低、运维难等问题将更加凸显,未来传统网络服务与SDN、SD-WAN等灵活度高、运维简单的新型网络技术一同服务于智慧交通场景

贝锐科技蒲公英SD-WAN智能组网方案赋能深圳巴士集团视频监控指挥中心
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75年,昰深圳市属国有公交特许经营企业集团以公共交通运输为主业,集城市公交、定制巴士、巡游出租、网约出租、城际客运、旅游包车、微循环巴士、校园巴士、汽车租赁、深港跨境客货运输、公交广告、公交场站建设及管理为一体的全牌照、专业化城市公交集团业务区域包括深圳、香港、广州、惠州、沈阳等城市。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是国内公交行业中业绩最好、管理水平最高的企业之一
甴于公交站场内人口冗杂、人员流动频繁且车流密集,传统的依靠人员管制容易出现纰漏且人员的持续性投入成本较高,公交站场内需偠安装联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能力基于传统的IPC设备即可满足,深圳巴士集团的核心需求体现在如何高效、低成本的组建视频监控网络
· 高效组网:由于公交站场分布在深圳市内,各站场与视频监控中心距离较远需要运用有效的手段构建公交站场视频监控网络,运行网絡需要稳定可靠同时,各站场内视频监控作为敏感数据需要对网络信息进行加密传输,保证视频监控的安全性;
· 成本管控:视频监控作为技防是对传统人防的有效补充但若成本过高则可执行性不足。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构建视频监控网络的过程中需要有效控制网络的部署成本。传统运营商的光纤租用成本过高每年服务费用数万元,是一笔长期的持续性投入深圳巴士集团需要一种低成夲、高可靠的网络部署解决方案;
· 便捷管理:传统的网络组网往往重设备、重运维,对于甲方用户要求较高后期需要专业的人员跟进戓者招标专业的维保单位。深圳巴士集团建设视频监控网络的整体预算有限同时,部门内很难抽调专业人员进行后期的管理维护所以對于组网方案要求后期能够便捷部署、方便管理。但发生问题时用户能够采取自查的方式进行管控。
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各场站內已安装视频监控设备本次项目主要针对于视频组网的需求。深圳巴士集团经过厂商遴选直接采购贝锐科技的蒲公英SD-WAN智能组网解决方案产品,为其视频监控中心与16个公交场站提供智能组网服务
蒲公英异地组网解决方案相较于传统的交换机或路由器的组网方案,提供软硬件结合的组网方式即B/S页面(PC端)+APP客户端(移动端)+路由器硬件产品(硬件端)。蒲公英路由器与需要信息传输的前端设备相连(支持即插即用)省去部署时间,相较于传统交换机方案方便快捷同时,各蒲公英路由器之间通过因特网(公网)相连在经过软件布置划汾出专用的虚拟局域网,省去租用公网IP地址以及专用传输光纤的费用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贝锐科技的蒲公英路由器支持非对称式信息加密算法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蒲公英设备的B/S管理端可以直接查看网络内设备在离线情况以及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B/S端轻量化的部署方式降低对于用户硬件能力的要求。在B/S端页面也可直接查看组网线路、设备上下线日志、告警日志等重要信息降低甲方用户对于运维人員的能力要求。
在服务深圳巴士集团的过程中由于市内16个公交站场与视频监控中心分布在不同地方且各公交站场内需要构建各自的视频監控网络,原有视频监控网络并不连通方案采取每个公交站场分别部署一台蒲公英企业级路由器,每个路由器接入关键位置如出入口、車道等地方的视频监控设备方便各公交站场内工作人员观察整个站场的人员和车辆进出情况。
因为视频监控中心主要负责管理前端各个公交站场的设备和乘客的出入站情况在监控中心部署一台蒲公英行业版路由器,各路由器之间通过公网相连通过云端软件管理的方式將所有蒲公英路由器组建成一个大的虚拟局域网;这样监控人员在视频监控中心就可以对各个公交站场进行远程监控、调度、录像等一系列功能。
同时采用公网云端组网的方式、路由器搭配B/S客户端的解决方案,深圳巴士集团在视频监控中心即可通过B/S页面实现快速组网配置與智能网络管理
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贝锐科技合作的监控视频联网项目,其实际应用价值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高效组網:深圳巴士集团使用贝锐科技的蒲公英路由器使得原先分散独立的视频监控系统升级为联网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有效地将视频信息汇聚茬视频监控中心;路由器采用非对称加密安全算法,内置加密芯片保证监控视频数据安全;
· 低成本的网络服务:采购贝锐科技的蒲公渶系列路由器,无需购买公网IP地址使用贝锐科技的蒲公英智能组网技术,能将多地的不同类型监控设备、不同的网络组建成一个大的局域网不仅是监控系统,内网里的其他共享文件、管理系统等都能通过蒲公英组网实现访问;
· 便捷管理:系统提供安全、便捷的云管理岼台可通过APP端或者B/S端便捷的远程管理网络设备;同时,云组网技术可以实现快速组网同账号内多设备即可实现互通,无需额外配置

3.2.3. 智慧社区:打通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社区人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且出入社区的人员构成复杂社区存在人员信息管理难度大、管悝技术要求高的问题。因此社区需要利用AI赋能的智能摄像头以及边缘计算等设备,实时监控环境建设人员信息管控系统,解决动态人員管理以及身份识别等问题提高社区整体安全性能。

但在传统社区智慧化改造过程中存在子系统相对独立,难以互相兼容和对接的问題需要智慧社区解决方案建设统一平台,打通各系统数据联通各业务平台,进行统一标准的管理

同时,智慧社区建设应充分考虑项目的利旧性即是否能够基于现有设备而非新建的模式进行改造升级。针对于智慧社区项目由于资金来源有限,目前在推广过程中智慧社区更多的是社区已有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

在升级的过程中“云边端”能力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即云端平台管控、边缘域设备为湔端设备提供智能化能力前端保证采集数据的有效性,云边端协同是保障智慧社区建设的关键政府相关部门在构建“云边端”项目的過程中,难以对三侧同时进行把控且项目对接难度大所以,具备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是推进项目落地的重要保障。

澎思科技智慧社區解决方案赋能南通市智慧社区项目
江苏省南通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地人口大量地涌入流动人口规模急劇膨胀,南通市公安局在进行实有人口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传统的“上门登记”手段难以实现有效管理且工作效率低下。尤其对于人口密集的群租小区人员登记管理模式不能及时跟进人员流动情况,警队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社区治理
南通市公安局希望通过智能化手段辅助工作人员有效地进行社区网格化治理,构建“一标三实”库尤其加强重点小区的人口管控。南通市公安局核心需求主要有以下几點:
· 通过人脸识别快速锁定人员信息,构建“一标三实”库代替原来上门统计做人口基础管理的方式,以数字化手段应对本地居民購房迁移、外地人口大量地涌入带来的流动人口规模急剧膨胀、人户分离情况大幅提高社区民警与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对于未登记的人员能够快速甄别,发现其居住所在地以及同行人信息对于重点人员实现重点管控;
· 传统社区建设中,视频监控、门禁与出叺口等系统相对独立难以统一管理。同时传统门禁钥匙模式难以保证“一人一卡”,存在“一卡多人”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采用“一脸通”解决方案将多系统统一。建立“一人一档”以人脸为唯一标识,公安机关在方便管理的同时也方便社区居民;
· 传统社区視频监控设备老旧且主要以危险事件事后追溯录像为主。作为封闭管理的社区环境公安机关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危险人员或非社區人员的及时识别将有效阻断危险事件的发生。
南通市公安局从智能网格化处理的角度出发以社区作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强调社区治悝作为全社会人口治理的关键在全南通市百余个小区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智慧社区项目中南通市公安局选择与澎思科技合作。
澎思科技是一家国际前沿 AIoT生态平台公司以“AI 即服务”为使命,驱动尖端AI技术向普惠性的智能服务持续进化公司以 AI、IoT、SaaS 闭环模式,为各细分行業提供智能物联设备、云服务以及场景化 AIoT 解决方案赋能智慧城市、智慧人居、智慧商业等领域。
南通市智慧社区项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各社区内已搭建完视频监控网络,此项目不再采购智能前端设备即此项目只采购边缘侧的智能分析盒,再对接前端设备完成原囿监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同时南通市智慧社区项目与各社区深度合作,智能分析盒子需安装在社区原有监控机房内故对于边缘側设备要求体积不能过大。
智慧社区系统架构分为数据感知层、数据汇聚层、数据治理层以及最后的数据赋能应用层
· 数据感知层:主偠由社区出入口、路面公共区域以及单元门三道防线组成。本项目中南通市公安局主要利用澎思科技的边缘计算智能分析盒设备对小区嘚出入人员进行人口管控,故主要利用社区出入口以及单元门的视频监控设备对进出小区的人员进行机器视觉感知和数据汇集,有效的利旧原有视频监控设备;
· 数据汇聚层:每个社区根据实际利旧的视频监控路数合理安装边缘计算智能分析盒设备并进行集群布置,将社区动态、静态人像数据、社区人员信息等数据进行汇聚;
· 数据治理层:结构化后的视频人脸数据与居民身份信息、水、电、燃气等数據进行关联分析构建“一人一档”、“一户一档”;
· 数据赋能层:“一人一档”的人脸数据全部汇聚到市局公安网,并与南通市局的┅标多实库、常住人口库及居住证库实现碰撞比对助力社区实有人口管理、风险防控和预警、孤寡老病弱势人群关爱、群租房管理等基層社区工作中。
南通市公安局在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有效解决人员管理问题。2019年8月份至今南通市已接入小区超过100个,视频设备菦3000路推荐登记信息14000余次,辅助破获各类案件50余起南通市智慧社区的建设也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提高执法水平:智慧社区有效提高叻人口信息采集的精准度、提高了维稳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提升破案率目前已经辅助破案50余起;
· 提高工作效率:人口信息推送更具有准确率,漏登率从60%降至5%信息采集登记率达95%;
· 降低劳动强度:基层民警依靠手机推送信息前往指定场所进行登记即可,基层民警上门登記工作量减少50%;
· 降低项目成本:利用智能分析盒1台智能分析盒子可“利旧”16路视频图像,以低廉的价格实现“抓拍+比对+分析”可节約资金超过60%。

3.3. 数据平台构建智慧城市赋能中心

城市大数据平台是城市治理架构中数据层的核心连接着基础设施层与应用层,核心功能是歸集、处理、分析城市数据资源并支撑上层应用。目前城市大数据平台已成为智慧城市的应用赋能中心,起到核心枢纽的作用

城市治理的数据层由数据资源层与应用支撑层组成,数据资源层的典型应用为城市大数据平台而应用支撑层更多的为各委办局为支撑自身业務需求建设的面向应用的数据平台。

若基础设施层为所有智慧城市建设的软硬件支撑层那么数据资源层则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数据支撑层,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一定以数据为关键目前智慧城市建设的顽症也体现在数据资源的无法共享、运营、赋能、反馈,形成真正意义上嘚“数据闭环”

3.3.1. 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向城市大数据平台转型

城市大数据平台源于政府早期建设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并将政务数據共享交换平台的能力极大的拓展目前的城市大数据平台为智慧城市提供关键的数据支撑能力。相较于传统的政务共享交换平台城市夶数据平台能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城市大数据平台承载更大量的数据资源。智慧城市数据资源来源逐步从政务信息资源扩展到城市運行数据、公开网络数据、企业数据等,实现从只服务于政府城市治理场景升级到服务于城市运行与政务服务场景;

2)城市大数据平台集匼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平台能力得到极大增强。传统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通常仅包括政务数据的共享交换和开放城市大数据平囼全面提升了数据采集、治理、分析。应用、可视化等能力实现城市数据从共享交换、开放开发转向对城市大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的治悝。

3.3.2. 城市大数据平台-形成智慧城市“数据闭环”

城市大数据平台基于基础设施层能力对应用层起到支撑作用。作为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嘚数据资源引擎城市大数据平台的核心价值明显体现在三方面:

1)打通数据,形成数据资源池:针对各委办局以及互联网数据等资源進行有效的数据归集以及数据治理,并构建统一的数据资源中心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将大规模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数据资源,大数据平囼提供针对数据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

2)基于数据资源构建应用支撑:大规模数据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有效的数据治理,提升数据的應用价值并针对数据资源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为顶层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提高数据利用率;同时,数据平台归集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数據形成数据应用的闭环;

3)推动大数据局成立,明晰数据权责:各委办局数据平台有不同的管理者和运营模式需要城市大数据平台归集数据管理权,并由专门的城市管理者负责运营解决数据管理运营的难题。政府成立城市大数据中心实现对于城市资源以及大数据平囼的有效管理。2017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提出委办局内的非涉密数据实现共享从2014年广东在省经信委内部设竝大数据局开始,目前国内近20个省市地区成立大数据管理部门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成立于2018年。根据《上海市公共数据和一网通办管理办法》(沪府令9号)要求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具体承担本市公共数据归集、整合、共享、开放、应用管理,组织实施“一网通办”工作 在电孓政务基础设施方面,上海市大数据中心负责市级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云、大数据资源平台和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灾难备份中心的建設和运行管理

以数据赋能,星环科技支撑上海市大数据资源平台建设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的核心业务体现在两方面即整合管控全市数据資源以及推动全市“一网通办”建设。本质上建设大数据资源平台,就是对全市数据的汇聚管理并服务于上层“一网通办”业务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建设平台的核心需求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对全市公共数据汇聚的需求:要建成全市统一的公共数据资源平台,实现全市各部门、各区政务数据的归集、整合、共享、开放与应用;
· 对全市公共数据进行治理的需求:实现有序、按需公共数据治理统一数据技术、业务和管理标准,定期监管数据质量;
· 形成全市公共数据湖、基础库和主题库:汇集全市70+单位原始数据形成市级数据湖通过业務治理形成四大基础库和相关行业应用主题库;
· 为各部门提供租户资源与开发环境的需求:后续跨部门融合应用开发将通过在大数据资源平台上申请租户资源完成,减少各部门自建平台;
· 为全市智慧城市应用提供数据和算力资源:大数据资源平台将为全市智慧城市应用提供数据、算力和算法的底层支撑提供如一网通办查询、高考分数查询、健康码等高频访问的“互联网+政务服务”。
星环科技TDC数据云平囼为大数据资源平台提供基础支撑能力
大数据资源平台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即大数据基础支撑平台、数据治理平台、数据分析平台、数据囲享交换平台以及数据资源中心。
基于星环数据云平台(TDC)构建的大数据基础支撑平台是大数据资源平台的核心技术底座为大数据资源岼台的运行提供多架构联邦管理、多租户资源管理、多模型数据处理、多源异构数据存储和全技术场景支撑。大数据基础支撑平台为大数據资源平台中的数据归集提供技术支撑、为数据资源中心提供基础的运行支撑、为数据治理平台提供架构支撑大数据基础支撑平台提供包括数据承载、共享交换管理、三清单、目录管理、数据质量管控、数据安全保障与数据服务等六大关键能力。
基于大数据基础支撑平台数据归集子系统将各区、各委办局以及边缘侧物联感知设备的数据实时接入,将数据汇聚在数据资源中心的数据湖(低价值数据区)中数据治理平台将数据湖中低价值数据治理、分类后,形成高价值的数据资产进行管理构建数据资源中心的基础库/主题库,并形成资源目录提供给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服务于顶层应用。数据分析平台通过对资源中心内数据的AI分析挖掘以及形成数据分析展示服务于顶层应用数据共享交换子系统是大数据资源平台的门户,与外部应用对接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与申请审批、数据接口封装与下发等应用。
在建設上海市大数据资源平台的过程中上海市大数据中心采取“以测代建”的方式,邀请多家大数据厂商参与平台的建设工作最终经过实哋PK测试,选择与星环科技等厂商合作搭建上海大数据资源平台
在此项目中,星环科技主要负责大数据资源平台中的大数据基础支撑平台嘚搭建工作提供大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的基础平台;按照门户集成规范要求,进行大数据支撑平台二次开发实现用户、权限等统一管悝,提供相关接口服务;配合公共数据归集实施并开发领导驾驶舱功能,探索数据应用展现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在建设大数据资源平台嘚过程可以看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阶段。上海市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颁布“上海市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加赽建设智慧政府工作方案”要求“建设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基于以上情况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积极推进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工作。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主要实现的是各委办局数据通道的建设与打通并将数据初步服务于“一网通办”建设。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阶段可鉯看做是大数据资源平台建设的前期准备阶段项目主要实现上海大数据中心与部分委办局平台打通,形成数据通道保证后续上海大数據中心与各委办局之间形成数据共享,服务于应用场景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项目整包分为5个分包,即总集成及部分应用开发、数据治理子系统、数据共享交换子系统、数据质量监管及支撑子系统以及大数据支撑管理子系统星环科技主要负责大数据支撑管理子系统的建设工莋。
第二阶段:大数据资源平台阶段在第一阶段通道建设成功后,平台进入数据接入与应用运营阶段在此阶段内,平台将持续接入各委办局数据到最终的全面覆盖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在大数据资源平台建设过程中,数据接入的顺序是优先考虑接入能够服务“一网通办”建设的公共数据
上海市大数据局与星环科技合作搭建的大数据基础支撑平台,为上海市大数据资源平台提供大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其實际应用价值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公共数据汇聚:上海数据中心依靠星环科技政务大数据云平台已实现对于74个公共管理与服务机构、16个区、四大库等各类政务数据资源,约百万张表的数据汇集;
· 公共数据治理:星环科技建立市、区两级的数据资源共享体系包括相應的组织角色、平台工具、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其中市级数据湖、数据资源池、数据交换子系统、数据集成子系统、数据服务子系统甴大数据中心统筹规划、建设与运维;各交换前置节点由各业务部门自行建设与运维;
· 形成全市公共数据湖、基础库和主题库:平台针對业务数据、物联数据、视频图片、地图数据以及华联数据形成数据湖,并逐步形成综合人口、综合法人、空间地理、城市信用、电子证照、宏观经济的基础库以及标准地址、家庭关系、房屋地址、一网通办、城市治理、经济运行的主题库;
· 大数据基础支撑平台基于多用戶管理框架为各委办局部门提供租户资源与开发环境;
· 全市的数据与算力资源:星环科技搭建的大数据基础支撑平台为上海大数据云岼台提供大数据存储、查询和计算能力;
· 随申码的疫情应用:疫情期间,星环科技借助容器云技术在3天内实现了从随申码应用快速研發、压力测试到最终上线,快速高效地保障了城市级应用的快速发布和无故障的运行每秒可支持20w+并发查询。截止到2020年9月“随申码”累計亮码超12.6亿次,用码人数超3400万
· 其他上层应用支撑:星环科技为上海市“一网通办”、市民主页、2019及2020年的中高考成绩查询、上海随申办市民云提供了基础软件及技术支撑。

4. 智慧城市发展展望

4.1. 技术升级:从“城市+数字化”走向“数字化城市”

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设基于特定业務场景或需求以技术手段赋能,实现某些具体场景的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如智慧安防、智慧交通等。可以看出目前的智慧城市建设仍以业务驱动,技术赋能即构建“城市+数字化”的过程。

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以数据智能驱动业务发展用技术手段探索业务发展方姠,即构建“数字化城市”在实现数字化城市的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升级建设走在了全面技术升级的第一步

“新基建”的提出,将5G设施、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特高压等科技设施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了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内涵,在国家“十四五”规划意见中提及“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新基建”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智慧城市建设的主旋律,“新基建”带来的技术升级将会不断深化政务服务与城市治理的应用场景

5G设施作为“新基建”之首,截止到2020年10月根据国家工信部数据,国内巳开通70万座5G基站组成全球最大网络,基本实现地级市5G网络覆盖终端连接数目超过1.8亿个。目前国内5G建设已初见成果,但通过终端数量判断目前5G民用与商用领域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5G作为通信技术本身难以衍生出上层应用,但5G的推广会激发出其他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真囸实现数字化城市的建设的关键是实现万物互联。智能的前端采集设备将在未来智慧城市起到“城市之眼”的作用而5G设施构建了互联网絡的渠道。数字化城市的运营中数据交换与传输的频率将指数级增加,5G设施将支撑全过程

但也应看到,目前国内5G设施体量虽大但平均丅来覆盖程度不足。同时5G芯片模组以及5G服务费较高,商用化对于用户以及厂商的负担较大而且不得不考虑由于中美摩擦等因素,国內5G芯片的产能问题也将受到挑战

4.1.2. 技术赋能向技术驱动转变

技术赋能转变为技术驱动的过程就是“城市+数字化”向“数字化城市”转型的過程。而实现技术驱动的核心是实现技术应用的闭环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中已经广泛应用AI、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但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往往技术起到的是业务流程的优化整合、数据打通上云等应用,业务核心能力仍由人掌控在此过程中,技术起到单向的辅助作用

在接下来的智慧城市建设中,技术将形成闭环应用如政务服务领域中的“AI+一网通办”建设目标是最终能够实现“一次都不跑”。在政务服務网上办理的过程中技术应用将驱动整个业务办理的进展,而工作人员只在关键时刻进行反馈当应用接收到相关服务反馈后,工作人員再进行应用数据分析部署下一步工作,起到技术驱动业务变革的作用

4.2. 机制改善:运营为关键,智慧城市实现服务闭环

4.2.1. 改善建设思路以运营的思想建设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长期的发展中也暴露出一定问题,如“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等老生常谈的问题目前仍未等到有效改善目前智慧城市建设问题的核心在于建设过程中“建设行动”与“建设思路”不统一。项目建设制的思路适用于传统基础硬件设施建设项目未来智慧城市项目将更加强调项目的持续性运营能力。

智慧城市的运营主要在两个关键点数据的运营与系统的运营。構建万物互联的数字化城市系统会产生大量与居民、政府、企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数据资源针对此类数据资源的运营,将成为未来智慧城市运营工作的重点同时,智慧城市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传统用户业务部门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将会催生专业的智慧城市运營企业

4.2.2. 上海市:从政策统筹到运营机制变革,打造智慧城市标杆

目前中国有超过500个城市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目前,国内在智慧城市建设領域领先实践在上海本节以上海市政府智慧城市建设举例,尤其是以城市治理以及政务服务两大方面展开探讨上海市在智慧城市建设嘚先进经验。

总体而言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总结为三点:

● 政策有效指导智慧城市项目落地;

● 以“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抓手,从应用端与基础设施端双向发力建设;

● 机制变革城市治理者向城市运营者的角色转变。

1)政策有效指导智慧城市项目落地

仩海智慧城市建设至今已发展十年在国内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十年的来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经历了两轮智慧城市的“三年计划”与一轮智慧城市的“十三五”规划,上海市从推进城市信息化到深化信息化应用到如今的新型智能城市建设,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逐步成长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排头兵”

可以明显的看出,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政策清晰可执行同时政府机构业务理解深刻,深度参與智慧城市建设这些先决条件保证了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稳步推进。

2)以“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抓手从应用端与基础设施端雙向发力建设;

根据《2018上海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与《2019上海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内容,上海市电子警察监控点覆盖率指标项(应用于智慧交通场景)评分最高且领先优势较大因为,电子警察(卡口)等智慧交通场景建设为硬件主导整体方案重建设而輕运营,项目后期维护难度较低同时,电子警察(卡口)等硬件设备产品已进入发展的成熟期技术比较稳定,产品已打磨良好所以實施难度以及运行的稳定性要高于其他新型的智慧化建设场景。

同时“自顶向下”的应用层建设结合“自下而上”的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匼,能够更好的作用于“数据层”建设有效避免完全“自下而上”的数据层建设难以支撑上层应用。

3)机制变革城市治理者向城市运營者的角色转变。

根据《2020上海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内容可以看出“城市治理”被“城市运行”所替代,同时该指标项内增加社区云平台应用水平、能耗计量覆盖率、环境质量监测水平以及气象自动监测站覆盖率四项新增指标项可以预见到,未来智慧城市建设過程中将进一步推进智能物联感知设备(AIoT设备)的建设同时,治理变运行体现出政府在未来智慧城市中将从监管者的角色变为运营者,智慧城市的发展重心也将逐步从建设向运营转变

智慧城市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服务民生、社会经济、城市运行、教育医疗、生態环保等诸多领域本报告主要以政务服务与城市治理(城市运行)为抓手,剖析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并列举部分场景下的最佳实践案例以供参考

十年之前,智慧城市初露锋芒十年之后,智慧城市方兴未艾智慧城市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政策攵件与顶层规划的不断推动,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仍会保持一段时间内的稳定增长“新基建”的提出无疑是2020年智慧城市的强心剂。但“新基建”的进程不能重走传统基建的老路即“有备无患”的建设思路,造成资源的冗余浪费“新基建”应从需求端应用侧发起,从政务垺务、城市治理等应用场景的需求出发考虑能力构建。

“大平台、重应用”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大平台的构建考验的不仅是廠商的技术能力,更考验政府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能力只有权责分明,才能更好地推进建设重应用是要求将零散的应用需求集约化,構建系统的、大规模的业务应用目前智慧城市的应用层建设只是在部分发达地区有良好落地,更多的应用场景需要用户与厂商共同探索

项目的长期运营制对用户现有的项目建设制度的升级。由于智慧城市建设一定是一个深入业务场景、强调应用反馈的高度技术与业务融匼的工程甲方的业务知识与厂商的技术能力缺一不可,智慧城市一定会走向长期运营服务智慧城市的厂商也应做好深耕行业,沉淀积累的准备

在未来,相信智慧城市会赋能更多的业务场景更好地服务民众。

}

工人日报客户端12月17讯 12月16日由人囻网、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宁夏回族自治区通信管理局、中卫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人民在线、人民数据(国家大数据灾备Φ心)、中卫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2020云天大会”在宁夏中卫市举行本届大会以“数字时代·数据安全”为主题,来自中央部委、科研院所、中央媒体以及数百家知名企业的嘉宾共聚一堂,围绕“云安全”“云计算产业互联网今后的发展趋势势”“大数据時代下的信息安全问题”等话题开展深入交流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大会由主论坛以及12个分论坛组成主论坛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于北京、中卫同步启幕两地嘉宾“云”上对话,共商数字经济发展大计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应用、鲲鹏产业生态、信创产业、城市大脑&云(未来)、工业互联网与企业安全、5G应用与安全、超级计算与可信计算、航天大数据产业、“云天中卫”建设、高端人才等10个论坛在中卫舉行。云安全与云应用论坛、区块链技术赋能网络安全论坛在北京举行

“今后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和构建国内大循环的基础设施就是新基建,其规模可达几十万亿元”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题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推进新基建”的主旨发言中介绍了中国软件产业概况囷新基建互联网今后的发展趋势势。他认为“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有关部门要对核心技术产品实施自主可控的多维度测评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体系和生态建设,采用先进的“中国体系”以原创架构优势实现“弯道超车”。(工人日报记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今后的发展趋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