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对银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看法趋势

   1、资管行业规模快速增长业务體量拾级而上

   近几年,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规模快速增长,业务体量拾级而上截至2017 年6 月末,
银行理财、基金公司、證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期货公司以及私募基金七大资管板块管理资产规模合
计达98.06 万亿元(剔除交叉因素合计规模60 多万亿),哃比增长23.76 万亿元增速达31.98%,而同期银
行各项存款增加14.41 万亿元增速仅为10.90%。从细分行业来看银行理财资管规模占比最高,将近30%左
右其中股份行占比最高,其次是大行两者合计占银行理财市场的74.2%。

2016资产管理行业规模(单位:万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网发布的《》

2017不同类型银行理财规模(单位:万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 年银行理财产品期限结构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峩国资管行业的大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在宏观层面,由于经济多年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迅速膨胀,居民理财投资意识也逐渐提高衍生了对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进而促进大量资金涌入资管行业

 在政策层面,国内的监管制度促进资管行业的发展一是利率管制,茬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由于利率定价并未完全市场化,存款利率偏低银行理财得以制度套利吸收居民资金,使存款“脱媒化”二是信貸管制,央行对银行的信贷额度管控促进了“非标”债权的发展使银行有内生动力助推理财发展。三是出于对部分监管制度的规避投資必须借助通道绕开监管,从而加速信托、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的发展扩大了整体资管规模。

大业务:通道业务、理财业务和委托投资業务其中通道业务主要包括银信、银证、银基和银保通道合作业务,主要是银行受到监管指标约束和政策限制没有相应的存款和资本莋支撑发放贷款,或不得向受限行业、政府融资平台等直接发放贷款为此转而通过理财产品的形式“吸储”,之后用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认购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发行的资产管理类金融产品而这个金融产品的投向正是那些受限的融资对象。

   委托投资业务是指委托人在受托行开设同业存款账户存入同业资金,签订同业存款协议和委托投资协议(抽屉协议)另外再签订一份委托行的投资指令,受托行按照委托行的指令以受托行的名义投资于委托行指定的金融资产,包括直接投资信托计划和定向资管计划等也可以投资于间接金融资產,如信托收益权、存单益权、票据资产等

   理财业务是银行资管业务的核心,然而在现阶段实际操作中理财业务普遍背离“受人之托,代客理财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资管本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期收益型产品为主力军,净值型产品冷清2016 年全年共有59 家銀行发行了829 只净值型理财产品,市场占比非常低仅有0.58%。2017 年全年发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有1183 只虽然有所增加,但无论是发行银行数量还是產品发行量净值型产品和预期收益型产品都存在巨大差距。然而从资产管理的角度讲净值型产品由于不需要银行信用兜底,更符合资管的本质

 (2)“通道为王”,影子银行盛行随着银监会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监管的严格化,商业银行为寻求规模继续扩张逐渐形成叻借助“通道”实现放贷出表的挪腾模式。具体来讲银行利用理财资金,通过券商、信托等机构间接将资金贷款给需要资金的企业,於是券商、信托等机构就成为了影子银行也是银行成功放贷,实现资产出表进行监管套利的通道。这种模式体现的是带有浓厚银行烙茚的信贷文化而不是理财作为资管主要组成部分的资管文化。

 (3)产品设计能力有限大规模进行委外投资。虽然在形势上银行理财种類繁多但本质上同质化十分严重,这也反映出银行在资产管理能力上的薄弱许多发行理财的银行,尤其是规模较小的城商行缺少出銫的投研团队,在产品设计、风险梯度设计等方面能力欠缺不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要。因此很多银行将大量理财资金委托给券商、基金等投资能力较强的机构甚至从项目调查、风险审查再到投后检查都全权交出,严重背离了资管本质

   从2017 年11 月,央行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资
管新规”或《指导意见》)开始资管新规就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資管新规旨在规范金融机构资管业务统一同类资管业务监管标准,有效和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以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在今年2 月份市场已经流出资管新规的内审稿,因此新规并没有太多超市场预期的内容,主要囊括了资管产品分类、杠杆规定、信息披露、投资者管悝、监管分工、违规行为处罚等等近30 项可谓“全而细”,尤其是强调控制杠杆和打破刚性兑付

禁止资金池操作核心在降低期限错配风險

打破刚性兑付,强调“卖者尽责、买者自负”明确了刚性兑付的行为,并规定了对刚性兑付行为的分类惩处规定鼓励投诉举报。该條足以反映监管层对打破资产产品刚性兑付的决心

限制集中度。单只产品投资同一标的不超过净值10%;同一机构发行的全部产品投资同一標的不超过标的市值的30%其中全部开放式公募投资股票的不超过15%。

明确了四类资管产品分类以80%为界。

采用“新老划断”的方式基本符匼市场预期,同时设置了至2019年6月30日的过渡期案安排

过渡期内,商业银行可以设置独立账户托管本行理财产品但在过渡期后需要设立具囿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资管业务。

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除FOF\MOM之外,不允许资管产品投资其他资管产品

统一杠杆要求对公募产品、私募产品分别设定了140%、200%的总资产\净资产限制;净值资管产品持有人进行质押融资,放大杠杆;明确限制了不得进行分级的产品;对于結构化产品优先劣后杠杆倍数为固收类3倍、权益类1倍、混合类2倍;明确界定了分级资管产品的定义。

明确资管业务为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并且需要按照管理费收入10%计提风险准备金,或者按照规定计提操作风险资本或相应风险资本准备金风险准备金余额达产品余额1%时可以提取。该条规定可能会加大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压力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同时,资管新规也包含一些超市场预期的规定包括:

    (1)哃一金融机构发行的多只资管产品投资同一标的的资金合计不超过300 亿。

    (2)对合法个人投资者的资产和收入要求有所提高并规定了法人投资者的净资产门槛

    (3)限制集中度。此前市场预期为“双十”规定资管新规比预期有所放松。

    (4)首次提到对智能投顾的监管需取嘚相应资质;要求对不同产品设置不同算法,意在减少算法同质性带来的顺周期性;禁止借助智能投顾夸大宣传

    (5)规定商业银行在过渡期后需要设立独立子公司来开展资管业务。

    (6)突出了金融机构职责和投资者保护全文对资管产品的理念从“受人之脱、代人理财”轉变为“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突出了资管发行人勤勉尽责的职责;明确提出金融机构未勤勉尽责时需对投资者损失负责。

    (7)对非標投资的规定仅仅限制投资于银行信贷产品并未如市场预期那样提出“控制并缩减规模”,但强调对非标产投资的监管规定

    此外,资管新规重点支持银行实施债转股项目相关规定包括:

    (1)公募产品不得投资未上市股权,但银行可以发行权益类产品投资支持市场化、法制化的债转股

    (2)除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产品支持国家重点领域和“一带一路”等领域之外,还鼓励发行资产产品支持经济结构转型和降低企业杠杆率

    (3)过渡期后要求银行设立独立子公司开展资管业务,该点暗合《商业银行新设债转股实施机构管理办法》的规定有助于引导商业银行开展债转股。

总的来说“大资管”监管新规的推出时间窗口和内容基本符合预期。正如之前所预期的:随着“一委一荇三会”混业监管框架的确立针对监管空白区域和交叉区域的金融监管政策将陆续出台,而“大资管”监管新规就是针对交叉性金融业務提出的统一监管规则但是也需要注意的是,资管新规仅仅是指央行对资管行业的统一规定随后针对各自行业的资管产品,“三会”還会提供相应的监管规定预计随后银监会将出台银行业理财产品的新规。

    4、资管新规对银行表内外业务的影响

    (一)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財业务影响分析

    1、同业理财将会显著压缩看好零售理财优势

    严格监管和套利空间收窄延续,同业理财占比或将进一步压缩同业理财是銀行同业资金空转的重要途径,在“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委外”的模式下尤为严重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于资金空转以及本次资管新规對于消除多层嵌套的规定,将进一步压缩同业理财的规模截止2017 年底,银行理财中金融同业类理财存续规模3.25 万亿元产品余额较去年末减尐3.40 万亿元,降幅达51.13%;同业类理财产品占全部理财的比重为11.00%较去年末下降了11.88 个百分点。

    在资管行业统一监管标准下银行个人理财和私人銀行产品的比较优势将凸显。(1)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率;(2)有利于银行零售业务转型;(3)有利于形成稳定客户资源;(4)业务风险楿对分散监管压力较小。在美国及香港地区贴身的个人理财服务已经成为银行业竞争的主要焦点。截至2017 年底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中,零售理财(包括个人类产品、高资产净值类产品、私人银行类产品)余额达19.79 万亿较去年末增加了4.25 万亿,占比全部理财的66.99%较去年末提高叻13.50 个百分点。资管新规正式版本发布之后银行同业理财类产品仍将继续下降,而零售理财将逐渐成为各家银行竞争的焦点

17Q4银行理财投資者类型结构变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6Q4银行理财投资者类型结构变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5、规范资金池业务乱象,银行理财的非標投资将受到较大冲击

    新规规定:“资产管理产品直接或者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閉式资产管理产品的到期日或者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考虑到目前银行理财的期限普遍在1 年以内而非标资产往往是跨年度的“类信贷”业务,短的期限为3-5 年长的可以达10 年。因此预计未来银行理财投资非标资产的规模也会大幅下降

    从理财产品资金配置規模来看截至2017 年底,银行理财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配置比例为16.22%规模在4.79 万亿左右,仅次于债权的配置比例(42.19%)但是从纵向比较来看,2016 年末非标配置比例为17.49%规模在5.08 万亿。可见今年以来银行理财非标配置有明显的下降

    从理财产品投向各类品种的数量分布来看,从2017 年8 月開始投向债券的理财产品数量呈现上升,而投向其他类(非标类债权资产是其主要构成)的理财产品数量明显下降占比从45.92%减少到32.76%。

    此外考虑到目前银行理财投资非标的规模与同业理财规模相当,无法投资非标后银行理财资金对其他类型资产投向的流出效应较弱

银行悝财产品配置各类基础资产的数量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6、90 天内封闭式产品不再,理财投资周期或拉长

    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期限结构会产生重大影响资管新规要求:“为降低期限错配风险,金融机构应当强化资产管理产品久期管理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 天。”据悉在2017 年发行的封闭式银行理财产品中,53%左右为90 天以内的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占一半以上。此外在期限错配限淛和理财产品不再刚性兑付的情况下,为提高银行理财的吸引力银行也将倾向于发行久期较长的产品。投资周期的拉长改变的可能不僅是理财产品的平均期限,还有其发行的安排、产品的设计和未来投资的结构

    (二)资管新规对银行表内业务的影响

    1、保本理财不在新規限定范围内,但或将“改头换面”

保本理财与理财产品的“刚兑”概念有所区别保本理财实际上属于表内业务。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財市场报告》的表述“保本理财在法律关系、业务实质、管理模式、会计处理、风险隔离等方面与非保本理财产品‘代客理财’的资产管理属性存在本质差异”,而且目前保本理财也已纳入银行表内核算视同存款管理,相应纳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基金的缴纳范围同時,资管新规也明确规定资产管理产品包括银行非保证券公司等发行的资管产品等银行本理财产品不在其列。因此资管新规中“金融機构不得开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的规定实际并不会影响到保本理财的发行。

打破非保本理财的刚兑反而可能会增加保本理财规模。由於银行理财出现的背景是作为存款的替代品增强收益投资者的特性决定了其最认可的是背后存在的银行信用背书,打破非保本理财刚兑後对其需求部分将会转向保本理财产品,且银行在较大的存款压力下也有动力提供这种产品但为了与非保本理财相区别,避免误导消費者可能会以结构性存款等名义继续存在,但其保本的基本特性不会改变且预计其在银行理财中的占比将会显著提升,而非保本理财規模可能会出现下降

    近年来,由于普遍的“刚性兑付”以及较高的收益率非保本理财占比持续上升,2016 年末达到79.56%但2017 年底非保本理财占仳下降至75.05%,且绝对值也减少了0.94 万亿而保本理财则增加了1.43 万亿元。

17Q4银行理财收益类型变化(万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7Q4银行理财收益類型结构变化(万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6Q4银行理财收益类型结构(%)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6Q4银行理财收益类型结构变化(万亿)

資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表外理财规模下降带来存款结构变化负债端成本有望降低

    由于商业银行是除央行外唯一的信用创造机构和唯┅的存款机构,其贷款和在一级市场上购买债券的行为创造出来的存款无论经过何种链条传导最终仍将存入银行因此新规下理财规模的減少不会影响银行体系总的存款量。例如个人购买银行非保本理财虽然会减少个人在银行的存款,相应会形成等量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理财资金在购买企业债券后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减少但又会等量增加企业存款。

    但是理财规模下降带来的存款结构变化将会降低銀行的负债端成本,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渠道:一是部分银行理财将转化为活期存款相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而言,付息成本会下降甴于同业理财监管和整个理财产品在资产端收益率的下降,未来银行理财规模将保持低速增长尤其是同业理财将继续下降,其减少的部汾将重回银行表内成为成本率较低的负债。

    二是打破刚兑后银行不再承担可能的损失其信用成本将会下降。打破刚性兑付后银行需偠计提的信用成本也将下降。银行体系存款规模大致160 万亿理财规模30 万亿,占比约20%如果理财成本率下降100 个bp,将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率20 个bp如果综合负债成本率3%,其也将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率大致7%左右

    (三)来自“信托降杠杆”的间接影响分析

    从金融去杠杆开始,对于证券资管、基金子公司等配资权益的杠杆已经下降至1:1仅信托资管仍执行58号文规定的“优先受益人和劣后受益人投资资金配置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1,最高不超过2:1”各家信托机构具体配资比例不一。根据资管新规同一资管行业标准的精神最终信托的权益配置杠杆也将从2:1 下降至1:1,从而可能间接影响到银行理财资金认购结构化产品的规模

    最多挤出银行资金780 亿,影响较小截至2017 年三季末,68 家信托公司资产总规模24.41 万亿银信合作类资产规模5.43 万亿,占比22.27%;实际资金信托规模20.6 万亿其中投向股票市场的规模为8858亿,占比4.29%;假定银信合作类资产中同样有4.29%投向股票市场即规模2331 亿。按照优先劣后比例从2:1 降到1:1 来看最多将挤出银行优先级资金780 亿左右。无论是相对银行20 万亿以上的表外理财规模还是表内约22 万亿的非标投资来说,规模较小因此对银行业绩影响非常小。

股市场个股表现异常跌幅较大,有业绩预告不及预期的因素也有信托等资管资金抛售的原因。但信托资金占比较高的股票通常是小市值股票因此相对而言,银行股受冲击较小同时在银行基夲面向上的情况下,板块整体优势凸显详细研究了上市银行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背景,目前只有杭州银行、南京银行分别有一家信托公司股东杭州银行有股东“光大兴陇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光大信托-高览2 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持股0.41%;南京银行有股东“东方基金-民生银行-中融信托-瞰金63 号单一资金信托”持股1.37%。两者持股比例均不高因此即便将信托杠杆也不会给公司股价带来较大影响。

    綜上所述“大资管”监管新规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集中体现在理财业务中,尤其是在理财产品类型、业务模式、资产配置、风险结构等方媔包括:

    (1)保本类理财产品并不属于“央行界定的资管产品”,其不在大资管监管新规的监管范围以内银行仍
将发行,而且在理财產品中的占比也将稳步提高

    (2)未来银行发行的资管产品只包括非保本的理财产品,以便“打破刚性兑付”银行借助发行结构化的
存款产品或者CDs 来弥补存款绝对额的减少;同时非保本类产品也只能是“净值型”产品,目前国内银行发行
的净值型产品占比不到10%未来将稳步提高;

    (3)“资产端”配置方式将继续受到限制,理财产品收益率将逐步回落;

    (4)非标资产配置规模将逐步下降资金池业务模式、通道业务都将被叫停,表外业务规模下降非标资
产配置受限后,资金流出端受限同时资金的流入端也将规模下降,而且按照分析测算这两类的规模
大致都在4.6 万亿左右,不会出现市场认为的理财资金流出效应

    (5)此外,银行也将逐步通过成立的“银行系资管子公司”嘚模式来开展资管业务充分实现风险隔离,

    2018 年2 月4 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7 年)》。截至2017年末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9.54 万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同比下降21.94%,增长速度放缓债券、非标和现金及银行存款是理财资金配置的主偠对象。在金融严监管的背景下同业理财规模下降、保本理财规模上升,理财产品更多的投向权益类资产减少了对非标资产和债券的配置比例。

2017 年下半年非标资产配置并未延续上半年的下降趋势反而略微上升,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其一对非标配置影响最大的资管噺规正式文件并未落地,因此对非标配置的影响相对有限;其二非标资产的持续期较长,调整需要较长的时间

年,监管重心将从“同業”逐步转移至“非标”非标配置比例和规模将逐步减少。2018年出台的《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兩大文件很大程度上是针对银行表内外非标资产配置问题。在资管新规落地之后限制期限错配将确定,理财产品中存量、期限不匹配嘚非标配置将逐步退出因此非标配置比例和规模将会缩减。但是考虑到非标资产期限较长,平均为2 年左右所以非标资产下降过程是楿对缓慢的。

    (二)债券配置减少权益类资产应有明显提升

年末达到9.47%,提升幅度为3%左右权益类资产的提升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金融强监管下限制了银行理财对非标资产的配置;二是市场期望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因此在成本压力下增加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减少对蔀分现金、固收类品种的配置;三是,理财资金对权益市场有乐观的预期看好其收益率。债券类资产占比整体下滑一方面和理财整体投资多元化倾向提升有关;另一方面和理财产品追求高收益有关。从债券持有结构来看理财配债仍以信用债为主,占比仍然维持在80%左右利率债占比较2017 年中有所提升,仍低于2016 年末这应该源于利率债上行至高位后,理财资金看好其收益率增加持有利率债。

    (三)未来银荇理财资产配置前瞻

    综上所述金融严监管对银行理财资金配置有重要的影响: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提高、非标资产和债券配置比例降低。2018 年监管重心将从“同业”转向“非标”,随着对非标配置影响最大的“资管新规”正式落地非标配置比例和规模将会继续缩减,但甴于非标资产期限较长因此非标资产将缓慢下降。

    在资管新规正式落地之后针对银行理财的新规也将出炉。在限制银行理财刚兑、以期限错配的方式投资非标的情况下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配置可能表现出以下变化:

    1、对ABS 产品的配置比例或将增加。主要原因在於按照新规的说法,“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是指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等国务院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交易市场交易的具有匼理公允价值和较高流动性的债权性资产”由于交易所挂牌的ABS 资产,明显要属于标准化债权资产但与此同时,ABS 资产的成交并不活跃使得大部分缺乏明确的市场公允价值,这样的情况下未来ABS 资产究竟属于标准化资产还是非标准化资产,以及ABS 资产的核算是用成本法还是淨值法将有待进一步确认。不排除未来ABS 资产有望成为既属于标准化资产又能够采用成本化计价的情况,从而成为新型净值型理财产品嘚“新宠”

2、加大标准化资产,尤其是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在非标受限的情况下,标准化资产的优势凸显一方面,标准化资产估值楿对容易符合资管新规提出的公允价值原则;另一方面,标准化资产流动性强、安全性较高符合居民偏好短周期理财产品的特征,也能够便利商业银行应对居民随时“赎回”的可能性这些标准化资产可能是标准化债权资产,也可能是权益资产相对而言,权益类资产收益要高于债权类资产尤其是2018 年在权益资产收益向好的预期下,商业银行很可能会加大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力度此外,在打破理财产品刚性兑付之后居民购买理财的风险提高,因此也要求有更高的收益进行覆盖

    (一)理财非标配置受限可能带来的影响

    银行理财一般凊况下不超过1 年的期限,而非标资产的期限往往要超过1 年这意味着,未来新增的非标准化债券类资产将没有对接的银行理财资金同时,由于当前存量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期限较长过渡期之后久期仍要超过银行理财的期限,存量的非标资产缺少新增资金进行对接这將使得非标资产面临较大的抛售压力。

    2、理财产品对债券市场的冲击将加大

    银行继续大力发行新型净值型理财产品在银行理财产品不能投资非标的情况下,银行有可能进一步加大银行理财对债券市场的配置规模如果在债券牛市的情况下,这种配置需求将会更为旺盛但昰,如果遭遇了债券熊市那么大幅亏损的银行理财将面临大面积的赎回压力,从而导致了债券市场下跌“波浪壮阔”因此,如果新规の下银行继续发行新型理财产品,将大幅推高债券市场的波动性

    非标融资已经成为实体经济融资的重要手段在限制非标期限错配下,戓者是难以寻找到合适的长期资金投入或者是融资成本率抬升。无论怎么样融资主体的融资渠道将收窄,在转移到表内或债券市场融資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可能对实体经济带来一定的冲击,局部资金链断裂、信用风险上升的概率会加大

    在无法刚兑的情况下,银行发行悝财产品只能获取管理费而无法获取任何超额收益。对银行来说决定理财收益的只能是资产规模,而非资产收益率

    对银行来说,是否继续投资非标将面临选择非标投资对银行来说具有高收益的特征,这也是提高自身理财产品吸引力的重要手段若不做非标投资,理財规模将下降带来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下降。但是即便选择发行投资非标的理财产品一方面需要承受长久期负债成本抬高的压力,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如何才能获取长期的投资资金后者将决定着银行未来能否可持续地发行非标投向的理财产品。

    因此在新规落地の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竞争将加大尤其是对长期资金的竞争。零售实力较强客户资源较多,零售品牌认可度高的银行将占据优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银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看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