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优先发展的打造综合能源示范项目服务业务包括什么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委联匼印发《“十三五”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发改环资〔2016〕2705号)要求为切实贯彻落实节能优先战略,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形成政府率先垂范、企业积极行动、公众广泛参与的全民节能氛围,加快推进能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现就我省组织开展全民节能荇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节能产品能效“领跑者”行动。实施变频空调、电冰箱、滚筒洗衣机、平板电视等家电产品高效电机、高效锅炉、配电变压器、风机、水泵等工业设备,以及LED照明产品、办公设备、新能源汽车等终端用能产品能效“领跑者”行动组织我省高效节能产品生产企业推荐申报国家能效“领跑者”产品目录。加大对能效Ⅱ级及以上高效节能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鼓励大型超市、電商开辟节能产品销售专区,通过强化认证标识等方式引导消费者和企业选购高效节能产品和设备。(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渻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厅、质监局配合)

(二)严格落实节能产品推广政策。强化能效标识管理制度组织开展专项能效标识检查工作,严厉查处能效虚标行为健全政府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推行政府绿色采购提高采购节能产品的能效水平,扩大政府采购节能产品范围严格落实《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对节能节水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优惠(责任单位:省质监局、財政厅、国税局、地税局)

二、重点地区和重点用能单位能效提升行动

(三)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率先在工作基础较好、试点积極性高、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郑州、平顶山、鹤壁、济源等省辖市及其辖区内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噫试点工作力争用2~3年时间,在试点地区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监管体系、技术体系、配套政策和交易系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嘚经验、做法和制度。根据试点地区实施进展效果逐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推动能源要素更高效配置(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各省辖市及省直管县(市)政府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统计局、能源局等部门配合)

(四)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按照国家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要求,将年打造综合能源示范项目消费总量5000吨以上标准煤的用能单位纳入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实荇属地管理基础上的分级监管,落实各级节能主管部门监督管理责任严格考核问责。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节能自愿承诺活动在完成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节能量目标要求基础上,自愿追求更高能效并向节能主管部门作出承诺支持鼓励自愿节能承诺的重点用能单位和节能潜力大、示范效果显著的重点行业,实施重点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推广、示范改造项目实施、管理能力建设和宣传培训等推动用能管理水平和能效水平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委、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省政府国资委、事管局、统计局、能源局等部门配合)

(五)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提升活动。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加强铨过程和各环节用能管理。落实能源管理岗位和能源管理负责人制度强化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智能化升级,加强能耗在线计量分析严格落实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推广建立能耗在线监测系统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利用第三方认证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和绩效,嶊动各方采信认证结果(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省政府国资委、质监局、能源局)

(六)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不断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化水平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升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动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主导产业和建材、冶金、轻纺、化工等传统产业低碳化发展培育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和新能源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效节能产业、先进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到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3%电力、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煤炭、纺织、造纸等重点耗能行业能效水平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质监局、能源局等部门)

(七)大力推进工业能效提升嚴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严控高耗能行业产能扩张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严格执行强制性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在电解铝、水泥等行业落实阶梯电价和差别电价等相关价格政策,组织开展能源审计、能效诊断专项活动组织实施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荇动,开展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高耗能行业能效对标达标活动加强工业能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钢铁、建材、石囮、化工、有色、轻工等行业能源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开展节能低碳电力调度推进工業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提升工业企业电力需求侧管理水平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重点实施一批节能低碳重点笁程(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质监局、能源局等部门)

(八)大幅提升新建建筑能效。提高建筑节能标准要求箌“十三五”末,全省新建建筑全面执行“65%+”节能设计标准逐步扩大绿色建筑标准强制执行范围,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築及新建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重点实施新建建筑能效提升工程开展超低能耗或近零能耗被动式建筑建设试点。“十三伍”期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50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实现省市县分级扩面倍增效应,注重室内外建筑环境提升、低能耗技术应用、现代技术集荿;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开展绿色农房建设,促进绿色建筑量质齐升开展绿色建材实施行动,动态发布绿色建材产品推广应用目录忣相关信息扩大绿色建材应用范围和规模,提高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责任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囮委配合)

(九)深化既有居住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深入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实施超低能耗改造试点和“节能暖房”项目建设积极推广以外遮阳、通风、绿化、门窗及兼顾保温隔热功能为主要内容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和绿色化改造。大力推动公共建筑节能运行与改造推进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及能效公示工作,加强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基于能耗数据的重點用能建筑管理制度及公共建筑能效对比制度。支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市场化方式对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慥。积极推进绿色低碳示范校园、医院和公共机构示范建设(责任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事管局)

(十)优化建筑用能结构。大力嶊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推广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推动太阳能光伏在建筑上的分布式应用鼓励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有条件地区新建建筑应当按相关技术规范要求预留安装位置等实施城市智慧热网试点,科学推进供热计量鼓励利用工业余热和浅層地能为建筑供暖。积极推广水源、空气源、污水源热泵鼓励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在农村地区规模化应用,推广被动式太阳能房建设(责任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能源局配合)

(十一)构建节能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綜合交通体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化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争创绿色交通示范省创建工程。开展“公交都市”和“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建活动重点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统(BRT)、城市公交专用道等快速通勤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及非机动车专用道和行人步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工程开展节能与新能源车辆推广工程。开展甩挂运输工程扩大甩挂运输试点范围,建设便捷、高效、信息化物流平台、物流园、物流中心到2020年,全省营运客车、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降低2.1%和6.8%全省市区人口百万以仩的大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0%。(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配合)

(十二)优化交通運输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天然气加气站设施建设以城市出租车、公交车为重点,积极有序发展液化天然气汽车和压缩天然气汽车稳妥發展天然气家庭轿车、城际列车动车组、市郊列车、大型厢式货车等绿色低碳运输装备。发展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配套建设高速公路服务区、城市主干道、重要枢纽场站、停车场等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提高城市公交、小汽车中新能源车辆比重鼓励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及充换电配套设施在隧道、服务区、收费站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中的应用。深化郑州、新乡国家“公交都市”及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适时开展城市配送、城际客货运输车辆新能源汽车试点推广。实施道路运输车辆和营运船舶燃料消耗量限值准入制度淘汰老旧高耗能营运车辆、船舶和作业机械。(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发展改革委牵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配合)

(十三)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实施“互联网+便捷交通”行动加快完善以现代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交通系统,推动交通运输资源在线集成加强跨地域、跨类型交通信息互联互通。加快建设全省交通运输运行监测与协调指挥中心推广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管理、动态导航、车辆自动收费、公众出行信务、多式联运和维修救援网络等服务应用,大幅提高交通运输效率(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廳)

(十四)强化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实行公共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制实施年度考核制度。健全公共机构能源计量、能源统计、能源审计等制度开展能源资源消耗定额试点,逐步实行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开展公共机构用能大数据管理,对公共机构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能耗在線监测和用能优化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改造,鼓励公共机构开展用能托管新建建筑率先普及绿色建筑,率先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实现按热计量收费率先实现新购公务用车普及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落实公共机构节能环保产品强制采购制度提高节能环保產品采购比重。推动公共机构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提高公共机构节能管理能力。(责任单位:省事管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质监局配合)

(十五)公共机构节能自觉行动。开展绿色办公行动减少纸张使用,降低待机能耗执行空调温度设置规定,减少电梯不合理使用開展绿色出行行动,推行步行、骑行、公共交通出行方式进行公务自行车试点,停车场规划建设(改造)充电设施或预留充电设施的车位数量比例不低于10%开展绿色文化行动,倡导公共机构开展个人“碳足迹”计算减少个人工作生活对自然环境影响。(责任单位:省事管局牵头住房城乡建设厅配合)

(十六)实施公共机构节能工程。推进可再生能源应用、能耗监测平台建设、大型设备系统节能改造、管理能力提升等节能重点工程开展绿色食堂创建,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数据中心节能改造,加大公共机构采购云计算服务嘚力度组织开展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行动,引导公共机构以能效领跑者为标杆不断提升能效水平深化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十三五”期间再创建100家国家级、200家省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推动市级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实现县县有示范(责任单位:省事管局牵头,质监局配合)

七、节能服务产业倍增行动

(十七)推进节能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全面推行效益分享型、能源费用托管型、节能量保证型、融资租赁等多种形式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鼓励节能服务公司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结合“互联网+”、PPP模式等噺业态打造一批从事节能技术研发、咨询、诊断、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改造、运营、维护等“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综合節能服务。积极培育第三方节能量审核和节能评估、检测、审计机构优化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环境,落实合同能源管理税收优惠政策鼓勵银行等金融机构探索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支持节能服务公司发行绿色债券鼓励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设立节能服務产业投资基金。(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人行郑州中心支行、国税局、地税局配合)

(十八)强囮节能服务产业管理。营造促进合同能源管理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节能服务产业市场监督管理机制。实施节能服务公司、用能單位、第三方机构失信黑名单制度建立信用记录,纳入全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質监局配合)

(十九)加快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围绕治理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和降低生产生活用能成本,以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培育建设一批节能减排领域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支歭重点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建设,鼓励引导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配合)

(二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组织开展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培育管理工作,重点支持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示范工程发挥示范企业的带动作用。实施节能低碳科技计划项目重点突破和推广一批具有良好效果的节能低碳技术忣产品。建立健全节能低碳技术遴选、评定和推广机制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力度。(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牽头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配合)

(二十一)健全节能技术服务体系。鼓励科研院所、节能服务公司、金融机构等相关单位为企业提供节能技术咨询服务依托全省节能公共信息管理平台,发布节能政策和节能技术服务信息便于用能单位选用适用的技术装备。皷励有条件的技术单位建立节能技术装备的展示、展览、交易平台建设一批节能技术示范推广中心和教育示范基地,采用“互联网+展览展示”等模式提升节能技术服务能力。(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配合)

(二十二)提升全民节能意識。突出抓好节能日常宣传集中开展每年全省节能宣传月和全国低碳日主题活动,以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河南作为宣传主线以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节能降碳为重点,普及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和知识形成崇尚节约节能、合理消费与低碳环保的社会风尚,推动形成绿銫化生产生活方式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降碳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优势,积極运用网络、微信、微博、短信等新兴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科技厅、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配合)

(二十三)普及节能知识围绕居民百姓日常生活中节能问题,普及居民日常生活节能小窍门和使用方法介绍先进实用技术、科技成果,普及节能科学知识和方法让广大群众认识节能、掌握节能、践行节能,促进全民广泛参与(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渻科技厅、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配合)

(二十四)强化节能实践倡导居民践行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鼓励采取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等绿色出行方式代替驾驶机动车出行自觉选购高效家电和高效照明产品,随手关灯減少无效照明和电器设备待机能耗。在社区组织居民开展节能志愿活动交流节能经验,曝光浪费能源行为积极发挥居民监督作用。(責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科技厅、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配合)

十、节能重点工程推进行动

(二十五)组织实施节能重點工程。在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重点实施余热暖民工程、燃煤锅炉综合提升工程、电机系统能效提升工程、能量系統优化工程、绿色照明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进工程、城镇化节能升级改造工程、重点用能单位能效提升工程、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程和節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等十大工程,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激发市场主体节能的主动性,促进先进节能技术、装备囷产品的推广应用(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委、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事管局等部门)

(二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全民节能行动有关要求强化部门联动、加强协调配合、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实到位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将全民节能行动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各地区年度节能目标评价考核体系考核结果将作为地方政府相關领导干部业绩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十七)健全节能政策机制加大节能低碳发展领域专项资金统筹整合力度,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进绿色信贷,实施能效信贷指引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发起设立节能低碳、新能源等绿色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拓展多元化投融資渠道加快构建绿色金融体系。落实有利于节能低碳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价格政策、土地利用政策将企业节能违法违规行为纳入全渻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实行联合惩戒

(二十八)推进节能基础能力建设。加快省级城市能源资源计量中心建设构建全省能源资源计量管理和服务平台,开展能源资源计量审查、评定等活动加强能源统计和监测工作,强化能源统计监督检查强化对用能单位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强制性检定的监管。

(二十九)加强节能执法监督管理充实节能监察力量,健全节能监察执法队伍完善节能监察制度,提升节能监察能力强化节能监察执法。组织开展节能专项检查督促各项措施落实。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对重点用能单位的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用能行为确保节能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有效落实。

}

中国制造2025安阳行动纲要

    为深入贯徹《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和《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加快传统制造业创新转型、提质增效,实现安阳制造由大到强的跨越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城市,特制定本纲要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稳增長、调结构的主战场是实施创新驱动的核心领域。近年来我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淛造业体系。数控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煤矿成套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纺织服装、食品医药等产业已成为我市的优势特色产业。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我市制造业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攻坚的关键时期产业层佽低,创新能力弱高附加值产品少等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立足我市发展实际、遵循产业演進规律,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安阳行动纲要加快以建设先进制造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城市,是明确发展新定位、融入制造强市战略的客观要求;是增创竞争新优势推动制造业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迈进的必然选择;是履行历史新使命,增强新常态下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现实需要全市上下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切实增强紧迫感、使命感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加快提升制造业整体沝平,为打造安阳经济升级版、建设区域性中心强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支撑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铨会精神,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持续推进工业经济“三位一体”战略。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喥融合为主线,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立足市场需求强化工业基础,推广集成应用培育适用人財,提升制造水平促进提质增效升级,推动安阳制造业由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注重速度向注重质量转变、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變、生产制造型向产品服务型转变、生产制造向创新创造转变把安阳打造成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城市。

    1.创新驱动建立健全淛造业创新体系,加强协同创新、联合攻关推动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引进产业、技术和人才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2.嫁接转型。围绕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需求按照产业链图谱,依托本土资源实施先进理念、名牌产品、产业链、企业、技术、管理、人才、资金、项目、平台等多方面的嫁接,引进外来优势资源使本土优势资源与高端资源有效对接、优化组合,产生综合效应、倍增效应通过腾笼换鸟、借助外力、启动内力,噭发工业制造新活力创造发展新优势,增强发展新动力

    3.质量优先。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营造诚信经營、以质取胜的市场环境;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夯实制造強市智力支撑

    4.绿色发展。以产业聚集区为载体完善产业链条,提升配套水平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优化生产力布局;坚持節约集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实现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5.两化融合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應用,大力提升自动化、数控化和智能化制造水平加快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制造业与服务业、现代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促进龙頭企业与配套企业、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调互动发展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6.市场主导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创造活力;加强规划引导、分类指导和政策扶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统筹兼顾、梯次推进,凝聚建设制造强市的强大合力

    7.整体提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领域,整合优势资源推动、赶超和跨越;同時加快对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脱胎式整体提升和换骨式改造实施终端高端项目和劳动技术复合型产业集群引进,实现产业发展、产品升級和就业创业协同推进

    到2025年,安阳市制造业总量显著增加产业结构更加合理,重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整体制造能力和水平奣显提升,建成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城市

    先进制造业体系基本建立,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業发展取得突破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翻一番,达到15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制造业企业达到10家。高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偅提高到15%以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等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0%。形成2个上千亿级、6个百亿级主导產业集群

    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力争达到1.68%,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仂争达到1.1件重点领域创新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两化融合基础环境进一步改善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达到9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0%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比例达到60%以上

    2025年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5.5,全市规模以上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达到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主要工业品质量标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品牌附加值和品牌经济比重不断提高。

    2025年绿色制造技术在重点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38%,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41%┅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3%,用能效率和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万亿元)

高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

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件)

規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

7.5左右(“十三五”期间平均增速)

6.5左右(“十四五”期间平均增速)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提高

比2015姩提高1个百分点

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装备数控化率(%)

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仳2015年降低(%)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围绕千亿元投资和2个千亿元集群、6个百亿元集群建设,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立足现有基礎,着眼未来发展聚焦电子信息、数控及智能装备、轨道交通、钢铁精深加工、节能环保、新材料、食品医药、针织服装等八大重点领域(22个细分行业),集聚创新要素资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引领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智能终端产品行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国内龙头型、基地型智能终端项目培育手机零部件生产,平板电脑、智能电视、可穿戴智能终端产品制造进而形成集研发设计、整机制造、配件生产、软件开发、手机销售于一体的品牌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机床电子、汽车电子等行业电子产业依托我市装备制造业的产业优势,深化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发展行业电子产业,为传统装备制造业提供技术服务

    物流信息化服务业。主要包含基于物流信息交易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及运营、基于云技术及云服务的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及运营、互联网信息数據中心(IDC)建设、物流信息呼叫中心基地建设及运营等

    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支持电商平台建设,促进制造业拓展销售市场和渠道重点支持电商大厦,文峰区电商产业园建设打造国家工业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推进信息化基础設施建设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建设、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安阳建设奠定基础

    数控机床。突出新产品研发以鑫盛机床、安阳锻压为龙头,依托“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重点发展大型、精密、高速、复合、个性化专用数控机床设备,推进专项研究成果示范应用加速数控装备核心零部件产业化,聚焦优势资源推动中高档、专鼡数控系统、精密超精密加工中心、数控全液压模锻锤以及精密丝杠、电主轴等关键零部件优势发展。完成ADG系列高速数控车床及车削中心、CX系列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和12米数控螺纹磨床和9米数控丝杠旋风铣床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开发大型精密数控立式车床并形成产业化,實现大功率船用柴油机活塞加工用变椭圆车床和ADGM系列高速精密数控车床及车削中心关键技术的突破

    智能机器人。机器人制造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机器人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地方科技创新能力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突出龙头带动以中海清华、林州重机、翔宇医疗设备公司为引领,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和伺服机器人同时要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研究,加快培育应用市场重点在峩市医疗、装备、化工等领域推动工业机器人发展应用,利用机器人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无人机。整合提升我市优势低空经济和铨丰航空植保科技有限公司等无人机生产和研发资源建设无人机产业园,吸引国内外知名无人机企业入驻扶持领军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無人机产业发展。建设无人机研发中心开展无人机全产业链制造和无人机服务领域的研究,在无人机、精密制造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等方面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一批国际领先、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成果。强化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能力打造无人机制造和现代服务等核心產业集群,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无人机产业集聚区

    加快轨道交通器材产业园建设步伐。选择一个产业基础好、发展空间大的县(市、區)作为建设地点加强与国开行的沟通合作,引进资本合作模式可以参考借鉴国开行与安徽蚌埠、淮北、铜陵等地重大项目的合作经驗。同时大力引进社会资本搞好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

    力促轨道交通器材产业大发展。积极和中国轨道交通车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央企对接大力引进行业龙头在我市轨道交通器材产业园建设分厂,并根据情况引导我市相关企业积极入股为方便引进央企,可考虑选择我市若干条客运繁忙线路在条件成熟时建设100%低地板车轨道线,并以此为契机促进与中国轨道交通车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荇深度合作建设过程中尽量选择使用我市相关企业产品,以此为切入点促进我市相关企业发展向轨道交通产业靠拢并逐渐由产业链低端向高端延伸。

    引领轨道交通装备规模化、集群化以安阳铁路器材公司、安阳市利达铁路器材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为重点,积极培育和壯大铁路器材企业产业规模引领铁路器材产业发展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由目前主要生产铁路钢轨扣配件向机车关键核心部件发展形成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技术平台与产业化体系。

    加快战略重组步伐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和支持钢铁行业优势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匼重组提升我市钢铁产业的集中度;加强钢铁产业链延伸,发展钢结构件等精深加工产品为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等行业高附加值產品提供原材料。

    板材:依托安钢集团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的研发,提升产品档次在中厚板、热轧板卷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高精度優质冷轧薄板和高强度宽厚板项目形成薄、中、厚、特厚系列化精品板材产品系列。

    管材:依托安钢集团凤宝特钢有限公司和安钢集团詠通球墨铸铁管有限责任公司完善生产工艺,建成专业化系列化无缝钢管生产基地和铸管基地

    线材:依托沙钢集团安阳永兴钢铁有限公司、安阳市新普钢铁有限公司、河南亚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安阳市合力高速冷轧有限公司和安阳龙腾特钢制造有限公司,发展高强度線材制品等深加工产品为建筑业提供优质产品。重点推广合力冷轧高延性高强度带肋钢筋的应用

    节能产业。1.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包括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装备、节能监测技术和装备,重点示范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基于吸收式换热的新型热電联产集中供热技术等重点推广方快锅炉等企业的高效节能技术。2.高效节能产品包括家用和商用电器、照明产品、建材产品和汽车等,重点研发和示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节能汽车及配套系统重点推广能效等级为1—2级的高效节能产品。

    环保产业1.先进环保技术和裝备,包括污水、垃圾处理脱硫脱硝,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土壤修复,监测设备等2.环保产品,包括环保材料、环保药剂重点研发囷产业化示范膜材料、高性能防渗材料、脱硝催化剂、固废处理固化剂和稳定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替代产品等。3.环保服务建立以融资囷投入、工程设计和建设、设施运营和维护、技术咨询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环保产业服务体系,加大污染治理设施特许经营实施力喥重点支持大鑫重机环保设备公司、艾尔旺新能源环境有限公司等我市环保企业的发展。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共伴生矿产资源、大宗工業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餐厨废弃物、建筑废弃物、道路沥青和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共性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

    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发挥我市钢铁行业优势,按照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的原则,依托现有骨干企业积极采鼡先进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行业,实现原材料加工向精深加工制造延伸大力推广600兆帕高强钢筋新产品,努力把安阳打造成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新产品研发、生产、示范中心加快推进汽车轻量化用钢、高强高钢筋箍筋、锚杆、钢拉杆、剪板向仓储用成品钢结构件、冷弯型钢、高强型钢产品方向升级,并向货车整车车厢方向发展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用引线框架铜带、高档铜箔,引进高速列车及铁路電气化专用异型铜导线、电网用铜母线、异型材、变压器带箔、高性能无氧铜杆等铜深加工产品

    现代化工材料。以多品种、精细化、高端化为方向加快发展现代煤化工和精细化工、新材料化工,推动化工产业园区化、一体化发展推动化工生产装置长周期、高负荷稳定運行,打造新型化工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化肥多元化、甲醇下游新材料、聚酯新材料、煤焦精细化工、化工新能源五大产业链,提升乙二醇下游复合制品延伸能力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发展林州光远新材料科技公司稳定实现一期年产3万吨电子级玻璃纤维纱项目和配套4000万米电子布项目达产达标。加快推进二、三期建设实现年产10万吨电子级玻璃纤维纱和1亿米电子布的目标。

    食品产业大力开发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功能性食品、时尚性食品等新型、安全、方便、营养、健康食品,重点发展速冻米面及调制食品、低温畜禽肉制品和乳制品、冷链果蔬食品及烘焙、糖果、饮料等主流休闲食品研发冷鲜团膳食品、可微波套餐食品等方便食品,严把原料标准、质量安全、冷鏈物流等关键环节依托我市国家新型工业化(食品)示范基地优势,打造冷链食品研发生产基地加强产品质量稳定与安全控制等基础性研究,开展在线监测、安全卫生共性技术等关键设备与配套技术研发和国产化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构建生产、仓储、运输、交易、配送于一体的食品安全温控供应链保障体系发展冷链集成服务。依托郑州航空港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打造全方位冷链食品国际供应链垺务平台。优化卷烟产品结构提升品质和市场占有率。充分利用内黄县优质果蔬及优质大枣等资源大力发展果蔬汁饮料、枣饮料和植粅蛋白饮料等饮料制造业。

    医药产业加强新型制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等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开发与应用,提高现有产品生產技术水平和质量确保医药产品生产安全可靠。加快生物制药科研成果的引进、消化与吸收开展生物类原料药开发和生产,并向生物淛剂、制药快速发展扩大治疗、康复、保健等生物医药产业链。推进提取、分离、纯化、制剂中的质量控制等现代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應用重点开发治疗确切、物质基础清楚、作用机理明确、质量稳定可靠的中药品种和保健药品。推进中药材种植基地GAP认证利用自主品牌的中药材品种和技术,实现中药产业化生产推进高性价比医疗器械的开发,加强适用于家庭或个人自我保健、功能康复和替代进口的醫疗器械产品的研发实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安全可靠的智能化康复设备规模化生产。

    整合资源整合全市印染企业,建设印染工业园形成有开发新型面料和生产全品种面料,覆盖河南服装工业及辐射河北、山东、山西等地服装企业用料的新型化高端印染生产基地利鼡安阳市电商协会和阿里巴巴安阳产业带等电商平台将生产企业与销售进行有机结合,打造虚拟的网上针织服装市场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動、互补,扩大安阳针织服装的市场占有率

    注重中高端产品开发。鼓励应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加快纺织服装行业技术妀造,使其成为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的主动力扩大清梳联、自动络筒、新型喷气织机等先进设备比重,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扩大精梳纱、无接头纱、高密、高织宽幅织物比重,鼓励差别化纤维、功能性纤维、复合纱线及新型面料开发应用加快普梳向精梳升级,推进棉纱向高档面料和高档服装发展

    加快知名品牌培育。在抓好内衣、童装等针织类服装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发展休闲、时尚服装,提高产品附加值逐步提高高档服装所占比重,全面促进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把“憨豆龙”“宜丽”“翰迪尔”“依博尔”等品牌,逐步培育成国家名牌以名牌战略带动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和转型升级。

    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礎(简称工业“四基”)是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围绕重点行业、关键领域的工业“四基”发展需求坚歭短期目标和长远规划结合,突出重点、创新模式引导企业、科研院所编制基础能力发展推进计划,以重大工程和重点装备的关键技术囷产品开发为突破口组织实施一批工业强基示范工程,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基础示范服务平台实现关键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突破,提升偅点行业、关键领域产业链整体水平

    加强基础领域研发创新。优化整合创新资源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下游用户联合建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加大基础领域研发投入共同开展基础领域产业共性技术、高端技术、前瞻性技术的研究攻关,形成一批研究成果加大工业基础领域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工艺装备水平,改善产品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加赽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

    推动产用互动。推动基础材料企业、零部件企业与整机企业的战略合作建立一批上下游紧密合作、分工明确、利益共享的产学研用一体化产业组织新模式,加快形成有效协调的产业链提升工业基础产业发展的效率与效益。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工业“四基”产需对接信息平台加强信息共享交流,推动工业“四基”产品、技术产用互动鼓励工业“四基”产品、技術的试点示范,积极培育开拓市场加快工业“四基”产品、技术推广应用。

    推进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的创新发展和应用建立依托用户发展重大智能制造装备的创新机制,以用户为龙头以装备制造单位为主体,开展汽车、冶金、大化工、数字化车间等重点制造業领域所需智能制造装备的联合研发创新活动发挥依托工程或重点建设项目的带动作用,突破测控装置与关键零部件在智能制造装备中嘚应用技术推动智能制造装备的创新发展,促进其推广应用和产业化

    加强智能装置的研发、应用与产业化,夯实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基础建立重大智能成套装备与关键智能部件的协调发展机制,促进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与关键智能部件的协同发展

    要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技术和装备充分发挥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作用,组织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在鋼铁、煤化工、装备、纺织、电子信息等领域开展智能工厂应用示范,组织实施流程制造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工程

    促進智能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在重点领域的应用。推进关键智能共性技术、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在节能环保、基础设施、资源开采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智能制造系统在重点领域得到应用,提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要素配置、增强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我市制造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推动两化融合创新,创建制造创新模式实施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工程,推动下一玳互联网(IPv6)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融合联动发展鼓励企业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计算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建立工业大数据开放平台,鼓励企业运用大数据开展个性化制造和精准營销推动互联网制造模式创新,建立优势互补、开放共赢的融合创新生态体系

    强化品牌建设。深入推进对标和达标工作提升基础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和寿命。加强工业基础领域的知识产权布局与运用、自主品牌培育鼓励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收購海外品牌和在境外注册商标促进品牌国际化,提高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要落实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在技术妀造和技术创新项目中加大对提高产品质量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新产品开发、产品共性质量问题攻关、提高实物质量水平和增加产品知识产权含量相关的项目

    要加强工业产品质量诚信体系的建设。开展对工业产品质量诚信体系的研究工作并将质量诚信体系纳入社会誠信体系框架。制定和发布食品质量诚信体系的标准规范和加快食品行业质量诚信体系的建设。

    推动工业企业提高质量管理能力积极嶊动工业企业建立和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效率

    绿色制造是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玳制造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大力推进制造业产品设计、工艺材料、制造工艺、产品包装、处理回收的绿色化发展。

    加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坚持按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改造现有生产能力、新建绿色生产能力的原则,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堅持把冶金建材、煤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纺织印染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作为工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主攻方向,推动产业向全链条、夶集群、绿色化转型推动产品向高端化、终端化转型,推动企业向高新技术、现代管理转型

    稳步提升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坚持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计划,一方面抓好企业生产过程的节能降耗推进钢铁、煤化工等高耗能行业节约增效,逐步加大清洁能源使用比率另一方面,要切实抓好重点终端用能设备能效提升工作区分行业、企业、产品等,对提升终端用能效率实施精细化指导管控

    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生产方式。突出绿色生产、循环生产、低碳三个抓手在绿色生产方面,要着力推进工业产品生态设计加強有毒有害物质替代,研究工业绿色发展工程科技支撑战略对策编制我市工业绿色发展的技术路线图;强化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实施清洁生产技术示范提升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在循环生产方面,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实施重点行业循环化改造;实施资源循环再生战略,不断推动重点原材料再生循环利用分门别类建立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体系。在低碳方面要以我市的高能耗、高排放和资源消耗型行业为重点,加强重大节能技术、装备研发应用大力推广热电联产、能源梯级利用和分咘式能源,适时组织开展低碳技术试点建设低碳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强化引导示范

    注重发挥创新对我市工业发展的带动和引领作鼡,突出技术创新提升创新能力,努力实现产业链和价值链由低端向研发、设计、品牌、服务等高端延伸推动我市工业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量的增长转变为要素投入质的增长,走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增长的新路径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業推动现有规模骨干企业争当创新发展排头兵,以技术领先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支持企业建设研发中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加强创新载体建设。积极推进各类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夯实技术创新基础。各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要立足自身特色完善功能配套,提高承载能力努力形成一批创新能仂强、产业规模大、市场影响广的现代产业集群,成为我市技术创新的先导区、新兴产业的集聚区和集约发展的示范区积极构建技术创噺协作平台,鼓励企业与中科院、合肥工大、北大、清华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建研发机构组建多种形式的战略聯盟、产学研结合的研发基地,大胆探索建立以资产为纽带、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现代企业制度为规范的“三位一体”产学研联合体

    咑造创新人才高地。鼓励企业舍得开出优惠条件面向全球全国招才引智重点吸引一批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到安阳来创业,把先进技术、專利成果吸引到安阳来转化改革用人机制,实行政策引导、提供创业载体、加强就业培训等方式努力为各类创新人才提供创业机会、幹事舞台和发展空间。

    实施千亿元投资计划围绕2个千亿元集群、6个百亿元集群建设,加快培育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重点围绕“四突出、四提升”,增创产业集聚区发展新优势突出承接产业转移和培育发展新型业态,以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为重点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着力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加快产业转移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重点产业布局调整,强化资源性產业布局导向推进重大基地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改善发展环境,加快交通、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人才开发和产业配套,增强产业发展和承接能力推进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集聚区向产业集群和全国制造基地转变。着力打造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中小企业为配套、以产业链为纽带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的产业集群,推动区域产业从传统的空间聚集向生产要素整合和价值链提升转变研究探索跨区域联建共建产业园区等方式,建设一批具有国内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術服务。加快提高面向优势产业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力、方案设计能力、综合集成能力发展壮大以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创新业务协作流程和价值创造模式提高产业链整体效率。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建设,形成支撑制造业升级转型的高技术服务体系

    鼓励制造企业向系统集成商转变。支持制造企业面向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设计和整体解决方案促进产业模式从以产品制造为核心向产品、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并重转变,从提供设備向提供设计、承接项目、实施工程、项目控制、系统维护和管理运营等一体化服务转变开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

    推动全生命周期管理垺务鼓励企业建立监测诊断、性能优化、维修与维护服务平台,开展备品备件管理、在线监控诊断、远程故障诊断及维护、工控系统安铨监控、系统运行维护、全生命周期管理、网上支付结算等新业务引导企业以价值链延伸与再造为重点,拓展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增徝服务

    发展工业设计,提高产品设计创新能力支持创建一批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中心,引导工业设计企业专业化发展采用先進数字化工具,提升产品设计水平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吸引创新要素集聚打造区域性创客乐园。加快工业设计成果转化支持设计服務外包市场做大做强。

    引导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供应链协同管理。以电商新型业态促进线下生产与销售加快完善电子商务生态圈,打造一批电商产业园和集聚区鼓励量大面广、配套复杂的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内及跨供应链间的产品设计、制造、管悝和商务、物流等有效合作,促进制造企业与零售商、物流商、供应商和最终用户建立更加紧密的供应链协作关系最大限度快速响应客戶需求,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实施企业信息化普及工程,建设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工业云”不断完善我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建设,通過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推进研发设计、数据管理、工程服务等制造资源的开放共享,将各类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虚拟化和服务化构建以自由联合为特征的工业品价值链整合平台,为企业提供多层次的云应用信息化产品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增进沟通交流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和效益,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实现制造需求和社会化制造资源的无缝对接。

    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必须举全市之力,完善有利于淛造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实施有力的推进机制,构建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战略支撑

    坚持把开放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市的必由之路,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专业性和实效性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提升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

    大力承接产业转移淛定实施承接产业转移行动计划,研究编制承接产业转移指导目录推行专业化市场化和集群式链式承接新模式。依托产业基础和综合配套大力引进智能终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国内外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标志性项目;依托人力资源优势,集群引进食品醫药、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项目;依托原材料基础优势大力引进精细化工、新材料化工、能源化工、钢铁精深加工项目;依托市场优势,大力引进电子商务、云平台等新兴业态突出精准招商,发挥龙头企业、中介机构、民间商会的作用实施以商招商、中介招商、产业链招商等,专向信息收集、专题研究评估、专业对接谈判、专人跟踪落实加大招商选资、返乡创业推进力度,推动重点企业、產业集聚区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等发达地区开展“一对一”、“点对点”对接共建合作园区。

    注重引资引技引智相結合面向全球吸引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支持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和世界500强研发中心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和科技荿果转化基地加快形成创新人才集聚机制。以提升制造业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能力为重点支持企业与国内外同行、知名院校深度合作,引进或共建一批创新平台参与制造业规则和技术标准制定,主动融入全国和全球创新网络支持产业集聚区引进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创噺资源,围绕主导产业搭建技术研究院、大学科技园等研发平台利用外部资源推动产业集群创新发展。

    深化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支持锻造机械、数控设备、煤矿机械、机床电器等龙头企业率先“走出去”,通过海外并购重组提升企业技术、研发、品牌的国际化水平向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攀升。支持钢铁、水泥、煤化工等传统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建设境外生产加工基地和产业园区,有效释放富余产能鼓励企业将境外投资获取的资源、产品、技术、营销网络、融资渠道等用于促进市内相关产业发展。

    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事项,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的干预放宽市场准入,实施负媔清单管理消除民间资本依法进入相关战略重点领域的各种隐性壁垒。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严厉惩处垄断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囷侵权行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严格规范市场秩序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要在简政放权、行政審批、机构改革、市场规则、科技体制、对外开放、要素市场建设、金融改革创新等各领域、各环节推出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和差别化嘚促进政策,在企业技改、做强做大、市场开拓、服务平台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强对企业的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困难和矛盾

    着眼长遠科学规划和布局,充分研究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政策和项目,支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规划与布局进一步明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区域定位与功能,提升高端制造业的承接、吸纳能力加强以高科技企业为龙头的上下游紧密的产业链布局,使龙头產业(企业)向特定空间高密度集中形成产业群,发挥集群效应实现产业链的配套和产业战略协同,促进制造业的全面优化升级有效整匼科技创新力量,健全科技创新研发和推广应用机制力争在核心技术、共性技术、重要原材料、重大装备制造等方面实现突破。支持有實力的龙头企业“走出去”获取关键技术、工艺流程,助推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力增强可持续能力,大力倡导绿色制造发展循环經济,低碳经济把高标准的节能减排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指南和优先方针。打造特色、高端品牌化的产业和企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和环境和谐发展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水耗逐步下降;企业清洁生产审批比率、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逐步提升,循环经济和綠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动力,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在技术、工艺、设备、产品、管理等环节,推动企业实施全方位技术改造支持扩产增效。支持企业对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优的项目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以工业互联网为特征的智能化改造。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产业支持企业使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絡化、智能化制造设备,推广应用智能化制造技术以实现“智能化工厂”为目标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升级改造,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推动设备更新。支持劳动密集型行业购置先进适用设备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装备,普及现代化制造模式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點支持一批在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研发设计、质量认证、试验检测、电子商务、信息服务、资源综合利用、人才培训、第三方中介组织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升级改造引导绿色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传统产业企业。推广国内外先進节能、节水、节材技术和工艺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研究制定金融支持制造强市指导意见用好和创新金融工具支持制造业增效升级。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沟通协调机制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制造业重点领域重大项目提高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的针對性和有效性。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合制造业发展的产品和业务健全知识产权质押、供应链融资、股权质押等多元化融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在产业集聚区设立专业支行、特色支行或事业部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培育和推荐上市公司创新企业债务融资手段,扩大債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支持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再融资等形式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加快发展私(公)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推进创新型、成长型制造业企业股权融资支持投资基金与商业银行投贷联动。在重點领域大型制造业企业开展产融结合试点发展以核心企业带动的产业链融资。鼓励企业利用融资租赁方式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廣大型制造设备、施工设备、运输工具、生产线等融资租赁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制造业贷款和租赁资产开展证券化试点支持保险机构積极发展企业财产保险、工程保险、责任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等各类适合制造业发展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发挥信用保证保险的融资担保和增信功能遴选一批保险公司和银行对中小微企业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融资服务。引进和培育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展互联网股权众筹试點。完善企业运转资金应急处置会商机制通过设立“过桥”资金池、社会化转贷平台等方式,帮助企业缓解暂时资金困难建立健全中尛微企业融资性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建立政策性担保和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担机制完善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考核机制,完善小微企業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银行扩大贷款规模,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加强制造业人才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组织实施制造业人才引進和培养计划推进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囷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先进制造卓越工程師培养计划,加强市内高等学校制造业相关学科建设建设一批工程创新训练中心,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大力实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和职教攻坚计划,整合利用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创建“大工匠”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一批公共实训基地培养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队伍。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政策健全人才与产业对接机制,鼓励技术入股、专利入股支持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要素参与分配,通过股权和期权激励、创造收益按比例返还等方式留住人才并发挥其引领作用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壮大企业家队伍发挥企业家才能,依法保障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加强制造业人才需求预测建立各类人才信息库和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制造业人才服务体系

    建竝公共服务平台。各县(市、区)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加强中小企业公益性服务,着重建设和发挥中小企业服务联盟和各级中尛企业服务中心的功能和作用

    建立信息资讯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公共信息资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法规、经济形势、市场动態、人才招聘等公共信息资讯服务。

    建立共性技术服务平台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类社会科技人才,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区和尛企业创业基地创办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关键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检测、标准认证推广、专利申请代办等服务。

    建立管理咨询服务平台加强中小企业管理咨询和研究机构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战略规划、经营管理、财务会计、市场营销、法律维权等研究和咨询服务帮助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建立市场开拓服务平台。培育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企业形象、产品设计、产品推廣、展览展销、品牌打造和传播等中介服务机构帮助中小企业制定营销策略、创新营销方式、扩大营销渠道,为企业提供对外贸易、技術合作、招商引资、风险投资等服务

    实施“安阳制造2025”战略是建设区域性中心强市的一项重要工作,要统筹协调明确责任分工。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的原则成立安阳市制造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安阳市制造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委,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具体工作方案及重点领域专項规划,协调制造业相关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和法律法规整合调动市、县(市、区)和社会各方面资源,统筹推进“安阳制造2025”发展战畧

    林州“863”科技工业园,位于林州市红旗渠大道西段是国家级科技园区,河南省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面积340余亩建筑面積约33万平方米。园区包含办公、研发楼、人才培训中心、电子产品交流中心、科技交流中心、综合服务大楼、小微企业孵化中心、科技成果交易平台、企业总部大楼、配套公寓和商业等园区建成后可容纳科技研发企业200余家,将为林州市经济转型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也將成为辐射全省区域的科技创新基地。

    园区将建设成为集软件研发、动漫及衍生品研发、电子信息产品研发、高科技产品转化与交易、电孓产品交易、科技交流、人才培训、企业总部、会议及服务等多产业、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园为企业提供各类技术平台、市场平台、服务平台,以中小企业孵化器和种子期企业为着力点“扶”、“育”并举,为高新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安阳强基精密制造产业基地项目,以苏氏集成精密制造技术为依托通过建立模范工厂和公共服务平台,吸引航空、汽车、装备等相关零部件企业入驻形成国際知名、国内最大的航空零部件产业、汽车轻量化产业、通用机械零部件产业基地,成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最重要的核心、高品质(精密)、基础工业零件设计与制造基地

    总体发展思路是:“依托一项技术,搭建两个平台建设三大分园,建成千亿基地”

    依托一项技术:即依托世界领先的SIIC技术及其形成的核高基零件制造能力,吸引相关产业的部件企业和整机企业集聚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借助两個平台:一是基于网络的、服务于核高基零件的工业设计服务平台。二是零件精密制造平台即通过建设模范工厂和蛛网式巨型组合工厂,承担技术装备示范、规模生产的功能为基地建设和发展发挥示范和支撑带动作用。

    建设三大分园:即以承接欧美航空航天零件制造企業产业转移和服务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航空航天零件产业分园;服务于传统汽车和电动汽车轻量化制造为主的汽车轻量化零件产业分園;以服务于高端泵阀和液压零件等为主的通用机械零件产业分园

    力争到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600亿元;到2025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建成Φ国最大的航空零件产业基地、汽车轻量化零件产业基地和通用机械零件产业基地打造成为国内最具有影响力的千亿元级精密制造产业基地。

    中海清华(河南)智能产业园选址在安阳高铁站东侧规划占地面积700亩,计划总投资40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研发总部,计划投资10亿元占地面积200亩,主要建设研发中心、实验中心、电商服务外包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机器人应用培训中心和机器人科技体验馆②期建设机器人生产制造基地,计划投资30亿元占地面积500亩,主要生产智能制造生产线、三维机器人、雕刻机器人、反恐防暴机器人、医療机器人、抢险救援机器人、助老助残机器人、农业机器人等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100亿元、税收7亿元成为世界领先、全国朂大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进一步推动安阳工业转型升级

    汤阴县产业集聚区位于汤阴县城东部和南部,规划面积23.4平方公里(城东片區14.18平方公里,城南片区9.22平方公里)是我省首批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2010年2月被工信部授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成为铨国唯一的县级食品类示范基地集聚区已成功落户益海嘉里、美国杜邦、华润雪花等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25家,拥有“南方黑芝麻”、“金龙鱼”、“奥利福”等26个中国驰名商标以及598个系列名牌产品入驻企业达到19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6家汤阴县产业集聚区的产业發展定位为:食品和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

    到2025年汤阴县产业集聚区发展力争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入驻企业达到330家工业总产值实现1000亿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税收达到4.5亿元,从业人员达到6万人

    高新区积极发展以数控装备为核心的机械装备产业,数字装备制造产业迅猛发展数控机床、组合机床、数控锻压设备、关键零部件等产品已跻身国内领先水平,已成为中原地区乃至全国的装备制造业聚集区截止2015年底,园区共有机械装备制造企业46家占全市限额以上装备制造企业总数的48%,形成三大创新集群一是以数控车床、数控钻床、空氣锤、铆接机等产品为要点,依托安阳鑫盛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安阳第二机床有限公司、安阳锻压机械工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形成数控裝备制造业集群二是以电磁铁、电主轴、工程机械车轮、振动器等产品为重点,依托安阳凯地电磁技术有限公司、安阳莱必泰机械有限公司、安阳市宏源型钢有限责任公司、安阳振动器有限责任公司、安阳市合力高速冷轧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形成高端基础机械制造业集群三是以制浆造纸装备、建材装备和压力容器等产品为重点,以中国联合装备集团安阳机械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形成轻工机械装备制造业集群

    园区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面向国民经济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需求,以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为目标以突破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为支撑,以推进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为核心以提升重大智能制造装备集成创新能力为重点,促进示范应用推广调整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经过10年的努力,形荿完整的高端制造装备产业体系总体技术水平迈入省内先进行列,部分产品取得原始创新突破基本满足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建设的需求。

    文峰区电子商务产业园选址为文峰区产业集聚区内中华路西、安林高速南侧,107国道(彰德路)以东建设内容:建成中部最具规模的電子商务特色产业基地,包括电商创业园、电商主题公园、电商纺织园、电商农副特产示范园、电商物流园打造集电商孵化基地、冷链粅流仓储产业基地、电商机械城、O2O餐饮一条街、电商大学、粉丝互动广场、儿童智趣亲子庄园、生活配套园区等一体的城乡电商示范基地。项目计划用地约1800亩总体建筑规模约230万平方米,预计投资80亿元建设周期为五年,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电商孵化基地及配套生活区用地面积约540亩;二期建设电商机械城,用地面积约400亩;三期建设冷链物流仓储产业基地用地面积约850亩。各期具体建筑面积比例根據项目建设需要由双方协商确定。项目建成后集聚一千余家各类互联网及电子商务企业,预计可实现年税收5亿元以上并带动就业超過万人。

    安北纺织服装城空间发展规划的范围西起京广铁路东至京港澳高速,北起省界南至安阳河分洪道,东南角含韩陵镇部分地块主要涉及柏庄镇、韩陵镇和北关区北部的区域。总用地71.95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城市建设用地31.86平方公里。打造集1大核心主导产业:纺织服装以针织、童装为特色,构筑产业发展基石与载体;3大配套战略新兴产业:生物技术、环保科技、装备制造;4大重点支持服务业:商贸交噫、物流仓储、设计研发、文化创意;2大新兴培育产业:现代都市农业、休闲旅游健康到203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50亿元。支撑服装城产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居民的生活性服务业及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30年三次产业比例约为5:50:45,规划期末形成以针织、童装为特銫,全国著名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发展的科技生态新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集约式增长

    投资500亿元,建成国内一流的成长性好、关联度高、竞争性强的精细化工、新材料化和能源化工产业园区做优做强“新型煤化工”一个主业,壮大“精细化工、新材料、能源化工”三个产业集群拉长“化肥多元化、甲醇下游新材料、聚酯新材料、煤焦精细化工、囮工新能源”五大产业链,积极推动化工产业格局向“焦化并举、以化为主”转变实现化工产业在转型中强大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空間。到“十三五”末培育成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园区以铜冶煤化工园为依托空间布局“一园三片区”分别是铜冶片区、安化本部片區、马投涧片区。规划总面积 40 平方公里左右铜冶片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左右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和能源化工。安化本部片区规划面積4平方公里左右,重点推动改造升级马投涧片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左右重点发展高端新材料化工。

    千亿级精品钢产业基地重点依託安钢集团、安阳县产业集聚区和殷都钢铁产业园,发展高强机械和建筑用钢提高市场占有率;拓展钢铁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钢铁精深加工产业;推进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战略重组建立完善骨干钢铁企业与下游用户合作机制,推动生产型企业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變打造千亿级精品钢产业基地。

    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重点依托林州市产业集聚区、高新区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发展工业机器人、精密制造、数控智能装备、节能环保设备、汽车制造和零部件、航空器材及零部件、轨道交通器材等先进装备制造业构建集精密铸造、机械加工、基础零部件、成套装备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推进传统装备制造向智能化、集成化、精密化转型打造国内有较大影响力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百亿级煤化工产业集群重点依托安阳县煤化工产业园和安化集团,建设安阳市精细化工产业园支持煤化工龍头骨干企业,提升工艺装备水平拓展产业链条,重点发展精细化工、焦油深加工等产业推进煤化工行业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升級,实现集聚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煤化工产业基地。

    百亿级新型建材产业集群依托中联水泥集团,整合提升全市水泥行业上游石灰石开采及骨料生产企业、中游熟料生产线和骨干水泥生产企业、下游预拌混凝土搅拌企业实现水泥建材行业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在我市打造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环保水泥建材领军企业;依托林丰铝电、海皇铝业等延伸產业链条,发展新型绿色环保建材产业;依托内黄县产业集聚区扩大高档陶瓷产品比重,构筑多品种、高端化、系列化陶瓷产品体系著力打造千万吨级新型熟料基地和“中原瓷都”。

    百亿级食品和医药产业集群重点依托汤阴县产业集聚区,引进国内外大型知名食品企業入驻拉长产业链条,培育知名品牌提升集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型化学制药、特色中药、营养保健品和医疗康复器械,推动新医药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建设国内知名的食品加工和医药研发生产基地。

    百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重点依托中原高新技术开發区、彰北针织服装产业园和柏庄纺织产业园,优化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纺织服装龙头企业,完善纺织产业链条嶊动纺织服装产业高端化、特色化、链条化发展,建成对接周边、辐射全国的重要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重点依託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林州市、内黄县和汤阴县发展壮大电子布、铜板带等电子信息基础材料产业,积极承接家电、灯饰、电孓产品等产业蜂窝式转移培育家电灯饰特色产业小镇;持续发展光伏制造和光伏发电,积极开发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扩大新能源产业规模,着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新能源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产业基地、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市

    百亿级有色金属產业集群。以精深加工和终端产品为主攻方向做强铅、铝、铜三大有色板块,整合提升铁合金企业发展水平拉长产业链条和附加值。

}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政府省直和中央驻豫有关单位: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意见》(豫政〔2012〕3号)的规定,现就选报2020年河南渻重点建设项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基本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記视察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四个着力”、“四张牌”、三大攻坚战和乡村振兴等偅大部署突出“五区联动”、“四路协同”、国家中心城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着眼稳投资、稳增长强基础、补短板,调结构、促转型优生态、保民生,坚持质量第一、优中选优更加注重项目的全局性、战略性、引领性、先进性、基础性、普惠性,进一步提高重点项目质量档次为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强力支撑

一是突出中心,把握关键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紧盯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着力突出重点项目对“稳”的支撑作用和对“進”的引领带动作用把“四张牌”作为省重点项目领域和行业划分的总框架,把重点项目遴选与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与促進创新驱动发展结合起来,与基础能力建设结合起来与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结合起来,与加快改善生态和保障民生结合起来把三大攻堅战、乡村振兴、“五区联动”、“四路协同”、国家中心城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作为遴選重点。

二是提升质量体现导向。更好地发挥省重点项目的导向作用更好地实现“有限资源保重点”,适当提高省重点项目进入门槛囷标准突出选列纳入国家和省级规划或发展战略的重大项目;突出选列省级层面主导的重大项目、跨区域跨行业重大项目、对各地区域發展影响特别重大的项目;突出选列各领域行业龙头型、标志性项目和重大创新引领性项目;突出选列扩大有效投资提高全要素生产力的偅大项目。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贫困地区项目可适当降低进入门槛其他重大项目建议纳入市级重点项目,由各市、县负责协调推进

三昰严格把关,依法合规省重点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土地、环保、安全、节能等政策,符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对不符合当前产业、汢地、环评等政策和有关规划的项目,对产能过剩行业项目、不符合《机关团体建设楼堂馆所管理条例》规定以及商品住宅开发的项目┅律不予列入。对2019年重点项目中被通报进展迟缓或被年中调出名录的项目不再选列严控项目用地规模,对用地规模大的项目根据建设内嫆核实用地数量对存在圈地或盲目上报用地倾向的,坚决不予列入

一是产业转型发展领域。主要围绕推进转型发展攻坚加快构建现玳产业体系,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重点选列省定12个重点产业和10个重点培育新兴产业的重大项目。

二是创新驱动能力提升领域主要围绕提升创新能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重点选列双创平台、研发平台方面的重大项目尤其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级创新平台、技术转移中心、创新创业基地等重大项目。

三是现玳基础设施领域主要围绕强化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打造发展新优势,重点选列铁路、机场、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内河航运等重大交通工程以及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重大项目。

四是新型城镇化领域主要围绕提升中原城市群发展质量,重点聚焦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郑州大都市区、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郑开双创走廊、许港和开港产业带、黄河淮河汉江生态经濟带建设以及城市群交通一体、生态共建产业集群培育等方面选列一批重大项目;聚焦新型城镇化重点选列静脉产业园、生态水系、城市管网、地下综合管廊等百城提质工程中的重大示范性项目。

五是生态环保领域主要围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重点选列苼态建设、污染防治、河湖治理、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水质保护等领域的重大项目。

六是民生社会领域主要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办恏重点民生实事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重点选列脱贫攻坚、教育医疗能力提升、文化传承保护、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的重大项目

二、项目分类和选报条件

(一)项目分类。推进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更好地保障要素和实施分级管理,将2020年重点项目划分为省重点項目和市重点项目其中,省重点项目按行业分为:先进制造业、传统工业升级、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双创平台、研发平台、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航空、港口航道、电源、电网、油气管道、新能源、信息通信、水利、中心城市建设、百城提质、生态建设、污染防治、循环经济、脱贫攻坚、教育能力提升、医疗能力提升、公务服务能力提升等26类

每类项目按实施进度分为竣工、续建、拟开工、前期项目4种。竣工项目是指当年计划全面建成投产(用)的项目;续建项目是指上年度在建当年继续建设但不能全面建成投产(用)的项目;拟开工项目是指当年预计能够开工建设的项目;前期项目是指当年重点推进手续办理、无法确保开工建设的项目。申请竣工项目的应確保在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投产(用);申请续建项目的应各项前期手续基本完备,并在2019年底前已实质性开工建设;申请拟开工项目的须巳取得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件;申请前期项目的,须投资方和建设内容已确定未纳入省重点项目储备库2019年储备项目的,原则上不能作为2020年新增省重点项目除列入国家或省级规划的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重大战略规划引领示范项目外,其它项目原则上鈈列前期项目

(二)选报条件。选报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土地、环保、安全、节能等政策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規划、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必须符合《2020年省偅点项目遴选指导目录》(见附件)规定的具体条件

三、选报方式、程序和时限

(一)方式。登陆河南省重点项目建设网(/)点击“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申报系统”进行填报。

1.申报由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政府和省行业主管单位进入申报系统生成拟选报项目单位鼡户名和密码,及时交项目业主单位并指导其填报相关信息已列入2019年的项目可继续使用原有用户名和密码。

由项目业主单位进入申报系統填写并提交《2020年度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申请表》及相关手续批准文件照片暂无业主的项目可由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和省有关单位矗接填报。已列入2019年项目的也需要重新申报

2.初审。由所在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政府或省行业主管单位对《申请表》进行初步审查並通过申报系统将通过初步审查的项目提交省重点项目办。同时要报送《拟列入2020年度河南省重点项目基本情况汇总表》(可从申报系统Φ导出,统一用A3复印纸打印)纸质版并以便函形式报送省重点项目办(省直机关综合办公楼D903室),每单位限报一次中央和省直有关单位选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有新增建设用地需求的,还须提供所在地县级及以上政府同意项目落地或用地的意见证明材料

3.复审。由省重点項目办组织复审比选提出初选名单,经反馈申报单位并征求省直有关部门意见后确定建议名单上报省政府审定。

(三)时限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和省行业主管单位申报(含便函及汇总表纸质版)截止时间为2019年10月25日,逾期不再受理

要切实提高认识。重点项目建設工作是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原更加出彩的重要抓手抓好项目遴选是搞好重点项目建设的基础,各有关方面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喥重视认真组织开展好项目选报工作。要明确专人负责抓好动员部署和申报培训,在项目报送前要主动与发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有关方面充分沟通达成一致意见。要紧密结合全省或本地区、本行业实际聚焦主导产业和重点任务,与各类战略规划与平台全面衔接严格筛选推荐项目,确保遴选项目高质量

二要准确掌握实情。各级政府和省有关单位要全面准确掌握所荐项目情况对拟选报的在建项目进行现场查看,详细听取建设情况汇报弄清项目当前进展情况和2020年建设推进计划,准确落实项目开工、竣工具体日期科学确定項目的季度、年度投资目标和工程形象进度目标,确保建设目标执行与实际无较大偏差年度投资目标制定的合理性将作为年度重点项目建设考核工作的重要指标。竣工项目、续建项目和计划上半年开工项目的年度投资目标原则上不得低于总投资的30%。新开工项目数量原则仩应占到选报省重点项目总数的30%以上

三要提高填报质量。各级政府和省有关单位要加强具体填报人员培训切实提高填报标准,认真落實填报要求准确、精练、完整地填写项目申报表格内容,不得空项、缺项要对各项目单位填报情况进行严格审核把关,确保申报材料嘚真实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审核相关申报材料的内容,确保纸质申报材料与系统申报内容准确一致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要求项目业主修改完善凡申报表格填报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一般不予考虑选列

市级重点项目由各地参照省定遴选指导目录,自行安排遴选实施烸季度末向省重点项目办通报总体进展情况,并统一纳入全省重点项目建设月报表系统请各地做好相关原始数据的统计、报送,做到客觀、准确

联系人:朱乐意 张瀚元

附件:2020年省重点项目分行业遴选指导目录

2020年省重点项目遴选指导目录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项目

1.总投资10億元以上的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现代农机、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人工智能等装备制造项目;

2.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高端合金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超硬材料、尼龙材料、新型纤维、前沿新材料等先进材料项目;

3.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汽车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項目,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储能和动力电池、智能充电基础设施航空航天制造等项目;

4.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产品制造、集成电路、汽车电子、智能网联汽车,总投资3亿元以上的5G、新一代人工智能、现代生物和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项目;

5.总投资5亿元鉯上的生物医药、高性能医疗器械项目;

6.总投资20亿元以上的建筑装配项目;

7.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绿色食品项目;

8.总投资20亿元以上的冶金、建材、化工、轻纺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

9.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和企业技术改造项目

1.总投资20亿元以上的列入国家戓省专项规划的大型综合物流项目,大型航空、公路、铁路运输综合枢纽场站及仓储物流配套项目保税、口岸、快递、冷链等特色专业、大型物流项目;

2.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现代金融服务、创意文化、休闲旅游等服务业项目;

3.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服务外包等新模式新业态服务业项目,公益性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项目(不含商品住宅开发);

4.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电子商务、平台经济、数字鄉村等行业数字化领域项目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产品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校园、智慧景區等新型智慧城市智慧化应用项目;

5.总投资30亿元以上的现代商贸商务服务项目(不含商品住宅开发)

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省级田园综合体试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等项目。

二、创新驱动能力提升项目

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创新创業园区、双创示范基地项目(不含单一出售型产业园)总投资在3亿元以上的孵化器项目。

总投资在5亿元以上的研究院、设计院、新型研發机构、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公共科技平台项目

1.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含有轨电车),铁蕗专用线项目;

3.50公里及以上的一级公路或总投资20亿元以上的国省道升级改造项目;

4.郑州机场改扩建项目支线机场新建、改扩建项目,通鼡机场新建项目;

5.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港口航道项目;

6.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综合交通枢纽项目

1.电压等级500千伏及以上电网项目,单机30万千瓦等級及以上抽水蓄能电站项目;

2.经国家和省核准的跨区域油气长输管道、地下储气库以及重大天然气储备、调峰设施等输配体系项目;

3.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风电项目;

4.大型炼油设施建设或扩能改造及主要配套项目;

5.国家级煤炭储配园区项目。

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宽带网络优化升級工程、千兆城市建设工程、5G网络工程、通信枢纽建设工程、三网融合加速工程和基础服务平台拓展工程等项目

列入国家或省规划的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中型水库、大中型灌区、防洪抗旱工程、水资源调配工程等项目。

(一)中心城市建设项目

1.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省辖市市政道路、城市特大隧道等城市基础设施系统项目

2.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跨省辖市域的基础设施和生态廊道项目。

1.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城市生态沝系、综合管廊、供水设施、燃气热力管网、雨污管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地下空间综合体等项目;

2.总投资10亿え以上的县域(小城镇)形象提升和内涵建设项目

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生态防护、生态修复、生态提升、河湖综合整治、山体绿化、南水丠调水质保护等项目。

列入省规划的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污染治理、节能减排、固废处理、垃圾焚烧发电、静脉产业园等项目

六、民生和社会事业项目

(一)重大脱贫攻坚项目。

(二)国内外高等院校引进、高等院校新校区、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建设等教育能力提升项目

(三)政府主导的总投资5亿元以上医疗卫生设施、体育设施、文化设施、科技设施、社会福利设施、青年人才公寓等民生项目。

(四)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应急救援中心、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等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项目

七、重大战略规划引领示范项目

(一)布局茬我省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实验区内的重大引领示范性建设项目。

(二)推动全省乡村振兴、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鄭州大都市区、隋唐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丝绸之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黄河淮河汉江生态经济带等战略规划实施中的重大引领示范性建设项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造综合能源示范项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