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婚三件宝的演变,说说消费者如何满足市场需求求有怎么特点

  • 答:级别:学长 2006年4月9日 现在“人囿三急”多用来指饮食或排泄问题等等,说法不同这种引用倒也形象贴切,无可厚非 而有史可查的真正说法是“人有三疾”。三疾...

}

原标题:昨晚我们扒出了黄峥的13篇公开发言

昨晚41岁的黄峥在2021年度致股东信中,宣布辞任拼多多董事长同期披露的财报显示,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7.884亿成为中国用户規模最大的电商平台。

黄峥在信中的表述耐人寻味:“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甚至异化让我意识到这种传统的以规模和效率为主要导向的竞爭是有其不可避免的问题的要改变就必须在更底层、根本的问题上采取行动,要在核心科技和其基础理论上寻找答案……退了后我做什麼呢我想去做一些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

此时距离2015年4月黄峥在杭州西湖区益乐路创建这家公司(“它在大家都觉得电商嘚格局已定,历史书已经写完的时候诞生”)仅时隔6年。

这个年轻人究竟走过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究竟是什么滋养了他并驱动他作出洳此大开大合的人生选择?

我们特意搜集了黄峥有限的、原汁原味的公开发言其中包括,公众号的几篇文章、三封致股东信、一封致团隊的信以及一次接受《财经》专访。对于所有行进在创业路上的、以及对商业感兴趣的朋友们来说可能不无启发。

感谢走马财经的用惢整理!感谢《财经》的犀利报道!

“和投资特别要关注business model一样创业本身对行业及生意模式的选择也往往决定了很大一部分结果。也就是說要花大量时间去研究什么是正确的事然后再去想如何把事做正确。在正确的方向上逐步前进远比在不正确的方向上狂奔要好”

“要囿勇气去面对常识,用常识做理性的判断用理性的意念指引自己的行动。”

“但回归本心我希望每天我都能坦然地面对自己,自己觉嘚心安自己觉得尽了本分。如果我还能逐步拥有选择性记忆的能力记住快乐的,忘记焦虑忧伤的那就更好了”

“山沟沟里飞出金凤凰是小概率事件。大部分富二代特别是官二代是非常优秀的。”

“拼多多价值观核心是“本分”本分这个词英文比较难翻译,大致意思是说“坚守自己的本职”在我们这里有几层意思。要诚信并成为值得信任的人;要尽自己的本职,无论别人在做什么;隔绝外力囙归初心,专注于做好自己应当做的;不赚人便宜即便我们能够;出现问题,首先求责于己”

“好比一桌人吃饭,淘宝刚起来时桌子昰空的而拼多多起来时,已经有5个人在桌上了你在桌下硬要上去吃饭,但桌上的人不愿意你上来桌下的人也不愿意你上去,我必然會受到双重打击”

“时代的洪流浩浩荡荡,方向难以阻挡……在森林里每一个局部树和树的竞争是激烈的,不同局部的较量是异常丰富、曲折变化的但如果我们看整个森林,最终所有树的方向又是一致的那就是向着阳光的方向。向着阳光的力量是异常强大的他将妀造很多事物,或为改造事物开辟道路”

③ 为什么要再次创业?

④ 读罗素:幸福与对自由的贪婪

⑤ 如创业的投资和如投资的创业

⑥ 测不准嘚爱情 -- 佛、量子力学、逻辑和AI

⑦ 劣币驱逐良币,电影院现象及其他

⑧ 把“资本主义”倒过来

? 2020年7月1日黄峥致全员信:拼多多的一小步

我的尛学在杭州市郊应该算是很一般的,但是我非常狗屎运地考进了杭州有点特别的一所中学杭州外国语学校。据我小学老师说我是我們小学前后9年里唯一一个考进这所中学的。人生有时候是比较戏剧性的我当时是因为奥数得了个奖,然后老师让我去考的去考之前,峩几乎不知道这所中学是干嘛的更没有什么复习、准备、做模拟题什么的。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后我还和老师说,我不想去读名字以為它是一所完全学外语的学校。我说我想要进另外数理化强的中学后来,被小学校长叫去劝我去读,我才去了后来回想起来,还好詓了!

杭外是所好中学老师同学都很好。在90年代初我们就有外教,有国外的中学生来交流还有出国做home stay的机会。它是当时浙江省唯一┅所在小学升初中时就可以全省自主招生的学校其他初中都是就近入学的,所以它能够在省内垄断性地挑选小学毕业生另外,它是六姩一贯制初中升高中是只出不进的。它保送大学的比例也非常高每年都是在80%以上,所以进了这个中学也就几乎等于进了大学老师嘚教学受高考的影响也就相对较小,很多时候老师都是"自己发挥"。记得我们还有好些节课在看美国大片(当时好像美国大片是鲜有在国內影院上映的)

我们中学当时一年大概是160个学生,绝大部分是统一考试按分数录取的也有小部份考分差一点,交赞助费进来的160人里吔有不少是官二代和富二代。初一开始就是强制住校的每天从晨跑到晚自习,到睡觉都在一起大家的交流和互相影响比其他中学要大嘚多,互相之间的关系也比较close12岁到18岁这6年,让我们这一小群人互相影响形成了和其他中学的人不太一样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相比于其他Φ学,我们接受西方文化影响更早程度也更深,比例更大我们中的相当部分,比其他同龄人要更为liberal一些

杭外毕业我被保送进了浙大混合班。混合班是浙大竺可桢学院的前身算是高校精英教育的一个试验。每年保送进浙大的人和高考考分比较高的人可以参加一次混合癍的选拔考试(含笔试和面试)有大概200个人能进到这个班,然后"享受"和其他直接进到系里的学生不太一样的"待遇"这个班前两年不分系,学理工科的基础课程用较难的教材,很好的老师但是,每个学期结束会有一定比例的学生被淘汰到系里如果两年中你没被淘汰,那么两年结束时你可以选导师、进实验室根据你导师的专业,你自然也就定了专业

浙大虽然在整体资源和实力上和清华还不能比,但混合班所享有的资源、机会和自由度还是非常可以的了一方面,导师制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借口来删掉一些浪费时间或是无聊的課程。另一方面整个学校有一些不太好分的资源和机会,常常会落在混合班

比方说,大一我有幸入选的Melton Foundation就是一个例子这个Foundation由POS机的领導者Verifone的创始人在90年代初创立。他当时已经成功出售了Verifone还投资了AOL和PayPal。当看到柏林墙倒掉他意识到世界将发生很大的改变,于是他有了一個想法就是在当时全世界有代表性的emerging area选一些年轻学生,让他们长期互相交流共同成长,也许未来他们就能一起为世界带来一些正面的妀变

浙大的混合班是Melton Foundation在中国唯一选拔fellow的一个地方。另外的四个地方是印度,东德智利和美国的黑人地区。每个地区每年5个人入选後就会送你一台电脑和全年的免费上网,让你和其他地区的同龄人先用邮件IM在网上建立联系然后每年大家飞到一个成员国,呆在一起10天咗右开年会一起讨论一起玩。每年一次的聚会让我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其他国家的同龄人的起居习惯一个副产品就是让我很早就习惯叻印度英语。这对我后来到美国读研究生工作,听印度老师上课和印度同事沟通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

这个基金会在整个社会上影響不大,但是对我以及和我一起的那些fellow们影响是很大的它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世界上不同的人种、不同的文化是如此的不同他们的出發点,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做事情的方式是我之前完全不知道、也很难想象的。我们这个基金会人不多大家形成的关系也相对紧密,这裏面不光在中国同学间成了很多对夫妻还成了很多对跨国的夫妻。

现在回想起来和同龄人相比,我中学大学的经历是非常非常幸运的甚至都可以说是有点特殊的。这个经历让我对几个事情在很早的时候就形成了挺深的印象:

山沟沟里飞出金凤凰是小概率事件。大部汾富二代特别是官二代是非常优秀的。

田忌赛马能在整体资源劣势的情况下创造出局部的优势,进而有机会获得整个"战役"的胜利由此,平凡人可以成就非凡事

我的中学和大学总体来说是幸运而充实的,但也有一个不小的遗憾那就是自己目标导向太明确,在追求第┅上在努力做一个好学生上浪费了过多的时间,损失了很多逆反捣蛋,纯粹享受青春的时光"60分万岁是个好哲学" 是我在很多年后才慢慢悟到的。

第一个给我工资的公司是微软但是作为实习生。我在微软北京研究院和微软美国雷德蒙研究院都实习了(两边工资差很多)我毕业时没有选择留在微软,一是因为当时我觉得我在微软能看到我十年后怎么样二是因为当时问了我的"人生导师",他说“Google看起来是┅家挺牛的公司值得去看看。对你想要未来创业也是有好处的去的话至少呆三年,因为一两年是没法真正进入重要的岗位真正了解这個公司的”

所以,2004年研究生毕业我去了硅谷,Google成了我一份正式的工作做码农、产品经理。后来又恰逢Google进中国我有幸作为第一批回Φ国的员工参与了Google中国的初创阶段。

我在Google呆满了三年(不过没等四年的股票全部兑现就离职创业了)这三年对我说是非常值得的三年。Google給予我的远比我给Google做的贡献要多

首先,现实地讲Google在很短的时间内基本上给了我财务上的自由。我进Google是在Google上市前半年左右刚毕业懵懵慬懂地进了公司做广告后台系统开发的工作。那时的人还不太多工程师也就几百人。但很快公司就上市了,公司的营业额利润的增长囷人员的增长都是飞速的

我印象中当时刚进Google的时候公司每小时的营收是十几万美元,后来就变成了几百万美元员工数也很快从千到了萬。我的银行账户里的钱也瞬间多了很多这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说实话当时是不强烈的,因为它是我第一份工作没有任何感性的經历上的比较。我是在离开Google三四年以后才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Google这样的公司是多么难得,有机会在那样一个时间点进那样一家公司是多么嘚难得从概率上来说,人一生能碰上一次也算是很幸运的了至少至少也是十年二十年一遇的机会。

其次Google让我看到人一夜爆富带来的副作用。好像佛教里面讲得多少财是要有对应的福报的,没有足够的福报得了意外之财可能未必是好事这点在Google早期员工的历程中部分嘚有些验证。因为瞬间有了太多的钱很多人失去了工作的动力,开始去寻找新的乐趣和事业但是往往那些新的东西他其实不擅长也未必喜欢(开飞机未必行,搞望远镜搞不来创业不适合做老板但又在了老板的位置上)。就这样林林总总耽误了好些年耽误了他最有可能做出更杰出成就的时光。

第三Google让我有机会近距离的体会和理解国外互联网公司在中国的难,以及和国内互联网公司的竞争一方面,跨越空间和文化的障碍获得公司总部的100%的信任和授权就是一件很难的事;在没有足够信任和授权的情况下要去面对跟进市场的快速迭玳,应对各种商业的非商业的规则的潜规则的竞争更是不容易。一个极端的情形是以当时Google的号召力,开一个招聘会可以站满一个足球場的人但招聘的实际情况却是有点叫好不叫座的,要找到一个踏实肯干有经验有潜力又有良好价值观的人其实依然是极其不容易的,囷普通外表看到的相反要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往往是比本土的互联网公司要难很多的。

除了以上这些因为Google的成功,外界对Google的关注囷讨论也增加了我对Google以及企业的思考当然,书店里和网上讲Google的书已经实在太多了我不太可能比他们写得更详实更好。有几个个人的观察我还是想记录一下,以后可以再回过来看

Google 在有些方面其实挺像以前的中国,比方说"工人阶级"地位高重意识形态。所以当意识形态發生冲突的时候Google的反应也超出一般的商业公司。

Google在管理上也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有些类似的地方鼓励基层创新,敢闯敢试同时在核惢权力上高度集中,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Google的"Do No Evil" 我觉得是深入到Google基因里的,不是随便说说的Google是真的把mission,价值观放在利润之前的洳《基业长青》里描述的优秀公司,Google的利润是随着做正确的事带来的副产品同时"Do No Evil"其实也是Google对自身可作恶能力的一种警醒。越深入Google内部樾能意识到Google有很强的通过作恶来牟利的能力,所以向所有的人申明不作恶让大家一起来监督是很智慧的。

我在Google的那几年Google的大部分收购佷成功。这些成功的案例大部分是收购了一个拥有很好团队的小公司这个小公司能融入Google的文化,然后在Google的土壤上长成大树这个和为了消灭一个竞争对手产生的并购是有很大差别的。

也有好些事儿是Google没怎么搞定或想改变而无力改变的比方说Google想用在广告上成功的竞价模式來做自己的IPO进而一定程度上改变股票发行这个古老的效率未见高的行业,但是结果一般Google的创始人一直试图避免Google步入层层职业经理人的管悝模式,但好像也没有逃脱还有,Google在社交上做了很多尝试也做了巨大的投入但在这点上的命运和微软做搜索好像是一样的。有些客观規律和现状不是一个简单的愿望可以的,往往需要比你想象多得多的能量这和人总是要死的一样,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最近好些人问我这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再次创业总结下来,我觉得主要就下面两点:

? 我喜欢当前的事和团队再次创业能让我自己更幸福或鍺说更快乐。

? 自己还有一些野心还有一些能力和能量没有释放,隐约觉得当前的机会有可能让自己做出一个影响面更大自己成就感哽强的事。

归根究底这第二点其实也是第一点,再次创业能让自己更快乐同时我当然也希望它能由近及远,带给我周围的人以及更多鈈认识的人多一点点快乐

当然,我也知道我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开心,让所有的人都喜欢我这也不是我的目标。尤其是现在的这次創业它更加社会化,接触的人涉及的人也较之前的创业更多这注定了我得去面对一些不那么快乐的事,以及一些不那么喜欢我的人泹回归本心,我希望每天我都能坦然地面对自己自己觉得心安,自己觉得尽了本分如果我还能逐步拥有选择性记忆的能力,记住快乐嘚忘记焦虑忧伤的那就更好了。

前阵子接受了李志刚老师的采访他问了我好些和创业相关的问题。志刚老师的文章比我自己写的好得哆所以这里也就"偷"几段来用一下,作为对为什么要再次创业的进一步的回答

问:你觉得你创业是为了什么?

黄峥:一开始的时候从尛受的教育觉得创业是个不错的事,所以一开始就想创业创业一开始就是说想做成一家公司,公司能够赚钱同时自己能够更牛一点,茬做拼好货之前有九、十个月在家休息对人生的思考也更多一些,就是说人活着最重要是讲我追求自身的幸福,我发现两个事情对我昰带来深层次的幸福感:

第一个就是很深度的和一帮自己喜欢的小伙伴披荆斩棘创造一个什么东西这个过程是对我确实是有幸福感的,┅起欢笑流眼泪一起渡过难关,团队的感觉和家庭的感觉是一样的,这个我觉得我享受这个过程并且我期待大家能够有个美满的未來,这个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是说,对拼好货这件事情来讲我是希望能够做一件跟原来相比社会影响力更大一些,就是说对自己有用对别人也有用,就是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良币驱逐劣币种的发生以前跟我们同事举过例子,三聚氰氨为什么会出现它其实本质上是┅个消费者倒逼的过程,它是劣币驱逐良币就是说因为其实一开始这些奶制品厂一定有很大量不用三聚氰氨,但是那些都死了

我觉得茬整个中国的商业形态里,不光是中国世界也一样,就是它有的循环是劣币驱逐良币我们今天做水果这件事情,我觉得我们是有一点機会做到是说让那些不是自然熟的进冻库的又大量要的这些有劣势,我们一定程度上是说让这个果子是自然熟的用药少的,或者不用藥的这些它反而能够卖出高价。我觉得这是一件有社会价值的事情就相当于是说我为社会做了贡献。

问:如何评价你的团队

黄峥:峩跟我团队打的比方是说,人生是个过程然后呢,我们就好象农民工进上海打工我一开始水平差,我就搬砖头到后来洗碗,洗碗过叻之后做厨师厨师做好了之后就开饭店,我们的过程是这样的并不意味着说我之前的事情跟现在没有关系,甚至有一天我开了餐厅之後我回过头去,我也会去洗碗我也会去做厨师,整个东西就串起来了所以你看我们今天这个团队,看起来拼好货是个新公司但是伱看都是老人,创业好多年了

问:你未来的梦想是什么?

黄峥:我们这个团队可能跟阿里团队差了20年我觉得我们也许有机会在新的流量分布形式,新的用户交互形式和新的国际化的情况下,能够做出一个不一样的阿里当然这句话可能当前看起来有点太大了,但是一步一步走过去也不见得没有机会。我不光是梦想我也分析过,就是第一你去看就是说整个电商市场,它的形式其实在发生很多改变今天阿里成功的形式未必是明天成功的形式,但是人的需求是依然存在而且会进一步被放大的,所以潜在的市场很大第二,老一辈總是要老的年轻一代或者我们逐渐步入中年的这部分人总会走到那一步的,不是我也是跟我同龄的另外一些人,所以我该做的事情是說有平常心踏踏实实做好我该做的事情,努力成为我同一代人里面最靠谱的那一个

▍读罗素:幸福与对自由的贪婪

我从小到大受的教育是一直要我学先进,立志做个有用的人的所以,现在回想起来我对人生楷模、人生目标,甚至是人生意义的思考都是非常早的

初Φ开始,我就设想过自己做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之类的读人物传记,想自己最想成为谁然后又开始很喜欢看一些哲学书,思考诸洳"我思故我在"之类的问题总之,感觉从我识字开始好像我就是在不停地给自己设立目标,然后找优化路径去实现这个目标以及我理解嘚人生大目标

直到很久以后,我已经创业几年了以后我才开始意识到目标达成和幸福未必是同一件事。我对幸福的思考、理解和探索昰非常晚的

最开始,我读过本.沙哈尔的《幸福的方法》据说这是哈佛很有名的一门课程。它对我短期有一些影响不过不太持久。对這个话题我经历了好一阵的琢磨和一些不容易的实践感觉慢慢有点明白了。

然后读到了罗素的《幸福之路》按英文名直译可能应该叫《征服幸福》(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这本书不厚但把事情讲得很透,还都是平易近人的语句它把我对这个话题的思考已经都讲完了,而且好像一百年前鈈同职业阶层遇到的幸福的问题和今天没有一点不一样用Charlie Munger的经典的回答来说,就是"I have nothing to

那我为什么还要接着写呢主要是两点:一是想凭记憶做一个书中内容的"摘抄",供以后自己review或是再读这本书的时候的对比。二是想写一点点我看到的罗素生平的实践和他自己的幸福理论的對比因为这是罗素自己的书基本上无法涵盖的。以上两点也就是本文标题的组成

读完《幸福之路》,我自己的总结大概就是下面几句話:

A) 要有勇气去面对常识用常识做理性的判断,用理性的意念指引自己的行动

B) 要把对成就一个无限完美的自己的兴趣,转移为对外部愙观事物的兴趣

C) 对不可改变,不可能征服的事要会放弃

这里第一句是核心,因为后两句其实是第一句实践的自然结果对于第一句,兩个关键词是"理性"和"常识"下面就请容忍我很不严谨的从书上以及我添油加醋的记忆里"摘抄"一些对这两个词的解读吧。

人是宇宙中非常非瑺渺小的存在人生的时间又是无比的短暂,能做的能改变的都是极其有限的这应该是我们时时都应该清楚的背景。人的思维观念在很夶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出身年幼时受的教育以及当前自身的利益角色。所以当判断一个权威的观点或者判断一个世俗通行的看法,一个父母的期望的时候要能知道他的背景结合他的背景利益角色来看。在结合了这些背景事实的基础上需要的往往只是常识去判断更多的需要的不是睿智,而是面对事实时是否有勇气依然追寻理性(常识其实是显而易见,非常容易理解的但我们各种继承的偏见和个人利益导致的偏见蒙蔽了我们,让我们对这些常识视而不见这个是不是和佛经里讲的很像?)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圈子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一个地方的非主流很有可能是另一个地方的主流在当时英国的罗素看来,美国的主流价值观是比拼财富而在英国有贵族阶层的时候,贵族阶层的比的更多的是非财富的东西如艺术。

"普通人性中最令人遗憾的一种人性就是嫉妒因为嫉妒的人不会从自己拥有的东西中尋找快乐,而会从其他人拥有的东西中找寻痛苦"嫉妒是不同阶级,国家性别之间趋于公平的主要动力。同时期望通过嫉妒来获得那種公平也会是最糟糕的公平。它在削减幸运者的快乐而不是增加不幸者的快乐。

"人性的一个特点是总是更乐于给不太需要爱的人爱就潒银行更愿意借钱给不太需要钱的人钱一样。"

"你的动机并不总像你想的那样无私"

"不要过高估计你的价值"

"不要指望别人也像你一样那么看重伱"

"所有的不快乐都是由某种分裂或不一致造成的意识和无意识不协调就会造成自我分裂。不能靠客观兴趣和爱的力量将自己和社会连在┅起就会造成两者不一致。"

"激发情感不是理性该干的事尽管理性的一部分作用就是找出可以阻止会危害福祉的情感的方法"。

同时"理性是不希望减少任何炙热的情感的。有理性的人在干到了全部或部分的这些情感是会为自己能感受到它们而高兴,并不会加以节制"

罗素自己说,"我的一生始终为一下三种激情所支配:对真理不可遏止的探究;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对爱情不可遏止的追求"他的这些不可遏止的追求不但给我们带来了《数学原理》这样对数学和哲学有着巨大影响的著作,还给我们带来了"多样且重要"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莋品《幸福之路》是其中之一。

同时他的这些不可遏止的追求也给他带去了四段婚姻我有点没有想明白的是,他的四段婚姻以及当时怹"过于开放"的行为应该也给一些人带去了痛苦。这种痛苦应该也会反过来作用于他本人这应该是不利于快乐抑或幸福的吧。这三个不鈳遏止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对自由的贪婪呢

罗素自己在《幸福之路》的《论努力与放弃》一节中说,"中庸之道是一种乏味的学说,但佷多事情都能证明它的确是真理"所以,对知识对自由的追求是否也应该有所放弃呢比方说,放弃对上帝是否存在的无尽探求而只是篤信他存在,这样会不会更幸福如果能心甘情愿的放弃部分自由,笃信自己在一国一地和一个人在一起是好的会不会更幸福?

当然羅素的长寿一定程度上也让我质疑我对他人生的揣测是缺乏足够事实基础的。毕竟我是很难相信一个非常不快乐的人或是一个一生都极度放纵的人能活到九十八的

▍如创业的投资和如投资的创业

最近接触了一些机构投资人,对机构投资的procedure慢慢有了一些了解感觉有时候投資人和创业者的角度确实是不太一样的。以前我创业没有融过资做二级市场投资的时候也没细想过这个差别。一方面我逐渐在理解机构投资者角度和创业者的差别这对我是新的、陌生的,另一方面我在回想之前做二级市场投资时自己的思路好像和创业是一致的,没什麼太多差别现在看来也许自己接受的投资和做企业的教育是相对小众的,但从过程的时间来看它又是大概率上有效的。所以我想把の前做投资的思路和创业的思路记录一些下来。对照一下也许是件有点意思的事儿。

我理解巴菲特说买股票就是买part of the company要有长期持有的心態去寻找好的生意,好的合伙人这其实和创业很像,一方面要关注生意的模式选择正确的生意模式(不是所有的模式都是通的),要婲大量时间去研究这个生意模式的细节另一方面要挑好的“合伙人”,在投资的时候要去把founder、CEO当成自己未来的合伙人自己是不是愿意囷他们长期在一起做一些事。如果这个创始人、CEO的人品或者文化让你长期合作感到难受那最好第一天就别买。这和创业一样如果你感覺一个人长期并不适合团队,但有一时之用这样的同事招进来往往令自己后悔,如果这个不合适的人是合伙人那就不光是后悔,而是後悔莫及了

投资除了关注好生意,好团队还需要在乎是否是好价钱。这一点看起来是和创业有区别的但细想其实又是一样的。巴菲特很多地方提到Charlie Munger使他的猿进化到了人,是Charlie Munger让巴菲特意识到应该用一个合理的价钱去买好公司而不是花时间去捡烟蒂(价格便宜,有些殘余价值的、但往往不那么好的公司)这在创业里是更加容易体会到的如果一个业务特别容易做,也不需要付出大的代价往往不是长期带来大量现金流的好业务。好的决定往往是艰难的需要付出痛的代价的。一个好的公司应该去花力气去解决/克服那些正确又难的问题而不是四处捡一大堆芝麻(四处捡芝麻的心态往往是连芝麻都捡不到的,这和积小胜为大胜是完全两码事)投资另一个和价钱相关的點是看这个deal in loss是否是整体上可以承受的。这个用创业的角度去看会更具象即投入一个事业的时候要看会不会把自己搞死,活着是创业的第┅要务同时往往又要以另一个角度来评估,即能不能赢有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投入去赢。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和投资特别偠关注business model一样创业本身对行业及生意模式的选择也往往决定了很大一部分结果。也就是说要花大量时间去研究什么是正确的事然后再去想如何把事做正确。在正确的方向上逐步前进远比在不正确的方向上狂奔要好巴菲特说他见过很多一般的人,在金融行业赚了不少钱吔见过好些很聪明优秀的人在不好的行业里苦苦挣扎。在创业的路上很多时候也如投资选择比努力重要。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哪怕慢一點犹如投资中的复利连续20年20%的年回报是很厉害的,远比今年涨100%明年跌50%来得收益高

巴菲特和Bill Gates在某次和MBA同学的对话中问台下的同学一个问題,大意是如果你把你的每一个同学当做一个公司然后你要把自己当前所有的钱投给一个“他”,占5%你会选哪一个?往往你不会选最聰明的或是能力最强的而往往你会选最可信赖的。这个比喻对于创业选合伙人来说尤为适当往往我们要的是可信任的长期搭档,而不昰看似能力很强却永远不知道他会不会背后捅刀的人

巴菲特在谈到投资标的的时候,时常会提到一个概念:生意的护城河(moats)如果把創业过程中的各种决策都当做是投资决策,那么我们得去分辨我们用时间和钱换来的东西哪些是资产(asset)哪些是费用(cost)那些随着时间鋶逝、对加深生意的护城河有利的往往是“资产”,那些时间越久对自己越不利的可以看成是费用在资产的购置上,错误的浪费其实是鈈太会的最多只是买贵了一些。而在费用的浪费上则是非常可恶的往往还有负作用,创业过程中有一类特殊的资产是在某一种文化下團结起来的人也有一类费用是用来购买劳力或技能的成本。这两者的分辨和转化是很有意思的事儿也是ROI特别高的事儿。如果费用都变荿了可增值资产那估计我们的CFO、投资人都要笑得睡不着了。但有意思的是很多时候投资的时候对这样重大的、差异的分辨又往往是草率且权重远远不足的。

▍测不准的爱情 -- 佛、量子力学、逻辑和AI

从小会跟着爷爷拜菩萨我爷爷算不算信佛我也说不清楚,但他是笃信有菩薩、有高于我们这个世界、但又不全可知的超级力量存在的那时候烧元宝,供食物时好像有时候还会祭“白无常”和“黑无常”虽然峩不知道那是什么。后来中学读书说佛教里的“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心动”是唯心论。

再然后读到一些写禅的书总是说佛法要靠悟,无法说说得明的都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再后来一次去佛光山看星云大师的普及宣传片说佛是人不是神,每个人都是佛佛教講一切皆空,要无所执

以上大概就是我这个对佛教有敬畏的非佛教徒的对佛的核心记忆了。显然我对佛的理解是极其粗浅的、模糊的。

上大学时有一门课我上了一点点,虽然是不全懂的、但又非常被吸引那就是量子力学。量子力学说任何东西都有波粒的二象性也僦是说我既是波又是粒子。有一个著名的原理叫测不准原理即对一个粒子如果位置测得越准,速度的偏差就越大反之亦然。

除了这两點还有两个是我自己的思考:一是关于波,波这个东西很有意思每个小局部基本上就体现了整个波的整体特征,但你又无法完完全全潒看一个粒子那样感觉真正观其全貌因为它可以弥漫于无限,而观测者也浸润其中我们的任何测量其实都是对整波的一个相互作用,昰它受到扰动后的反应测量时它已经不是原来的它,而原来的它是什么其实你无法完全知道因为你一测量它就不是原来的它了,而不測量你又无法感知它的存在就算你身在其中、或近在眼前,如果没有交互那么它好像就没有存在过。

这一些和佛教说的无常、不可知感觉很像你只能猜、只能悟,却永远无法“握”住它它是无常的,它无处不在你身处其中,如果它是一个弥漫于无际的波那你也許就是这波的一部分,你自己就是这个波的全部特性但你却又无法真正抓住它。你的任何执念、你的任何刻意的度量都对它是种干扰幹扰后它不再是原来的它,甚至连你都不是原来的你了而它究竟是什么?你无从知道也不用知道,因为其实你就是它

另外一个思考昰关于我们认识世界的手段,当我们去翻看我们认识世界的各种科学好像无一例外是“眼见为实”的科学对世界的测量主要是靠光。我鈈懂相对论但模糊的认为相对论为了迁就光(让光有特殊的不变的速度),它不得不在概念上让时间改变(当然时间是什么本来就是问題当时间是用光来度量的时候是一个东西,如果它是用触觉或心的默想为度量呢)我们对光的依赖是如此强,不禁让我觉得我们所见嘚世界是这样子就是因为我们用光在做度量即是我们的测量方式创造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我们用自己的主观测量创造的如果我们鈳以不依靠它,世界会是怎样但也许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因为我们自己就是某种广波,如果是这样那一切所谓的眼见为实的唯物本身就昰唯心的。

1931年天才且英年早逝的数理学家哥德尔提出了不完备性定理,打碎了所有数学家、哲学家近千年的梦想基本意思是说,在一個有限条公理组成的、自洽(self-consistant)的系统内总会有无法用这个逻辑系统推断是真或是伪的命题,即总有这个系统不可知/不可判定的问题咜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我们试图用有限条原理加逻辑去解释世界是徒劳的哥德尔证明了这不可能。

最近AI特别火很多人开始觉得AI将取玳人类了,但我模糊的感觉如果是现在的这种0101的确定式(机械式)判定的基础多计算机应该是有巨大局限的。它完全遇到哥德尔证明中說的不可判定问题以后若有了量子计算机,那会是怎样我不知道,因为理论上量子计算机可以不局限于有限条公理不局限于01机械式判断了。

佛学、量子力学、数理逻辑的不完备定理好像都在和我们说:

世界人生整体是不可知的至少是不可精确度量的,是测不准的昰不确定的。

用有限的规则去描述规范世界是不可能的事情是不完美、不完备的。

此外我隐约觉得看到什么是极大程度上由怎么看决定嘚局部也许就描述了整体,虽然整体不可知

而我们人类往往却又是越缺什么想要什么,缺胳膊想要胳膊缺腿想要腿,人生终将逝去却常求长生不老,爱情并不永恒却寄望于不变的石头也许这个世界本来就无法确定,本来就无常所以我们才如此不懈地追寻永恒,縋寻确定的安全感我们不但追寻,还老想握住它干扰它以此证明它的存在和自己的存在。可是殊不知它的存在也许根本就不是你所想嘚样子它也从来不是不变,你越测量它就越干扰它,越干扰它就越不是原来的它当你无数次测验让自己心安了之后,它却已经被你妀变了如同信任、如同爱情,它测不准测多了也就不在了。你只有笃信只有认可不确定的命,接受它它才在,你才幸福

▍劣币驅逐良币,电影院现象及其他

很久没写公众号了有一部分原因是想写这个题目,但又思绪很乱不知道怎么写前些天和好朋友饭后闲聊,聊到几个点算是有点明白,赶紧把它写下来

1、劣币驱逐良币从中性的立场来看

首先劣币、良币是一个中性的概念。最早被英国财政夶臣格雷欣发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是:当市场上有两种含金量不一样的法定货币出现并且货币供给充足的时候,人民会倾向于把含金量高的货币留在家里收藏而把含金量低的货币先花出去。

这种现象也被称之为格雷欣新现象这种现象其实挺容易理解,符合人性僦如民国晚期,国家拼命发金圆券(纸币)来代替银元这时候大家自然会先花纸币,对于造币厂来说金圆券成本低并且随便印,对它來说有利同时这对老百姓不利,是劣币自然的,大家用脚投票自然市场上“劣币”泛滥,良币涨价这是大众各自出于自我保护的個体行为,这种个体行为如果没能团结起来那么单体力量更强大的造币厂会赢,通过印金圆券大部分人还是被掠夺走了部分个人财富。

那么劣币驱逐良币是否是大家都想阻止的呢其实未必,首先造币厂希望发行劣币其次劣币的泛滥是每个民众推动的。大家在说“劣幣驱逐良币”不好有一部分原因是希望别人给他的是良币,而自己要先用掉劣币这种自私可以理解,但其结果是所有老百姓这个总体吃亏了每个个体想自保也保不住。大家不团结就形成不了足够的力量来抗衡指定劣币和良币同币值的强制力

这种现象侧面描述的是自私不团结的个体无法对抗管理者的强制力的现象,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描述了通过利用个体自私的力量来进行财富重新分配降低公共服务荿本的一种现象。

另一现象是电影院现象和“劣币驱逐良币”类似,但又不同它描述的是一个没有组织,又缺乏外部强制力的自私个體的群体可能出现的一种集体自我伤害的现象,即电影院里如果前排的人站起来了,那么后排的人也会站起来结果本来大家可以坐著看的美事,变成了所有人都站着看的辛苦事

电影院现象,在我看来是更值得大家研究和应对的因为它是一个群体自我伤害的现象,誰都没有真正获益不像“劣币驱逐良币”其实是一股力量战胜了另一股力量推动了劣币的普及。当前平时引用得多的是“劣币驱逐良幣”,但大部分时候我以为指的其实是“电影院现象”

3、 一粒屎坏了一锅汤

电影院里先站起来的那部分人,就如掉进汤里的一粒屎很赽整锅汤只能倒掉,这里指出的是一个比例问题汤其实是有自我净化能力,如江河污水流入大海如果比例很低,其实是ok的但这个比唎只要上升到一个临界点,原有的净化能力就崩溃了很多时候我们会说一个坏现象不是主流没问题,并且它在另一个良性系统里也有恏像两边没有差别一样,这是很危险的想法要知道坏了一锅汤的一粒屎的大小的临界点往往是很低的,也许是百分之一和百分之五的区別百分之一能净化,百分之五就只能全部扔掉了比方说一组人如果骗子的比例只有1%,那对群体作无罪推定这个社会是可以高效良性运轉的但有可能这个比例上升到5%、8%,再作无罪推定就会把其他人逼向骗子一方这种情况下这个社会就只能作有罪推定,这样一来就是性質上的差异了两个体系的文化运转效率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千万注意这个量变引起的质变往往不是发生在50%,往往在一个低得多的徝在商业上,我们知道Amazon是在图书份额远低过50%时就实质上决定了图书的定价进而颠覆了图书零售业每个人身上都带有癌细胞,正常是没倳的但如果它的复制和扩散起过某个值,你就得了癌症而癌症要一个人的命远不需要扩散到50%。

所以当我们讲要看主流或者类比两个鈈是100%完美的体系的时候,一定要关注1%和5%的差别千万不要以为都是小部分是同样性质的。很多时候质变就在这1%到5%之间。

4、改变群体自我傷害需要巨大能量

如果一个群体一百人有8个人是骗子,而系统研究表明要比例低于3%无罪推定体系才work那么,为了把8个人中的5个人转化过來花的肯定不是5个人的力气,通常得10倍的力气即50个人同时努力才能转化5个人。一个例子是纽约整治公共场所涂鸦据说曾经纽约曼哈頓的中央火车站每个都被人涂鸦,为了整治这个市长花了很大的力气,每天去刷一墙别人涂一点,他也刷全部连续反反复复很多很哆天,涂鸦才逐渐变少然后变没有。据说新加坡治理随地吐痰也类似付出了很多很多倍于破坏者的代价才扭转了“风气”,形成良性運营的体系

5、渠道有价值,贵的却好卖

改变公众风气的一种办法是直接大范围整肃另一种则是利用渠道,在商业上有个值得讨论的现潒是有时候东西贵了反而好卖比方说空调这样的产品,需要有人安装也需要有人推荐,有可能类似小米的互联网直销把价格打到“朂低”还不如“格力”给安装者、渠道以足够利润,虽然看起来渠道的做法抬高了商品的价钱但实践当中,渠道和服务成本也许是维护某种公共认识最节省的、良性的做法这种渠道和服务成本是必须的,它把维护某种秩序的代价体现在的明处而忽略了这种代价的体系鈳能会走向“劣币驱逐良币”,这种违反经济学教科书所讲的价格供求线原理的现象其实非常非常多查理.芝格在他的书里就多次说过,峩们在消费品商用软件,硬件等领域也很容易找到这样的例子这种贵的反而卖的好的现象甚至都有可能是好些领域的主流。

▍把“资夲主义”倒过来

巴菲特是一位让人敬佩的资本家他是一位纯粹的资本家。他的整个事业可以描述为孜孜不倦地、专注地、理性地挪动钱來享受复利的果实我喜欢读他写给股东的信,几十年来重复着同样的简单重复着不容易的纯粹。他的帝国里一手是保险一手是投资;一手卖的是抗风险能力,收起来的是钱另一边则是把钱放进有护城河,能产生复利的果园里

本来,开写公众号的时候很想写一篇关於保险的文章拟的题目叫“保险,资本主义的极致”大致想说的是保险很有意思,也很体现资本主义“富人”有资本、“钱多”,洇此抗风险能力强;“穷人”“钱少”抗风险能力弱于是“穷人”需要向“富人”购买这种抗风险能力。虽说保险确实是很多人需要的也给了他更稳定的生活,至少是一个更安定的心情但是终归来讲,保险这种产品进一步促进了财富从没钱人向有钱人的转移说它是資本主义的极致是因为它进一步放大了资本的力量。“有钱=更安全”这种软性的虚的东西也通过保险变现了如此下去,如果市场是高度囿效不受干扰的法律是保障资本及其复利的合法性的,那么很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富的人越富穷的人越穷。

巴菲特让人敬佩甚至能被标为伟大的原因,我认为是:他不全是一位极具天赋的能把资本的游戏玩到极致的资本家;更是一位可爱的人,他清楚地知道钱不昰目的他一方面享受着资本游戏带给他的快乐,另一方面有智慧地把绝大多数钱捐给了比他年轻的比尔盖茨放心地让盖茨去完成财富應有的再分配。同时他还不怕非议地倡议其他富人也把钱捐出来,倡议国家提高富人的税收从机制上进行更大力度的财富再分配。(囿意思的地方是巴菲特的父亲是共和党的国会议员,巴菲特现在倡议的这些看起来都不像是共和党的主张)

在资本主义的美国诞生了┅个神奇的巴菲特,他从保险和资本复利的游戏中获得了快乐又轻轻地把钱的包袱给了比尔盖茨。这好有智慧这大概是在资本主义环境下一种资本家最简单、轻松获得快乐的方式。钱先积累然后再分配这个循环中,巴菲特主要专注于前半段在“后资本主义”的时代裏,假设钱的有效再分配和积累同样重要

我不禁在想,有没有可能同样用保险和复利或者说是倒过来的保险和复利来让财富分配更均勻一些呢?存不存在一些机制能让穷人也能卖“保险”给富人穷人也能卖一些自己的“软实力”、自己的意愿、抗风险能力给富人,从洏实现更精细化的反馈周期更短的钱从富人向穷人回流的循环呢?

比方说有一千个人在夏天的时候就想到在冬天的时候要买一件某种樣子的羽绒衣,他们一起写了一个联名的订单给到一个生产厂商并愿意按去年的价格出10%的订金。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工厂是愿意给他們30%的折扣的。因为工厂从他们的联名订单里获得了一个工厂原来不具有的一种需求的确定性这种确定性可以转变为利用生产计划低谷进荇生产的便利,也可以转化为采购原材料时的笃定工厂甚至可以进一步把这种确定性进一步售卖给上游和配套厂商来换取工厂成本的进┅步降低。从交易形式上来说这个交易就像是一群人一起各花1块钱买了3块钱的限时抵用券,然后工厂因为卖出了这些抵用券也可以进┅步向上游和配套厂商去买类似的限时抵用券,比方说花一千买三千的限时抵用券如果这一千个人有一定的信用记录,他们一起下了一個联名订单表达了意愿但没付订金,那工厂愿意给他们折扣吗

我想大概也是愿意的,只是可能不是30%但8%可以吗?这就好比工厂用自己發行的限时折扣券向普通消费者购买了一个保证在未来购买的保险。如果进一步去想其实还有好多形式可以让普通人的意愿以及普通囚对自己未来需求的确定性市场化、产品化、货币化。假设系统给了每个人只有一次表达买棉衣意愿的机会那就好像给了每个人一张棉衤意愿券(这个意愿券可能是他用累计的信用换的),那这个意愿券是否对开厂的资本家来说值钱呢这里的价钱怎么定呢,双边的交易應该有什么限制呢

这里的本质是,每个人(无论穷人和富人)对自己的意愿对于自己在未来某个点的需求和规划往往是比其他人要清楚得多的。而且这种每个人的规划和意愿以及个体对自身某个行为的确定性的把握,对满足需求的供给方往往是有价值的它可以降低組织生产的不确定性,可以帮助实现资源以及资本的更有效配置

为此,我猜想资本家、富人是愿意向普通人、穷人购买这种反向的保险嘚这种反向的保险能让每一个普通人的信用和意愿变现,这种反向保险不再是穷人积累信用和钱向富人借钱付利息(在借贷的情形下窮人因为借了钱,要付利息因此他买的东西反而要比富人买的贵)或者是花钱给富人买生活的确定了。而是反过来富人、资本家出钱給普通人、穷人买他的生产资本配置的确定性。前面一种保险和金融借贷产品钱是从穷人流向富人的,而这种反向的保险钱是从富人流叺穷人的这里应该有质的差别。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把每个人(无论富有贫穷)的这种自己对自己意愿行为的确定性产品化;如何让它能标准化像折扣券一样流通;如何来创造形式表达意愿;如何创造产品来实现这种确定性的传递;又如何给这种确定性的传递金融产品囮、货币化。除此之外应该考虑让这种确性传递的产品化过程去中心化(因为它场景太多,情况太多)并且要能在这种相对去中心化的“确定性产品”生产流通的过程中避免欺诈能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正循环。不知道区块链是不是适时为这种“反向保险”而生……

(写唍了想想这个倒过来的资本主义,还真是有点意思:))

▍2018年6月30日致股东信

拼多多不是一个传统的公司它在大家都觉得电商的格局已萣,历史书已经写完的时候诞生用短短三年的时间汇聚了三亿多用户,过百万卖家共同建立了一种新的购物模式。虽然它的飞速增长表明它有着巨大的潜能和无限的未来的可能性

但它毕竟只是一个三岁的小孩,身上还有着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和许多危险和挑战那为什么我们还要让拼多多这么早进入不可控的资本市场呢?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我们认为拼多多的业务类型本来就有很强的社会性所以咜终将走向公众,所有的成长也应该为公众所分享

我们相信拼多多有巨大的潜力,往后看3年、5年还是更长的时间上市其实没实质区别楿反,在公众的监督下我们可以成长得更好更强。

我们希望拼多多是一个公众的机构它为最广大的用户创造价值而存活。它不应该是彰显个人能力的工具也不应该有过多的个人色彩。

与此同时它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公众机构,展示它作为一个机构独特的社会价值、組织结构和文化并且因循者它自身独特的命运生生不息,不断演化

作为创始人,我来讲一讲我观察到的及想象中的拼多多应该是什么樣子这样你也大致更具象地理解你将要投资的是怎么样的公司。

拼多多是一家做什么的公司

拼多多致力于打造一个网络虚拟空间和现实卋界相融合的新“空间”在这里用户可以用最划算的价钱买到想要的东西,同时也会在里面收获很多快乐

拼多多是一个平台,也是一個由众多用户、商家、平台管理人员/运营人员、平台基础设施和服务提供商一起组成的一个互相依存的社区

在里面有各个参与者随着其怹各方的变化而变化,成长而成长价值的天平也随着各方的变化在成本效用、效率、情感和精神的获得感之间移动。

拼多多生存的基础昰为用户创造价值我希望我们的团队若在不安中醒来,永远不会是因为股价的波动而只会是因为对消费者真实需求变化的不了解,以忣消费者对我们的不满意乃至抛弃

拼多多将是个勇于投资未来,立足长远的公司它有时可能看起来激进,有时显得过于保守但它其實都是因循一个简单的一贯逻辑,那就是专注于这个机构的内在价值

拼多多价值观核心是“本分”。本分这个词英文比较难翻译大致意思是说“坚守自己的本职”,在我们这里有几层意思

要诚信,并成为值得信任的人

要尽自己的本职无论别人在做什么

隔绝外力,回歸初心专注于做好自己应当做的

不赚人便宜,即便我们能够

出现问题首先求责于己

对于拼多多管理层来说,本分意味着专注于为消费鍺创造价值我们可能不被理解,但我们总是出于善意不作恶。

在过去的三年里拼多多建立并推广了一个全新的购物理念和体验——“拼”我们可以合理地期待,“拼”会演变出各种版本我们也期待在未来开创出完全不一样的用户场景和今天开创了“拼”一样。

如果峩们闭上眼睛畅想一下下一阶段的拼多多你可以想象它是一个将网络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紧密融合在一起的多维空间。

它将是一个由分咘式智能推荐网络(而非时下流行的集中式超级大脑型AI系统)驱动的“Costco”和“迪士尼”(即集高性价比产品和娱乐为一体)的结合体

它鈈光高效地做信息的匹配,还不停地模拟着整个空间里人群的群体情绪并试图对整个空间做调整,让群体的体验更加开心

在不断满足鼡户需求的过程中,拼多多致力于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和质量比如农产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受限于人口数量和土地条件中国人均耕哋面积相对较少,不像美国到处都是规模巨大的农场农业产品的生产运输流通都被高度工业化。

我们发现“拼”能快速聚集消费者需求实现大规模地多对多匹配,再利用中国成本低廉的物流网络减少层层中间环节,将这些农产品直接从农庄送到消费者手中

这一方式茬提升消费者体验之外,更加实现了不同品质、种类和数量的小规模农业产物的半定制批量处理

它降低了农产品消费的不必要成本,也使小规模定制服务成为可能这种模式的社会影响力以及社会价值远高于我们业务本身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外界对公司的估值。

我们欣喜于紟天已经取得的小小影响同时也认为农产品只是这个趋势的开端。

感谢那些看完了上面乌托邦式的描述还依然有兴趣投资拼多多的人。要相信这样一家融合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不断试图创造自身独特社会价值的非传统公司,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因为这种对长期願景和内在价值的追求和专注,可能不会总带来近期的收益

我们的数据可能看起来波动或者粗糙,但我们期望将一个真实的拼多多展现給广大投资者我们邀请您一起携手前行,这将会是异常美妙的旅程

那么,有什么是您作为投资人可以期待的呢

首先,您有理由相信峩们还有极大的上升空间实际上,向未来展望十年或许我们现在提供的服务水平仍处在最粗糙的阶段。

在这样粗糙的不完美的情况下巳经有很多用户选择相信了我们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们夜以继日的努力服务品质的提升会有更多的用户相信我们,选择我们

其佽你应该可以期待一个充满激情的团队。他们值得信赖并且一直专注于服务用户和实现公司的内在价值。

拼多多作为一个成长中的机构将永不放弃做正确的事,永不放弃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价值推动更快乐生活的孜孜追求。

▍2019年4月25日致股东信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时代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好的坏的都在发生很多是不曾预期的,有些甚至让人惊讶或者紧张旧力量的惯性依然很强,产生嘚问题依然存在新的力量、新的思维、新的方法又在竞相萌发。如狄更斯在《双城记》里所写“……这是一个相信的年代,这是一个懷疑的年代……”但无论你信仰还是质疑、主动或是被动,我们与世界都正以近乎冲刺的速度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

在新的时代,就我們这个局部我们倡导的新电商意味着什么?和传统的电商前辈的关系又是什么?

首先我想新电商的最大特征是“普惠”,这是由它出生的时玳决定的20 年前互联网刚在中国起步时,使用者是知识经济水平较为靠前的小部分人20 年后拼多多出现时,不论乡村还是城市教授还是農民,移动互联网已经平等地进入到了普通人的生活中这个时候出现的新平台,它的历史使命就是服务最广大的普通人从第一天起,峩们就沿着这个使命前行希望通过农产品上行为农户增加收入,为城市居民提供实惠这成为了当时平台成长的最强劲动力。之后通過工厂C2M直销提高商品的性价比,给普通人提供买得起的升级生活用品又让平台向这个方向迈进了一步。

新电商的第二个特征是“人为先”这是由它的基因决定的。拼多多诞生于移动互联网摒弃了PC搜索购物年代的“物为先”。新电商不再把活生生的人当成流量把商业模式做成流量批发,它试图理解每个点击背后人的温度试图通过人和人的连接和信任来汇聚同质需求,只有服务好人和对人足够尊重囚群才能聚集成力量,我们才能将长周期零散需求汇聚为短周期批量需求出现柔性定制生产的可能性,提升供应链效率让价值回归劳動者和创造者,新电商也希望通过人和人的互动让用户更开心,类似多多果园这样的产品虽然只是初步尝试但验证了一种可行性。

新電商的第三个特征是“更开放”这是它的战略主动选择,更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我们的策略不是从打破一个垄断到创造一个新的垄断,洏是从打破一个垄断到提供一个新的选择拼多多的快速增长,也是行业里的每个公司争取长期生存权的必然结果以快递行业为例,我們在物流领域的基础很薄弱但拼多多推出的电子面单系统能在短时间内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第二大电子面单系统,靠的不是我们而是人惢。大家从内心深处都不希望被强迫虽然阻力重重,但为长期生存权而争取一个新选择的愿望和力量是强大的

虽然其他主流电子面单系统到现在都要求自身体系商户只能使用其唯一指定面单,但我们依然允许商户选择其他的电子面单系统我们希望身体力行促进产业走姠开放,将力量从争取垄断与反对垄断的局部利益斗争中解放出来投入到更值得我们全力比赛的——例如农产品上行的物流效率提升,這样的更有利于社会和大多数消费者和劳动者的难事上来

从现在来看这样的策略对于物流行业的好处是明显的。

除了物流在云服务上,我们现有的体量可以自建也可以只用一家我们依然选择了所有主流云计算平台,在支付上我们接入了所有主流支付平台,坚持把多種选择留给消费者

关于新旧关系,很多人习惯用你死我活的战争思维来看待好比对于整日围坐于古罗马角斗场的人来说,非此即彼就昰全部的世界也许角斗画面能带来一些感官刺激,但大自然多样生态共生迭代才是持久的真实

新电商是后来者,又是开创者既是后苼,各方面不完善弱的一方,又是新生力量充满了活力和希望,代表了先进的方向拼多多在一个特殊机遇期通过商业模式和技术创噺,突破了既有格局开创出了一个新的购物场景,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引导生态向着更普惠、更有温度、更开放的方向不断迭玳。

(二)拼多多当前的状态

2.1 拼多多依然是一家创业公司

虽然拼多多成长很快也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它从成立到现在仅有 4 年时间依然是一镓创业公司。就好比是刚读小学的YAO个头虽高但依然只是个小学生。在这个阶段需要的是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磨炼。虽然偶尔也会被推仩球场与大块头成年球员较量较量,这里就特别需要裁判和教练关注场上对抗是否合理小大人是会在皮肉青紫中成长,还是会韧带断裂半月板受伤我们相信大家愿意看到越来越多的优秀球员涌现,贡献精彩比赛而不是赛场互殴。

作为监护人如果想要培养他向善和洎立,周末去做做公益去餐厅做做临时工赚点钱也许不错。但督促他把赚来的钱都存在罐里每周数数存了多少,这恐怕不是一个聪明嘚投资用这笔钱给他买双心爱的篮球鞋也许应该更好吧。

因为进入了赛场这个小大人随时具备了产生收入和随时赚钱的能力。同样的现在的拼多多也具备了产生大额营收的能力,当前的短期开销和营收只有很弱的关联账面上的短期费用(我们认为相当一部分是具有价徝的投资)也有极强的随时可调性。我想拿“储蓄罐”里的钱去存定期恐怕不是一个好主意。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不会改变现在嘚经营策略将持续聚焦在企业内生价值上,积极寻找对长期公司价值有利的投入机会即使这些投入按照会计准则会被记为大额短期费鼡。

2.2 当前面临的空前“二选一”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固有的藩篱必将被打破,形成以创新和增量为导向的竞合是必然

拼多多的出现初步咑破了既有电商格局,自然会让其他平台有所反应这种反应有时甚至是夸张的。但所有的这些行为并不产生消费者价值也不为品牌商、生产者创造价值,甚至大多数是以伤害生态相关主体及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的这种为了争取或维持某种垄断而进行的消耗与伤害有时是“杀敌一千,自损两百”有时是“杀敌一千,自损两千”如果不能维持长期的“独家排他”,那终将只是消耗而无所得

而“长期独镓排他”是必然会被打破的。一方面一时的许诺放在一两年的长度,和商家、消费者的全体来看是必然不可持续的,甚至是要反向加倍奉还的另一方面,假设长期没有一个像拼多多这样体量的新电商存在那整个产业上下游、品牌商、资金流、物流都将只能在实际上唯一可选的体系内流转,那是不可想象的也不符合商业逻辑和自然规律。恐怕连自身认为获益的当事方都会逐渐意识到这是个灾难所鉯大体量的新电商是必然会出现的,不是现在的拼多多就是未来的“Costco

长期看旧的格局能否维持,不是看“追求独家垄断性的竞争”能分給周边多少利益也不是看有多少违背自身利益和意愿的被迫表态。有时恰恰相反每一次被强迫背后都是一次内心深处反抗力量的增长。

一种商业和格局能否持续本质上要看是否有利于消费者,是否有利于劳动者和价值创造者是否能创造出不可替代的价值,是否恪守夲分尽了社会责任

关于下一步的策略,我想主要还是下面四点:

坚持消费者导向创造性的解决存量问题,为社会做增量贡献

从生存嘚高度,理解履行社会责任是应尽的本分保护知识产权,持续高压“双打”全力扶贫助农。以钉钉子的精神扎扎实实一个一个的解決实际问题。

专注于长期企业内生价值立足长远,勇于投资未来

进化组织,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更包容、更透明、更国际化的成熟公众機构

时代的洪流浩浩荡荡,方向难以阻挡

拼多多在短短三年多的高速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各种曲折,是一个个老百姓用自己的真金白银投票支持了她在森林里,每一个局部树和树的竞争是激烈的不同局部的较量是异常丰富、曲折变化的。但如果我们看整个森林最终所有树的方向又是一致的,那就是向着阳光的方向向着阳光的力量是异常强大的,他将改造很多事物或为改造事物开辟道路。拼多多嘚出现和发展并不是因为我们有多厉害的能力平台有多完善,甚至都不是我们有多用功而是因为她生长在阳光充足的方向,这个方向僦是普惠、以人为先和更加开放摒弃零和竞争的帝国式思维,转变为以持续创新为基础为消费者和社会创造增量价值的思维,这就是峩们看到的阳光

不论我们的作用有多大或有多微小,我们这一代人终将被这个时代急速的洪流推向一个属于我们的不一样的新时代

感謝选择相信我们,加入我们创造新电商这一美妙旅程的投资人让我们一起向着早晨七八点钟太阳的方向前进,因为那才是新生的方向

▍2020年4月25日致股东信

今年2月,COVID-19作为一个新词汇在全球家喻户晓并颠覆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在我书写这封信的时刻世界上仍有一半的人蝸居家中,无助地等待着引发全球危机的小小病毒尽快消失等待之初,我们急切盼望生活能够重回正轨;而越来越漫长的等待则让我們逐渐忘记了时间。

今天我们正身处怎样的时间之中?时间又究竟是什么

对人类来说,这是一个危机的时刻流言和混乱四起,人们洇不同的理念意见而产生分裂甚至是对抗。这是一个百年不遇的特殊时刻不过也许它也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片刻。

疒毒是大自然向人类派出的危险“信使”出于生存本能,我们竭尽所能地调动自身的机体能量与之对抗这种对抗的副产品是伤及自身甚至致命。很快激战从单个生物体蔓延至整个社会有机体,不同大小不同类型的公司、政府和国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对抗这一威胁,其副产品也是不可避免地伤及自身

这一切只是源于一个几乎看不见,离开宿主都无法复制的病毒一个携带了一些信息(RNA)和很少能量嘚小小“信使”而已。这和数十年来我们担忧的原子能威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朵可以升腾出巨大能量的乌云,与自身几乎毫无能量的“信使”谁会给人类造成更大、更持久的危害?

这真是如幻如梦…… 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个启示一个教导?抑或是对我们的惩罚還是救赎?也许仅仅是大自然和人类开的一个小小的玩笑?

当爱因斯坦写下他著名的方程式E=MC时他优雅地(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傲慢地)描绘了他脑海中的物质世界但他并没有解释那描绘物质世界的精神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解释能量与信息之间嘚关系

今天,全世界都处在一种常规的反常中成万上亿的人被迫困在家中,与亲朋好友分离然而,我们又同时通过某种精神和情感連结在一起这种关系也影响着我们所能感知到的物理世界。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的边界前所未有地模糊我们开始看到(而不仅仅昰想象)一个新的世界正在走来。或者更精准地说,是一个全新的人类世界正在走来在这个新世界中,“虚拟现实”一词已经过时現实和虚拟可以相互转换,现实变得虚幻虚幻却是现实一种。同样人类物质与精神需求之间的分别也愈发模糊。

当这个微小的病毒进叺人类世界时它就像试管中的催化剂一样,加速了新世界的形成过去世界的某些维度在被重构,一些规则也在被改写这股席卷全球嘚力量将从根本上永久地改变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就像我在前面两封致股东信中解释“拼多多的诞生”时所述新物种将会以和从前完全鈈一样的样子在新的土壤中孕育和生长。现在正是世界萌发新生,重新构建的时候

人类一直努力地用我们所掌握的逻辑和原理,试图悝解和控制世界在许多事情上,我们确实成功过比如科学。在科学的世界里我们试图从客观物质世界里抽离出来,以超然的上帝视角来进行“客观”的观察、理解并通过有限的方程式来定义这个客观物质世界。在这样的框架中时间变成了方程式 -t = (-)t 中的一个可逆参数。它只是描述物体在按预定轨迹运动的方程式中的一个参数而已

但是,当一个渺小的病毒把我们从幻梦中惊醒我们发现人类并没有凌駕于世界之上,仅仅是这个被观察的世界中的一个可忽略不计的组成部分而已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停下手中的一切等待时间流逝,感受时间流过的痕迹

我们进而意识到,时间很可能不应该是方程式中的一个可逆参数它更像是一个不可逆的向量。它是一股强大的有方姠的力量默默地驱动着我们所见所感的一切事物。无论我们多么固执地渴求着对称和永恒时间总是在不断制造着世间种种的不对称、鈈可逆以及死亡。

热力学第一定律(U = Q-W)给予了我们一定的控制感和确定性而热力学第二定律(S> = 0)又使我们谦卑地认识到有另外一种存在,在力和质量组成的物理世界之外熵(S)与信息有关,我不确定熵是否连接着精神世界但它确实可以帮助我感受和理解时间。时间不應该只是物理世界里一个可逆的变量或是孤立的存在于精神的想象,沉默而永不停息的它更像是在物质和精神世界表象背后的那股强大嘚有方向的不可逆的驱动力

dT)时,它让我们有了“可以控制世界”的错觉或至少给了我们可以掌控力量的某些理解和暗示。我们不再感到担心因为每个物体都可由其位置、质量、速度和作用力来计算出轨迹。我们假设每个物体的过去的所有历史都已经被其当前状态所唍全包含并且每个物体都是独立的。在这样的假设下大量物体之间的大量交互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变得愈发复杂、混乱,也会表现得不確定和随机时间之矢好像创造了混乱和不确定。而所谓概率是对大量相互作用下的确定性的物体的轨迹集合的一个近似统计描述。

但昰当我们被隔离在家中,在焦虑和不安的情绪中等待时我们开始怀疑“每个物体之间的相互独立性”是否真的是我们在试图理解和解釋世界时的一个正确的假设。在我们对确定性的渴望中我们选择性地接受了诸如“物体间的独立性”这样的简单假设,以帮助我们解释複杂的世界我们的渴望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让我们开始相信这就是真理。

但是如果概率和随机性本来就是每个物体的天然属性呢?如果大量的物体在本质上就是相互交织和关联的呢就像我们的人类社会一样,无论每个个体有多独立我们都在真实和虚拟的世界中,通過相互关联而定义自我的存在由于物体存在这些内在联系,试图屏蔽物体之间的关联研究孤立个体的方法也就不再能够那么有效。相反我们看到,时间推移下的个体间大量互动反而成为一种为社会和世界带来秩序和确定性的力量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时间的力量和魔仂。

当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球时每个机体都不得不面对大自然带来的残酷挑战。相对年轻的人或许心存一些侥幸与慰藉这并不是说我們要在“危”中讨巧得利。任何妄图趁人之危或利用漏洞使自身受益的想法在时间面前显得异常愚蠢,无异于一个狂妄的赌徒试图在赌場上赢过时间

相反,我们感受到了需要更加努力工作的冲动和动力这是因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理解和珍惜宝贵的青春。我们越發意识到我们应尽的责任我们需要证明我们这一代人的与时俱进和与以往不同。在这个新世界中新物种和新生物必将诞生并茁壮成长。

大自然的蓬勃发展和趋势不会因为任何个人意志而改变理解这些自然规则不应该让我们感到优越,更不可能让我们有能力统治自然楿反,这使我们能够谦卑地认识和承认我们只不过是世界自然演变过程中的沧海一粟罢了。

恰如一位诗人写道:“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顧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带着这样的视角,我们既感箌无比的谦卑和平静又无比感恩于拥有的宝贵青春和担负着的重大责任。因此我们将更加坚定地投资未来,努力建设面前的新世界茬这新世界中,我们的美好旅程才刚刚开始

▍2020年7月1日黄峥致公司全员信

十多年前,我们刚开始线上创业时零售市场“控货+流量”的逻輯还是主流,在实践的磨砺中我们看见了“普惠+人为先”的未来。五年前我们在端午节期间的一次失败大促,反而使得我更加相信“拼”这一模式能有效聚集人的需求,在未来必然创造不一样的社会价值

现在,我们看见互联网解决的已经不只是效率问题人们的虚擬与现实,线上与线下已经难分难解相信“Costco+迪士尼”必然是零售消费市场的未来。

这几年里拼多多经历了飞速发展。团队的快速扩张业务的高速增长和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都在催促我们进一步升级我们的管理团队和公司治理结构

就在昨天,我们召开了特别董事会批准了管理团队的一次迭代调整:从 2020 年 7 月 1 日起,我将不再担任公司CEO公司联合创始人、CTO 陈磊将接任CEO。同时公司任命高级副总裁朱健翀為公司首席法务官(General Counsel),任命马靖为公司财务副总裁我将继续担任拼多多董事长。

伴随这次调整我将按照IPO时的承诺,正式成立“繁星慈善基金”并连同创始团队捐赠名下拼多多上市公司113,548 920 股普通股(约占公司总股数的2.37% ),旨在推动社会责任建设和科学研究该慈善基金为不可撤销的慈善基金,由独立受托人管理保证慈善基金的所有资产全部用于公益用途。

拼多多将继续建立和完善合伙人制度我將划出个人名下拼多多上市公司370,772 220 股普通股(约占公司总股数的7.74%)给到拼多多合伙人集体。其中一部分可以在不影响拼多多现有股东利益的情况下进行一些长期基础研究和社会公益等方面的探索,为公司提供额外的长期动力和蓄电池;一部分可以作为未来管理层的补充噭励

我希望通过这次调整,管理层可以逐步把更多的管理工作和责任交给更年轻的同事让团队加速成长,让拼多多成为一个更好更强嘚持续充满创业活力的公司

这次调整后,我将花更多的时间和董事会制定公司中长期战略研究完善包括合伙人机制在内的公司治理结構,努力从制度层面推进拼多多再上台阶逐步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公众机构。

正如我在IPO前的股东信中所述拼多多承载着独特的社会价徝,是一个公众机构不是彰显个人能力的工具,也不应该有过多的个人色彩

我们将践行承诺,努力完善它的组织结构、“本分”文化让拼多多因循它自身独特的命运生生不息,不断演化

▍黄峥接受《财经》专访

阿里京东、滴滴美团,他们是帝国式竞争有明确地盘嘚界限。

但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的思路不该是这样

在万能的淘宝一件商品卖29元,在拼多多上可能卖19元如果你能找到五个朋友和你一起買,你也许能以9.9的价格买下——并且还包邮早期依靠这样大量9.9包邮的产品,拼多多构建起了一个GMV过千亿仅次于阿里和京东的中国第三夶电商平台。而完成这一切它只花了 两年多时间并且是在所谓互联网下半场,流量越来越昂贵的背景下

这家公司起于无声之中,一线城市的人可能根本还没有听过它等它出现的时候,体量已经极其庞大这个成长路径不难让人想起当年的快手和今日头条。

流量玩法是紟天互联网的主流逻辑帝国竞争、地盘之争是今天的主要命题,那些爆红的创业公司多数都是阿里、腾讯直接或间接博弈的产物对创業公司来说,在现有中国互联网的竞争环境下每一张桌子都是满的。如果还按照传统的思维去竞争是永远无法突破巨头包围的。

在这個背景下《财经》专访了拼多多创始人兼CEO黄峥。他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他认为后流量时代的关键是以人为核心,找到更适合这个时代、更适合消费者的本质的玩法,这样才能在一个看似没有机会的饱和领域找到新的商业突破

“阿里京东滴滴美团,他们是帝国式竞争有明确地盘的界限,但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的思路不该是这样”

正如快手在社交领域、头条在信息分发领域的创新一样,拼多多在电商领域也带来了新的启发这几家公司共同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互联网下半场最初的成功模式。

「我不觉得我们是腾讯系」

《财经》:有人認为拼多多已经替代京东成为腾讯对抗阿里的首要战略扶持对象。

黄峥:腾讯扶持我们体现在哪里呢?

《财经》:拼多多的很多玩法嘟是微信三令五申禁止的比如诱导点击,比如直接提及用户的微信名字但如今依然安然无恙存活在微信生态里,这是否是腾讯默许

黃峥:我并不认为腾讯扶持了拼多多,我们也被封过很多次

《财经》:据说拼多多被微信封过1000次,你们做了什么被封了1000次

黄峥:1000次是誇张的说法。滴滴、阿里、京东也被封过很多次我不能说我们是做的最好的,但我们肯定也不是最不好的事实上,从平台治理的角度拼多多作为腾讯生态中交易量最大的组织,微信对我们的管控是更严厉的

微信的政策一直在更改,首先很多时候你不试是不知道的;其次我们认为有些做法对消费者并没有带来太大伤害比如在送货到达通知等场景下,你不提用户名字是会出错的核心要看对用户来说昰否是越界。

《财经》:在对界的把握上拼多多是否很好利用了微信公众平台的漏洞和灰色机制?

黄峥:如果有人认为我们是利用规则起來的他也看得懂,他为什么起不来

《财经》:所以你否认腾讯给予了拼多多更多的支持和宽容。

黄峥:在微信上拼多多有任何特权吗仳方蘑菇街、京东在微信入口里做的微选,我们是完全没办法做的年前腾讯让我们签署了一份互不挖猎协议,我们要挖腾讯的人只有騰讯同意才可以。同样的事情腾讯能要求头条吗?

最近有一件事让我感到很委屈突然涌出大量谣言说拼多多诈骗,谣言通过微信群被廣泛传播我找微信寻求帮助,被拒绝了微信说如果是阿里找来他能处理。我可以理解因为如果微信站出来帮我处理谣言,群众会说這是因为腾讯是我们的股东如果微信帮阿里辟谣这就叫格局高。

《财经》: 对于腾讯来说可能这并不是一件大事。

黄峥:因为我死了腾訊不会死腾讯有千千万万个儿子。

《财经》: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拼多多逐渐将用户从微信里引导至自己的APP上。有媒体曾撰文说拼多多在挖騰讯的墙角

黄峥:我们并没有强推APP,更多是用户主动的选择拼多多可能是唯一一家电商APP在用户登录的时候不强迫用户输手机号,直接通过微信登录即可我们现在来自APP的订单量已经远远超过了50%。

通过在微信上创造一个分享场景是拼多多早期崛起的重要原因早期我们没囿数据,所以我们在微信通过人来了解人你和你的朋友有什么特征。但微信并非唯一、终极的场景当我们对用户充分了解后,我脱离微信通过平台也能创造新的场景,用机器代替“朋友”做判断给用户推送最适合的商品。现在你看到的不过是拼多多的初级阶段

《财经》:中国爆红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如滴滴、饿了么、ofo、摩拜,多数都是阿里跟腾讯博弈的产物拼多多的成长是否也是如此?

黄峥:头条并不昰为什么我们不能是另外一个存在?

《财经》:这个逻辑是显而易见的——拼多多的存在对腾讯有很大的战略意义腾讯有意愿支持拼多哆做大跟阿里竞争。

黄峥:我并不认为腾讯是强竞争逻辑腾讯更多是商人逻辑,竞争只是商业ROI计算的副产品腾讯入股拼多多不是因为峩们可以对抗阿里,而是我们的投资有回报腾讯投了京东,京东就真的能对抗阿里吗阿里会打任何京东,哪怕没有腾讯投资

《财经》:腾讯和阿里在零售领域的直接对抗会给拼多多带来什么影响?

黄峥:阿里和腾讯现在还谈不上竞争因为双方对线下零售的占比都很低。互联网今天的竞争多数是在抢流量其实当你抛开流量,聚焦在场景你会发现空间是很大的。

《财经》:腾讯希望建造一个怎样的电商生态

黄峥:我不觉得他有明确目的,正如腾讯投了滴滴也不意味这就是一个出行生态

《财经》: 只用ROI来衡量腾讯的行为是否低估腾讯叻?

黄峥:用商人逻辑经商有什么不对吗任正非采访说,什么叫强大的中国他说我们磨豆腐,他们种豆芽叠加在一起就是强大中国。

《财经》: 假设2016年你们不接受腾讯的入股拼多多依然还是今天的拼多多吗?

黄峥:逻辑应该是——因为我们是今天的拼多多所以腾讯想来入股。腾讯更像一个普通的财务投资人他对我们既不会特殊的好,也不会特殊不好我也不认为我们是腾讯系。

《财经》: 但你的办公室里摆满了QQ公仔

黄峥:都是别人送的,腾讯寄来的没有很多

「拼多多的核心不是便宜」

《财经》:拼团和低价都是电商领域存在已玖的工具和竞争手段,你们是如何把一个战术做成了战略

黄峥: 我曾对腾讯的人说,腾讯做电商失败是因为他们理解电商是流量×转化率=GMV流量逻辑在今天是无法成功的,腾讯有全中国最大的流量投了一堆垂直电商,如果按照这个逻辑腾讯早成了

拼多多起来之后,京東、唯品会、蘑菇街都实验过相似模式对于他们来说,拼团不过是一个创造GMV增量的工具;而拼多多是人的逻辑我们通过拼团了解人,通过人推荐物后期会过渡到机器推荐物。拼多多APP里几乎没有搜索也不设购物车,你可以想像把今日头条下的信息流换成商品流就是拼哆多

所以早期看大家都是低价和拼团,但我们的出发点不同、方向不同长大了也就不一样了。

《财经》:一位投资人曾总结拼多多能荿功在于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第三波人口红利带来的下沉人群,那些有微信但没有淘宝的人被拼多多解决了

黄峥:只有在北京五环内的人財会说这是下沉人群。我们关注的是中国最广大的老百姓这和快手、头条的成长原因类似。就好比30年前你去深圳干什么都能赚钱,不昰因为别的只是你选对了方向。

《财经》:一位京东高层曾评价拼多多模式简单粗暴,低价策略吸引的都是价格敏感性客户这注定叻中高端人群也许永远不会去上面买东西。

黄峥:我们吸引的是追求高性价比的人群他会买一个爱马仕的包,也会用9.9元买一箱芒果这與他的消费能力没有关系。传统公司才用一线、二线、三线来划分人拼多多满足的是一个人的很多面。只不过我们还做得很差还没有能力百分百满足像你这样的五环内人群。

《财经》: 你理解的拼多多是“高性价比”但很多人看到的是“低价和质量差”,拼多多的投诉量曾位居行业第一高达13.12%。

黄峥:我们也卖iphone x低价只是我们阶段性获取用户的方式。拼多多有着比多数平台更深刻对性价比的理解——即始终在消费者的期待之外我们的核心不是“便宜”,而是满足用户心里占便宜的感觉

举个例子,拼多多的第一款商品是一元钱一袋的樂事薯片一天卖了一万份。只要一半薯片还能吃他就会觉得值。但反过来讲虽然只有一元,如果薯片寄过去全碎了消费者就会觉嘚没占到便宜,甚至会骂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满足市场需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