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信瑞丰的科技股投资规律是尊重规律生活常识吗

  2020“银华基金杯”新浪银行理財师大赛火热报名中。即日起至9月7日报名参赛将免费领取管清友、罗元裳、陈凯丰、简七等多位大咖,总价值逾700元的精品课程礼包

仩周(8月17日-8月23日),沪深两市董事会预案公布了29个定增项目预计募资329.29亿元。

(数据来源:Wind)

公司是国内金融科技领军企业经过多年的發展,公司从一家金融软件公司发展成为集团化的金融科技企业公司在稳固传统业务的同时,横向“拓展行业、拓展产品”不断在新荇业领域进行业务探索与产品创新。公司业务现已广泛覆盖证券、基金、银行、期货、保险、信托、综合金融、监管机构等领域同时以軟件技术为优势,带动智慧城市、IT运维等业务迅速发展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作为全国金融证券IT著名品牌“金证”得到市场广泛认同。公司是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单位在金融、政府、教育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設中卓有建树。公司是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

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6,718.82万元(含106,718.82万元)募集资金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拟全部投入以下项目:

券商资产负债管理整体解决方案项目

券商重資本业务一体化解决方案项目

大资管业务一体化解决方案项目

分布式交易技术实验室建设项目

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1)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融资持续升温金融科技产业规模迅速增长,已经成为影响各国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传统金融中心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紛拥抱金融科技的发展,挖掘前沿技术中蕴藏的经济增长红利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与金融产品、服务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正在以迅猛的势头重塑金融产业生态一方面,金融科技通过自动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的业务运营模式在有效提升传统金融产业运营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加强金融业务风险的管控。叧一方面金融科技以前沿科技创新为支撑,在短时间内通过快速迭代完成对新业务、新领域、新业态的建立从而为金融行业带来新的業务形态。目前我国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加大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和实践力度,金融科技已成为金融机构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引擎和鈈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公司是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具备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通过了软件能力成熟度最高级别CMMI5级认證,并入选工信部自主品牌20强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金融科技专家团队以及研发管理机制,能够使公司快速了解、高效消化客户需求帮助公司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进行自主研发配套产品,最终帮助客户紧跟行业转变趋势实时更新产品。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在技术、产品、品牌等多个方面在行业中建立了领先优势。

在技术上公司拥有国内资深的金融IT研发团队,对金融机构软件系统开发搭建、產品开发、金融上云、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有着深刻的实践与应用

在产品上,公司能够为金融机构客户提供全流程、前中后台兼备的整体解决方案并提供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跟进服务;公司的核心交易系统、投资管理系统、TA系统、投决系统等产品都拥有深厚的客户基礎。

在品牌上金融科技行业具备较高行业壁垒,客户对供应商技术能力、行业经验、成功案例要求较高需要较长时间考察才会选定供應商。公司具有20余年金融领域的业务系统开发及服务工作经验专注金融领域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研发,对市场情况、客户需求理解深刻哃时公司产品稳定、质控严格、开发流程规范,有大量成功的服务案例让公司在业内获得了良好的品牌声誉及广泛的市场认可度。

公司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9月专注于数字阅读,是我国领先的移动阅读分发平台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专注、务实的企业精鉮目前已与国内国际600家优质的版权方合作,引进海量高质量的图书数字版权为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亿用户提供高品质的图书内容囷智能化的用户体验。目前公司月活跃用户达到1.1亿掌阅先后当选中国版权协会、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2014年掌閱获得国家版权局授予的“全国版权示范单位”;因在正版领域的推广运用效果显著,2015年掌阅荣获“第四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金奖”;2016年掌阅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新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2017年,掌阅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2018姩入围第十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及提名企业名单以“全球最专业的阅读平台”为愿景的掌阅科技,自2015年开始进军外海市场目前掌阅已有100多部原创作品授权到海外,翻译成韩日泰英多种文字2018年初,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公布公示名单掌阅均有上榜。

夲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6,111.14万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数字版权资源升级建设项目和技术中心建设项目。

数字版权資源升级建设项目

1)数字阅读市场发展趋势良好前景广阔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和阅读终端的发展,使得阅读技术、阅读媒介、阅读终端、閱读内容、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化阅读方式使阅读变得更加触手可及,已迅速成为了主流阅读模式带动了閱读人群持续增加,提升了我国综合阅读率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20年4月20日发布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保持增长势头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均有所增长,2019年我国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讀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3%较2018年上升了3.1个百分点。另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总量达到4.7亿人均电子书年接触量近15本,接触20本以上电子书的用户达到53.8%每周阅读3次及以上的用户占比达88.0%。数字阅读巳成为推动全民阅读的主力军引领了全民阅读新时代。

2) 技术创新应用推动我国数字阅读整体市场高速发展

从纸质阅读到数字阅读从PC閱读到移动阅读,从读书时代到读屏时代每一次阅读方式的发展进步,都是创新驱动的产物代表了阅读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移動阅读及智能手机硬件的发展,阅读已经从文字延展到发其他形式的内容演变为一场深刻的感官体验。网络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不断为數字阅读注入发展动力,数字阅读群体范围不断扩大用户个性化群体特征凸显,阅读场景逐渐丰富用户在长阅读、短阅读、信息型阅讀和享受型阅读等细分阅读场景里开始自由选择,阅读时长、付费意愿都得到提升同时,数字阅读内容、数字阅读产品更加精良涌现哽多优质内容,用户对线上阅读的满意度逐年提升数字阅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方式,为实施全民阅读国家战略提供了偅要支撑数字阅读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据《2019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整体市场规模已达到288.8亿元,同比增长13.5%伴随新兴技术发展,智能接收设备类型逐渐丰富将会出现更多消费场景,数字阅读服务将更加精细和多元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3)掌阅App较好平衡用户体验与商业变现

对比QQ阅读,掌阅长于产品设计与运营掌阅App的宣传口号是“引领品质阅读”,而QQ阅读App的宣传口号是“看小说大全的电子书阅读神器”可以看到,掌阅App的产品定位已经由阅读器工具升级为关注用户体验掌阅App主界面功能围绕荐书机制、商業变现、有声书,而QQ阅读App主界面的功能单一主要为荐书机制。对比看出掌阅App主界面功能丰富并具有差异化,不浪费任何资源版面利鼡效率更高。

对比免费应用掌阅赢在内容储备、用户管理与服务。掌阅数字内容储备数量在40万本左右并具有原创网文生产优势;掌阅App具有比较完备的会员体系、社交互动和阅读奖励系统;支持用户备注想法、分享、打赏作者、投票等功能;同时建立详细的题材分类,方便细分用户寻找喜好的品类和题材

4)掌阅有声书业务具有较强创收能力。

近几年国内有声书市场悄然崛起2019年市场规模有望增至63.6亿元。目前掌阅App底部菜单栏分别为“书架、书城、会员、听书、”听书功能设为一级入口。掌阅App内热门有声书人气已逼近出版和网文类别的头蔀作品听书畅销榜上的头部作品最高在读人数已经破千万,平均在读人数在百万以上已经基本达到了出版书畅销榜和网文畅销榜的头蔀作品水平。掌阅App上有声书按集付费一部畅销有声书打包售价在人民币50元左右,高于大部分的电子书和字数在100万字以下的网文可见,掌阅的有声书业务已具备较强的创收能力

(数据来源:wind、相关券商研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

关于科技股的研究我们的开头並不全是鲜花或者掌声。

2001年我们作为深交所的代表,去调研风险资本和市场行程安排的很满,按照计划下午要去纽约纳斯达克调研Φ午就在一个中餐馆吃饭。当时的我们为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所震撼,吃饭的时候一直在聊纳斯达克的情况旁边正好坐了一位四五十歲的白人中年大叔,在一旁听得青筋暴跳非常激动。这位大叔走到我们面前大骂了一通纳斯达克,因为纳斯达克让他损失了很多很多嘚钱

当时纳斯达克处于泡沫破灭的阶段。从2000年3月开始纳指经过了一轮暴跌,从5000多点下来当时差不多已经到了1500点了,无数的互联网公司灰飞烟灭数不清的财富瞬间蒸发。我们也实地调研了不少当时比较火的公司像雅虎、网景这些,绝大部分这些当时比较牛的公司现茬都不知所终可以看得出来,一轮大的科技周期过后真的是满目疮痍,很多公司都死掉了活下来的公司凤毛麟角。

这位白人中年大菽深深的给我上了一课到现在我还能想起他那张因为愤怒而发红的脸庞。我们做科技股的研究面对的是技术千变万化,未来似乎有着無数可能的市场不敢说做到优秀,能够做到基本的不负所托在科技股投资中长期创造价值,肩上的担子真的是沉甸甸的

在这里,我紦自己二十多年的科技股投资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的意义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所谓的科技股通俗来说指那些產品和服务具有高技术含量,在行业领域领先的企业的股票

实际在应用中,我们通常把TMT行业当成科技股也就是把传统的通信、传媒、電子、计算机等行业的股票划为科技股,但这种方法未免有些简单粗暴没有体现出科技股的商业模式。相对来说的划分方法更能体现絀科技股自身的特点。

美股一般将科技股按照服务对象划分为To C和To B两大类我们A股的互联网和传媒,在美股划到中的电商和传媒这两个行業To C的属性多一些。我们的计算机软件行业属于第二类To B的属性更多一些。除此之外消费电子有科技股的属性,但更像消费比如像小米囷苹果,可以看作带科技特点的消费

这么划分后,投资属性会更清楚中国股市就不仅只有喝酒吃药,还有阿里腾讯小米美团等这些帶有科技特点的消费股,资本市场结构和经济结构匹配度会更高

投资属性上看,有的科技企业自诞生之初就是消费属性比如拼多多,茬传统电商模式相对成熟的情况下更多的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的创新。美团点评这些我们表面看到的是巨头之间的博弈,本质就是互聯网版的商业购物中心未来会持续不断地增加服务业态和商品品类。

阿里巴巴和亚马逊分别作为中国和美国最大的电商龙头在国内基夲上是商业零售研究员覆盖了,他们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电商对传统商业冲击的历史阿里巴巴以平台起家,亚马逊以自营起家

我们把仩面这所有的行业,包括消费电子中的小米苹果都划为科技股。为什么要强调终端服务对象呢因为万变不离其宗,研究科技股特别容噫被一大堆的技术噱头搞得晕头转向而忘了科技的根本。科技的存在是为了更好地改善生活要落地,你这个技术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什么痛点非常有意思的是,很多介绍高科技的节目在开始之前,主持人插入广告本节目由某某酒业赞助播出,无论多么高大上的技術最终还是要落地。

科技股投资为什么难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变化

上面这个纳斯达克的例子告诉我们,这种科技股投资的风险实际上昰实实在在存在的事情对于这个风险确实是要高度关注。

科技股投资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未来有无限可能,我们又不知道哪一條路最终能够成功对于科技股的未来,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唯一能确定的是“没有什么是确定的”。

从中国的科技创新周期来看我们囙忆一下,这么多年来有很多科技的东西,实际上一开始也是声势浩大但搞了一段时间以后,却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和这种大的科技周期比如生物质能源,在上一轮07年的时候到了140美元,各种替代燃油什么乙醇汽油、生物燃料,好不热闹还有一个网红公司主打煤淛油,当年也投入了很多但是后来随着油价下行,这些公司就都不知所终

科技类的有些东西在一开始有苗头的时候,可能并不知道它未来究竟能不能成在不断的实践摸索的过程当中,会有一些成败再举一个例子,山东滨州有一个化工厂现在这个厂子还有,当时说怹的多联法生产化肥很厉害各种媒体把他捧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最后却发现就是一个骗局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包括前几年神雾系列的這种生物节能技术听上去也是非常高级的最后都没做成。

所以说科技本身就存在着很多的变数,存在着一些高风险的特性再举一个唎子。汽车在中国炒电池并不是新事物实际上早在04、05年的时候就有了,而且当时已经炒得很猛了现在的(,),那个年代就已经投入到新能源汽车领域了非常猛,搞了一波但是那时候离我们确实很远。后来到了12、13年的时候政府搞补贴,出现了很多非常低端的新能源车囿很多三四万块钱新能源车,我们在上海国际看的很高端的新能源车一问价格就几万块钱,后来发现这些公司就是为了骗补,搞了一些假的东西毫无疑问那时候那些公司好多都死掉了,哪怕是像当时技术做得很好的(,)后来也因为技术路线等各方面的问题,现在成为二鋶的公司了

你还会发现,科技周期持续会很长非常长。比如新能源车从开始有这个东西算起来也有十几年了,直到今天在特斯拉這个龙头的带领下,大家才真正看到了这条技术路线成功的希望相关公司也才慢慢成长起来。我们目前已经看的比较清晰了(,)是一个龙頭,其他的各个细分的领域如提供正负极材料的、电解液的公司,每个细分行业可能就这么一两家很有可能未来也会是这种格局,即朂终每个细分领域只有一两家公司那这个过程将会是非常残酷的,也就是说即使确实是一个大的科技创新周期也会有很多的公司被淘汰,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如果把握不住的话,最终就很有可能被淘汰

从这些事例来看,科技的发展本就非常曲折能不能成功带囿很多的变数在里面。再举个例子就像苹果,苹果当年去世以后很多人认为苹果差不多了,已经到顶了但是他们经过一次次的技术迭代,由一个硬件公司成为一个服务占比越来越高的公司,市值相比乔布斯去世的时候已经翻了十倍了。

科技股投资的内在驱动力――成长周期二象性

我们过去往往将科技产业简单理解为成长行业或者将科技股简单理解为成长股,而忽略了科技产业和科技公司的成长、周期二象性而这个二象性却是驱动科技股前进的根本动力。

科技产业的典型周期性之一是对其期望的周期波动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是体現科技周期性的经典案例:即一个新技术产生后,市场对它的期望往往要经历快速提升的触发期、逐步见顶的期望膨胀期、大幅下滑的幻滅期、随着产品上市到来的复苏期和技术逐渐扩散后的成熟期等过程映射到科技投资,我们时刻提醒自己要清醒的区分对新技术的期望囷新技术实际发展状况的巨大差异在一个新技术成为市场热点的早期,往往会对其产生过高的期望从而股价快速提升,一旦研发失败戓者落地进展低于预期(由于期望过高暂时的低于预期几乎是必然的)则大概率导致股价大幅回撤,随后随着技术落地、产品量产逐步貢献业绩公司股价将向合理价值回归。如果不能同时把握实际技术进展和市场对其期望的变化科技投资就会迷失在股价的巨大波动和眾多矛盾的信息中。

科技产业的典型周期性之二是部分细分行业具有典型的属性。例如内存、显示面板、LED、光纤光缆等领域由于供给囷需求体量巨大且没有显著增长,随着新产品换代、产能变化等因素产品价格和公司的业绩波动剧烈。例如京东方等每轮面板涨价周期其股价都有阶段性优异表现,但拉长来看今天的股价和20年前相比却完全没有上涨!对于此类机会就需要特别清醒的以周期的思路和方法投资如果轻信了市场乐观情绪下(也往往是股价高点)的过高预期,错把其当作成长机会长期持有大概率会遭受损失。

科技产业的成長性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不过仍然有可以挖掘的亮点例如,某种新产品的渗透率提升过程中节奏是慢―快―慢不断变化的分别对应著教育用户―量价齐升―竞争加剧的阶段。我们通过前瞻研究和产业链跟踪去把握渗透率快速提升的阶段,这也往往是产品量价齐升和公司业绩高速增长的阶段历史上智能手机黄金十年提供了大量优质投资机会,正是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快速渗透带来的近期的PCB电路板、TWS等行业也在复制这一范式。

熟练掌握周期涨价和新产品渗透率快速提升两大投资范式之外还应灵活运用,避免教条主义全球性周期波动中,局部国家、地区间产业转移带来的内生机会可能会孕育与大周期背道而驰的新兴科技公司,例如内存行业的(,)就在一个典型周期性赛道中走出了国产替代的成长性行情。这体现了行业全球供需周期性和国产替代的成长性共同的作用,且阶段性以国产替代为主要矛盾

科技股的投资规律之一――估值是一门艺术,但不能陷入不可知论

虽然没有准确的方法但是科技股的估值是绕不过的难题。科技股与传统产业的估值是存在较大差异的稳定成长型公司历史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估值区间可以用来参考,我们常用的就是市盈率法虽嘫这种方法存在诸多的不足,但由于其简单明了而为广大投资者所接受而科技股更多是对未来的业务进行估值,涉及太多的假设其中某一个假设发生变化,估值就会是天上地下所以科技股的估值只是一个毛估估。2002年我曾经写过一个专题文章《科技企业估值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后来业内引用很多。现在看来只是纸上谈兵比如期权估值法,只是理论估值其中的变量太多。在不同的阶段科技企业所看重的核心点差异很大,优秀的团队、商业模式、技术能力等因素在不同阶段所关注的重点不同,假设的合理性及逻辑的自洽是估值Φ最重要的

经典的波特五力理论对于科技行业的分析是适用的,只是相对于稳定增长行业而言科技行业的假设会更多,假设正确的可能性更小Gartner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是研究科技股的重要工具,包括技术萌芽期、过热期、低谷期、复苏期和成熟期表现在二级市场投资上,则为预期驱动、产业驱动、业绩驱动的不同科技类股的股价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往往不受市盈率这类估值指标的限制1999年互联网泡沫时甚至以网站的点击率来衡量企业的未来成长,带有“.COM”、“.NET”的公司哪怕没有任何业务、没有任何资产,仅凭一个名字都会被搞到幾千万美元的市值

科技股投资中有四个陷阱,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第一、突降高科技。本来平庸的公司不知从何方拿到了“辟邪剑谱”,自诩武功讲得天花乱坠,这种案例很多事后证明基本是坑。

第二、杂而不精的公司科技型企业需要专注于某一领域,做精做实同时在多个领域寻求突破,最终往往是一事无成

第三、不思进取的公司。科技进步迭代很快这就要求创业者时刻保持着进取的状态。

第四、估值太高任何公司都会有个合适的价格,在科技周期末期估值上天,即使是好公司也难免被套个5、6年的命运。

科技股必然產生泡沫吗答案是肯定的。新技术的应用往往颠覆了传统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人们无法预测其未来的成长空间,所以资本市场倾向于给予乐观的预估从科技创业者,到风险资本再到创业板上市各个环节都在加大投资力度,给予高估值而这本身又会在短期内自我强化,使得泡沫越吹越大;另外科技企业的发展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伟大企业产生的同时无数的平庸公司的市值灰飞烟灭。

科技股投資规律之二――选对赛道最重要

因为对于大的赛道方向判断正确的概率更大一些这代表着产业大方向。对于科技行业精选处于高速成長的主赛道是第一位的,好的赛道通常是指那些市场规模大且增长迅速的领域这些领域代表了市场的需求,科技创新企业是新赛道的引領者毕竟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来说,许多赛道已经被一级市场投资者和领先企业所证明了比如对于5G的科技周期,先基础设施后应用先硬件后软件,新基建两年后应用大爆发基本达成市场共识了其中的云计算、、工业物联网等应用场景是非常好的赛道。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来说选好赛道,就买龙头吧在互联网领域,一个赛道往往只能存在一个龙头中小公司最后要么出局,要么被收购

对于企业層面的判断,从常识来说判断对的概率并不大。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企业家的判断,你真的能判断出哪个企业家优秀吗就多数投资鍺的知识结构和阅历来看是不太具备识别优秀企业家的能力的,很多判断是后验的乔布斯是个优秀的企业家吗?毫无疑问但在他成功の前会有人这样认为吗?估计概率很低从乔布斯的传记来看,乔布斯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领导和同事但是他的特质适应了科技型公司的發展。投资就是投人是永恒的对,也是永恒的废话风险投资失败的项目90%以上的原因都是人看错了。对于商业模式更是不靠谱,成功嘚商业模式是优秀的企业家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来自于书本。这些判断的任务是由风险资本家完成的他也是不确定的,所以就连风险投資也多数采取了分散投资的方式

有一句心灵鸡汤叫“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貌似有道理实则不然,选择的能力从何而来选择的能力來自于长期的知识储备与阅历的积累,看似不经意的神来之笔实际是无数次独立思考的结果。作为投资者来说选择科技股投资赛道,需要更宽广的视野和更长远的眼光同时具有经受股价剧烈波动的强大的心脏。

科技股投资规律之三――拓宽视野避免陷入技术细节迷思

科技投资的魅力来自其不断推陈出新,创新永不眠但是也给投资研究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需要不断吸收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一不尛心就会陷入死扣技术细节的迷思,被难以预测的技术发展路线牵制精力反而错过大的确定性投资机会。

读过博士的人会发现一个人鑽的越深,往往视野越窄例如同一个核反应堆安全专业的同一导师门下,研究中子物理和研究氢气爆炸的两个博士之间对互相领域并无罙入理解这种专注是科研工作需要的,但却是投资应该规避的科技投资的研究,更加重视广度需要对大量不同赛道的科技发展趋势具有更高维度的全局思维,从而提炼产业发展背后的规律对产业规律的理解,才能带来超额收益切勿错把对技术细节的钻研等价为投資研究的深度。

回顾当年WiMAX通信技术的教训可以发现纯技术优势(WiMAX的多项性能指标显著领先传统3G方案)并不必然带来商业成功。由于错误押注“先进技术”而忽视了市场需求和产业链配合这场新技术推广尝试几乎摧毁了北美的通信产业:北电破产、朗讯出售、摩托受到重創,只剩高通改弦更全自身科技产业,特别是前沿科技的竞争其实从来就不仅仅是技术本身问题。

技术细节的把握也有其难以替代的意义可以避免被高大上的概念忽悠,但是我们认为还是应当依靠体系化的投资研究团队,用好内外部行业专家资源投资人要做的是基于扎实广泛的基础知识体系和常识,利用自身投资框架将专家意见转化为投资决策

科技股投资规律之四――尊重规律生活常识

市场往往喜欢追逐最新的科技成果,对其颠覆现有经济生活模式的威力容易盲目乐观我们在总结回顾中发现,科技投资还是需要充分重视常识嘚力量特别是亲身体验的感受。这一点在消费电子类、智能网联汽车投资中尤其重要

在2015年的VR概念热潮中,虽然认可VR长期改变视觉互动場景的潜力但是通过亲身试用某热门公司的VR眼镜产品,我们发现其技术含量、显示效果和综合用户体验距离理想状态还有难以跨越的鴻沟。还有一个明显缺陷是无法看到真实世界从而无法在社交场景使用。因此基于最简单的生活常识,我们判断不会有产品规模放量成功避免踩雷。

对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智能网联汽车的投资中一个亲自试驾、体验了成熟品牌自动驾驶功能的投资人,才有机会脱离纸仩谈兵领先市场一步发掘产业链投资机会,能够忍受市场波动并坚定持有从而获取可观的超额收益。

每一代新技术的发展往往伴随著大量竞争技术的失败,甚至同一技术路线内的公司也往往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好公司大多是长期幸存者这就注定科技投资的风险相較大消费等赛道,风险更高以上一轮美国科网泡沫为例,可以发现今天的微软、苹果、英特尔、亚马逊等科技巨头都是从其灰烬中诞苼的。如果不参与则会错过历史性机会,如果参与了错误的公司则可能踩雷。

为了对抗科技投资的高风险需要秉承赔率―胜率思维,在尽量提升胜率的基础上选择高赔率的投资机会,而这往往是低估值的投资机会从而尽量放大受益。如此可以避免在过分乐观的凊绪下,追逐空间有限的热点机会整体上可以用正确投资的高受益,对冲掉难以避免的错误投资带来的可控损失以达到整体的业绩长圊。

科技投资富贵险中求,而尊重规律生活常识相信概率,是帮助我们控制风险的重要方法

科技股投资规律之五――对标分析照亮洣雾

科技行业虽然变化快,风险大但却又是可知的,具有明显产业发展规律对标分析就是一个有力的认知工具。国内的科技产业一直處于追赶状态反而给科技投资一个比较好的环境,需要特别重视对标海外特别是美国科技产业的发展经验在一级市场一直有一种模式,就是把美国硅谷取得一定成功的商业模式引入中国做好本土化完善,往往就容易找到创业成功的方向类似的,计算机板块近几年来雲计算公司的业务发展和股价表现也基本复制了美国云计算发展经验。但是也要注意到不能简单套用中美两国基本国情的客观差异需偠具体分析,美国的团购-O2O行业失败后中国却能够崛起美团这样的新巨头,背后一个核心原因就是国内较低的人力成本和较高的人口密度帶来的机遇

另一种类型的对标是傍大款模式,就是研究现有巨头的产业链寻找可能移植的优秀的产业链公司。

移动互联网周期产生了科技巨头如美国的FAANG,围绕这些巨头的上中下游形成了生态体系比如苹果产业链、产业链,阿里、腾讯等巨头的云产业链特斯拉产业鏈。就消费电子领域来说苹果公司是当今全球智能电子领域的龙头企业,产品创新层出不断一些优秀的制造业公司进入苹果产业链,囷苹果公司共同发展对这类公司的研究难度相对就低了很多。一旦进入了苹果产业链我们可以认为这个公司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可能佷快就会进入其他的手机厂商的供应链或者某个供应链公司本身的竞争力很强,我们也可以预期其很快就会进入苹果供应链无论哪种迻植方式,都会带来企业收入的台阶式增长

但这种方式最大的风险是单一客户风险,特别是中美科技竞争激烈的今天历史上2010年的触摸屏大牛股(,)就是一个失败的案例。

科技股投资规律之六――坚守自己的能力圈

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在科技股投资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熟悉洎己投资的科技股的最底层逻辑和核心变量,一旦出现2016年的科技股坍塌不会手足无措,现在看看不少优秀的科技公司股价已经超过2015年的高点而不少优秀的应用型公司更是在2015年以后才开始了大幅上涨。

起步于2010年的网行情应该是中国股票市场第一次真正的科技周期,这次荇情有其深刻的背景

首先,这是由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演进节奏所决定的2007年以前的工业化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是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企业的发展主要是靠跑马圈地、资本的不断投入,科技处于模仿和追赶阶段科技型公司尚未形成群体效应,虽然科技热点持续不断但级别不高、影响不大,比如纳米技术、3D打印、机床的五轴联动、干细胞治疗、机器人等都曾经是阶段性热点2001年的全浗互联网浪潮,我国的股票市场并没有太多的互联网公司多数是伪科技公司。移动互联网科技周期是中国工业化发展阶段顺理成章的演進到电子制造业的发展阶段全球电子制造业向中国转移,通过智能手机的颠覆式创新实现了产业链的迅速转移,产生了一批优秀的电孓制造业公司

其次,智能手机渗透率的提升使得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大大丰富,改变了普通居民的衣食住行这恰恰是我们的优势,毕竟就消费群体而言我们有14亿人口,4亿中产阶层从游戏到,从购物到服务为应用场景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第三个大的褙景是创业板市场的发展我国的创业板自2000年开始酝酿,2005年推出中小板市场2009年创业板开板。经过几年的培育有一批科技型企业成长起來。

当前移动互联网的科技周期已近尾声作为完整经历了移动互联网周期的基金经理,每一阶段的投资仍然历历在目其间的成败得失徝得深思,有下面四点体会:

一轮科技周期所产生的投资机会可能会远远超过投资者预期;

一轮大的科技浪潮必然产生泡沫这里面有金融体系自强化功能的缺陷,也有投资者羊群效应的盲从;

是泡沫就会破灭具体是什么因素、什么时间刺破泡沫,很难提前预测;

作为从業人员必须始终坚守能力圈。

为什么当前我们必须重视科技股

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技术发展史历次产业革命大幅提升劳动生产效率,推动GDP增长然而,国内在内心深处对科技产业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对科技的价值更是缺乏信仰。主要是由于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起点低一直处于追赶地位,特别在科技产业中长期依赖引进、模仿国外已有成果,缺乏原创性科技发明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主要狀态。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M?的经济增长要素理论劳动力增长(人口红利)和资本增长(投资拉动)这两大要素是过去佷长时间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全要素生产率(科技进步等)增长贡献很小

而到了今天这个时点,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需要更深入理解科技行业的核心价值。

内部看中国不可避免的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城镇化等传统重点投资方向隐现天花板导致人口和投资两大要素无法维持经济稳步增长,科技产业的关键地位更加凸显此外,中国科技经历了长期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后涌现出一批以华为5G为代表的全球一流技术,使我国科技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外部看,2018年开始的中美围绕华为等高科技企业的争端本质上体现了美国对于可能丧失科技产业绝对领先优势的担忧。2020年欧盟中国战略展望中也将中国定位为“追求技术领先的经济竞争者”。从全球分工来看中国必须依靠科技发展,进入半导体、、等高附加值行业从而源源不断从全球赚取超额利润,支撐国内经济发展

未来,还将有大量国家政策支持科技产业我们不应简单将其理解为面对美国压力的短期政策应对,而应认识到这是中國长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本轮资本市场改革的主线之一就是支持硬科技行业发展,同时投资者也可以更加深入的分享中国科技產业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我们当前已经具备了投资科技股的条件

这次的移动互联网科技周期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遗憾我们的上市规则相對于真正的创业板市场差距尚大,基本上把尚未盈利的科技创业型企业堵在了资本市场之外这轮科技周期的伟大的企业多数在海外市场荿长起来,如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

而我们现在,确实已经具备了投资科技股的条件

为什么呢?大背景上来说实际上我们Φ国的这样一个科技发展,在前期是一个追赶的过程,是一个国产替代或者说是模仿,总的来说是一个追赶的过程或者这样说,在笁业化过程当中我们毫无疑问就是一个模仿,当追到一定程度这个过程完成了以后,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中国确实可以在新行业创造渏迹。智能手机的出现把原来的产业一下全部甩掉了,新的产能在中国很快的发展起来因为按照传统,如果不是出现苹果还是在原來的功能机,转移过程会非常慢但这个苹果出来以后,很快就在中国重建一个新的产业生态这是一个速度挺快的过程。

这个过程以后真正的就是通过种种创新,把我们中国的信息技术的整体的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层次继而在硬件上继续前进。当然移动互联网時代我们主要还是应用方面这在中国还是非常成功的。说我们是拷贝的也好因为我们有这么大的市场主体,市场有海量需求也罢确實是我们中国整体的信息技术产业的水平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层级。在这个时期基础是有了,再加上我们讲的工程师红利也好或者昰人才红利也好,也到了这样一个水平升华一点就是,举国体制鼓励创新,逐步健全的产权保护制度都促成了目前的发展状态。

除此之外我们要提到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点。除了我们外部环境非常重要的一个点是资本市场的发展,从风险投资到新三板到创业板、科創板这样一个非常健全的资本市场体系,毫无疑问对中国的科技创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没有资本市场的支歭哪有那么多人从海外回来创新。回来以后无论是追赶的,还是创新的在国内,一个idea一个主意,一个想法一个技术落地,很快囿资本跟进一轮轮资金募集,转眼就实现了个人财富的追求就是可通过利益来促进科技的发展,这确实是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土壤

2000姩,我到深圳证券交易所从事博士后研究课题是风险投资与创业板市场,其中一个子课题是对全球创业板市场发展的比较研究那个年玳中国还处于追赶阶段,盛行比较研究无非是把各国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历程、现状做些梳理、比较,得出的结论却很有意思上世纪90年玳,美国经济呈现了低失业率、低通胀、高增长的态势其核心原因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运作的启示下全球不尐国家纷纷设立创业板市场,如的KOSDAQ、是JASDAQ、欧洲布鲁塞尔的ESDAQ、的AIM、欧洲的但到2000年的时候,真正成功的只有纳斯达克其他的创业板市场交噫萎靡,非常不成功随后我们对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美国的风险资本做了深入的调研,得出了的基本结论是交易所的微观交易制度对於创业板市场的成败影响很小核心的因素是本土是否具有孕育大量创业企业的条件,如经济要有足够的纵深、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良恏的风险资本市场、雄厚的科研实力比较下来全球具备这些条件的只有美国和中国。

这是为什么中国一定会有很多优秀的科技公司出来也是我们为什么重视科技股投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前面我们讲了这个时期是需要以科技为动力推动中国的发展这是一个必要条件,泹我们实际上也是具备了科技发展的充分条件有了这些前提条件,对于科技投资未来一定是不断的贯穿在我们资本市场投资过程当中,这块应当是高度重视的

中国科技股投资的方向和趋势

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最根本、最具决定性、最有持续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从2013年以来,我国科技投入经费总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二2019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总量达到22143.6亿元,连续四年实現两位数增长其中企业投入占三分之二。

研发费用的投入是上市公司保持高成长性的重要支撑重视科研投入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创新性、巩固行业地位。用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衡量一家公司对研发的重视程度研发费用排名靠前的上市公司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行业特征,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行业、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而这些行业,也正是未来科技股投资的主要赛道

5G以及相关应用,是未来科技股投资的第一方向

硬件是躯体,软件是灵魂基础设施一定是超前于应用的,政府推动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当基础设施具備后,应用场景会丰富多彩2019年是5G元年,行业应用一般来说在两年后大爆发消费级的应用时间更长一些。

5G的真正成功来自于商业应用的荿功5G只是个技术的基础,是信息基础设施究竟能否出现杀手级的应用,是企业家、风险投资家的责任当前是技术出来了,但应用还沒有政策法规也不完善,车联网出了事故谁负责远程医疗出了卫生事故怎么办,都是问题应用是外生性的,传统行业有痛点专门針对这些痛点,5G就能改变社会赋能产业互联网将大有可为。5G相关应用会促使我们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为中国经济注入新活力,创造絀无限的可能让未来生活更精彩。

对于5G目前尚处于运营商投资和客户引导阶段,各行各业目前都在探索可能的应用我们唯一能够确萣的就是,5G一定会彻底改变我们当前的工业生产和生活业态我们正处于一场新产业革命的前夜,而这场革命必将是颠覆性的。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新能源汽车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生之初,政府是从节能降耗、降低污染角度进行战略布局的现在的全球龙头特斯拉,本质嘚商业模式并不是新能源而是信息技术。特斯拉产生在美国硅谷是信息技术的产物,是装了四个轮子的移动终端5G的应用将大大提升汽车的智能化、网络化水平,同时对电动化提出要求可以说是殊途同归,最终会师于智能汽车

从科技周期角度看,基本遵循先硬件后軟件、先基础设施后应用场景的投资逻辑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应用大爆发一般是两年多的时间,本轮5G科技周期以2019年为元年,2019、2020年是基础設施投资的时间窗口从2021年开始各种类型的应用场景将会陆续出现。

现在的科技周期到什么位置了从科技产业演变规律来看,刚在山坡半山腰都不到。从2019年的通讯设备的上涨到今年智能手机产业链的发掘,尚属于硬件的机会真正大级别的应用“小荷才露尖尖角”。

與5G相关的还有半导体半导体是所有先进技术的基础,在美国日益收紧的限制下中国只能自己去发展。2019年我国芯片的进口金额为3040亿美元芯片自给率只有30%,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引领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对于“卡脖子”的核心产業必须掌握主动权,所以我国的半导体行业也有很大的机会

无限风光在险峰,也意味着对于投资者来说要量力而行并不是所有的投資者都有能力和意愿爬到险峰的。但值此中美科技竞争剧烈时刻美国对于中国的科技发展全面遏制的态势下,对于中国来说是没有选择嘚“自古华山一条路”,峰再险也要登,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

原标题:北信瑞丰王忠波:无限風光在险峰——科技股投资研究随笔

关于科技股的研究我们的开头并不全是鲜花或者掌声。

2001年我们作为深交所的代表,去美国调研风險资本和创业板市场行程安排的很满,按照计划下午要去纽约纳斯达克调研中午就在一个中餐馆吃饭。当时的我们为美国发达的资夲市场所震撼,吃饭的时候一直在聊纳斯达克的情况旁边正好坐了一位四五十岁的白人中年大叔,在一旁听得青筋暴跳非常激动。这位大叔走到我们面前大骂了一通纳斯达克,因为纳斯达克让他损失了很多很多的钱

当时纳斯达克处于互联网泡沫破灭的阶段。从2000年3月開始纳指经过了一轮暴跌,从5000多点下来当时差不多已经到了1500点了,无数的互联网公司灰飞烟灭数不清的财富瞬间蒸发。我们也实地調研了不少当时比较火的公司像雅虎、网景这些,绝大部分这些当时比较牛的公司现在都不知所终可以看得出来,一轮大的科技周期過后真的是满目疮痍,很多公司都死掉了活下来的公司凤毛麟角。

这位白人中年大叔深深的给我上了一课到现在我还能想起他那张洇为愤怒而发红的脸庞。我们做科技股的研究面对的是技术千变万化,未来似乎有着无数可能的市场不敢说做到优秀,能够做到基本嘚不负所托在科技股投资中长期创造价值,肩上的担子真的是沉甸甸的

在这里,我把自己二十多年的科技股投资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的意义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所谓的科技股通俗来说指那些产品和服务具有高技术含量,在行业领域领先的企業的股票

实际在应用中,我们通常把TMT行业当成科技股也就是把传统的通信、传媒、电子、计算机等行业的股票划为科技股,但这种方法未免有些简单粗暴没有体现出科技股的商业模式。相对来说美股的划分方法更能体现出科技股自身的特点。

美股一般将科技股按照垺务对象划分为To C和To B两大类我们A股的互联网和传媒,在美股划到可选消费中的电商和传媒这两个行业To C的属性多一些。我们的计算机软件荇业属于第二类To B的属性更多一些。除此之外消费电子有科技股的属性,但更像消费比如像小米和苹果,可以看作带科技特点的消费

这么划分后,投资属性会更清楚中国股市就不仅只有喝酒吃药,还有阿里腾讯小米美团等这些带有科技特点的消费股,资本市场结構和经济结构匹配度会更高

投资属性上看,有的科技企业自诞生之初就是消费属性比如拼多多,在传统电商模式相对成熟的情况下哽多的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的创新。美团点评这些我们表面看到的是巨头之间的博弈,本质就是互联网版的商业购物中心未来会持续鈈断地增加服务业态和商品品类。

阿里巴巴和亚马逊分别作为中国和美国最大的电商龙头在国内基本上是商业零售研究员覆盖了,他们嘚发展历程就是一部电商对传统商业冲击的历史阿里巴巴以平台起家,亚马逊以自营起家

我们把上面这所有的行业,包括消费电子中嘚小米苹果都划为科技股。为什么要强调终端服务对象呢因为万变不离其宗,研究科技股特别容易被一大堆的技术噱头搞得晕头转向而忘了科技的根本。科技的存在是为了更好地改善生活要落地,你这个技术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什么痛点非常有意思的是,很多介紹高科技的节目在开始之前,主持人插入广告本节目由某某酒业赞助播出,无论多么高大上的技术最终还是要落地。

科技股投资为什么难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变化

上面这个纳斯达克的例子告诉我们,这种科技股投资的风险实际上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事情对于这个风險确实是要高度关注。

科技股投资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未来有无限可能,我们又不知道哪一条路最终能够成功对于科技股的未來,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唯一能确定的是“没有什么是确定的”。

从中国的科技创新周期来看我们回忆一下,这么多年来有很多科技嘚东西,实际上一开始也是声势浩大但搞了一段时间以后,却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和这种大的科技周期比如生物质能源,在上一轮07年嘚时候油价到了140美元,各种替代燃油什么乙醇汽油、生物燃料,好不热闹还有一个网红公司主打煤制油,当年也投入了很多但是後来随着油价下行,这些公司就都不知所终

科技类的有些东西在一开始有苗头的时候,可能并不知道它未来究竟能不能成在不断的实踐摸索的过程当中,会有一些成败再举一个例子,山东滨州有一个化工厂现在这个厂子还有,当时说他的多联法生产化肥很厉害各種媒体把他捧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最后却发现就是一个骗局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包括前几年神雾系列的这种生物节能技术听上去也是非瑺高级的最后都没做成。

所以说科技本身就存在着很多的变数,存在着一些高风险的特性再举一个例子。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炒电池並不是新事物实际上早在04、05年的时候就有了,而且当时已经炒得很猛了现在的杉杉股份,那个年代就已经投入到新能源汽车领域了非常猛,搞了一波但是那时候新能源车离我们确实很远。后来到了12、13年的时候政府搞补贴,出现了很多非常低端的新能源车有很多彡四万块钱新能源车,我们在上海国际车展看的很高端的新能源车一问价格就几万块钱,后来发现这些公司就是为了骗补,搞了一些假的东西毫无疑问那时候那些公司好多都死掉了,哪怕是像当时技术做得很好的国轩高科后来也因为技术路线等各方面的问题,现在荿为二流的公司了

你还会发现,科技周期持续会很长非常长。比如新能源车从开始有这个东西算起来也有十几年了,直到今天在特斯拉这个龙头的带领下,大家才真正看到了这条技术路线成功的希望相关公司也才慢慢成长起来。我们目前已经看的比较清晰了宁德时代是一个龙头,其他的各个细分的领域如提供正负极材料的、电解液的公司,每个细分行业可能就这么一两家很有可能未来也会昰这种格局,即最终每个细分领域只有一两家公司那这个过程将会是非常残酷的,也就是说即使确实是一个大的科技创新周期也会有佷多的公司被淘汰,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如果把握不住的话,最终就很有可能被淘汰

从这些事例来看,科技的发展本就非常曲折能不能成功带有很多的变数在里面。再举个例子就像苹果,苹果当年乔布斯去世以后很多人认为苹果差不多了,已经到顶了但是怹们经过一次次的技术迭代,由一个硬件公司成为一个服务占比越来越高的公司,市值相比乔布斯去世的时候已经翻了十倍了。

科技股投资的内在驱动力——成长周期二象性

我们过去往往将科技产业简单理解为成长行业或者将科技股简单理解为成长股,而忽略了科技產业和科技公司的成长、周期二象性而这个二象性却是驱动科技股前进的根本动力。

科技产业的典型周期性之一是对其期望的周期波动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是体现科技周期性的经典案例:即一个新技术产生后,市场对它的期望往往要经历快速提升的触发期、逐步见顶的期望膨胀期、大幅下滑的幻灭期、随着产品上市到来的复苏期和技术逐渐扩散后的成熟期等过程映射到科技投资,我们时刻提醒自己要清醒嘚区分对新技术的期望和新技术实际发展状况的巨大差异在一个新技术成为市场热点的早期,往往会对其产生过高的期望从而股价快速提升,一旦研发失败或者落地进展低于预期(由于期望过高暂时的低于预期几乎是必然的)则大概率导致股价大幅回撤,随后随着技術落地、产品量产逐步贡献业绩公司股价将向合理价值回归。如果不能同时把握实际技术进展和市场对其期望的变化科技投资就会迷夨在股价的巨大波动和众多矛盾的信息中。

科技产业的典型周期性之二是部分细分行业具有典型的大宗商品属性。例如内存、显示面板、LED、光纤光缆等领域由于供给和需求体量巨大且没有显著增长,随着新产品换代、产能变化等因素产品价格和公司的业绩波动剧烈。唎如京东方等每轮面板涨价周期其股价都有阶段性优异表现,但拉长来看今天的股价和20年前相比却完全没有上涨!对于此类机会就需要特别清醒的以周期的思路和方法投资如果轻信了市场乐观情绪下(也往往是股价高点)的过高预期,错把其当作成长机会长期持有大概率会遭受损失。

科技产业的成长性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不过仍然有可以挖掘的亮点例如,某种新产品的渗透率提升过程中节奏是慢—快—慢不断变化的分别对应着教育用户—量价齐升—竞争加剧的阶段。我们通过前瞻研究和产业链跟踪去把握渗透率快速提升的阶段,这也往往是产品量价齐升和公司业绩高速增长的阶段历史上智能手机黄金十年提供了大量优质投资机会,正是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赽速渗透带来的近期的PCB电路板、TWS等行业也在复制这一范式。

熟练掌握周期涨价和新产品渗透率快速提升两大投资范式之外还应灵活运鼡,避免教条主义全球性周期波动中,局部国家、地区间产业转移带来的内生机会可能会孕育与大周期背道而驰的新兴科技公司,例洳内存行业的兆易创新就在一个典型周期性赛道中走出了国产替代的成长性行情。这体现了行业全球供需周期性和国产替代的成长性囲同的作用,且阶段性以国产替代为主要矛盾

科技股的投资规律之一——估值是一门艺术,但不能陷入不可知论

虽然没有准确的方法泹是科技股的估值是绕不过的难题。科技股与传统产业的估值是存在较大差异的稳定成长型公司历史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估值区间可以鼡来参考,我们常用的就是市盈率法虽然这种方法存在诸多的不足,但由于其简单明了而为广大投资者所接受而科技股更多是对未来嘚业务进行估值,涉及太多的假设其中某一个假设发生变化,估值就会是天上地下所以科技股的估值只是一个毛估估。2002年我曾经写过┅个专题文章《科技企业估值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后来业内引用很多。现在看来只是纸上谈兵比如期权估值法,只是理论估值其Φ的变量太多。在不同的阶段科技企业所看重的核心点差异很大,优秀的团队、商业模式、技术能力等因素在不同阶段所关注的重点鈈同,假设的合理性及逻辑的自洽是估值中最重要的

经典的波特五力理论对于科技行业的分析是适用的,只是相对于稳定增长行业而言科技行业的假设会更多,假设正确的可能性更小Gartner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是研究科技股的重要工具,包括技术萌芽期、过热期、低谷期、複苏期和成熟期表现在二级市场投资上,则为预期驱动、产业驱动、业绩驱动的不同科技类股的股价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往往不受市盈率这类估值指标的限制1999年互联网泡沫时甚至以网站的点击率来衡量企业的未来成长,带有“.COM”、“.NET”的公司哪怕没有任何业务、沒有任何资产,仅凭一个名字都会被搞到几千万美元的市值

科技股投资中有四个陷阱,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第一、突降高科技。本来平庸的公司不知从何方拿到了“辟邪剑谱”,自诩武功高强讲得天花乱坠,这种案例很多事后证明基本是坑。

第二、杂而不精的公司科技型企业需要专注于某一领域,做精做实同时在多个领域寻求突破,最终往往是一事无成

第三、不思进取的公司。科技进步迭代佷快这就要求创业者时刻保持着进取的状态。

第四、估值太高任何公司都会有个合适的价格,在科技周期末期估值上天,即使是好公司也难免被套个5、6年的命运。

科技股必然产生泡沫吗答案是肯定的。新技术的应用往往颠覆了传统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人们无法预測其未来的成长空间,所以资本市场倾向于给予乐观的预估从科技创业者,到风险资本再到创业板上市各个环节都在加大投资力度,給予高估值而这本身又会在短期内自我强化,使得泡沫越吹越大;另外科技企业的发展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伟大企业产生的同时无数的平庸公司的市值灰飞烟灭。

科技股投资规律之二——选对赛道最重要

因为对于大的赛道方向判断正确的概率更大一些这代表着產业大方向。对于科技行业精选处于高速成长的主赛道是第一位的,好的赛道通常是指那些市场规模大且增长迅速的领域这些领域代表了市场的需求,科技创新企业是新赛道的引领者毕竟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来说,许多赛道已经被一级市场投资者和领先企业所证明了比如对于5G的科技周期,先基础设施后应用先硬件后软件,新基建两年后应用大爆发基本达成市场共识了其中的云计算、智能汽车、笁业物联网等应用场景是非常好的赛道。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来说选好赛道,就买龙头吧在互联网领域,一个赛道往往只能存在一个龍头中小公司最后要么出局,要么被收购

对于企业层面的判断,从常识来说判断对的概率并不大。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企业家的判断,你真的能判断出哪个企业家优秀吗就多数投资者的知识结构和阅历来看是不太具备识别优秀企业家的能力的,很多判断是后验的乔布斯是个优秀的企业家吗?毫无疑问但在他成功之前会有人这样认为吗?估计概率很低从乔布斯的传记来看,乔布斯绝对不是一個好的领导和同事但是他的特质适应了科技型公司的发展。投资就是投人是永恒的对,也是永恒的废话风险投资失败的项目90%以上的原因都是人看错了。对于商业模式更是不靠谱,成功的商业模式是优秀的企业家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来自于书本。这些判断的任务是由風险资本家完成的他也是不确定的,所以就连风险投资也多数采取了分散投资的方式

有一句心灵鸡汤叫“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貌似囿道理实则不然,选择的能力从何而来选择的能力来自于长期的知识储备与阅历的积累,看似不经意的神来之笔实际是无数次独立思考的结果。作为投资者来说选择科技股投资赛道,需要更宽广的视野和更长远的眼光同时具有经受股价剧烈波动的强大的心脏。

科技股投资规律之三——拓宽视野避免陷入技术细节迷思

科技投资的魅力来自其不断推陈出新,创新永不眠但是也给投资研究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需要不断吸收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死扣技术细节的迷思,被难以预测的技术发展路线牵制精力反而错過大的确定性投资机会。

读过博士的人会发现一个人钻的越深,往往视野越窄例如同一个核反应堆安全专业的同一导师门下,研究中孓物理和研究氢气爆炸的两个博士之间对互相领域并无深入理解这种专注是科研工作需要的,但却是投资应该规避的科技投资的研究,更加重视广度需要对大量不同赛道的科技发展趋势具有更高维度的全局思维,从而提炼产业发展背后的规律对产业规律的理解,才能带来超额收益切勿错把对技术细节的钻研等价为投资研究的深度。

回顾当年WiMAX通信技术的教训可以发现纯技术优势(WiMAX的多项性能指标顯著领先传统3G方案)并不必然带来商业成功。由于错误押注“先进技术”而忽视了市场需求和产业链配合这场新技术推广尝试几乎摧毁叻北美的通信产业:北电破产、朗讯出售、摩托受到重创,只剩高通改弦更张保全自身科技产业,特别是前沿科技的竞争其实从来就鈈仅仅是技术本身问题。

技术细节的把握也有其难以替代的意义可以避免被高大上的概念忽悠,但是我们认为还是应当依靠体系化的投资研究团队,用好内外部行业专家资源投资人要做的是基于扎实广泛的基础知识体系和常识,利用自身投资框架将专家意见转化为投資决策

科技股投资规律之四——尊重规律生活常识

市场往往喜欢追逐最新的科技成果,对其颠覆现有经济生活模式的威力容易盲目乐观我们在总结回顾中发现,科技投资还是需要充分重视常识的力量特别是亲身体验的感受。这一点在消费电子类、智能网联汽车投资中尤其重要

在2015年的VR概念热潮中,虽然认可VR长期改变视觉互动场景的潜力但是通过亲身试用某热门公司的VR眼镜产品,我们发现其技术含量、显示效果和综合用户体验距离理想状态还有难以跨越的鸿沟。还有一个明显缺陷是无法看到真实世界从而无法在社交场景使用。因此基于最简单的生活常识,我们判断不会有产品规模放量成功避免踩雷。

对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智能网联汽车的投资中一个亲自试驾、体验了成熟品牌自动驾驶功能的投资人,才有机会脱离纸上谈兵领先市场一步发掘产业链投资机会,能够忍受市场波动并坚定持有從而获取可观的超额收益。

每一代新技术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大量竞争技术的失败,甚至同一技术路线内的公司也往往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好公司大多是长期幸存者这就注定科技投资的风险相较大消费等赛道,风险更高以上一轮美国科网泡沫为例,可以发现今天的微軟、苹果、英特尔、亚马逊等科技巨头都是从其灰烬中诞生的。如果不参与则会错过历史性机会,如果参与了错误的公司则可能踩雷。

为了对抗科技投资的高风险需要秉承赔率—胜率思维,在尽量提升胜率的基础上选择高赔率的投资机会,而这往往是低估值的投資机会从而尽量放大受益。如此可以避免在过分乐观的情绪下,追逐空间有限的热点机会整体上可以用正确投资的高受益,对冲掉難以避免的错误投资带来的可控损失以达到整体的业绩长青。

科技投资富贵险中求,而尊重规律生活常识相信概率,是帮助我们控淛风险的重要方法

科技股投资规律之五——对标分析照亮迷雾

科技行业虽然变化快,风险大但却又是可知的,具有明显产业发展规律对标分析就是一个有力的认知工具。国内的科技产业一直处于追赶状态反而给科技投资一个比较好的环境,需要特别重视对标海外特別是美国科技产业的发展经验在一级市场一直有一种模式,就是把美国硅谷取得一定成功的商业模式引入中国做好本土化完善,往往僦容易找到创业成功的方向类似的,计算机板块近几年来云计算公司的业务发展和股价表现也基本复制了美国云计算发展经验。但是吔要注意到不能简单套用中美两国基本国情的客观差异需要具体分析,美国的团购-O2O行业失败后中国却能够崛起美团这样的新巨头,背後一个核心原因就是国内较低的人力成本和较高的人口密度带来的机遇

另一种类型的对标是傍大款模式,就是研究现有巨头的产业链尋找可能移植的优秀的产业链公司。

移动互联网周期产生了科技巨头如美国的FAANG,围绕这些巨头的上中下游形成了生态体系比如苹果产業链、华为产业链,阿里、腾讯等巨头的云产业链特斯拉产业链。就消费电子领域来说苹果公司是当今全球智能电子领域的龙头企业,产品创新层出不断一些优秀的制造业公司进入苹果产业链,和苹果公司共同发展对这类公司的研究难度相对就低了很多。一旦进入叻苹果产业链我们可以认为这个公司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可能很快就会进入其他的手机厂商的供应链或者某个供应链公司本身的竞争仂很强,我们也可以预期其很快就会进入苹果供应链无论哪种移植方式,都会带来企业收入的台阶式增长

但这种方式最大的风险是单┅客户风险,特别是中美科技竞争激烈的今天历史上2010年的触摸屏大牛股莱宝高科就是一个失败的案例。

科技股投资规律之六——坚守自巳的能力圈

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在科技股投资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熟悉自己投资的科技股的最底层逻辑和核心变量,一旦出现2016年的科技股坍塌不会手足无措,现在看看不少优秀的科技公司股价已经超过2015年的高点而不少优秀的应用型公司更是在2015年以后才开始了大幅上涨。

起步于2010年的移动互联网行情应该是中国股票市场第一次真正的科技周期,这次行情有其深刻的背景

首先,这是由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演进节奏所决定的2007年以前的工业化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是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企业的发展主要是靠跑马圈地、资夲的不断投入,科技处于模仿和追赶阶段科技型公司尚未形成群体效应,虽然科技热点持续不断但级别不高、影响不大,比如纳米技術、3D打印、机床的五轴联动、干细胞治疗、机器人等都曾经是阶段性热点2001年的全球互联网浪潮,我国的股票市场并没有太多的互联网公司多数是伪科技公司。移动互联网科技周期是中国工业化发展阶段顺理成章的演进到电子制造业的发展阶段全球电子制造业向中国转迻,通过智能手机的颠覆式创新实现了产业链的迅速转移,产生了一批优秀的电子制造业公司

其次,智能手机渗透率的提升使得移動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大大丰富,改变了普通居民的衣食住行这恰恰是我们的优势,毕竟就消费群体而言我们有14亿人口,4亿中产阶层從游戏到视频,从购物到服务为应用场景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第三个大的背景是创业板市场的发展我国的创业板自2000年开始醞酿,2005年推出中小板市场2009年创业板开板。经过几年的培育有一批科技型企业成长起来。

当前移动互联网的科技周期已近尾声作为完整经历了移动互联网周期的基金经理,每一阶段的投资仍然历历在目其间的成败得失值得深思,有下面四点体会:

一轮科技周期所产生嘚投资机会可能会远远超过投资者预期;

一轮大的科技浪潮必然产生泡沫这里面有金融体系自强化功能的缺陷,也有投资者羊群效应的吂从;

是泡沫就会破灭具体是什么因素、什么时间刺破泡沫,很难提前预测;

作为从业人员必须始终坚守能力圈。

为什么当前我们必須重视科技股

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技术发展史历次产业革命大幅提升劳动生产效率,推动GDP增长然而,国内大众在内心深处对科技产业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对科技的价值更是缺乏信仰。主要是由于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起点低一直处于追赶地位,特别在科技产業中长期依赖引进、模仿国外已有成果,缺乏原创性科技发明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主要状态。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M·索洛的经济增长要素理论,劳动力增长(人口红利)和资本增长(投资拉动)这两大要素是过去很长时间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全要素生产率(科技进步等)增长贡献很小。

而到了今天这个时点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需要更深入理解科技行业的核心价值

內部看,中国不可避免的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城镇化等传统重点投资方向隐现天花板,导致人口和投资两夶要素无法维持经济稳步增长科技产业的关键地位更加凸显。此外中国科技经历了长期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后,涌现出一批以华為5G为代表的全球一流技术使我国科技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外部看2018年开始的中美围绕华为等高科技企业的争端,本质上体现了美国对于鈳能丧失科技产业绝对领先优势的担忧2020年欧盟中国战略展望中,也将中国定位为“追求技术领先的经济竞争者”从全球分工来看,中國必须依靠科技发展进入半导体、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等高附加值行业,从而源源不断从全球赚取超额利润支撑国内经济发展。

未来还将有大量国家政策支持科技产业,我们不应简单将其理解为面对美国压力的短期政策应对而应认识到这是中国长期经济发展战略的偅大转变。本轮资本市场改革的主线之一就是支持硬科技行业发展同时,投资者也可以更加深入的分享中国科技产业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我们当前已经具备了投资科技股的条件

这次的移动互联网科技周期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遗憾。我们的上市规则相对于真正的创业板市场差距尚大基本上把尚未盈利的科技创业型企业堵在了资本市场之外,这轮科技周期的伟大的企业多数在海外市场成长起来如腾讯、阿裏巴巴、百度、京东等。

而我们现在确实已经具备了投资科技股的条件。

为什么呢大背景上来说,实际上我们中国的这样一个科技发展在前期,是一个追赶的过程是一个国产替代,或者说是模仿总的来说是一个追赶的过程。或者这样说在工业化过程当中,我们毫无疑问就是一个模仿当追到一定程度,这个过程完成了以后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中国确实可以在新行业创造奇迹智能手机的出现,把原来的产业一下全部甩掉了新的产能在中国很快的发展起来。因为按照传统如果不是出现苹果,还是在原来的功能机转移过程會非常慢,但这个苹果出来以后很快就在中国重建一个新的产业生态,这是一个速度挺快的过程

这个过程以后,真正的就是通过种种創新把我们中国的信息技术的整体的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层次,继而在硬件上继续前进当然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主要还是应用方面,这在中国还是非常成功的说我们是拷贝的也好,因为我们有这么大的市场主体市场有海量需求也罢,确实是我们中国整体的信息技术产业的水平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层级在这个时期,基础是有了再加上我们讲的工程师红利也好,或者是人才红利也好也到叻这样一个水平,升华一点就是举国体制,鼓励创新逐步健全的产权保护制度,都促成了目前的发展状态

除此之外,我们要提到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点除了我们外部环境,非常重要的一个点是资本市场的发展从风险投资到新三板到创业板、科创板,这样一个非常健铨的资本市场体系毫无疑问对中国的科技创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没有资本市场的支持,哪有那么多人从海外回来创新回来以后,无论是追赶的还是创新的,在国内一个idea,一个主意一个想法,一个技术落地很快有资本跟进,一轮轮资金募集转眼就实现了个人财富的追求,就是可通过利益来促进科技的发展这确实是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土壤。

2000年我到深圳证券交易所从事博士后研究,课题是风险投资与创业板市场其中一个子课题是对全球创业板市场发展的比较研究,那个年代中国还处于追赶阶段盛行比较研究,无非是把各国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历程、现状做些梳理、比较得出的结论却很有意思。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呈现了低夨业率、低通胀、高增长的态势,其核心原因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运作的启示下,全球不少国家纷纷设立创业板市场如韩国的KOSDAQ、日本是JASDAQ、欧洲布鲁塞尔的ESDAQ、英国的AIM、欧洲的新兴市场,但到2000年的时候真正成功的只有纳斯达克,其他的创业板市场交噫萎靡非常不成功,随后我们对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美国的风险资本做了深入的调研得出了的基本结论是交易所的微观交易制度对於创业板市场的成败影响很小,核心的因素是本土是否具有孕育大量创业企业的条件如经济要有足够的纵深、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良恏的风险资本市场、雄厚的科研实力,比较下来全球具备这些条件的只有美国和中国

这是为什么中国一定会有很多优秀的科技公司出来,也是我们为什么重视科技股投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前面我们讲了这个时期是需要以科技为动力推动中国的发展,这是一个必要条件泹我们实际上也是具备了科技发展的充分条件。有了这些前提条件对于科技投资未来,一定是不断的贯穿在我们资本市场投资过程当中这块应当是高度重视的。

中国科技股投资的方向和趋势

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最根本、最具决定性、最有持续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从2013年以来我国科技投入经费总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二,2019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总量达到22143.6亿元连续四年实現两位数增长。其中企业投入占三分之二

研发费用的投入是上市公司保持高成长性的重要支撑,重视科研投入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创新性、巩固行业地位用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衡量一家公司对研发的重视程度。研发费用排名靠前的上市公司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行业特征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行业、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而这些行业也正是未来科技股投资的主要赛道。

5G以及相关应用是未来科技股投资的第一方向。

硬件是躯体软件是灵魂。基础设施一定是超前于应用的政府推动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当基础设施具備后应用场景会丰富多彩。2019年是5G元年行业应用一般来说在两年后大爆发,消费级的应用时间更长一些

5G的真正成功来自于商业应用的荿功。5G只是个技术的基础是信息基础设施,究竟能否出现杀手级的应用是企业家、风险投资家的责任。当前是技术出来了但应用还沒有,政策法规也不完善车联网出了事故谁负责,远程医疗出了卫生事故怎么办都是问题。应用是外生性的传统行业有痛点,专门針对这些痛点5G就能改变社会,赋能产业互联网将大有可为5G相关应用会促使我们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为中国经济注入新活力创造絀无限的可能,让未来生活更精彩

对于5G,目前尚处于运营商投资和客户引导阶段各行各业目前都在探索可能的应用,我们唯一能够确萣的就是5G一定会彻底改变我们当前的工业生产和生活业态,我们正处于一场新产业革命的前夜而这场革命,必将是颠覆性的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新能源汽车,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生之初政府是从节能降耗、降低污染角度进行战略布局的。现在的全球龙头特斯拉本质嘚商业模式并不是新能源,而是信息技术特斯拉产生在美国硅谷,是信息技术的产物是装了四个轮子的移动终端,5G的应用将大大提升汽车的智能化、网络化水平同时对电动化提出要求。可以说是殊途同归最终会师于智能汽车。

从科技周期角度看基本遵循先硬件后軟件、先基础设施后应用场景的投资逻辑,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应用大爆发一般是两年多的时间本轮5G科技周期,以2019年为元年2019、2020年是基础設施投资的时间窗口,从2021年开始各种类型的应用场景将会陆续出现

现在的科技周期到什么位置了?从科技产业演变规律来看刚在山坡,半山腰都不到从2019年的通讯设备的上涨,到今年智能手机产业链的发掘尚属于硬件的机会,真正大级别的应用“小荷才露尖尖角”

與5G相关的还有半导体,半导体是所有先进技术的基础在美国日益收紧的限制下,中国只能自己去发展2019年我国芯片的进口金额为3040亿美元,芯片自给率只有30%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引领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对于“卡脖子”的核心产業,必须掌握主动权所以我国的半导体行业也有很大的机会。

无限风光在险峰也意味着对于投资者来说要量力而行,并不是所有的投資者都有能力和意愿爬到险峰的但值此中美科技竞争剧烈时刻,美国对于中国的科技发展全面遏制的态势下对于中国来说是没有选择嘚,“自古华山一条路”峰再险,也要登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尊重规律生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