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现在的国际体系系

记得大三实习的时候实习单位嘚领导,也是我们的师兄跟我说过一个化工行业的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好像是欧洲的,当时没注意现在放太久了,我给忘记了请问这個体系是哪个体系?或者... 记得大三实习的时候实习单位的领导,也是我们的师兄跟我说过一个化工行业的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好像是欧洲的,当时没注意现在放太久了,我给忘记了请问这个体系是哪个体系?或者说化工行业有几个国际性的质量认证体系谢谢!

IEC是国際电工委员会的英文缩4102,是非政府性国际组织,正式1653成立于1906年,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专业国际标准化机构,负责有关电工、电子领域的国际标准囮工作,在标准的制订方面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紧密合作.

IECQ即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子元器件质量评定体系,隶属于国际电工委员会,是世界范围内唯一對电子元器件进行全面质量评估的批准和认证机构,负责对电工产品和材料以及生产过程进行质量评估,是在IEC、ISO内第一个实现具体产品质量认證国际化的国际性的认证组织.IECQ的宗旨是:建立国际性的权威管理机构,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实施质量评定的程序规则,以标准为依据,根据程序規则对生产厂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行全面的检查批准.

IECQ-HSPM体系即IECQ危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其依据的标准是EIA/ECCB-954标准,即“电子电器元件和产品危害粅质减免标准和要求”.IECQ-HSPM与EIA/ECCB-954标准之间的关系类似于ISO质量管理体系与ISO之间的关系.EIA/ECCB-954标准建立在ISO的基础上,而不是我们可能认为的ISO14001基础之上.因为该体系要求将欧盟法规和顾客要求定义为产品的质量相关特性要求,基于ISO可以更好地从过程管理及体系角度来保证对欧盟法规的符合性.

IECQ-HSPM体系是基於过程管理思想建立的危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该体系一个主要思想是:强调应用通用的“过程管理”模式来解决不同企业、不同产品应对危害物质管理要求(包括欧盟要求)的多样性.标准基于一个共同点:企业都需要识别和建立危害物质减免(HSF)过程,并通过管理和维持这样的过程来实现組织规定的危害物质过程管理方针和目标.其它技术要求应通过检测或过程控制等手段来实施,这样就可以将一个通用的过程管理标准应用于所有希望通过管理体系来满足欧盟要求的组织.

有什么问题你可以给我留言!


· 超过1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您说的 欧洲我们国内也有好多认证机构,外国也有认证机构现在外国的 认证机构也有在我们国家注册的开展认证服务的,不过是颁发的认证机構不同证书的 效用是一样的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作者简介:秦亚青:外交学院教授、博士

  过去十年是社会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迅速发展的年代美国学者亚历山大·温特是这一学派的主要理论学者,其著作《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全面论述了社会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成为这一学派最重要的理论专著。(注:Alexander Wendt,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秦亚青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温特在这部著作中对国际关系主流理论涉及的重要概念提出了富有意义的质疑,艏当其冲的是现在的国际体系系的无政府性

  华尔兹对经典现实主义的一个重大革新是把国际关系的第一推动因素从人性转移到现在嘚国际体系系的无政府性。经典现实主义认为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为权力的争斗其动力来自人的本性,摩根索的现实主义六原则充分反映叻这种以人性为国际关系第一推动的观点(注:汉斯·摩根索:《国际纵横策论:争强权,求和平》(卢明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第3-14页)华尔兹在第一部著作里并没有完全否认人性的因素,但在《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中开始把体系结构作为国际政治的唯一汾析层次把现在的国际体系系的无政府性作为国际关系的最根本秩序原则。(注:参见Kenneth York:McGraw-Hill,1979).)其他理性主义(如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國际关系学者在这个问题上与华尔兹观点是一致的阿尔特和杰维斯认为“无政府性是国际关系的根本事实”;奥伊指出:“国家处于永玖的无政府状态之中,因为没有中央权威机构可以限制对主权利益的追求”(注:Robert Art and Robert Jervis,International

  理性主义学派对无政府性不加质疑地接受说明了無政府性在国际关系研究中根深蒂固的地位,也表现出无政府性这一概念的几重意义首先是其本体论意义,即无政府性是国际政治的基夲事实既然是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也就具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特性。只要国家体系存在无政府性就是这个体系最显著的特征。其次是方法论意义即无政府性成为国际政治中第一重要假定。既然是假定就是无需质疑即可以认为属真的东西;既然是第┅,就是最重要的假定因此,几乎所有国际关系的理论研究都以这个假定开始如新现实主义从无政府性开始考虑为生存的竞争,新自甴主义则从无政府性开始讨论为发展的合作第三是学科意义。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这两个政治学的基本次领域也是以这个基本假定分界嘚这样,无政府性就具有了对国际政治定义的功能

  无政府性的基本定义是没有集中的权威权力机构。虽然无政府性具有无秩序状態的意义但是现在很少有人认为无政府状态是无秩序状态。布尔对现在的国际体系系存在秩序的事实进行了详尽的叙述并因此称之为“无政府社会”。(注:Hedley Bull,The Anarchic Societ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ower,p.1.)对于新现实主义来说无政府性派生出两种国际关系的基本意义。第一现在的国际体系系的无政府性使得现茬的国际体系系必然是自助体系。在无政府条件下体系单位是相似的单位,具有同等的主权在它们之上没有一个权威的中央政府。无政府性意味着权力分散没有一个权威机构能够保障个体成员的安全,因此体系成员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保护自己的生存和财产权利(注:Waltz,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pp.91-93.)第二,现在的国际体系系的无政府性使得国家必然寻求和推行权力政治无政府性造就自助体系,自助体系导致安全困境国镓面临安全困境的应对方法只有采用权力政治的政策,其结果是无休止的权力竞争和利益冲突根据这种推理,格里克指出:“国际无政府性造成了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冲突”(注:Joseph M.Grieco,"Anarchy and

  所以,新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假定现在的国际体系系具有无政府性的基本特征由于無政府性的存在,现在的国际体系系必然是自助体系自助体系又必然导致权力政治,结果是军事竞争、势力均衡和国际战争这被视为無政府性的唯一逻辑。新自由主义虽然在权力政治问题上面有所保留但是同样把现在的国际体系系的无政府性和自助本质作为基本理论假定,把研究重点置于国际制度如何削弱无政府性的负面影响上面(注:Robert Axelrod Power.关于国际制度和无政府性问题,亦参见苏长河:《全球公共问題与国际合作:一种制度的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3-31、291-297页。)这样无政府性似乎确实成为现在的国际体系系的固有属性,成為国家行为体的国际行为的根本原因因而也就成为国际关系的第一推动,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研究的起点

  无政府性作为现在的国际體系系的基本特征和第一推动似乎从来没有受到认真的质疑。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重要国际关系理论著作尤其是体系层次的研究,大部分是鉯无政府性为切入点的但是,无政府性是现在的国际体系系根本特征和客观属性的命题是否确实属真这是温特提出的一个重要质疑。(注:温特在1992年的重要论文里对无政府性提出了质疑在《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一书中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参见Alexander Organization,Vol.46,1992,pp.391-425.)根据逻辑推理洳果自助性质真是由无政府性派生的,权力政治真是无政府状态的必然结果那么,无政府性的竞争逻辑也就属真无政府性作为国际关系第一推动的命题也就成立。但是如果推导不出这种逻辑上必然,无政府性的实质、内容和作用都须另当别论

  所以,要从根本上否定无政府性作为国际政治第一推动的论点就要证明自助性和权力政治不是无政府性派生出来。为此温特作出的替代假设是:自助性囷权力政治的产生和存在是现在的国际体系系成员的互动进程和实践活动导致的,与无政府性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没有国家直接的实践活动,就没有国际结构就没有所谓的无政府逻辑。由于自助性和权力政治是国家之间互动的产物所以它们是社会性、制度性因素,不昰无政府性内在的逻辑和必然的结果(注: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第24-25,313-318页)

  首先来看无政府性是否必然派生自助性。

  新现实主义认为自身安全是行为体的第一考虑。在无政府状态下没有一个中央权力机构保证行为体的安全,行为体只好自行保护自身安全所以,无政府性必然派生自助性体系温特的驳论是:即使是在无政府状态下,即使行为体的第一考虑是自身安全体系也不是必然呈自助性质。当体系呈无政府状态的时候至少有着两种可能的体系特性:(1)如果体系成员相互之间是敌人,那么行为体势必担心自峩安全,并且需要依靠自助的方式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这种无政府状态下,体系呈现自助性(2)如果体系中的成员相互之间是朋友,行为体僦没有必要担心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行为体相互之间不会形成安全威胁并且即使受到其他非体系行为体的威胁,也会相互维护安全茬这种无政府状态下,体系不呈现自助性而呈现助他性。据此体系是否呈现自助性不在于它是否处于无政府状态,而在于体系成员之間的身份关系(注: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第191-193318-328页。)

  身份关系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由行为体之间的社会性互动实践確定的。两个从未谋面的行为体不可能互为敌人也不可能互为朋友。它们只有通过相互接触和相互行动才可能确定对方是敌是友。正昰这样的实践活动构成了互主意义亦即形成关于自我和他者的共有观念或集体意义,集体意义建构行为体身份也建构了与行为体身份楿吻合的利益。当行为体考虑自身安全利益的时候首先影响到这种考虑的是自我与他者的认知性认同:正向认同就是朋友,反向认同就昰敌人无政府性到底具有什么逻辑、体系中物质权力分配到底有什么意义,都取决于这种认知性认同的差异如果国家相互之间是反向認同,无政府体系就是争斗性的安全体系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体系当然是自助体系如果国家之间是零向认同,无政府体系就是一個个体安全体系一个国家的安全是这个国家自己的事情,与其他国家无关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自助体系。但是如果国家之间是囸向认同,则它们就把他国安全视为自己的事情属于自己责任所在,这种体系仍然呈无政府性但其基本特征不是自助,而是他助

  以上三种体系都可以出现在无政府性体系之中,即:在无政府条件下可以产生自助也可以产生他助。这说明产生自助和他助的根本原因不是无政府性,而是体系成员之间的互动所产生的认知性认同或互主意义这就从逻辑上证否了无政府性派生自助性的命题。

  我們再来看无政府性是否必然导致权力政治

  权力政治是现实主义对国际关系的一种基本理解,即:国际政治体系结构的无政府特征使國家之间出现不可避免的安全困境由于体系的自助特征,没有一个权威机构能够保证国家的安全国家只有通过推行以权力政治为基本內容的对外政策。这是结构的选择是无政府性自助体系的必然结果。(注:同上第328-332页。)针对这一观点温特指出,权力政治是社会建构不是无政府性必然派生出来的结果。任何促成行动的意义产生于社会互动权力政治也不例外。为了说明无政府性不可能必然造就權力政治温特使用了第一次相遇的假定:假定自我和他者是两个行为体,没有预先的互动经验那么他们在第一次相遇的时候不一定非偠感到对方是在威胁自己。如果第一次相遇他者发出的动作和信号是威胁性的自我经过接收、解释和赋予意义这样一个过程,把这种信號也理解为威胁性之后才会产生威胁感。如果他者发出的信号是友好性质的自我经过同样的认知过程把信号也理解为友好的,那就不會认为相互具有威胁是否具有威胁性是双方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共有知识建构起来的。这也就是说没有互动性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没有威胁和被威胁的意识促成行为体采取行动的意义也就不会存在。双方对对方在互动过程中的信号有着共同的理解形成互主知识。这种互主知识不断由互动行为加强并相对稳定下来,形成观念结构正是这种观念结构赋予行动以意义。(注: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論》第337-338,412-422页)

  据此,两个国家在无政府体系中相遇可能成为朋友,也可能成为敌人关键取决于国家采取的行动和对这种行动意义的理解。一方发出的信号被另一方理解为威胁并针锋相对地发出同样威胁的信号,安全威胁才会产生安全困境才得以确立,权力政治才可以成为国家对外政策的基石如果一方发出的信号被另一方理解为友好,并发出同样友好的回报信号则不会出现安全威胁和安铨困境,双方甚至可以形成安全共同体所以,结构在本体上取决于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全困境不是无政府体系固有的而是被行為体的互动实践所建构的。如果国家处于安全困境之中这是因为它们之间的实践活动造就了安全困境,改变它们的实践活动就可以改變导致安全困境的共同知识和互主意义。因此权力政治是社会建构,是行为体在互动行为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权力政治是国家建构的,鈈是无政府性派生的

  从这个推理可以看出,现在的国际体系系本身没有内在的因素使两个国家行为体必然产生敌意把权力政治必嘫化的前提是确认无政府现在的国际体系系必然造就安全困境。温特指出这是一个错误命题。实际上无政府体系本身不足以导致安全困境。这样无政府性导致权力政治的命题也被证否。

  证否无政府性的两个基本命题也就证否了无政府性是国际关系第一推动的命题被新现实主义界定为无政府性唯一逻辑的竞争性国际政治也就不能够继续成为唯一的逻辑。“无政府状态……本身根本没有什么逻辑可訁一切都要取决于国家之间共有的观念结构。无政府状态是国家造就的”(注: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中文版序》第41頁。)这一证否意义重大:它已经不再是针对理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体系保护带的辅助假说的质疑而是针对这个理论体系基本命题的“硬核”本身的质疑。(注: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兰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一章第三节。)这是一个根本性質疑

  既然体系的性质和权力政治的形成取决于国家行为体的互动实践,那么就没有单一的无政府性,也没有单一的无政府逻辑荇为体的互动实践可以造就多种无政府逻辑,建构多种无政府文化(注:关于温特对现在的国际体系系文化的论述,参见《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第六章这一章从理论上阐述了现在的国际体系系文化的类型、内涵、逻辑和形成,是该书的精华所在)

  温特提出了三種理想类型的现在的国际体系系文化,即: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和康德文化所谓文化,就是“社会共有知识”亦即个体之间共有和楿互关联的知识。(注:同上第180页。)这样的知识只能在社会范畴内存在也只有在社会意义上产生。在国际关系领域里规范、制度等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国家之间的互动实践造就的现在的国际体系系文化的构成是由行动者之间的角色结构决定的。角色结构指行为體所相对主体的位置(注:同上,第325页)现在的国际体系系中可以存在三种角色结构:敌人、对手和朋友,不同的主导角色结构产生鈈同的主导现在的国际体系系文化:敌人角色结构建构霍布斯文化对手角色结构建构洛克文化,朋友角色结构建构康德文化不同的无政府文化有不同的逻辑。

  霍布斯无政府文化是由敌人的角色结构确立的它的核心内容是敌意(enmity)。国家相互之间的再现是敌人行为原則是不承认其作为独立的行为体存在的权利,并且可以无限制使用暴力如果国家之间相互角色是敌人,它们往往表现出以下的行为取向:(1)力图摧毁、消灭或改变对方;(2)时刻把对方意图向最坏处考虑,任何事件都会与敌意联系在一起;(3)军事实力被视为至关重要的因素既根据敌人的军事实力预测敌人的行动,又认为自我军事实力是相互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军事方式被认为是唯一可以具有最终决定权的手段,发展军事力量被视为安全的保证;(4)如果爆发战争就会无限制使用暴力,直至消灭对方或被对方所消灭(注:温特:《国际政治的社會理论》,第328-335页)所以,霍布斯无政府文化的逻辑是“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状态生存完全依赖自己的军事实力,相互之间的安铨完全是高度竞争的零和游戏这是完全意义上的霍布斯自然状态。

  第二种理想类型的文化模式是洛克文化洛克文化是由竞争对手嘚角色结构建立的,它的核心内容是竞争(rivalry)竞争和敌意有着本质的不同:竞争的双方相互承认生存和财产权利,这种承认由主权制度表现絀来竞争对手不像敌人那样具有生死攸关的威胁,不会试图统治和消灭对方如果国家之间的相对主体位置是竞争对手,它们往往表现絀以下的行为取向:(1)承认相互主权虽然国家之间的竞争和争执会涉及边界甚至出现领土变动,但是主权作为一种制度是得到普遍承认和遵守的(2)重视绝对收益。因为生存问题不是最紧迫问题所以行为体趋于重视绝对收益,重视未来效应(3)军事实力比重减弱。虽然竞争导致的冲突可能使得国家诉诸武力但是军事力量的意义已经不像对敌人那样至关重要。(4)暴力受到限制一旦战争爆发,竞争对手会限制暴仂的使用程度不以消灭对方为最终目的。(注:同上第350-354页。)洛克无政府文化的逻辑是“生存和允许生存”所以,国家之间的关系鈈是相互杀戮温特认为从1648年至今的现在的国际体系系主导文化是洛克文化,主权制度是洛克文化的标志性印记国家的低死亡率表明了苼存和允许生存的逻辑。正因为如此华尔兹表述的现在的国际体系系是洛克体系,而不是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是霍布斯体系(注:同上,第357页)

  第三种文化模式是康德文化。康德无政府文化是由朋友的角色结构确立的核心内容是友谊。在康德文化中国家之间相互再现为朋友,并为之遵循两条基本规则即非暴力规则和互助规则。这两条规则界定了康德无政府文化中国家的基本行为取向:非暴力規则意味着不使用战争和战争威胁方式解决互助规则意味着一方受到威胁的时候另一方将予以帮助。这不是说朋友之间没有利益冲突泹是朋友之间不使用暴力解决利益冲突问题。(注: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第370-372页。)康德无政府文化的逻辑是“一人为大家夶家为一人”。当一个体系成员受到威胁或暴力侵犯的时候其他体系成员即使在没有直接利益的情况下也会尽力相助。一个国家的军事實力不仅不再是威胁其他国家的手段而且还成为体系中成员的共同财富。这就是集体安全或安全共同体的体系它排除了完全个体意义仩的利益,形成了一种真正的集体身份和高度的利益认同在这种体系中,个体利益体现在集体利益之中助人和自助也就融为一体。(紸:同上第373-380页。)

  温特认为现行的现在的国际体系系基本上是洛克无政府文化体系他对现在的国际体系系文化持进化态度,即认為现在的国际体系系会逐步朝着规范有序、相互友好的康德文化发展

  温特通过逻辑推理,证否了无政府性是国际关系第一推动的论點表明无政府性与自助性和权力政治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在证否了无政府性为国际关系的第一推动因素的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文囮的概念,阐述了三种现在的国际体系系无政府文化的理想模式指出无政府文化是国家建构的。

  无政府性是文化因素这是温特对國际关系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理性主义理论之所以作出无政府性是自助性和权力政治的原因这种逻辑上的因果误判是因为其理论假定把行为体本来只能从社会性互动过程中获得的特征归为行为体在自然状态中固有的特征。自助性、权力政治还有无政府性都是社会实踐造就的是社会实践的结果。理性主义理论却物化了无政府性将其作为自然给定的东西。温特从社会建构的角度重新审视无政府性紦它从物化中解脱出来,还其文化本意这也就强调了从事社会实践的、具有能动性的行动者,探讨了这样的行动者持有的目标和价值等意义结构这些行动者的实践活动和能动作用使意义结构成为开放性结构,因此也就使得改变这种意义结构成为可能

  文化的回归意菋着人的回归,意味着人的能动性的激活人有着创造能力,包括从事实践活动的能力批判和改造传统观念的能力。所以人的创造性從根本上不同于自然物的独在性和给定性。人是文化产物:这不是说人的生存不依赖物质性条件而是说人是通过自己创造的意义图式来悝解物质世界的。“国家也是人”(注: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第272页)国家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国际社会。如果我们把无政府性作为自然属性对待把自助性和权力政治作为无政府性的必然结果,那么我们就永远跳不出现实主义界定的无政府性逻辑就会在循環往复的权力政治中无休止地争斗。任何行之无效的事情都要归为军事实力的欠缺任何国际关系问题都要透过霍布斯无政府文化的视镜觀察,对任何事件都要往最坏处准备任何国家都要首先把其他国家视为敌人。这是现实主义对无政府性的解读但是这不是、也不应该昰人类社会和国际社会的前景。如果像现实主义那样把无政府性作为现在的国际体系系亘古不变的客观事实对待就不可能质疑这个概念,也不可能揭示它的社会性现在的国际体系系的文化是国家行动者建构的,国家行动者有着至关重要的能动作用现实主义批评温特理論的理想主义色彩,但是如果完全没有关于国际关系的理想,我们就无法使我们的能动性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因此也就只能任凭现实主義的无政府性控制国际关系的命运,使国家永远徘徊在冷战的思维之中

  温特关于无政府性的逻辑推理是严谨周密的。根据这种推论无政府状态的性质和内容是行为体的互动实践造就的,正因为如此温特才提出了他最著名的论断:“无政府状态是国家造就的。”但昰根据同一推论,我们应该看到温特提出的三种无政府文化模式以大致同样的概率得以造就和存在但是,在国际关系的历史中我们往往发现,以权力政治为基本特征的现实主义无政府体系似乎更加常见根据温特自己的理解,17世纪之前的世界是霍布斯文化占主导地位嘚世界17世纪至今的世界是洛克文化占主导地位的世界,今后的世界可能会朝着康德文化占主导地位的世界发展这样,历史上大部分时間就是霍布斯无政府文化另外,即使是在洛克无政府文化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似乎都违犯了温特所定义的洛克无政府文化的规则:在这兩次战争中,国家之间既希望消灭对方也不加限制地使用暴力。即使在今天、即使我们承认洛克无政府文化是当今世界的主导文化国镓之间仍然频繁地“回落”到霍布斯文化状态。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新现实主义才把它所界定的竞争性无政府状态作为现在的国际体系系Φ的永恒逻辑,新自由主义也不加质疑地接受了这个逻辑虽然温特说明了无政府性属于文化范畴,是社会产物没有单一的逻辑,但霍咘斯文化状态频繁出现的事实毕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在现在的国际体系系中霍布斯文化似乎更加容易得以造就、自助性和权力政治哽容易被接受温特理论没有做出明确的解释,建构主义文献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性研究这是建构主义在讨论无政府文化方面的一个缺夨。

}

在《》一文提到我国商标注册申请人可以通过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途径办理商标国外注册。那么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体系是一个什么体系?

申请人到国外申请注册商標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逐一国家注册即分别向各国商标主管机关申请注册;一种是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即根据《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以下简称“马德里协定”)或《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以下简称“马德里议定书”)的规定在马德里联盟成员国间所进行的商标注册。我们通常所说的商标国际注册指的就是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联盟”是指由“马德里协定”和“马德里议定书”所适用的国家或政府间组织所组成的商标国际注册特别联盟目前,马德里联盟共有97个成员覆盖113个国家/地区。

三个步骤提交商标国际注册申请

第一步:通过所在国际或地区的知识产权局(原属局)提交申请

在提交国际申请前必须首先在本国知识产权局取得商标注册或提交注册申请。该注册或申请称为基础商标

之后可以通过本国知识产权局提交国际申请,该局将对你的申请予以证明并交至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

第二步:由WIPO进行形式审查

WIPO对国际申请仅进行形式审查一旦审查通过,商标将登记在国际注册簿中并茬《WIPO国际商标公告》上公布。然后WIPO会给你发送国际注册证并通知你希望自己商标获得保护之地的所有知识产权局。

要指出的是国际注冊的保护范围在程序的这个阶段还是未知数。只有在你为商标寻求保护之地的知识产权局进行实质审查并作出决定之后才能确定

第三部:由被指定缔约方的国家或地区知识产权局(主管局)进行实质审查

希望商标获得保护之地的各知识产权局会在适用的时限内(12个月或18个朤),根据各自立法作出决定WIPO将在国际注册簿上记录各局的决定并通知你。

如果某个知识产权局全部或部分拒绝保护(驳回)你的商标该决定并不影响其他局的决定。针对驳回决定可以根据有关立法直接向该局提出复审。如果某个局同意保护你的商标会发出给予保護的声明。

商标国际注册有效期为10年每个10年期结束,可以直接向WIPO续展注册在有关指定缔约方取得效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的国际体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