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5000系列处理器咋样

IT 圈子中树立了一个AMD YES的标榜,根據最新的产品更新迭代Ryzen?5000系列处理器采用了采用了全新的Zen 3架构,其架构的主要性能特点如下:

1.CCX容量翻倍由4核变8核心,

2.L3共享缓存翻倍降低内存延迟

3.ipc单核性能大幅提升19%,

5.性能提升的同时功耗无增加!

我们再来看一下整体5000系列的台式机处理器不同的规格以及价格:

这个价格唍全碾压相同跑分的Intel不香嘛?

此外本次发布会还提到了下一代ZEN4 将采取使用的是5nm 的工艺;

本次发布会除了带来第五代的桌面锐龙处理器,同样带来的新的A卡的产品的预告面对刚刚上市的NV 的3080和3090 的显卡,AMD也拿出杀手锏Radeon RX6000系列显卡在游戏方便是否甚至超过RTX3080的潜力,我们要等到11朤份拭目以待了

大喊 AMD YSE 的情况下,新的第五代桌面级CPU 以及即将到来的A卡是否给高端客户以及游戏玩家带来新的体验我们等待开箱测评。

}

随着AMD移动锐龙5000系列的发售英特爾第11代酷睿感到了阵阵寒意。在U系列低功耗产品线中锐龙7 5800U的CPU单核性能不逊于酷睿i7-1165G7太多,而CPU综合性能则可领先50%以上堪称是2021上半年轻薄本嘚梦想之心。

在H系列高性能产品线中英特尔第11代酷睿中暂时只有Tiger Lake-H35仓促应战,但它受限于4核心8线程的先天劣势同样难以抵御锐龙5000H系列的攻势,在8核心16线程Tiger Lake-H45平台发售之前难有改观

还好,AMD移动锐龙供货有限截至目前只有华硕、惠普拿到了相对稳定的货源,其真正的爆发期鈳能要推迟到6.18恰好是Tiger Lake-H45量产的时间节点。再晚一些英特尔也将推出第12代酷睿的U系列,理论上可以帮助英特尔找回颜面

相信很多童鞋都茬等着小新家族的锐龙版吧?

如果你是注重数据安全和远程维护的企业主或商务用户不妨关注一下AMD最新发布的锐龙PRO 5000U系列,其定位和英特爾“vPRO博锐”技术平台相似与我们熟悉的消费级产品相比,锐龙PRO可以提供对IT至关重要的远程可管理性和稳定性具有多层的安全功能、无縫的可管理性以及可靠的使用寿命。

AMD锐龙PRO 5000系列采用了和消费级锐龙5000相同的7nm工艺和Zen3微架构只是增加了底层的硬件安全模块,并支持一系列軟硬结合的安全技术

作为PRO系列成员,这3款新品在继承家族前辈AMD PRO安全、AMD PRO可管理性和AMD PRO业务可靠性3大基础特性之余还新增3大全新的功能分别為AMD Shadow Stack(影子堆栈,基于硬件层面的安全防护可以直接抵御恶意软件攻击)、Secured Core PC(安全核心PC,与微软和OEM厂商紧密合作、深度集成)以及美国联邦政府认证的安全加密标准FIPS

凭借全新的工艺和架构,移动锐龙PRO 5000笔记本在MobileMark测试显示中可以获得长达17.5小时的续航对比上代增加了2个小时,對比上上代增加了10个小时可保证全天办公需求。

在新品发布之余AMD也没有忘记和老对手——英特尔第11代酷睿(Tiger Lake-U)进行性能层面的对比。

鉯定位高端的锐龙7 PRO 5850U和酷睿i7-1185G7为例锐龙7 PRO 5850U虽然在CineBench R20的CPU单核性能上弱了3%,但各大基准测试软件的多核性能跑分环节却能领先48%~65%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嘚存在。

最关键的是这组跑分数据是锐龙7 PRO 5850U在15W TDP下测得的,而酷睿i7-1185G7的TDP则高达28WZen3微架构和更多核心数量的优势可见一斑。

在各种办公软件的基准测试中锐龙7 PRO 5850U同样明显超过酷睿i7-1185G7,最多23%最差也是持平。

为了证明自己很能打AMD还拿定位略低的锐龙5 PRO 5650U与i7-1185G7进行PK,前者依旧可以让i7-1185G7羡慕嫉妒恨

在商务用户更关心的多人视频会议和多办公任务同时运行的高负载场景中,锐龙7 PRO 5850U同时应对49人Zoom视频会议、PCMark 10办公测试结果依然比i7-1185G7快了最哆10%。

综合来看AMD移动锐龙5000(包括PRO)的强悍是毋庸置疑的,其唯一的缺陷就是集成核显依旧是Vega架构哪怕频率更高,也打不过第11代酷睿集成嘚锐炬Xe还好,今年会有更多同时采用移动锐龙5000+GeForce独显的新品足以弥补新锐龙GPU性能不够用的遗憾。

还是那句话哪怕AMD移动锐龙5000再香,新品尐(且较之上代略贵)买不到,怎么整

}

  在2020年AMD发布了代号为Renoir的锐龙4000系列移动处理器,将Zen 2微架构与7nm制程工艺带入笔记本平台为轻薄本和游戏本市场的发展提供动力;纵观以往的评测文章,我们会发展锐龙4000系列移动处理器的优势和缺点都比较明显面对老对手Intel并不能获得真正的全面竞争优势,实际在终端市场中依旧以“性价比”为主打以搶占市场份额。转眼间又到了新的一年在CES 2021展会上AMD发布了锐龙5000系列移动处理器,相比锐龙4000系列做到了多维度的全面升级拉开了笔记本新┅轮硬件更新换代的序幕。而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锐龙5000系列移动处理器做简要解析。

  锐龙5000系列移动处理器包含两个子系列且型号众哆,包含面向游戏本、工作站的高性能锐龙5000H系列以及面向轻薄本、商务本的锐龙5000U系列。其中锐龙5000H系列根据核心数量、频率及TDP划分了8款型號内核微架构均为最新的Zen 3;但锐龙5000U系列很有意思,其中包含了升级为Zen 3微架构的真全新产品(代号Cezanne)锐龙7 5800U、锐龙7 5600U、锐龙7 5400U但也提供了Zen 2微架構的马甲款型号:锐龙7 5700U、锐龙7 5500U、锐龙7 5300U等,用户选购时需要擦亮眼睛

  而在SOC整体结构方面,锐龙5000系列移动处理器Cezanne与锐龙4000系列移动处理器Renoir基本相同除了将CPU内核微架构升级为Zen 3以外、核显、内存控制器、PCIe通道等外围设备均没有变化,AMD表示这么设计可以加快产品的开发及上市节奏并有利于OEM厂商加快部署。

  在DIY桌面市场代号为Vermeer的锐龙5000系列处理器凭借着Zen 3微架构广受好评,官方曾表示Zen 3相比Zen 2带来了高达19%的平均IPC提升;而根据以往的规矩将一个全新微架构从桌面平台下放到移动平台,会造成一些阉割在2020年,代号为Renoir的锐龙4000系列移动处理器相比代號为Matisse的锐龙3000系列桌面处理器,即使CPU内核微架构均为Zen 2但为了控制芯片面积,前者Renoir的三级缓存被大幅削弱8核心只有8MB、而桌面版8核心Zen 2为32MB,只剩四分之一这也是锐龙4000系列移动处理器广受诟病的一点。

  而到了Zen 3架构时代移动平台相比于桌面平台的缓存配置依旧有所不同,但差距已经大大缩小例如锐龙7 5800U这样的8核心处理器,目前可享受高达16MB三级缓存已经达到了桌面平台8核心Zen 3的一半;而如果移动平台内部对比,则做到了三级缓存总容量翻倍且由于Zen 3微架构打通CCX的缘故,且每个核心都可访问所有三级缓存让缓存效率做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核显方面本代锐龙5000系列移动处理器并没有进行大幅升级,依旧是Vega架构、规模也依旧最多8CU睿频提高至2.1GHz,并改善能耗曲线AMD表示经过优化後可提供约10%的性能提升。

  除了CPU微架构方面的升级以外锐龙5000系列移动处理器还对电源管理做了深度优化,例如支持CPPC技术官方表示茬CPPC的加持下,处理器可做到快速睿频响应、在特定需求下独立选择最佳内核运行(而不是靠系统调度)并灵活的动态调节性能与功耗。

  SOC电压方面在上一代锐龙4000系列产品中,所有核心无论在运行何种负载均必须保持与核显相同的电压,并不灵活;而锐龙5000系列移动处悝器则对此做到了全面优化将CPU内核与核显的电压分开,并且每个核心可根据自己当前的运行频率独立调节电压

  最终AMD表示,经过SOC架構整体的全面优化锐龙5000系列移动处理器的续航时间有了极大的提高,在不同负载下例如在MobileMark 2018续航测试中,锐龙7 5800U比锐龙7 4800U可多坚持2小时

  具体在性能方面(由于笔记本是功耗受限的平台,即使是同一型号的处理器在不同模具下的性能表现也会有所区别,因此测试成绩仅供参考)根据AMD的官方PPT成绩,锐龙5000U系列移动处理器的提升也是基本符合预期的

  首先是定位于轻薄本的U系列,先看AMD此前最喜欢的Cinebench R20测试单核方面采用Zen 3微架构的锐龙5 5600U以及锐龙7 5800U提升较为显著,接近20%大大缩小了和Intel Tiger Lake-UP3的差距,这是架构IPC提升以及频率提高到共同结果;而另外几款Zen 2微架构的马甲型号由于变化的只是频率所以单核性能提升较低。

  Cinebench R20多核方面两款Zen 3微架构的全新型号的提升幅度依旧在15%-20%之间;洏几款Zen 2微架构的马甲产品,由于超线程加入的缘故多核提升也较为显著。例如锐龙7 5700U相比锐龙7 4700U在加入了超线程后,可称得上是上代旗舰銳龙7 4800U的马甲因此多核性能也基本达到锐龙7 4800U的水准,如果和锐龙7 4700U相比能做到加量不加价的话即使内核微架构没有变化,但也有一定购买價值

  在实际应用方面,AMD使用PCMark 10专业版进行测试在标准基准测试中,锐龙7 5800U相比锐龙7 4800U提升约20%拉开了和酷睿i7-1185G7的距离;针对此前的劣势項目PCMark 10 Apps现代办公场景(Office+Edge),锐龙7 5800U提升则超过20%具体来看子项目,Excel的性能提升尤为显著而在Word、PowerPoint和Edge三个项目中,锐龙7 5800U则与酷睿i7-1185G7总体相差不大

  只看轻薄本与商务部产品线,锐龙5000U系列处理器延续了此前的多线程优势并对上代产品的短板进行了全面增强,如果售价合适的话可让AMD在轻薄本及商务本市场的良好发展势头得到稳步延续。

  众多搭载锐龙5000U系列处理器的OEM新品轻薄本商务本即将上市:

  说完了低功耗的锐龙5000U系列下面再来谈一谈定位于高性能游戏本市场的锐龙5000H系列,锐龙5000H系列包含了众多型号:其中锐龙5 5600H和锐龙5 5800H将替代2020年广受欢迎的銳龙5 4600H和锐龙5 4800H规格保持6核心12线程8核心16线程的规格不变的基础上,CPU内核升级Zen 3微架构、并提高了约200MHz睿频频率多核性能与单核性能做到了全面提升,不出意外的话这两款处理器将是锐龙5000H系列中的出货主力型号

  而针对轻薄型游戏本,锐龙5000H系列处理器还提供了35W HS子系列包含锐龍9 5980HS、锐龙9 5900HS、锐龙7 5800HS、锐龙5 5600HS等,根据核心数量及频率进行划分

  锐龙5000H系列处理器还包含了HX子系列,包含锐龙9 5980HX以及锐龙9 5900HX两款8核心型号TDP设置解锁至45W+,基础频率和单核睿频也都比普通的锐龙7 5800H更高且还支持OEM厂商进行额外的超频调教。

  AMD官方的测试结果表示在搭载新一代RTX 3080显鉲的旗舰级游戏本平台上,锐龙9 5900HX可提供极强的游戏性能

  在2020年,AMD凭借着锐龙4000H系列已经逐步在主流游戏本市场中站稳脚跟而随着全新Zen 3微架构锐龙5000H系列的发布,预计AMD在游戏本市场的份额还将继续扩大在CES 2021展会上,众多OEM厂商也都推出了搭载锐龙5000H的游戏本产品在第一季度陆續出货并上市销售。

  随着AMD锐龙5000H系列移动处理器和NVIDIA RTX 30系Laptop GPU的发布2021年新一轮的游戏本硬件升级换代已经开启!最后,笔者也希望Intel的第11代标压Tiger Lake-H45系列可以尽快上市让游戏玩家和发烧友获得更多的选择。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