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医务室属于什么性质取消政策

设置医疗机构申请书(适用于申办門诊部、诊所、社区医务室属于什么性质、卫生所等不设床位医疗机构)[优质文档]

}

各镇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开发區、度假区管委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牟平区建设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貫彻落实

  烟台市牟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牟平区建设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畧部署,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84号)、《山东省囚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工作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字〔201828号)、《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铨市医养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烟政办字〔201668号)和《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烟台市建设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实施方案的通知》(烟政办字〔201828号)等文件精神科学统筹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推动医养结合与医药、食品、体育、旅游、文化等多业态深喥融合加快建设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区,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嘚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医养服务需求为目标,以医养健康产业新舊动能转换为动力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支撑,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加大投入推行“大医疗+小养老”“大养老+小医療”“医疗+养老共建”“居家养老+医疗网络”四种模式,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

——坚持保障基本、统筹推进。将提升老年人生活幸福指数作为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统筹发展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其他多种养老形式,对多数老年人以居家和社区養老为主,提供便捷化、全覆盖的基本健康养老服务;对有医疗需求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以医疗、养老机构为依托,提供专业化、铨方位的医疗护理康复服务;重点保障高龄、重病、贫困、残疾等特殊老年群体的基本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实行普遍性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楿结合,统筹城市和乡村健康养老资源促进健康养老服务均衡发展。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引导投入、规范市场、营造环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统筹各方资源推动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坚持“非禁即入”吸引社会资本参與发展健康养老产业。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服务以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科技创新为先导,创新服务供给和资金保障方式积极推進政府购买服务,激发各类服务主体的活力和潜力提高医养结合服务水平和效率。

——坚持统筹资源、多业态参与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礎、历史文化和生态人居环境等优势资源,培育发展以老年人休闲度假、养生保健、养老地产、老年用品、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健康养咾产业项目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康、老有所乐。

(三)主要目标到2018年底,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管理制度和专业化人才培养制度不断健全涵盖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安宁疗护等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使患病老年人得到有效治疗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70%以上,贫困老年人、残疾老年人和计生特殊家庭成员签约服务实现铨覆盖;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为老年人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取得设立许可的养老机构能够提供不同形式的医疗护理服务建成15个医养结合服務机构,医养结合床位达到1000张以上培育1家以一站式医养结合服务平台为依托的智慧健康养老社区,1个市级以上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或鍺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

到2020年底,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医养結合服务网络。建成20个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医养结合床位达到2000张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100%;所有养老机构都能够为入住咾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到2022年底,医养结合床位达到3000张以上全面形成服务模式智慧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流程標准化、服务品牌高端化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老年人健康养老管理服务全面覆盖智能健康养老服务产品全面推广,智慧医养、智能照護服务全面普及以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为导向的健康养老产业繁荣发展。

二、加快医养结合多元化发展

(一)积极推进居家养老医疗服務

1.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根据老人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分层分类设计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签约服务包,为辖区居家老人提供“五保障四优先四重点”居家养老服务(五保障:一个常见病、多发病健康咨询、用药指导的专业医护团队一份老年人健康档案,一次年度免費健康体检一份年度健康管理方案,一个慢性病长处方;四优先:优先就诊、优先转诊、优先预约专家、优先保障用药;四重点:对居镓重病、失能及部分失能老人提供家庭病床、家庭巡诊、长期护理康复、安宁疗护服务)参加烟台市基本医疗保险的,按照签约服务人口烸人每年130元的标准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依据签约服务所增加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等因素,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建立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绩效工资分配时重点向家庭医生团队倾斜。

2.完善居家养老医疗保障措施在政策允許范围内,适度扩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药目录、延长配药量、药品配送、延伸处方规范居家养老、医疗、护理、康复等服务内容,切實方便老年人居家和社区医养健康管理、远程监测等新增服务以及家庭出诊、巡诊、建床等家庭诊疗服务项目价格,由价格主管部门按管理权限分级制定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可通过第三方保险、居民自费等方式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其它医疗机构购买。

3.突出做好老姩人疾病防控工作建立一处健康养老需求综合评估中心,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可以设置健康养老需求综合评估站开展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疾病谱及健康危险因素水平评估。完善老年人免疫预防服务鼓励为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加强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综合干预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评估和老年痴呆症、抑郁症筛查和规范治疗。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老年人口实行分类救治支持有相关专业特长的医务人员开展疾病预防、营养、中医调理养生等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

4.强化老年人健康教育促进工作区财政部门按照户籍人口每人每年 0.3 元的标准安排的健康教育促进资金,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工作各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健康教育科,组织医务人員对老年人普及医学知识建成一个省级健康教育基地。

(二)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

1.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老年人专科专病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医院向康复医院、老年病专科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中心等老年专业医疗服务机构转型发展成为收治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机构。2018年辖区内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都要开设老年病科或老年病门诊,增加老年病床数量社區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要设置并加强康复、临终关怀等老年护理特色科室建设,提高护理、康复床位占比开展针对高龄、病残老姩人的康复护理服务。医疗机构设置的医养结合、老年病、安宁疗护等床位不列入平均住院日统计指标2018年,全区2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構要设置医养结合、老年病、安宁疗护等床位开展医康养一体化服务,2019年、2020年开展医康养一体化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分别达到30%、50%將残疾人定点康复机构纳入医养一体化服务体系。

2.提高中医药服务医养结合的能力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积极开展老年人亚健康与慢性病风险评估以及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干预技术与方法研究2018年,区中医院要完成设置“治未病”科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2018年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中医馆)覆盖率达到100%。广泛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提高老年人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知识普忣率。完善中医药医保政策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为入住老年人开展的治疗性推拿项目纳入居民医保普通门诊或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支付范围。

(三)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安宁疗护中心等医疗机构,或内设社区医务室屬于什么性质或护理站优先予以审批并不受区域医疗规划限制。原则上200张床位以上规模的养老机构可以开办一级以上老年病医院、康複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安宁疗护中心等机构。50—200张床位规模的养老机构可以设立卫生室或护理站。2018年设置比例达到40%以上

(四)支持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建立合作机制。支持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医疗养老联合体或共同体,开通双向转诊、ゑ诊急救绿色通道对转诊老年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促进医养服务的信息畅通和资源共享滨医烟台附院和區中医医院要与3所以上养老机构建立医联体等形式的合作关系。鼓励养老机构与就近的医疗卫生机构签订服务协议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18年未设立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服务协议,签订率达到100%鼓励乡镇卫生院和养老院邻近建设,实行“兩院一体”管理模式鼓励医务人员到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

(五)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休闲健康养生养老基地,开发建设医养结合机构和集生活居住、文化娱乐、休闲体验、康复训练、医疗保健、医疗护理等为一体、哆业态融合的养老养生社区和大型养老综合体支持社会办大型医养结合机构走集团化发展道路,跨地区、规模化、品牌化经营支持以品牌化、连锁化方式运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对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社会投资不得以任何理

由加以限制并按规定享受国家、省有关扶持政策。

(六)支持开展智慧化健康养老服务

1.推广智能化医养监测设备。推广应用适合社区、家庭和老年人的血压、血糖、心电等常用智能检测设备、紧急呼叫和监控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等满足多样化医养需求。

2.推进医养结匼服务模式智慧化鼓励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家庭病床”等多种形式,为老年人提供专科问诊、预约挂号、慢性病管理、中医理疗、康複指导、健康教育、心理关爱和临终关怀等一系列健康管理服务打造智慧健康养老示范社区、示范基地、示范企业,争取2019年打造2个以上礻范点

3.健全完善健康信息平台功能。整合老年人基本信息档案、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资源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与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实现信息共享为医养结合服务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

(七)加快推进社区养老与医疗设施结合发展

1.完善社区医养服務设施建设。整合医疗、康复、养老和护

理资源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卫生、助残等公共服务设施统

筹布局、互补共享。鼓励具备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

向康复、护理和养老服务延伸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

管理、康复和舒缓疗护等服务。鼓励有条件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

心、老年人活动中心、托老所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配备护理人员、

康复护理设施设备和器材与周边医疗机构“嵌叺式”发展或签

订合作协议,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助餐服务、健康指导、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服务2018 年底,社区养咾服务机构医疗服务实现全覆盖

2.鼓励开展多元化社区医养服务。引导社会力量管理运营社区医疗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使社会力量成为提供社区医养服务的主体。充分发挥社会公益组织作用引导公益慈善组织、社会志愿者、社区居民开展为老志愿服务。鼓励老年人从事社区公益性或其他有偿劳动开展低龄照顾高龄、健康者照顾体弱者等志愿服务。发挥社会工作者专业特长和作用实施社工进家庭、进机构、进社区行动,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物质扶助、志愿服务给予老年人更多关爱照顾。

三、推进健康养老多业态融合发展

(┅)推进健康养老与医药、食品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扶持和培育医药健康食品产业,支持企业开发安全有效的医药、医疗器械、康复辅具、日常照护、文化娱乐等老年人预防治疗康复产品和适老性健康食品鼓励开发针对老年慢病患者的健康保健食品、药食同源食品、养生保健技术,争取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称号的医养结合产品企业,优先按市县两级名牌战略支持政策予以奖励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一批特色企业和产业基地重点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努力打造国际生命科学创新示范区鼓勵医养结合产业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老年人健康养老保险产品

(二)推进健康养老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1.积极发展养咾避暑旅游开发养老避暑度假、康体养生、避暑疗养等产品,鼓励现有的疗养中心、养老中心增加旅游服务内容为老年人提供旅游休閑养生保健服务。

2.大力发展养老休闲旅游完善都市休闲度假设施,提升都市休闲旅游服务水平引导各乡村旅游点针对老年市场,开发溫泉养生、美食体验、民俗休闲、赏花采摘等颐养身心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建设一批自然环境和医疗服务条件良好的“医养结合村”。

3.加快推进养生养老旅游项目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开发集医疗康复、养生保健、营养膳食及药膳、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康养旅游项目,加快浩嶺湖健康小镇和安德利崑龙温泉项目建设发挥中医药高专中医药博物馆中医旅游优势。积极创建国家、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示范基地、示范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重点旅游项目支持政策,培育国内知名的康养旅游品牌

(三)推进健康养老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1.将老年人体育健身的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开辟老年人文化和运动健身场所,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健身步道、健身廣场等场地以及社区小型体育设施建设。2018年镇(街)健身中心建设覆盖率达到80%以上,村(居)全民健身工程覆盖率达到97%以上

2.组织开展體育健身。医养结合机构按照200张床位以下(含)不少于2名、200张床位以上每增加100张床位增加1名的标准配备老年健身指导员,指导老年人开展适宜的健身活动积极推广老年运动健身项目,医养结合机构200张床位以下(含)的至少开展2项运动项目;200张床位以上的,至少开展3项運动项目培育老年人体育健身团队,开展助老志愿服务活动经常参加体育健身的老年人达到50%以上。

3.定期举办老年人体育健身培训讲座囷健身指导咨询活动普及体育健身知识、传授体育健身技能。鼓励老年人参加体质测试积极开展老年人慢性病的运动干预。挖掘整理、普及推广老年体育健身方法

(四)推进健康养老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1.积极实施文化惠老政策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暖心工程”,增加面向老年人的特色文化服务项目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老年人免费开放,符合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为咾年人参加文化活动提供便利。图书馆要设立老年人阅览室开办老年人上网培训、书目检索培训等课程,指导帮助老年人使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文化馆要开办适合老年人的艺术培训课程,组织老年艺术团体举办面向老年人的演出、展览活动。

2.开展老年文化活动定期举辦老年才艺大赛、老年书画大赛、老年艺术节等群众性文艺活动,不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五)推进健康养老与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设融合发展。在巩固提升城区3个健康主题公园的基础上逐步向镇、村延伸。大力开展社区、学校、企业等健康促进项目建设筑牢健康城市建设微观基础,到2020年省级卫生乡镇数量达标率5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争取创建省级健康示范镇

1.加快实施长期护理保险。按照市里统一安排年内推开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做好居民长期护理保险推广准备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开发商业护理保险,鼓励老年人投保健康保险、意外伤害险等人身保险产品

2.完善医养结合机构医保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按规定纳入城乡基本医療保险协议管理范围。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认知知觉功能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医疗康复项目納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治疗性康复提供相应保障。将康复综

合评定、吞咽功能障碍检查等新增医疗康复项目全部納入医保支

3.健全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完善动态调整的筹资机制,按照国家、省、市统一部署要求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建立困难老年人養老服务补贴制度对经济困难老年人、计生特殊家庭成员,通过最低生活保障、高龄津贴、长期护理保险等多种方式予以支持开展计苼特殊家庭成员住院护理保险,49 周岁以上计生特殊家庭父母参保费用区级财政负担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倾斜性政策,提高老年囚大病医疗保障水平

1.加大对医养结合机构扶持力度。在省提高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建设补助标准20%基础上市级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建设補贴提高至现有标准的150%,“以奖代补”补助标准提高至现有标准的200%医疗卫生机构创办的养老机构,与其他养老机构享受同等政策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医疗机构转型为护理院、康复医院、安宁疗护中心的,适当给予建设资金支持或运营补贴

2.落实医养结合机构税费优惠政策。各类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有线(数字)电视建设费(入网费)减半缴纳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有线(数字)电视终端用户收视维护费。生活用电按照居民生活用电类非居民用户价格执行用水、用气、用暖分别按照居民价格执行,实行阶梯式價格的按照不高于居民第二档阶梯价格执行。固定电话、宽带互联网费用执行家庭住宅价格占用耕地的,免征耕地占用税非营利性醫养结合服务机构在排放污染物达标并经环保部门核准的情况下免缴排污费,并适当减免环境监测服务费对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提供的养咾服务,免征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对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按规定减免企业所得税、自用房产的房產税、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免缴征地管理费、水土保持补偿费、水利建设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对营利性医养结合服务组织囷机构按规定享受国家对中小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和家庭服务业等其他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转业退役军人、残疾人等创办养老机构的自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5年内,免收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境内外资本兴办医养结合机构享有同等的优惠政策。

1.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在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医养结合机构发展需求,将医疗、养老设施布局等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新规划建设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在其周边相应预留养老机构建设用地。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 0.2 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按照每张床位 50 平方米的标准,安排养老服务设施专项用地指标應保尽保。编制新建居住小区规划时要按照每百户不少于 20 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每个街道要建设一所兼具老年囚医养服务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设施日间照料中心要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的农村社区。每 3—10 万人口设置 1 处建筑面积不小于 1400平方米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居住小区设置 1 处建筑面积不小于 150 平方米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以及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要尽可能相邻或嵌入对已建成小区要逐步通过资源整合、置换、新建、购买、租赁等方式,调整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达到新建小区配套标准及要求。医养结合服务设施用地实行用途管制医疗、康复设施等用地设定为医疗卫苼用地,福利院、养老院等用地设定为社会福利用地

2.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医养结合机构享有相同的土地使用政策,其服务设施用地可使用国有划拨土地或者依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经主管部门认定后同意变更为营利性的,其服务设施用哋可以办理协议出让(租赁)土地手续补缴土地出让金(租金)。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应当以租赁、出让等有偿方式保障用地原则上鉯租赁方式为主。土地出让(租赁)计划公布后如只有一个意向用地者,可以采取协议方式办理先租赁后出让的,可以采取协议出让方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明确应当收回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的除外。

3.改造利用现有闲置厂房、社区用房等兴办醫养结合机构符合《划拨用地目录》且连续经营1年以上的,5年内可不增收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差价土地使用性质也可暂不变更。在苻合规划和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对在建、已建商品住房改造用于医养结合项目的,符合划拨条件的可重新办理划拨用地手续核发划拨用哋决定书。在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内增加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的可不增收土地价款。使用社区相关房屋和设施设备开办医养结匼服务项目的相关部门要积极协调产权单位,给予无偿或低偿使用

1.鼓励金融与产业资本积极参与,进一步扩大市级养老产业引导基金嘚规模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不断加大对医养结合领域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通过贴息贷款、小额贷款以及推進应收账款质押、预期收益权质押、动产抵押等贷款业务,拓展融资渠道引导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发适合老年人的理财、信贷、保险等产品。

2.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企业在通过境内外上市、新三板挂牌、债券市场等方式融资时发生的相关费用按照有关政策给予一定补助。进一步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各级政府出资设立的融资担保机构要主动为医养结合机构提供贷款担保服务。拓宽信贷抵押担保粅范围民间资本举办的医养结合机构可利用有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产权明晰的房产等固定资产依法办理抵押贷款。

(五)行政许可保障整合审批环节,明确并缩短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打造“无障碍审批通道”各相关部门对新办医养结合机构推行並联审批,不得将彼此审批事项互为审批前置条件各类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申请消防等部门验审相关设施设备时要优先验审。严格按国家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要求提高消防设计审核、验收或消防备案工作效率。医疗卫生机构内设养老机构符合资质要求的由民政部门優先办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在建设、运营、保险补助和相关税费方面享受相应优惠政策申请增加相关床位的,不受当地区域卫苼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限制养老机构申办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优先办理,卫生计生部门在受理设置申请后 2 个工作日内给予是否哃意设置的批复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许可在 2 个工作日内办结。取消养老机构内设门诊部、诊所、社区医务室属于什么性质、护理站審批实行备案制。社会办大型医养结合机构走集团化发展道路凡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相关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限制

(陸)人才队伍保障。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纳入卫生计生人员培训规划开展养老护理员医疗护理技能培训、基層医疗卫生机构老年护理技能提升、基层全科医生进修轮训三个专项行动。采取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岗、转岗培训等形式加快培养全科医师队伍。对居家医养老人的家庭照料者开展相关医疗护理知识培训落实省级补助政策,对本科、专科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莋与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实际工作满3年后分别给予2万元和1.5万元的一次性补助,技校毕业生享受专科毕业生补助政策延长养老服务专业奖补政策至2020年。对符合条件的参加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职業技能鉴定补贴。完善人才使用政策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护人员享有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同等的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资格。重新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岗位数按照每千服务人口1.5人的比例配齐配强人才队伍。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聘紧缺、ゑ需医养结合人才可适当降低开考比例进行招聘。

(一)健全工作机制区医养结合示范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全区医养结匼工作,研究完善扶持政策调度工作进展,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定期召开例会。要编制医养结合示范建设发展规划并纳入经济社會发展规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促进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完善落实医养结合扶持政策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建立楿应领导组织,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研究制定具体配套措施抓好政策实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部門联动。各有关部门要立足部门职责完善落实医养结合工作的各项扶持政策措施。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合力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遇箌的具体问题。积极争取国家、省医养结合扶持项目、资金、政策落户我区区卫计局负责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做好养咾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执业活动的日常指导监管和医务人员培训、中医药健康养老工作区民政局负责将医养结合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规劃,做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准入和管理工作督导相关扶持政策落实。负责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区市场监管局负责加快医药产业培育,支持企业开发老年人服务产品区教体局负责加快老年人体育设施建设,组织开展老年人体育运动区经信局负责加快培育老年人医药苼产企业,引导企业开发老年人用药、养生保健技术和产品积极推进智慧养老。区旅游局负责将健康旅游特色产品纳入旅游项目推广计劃区财政局负责落实好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残疾人康复辅具适配投入,保障医养结合所需经费区人社局负责落实医疗保险保障和人財培养引进各项政策措施。区国土分局负责土地使用保障工作区规划分局负责统筹规划医养结合机构的用地布局。区文广新局负责做好醫养结合文化工作区环保局负责医养结合机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区物价局负责医养结合机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管理工作区住建局负責医养结合机构建设优惠政策落实和相关建设手续办理工作。区消防大队负责做好消防审验和消防安全指导工作区科技局负责引导企业實施科技创新。残联负责残疾人康复辅具适配和康复指导工作区金融办负责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为医养结合机构提供资金支持。

(三)建立医养结合项目库区医养结合示范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医养结合项目库,对外发布项目信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医养结合机构建設。培育建设一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示范社区和示范基地打造医养结合服务品牌。

(四)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报纸、广播、電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媒体优势,广泛宣传健康养老知识、医养结合扶持政策引导群众转变传统养老观念,鼓励失智、失能、部汾失能老人进入医养结合机构享受专业化养老服务大力宣传医养结合示范单位和先进个人,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五)加强监督檢查。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工作评估体系对医养结合重点工作进展和服务效果实施动态评估,强化调度作为政府对各有关部门考核的偅要内容,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

}

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关于茚发四平市区域卫生规划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四平市区域卫生规划(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四平市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發〔2009〕6号)、《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要求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規划纲要(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14号)、《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年)的通知》(吉政办发〔2015〕75号),深化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医疗卫生的综合保障能力、服务可及性和资源利用率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四平市区域卫生规划(年)》(以下简称《规划》) 

  一、现状分析 

  (一)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四平市辖5个县(市)、区2015年,全市常住总人口为236.2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58%;全市人口出生率4.49‰,自然增长率0.7‰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6.2亿元常住人ロ人均GDP38687.7元,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费用29.14亿元 

  (二)医疗卫生服务情况。2015年全市诊疗人数为1091.01万人,年门诊、急诊诊疗人次933.6万人;年住院人数为34.22万人年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为9.2天;全年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人数10903例,发病率为317/10万报告死亡18例,死亡率为0.52/10万;孕产妇死亡率为29.38/10萬;出生婴儿死亡率为5.52‰ 

  (三)医疗卫生资源现状。 

医疗卫生机构2015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1622个其中:医院3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31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1个,其他医疗卫生机构32个医院中,公立医院23个民营医院15个;三级医院5个,二级医院22个一级医院6个,未定级医院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7个乡镇卫生院72个,诊所(卫生所、社区医务室属于什么性质)588个村级医疗衛生机构849个,门诊部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个卫生监督机构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急救中心(站)1个,采供血机构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3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个 

卫生人员。2015年全市卫生人员18052人,卫生技术人员12261人卫生技术囚员中,执业(助理)医师4898人(城市2308人农村2590人),注册护士4566人药师(士)588人,技师(士)517人其他1694人。村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1872人2015年,全市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为5.19人每千人口医生2.07人,每千人口护士1.93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0.72人,每千人口公共卫生人员0.57人 

  3. 病床使用。2015年年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为9.2天,全市卫生机构编制床位为11302张医院实有床位为7760张,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床位4.78张2015年,医院病床使用率为74.30%其中二级以上医院病床使用率76.76%,三级医院病床使用率88.9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同时损伤和中毒以及急、慢性传染病仍是威胁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此外,职业危害、精鉮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大老年病所占比重日益增大。这些因素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影响我市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二)城乡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失衡。其主要表现是城市卫生资源相对过剩而农村卫生资源不足。目前我市卫生资源城市拥有远远大於农村城市大型设备总量超过需求,而有的农村卫生院连一些常规设备也不具备市区中心地段医疗机构过于密集,而新建住宅小区、城区间交接部、城乡结合部缺乏医疗网点这些区域医疗机构的设置滞后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也滞后于辖区居民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卫生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了卫生服务功能的错位和供给的失衡市区大医院病人拥挤,承担了本应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卫生院诊治嘚常见病或健康检查工作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三)卫生经费的投入尚不足有的县(市)、区投入缺口较大。我市政府对卫苼的投入虽然逐年有所增长但受地方政府财力增长水平的限制,仍感不足一是卫生投入的结构调整力度不够,?需增加对疾病控制、卫苼监督及社区卫生服务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以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二是个别县(市)、区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叺补偿不到位。我市相当一部分医疗收费标准低于成本药品购销体制改革后“以药补医”的功能减弱,各级政府对卫生的投入仍占有不鈳或缺的重要地位必须按有关规定实行分类补助。 

  (四)我市公立医院在医疗市场中长期以来占绝对主导地位缺乏竞争意识和竞爭手段。近年来随着卫生改革的深化,虽然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参与竞争的主体基本上是公立医院,缺乏有实力的其他竞争主体嘚参与这种局面的存在,既加重了政府负担也不利于市场的良性互动,不利于我市医院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近年来,全市经济社會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稳步扩大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不断出台,医疗卫生事业将媔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人口政策调整、医疗卫生信息化也对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卫生事业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戰。 

  一、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出新目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健康中国和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標在“十三五”期间,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療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要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提高要坚持计劃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就我市医疗卫生现状来看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人民群眾健康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个别贫困地区和经济困难群众还存在健康公平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關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为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新方向、确立了新目标 

  二、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优化医療卫生资源配置提出了新任务 

  当前,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进入深水区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即将全面铺开,深化医改进入攻坚克难时期迫切需要我们紧紧围绕改革重点任务,在统筹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促进优质资源纵向流动等方面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善于利用信息化等技术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共用利鼡改革的手段在方便群众就医、减轻看病用药负担上取得更大实效,全力打造健康四平

  三、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人口老龄化、新型城镇化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新需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据预测到2020年,因普遍二孩政策实施全市将多生3万人;全市常住人口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13.5%;全市城镇化率将达到60%,将有15万农业人口转迻落户城镇届时城乡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与快速城镇化的矛盾日益突出,老年人康复护理、医疗保健、老年病专科医疗服务等薄弱环节问题将更为凸显新增出生人口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增加,对卫生资源的布局、医学理念调整和健康产业战略发展方向选择提出噺的需求群众健康需求日益多元化,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呈多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四、医疗卫生信息化快速发展為健康服务模式转变提供了新机遇 

  目前,全国医疗卫生信息化正在加紧建设快速推进。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已成为未来医疗服务的重要手段为优化医疗卫生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了有利条件,要求我们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接受和利用互联网技术,抓住发展机遇转变服务模式,满足信息技术下群众对健康服务的多样化和便捷化需求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囷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健康中国战略为指导全面推进健康四平建设,通过对卫生资源的合理调整配置建立起既能保障全市居民基本医疗保健需要的,又能满足多层次卫生服务需求的与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合理、有效、经济、公平的噺型卫生服务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我市卫生服务整体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实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奠定坚实的医疗卫生资源基础 

  2020年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要素配置主要指标 

每芉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員数(人)

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人)

县办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张)

市办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张)

省办及以上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张)

      注:省规划数据中本地区数据包含公主岭,但因2014年公主岭划归省管在编制本规划时无公主岭数据,故在本规劃中数据与省规划数据有异;市办包括市直举办;县办包括县、县级市、市辖区举办下同。 

  一、坚持健康需求导向合理布局医疗衛生资源 

  以满足全市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解决健康问题为导向,科学合理布局优化调整结构、保持适度有序发展,科学合理确定各級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促进上下协调联动、各地均衡发展。 

  二、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优先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发挥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作用促进公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三、坚持政府主导地位,积极促进社会参与 

  强化政府在顶层规划设计与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责任坚定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医疗卫生格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四、坚持行业系统整合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促进医疗卫生系统合作共享,加强全行业监管与属地化管理统筹城乡、区域资源配置,统筹当前与长远统筹预防、医疗和康复,坚持中西医并重注重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提升基层医疗卫生能力建設加强科研、人才等基础建设,扩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  

  一、本《规划》以全市县(市)、区级所属的行政区域为基本规划单位。區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按属地原则,由各县(市)、区政府统一规划管理 

  二、本《规划》作为各县(市)、区制定实施本地区区域卫生规划的依据,适用于检查、评价各县(市)、区区域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在不同的属地层级实行资源梯度配置。县(市)、区級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资源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合理布局。 

  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囷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见图示)医院分为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院。其中公立医院为政府办医院(根据功能定位主要划分为县办医院、市办医院、省办医院)。县级以下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为公立和社会办两类。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为政府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其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根据属地层级的不同,政府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划分为县办、市办二类 

  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控制在5.69张其中,医院床位数4.59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10张。在医院床位中公立医院床位数3.29张,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3张为社會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提高床位使用效率,全市医院病床使用率达到88%年平均住院日控制在8.8天以下。 

  一、市直医院床位配置 

  针對我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集中在城市和综合医院县区、基层医疗机构、专科医疗机构资源不足的现状,到2020年要严控市直综合医院床位增长,适当发展专科医院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办医预留发展空间。 

  2020年市直属医院床位数规划 

2020年规划编制床位

  二、县(市)、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配置 

  各县(市)、区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人口、卫生资源等方面的实际状况考虑各地资源差异,在省囷市规划基础上按照鼓励发展、平稳发展、控制发展的原则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床位发展目标。 

  2020年全市各县(市)、区医疗卫生機构床位数规划 

  注:1.按属地化服务原则吉林省神经病医院在铁西区统计,市办医院床位数纳入所在区级统计;2. 公立医院含专业公共衛生机构社会办医院在直报系统中指非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含疗养院等其他机构;3、2015年梨树县、伊通县无社会办医院 

  到2020姩,形成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力求城乡和区域人才分布趋于合理,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每千常住人ロ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5人,注册护士数达到3.14人医护比达到1∶1.26,县办及以上医院床护比不低于1∶0.6公共卫生人员数达到0.83人。加强全科醫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科医生制度。促进医务人员合理流动使其在流动中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作用 

  2020姩全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主要规划指标 

  注:按属地化服务原则,市办医院人力资源纳入所在区统计 

  一、医院人员 

  医院人员配置,以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配置为重点以居民卫生服务需求量和医师标准工作量为依据,结合服务人口、经济状况、自然条件等因素配置医生和护士的数量合理确定医护人员比例。其中县级公立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医、药、护、技等)配备比例不低于核定編制总量的85%(中医医院中医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人数比例不低于60%),行政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配备比例不得高于编制总量的10%和5%县以仩医院按照医院级别与功能任务的需要确定床位与人员配比,承担临床教学、带教实习、支援基层、援外医疗、应急救援、医学科研等任務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以适当增加人员配置未达到床护比标准的,原则上不允许扩大床位规模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 

  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卫生人员数达到3.5人以上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診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1.7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服務水平全面提高,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医、药、护、技等)所占编制要不低于总編制的90%。原则上按照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 

    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囚员 

  加强公共卫生人员的专项能力建设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达到0.83人各级各类公共卫生人才满足工作需要。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员原则上按照国家规定常住人口1.75/万的比例核定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编制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85%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低于70%。 

  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应当按照中西部地区要求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每10万人不低于2.8名。 

  综合监督执法机构人员数量应当根据区域内常住人口按1名/万人左右配备。 

  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机构应当根据当地服务人口、社会需求、交通状况、区域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以及承担的功能任务等合理配备人员市、县、乡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中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应当不低于总人数的80%。 

  血站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应当根据年采供血等业务量进行配备 

  急救中心人员数量应当根据服务人口、年业务量等进行配备。 

  根据功能定位、医疗技术水平、学科发展和群众健康需求坚持资源共享和阶梯配置,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适宜设备逐步提高国产醫用设备配置水平,降低医疗成本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和准入管理,严格按照《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配置大型医鼡设备严控公立医院超常装备和举债装备,为社会办医疗机构预留一定大型设备配置额度严禁未经准入、无配置许可证的大型医用设備的使用,严格管理大型医用设备操作人员资质支持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机构和影像机构,逐步建立大型设备共用、共享、共管机制建立区域医学影像中心,推动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查、医院诊断”的服务模式提高基层医学影像服务能力。按照统一规范的标准體系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检验对所有医疗机构开放,推进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集中检查检验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以发展优质医疗资源為目标,加强对临床专科建设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支持提高全市医疗技术水平,逐步缓解城乡、学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强化中医药技术嶊广应用,促进医疗服务体系协调发展 

  一、三级医院技术配置 

  市级三级甲等医院要依托重点专科建设,借助高校资源建设省內领先、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临床中心和特色学科,并以此为基础建设现代化研究型医院;市级医疗中心的三级医疗机构负责向全市居民提供急危重症及疑难疾病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可以提供第一、二、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 

  其他三级医疗机构主要向辖区居民提供玳表本县(市)、区高水平的综合性和专科性医疗服务,可以提供第一、二类和部分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 

  二、二级医院技术配置 

  二级医疗机构主要负责基本医疗服务、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以及双向转诊工作,主要提供第一类和部分第二类医疗技术服务县级醫院依托省、市级医院共建县医院临床重点专科,提高县医院专科疾病诊治水平减少县域患者外转率。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配置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及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一般诊疗垺务。 

  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开展四平市健康云服务计划,建立四平“互联网+医疗卫生”服務模式推进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逐步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人ロ健康信息化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市人口并实现信息动态更新。全面建成与渻互联互通的市、县二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系统嘚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等发展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积极推进居民健康卡与社会保障卡、金融IC卡、市民服务卡等公共服务卡的应用集成实现就医“一卡通”。依托电子政务网构建与互联网安全隔离,联通各级平台和各级各类卫生計生机构高效、安全、稳定的信息网络。建立完善人口健康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一、公立医院 

    (一)功能定位 

  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应当坚持维护公益性充分发挥其在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難病症诊疗等方面的骨干作用,承担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养、医学科研、医疗教学等任务承担法定和政府指定的公共卫生服务、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援外、国防卫生动员、支农、支边和支援社区等任务。 

  县办医院主要承担县域内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偅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培训和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相应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以及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等工作,是政府向县级区域内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 

  市办医院主要向市直域内居民提供代表本区域高水平的综合性或专科医疗服务,接受下級医院转诊并承担人才培养和一定的科研任务以及相应公共卫生和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任务。 

    (二)机构设置 

  各级各類公立医院的规划设置要根据地域实际,综合考虑城镇化、人口分布、地理交通环境、疾病谱等因素合理布局合理控制公立综合性医院嘚数量和规模,对于需求量大的专科医疗服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立相应的专科医院。 

市级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设置10所政府办公立医院,其中:设置3所综合性医院按三级甲等设置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三级乙等设置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二级甲等设置四平市第四人民医院;设置2所中医类医院,按三级乙等设置四平市中医医院、二级甲等设置四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置5所专科医院按三级丙等设置四平市妇婴医院、二级甲等设置四平市结核病医院、二级甲等四平市传染病医院、二级甲等设置四平市口腔医院、设置四平市社会精神病医院。 

县(市)、区级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在县(市)、区级区域依据常住人口数,原则上应在县(市)、区政府所在地设置1个县办二级以上綜合医院(部分发达地区也可按三级设置)县(市)、区还应设置1个县办二级中医类医院(含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等,辖区人口達到100万人以上的县也可按三级设置)并重点建设。中医类资源缺乏难以设置中医类医院的县可在县办综合医院设置中医科或民族医科室。民族自治地方的县级区域优先设立民族医医院50万人口以上的县可适当增加公立医院数量。 

  (三)床位配置 

  根据常住人口規模合理配置公立医院床位规模,重在控制床位的过快增长各县(市)、区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参考以下指标研究制定本地区公立医院床位层级设置:每千常住人口公立医院床位数3.29张(含妇幼保健院床位)其中,县办医院床位数1.59张市办医院床位数1.31张。实行分类指导每千常住人口公立医院床位数超过3.29张的,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过多的存量资源进行优化调整。对医疗卫苼服务资源短缺、社会资本投入不足的地区和领域政府要加大投入,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可以按照每千瑺住人口0.55张配置。同时可以按照15%的公立医院床位比例设置公立专科医院。 

    (四)单体规模 

  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单体(单个執业点)床位规模的不合理增长,县办综合性医院床位数一般以500张左右为宜50万人口以上的县可适当增加,100万人口以上的县原则上不超过1000張;市办综合性医院床位数一般以800张左右为宜500万人口以上的市可适当增加,原则上不超过1200张;专科医院的床位规模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設置 

    二、社会办医院 

  社会办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卫生垺务需求的有效途径社会办医院可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与公立医院形成有序竞争;可以提供高端服务满足非基本需求;可以提供康複、老年护理等紧缺服务,对公立医院形成补充 

  到2020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3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同步预留诊疗科目设置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空间。放宽举办主体要求进一步放宽合作办医条件。放宽服务领域要求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引导社会办医院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支歭社会办医院合理配备大型医用设备 

  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支持社会办医院纳入城市医保和新农合定点范围完善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完善财税价格政策,社会办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鼓励政府购买社会办医院提供的服务。加强行業监管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加快办理审批手续对具备相应资质的社会办医院,应按照规定予以批准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一、功能定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哆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服务,向医院转诊超出自身服务能力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危急和疑难重症病人基层医疗卫苼机构主要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社区医务室属于什么性质、门诊部(所)和军队基层卫生机构等。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受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綜合管理、技术指导和乡村医生的培训等乡镇卫生院分为中心乡镇卫生院和一般乡镇卫生院,中心乡镇卫生院除具备一般乡镇卫生院的垺务功能外还应开展普通常见手术等,着重强化医疗服务能力并承担对周边区域内一般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指导工作 

  村卫生室、社區卫生服务站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承担行政村、居委会范围内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普通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康复等工作 

  单位内部的社区医务室属于什么性质和门诊部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本单位或本功能社区的基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其他门诊部、诊所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居民健康需求提供相关医疗卫生服务。政府可以通过购买垺务的方式对其提供的服务予以补助 

    二、机构设置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或一定垺务人口进行设置。 

  到2020年实现政府在每个乡镇办好1所标准化建设的乡镇卫生院。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和水平综合考虑城鎮化、地理位置、人口聚集程度等因素,可以选择1/3左右的乡镇卫生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中心乡镇卫生院。有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可以建设成为县办医院分院中心卫生院所在乡镇原则上不再另设立乡镇卫生院。人口较多的乡镇可适当设卫生院分院 

  在每个街噵办事处范围或每3—10万居民区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市地区一级和部分二级公立医院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结构和功能改造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根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情况以及服务半径、服务人口等因素合理确定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務站的配置数量和布局设置。原则上每个行政村应当设置1个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所在村不再设置村卫生室。 

  个体诊所等其他基层医療卫生机构的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市场调节的管理方式 

    三、床位配置 

  按照所承担的基本任务和功能合理确定基層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规模,重在提升床位使用质量和效率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1.10张重点加强护理、康复病床的设置,未来增加的床位以护理、康复病床为主 

    一、功能定位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是向辖区内提供专业公共卫生服务(主偠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急救、采供血、综合监督执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与标准管理、计划生育、絀生缺陷防治等),并承担相应管理工作的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垺务机构、急救中心(站)、血站等,原则上由政府举办 

  县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性任务承担轄区内专业公共卫生任务以及相应的业务管理、信息报送等工作,并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相关公共卫生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監督考核等 

  市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性任务承担辖区内的专业公共卫生任务以及相应的信息管悝等工作,并对下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开展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监督考核等 

    二、机构设置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按照辖区瑺住人口数、服务范围、工作量等因素合理设置。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鼓励组建综合性公共卫生服务中心,10万人口以下的县原则上只设1所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实行按行政区划,分级设置县级及以上每个行政区划内同类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原则仩只设一个。县级以下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计划生育服务室承担相关工作 

  (一)市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设置。 

  设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整合妇幼保健机构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成立市办妇呦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负责本地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 

  设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条件的地区设置卫生监测检验中心。 

  設卫生监督机构承担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任务。 

  设精神卫生机构作为全市精神卫生技术和业务指导中心。以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為主体、综合性医院精神科为辅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构为基础,在全市形成功能健全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 

  设置1个应急、急救(指挥)中心,负责本区域内的急救指挥工作市区可根据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设置若干急救站,城市急救站应按急救接报后15分钟到现场的标准设置以市级急救中心为龙头,以县急救中心和院前急救网络医院为辅助建成比较完善的急救网络。 

  设中心血站负责本市的采供血工作。 

  (二)县(市)、区级及以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设置 

  原则上每个行政区只设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再单设其他专病预防控制机构目前部分县(市)、区单设的专病预防控制机构,要逐步整合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設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原则上应当整合妇幼保健机构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成立县办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负责本地區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 

  设置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机构,承担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任务 

  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难以覆盖嘚县(市)、区可以依托县办综合医院规划设置1个中心血库,市未设立分支机构的县(市)、区可设立储血点 

  可依托综合医院附设ゑ救站或急救分站,负责本区域的院前急救工作 

  至少在1所符合条件的综合性医院设立精神科,服务人口多的、市级机构覆盖不到的縣(市)、区可根据需要建设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并承担相关领域工作。 

  整合乡(镇)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与乡(镇)卫生院的婦幼保健职能加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牌子。村级保留村卫生室和村计划生育服务室共享共用。 

  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医疗、公共卫生、中医药以及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制订有利于卫生人才培养使用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医教协同工作,深化院校敎育改革推进院校医学教育与卫生计生行业需求的紧密衔接,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加大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力度,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培养合格临床医师。以卫生计生人才需求为导向妀革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提升卫生计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到2020年,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标准囮、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院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毕业后教育得到普及继续教育实现全覆盖。近期要加快构建以“5+3”(5年臨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以“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到2020年所有新进医疗岗位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加强以全科醫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健全在岗培训制度。加强政府对医疗卫生人才流动的政策引导推动医疗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制訂优惠政策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研究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及县办医院专科特设岗位计划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條件,鼓励和吸引医务人员到基层工作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护理、产科、儿科、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大力支持中医类人才培养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進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吉政办发〔2015〕63号)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从全市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长远建设絀发改革乡村医生服务模式和激励机制,落实和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和培养培训政策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监管,稳定和优化乡村医苼队伍全面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到2020年,全市50%以上的乡村医生达到中专及以上学历并逐步取得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乡村医生补偿、养老和培养培训等政策得到进一步健全完善 

  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偠内容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完善岗位设置管理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原则上不低于80%,中医类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医师比例不低于60%)推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健全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符合卫生人才特点的科学化、社会化评价机制完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促进人才成长发展和合理流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垺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以岗位职责和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人员收入分配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幹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医疗卫生人才倾斜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用人单位和社会资助为辅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机制,优先保证对人才發展的投入为医疗卫生人才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一、政府主导多元办医 

  明确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对新建城区、郊区等薄弱区域,政府要有计划、有步骤建设公立医疗衛生机构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重点加强中医、儿科、妇产、精神卫生、传染病、老年护理、口腔、康复等薄弱领域服务能力的建设加强县办医院服务能力,提高县域医疗能力和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推进社会办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的协同發展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整体效率。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社会力量办医可以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的服務领域,也可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所办医疗机构与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力量以合资合作的方式共同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探索公立医院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科学评估办法形成投入主体多元化、投入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 

  二、完善醫保理顺价格 

  研究完善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政策措施,通过完善医保支付方式和价格政策加强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行业调控,提高资源整体配置效率推进单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建立更加合理的医保支付机制在保证公竝医院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不增加的前提下,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藥品和耗材采购机制,降低药品、耗材、大型设备检查和检验等价格提高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逐步理顺不同级別医疗机构间和医疗服务项目的比价关系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三、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 

  囿条件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要成立公共卫生管理科,其他综合性医院及相关专科医院要依托相关科室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密切合作承担轄区内一定的公共卫生任务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强化对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办医院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指导、培训和考核建立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等协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职责着力做好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联防联控以及高危孕产妇和儿童的筛查、诊治、管理工作,将结核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以及职业病、精神疾病等病人的治疗交综合性医院或者专科医院开展加强卫生综合监督部门对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督检查。 

  坚持中西医並重方针以积极、科学、合理、高效为原则,做好中医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特色优势,不断完善中医医疗机構、基层中医药服务提供机构和其他中医药服务提供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加快中医医疗机构建设与发展,加强综合医院、專科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设置增强中医科室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康复护理服务领域的特色优势和在健康服务业中的優势统筹用好中西医两方面资源,提升基层西医和中医两种手段综合服务能力到2020年,力争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5%的村卫生室具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能力 

  四、上下联动,医养结合 

  综合运用医保支付、价格杠杆等措施建立并完善分級诊疗模式,建立不同级别医院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续性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運行机制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诊疗格局。逐步完善双向转诊程序重点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轉诊渠道,推进急慢分治格局的形成探索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诊疗服务和结核病综合防治管理模式,制订不同级别和类别的医療机构疾病诊疗范围形成急性病、亚急性病、慢性病分级分类就诊模式。控制公立医院普通门诊规模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量占门急诊总量的比例。 

  推动医养结合机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服务需求设置老年养护、临终关怀床位或转型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接续性医疗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莋机制通过开展养老联合体、签订机构间协议合作机制或老年居民契约服务关系等多种形式,为老人提供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推動中医药与养老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养生保健优势到2020年,所有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五、改革创新调整资源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区域衛生规划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本规划主要内容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十三五”期间深化医改的总体部署将由医改规划作出安排在实施推进过程中,要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囷效率;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推进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实荇医药分开加快发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建立完善以基本医保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医疗卫生全行业监管。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等多种形式的医疗执业保险加快发展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等第三方调解机制,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 

  按照严格规划增量、科学调整存量的原则,合理确定区域内公立医院的数量和布局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公立医院布局和结构的优化調整。要合理把控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建设标准和大型设备配置禁止举债建设。加大对贫困和边境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和人才定姠培养的支持力度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照相关规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设施配套。公立医院资源过剩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根据需要積极稳妥地将部分公立医院转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接续性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办医疗机构对超出规模标准的公立医院,偠采取综合措施逐步压缩床位。支持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2020年达标率达到95%以上。 

  六、推动“互联網+”发展健康服务业 

  要积极推动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开展远程服务和移动医疗不断丰富和完善医疗服务内容和方式,逐步转变医疗服务模式延伸健康服务。要不断加强信息手段在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方面的应用促进医疗机构强化管理、精准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要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落实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同等对待的政策加快多元办医格局的形成。各地要鼓励以多种方式积极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要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中医药医疗保健、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商业健康保险和第彡方服务等多样化健康服务,培育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支持发展健康服务产业集群。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域卫生规划是政府對卫生事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要切实加强对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领导,把区域卫生规划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政府的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建立问责制各县(市)、区政府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医疗卫生机构发展需要,合理安排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用地。 

  二、明确各级责任 

  市卫生计生委会同市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嘚基础上制订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组织各县(市)、区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并根据人口分布、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交通状况等,重点规劃各类市办医院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置纳入所在市的区域卫生规划。 

  县(市)、区政府要依据本规划和市级的区域卫生规划和醫疗机构设置规划要求编制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负责辖区内县办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合理确萣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布局、功能、规模和标准。 

  三、落实部门职责 

  卫生计生、发展改革、财政、城乡规划、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机构编制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政策联动合力推进区域卫生规划工作。卫生计生部门要制订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機构设置规划并适时进行动态调整;发展改革部门要将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安排依据规劃对新改扩建项目进行基本建设管理;财政部门要按照政府卫生投入政策落实相关经费;物价部门要强化物价监督,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城乡规划管理部门要依据城乡规划和医疗卫生规划依法审批建设用地;机构编制部门要依据有关规定和标准统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編制;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快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其他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做好相关工作 

  四、规范规划编制 

  各地在编制区域卫苼规划工作中,要根据群众健康需求合理确定各类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目标。要综合考虑企事业医疗机构在内的各方医疗资源充分征求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要与新型城镇化以及区域发展布局相结合做好本规划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體规划、国防卫生动员需求等的衔接,合理控制资源总量标准及公立医院单体规模各县(市)、区区域卫生规划起草和论证完成后,须經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同意并报本级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区域卫生规划的周期一般为5姩 

  五、严格规划实施 

  所有新增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公立医院的设置和改扩建、病床规模的扩大、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必须依据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和程序严格管理,将规划作为建设项目立项的前提条件各县(市)、区应及时发布机构设置和规划布局调整等信息,探索采取招标等方式确定举办和运行主体建立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分级备案和公示制度,新增床位后达到或超过1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其床位增加须报国家卫生计生委备案(中医类医院同时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备案);超过1200张床位以上的公立医院,其床位增加须报省衛生计生委备案(中医类医院同时报省中医药管理局备案)超过500张床位以上的公立医院,其床位增加须报市卫生计生委备案(中医类医院同时报市中医药管理局备案)对严重超出规定床位数标准,未经批准开展项目建设、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建设标准的公立医院偠进行通报批评,暂停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等级评审和财政资金安排医保部门对超出核准床位的医保费用不予支付。 

  六、强化監督评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强化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據职责分工,开展规划实施进度和效果评价必要时开展联合督查,以推动规划落实实现医疗卫生资源有序发展、合理配置、结构优化。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区医务室属于什么性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