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分析与设计,专业人员来

奥鹏17春16秋福师《物流系统分析与設计》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1. 卖报童模型是用来()

B. 确定每天应订报纸数

C. 确定每天应卖报纸数

D. 确定每天是否看报纸

2. 鉯下三种说法正确的有几个():网络图中不允许出现相同编号的事项;不允许出现循环路线;可有多个总完工事项;可有多个总开工事項

3. 在可行流运输方案中平衡条件是:各个节点除输入输出外流入流出量()

4. 物流系统集成的最高要求是()

5. 运输路线规划包括起止点不┅的单一路径,多个起止点的路径以及()

A. 起点终点相同路径

D. 无起点无终点路径

6. 工期优化目的是为了寻找总费用最低或者()最低

}

导读:该文是ahp和qfd类论文范文素材与專业本科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李晖+彭祖成+陈一君+叶一军

[摘 要] 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为目标,以市场调查为基础,分析了電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并构建了能力和知识需求框架.利用AHP确定各需求指标的权重,依据QFD原理建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质量屋,经过自相关矩阵标准化和相关矩阵修正,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各课程的权重,最后对其进行分析并设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质量功能展开;电子商务;课程体系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加快,以Internet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商业经营模式发展迅速,已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增长的一个热点.根据相关部门预测,每年新增人才需求将近75万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我国每年有近十万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毕业,但培养出来的本科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研究如何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成为社会和高校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以四川理工学院为例,通过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状况调查,利用層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所需各种能力的重要程度,再结合学科的知识体系,利用质量功能展开QFD(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法分析和设计电子商务专业的課程体系,为其他高校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提供思路和参考.

2 电子商务专业知识、能力、素质需求框架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电子商务策划、开发、运作和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电子商务问题的基本能力.本文以四川理工学院为例,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为目标,以通过走访毕业生人才交流会和对已毕业学生的采访,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数十家用人单位和专业人员进行调研,确定出电子商务专业本科毕业生需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

(1)掌握政治思想品德修养方面的知识.

(2)具备较为广泛的人文、社科、体育、科普等知识.

(3)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識.

(4)熟悉国内外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掌握电子商务活动、电子商务平台开发的相关知识.

(6)了解电子商务领域的理論前沿和发展动态.

(1)具有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管理决策、团队建设及领导的基本能力.

(3)具有良好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5)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品格素质:拥护党的基本路線、方针、政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

(2)科学与文化素质:了解人类文明史、科学发展史、西方文化和中国历史,具有基本的人文科学素养.

(3)心理素质:具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我调节控制心理的能力,科学的信念,坚韧的毅力,奋发的精神等.

(4)身体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乐于锻炼的行为习惯、运动机能素质与抗疾病素质.

(5)专业素质:具有一定的从事电子商务学科业务工作和适应相邻学科业务嘚专业素质.

3 基于AHP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能力、素质需求重要程度

层次分析法(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萨蒂(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統分析方法.它把一个复杂的问题按属性的邏辑关系逐层分解,形成一个多层次结构来加以分析,用一定标度把人的主观判断进行客观量化的多准则评价决策方法[1].

本文采用AHP确定电子商务专业知识、能力、素质需求的重要程度,因篇幅所限,省略详细计算过程.利用Satty的1-9标度[2]类型设定知识、能力、素质需求之间、需求内部、需求与课程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联度的刻度,如表1所示,其电子商务专业知识、能力、素质需求各指標的重要程度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4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框架

为使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具备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和应掌握的知识,组织专业任课教师、已访问的企事业单位专业人员、有关专家采用德尔菲法分析学生应该学习的专业课程,经过反复问卷和对北京邮电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数十所高校的网络调查,根据各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以现有的课程体系为基础,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对各门课程进行优化整合,类聚为6个专业课程模块:

(1)素质教育课程(CR1):主要是以受教育者为主体,以人个性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對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即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课程.

(2)学科基础课程(CR2).主要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而开设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课程.endprint

(3)专业基础课程(CR3).主要是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础课程,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它包括专业理论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其目的为掌握专业知识、学习科学技术及发展其他相关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4)专业核心课程(CR4).主要是专业中开设的富有该专业特色,以该专业中以及相对应的岗位群中最核心的理论和技能为内容的课程.

(5)专业实践课程(CR5).主要是加强专业理论与实际联系的课程,其目的是扩大学生知识面,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拓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

(6)复合培养课程(CR6).主要是使学生与企业就业“零距离”,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开拓视野而设立的符合專业特色和行业特点的课程.

5 基于QFD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质量功能展开是日本学者赤尾洋二于1996年首次提出的,现已在许多行业都得到了广泛嘚应用,如汽车制造业中的日本丰田、美国福特和通用都曾成功地应用OFD技术于新产品开发中[3].本文视社会或用人单位为顾客,以设置电子商务课程体系为目标,利用质量屋 (House of Quality,HOQ)分别探讨电子商务专业能力、知识、素质等需求指标与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之间的函数关系,确定电子商务专业課程的重要程度,从而确定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本文应用质量屋进行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分析,形象、直观地展示了电子商务专业能力、知识、素质需求指标与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关系和课程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利用(1,3,5,7,9)表示的评分刻度对电子商务专业能力、知识、素质需求指标与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之间相关矩阵和课程之间的自相关矩阵进行赋值,经自相关矩阵标准化、相关矩阵的修正和归一化处理、课程權重的计算,以学校的专业学分总分基数,设定和修正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计划中各个课程模块的学时分配,因篇幅所限,省略详细计算过程,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

参照用人单位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需求满意度情况,将各课程模块的设计值分解到具体的各门课程中,得到電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如下:

(1)素质教育课程(CR1).主要包括15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政策、中西方文化比较、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职业规划与人生發展、现代信息查询与利用、艾滋病健康教育、入学教育与安全教育、军事训练、体育、就业指导.

(2)学科基础课程(CR2).主要包括10门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外语、外语听说、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管理学原理、管理运筹学、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

(3)专业基础课程(CR3).主要包括5门课程:高级语言程序、电子商务概论、市场调查、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4)专业核心课程(CR4).主要包括16门课程:数據库原理及应用、Web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物流管理、网络营销、电子支付与结算、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商务信息安全、J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项目运作、物流案例与实践、跨境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

(5)专业实践环节(CR5).主要包括6门课程:高级语言程序上机、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物流管理课程设计、畢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6)复合培养课程(CR6).主要包括7门课程:电子商务创业实务、网店建设与运营、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法律法规、GUI设计、移动应用开发、ERP实施(含沙盘).

本文以顾客(用人单位)满意为出发点,剖析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以AHP和QFD為工具,经过相关指标的计算,诠释了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整个过程,为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提供了定量分析的思路.不同高校可以根据面对的服务区域和对象采用实际调查的方法对能力与知识层次结构和课程体系质量屋进行适当裁剪和扩充,本文的思路也可以應用到高校的其他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中.

[1]陈希祥,邱静,刘冠军.基于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的测试设备选择方法研究[J].兵工学报,2010,31(1):68-73.

[3]徐飞,熊伟.质量机能展开在烟草供应链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6):52-53.endprint

专业本科参考文献总结:

概括总结:这篇文章为关于ahp和qfd相关專业的经典范文,可作为专业本科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参考和ahp和qfd论文开题报告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

\h 80 第一章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第┅节 绪 论 设施规则与物流分析是工业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主干专业课程设施规划是工业工程学科中公认的重要研究领域和分支之一。设施规划特别是其中的工厂设计着重研究工厂总平面布置、车间布置及物料搬运等内容其目标是通过对工厂各组成部分相互关系分析,进荇合理布置得到高效运行的生产系统,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工厂作为一个生产工具系统是由人员、设备、技术等多种因素所构成,整个系统的效益即总投入与总产出之比应尽可能达到最高水平因此,工厂布置设计就是一项多因素、多目标的系统优化设计课題 由于社会需要的多样性,生产不同产品工厂的模式必然存在着差异这就给工厂布置设计带来了难题。系统布置设计(SLP)方法提供了┅种以作业单位物流与非物流的相互关系分析为主线的规划设计方法采用一套表达力极强的图例符号和简明表格,通过一套条理清晰的設计程序进行工厂布置设计这种方法为设施设计人员与生产工具管理人员广泛采用,实践效果良好系统布置设计不是一种严密的设计悝论,而是一套实践性非常强的设计模式和规范的设计程序学习和掌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直接参与设计工作。 第二节 課程设计目的和内容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是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综合运用所學专业知识,完成工厂布置设计工作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其目的是: (1)能正确运用工业工程基本原理及有关专业知识,学会由产品叺手对工厂生产系统进行调研分析的方法 (2)通过对某工厂布置设计的实际操作,熟悉系统布置设计方法中的各种图例符号和表格掌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的规范设计程序。 (3)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学会如何编写有关技术文件。 (4)通过课程设计初步树立正确的设計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