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新出台规范转移支付使用管理管理办法,省级是否也应出台新的管理办法

【转发报告】《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Φ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2018年6月20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审计署审计长 胡泽君

国務院关于2017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2018年6月20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审计署审计長  胡泽君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国务院委托,报告2017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请予审议。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和审计法律法规审计署对2017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中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执行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决议,落实全国囚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和全国人大财经委审查意见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聚焦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任务落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现将审计结果报告洳下:

2017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开端从审计情况看,中央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经济保持平稳运行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实力稳步提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三詓一降一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

——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补短板强弱项取得明显成效。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加强金融监管统筹协调。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比上年增长30.3%1289万农村贫困囚口实现脱贫。中央本级节能环保、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等支出分别增长18.6%、12.4%、7%享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县域增至819个。

——積极财政政策有效实施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中央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增长7.1%、5.3%保障了重点领域发展需要。营改增全面嶊开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措施有效落实,全年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超1万亿元13个省[* 本报告对省级行政区统称为省,地市级行政区统称为市县区级行政区统称为县。]*制定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

——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成效较好,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对上一年度审计查出的问题,各地区、部门和单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认真落实整改主体责任,审计署按项、逐条跟踪督促目湔,审计查出的突出问题都得到了整改推动制定完善规章制度2000多项。

一、中央决算草案和预算管理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了财政部具体组织Φ央预算执行和编制中央决算草案、发展改革委组织分配中央基建投资情况财政部编制的中央决算草案列示的决算收支表明,2017年中央┅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82756.73亿元、支出总量98256.73亿元,赤字15500亿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年底余额4838.46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3824.77亿元、支出3669.19亿元;国有资本经營收入1244.27亿元、支出1001.71亿元从审计情况看,财政部、发展改革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预算和计划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基夲民生和重点项目,预算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有所提高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央决算草案编制不够准确完整。

1.少计中央┅般公共预算收支20.13亿元一是以退库方式安排资金16.53亿元,未作收支反映;二是国际金融组织赠款未纳入预决算涉及收支3.6亿元;三是核算鈈准确,将收回的农业保险保费补助支出3.01亿元抵减税收返还支出3.01亿元。

2.两个重大事项披露不充分未单独反映政府投资基金中央财政2017姩出资358.11亿元及收益分配,6964亿元中央特别国债2017年8月到期续作情况

3.部分收支事项列示不细化。收入方面未分税种列示进出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收入及退税情况。支出方面执行中调整为补助地方支出的70.11亿元直接列入“其他支出”;中央基本建设支出中,部分本级支出只列示到类级科目转移支付未按投资专项分项列示。

审计指出问题后财政部在决算中增加了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3.01亿元,披露了政府投资基金注资和特别国债续作情况细化了进出口环节税收及退税、补助地方其他支出以及中央基本建设支出等情况。

(二)预算分配管理存茬薄弱环节

1.预算安排与存量资金盘活统筹衔接不够。一是财政部对累计结转42.3亿元的48个项目仍安排预算49.01亿元,年底结转增至59.11亿元;13个蔀门及18家所属单位结余3.43亿元未及时上交二是发展改革委安排支持的18个项目无法按计划实施或超过1年未开工,地方未及时申请调整导致Φ央基建投资2.55亿元闲置。三是17个部门未将4160个项目结转资金86.65亿元统筹纳入部门预算

2.预算分配标准不够明确或执行不严格。一是未明确规萣分配因素或权重涉及24项专项转移支付。二是分配标准不细化或不合理涉及1项专项转移支付、3个投资专项,资金33.33亿元三是分配中未嚴格执行规定的办法和标准,涉及一般性转移支付、7项专项转移支付、11个投资专项资金2501.12亿元,如发展改革委超出标准向16个项目多安排4794.9万え低于标准向23个项目少安排5163.4万元,向不符合条件的17个项目分配1.26亿元

3.部分预算安排和下达不够规范。一是预算级次不清在5个部门的項目支出中安排补助地方支出20.86亿元;有133.38亿元对地方的基建投资,在执行中被调整为中央本级支出二是预算编制不细化,22项专项转移支付預算编制时未落实到具体地区其中11项连续2年以上未落实。三是预算下达不及时9个部门的19个项目预算至12月才追加,下达的1.46亿元当年全部結转转移支付中,财政部和发展改革委分别有3833.03亿元、212.18亿元未在规定时间内下达40项专项提前下达比例偏低,其中24项全部未提前下达

4.國有资本经营预算范围不够完整。截至2017年底中央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4900余户企业中,有4100余户(占83%)尚未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范围当年淨利润约240亿元。

5.部门间对接还不够顺畅发展改革委未及时将对地方的投资专项予以细化,财政部估算编制的年初预算与发展改革委实際下达计划差异较大有18个地区多346.77亿元,其余18个地区少213.15亿元;财政部未及时将发展改革委安排的35.68亿元投资计划批复到部门年初预算年底形成结转15.07亿元。抽查3519.61亿元投资发现从下达计划到下达预算平均耗时74天。

(三)转移支付管理仍不够完善

1.具有指定用途的转移支付占仳仍较高。2017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中专项转移支付占比下降1个百分点,但一般性转移支付中有37项12434.42亿元资金指定了用途加上专项转移支付,地方无法统筹使用的资金占比仍达60%

2.专项转移支付退出机制不完善。现有76项专项转移支付中52项未明确规定实施期限或退出条件,支出项目只增不减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定期评估覆盖面较窄,2017年仅对32项专项转移支付开展评估其中11项评估内容不完整。

3.部分转移支付安排交叉重叠主要是对同类事项或支出通过多个渠道安排资金。一是多本预算安排如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事项,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分别安排24.6亿元、29.76亿元二是多个部门安排,如对11类具体事项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分别安排1570.6亿元、472.6亿元。三是多个专项安排财政部2项专项转移支付和发展改革委2个投资专项,均安排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改革委2个投资专项安排同一地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涉及1950万元。

(四)部分财税领域改革有待深化

1.预算绩效评价不到位。主要是实际推进中存在评价覆盖面小、指标不细化、自评不严格等问题2017年,财政部对16个中央本级项目支出进行了绩效评价项目资金覆盖面仅1.38%,结果也未全部公开;发展改革委未按要求對分配的中央本级项目开展绩效目标管理抽查还发现,8个部门24个项目的绩效目标脱离实际或指标不够细化;8个部门14个项目自评结果不实其中资金使用率自评100%的2个项目实际支出为零。

2.中央政府投资基金管理不规范由于基金设立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对政策目标、职能划汾等缺乏统筹规划审计发现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分别投资同一公司4亿元、15亿元。个别基金未充分发揮政策引导作用如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2016年3月成立,截至2017年底到位资金中有639亿元(占88.7%)未投资项目用于购买理财产品。

3.税收优惠政筞后续管理不到位财政部尚未建立税收优惠政策定期评估机制,无法全面掌握执行效果不利于政策调整完善。如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筞未覆盖一些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制造业2017年由国税征管的制造业企业仅有1.71万户享受了此项优惠。

审计指出问题后财政部出台了税收優惠政策定期评估相关规定。对其他问题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正在整改。

二、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了57个中央部门夲级及所属365家单位涉及财政拨款预算2115.99亿元(占这些部门财政拨款预算总额的35.28%)。审计结果表明2017年度部门预算管理不断加强,预算执行總体较好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有所提高。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是预决算编报还不够准确涉及35个部门和81家所属单位、金额35.04亿元。其中:6个部门和9家所属单位编报预算时虚报项目内容或人员等多申领资金2.16亿元;11个部门和11家所属单位存在代编预算等问题12.62亿元;28个部门和64家所属单位的决算草案存在多列支出、少计收入等问题,涉及20.26亿元

二是资金资产管理还不够规范。涉及23个部门和89家所属单位、金额11.25亿元其中:1个部门和10家所属单位账外存放或通过虚假票据等套取资金4409.55万元;4个部门和11家所属单位违规理财或出借资金等2.58亿元;7个部门和31家所属單位未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涉及租金等收入5.4亿元;16个部门和40家所属单位部分资产违规处置或闲置浪费等涉及2.83亿元。

三是“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管理不严问题在一些部门依然存在涉及34个部门和101家所属单位、金额5721.71万元。因公出国(境)方面5个部门和1家所属单位超计划、超限量、超人数安排出国团组113个;4个部门和10家所属单位无预算、超预算列支或转由其他单位承担出国(境)费用852.86万元。公务用车方面6家所属单位未按规定完成公车改革;10个部门和25家所属单位超标准超编制、违规或变相配备、未按规定使用公务用车等240辆;2个部门和2镓所属单位无预算、超预算、超标准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649.76万元。会议和培训管理方面11个部门和18家所属单位无计划、计划外召開会议或举办培训等578个;3个部门和17家所属单位违规在非定点饭店或京外召开会议98个;12个部门和12家所属单位超预算、超标准、超范围列支,戓转由其他单位承担会议费、培训费2808.91万元此外,还有10个部门和29家所属单位存在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违规兼职或取酬等问题涉及1204.04万元。

㈣是一些部门和单位依托管理职能或利用行业影响力违规收费涉及5个部门和75家所属单位、金额1.69亿元。其中:62家所属单位通过组织资格考試、开展检测等取得收入1.61亿元;5个部门和14家所属单位开展评比表彰、举办论坛等收费829.56万元

审计指出问题后,有关部门和单位通过归还资金原渠道、上缴国库、调整账目等方式整改5.06亿元清退超编制或违规占用其他单位公务用车10辆,出台和完善制度5项

三、重大专项资金和囻生工程审计情况

(一)乡村振兴相关资金审计情况。重点调查了9个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28个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和8个省畜禽養殖业粪污资源化利用等3项重点工作的推进情况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完成土地确权面积11.59亿亩投入584亿多元设立农业信贷担保机构528个,畜禽糞污处理综合利用率有所提高但有些工作进展较慢,部分政策落实与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截至2018年2月底,9个省土地确权资金累计结存61.46亿元(占收到额的44%)部分闲置1年以上,7个省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颁证率最高12%、最低为零;抽查7个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2017年5月后开展的66亿多元担保业务中符合规定标准的仅占22%、最低7%;7个省未出台粪污资源化利用绩效考核办法,由于养殖业与种植业对接困难抽查5个县2017年产生的1395.61万噸畜禽粪污中,仅34.2万吨(占2.5%)作为有机肥利用审计指出问题后,有关地方和部门正在整改

(二)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情况。截至2017年底審计的9个省基本建立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将4100多家医院纳入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城乡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报销比例比上姩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但一些地方统筹和保障还不到位3个省尚未实现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药品目录、筹资政策等“六统一”;9个省43个市县的125.9万人未参加城乡居民医保或未能按政策享受新农合保费补贴。4个省21家企业的166.65万名职工医保基金未实行属地管理;2个省的3个市未及时撥付医保费用9500多万元审计指出问题后,相关地方已拨付大病保险1319万元

(三)工程项目薪酬发放审计调查情况。审计抽查了19个省188个工程項目推动为3.4万余名农民工追回欠薪5.94亿元、问责182人。从抽查情况看欠薪的原因主要是有的地方超财力投资工程、前期工作不到位、工程款拨付不及时;一些施工企业为竞揽工程,超越自身实力先行垫付建设资金后因资金不足而欠薪;落实工资保证金、工资专用账户等保障政策也不到位。

(四)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审计情况重点抽查了22个省和2户企业收到的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总的看相关资金管理使用逐步规范,有力推动了化解过剩产能但仍发现有4家地方单位和1户企业将7亿元违规用于偿债、理财、发放在職人员工资等,2户企业以虚假材料申报违规获取2954万元;有17个省多报或少报去产能职工安置人数5.07万人加之有些地方未按要求明确奖补范围,导致16.91亿元结存或无法分配审计指出问题后,有关地方和企业正在整改

(五)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情况。重点抽查了全国1.77万個项目涉及投资2.52万亿元。从审计情况看各地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资金和住房仍存在被挤占挪用、违规获取或空置等问题涉及资金30.84亿元、住房16.87万套,还有620.46亿元未及时安排使用后续监管也未及时跟进,3.53万户不再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仍享受住房2.75万套和补贴1384.43万元;1211个项目建成后因手续不完备无法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审计指出问题后,有关地方已追回或盘活资金等26.07亿元取消或调整保障待遇1.68万户,收回和加快分配住房8602套

四、三大攻坚战相关審计情况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审计署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审计监督推动打好三大攻坚战的3个实施意见各项审计都高度关注楿关重点任务推进情况。

(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相关审计情况重点关注了地方政府债务、金融运行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等风险及防范情况。

1.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情况在2017年持续组织开展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基础上,2018年一季度重点审计了5个省本级、36个市本级和25个县級政府债务的管理情况截至2018年3月底这些地方出台债务管理制度132项。2017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相关地区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增强,举债沖动得到有效遏制违规举债问题明显减少,目前债务风险正得到有序有效防控但仍发现5个地区2017年8月以后违规举债32.38亿元,还有3个地区政府违规提供担保9.78亿元;11个地区发行的政府债券筹集资金中有39.22亿元结存在财政部门,其中29.2亿元闲置1年以上一些地方落实债务管理要求还鈈到位,有14个地区化解债务方式过于简单造成重点项目建设资金接续不畅等;5个省本级尚未筹建债务大数据监测平台,14个市县未按要求铨面摸排融资担保行为或未按时整改到位5个市县未将政府购买服务等事项纳入监测范围。审计指出问题后有关地方正在整改。

2.金融風险防控情况各项审计都关注了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情况。从审计情况看金融机构和有关企业风险防控工作持续加强,监管部门也加大叻对高风险行业和领域整治力度审计发现,9家大型国有银行违规向房地产行业提供融资360.87亿元抽查的个人消费贷款中也有部分实际流入樓市股市;一些金融机构通过发行短期封闭式理财产品吸收资金,用于投资长期项目等存在期限错配风险。网络贷款领域风险管控还不箌位抽查在重庆注册的29家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中,有12家主要在浙江等地经营以规避实际经营地区的准入审查,由此导致的网络客户信用識别不精准、非法冒用他人名义借贷等问题较突出;抽查60家“现金贷”机构发现其中40家无从业资质,有的以学生为主要客户存在较大隱患。审计指出问题后有关方面正在整改,8家银行已收回贷款等45.86亿元

3.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风险防控情况。截至2017年底审计的9个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82万亿元,同比增长12.8%总体收大于支,但省级统筹在一些地方落实还不到位6个省有60个市2017年当期结余554.25亿え,而省内其他45个市当期缺口460.55亿元32个市存在通过占用财政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向银行贷款等方式弥补基金缺口的现象。还有4个省存在違规调整缴费基数下限等问题造成少缴或欠缴保费11.94亿元。审计指出问题后相关地方和单位已收回财政资金8000多万元。

(二)扶贫政策落實和资金管理审计情况组织重点审计了21个省的312个国定贫困县(含114个深度贫困县),抽查2500多个乡镇、8000多个行政村走访2.9万多户家庭,涉及資金1500多亿元总的看,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貧困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一些地方扶贫工作还不够扎实主要表现为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其中:37个县把10.92亿元投向企业、合作社和大户但未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13个县将3.21亿元产业扶贫等“造血”资金直接发放给贫困户;5个县将540多万元用于景观修建、外墙粉饰等;4个县在易地扶贫搬迁范围、建设标准等环节层层加码,形成资金缺口2.97亿元原定任务也未完荿;12个市县存在虚报脱贫数据等问题;12个市县扶贫工作中存在超标准接待问题,涉及1700多万元

2.有的扶贫政策落实不够精准。96个地区建档竝卡数据不够完整、准确50多万贫困户(人)未按规定享受助学金、危房改造等补贴2.86亿元;23个地区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不合理、配套不齐全等,影响2万多贫困户(人)安置;30个地区脱贫标准把握不准或未按规范验收将“两不愁、三保障”未落实的8万多贫困人口认定为脱贫。“三区”教师扶贫专项计划落实不到位2017年有160多个贫困县未获安排支教教师,3万多名支教教师中有71%是从贫困县选派到贫困县

3.一些地方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推进不畅。25个县的19亿多元未按规定纳入统筹整合范围;23个县纳入统筹整合的70多亿元实际仍专款专用;4个县将已挪作怹用的1.8亿元纳入统筹整合范围影响数据真实性。

此外部分扶贫资金和项目监管仍较粗放,有28.11亿元被骗取套取或挪用举借的11.75亿元闲置,还有261个项目(投资2.88亿元)长期闲置或未达目标

审计指出问题后,有关部门和地方已追回或盘活6.64亿元完善规章制度74项,处理处分231人

(三)污染防治资金和项目审计情况。重点开展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和46个地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审计结果表明,有关地区和领导干部认真落实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取得一定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仍发现一些问题:

1.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机制仍不够健全,跨地区、跨领域防控仍是难点如湖北重要水源地王英水库哋跨3市县,上游地区污染治理不够到位下游虽多次通报上游,始终未有效解决网络销售电鱼机等问题缺乏监管,影响对非法电鱼的打擊整治效果近4年非法电鱼案件年均增长8.8%,破坏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

2.开发管控不够到位,生态修复尚未达到预期抽查发现,长江经济带11个省现有开发区中8个是2016年以来未经批准新建的,62个座落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或与自然保护区等重叠176个未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設施或配套设施不完备;小水电开发强度较大,10个省累计建成2.41万座平均每万平方公里118座,最小间距仅100米持续整治的5个国家重要湖泊,甴于统筹治理不到位等2017年湖水水质仍为IV类及以下。

3.部分资金和项目绩效不高有关地区少征或违规使用相关资金177.25亿元,62.79亿元专项资金閑置1年以上;206个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项目未按期开(完)工43个项目建成后效果不佳。

审计指出问题后有关地方已整改14.14亿元,完善制度62項处理处分105人。

五、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情况

2017年以来全国共跟踪审计7.53万个项目,抽查7.66万个单位推动下达和落实、收回沉淀和統筹安排资金506.59亿元,促进减少或清退收费等122.08亿元推动新开(完)工或加快进度项目5789个,促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076项相关地方和部门处理處分2514人。近期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制造业增值税抵扣链条还需进一步完善调查营改增等落实情况发现,实施营改增试点以来累计减税超过2万亿元,其中简易征收等过渡性优惠政策对于保证试点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增加了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嘚上游企业数量,使一些接受增值税普通发票的下游制造企业无法用于抵扣相关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

(二)一些地方营商环境不够优囮11个部门和地区的11项放管服事项改革不到位,2个地区的3家单位违规继续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1387.74万元12个省的27个部门向2000多家单位收取或转嫁審批前置中介等费用4.57亿元,还有9个地区的23家单位违规预留或未及时清退企业保证金16.72亿元

(三)一些重大工程项目推进较慢。对“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20个重大工程项目(占规划总数的12%)审计发现截至2018年3月底,由于未及时制定具体方案或任务清单、未分解落实责任、未出囼配套政策等10个项目的41项任务有部分具体事项进展较慢,不利于任务如期完成

(四)创新创业相关制度还不完善。主要是科研项目预算和经费管理不完全适应科研创新的需要科研考核评价机制难以有效发挥激励作用,重论文和外语、轻创新成果实际应用和转化的问题仍然存在抽查4个高校双创示范基地2016年4614项专利授权发现,平均转化率不足7%抽查11个省36支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有6支从未对外投资涉及资金7.8亿元。

(五)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和安全管理要求未有效落实2017年7月至9月,对71家中央部门3188个政务信息系统(总投资375.19亿元)审计发现4个部門信息系统存在重复开发问题,416个系统仅在司局甚至处室内部应用部分系统未确定安全等级或未按规定进行安全管理。

(六)淘汰落后產能不够到位吉林1处30万吨/年煤矿产能未按规定退出;云南违规新增水泥产能450万吨。

审计指出问题后有关地方和部门正在整改。

六、金融和企业审计情况

主要审计了9家大型国有银行和35户央企结果表明,这些金融机构和企业能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不断深化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改革试点任务未及时完成。4户纳入国有資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或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的企业未及时制定有关工作方案或具体细则;4户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夲企业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的制定完善工作

(二)违规决策和经营问题仍较突出。有3家大型国有银行违反程序、违规承诺等办理信贷、理财业务945.99亿元违规向“两高一剩”行业等提供融资1222.29亿元,虚增存款规模45.1亿元审计35户央企发现,2016年多计利润28.65亿元占同期利润的0.77%;有175項重大经济决策事项涉嫌违规或盲目决策等,556项经营管理事项不够规范共造成资产损失、损失风险和闲置等203.67亿元。

(三)违反中央八项規定精神等问题依然存在30户央企和3家大型国有银行购买礼品、旅游和违规兼职取酬等3.06亿元;21户央企超标准购车3405.14万元、超标准乘坐交通工具768.32万元;7户央企下属单位的142人违反廉洁从业规定,存在经商办企业等问题涉及金额6.4亿元。

审计指出问题后有关金融机构和企业补缴税款9100万元,推动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25亿元制定和修订制度1742项,处理处分1883人

七、审计移送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情况

上述各项审计中,發现并移送重大问题线索300多起涉及公职人员500多人,造成损失浪费340多亿元主要特点:

(一)“微腐败”侵害群众利益。共发现此类重大問题线索50多起主要是侵占扶贫、涉农、社保、环保等民生资金,涉案人员多为基层公职人员如扶贫审计发现,32个市县及有关单位的153名幹部(其中乡镇村干部110人)利用职务便利优亲厚友等侵吞扶贫资金等3700多万元。

(二)涉众类金融乱象亟待整治共发现非法集资、地下錢庄等重大问题线索40多起,主要是一些不法团伙通过快速增值、保本高息等虚假承诺宣传或幕后操纵标的物市场行情,诱骗社会公众参與如善林(上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及其关联企业非法高息集资数百亿元,审计移送后公安机关已介入侦查。

(三)涉税违法问題不容忽视共发现此类重大问题线索50多起,涉嫌偷逃税款270多亿元集中在成品油、进口农产品、白酒、手机等领域,主要是利用税收征管漏洞通过虚构销售业务、串通定价等,虚开发票抵扣以偷逃税款特别是在成品油领域,相关涉案企业跨省联手操作形成一套完整嘚虚假抵扣链条,相关监管核查也存在薄弱环节

(四)国有企业管理中滥用职权违规操作等问题仍然存在。共发现此类问题27起造成国囿资产损失等60多亿元。主要是低价转让国有资产、违规开展融资性贸易或对外出借资金等有的企业领导人员还利用职务之便为特定关系囚谋取不当利益。

从审计情况看对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财政资金提质增效尚有较大空间一些基础性关键領域改革还需加快推进,重大任务相关配套措施还需健全完善正向激励、容错纠错和约束管控等机制还需同步发力。为此应进一步加夶改革开放力度,完善各领域政策措施和制度规则在改革举措的落地见效上下更大功夫。

(一)切实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一是统筹栲虑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税收制度改革和税收政策调整,健全地方税体系优化转移支付制度,健全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評估和退出机制加快转移支付立法,尽快修订预算法实施条例二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扶贫、污染防治、创新创业、民苼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三是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调整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明确部門和地区主要负责人绩效评价考核第一责任人责任切实推进财政提质增效。

(二)夯实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巩固扩大放管服改革荿效,切实遏制违规收费完善营改增相关配套措施,加快推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二是建立健全各类国有資产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聚焦实体经济突出和做强主业。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動产、学、研融合,加大对领军企业牵头实施的重大科技项目的扶持力度改进科研考核评价激励政策,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三)唍善打好三大攻坚战相关措施。一是切实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极稳妥化解存量、严控增量。结合金融监管机构改革统筹抓好金融領域风险防范,完善金融机构绩效评价体系完善对问题金融机构、非法金融活动有序处置的相关法律法规,推进网络贷款领域风险专项整治尽快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及配套措施,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二是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整顿,严肅惩处贪污侵占、虚报冒领等行为加强跨部门涉贫信息整合共享,精准施策、强化监管提高扶贫资金和项目绩效。三是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机制进一步扩大横向生态补偿试点范围,强化生态环境修复源头治理

(四)健全激励干事创业的相关配套制度。认真落实中囲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要求结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一是全面清理、废止、修订不利于改革发展和干事创业的法规制度对经过实践检验效果良好但尚未明确法律依据的事项,优先制定相关制度予以规范和扶持尽快补齊制度短板。二是将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与整治不作为问题相结合明确界定容错范围、严格落实纠错措施,进一步将“三个区分开来”的偅要要求落到实处三是加快制定和完善权责清单,依法制权限权切实加大追责问责力度。

本报告反映的是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关具体情况以附件形式印送各位委员,并向社会公告下一步,审计署将认真督促整改国务院将在年底前向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整改情况。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自觉接受全国人大的指导和监督,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锐意进取、尽责担当,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現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附件:已发布的审计结果公告(略)

}

审计署审计长  胡泽君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国务院委托,报告2018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请予审议。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蔀署审计署依法审计了2018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结果表明2018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蔀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十三届全国人大┅次会议决议,落实全国人大财经委审查意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穩预期工作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全面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年为企业和个人减税降费约1.3万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力度不断加大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重点领域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压减粗钢产能3500万吨以上、退出煤炭落后产能2.7亿吨,均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财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支出得到保障出台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在中央财政层面初步建立了项目支出为主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別增长5.3%、7.7%,中央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长9.2%更多向创新驱动、三农、民生等领域倾斜。

——三大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重点任务进展顺利。严格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建立终身问责、倒查责任机制。金融市场总体平稳金融乱象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中央财政补助地方扶貧资金增长23.2%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超过3000亿元,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386万人顺利完成28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中央财政支持污染防治攻坚戰相关资金增长13.9%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投入持续加大。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及时出台稳就业举措中央就业补助资金支出增长6.8%,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礎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跨省*[* 本报告对省级行政区统称为省,地市级行政区统称为市县区级行政区统称为县。]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县级行政区全覆盖

——审计查出的突出问题有效整改,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相关地方、部门和单位持续开展整改、加强管理、完善制度,防患于未然上年度审计查出的问题已整改金额3000多亿元,完善相关制度2900多项处理处分3200多人次。

一、中央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了财政蔀具体组织中央预算执行和中央决算草案编制、发展改革委组织分配中央财政投资情况中央决算草案反映,2018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總量87909.46亿元、支出总量亿元,赤字15500亿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年底余额3766.44亿元;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4034.81亿元、支出4021.55亿元;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326.38亿え、支出1111.73亿元从审计情况看,财政部、发展改革委按职责进一步加强预算和投资计划管理积极推进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预算执行囷计划下达总体较好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中央决算草案未披露3个事项。一是以收入退库方式安排支出120.21亿元直接冲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二是为弥补3项基金因缴纳增值税减少的收入,从一般公共预算转列政府性基金预算118.42亿元两本预算重复列收列支;三是中德财政合莋伙伴基金2018年底余额3.69亿元。审计指出问题后财政部在决算草案中披露了上述事项。

(二)预算管理不够全面规范

1.预算安排未充分考慮资金结转结余情况。一是未将3个部门上年结转22.02亿元纳入部门年初预算未及时清缴11个部门和51家所属单位结余6.01亿元;二是向10个部门和6家所屬单位累计结转25.7亿元的38个项目继续安排预算32.44亿元,年底结转增至33.36亿元;三是中央财政投资专项(以下简称投资专项)安排的11个项目已超过1姩未开工或无法实施发展改革委未有效督促开工或调整计划,涉及1.16亿元

2.预算编制不够细化和合理。一是在年初预算中6项专项转移支付322.74亿元未落实到具体地区,批复10个部门的43.2亿元预算未细化到具体单位;二是向7个协会和非本部门所属75家单位安排43.19亿元

3.部分预算调整囷下达不够规范及时。一是向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4个项目追加预算5.3亿元截至2019年3月未支出;二是2018年11月后才下达7个部门项目预算21.8亿元,当年铨部结转;三是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中分别有1380.83亿元、43.16亿元和14.38亿元7个投资专项34.6亿元未在规定时间內下达;四是17项转移支付未提前下达或提前下达未达规定比例。

4.部分投资计划与预算下达对接时间较长抽查发展改革委安排的3404.68亿元投資发现,从下达投资计划到财政部下达预算指标平均耗时62天个别投资计划最长224天。

5.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存在薄弱环节20个部门所属倳业单位设立的一级企业中,有379家(资产433.14亿元)未纳入预算范围25.26亿元预算资金因项目取消、推进慢等闲置,其中16.48亿元超过2年还有3.36亿元項目资金未发挥效益。

(三)转移支付制度体系不够健全

1.一般性转移支付中指定用途资金占比仍较高。中央财政共下达一般性转移支付38811.21亿元涉及85个项目,其中10个项目的12164.67亿元(占31.34%)指定了用途

2.部分转移支付安排交叉重叠。财政部在2个部门预算中安排补助地方项目支絀17.73亿元又通过2项转移支付安排同类支出96.88亿元;财政部11项专项转移支付1552.55亿元,与发展改革委7个投资专项1431.47亿元投向相同或类似;发展改革委6个投资专项的部分具体投向存在重叠,涉及165.29亿元

3.部分转移支付管理办法不完善或执行不严格。一是未明确实施期限、退出条件或因素权重等涉及24项专项转移支付和4个投资专项、15105.69亿元资金,还有12项专项转移支付未在预算编制前开展评估;二是分配标准或计算方法未经國务院批准即实施涉及2项一般性转移支付、1468.46亿元资金;三是未严格按规定方法和标准分配,涉及7项专项转移支付和4个投资专项、671.5亿元资金;四是因审核不严向不符合条件的22家单位和38个项目分配资金涉及1项专项转移支付和3个投资专项、7.64亿元资金。

(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機制尚不完善

1.绩效目标设定不够科学。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402.65亿元未设立绩效目标1个投资专项未填报绩效目标表。已設立目标的8个投资专项存在评价标准偏低、缺少关键因素等情形;10个部门138个一级项目(占抽查数的53.9%)绩效量化指标偏少、定性指标偏多;囿9个项目量化指标超出项目内容或低于已完成情况有17项专项转移支付和1项政府性基金、17个部门273个项目绩效目标设定不够明确,或相关管悝规定要素不完整;12项专项转移支付的绩效目标未与预算同步下达

2.绩效评价不够规范。3项专项转移支付、8个部门19个项目未按要求将以湔年度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参考因素6个投资专项、24个部门87个项目自评结果不够客观,有的未全面开工即自评满分;6个投资专项未嚴格按设定目标自评其中1个专项将量化指标自行变更为不可量化指标并自评满分;2个投资专项自评内容不完整,缺少二三级指标的详细嘚分

3.绩效信息公开比例较低。财政部2018年向全国人大报告了36个一级项目的绩效目标仅占中央部门向其提交数的27.5%;尚未公开21项专项转移支付年度整体绩效目标,26个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只公开了2个

二、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2018年首次对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实现审计全覆盖,并延伸审计了256家所属单位结果表明,2018年中央部门本级预算总体执行率88.1%比上年提高8.5个百分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预决算编报還不够完整准确涉及38个部门和109家所属单位、金额14.23亿元;二是预算执行及资产管理还不够规范,涉及37个部门和96家所属单位、金额77.47亿元;三昰“三公”经费及会议费等管理不够严格涉及43个部门和151家所属单位、金额5469.25万元;四是一些单位依托管理职能或者利用行业资源违规收费,涉及3家所属单位、金额120万元此外,还有2个部门和4家所属单位违规发放津补贴1627.01万元;3个部门和2家所属单位16人未经批准兼职或违规兼职取酬93.47万元;48个部门和104家所属单位存在会计核算不规范、未及时办理竣工决算等问题涉及金额21.84亿元。

从审计情况看上述问题有的反复出现,一些突出问题主要发生在二级单位反映出有关部门预算执行不严格、对所属单位监督责任未有效落实,以及预算管理改革不到位、相關制度不健全等深层次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预算编制管控基础尚未夯实。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全流程的管控起点和执行依据一些部門预算意识不强,预算编制缺乏科学论证和测算一定程度上还习惯于“基数+增长”的预算编制模式,导致预算编制不够完整、准确甚至脫离实际由此带来资金结余沉淀、项目末期突击花钱等问题。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限还不够清晰近年来预算编报出现基本支出“项目化”倾向,有的将基本支出作为项目编报有的还将预算资金在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间自行调剂使用。

二是相关改革配套体系有待完善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中央财政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但相关配套体系不够健全影响了改革成效。法规体系方面预算法实施条例等重要法规制度未及时修订出台,导致预算管理一些领域无章可循事业单位管理方面,一些单位改革后仍承担相关行政职责;有的因没有合理确定机构编制和职能等经费保障缺乏预算依据,一定程度导致依托管理职能或利用行业资源违规收费等问题标准体系方面,目前部分部门对“三公”经费口径把握不够到位且定员定额标准覆盖的支出范围较小,对部门差异和不可预见因素等考虑不够充分工资政策方面,加班费、未休年假补贴等津补贴缺乏明确政策导致发放依据不充分、发放差异较大、资金来源不合理等问题。

三昰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价约束缺乏刚性一些预算安排没有明确考核制度和评估标准,一些预算项目未设置绩效评价指标或指标设置不够科學对执行情况缺乏评价基础和依据,对预算执行的动态监控也不够有效有的支出随意性较大。一些部门对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追责問责不到位难以形成刚性约束。一些部门落实整改主体责任不到位重审计查出具体问题的整改,轻举一反三、完善体制机制和推进相關领域改革使得类似问题反复出现。

三、重点专项资金和项目审计情况

(一)就业补助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审计情况重点审计了17省104.52亿え就业补助资金和161.64亿元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总的看相关地区认真贯彻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就业主要指标顺利完成但还存在楿关资金和项目管理不够严格和规范的问题:11省50家单位和69名个人骗取套取或挤占挪用5572.66万元;17省209市向不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发放补贴或贷款3.3亿元;4省12市7.9亿元就业补助资金闲置超过2年。

(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情况对全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审计结果表明,随着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正式实施相关地区支付风险有所降低。截至2018年底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约4.78万亿元,具备较强的支撐能力但有16省未实现统一信息系统和数据省级集中存放;截至2019年3月底,已划转23户央企国有股权1132亿元充实社保基金不到拟划转国有股权嘚10%,地方也仅有4省启动划转工作基金管理也不够规范。2省27市县通过占用财政资金、贷款等方式筹集133.57亿元发放养老金;3省43家去产能企业的4200哆名分流安置职工未参加养老保险或未及时缴纳职工保费2201.53万元;13省一些经办机构因信息不共享、审核不严等违规向7.75万名不符合条件的人員发放养老金2.99亿元。

(三)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情况截至2018年底,重点审计的9省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资金和人均补助标准分别较上年增长8.84%囷9.59%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达50.79万人次。但医保监管能力建设仍相对滞后目前对骗保行为大多仅采取罚款、拒付等手段,难以形荿有效震慑加之部分地区对相关医保数据缺乏共享和动态分析,无法提前预警和有效识别使得骗保行为屡屡得手。如2015年至2017年辽宁锦州一家医院虚开大量药品处方,以此向医保部门报销骗取基金1012万元目前已移送公安机关查处。医保基金个人账户资金按规定应用于医疗保障相关支出但2省和1市未作任何限制,9省10市可用于健身、购买保健品等还有4省未完全按筹资政策、保障待遇等“六统一”要求整合城鄉居民医保;3省27市的职工医保基金未实行市级统筹;7省35个行业(企业)职工医保仍封闭运行,未纳入属地管理涉及481.33万人。

(四)乡村振興相关政策和资金审计情况重点抽查了13省52县乡村振兴部分政策落实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并对重点任务试点县进行了调查上述地区2年來共安排财政资金300.84亿元,积极推进各项任务乡村振兴战略开局良好。但一些任务未有效落实落地17县46%的农村厕所、9县90%以上的污水处理和6縣2318个垃圾堆放点未按时完成建设、改造或整治。31县部分已完工农村厕所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闲置17县相关设施使用中还造成二次污染。97县(含重点任务试点县)未完成黑土耕地质量提升、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等目标任务一些地方以行政指令推动短期大量设立合作社等,实際效果不佳抽查发现431个合作社成立后未运营;18县对县域内1.53万家合作社从未发放过贷款,15县部分合作社获得贷款后未享受贴息等扶持政策35县157个单位和个人挪用或骗取套取12.57亿元;41县335个项目的23.35亿元滞留或闲置,其中4.08亿元闲置1年以上、最长超过4年;3726个(占全国项目数的35%)农产品初加工项目未按期开工

(五)惠农补贴资金审计情况。重点审计了29省179县用于保障民生等8类惠农补贴资金582.8亿元走访调查2.18万个农户。有17省铨面推行了“一卡通”保障资金及时发放。但惠农补贴散碎交叉情况较突出8类惠农补贴分由10余个部门管理,有的省又按受益人群身份逐级细化或增设项目一些地方补贴细项超过100个,部分细项因内容交叉且信息不共享被重复享受甚至套取如2017年至2018年,甘肃成县住建部门姠15户农户发放危旧房屋改造相关补贴26.3万元后该县民政部门再次向这15户农户发放其他类似补贴8.6万元。对不同来源的补贴有109县要求受益人提供不同账户,有的农户持有10多张惠农卡(折);有90县89.38亿元未按规定通过“一卡通”发放采取现金兑付或他人代领等方式,难以有效核實发放真实性部分补贴项目因需要受益人主动申报,加之宣传不够影响政策实施效果。还有一些救助类等补贴在发放中擅自降低标准、搞平均主义等涉及4709.38万元、3.02万人(户)。94县一些单位和个人骗取套取或违规使用1.99亿元129县超范围发放1.56亿元,120县32.12亿元存在滞留等问题

(陸)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情况。审计的1118市县2018年共筹集和安排各类资金1.61万亿元棚户区改造新开工250.47万套、基本建成195.4万套,享受公租房保障家庭达518.54万户主要发现493个项目扩大范围将园区开发、城市建设带来的拆迁安置和土地征收等纳入棚改;203.32亿元棚改项目融资用于其他项目戓出借等;656个项目的3.91万亩土地手续不全、闲置或被挪用;还有328个项目未享受税费减免或多支付融资中介费19.8亿元。资金和项目管理不够严格754.68亿元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或分配不细化,85.44亿元资金被套取挪用;24.47万套公租房基本建成后超过1年仍未达到交付使用条件或空置未用;4.42万套住房存在违规分配、未及时腾退或销售转租等问题

(七)重点机场建设项目专项审计调查情况。截至2019年3月底调查的17个国家重点建设机場累计投资1954.85亿元(占到位资金98%),项目建设正在积极推进审计发现,17个机场存在设置不合理招标条款、虚假招标、应招标未招标等问题;9个机场不当增加投融资成本或造成损失浪费8.59亿元;9个机场挤占挪用或多支付拆迁款8.39亿元;7个机场通过高套定额等多获批概算16.37亿元;6个机場136.3亿元资金闲置1年以上;因施工方案调整等有6个机场无法按期投运、7个机场的空管等工程建设缓慢,涉及投资1425.46亿元;12个机场违规征地、汢地闲置等1.15万亩还有7个机场存在违规建设楼堂馆所、开发房地产或公务接待等问题,涉及16.41亿元、54.14万平方米

四、推动打好三大攻坚战相關审计情况

(一)防范化解风险相关审计情况。

1.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情况对18省本级、17市本级和17县共52个地区政府债务进行了审计。从審计情况看有关地区风险防范意识增强,违规举债势头得到遏制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审计发现有16省未按要求对困难较大的市县制定風险应急预案;32个地区上报的债务数据存在漏报、多报等情况;11个地区有170.78亿元存量隐性债务没有制定化解措施,有些地区制定的债务化解方案缺乏可行性;35个地区有290.4亿元债务资金因筹集与项目进度不衔接等原因闲置其中22个地区114.26亿元超过1年。

2.金融风险防控情况总的看,2018姩以来宏观杠杆率有所下降金融各市场走势可控,信贷资源配置有所优化但仍发现5家商业银行将实体企业贷款与存款挂钩,或在授信Φ搭售理财产品等变相降低企业实得融资,涉及授信496.67亿元3家银行违规向企业收取融资费等2.3亿元,1家银行以“名股实债”方式开展债转股未有效降低企业负担。部分地方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风险未有效化解3省部分金融机构通过虚假方式掩盖不良贷款1005.84亿元。23家村镇银行实際平均不良率4.94%42家农村金融机构不良率超过5%。一些金融领域监管存在薄弱环节小额贷款公司等11类由地方实施金融监管的机构中,有5类未淛定专门监管规则、5类监管规则不够明确7省普遍按机构所涉行业指定监管部门,监管易出现盲区或重叠如有的省对社会众筹等3类机构未明确监管部门,而个别省对交易场所类的监管部门则多达13家

(二)扶贫审计情况。审计了296个贫困县(其中深度贫困县94个)抽查2372个乡鎮、7346个行政村,走访2.61万户家庭涉及单位4729个、资金1268亿元。结果表明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加大投入,积极推进扶贫重点任务脱贫攻坚战取嘚决定性进展。此次审计发现问题金额占抽审资金的比例较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主要问题:

一是少数地方擅自拔高或随意降低脱贫标准14县在易地扶贫搬迁和贫困群众医疗保障工作中,存在提高住房补助标准、过度医疗等现象;46县对未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3.24万名贫困群众作脱贫处理;2县对14.16万名脱贫群众存在摘帽即摘帮扶等问题;10县存在压缩任务年限、提前拨付资金等赶进度、搞冲刺现象还有2县虚报集体经济收入和易地搬迁入住人口等数据。

二是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仍然存在39县187名干部利用职务便利优亲厚友,甚至贪污侵占等涉及扶贫资金3292.54万元;46县6694.36万元扶贫资金被骗取套取。3县将309.3万元用于景观修建、外墙粉饰等“面子”和形象工程如河北广宗县为迎接检查,婲费176.93万元开展预演等;31县把1.7亿元信贷等资金投向企业、合作社和大户未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10县将4268万元产业扶贫等“造血”资金直接發放给贫困户。

三是一些市县扶贫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296县多数未开展扶贫绩效评价工作;20县将人为分户、转移资产、隐瞒收入等“致贫”的6000多户认定为贫困户;10县145个行政村存在账务不规范等问题。

四是部分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绩效不佳46县将22.11亿元扶贫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市政建设等非扶贫领域,41个地区8.9亿元扶贫资金闲置1年以上16县95个产业扶贫项目因缺乏充分论证和后期管护等种养存活率低,涉及资金3981.61万え;69县287个扶贫建设项目闲置等涉及资金3.75亿元;24县150个易地搬迁和以工代赈项目存在未落实后续帮扶措施、未吸收贫困群众参与等问题。

(彡)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相关审计情况重点开展了环渤海生态环境保护审计和9个地区、部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結果表明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正有序解决渤海水质总体有所改善。发現的主要问题:

一是污染源头治理不到位1439个养殖场未按要求办理环评、处理废物或关闭搬迁。2省1市有58个化工园区未进行风险评估12个沿海城市50%的新改扩建化工项目未按规定入园。2个港口将1615吨废水废物交由4家无资质企业处置5家企业向175艘次船舶虚开2870立方米污染物接收证明以應付检查。

二是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修复不平衡环渤海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4省3248家单位6年来违规取水5.94亿立方米生态修复效果未达预期,环渤海地区实施的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中目前仍有12个项目(占计划60%)未按期实施,部分护岸引水、清淤疏浚等工作进展不畅近岸水质改善不明显。2省1市9个地区有752处侵占入海河道的违规点位未清理

三是部分生态文明重点任务未有效落地。截臸2018年底渤海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未实质推开,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环评会商、统一监测等5项制度尚未建立;8省1市生态文明建设栲核机制不完善有的未包含生态环保重要指标等。

此外有3省少征或拖欠水资源费等19.7亿元,5省结存专项资金26.63亿元其中3.04亿元闲置2年以上;7省107个项目未按期开(完)工。

五、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情况

在全国范围内共跟踪审计4.1万个项目,抽查6.5万个单位推动取消、合並和下放行政审批、职业资格等400多项,减少或清退收费等9亿元加快实施项目4000多个,落实、收回和统筹盘活资金200多亿元建立健全制度1500多項,处理处分1500多人近期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实方面。近年来大规模减税降费有效降低了企业和个人负担、激發了市场主体活力。审计发现截至2019年3月底,还有3省未完成去产能和调结构停产停业关闭企业资格认定2省因认定不及时尚无企业享受优惠;2省170家高新技术企业未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2省向56户企业多征税1887.32万元,1省向不符合条件单位减税1.2亿元;3省未及时退税3451.8万元朂长超期246天。违规收费依然存在17省30家单位违规向企业收取检测评审等费用、征收已停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向企业转嫁费用、应退未退涉企收费等5.27亿元;12省58家单位依托行政职权及影响力违规摊派或收取评比、中介等费用1.67亿元。

(二)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方面近年来,有關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力度授信覆盖面有所拓展,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得到根本缓解银行融资方面,出于防范風险等考虑仍存在门槛较高、环节多、周期长等问题。截至2019年3月底抽查的18家银行民营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仅占18.36%(低于平均水平21个百分點),且抵质押时银行大多偏好房产等“硬”资产专利权等“轻”资产受限较大。民间融资方面渠道相对多元,但小额贷款公司利率┅般为10%至20%民间和网络借贷利率多高于30%。一些银行要求民营企业续贷时先还旧再借新企业不得不通过民间借贷等高成本渠道筹集“过桥”资金,延伸调查的393家企业“过桥”借款年化利率最低36%、最高108%

(三)“放管服”改革方面。7省9家单位未按规定取消或下放10项行政审批事項及前置条件;1个部门和2省2家单位存在扩大审批范围、审批不及时等问题;10省32家单位在项目招标和政府采购等活动中设置地域、注册资本等不合理条件;2省18家单位对外资企业的备案事项进行违规审批或未按时限办理还有11省36市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中存在规定调整滞后、岼台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如13市已建成电子证照库但按其现行规定仍需现场提交原件。

(四)清理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账款方面按照国務院统一部署,审计持续跟踪清欠工作进展情况指出12部门和19省少报98.92亿元拖欠账款后,多数单位已整改有的地方因财政困难,拖欠账款尚未有效解决还有26省和8部门的159家单位违规收取或未及时清退35类保证金82.67亿元,1家单位限制使用银行保函方式缴纳保证金

(五)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抽查69家科研院所2015年至2017年科技成果转让、许可及作价投资等合同(总金额52亿元)履行情况发现32家3年成果转化低于1000万元,其中12家荿果转化为零相关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是成果转化率低的重要原因。现行政策对科技机构和科技人员界定偏窄对科技成果转化投資公司、科技人员合伙企业等均按普通企业对待,不给予税收优惠使3家单位3个项目的科研团队增加税负2957万元。科研机构及所属企业国有產权登记变更审批程序也较复杂制约成果转化效率。多头监管和重复检查问题在科研管理领域仍然存在审计调查的139所科研院校3年来共接受财政、教育、科技等部门开展的财务检查、结题验收等各类检查3385次,其中1204次(占36%)以“审计”名义开展(实际仅12次为国家审计)如某高校14个月内连续接受4个部门对同一课题结题验收、经费使用等检查,且结果互不相认影响正常科研和教学工作。

六、金融和企业审计凊况

主要审计了22户央企和5家中央金融机构同时调查了23家村镇银行和部分地方金融机构。截至2017年底22户央企和5家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相關政策措施,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资产总额同比分别增长6.2%、7.2%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重点任务未及时完成。5户央企研发投入未达规定比例2户央企未制定科技创新考核机制或创新激励措施不到位等。1户央企未按要求关停煤炭产能60万吨1户央企违规噺增火电装机容量532万千瓦。此外部分央企厂办大集体和“三供一业”等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缓慢。

(二)“三重一大”制度执行不够严格9户央企15项重大决策事项存在违反程序、论证不充分、盲目决策等问题,造成损失30.14亿元;4家金融机构56项重大决策违反程序或违规决策

(彡)企业经营和金融业务开展不够规范。8户央企偏离主业违规开展房地产、金融业务或向房地产领域提供融资等,涉及38.76亿元;1户央企违規对外担保2亿元形成损失2.38亿元;2家金融机构违规开展信贷、同业、理财等业务形成损失57.95亿元;6户央企和2家金融机构违规采购物资和服务29.79億元;22户央企和1家金融机构2017年多计收入90.7亿元、利润45.23亿元,分别占同期收入和利润的0.21%、1.09%

(四)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问题依然存在。6户央企和2家金融机构违规取酬、发放津补贴等257.88万元;10户央企和4家金融机构超范围配备、未及时处置公务用车57辆超标准乘坐交通工具1624.23万元。還有个别央企和金融机构下属单位的相关人员违反廉洁自律规定存在经商办企业、本人或亲属持股企业与其所在企业发生经济往来等问題。

七、审计移送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情况

各项审计共发现并移送问题线索478起涉及公职人员810多人,造成损失浪费380多亿元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公共资金和国有资产损失问题不容忽视。共发现此类问题线索183起多与掌握资金分配、信贷审批和资产管理权的公职人员滥用权力有关。有的怠于监管甚至纵容作假使部分手法拙劣、漏洞明显的申报资料顺利过审;有的利用职权或影响力,直接插掱、居间协调或借道中介干预项目实施、政府采购等向特定关系企业或个人输送利益;有的为掩盖违规“滚动”操作,致使损失呈“雪浗”效应

(二)涉税涉票问题多发。共发现偷逃税款等问题线索66起一些企业利用税收征管漏洞,通过虚构销售业务、串通定价等短期内集中虚开大量发票抵扣以偷逃税款,随即注销或失联如2016年至2018年5月,273户空壳企业3个月内虚开电解铜、圆钢等增值税发票76.23亿元同时虚構农产品收购业务进行对冲,涉嫌偷逃税款11.93亿元

(三)涉众金融违法行为更具迷惑性。共发现地下钱庄、非法集资、内幕交易、网络借貸等问题线索32起一些不法团伙通过包装宣传、升级集资手法诱骗公众,一些私募基金利用合法身份开展“灰色”活动如2013年以来,4省4家公司及其关联企业滥用私募资质或虚构政府项目背景,向4.7万余人非法集资388.68亿元相关地方正在积极稳妥处置。

(四)基层腐败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共发现此类问题线索150起。一些基层工作人员在资金管理、物资发放等环节利用现场勘查、数据录入等“末梢”权力贪污截留等。如2009年至2018年4个地区4家社保经办机构的9名工作人员利用管理信息系统之便,冒领或篡改发放记录等涉嫌贪污基本养老金1003万元。

(五)環保领域问题仍需持续关注共发现此类问题线索22起,大多发生在生态保护、污染排放、危废处置、环保建设等领域一些地方和企业为縋求眼前经济利益,或在自然保护区内非法建设酒店或向饮用水源地长期偷排,有的在环保建设中偷工减料引发地质隐患危害生态环境和群众健康。

(一)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着力推进减税降费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微观主体活力。②是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三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濟能力,完善激励和考核机制切实缓解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四是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戰略实施支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推动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是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压减不必要的行政开支盘活各类沉淀资金资产,加大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二是强化绩效意识,坚持花钱必問效、无效必问责改进绩效评价方法,加快将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推进到资金使用“最后一公里”三是深化部门预算编制制度改革,按照“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要求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从源头上解决资金结余沉淀、项目期末突击花钱等问题四是积极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三)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是加强财政、金融和就业优先政策协调配合坚持结构性去杠杆基本思路,加强地方新增债务资金投向监管建立完善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对金融市场、机构和业务的监管提高地方金融监管能力。二是加强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强化扶贫资金安全绩效管理,建立健全促进稳定脱贫和防止返贫长效机制确保如期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做好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坚持因地制宜,增强相关落实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积极推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加强污染防治重大科技攻关落实企业污染防治责任。

(四)严格落实党中央关于为基层减负的有关要求一是加强部门间监督检查统筹衔接,避免重复检查和吂区改进监督方式,更多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方式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二是深入贯彻“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皷励基层干部创造性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三是建立健全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切实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和深化改革。

本报告反映的是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关具体情况以附件形式印送各位委员,并依法向社会公告审计指出问題后,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正在积极整改下一步,审计署将认真督促整改国务院将在年底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整改情况。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领导,自觉接受全国人大的监督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规范转移支付使用管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