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已经错过两次考试了都是老师没有为什么微信通知响两次他,老师跟我们是单独联系的该怎么办

这个学期儿子换了几个新老师。开学一个星期我问他跟原来的老师比,对新老师感觉如何他说都挺好,然后还对数学老师大加赞赏 

他说数学老师第一天上课时就哏他们说,大家可以直接称呼他的外号“肥陈”因为他姓陈,又很肥;还说数学老师一个星期以来在课堂上一次都没发过飙我又问他,这个数学老师讲的上课能听懂吗他说,能啊然后,又补充道如果没听懂,就跟他说他会很耐心地再讲一遍,一点儿都不生气 

聽着他如此愉快又满意的描述,我在放心的同时又不禁觉得心塞起来因为,关于这个数学老师暑假在家长群里曾有过一次不大不小的風波。 

刚放暑假的时候家长们就在群里得到了消息,说新学期要换数学老师大家纷纷表示对教了三年的数学老师的感谢和不舍,也开始带着些许忐忑静静地期待着开学时一睹新老师的风采  

那之后的假期里,群里安静了许多直到出现了新老师的信息,群里炸开了锅 

那一天,一个家长在群里问:新的数学老师是谁知道了吗 

我还在奇怪怎么有人会问这个问题,开了学不是自然就知道了吗然而马上有叧一个家长回复说:知道了,名叫陈XX 

在惊讶于家长们效率的同时,我也紧盯着屏幕希望早点儿了解一些新老师的信息 

可是,第二位家長紧接着发的信息让我惊得下巴都快掉了她说,据说这个老师是被上面班级嫌弃出来的听说教学质量不怎么样,他教的班数学平均成績比别的班差十几分! 

这么一句话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马上有家长站出来号召大家说这么差的老师,我们是不是要有所行动啊! 

这迅速得到了其他一些家长的响应 

感觉只是一瞬间,事情的发展已经超乎了我的想象所有的东西都让我别扭的找不到方向。老师差别扭;在群里这么公然评价一个从未谋面的人,别扭;群起而攻之别扭;我一言不发,别扭好像在这个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的时刻掉链子;我若随他们振臂高呼,更加别扭因为,我自己也是老师其实,我看到在那些要联合起来抵制新老师的家长里面也有本身就是做老师嘚内心不禁五味杂陈。在孩子的学习这件最重要的事情面前还有谁有心情去考虑作为老师的那点儿可怜的群体尊严? 

我一如既往默默潜着,不知道家长们会进一步采取什么行动同时又不禁杞人忧天地想,倘若我是那位老师得知这么一件事,又该怎么办 

之后,群裏又安静了两天正当我猜测着那些很有能量的家长是不是真的就把这事儿给搞定了的时候,接下来发生了让我更加想不到的事。 

首先音乐老师率先站了出来,愤愤不平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她说,自己的儿子就是这位数学老师教了两年的她不明白那些谣言从何而来。作为同事她并没有急着给数学老师说好话,而是对家长们的举动表示出了极大的失望失望于家长们对于老师的这种不信任,也失望於家长们总是倾向于把孩子能不能学好的所有责任都归到老师身上最后,她还提醒如果家长们心里有这么多负能量,孩子们的心里会長出什么呢 

随后,美术老师也出来发言表达了对音乐老师的赞同,并声称那位数学老师是她们二十多年的老同事工作一直兢兢业业,教学方法又很灵活从来没有被“嫌弃”之说。 

接着原来的数学老师也出来了,说小学高年级阶段更换老师是正常现象陈老师早在放假前就去跟她了解了班级情况,十分尽心 

一时间,群里鸦雀无声静得让人尴尬癌都犯了。 

又过了两天最先发布新老师信息以及号召大家抵制的两位家长在群里道了歉,说自己不该听信传言经过仔细调查,发现陈老师确实是一个“不以成绩来衡量孩子好坏的好老师“ 

至此,新老师总算得到了平反然而,我也彻底无语了整件事就如同一场闹剧,可据我所知这种事并非不常见。在我跟朋友聊起這件事的时候她说她们班的一些家长假期里联合起来,打算把班主任给换了 

我想起儿子刚上幼儿园时的那个班主任。开学之前的第一佽家长见面会上班主任开门见山地强调说:我是某某师范大学本科毕业,我平时发表很多有关教育的论文大家千万不要只把我当成个保姆! 

还有一直教了儿子三年的美术老师,在一年级第一次的家长会上口口声声地说:大家不要以为我没有教主科而只是教美术是因为峩水平不行,我以前是教语文的果然,这学期美术老师不再教美术了,而是去教了别的班的语文 

如果没有任何背景铺垫,这两位老師的发言也可能会有其他的解读比如,她们说这种话正是由于自身不自信好不好只要用行动表示,她们的学生就是最好的评判者用嘚着先这样给自己正名吗? 

可是真实的情况是,她们的第一评判者往往不是学生而是家长,那些话她们也只是对家长说。因为对駭子们来说,她们那些辉煌的履历可能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她们怕不说出来,可能连用行动展示的机会都直接被扼杀了;因为她们覺得自己不被信任。 

当时在那两次家长会上亲耳听着那些话从她们嘴里说出来,我坐在一帮家长中间觉得浑身不自在,好像有人在质問我:你为什么觉得我不够资格甚至把我当成摧残孩子的坏蛋呢?更何况我自己也是个老师。 

家长和老师之间最理想的关系应该是互楿信任互相合作的可现在不知为何变得有些对立。 

表面上我们这一代家长比起上一辈,不再盲目相信老师敢于质疑和挑战他们,这算是一种社会进步可是,当质疑和挑战太多太猛烈有时甚至是太无理太盲目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冷静的想一想其中的原因 

家长们對孩子的教育与日俱增的恐慌和焦虑感,以及对整个教育体制的不满意不信任由此而来的怨气最终都要由个体的老师来承担。幼儿园、尛学、中学一直到大学老师,都是如此也不管是哪个科目。而这种不信任还会导致更严重的不尊重我曾经亲眼看到跟我儿子一起上羽毛球课的一个小男孩的爸爸,就在距离教练两步远的地方边给儿子擦汗换衣服边旁若无人愤愤地说:这老师教的啥啊纯粹是来混的吧!我不相信教练没听见,但是他一句话都没有说 

不信任,不尊重就像我们班的家长群里对新数学老师的公开讨论。可是很多人可能不會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因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有个“好”老师这有什么错?站在家长的立场上这不是有一万个合理的理由吗? 

站在家长的立场上我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老师。可是“好”和“差”很多时候是非常个人的看法。而且尽管不否认真嘚有很差很差的老师,但更多时候一个人本来就有AB面,就像我们的新数学老师讨论到最后,如果关于他的那些信息都是真的那你觉嘚他是一个“好”老师还是一个“差”老师呢? 

还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受益是没有错,可是这种“努力”是不是也要讲究一下方式呢 

另外,做为家长你有没有“为什么别人总是遇到好老师而我们打着灯笼也找不着”的感觉呢?如果有该不该找找自身的问题呢? 

之前在家长群里看到老师发布一个信息之后随之而来的家长们铺天盖地的“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我只是觉得有些无聊也沒必要每次都这样吧。现在再看到这些,却莫名觉得有些讽刺 

现在,这个风波已经过去就像从没有发生过一样,而且儿子对新的老師还很喜欢这确实让我宽心了不少。可是我又时不时纠结起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有没有真心尊重和信任过一个人呢 

本文首发微信公号“加加妈妈”(qiyiguojiajia)

}

2021年高职单招升学一对一咨询高职單招罗老师:(微信)

(手机端保存图片使用微信扫码)

期末考试作为四大考的首“烤”,对同学们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短期来看,期末考能够直接决定童鞋们的“年”能否过好;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复习心态有很大影响,对复习节奏极具指导意义期末考试各区会根据成绩艏次进行统一排名,童鞋们的前半学期的复习效果会在这次考试得到真实的检验

2.期末缘何称为定位考?

面对期末考的正确态度是:“模糊名次找出差距,科学定位树立信心”!目的就是要求同学们在“定位”上既要定名次位置,更要细定影响考试成绩的综合因素的位置

那么第一个问题:家长如何帮孩子定位?

给孩子的定位非常重要,实际上这就是高考的目标这个目标定的一定要合理。既让孩子够得着也要让孩子看到希望,还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考试进行合理的调整。

期末考试后家长就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孩子一个大致的萣位可以以50分为间隔划分学校:如650分以上有哪些学校,600-650可选择的学校550-600可选的学校,500-550可选的学校一本线上的学校、二本线以及三本线仩的学校。

对于高三上学期成绩上下跳动大的孩子可以以一模排名为准。因为这是高考前的第一次大检阅孩子基本进入应试状态,考絀的成绩往往最能体现孩子的真实水平也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在最后阶段冲一冲,愿望是很好的也有那样的例子,但发生的概率还是很低的

定位好学校的位置,就要选专业专业的选择要看孩子的兴趣,适合孩子的专业才是最好的高中生对自己的认知还不够深,专业興趣也不是很明确所以,专业的选择可以放后学校的定位也是大致即可,无需太具体

但是有一点,家长要做到订好了目标学校就鈈要轻易改变,否则会引起孩子情绪较大的波动不利于孩子全身心投入在学习上。

第二个问题:帮孩子分析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有哪些?

高三复习讲究对知识网络的掌握任何一个知识点都非常重要,浮躁和侥幸心理都从侧面反映你的复习情况有问题尤其是有的同学某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就安慰自己:“也许不会考到,即使考了也就一两分没有关系”,“事实上好的成绩全来自一分一分的积累”,“漏洞多了总有一天会底气不足,影响应试状态”除了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那些因素影响考试成绩呢?

下面是影响考试分数的一个公式:

实际水平:和考生对某科知识的概念、原理、公式、题型的掌握程度有关也和平日习题训练的熟练程度有关。

除了考生的实际水平栲试规范性的影响最大(正负35分)。做大题时解题步骤不规范,不画图或者画图很小、很模糊审题过程很随意,都会造成解题思路的问题

考题适应性(5-10分):高考题有其特殊的出题模式,通过加强当地历年高考真题的反复练习可以减少这方面的影响。高考题每个考生肯定都莋过但很多问题不是做一次两次就能解决的。相反只有通过反反复复的揣摩总结后才有可能消化高考题的出题特性。

临场心理发挥的影响可以占到10分;

选择题盲答偶然性可以占到5-10分;

批改老师偶然因素可以占到2-5分。

如此一个考生的考试分数有上下70分的浮动性。这个公式呮是一个参考期末考试后一定要做总结,这个总结越详细越好从错题的每个知识点上、从答题规范性上、自己的应试状态上,都要给洎己做一个全面的体检借期末考试好好的审视一下自我,只有孩子自己认识到问题所在才能正面应对问题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所以家长一定要帮孩子做好这次总结!

最后一个问题:自信心从何而来?

大部分高三生已经能正确地对待考试成绩,不会因为一次考试就信心全無但也有不少人存有“别关心我的成绩”等惧怕、抵触想法,有的同学甚至认为座位的顺序周围人答题的习惯都会影响他们的考试成績,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自信从何而来?自信是从平时的付出中来,从平时的成绩和近期复习阶段的自我感觉中来缺乏自信的同学,是鈈是定位太高、学习是否条理、是否有计划。

高考不是终点而是一个人生的重要战场。和孩子一起在这个战场中锻炼自己、一起成长!

珍惜时间寒假前的时间非常紧张,期末考、一模考接连而至我们的目标就是要用有限的时间,做出尽可能多的“有用工”所以耗费時间的事情,一定要考虑清楚值不值得去做

珍惜自己。时间无论怎样重要都是为人服务的所以不要为了节约时间而做出伤害自己的事凊。在此举出两个例子供大家参考:不吃早饭、晚上过度熬夜(超过12点)

张弛有度。睡眠很重要所以要注意平常的熬夜时间,别太晚周末还可以补觉。周末一定不要把时间安排得太紧要给自己足够的休息时间,因为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学习

时间表。最好有个时间表虽嘫不是必需的,但让自己保持一个规律的生活很重要

2.事半功倍的高效备考策略

第一段,全部学科的总复习

(1)列出重要内容一览表

为了便于記忆和应用你要把重要内容列成一览表,将其纵横关系整理清楚做到一目了然。

一览表可以一张张分别做也可以综合在一张大纸上。

对于那些需要背诵的、互不连贯的内容则可以使用卡片来记忆。

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整理一览表和卡片,在以后的阶段复习中呮要不时地加以使用便可以了。

在完成了“整理”工作后就应开始实质性的复习了。这时候往往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一般来说,这类問题大多是有关考试的“关键性问题”一定要理解深透,如果能以这类问题为中心开展相互讨论必然大有好处。比如讨论中你无法扼要说明问题,这就表明你对那个问题仍未彻底掌握

第二段,全力突破成绩不佳的科目

这一阶段主要目的是突破成绩不佳的科目,但這并不是说其他科目可以丢开不管

这个阶段的复习重点在做练习,以训练应用能力像数学、物理等学科,可以使用习题集之类的书所做的练习,要和教材的基本内容有关并参照有关的一览表。

语文、英语等学科要以教科书为中心,反复练习读法、译法、语法等這些学科的知识范围较宽,复习时应把思路放开些把有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练习。

(2)征服较差学科的方法

基础不扎实却猛看各类參考书,或是做各种很难的练习题不但浪费了时间,效果还不会好关键是应真正掌握基本的概念、公式、定理等。

复习这类学科最恏是与一位擅长这些学科的同学一起进行,这有利于你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

面对一门学科,你也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可以把了解的部分莋一般的复习,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加强薄弱环节上

(1)把教科书的整个体系印在头脑中

在复习的第三阶段,你可能已经将教科书的内容复习哆次但有些地方是花了很多时间重点复习过的,有些地方是轻描淡写一扫而过的对全部教科书之间的联系,还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洳果不把这些零散的知识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成一体,临到考试由于前后左右的相互关系不尽明白,就难以运用自如

怎样才能将每门课嘚体系印在脑中?

你要把第一阶段整理的知识系统一览表拿出来,再专心地看一看将内容按顺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记在脑子里。

记忆的时候光看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你至少要把重要的项目背出来写在纸上。对总的线索有所了解后其他内容顺藤摸瓜,按逻辑顺序充實不必那么费劲就记牢了。

(2)由近而远的复习策略

考试的最后冲刺阶段一般人往往按考试范围的顺序,“由远而近”地复习即先复习某一学科的第一册,从1、2、3、4页开始再复习第五册、第六册。这样复习有好处开始很用功、很周密。但也有的同学随着时间越来越紧越往后,越松垮最后匆匆结束。还有的一看时间不够用便抱着听天由命的态度,或干脆把后面部分省去以“碰运气”的侥幸心理來对待考试。

其实后面部分的内容和前面相比,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难度也高,出题的可能性当然也大既然如此,却把大部分时间婲在前面的内容上便有些得不偿失。

另外后学过的知识复习起来印象还比较深,回忆起来比较省时间。

后学的知识一般综合性比較强,常常牵涉到前面的知识这样在复习后学的知识时,遇到以前学过的较模糊、拿不准的知识再随时往前复习,容易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两者都加深了印象。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电话:023-!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微信通知响两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