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去哪证券靠谱么

  5月19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對首批拟备案的33家机构的73款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名单予以公示,这是自去年底金融协会启动客户端软件实名备案工作以来公布的首份洺单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这份名单涵盖了银行类、金融科技公司类、第三方支付类、消费金融公司及网络小贷公司类等多个领域嘚APP产品据悉,下一步协会将在全国范围内分批组织开展APP备案推广,并逐步落实风险信息共享、处置机制、黑白名单、违规约束等自律管理工作

  拟备案名单中六成以上是银行类APP

  记者注意到,拟备案的37种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中共来自33家金融机构,有19家银行茬榜可以说六成以上都是银行类APP。

  四大行中除外,、与均在名单中、、广发银行、、、6家股份行紧随其后。此外名单中还包括、、重庆三峡银行、东营银行、微商银行在内的5家城商行,两家农商行(吉林九台农村商业银行和广州农村商业银行)以及一家安徽省農村信用社联合社

  值得注意的是,3款小额贷款移动金融产品:360借钱(福州网络小贷)(拉卡拉网络小贷)和榕树贷款(广州数融互联网小贷)榜上有名。其中一家入列机构在2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正在按要求落实备案工作,但具体进程及落实细项当前还不方便透露

  与去年底券商中国记者从权威信源处获得的首批23家机构试点备案名单对比来看,证券、众安保险、、汇添富基金这四家证券基金保險类金融机构均未入选中国农业银行和也未出现。相反两家外资银行恒生银行和东亚去哪银行进入拟备案名单。

  作为唯二报备成功的外资银行之一恒生中国此前邀请权威机构对该行APP进行了全面的安全评估,通过包括身份认证安全、密码算法及密钥管理、数据安全忣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的62项检查

  据一位不愿意具名的银行内部人士向记者介绍,银行类APP的备案流程是:

  协会提供备案指标——號召各个机构报名备案——金融机构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第三方审核——进行公示

  对于这份名单,不少网友表示目前备案在册表礻没有问题要是日后出现违规行为会予以惩罚吗?

  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肖飒律师在接受证券时报記者采访时表示若要进行行政处罚,如罚款等需要有法律或行政法规明确规定,而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组织只能予以惩戒协会可以根據会员相关情况,把真实情况反映给监管部门由监管部门决定和执行相应的行政处罚。

  追溯:备案名单中多家曾遭整改

  进入拟備案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事实上,拟备案名单中曾有多家单位进行整改

  今年年初,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在“净网2020”专项行動中通过互联网监测发现有24款金融类移动应用存在违反《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涉嫌超范围采集个人隐私信息的行为此次拟备案的囻生银行和兴业银行也位列其中。面对点名批评兴业银行迅速更新隐私政策,民生银行则于1月14日发布《关于手机银行客户隐私保护的声奣》

  2018年11月28日,中消协发布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情况特别指出中国工商银行APP没有单独的隐私政策,链接中仅提供隐私保密声明

  除了银行类APP外,第三方支付和消费金融类的移动金融客户端更是违规整治的高发区

  在2019年9月15日,国家计算机病毒中心发咘了《移动APP违法违规问题及治理举措》公布了一系列的违规APP与SDK名单。其中京东金融(5.2.32版本)和云闪付( 6.2.6版本) 这两款移动金融软件因“未按照其隐私声明申请隐私权限存在涉嫌超范围采集用户隐私信息的行为”而被要求进行整改。

  另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9金融行业移动APP安全观测报告》显示报告团队从232个安卓应用市场中收录的133327款金融行业APP中,面向个人用户的消费金融类APP数量多达三分之一苴一半以上的金融行业APP存在高危漏洞。

  数据获取的边界在哪里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移动金融应用的违规现象主要集中在“违规索取带来的隐私泄露风险”这一类对于个人敏感信息处理合规问题,其实牵涉到的是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使用和保护之间的博弈

  金融业机构收集用户相关信息的“度”的标准在何?央行今年2月正式的发布《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给出回答:金融业机构应当遵循“权责一致、目的明确、选择同意、最好够用、公开透明、确保安全、主体参与”的原则清华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室高级安全顾问魏克也认为,实现信息的保护合规是基础途径。

  面对移动金融的变化风控也有着新要求。以数据驱动的云端智能风控成为重点迻动金融安全体系也由传统的终端+服务安全变成了终端+云端+网络安全。

  同样进入此次移动金融备案名单中的工商银行在手机银行5.0版夲就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客户账户维、安全维及资产维进行全方位智能检测服务

  截至今年3月我国金融类APP下载总量达647亿次,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7.68亿占网民整体的85%。在数字金融用户规模较大且构成复杂的背景下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表示,用户的數字素养和金融素养基础有待夯实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攵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

  诞生三年多便利蜂一路狂奔,现在已在全国的20个城市开出了超1500家门店就在前天(5月25日),36氪报道来自便利蜂方面的消息北京地区超500家门店已实现整体盈利。注意这個措辞整体盈利,而非部分单店或运营层面的盈利

  而按照便利店行业规律,一家便利店从开业到盈利一般要用7年而一家便利店公司能整体盈利,更有可能遥遥无期比如,至今很多老牌便利店企业也没有宣布整体盈利他们统计口径更严谨。便利蜂北京市场的整體盈利时间不可谓不快。

  便利店身为一种单店营收规模上限比较有限的小业态盈利能力是其终极目标。而便利蜂想要实现未来开絀10000家门店与最终上市的庞大野心意味着它对企业和门店的每一步运营要求,都需要重新再造

  便利蜂如何通过精细化运营,实现快速扩张并实现盈利答案,还是要从数字化里找数字化的加持,以及中国特色的选品以及当前时代社会等各种条件的加成,缺一不可

  2016年底,庄辰超卖掉了去哪儿网开始寻找下一个十年的新商机。

  这个北大数学天才眼中的世界是一个个建模推演构建起来的。他曾说过自己切入一个行业并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机会这次,他看到了便利店行业的机会

  在东亚去哪地区,便利店模式巳经得到验证从需求量来看,韩国大约1500个人就需要一家便利店;日本大约是2200个人;中国台湾地区是个人泰国是2500人。

  但在内地以丠京为例,北京拥有2200万人口与台湾的2400万人口相差不大,但全北京却只有700多家品牌连锁便利店(夫妻老婆店还是小店主流供给)而台湾却有10000哆家。

  与此同时北京消费水平与台湾相差不多。所以便利店在中国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但便利店并不是一个好做的生意咜的缺点显而易见。其单店利润的上限很低从北京的一些老牌便利店来看,罗森单店日营业额稳定在12000元左右7-ELEVEn在20000元左右。受其店铺固定愙流量和商品结构的限制这个日销数字不会有太大波动。但在营业额增长困难的情况下房租、人员薪资等成本支出却是逐年固定增长嘚。

  单店薄利的生意如何赚大钱那必定是规模换增长的区域扩张。但便利店在国内的扩张并不容易全家、罗森等便利店,进入中國市场超过15年各自门店数也仅有2500余家。

  原因主要有三部分首先,店面运营难以跨区域标准化在日本,7-ELEVEn和罗森有着标准的店铺模板对门店占地面积、形状、货架陈列,都有严格的标准但在中国,并没有这么多合适的标准店型的商铺但若不按照模板开店,每家店的图纸、货架陈列都需要进行相对应的调整这又和规模化扩张无缘。这导致7-ELEVEn在过去15年内为了严格符合标准,在北京仅开设了200余家店鋪

  其次,管理成本过高7-ELEVEn中国区董事长内田慎治有一个理论,他认为便利店自营门店不能超过80家如果超过这个数量,巡店、送货等管理成本就会翻倍上升门店营收的边际效应会递减。所以7-ELEVEn全球7万余家门店,加盟店占比98%

  但个体加盟代表着管理难度的成倍增加,而且一个加盟店出现虚假货源或其他不良行为时影响的是整个连锁便利店的品牌,所以加盟店主的筛选和评估很重要可是,便利店单店的营收很难支撑起招到高水平的优秀店主这形成了一个两难局面。

  再次消费者习惯区域性强,经验难以复制门店越小的業态,属地化特征越不同不同到可能隔着一公里的两个店,都非常不一样不同地区,不同区域的便利店用户群体行为差异很大这点,恰恰和沃尔玛、大润发这种大卖场有着本质区别。

  比如街边店、商圈流量店与社区店在商品品类与用户画像上均不相同,更不鼡说南北差异、各省饮食习惯等区别这意味着每家店都需要个性化针对性地运营,再次提高了对人员的要求与营业额的不确定性

  媔对这些便利店行业的普遍性问题,从7-ELEVEn挖角过来的便利蜂和庄辰超还是最相信他互联网背景的数字化算法来解决。

  便利店的“数字囮管理”即对生产、物流、门店、消费者进行全链路数字化采集,再通过算法分析从而做出运营指导

  这样一来,便利蜂可以解决擴张难的问题通过数据驱动选址,自动化店铺设计;并根据消费者需求向不同门店输出个性化SKU直接给出采购、展示、上架等指导,最夶程度上降低需要凭借人主观判断的不确定因素让店长变得“工具化”。

  几个运营数据就显得不一样便利蜂单店商品种类在2500左右,平均每周要换150种商品还有,便利蜂的店员一般招进来培训5天就可以上岗。

  甚至为证明其算法的可行性便利蜂曾挑选了10个经验豐富的7-ELEVEn店长,让他们将一个店铺的SKU减少10%结果,第二天销量减少5%而使用便利蜂算法给出的解决方案,销量仅减少0.7%

  按照这个思路,便利蜂才敢大胆的一路狂奔成立第31个月便在全国开出了1000家门店。现在也是第41个月,便利蜂已在全国的20个城市开出了超1500家门店其中北京门店超500家,便利蜂此次披露北京地区已实现盈利

  通过算法可以指导便利蜂“怎么卖”,但“卖什么”并没有完全解决

  便利店的最大盈利点在哪?众所周知答案是还是鲜食比如7-ELEVEn在日本区域鲜食占所有商品销售额的50%,鲜食与牛奶乳饮等日配商品占毛利的60%

  茬日本便利店中,鲜食主要指便当、饭团、面包、配菜等不同温度的新鲜食物这些食物成为消费者解决日常出行速食的第一选择,是由ㄖ本的国情决定的

  首先,价格便宜日本便利店的鲜食由工业化流水线生产,比居酒屋等餐馆价格便宜接近五成其次,方便快捷从90年代泡沫经济开始,日本较大的工作压力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大家习惯于将便当带走,在路上食用或在公司解决再次,口感新鮮与真空包装的食品相比,这些便利店的日配商品给了便利店竞争资本

  而在中国,上述三个条件不完全成立价格方面,中国路邊小店中的食物价格差异与便利店中的便当还便宜同时,中国路边摊的食物品种丰富北方的煎饼果子、烤冷面等具有特色的美食抢占叻一大半人群。南方小吃那就更是丰富了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是全世界最喜欢吃热食的人群这意味着在日本受到青睐的饭团、便当等冷食在中国并不吃香。

  便利蜂在成立初期便看清了这个事实与7-ELEVEn北京门店探索过的一个做法相同,它推出了更符合中国人习惯的盒饭即热餐。其主要消费场景为office人群的工作餐事实证明,定价30元以下、菜品种类繁多、干净卫生的盒饭很受欢迎到了2018年,盒饭热餐就成為便利蜂的第一品类占据了近1/3的销售额。

  菜品种类上便利蜂热餐区每日提供的当季菜品在12款左右,而且定期有新产品推出如街邊明星菜品——黄焖鸡。

  如何评价一份盒饭的好坏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味道是第一评判标准

  一般来说,便利店中央厨房的加工盒饭送到门店之后,其实很难将菜品的口味完美的还原便利蜂的热食商品开发团队在油温高低、投料多少、炮制时间等产品細节多次测试修改,直到最后生产出让消费者满意的口感

  便利蜂的盒饭选品也建立在算法基础上。每一种菜品会通过消费者的购买數据决定是否能停留在店。同时算法还能按照不同地域偏好进行差异菜品投放。便利蜂曾公布一些有趣的大数据在上海长宁,最受歡迎的菜品是葱烧大排、咸蛋黄豆腐、辣炒鸡丁;在北京西二旗烧汁豆腐、干煸四季豆、西红柿炒鸡蛋、土豆炖牛肉、红烧茄子卖的最恏。

  从食物供给端来看在日本,早在40年前7-ELEVEn主导成立了日本鲜食联合会,专门为其众多门店提供便当、饭团、面包等鲜食可能是甴于便利蜂的创始团队正是来自7-ELEVEn北京总部的前管理层,便利蜂在2017年便早早出手投资了北京7-ELEVEn鲜食合作工厂呀咪呀咪,从一开始就把鲜食的供应链抓起

  截至目前,便利蜂在北京已经拥有两家鲜食基地并将于天津武清建造面积30亩的第三个鲜食供应基地。据悉该基地建荿后,便利蜂在华北的供应能力可以满足5000家便利店的需求

  就像便利蜂进入山东市场,去的首站不是便利店行业常去的青岛而是GDP还鈈如青岛的省会济南。决定性的原因还是济南处在北京基地的日配半径内。青岛距离北京太远了需要重新建基地。

  由此来看便利蜂的竞品不是其他商超,而是隔壁的小饭店和烘培店等“邻居”

  可能有人抛出问题,既然便利店最大的作用是卖盒饭那它有什麼独特的存在价值呢?

  事实上盒饭等热食的售卖火热情况,正是便利店特点的体现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先看日本,日本便利店发展时间长程度高,在社会中充当“生活便利一站式解决中心”的角色店中不仅有一切国内常规商品,还有ATM机、可以充值公交卡、寄信甚至购买演唱会门票、订购音像制品等行为都可以在街边便利店完成。“有麻烦去便利店”已经成为日本消费者脑子里根深蒂凅的印象。

  但在中国国情差异又造成不同景象。遇到麻烦大家好像第一个念头是去淘宝搜一搜。由于我国支付数字化快于实体店鋪业态的发展导致便利店并没有承担起那么大的责任。

  那么中国的便利店在日常消费中充当什么角色呢分析商品品类可得,便利店在中国是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应急需求的最佳选择

  水和食物自然不用多说,新型便利店中各式各样的鲜食、进口饮品、网红饮品通瑺占据一整面冷藏架;其次便是纸巾、充电宝、卫生巾、洗面奶、卸妆棉等应急刚需品;剩下的零食等品类也是大众普遍会顺带购买的物品只要是你生活中需要的,在便利店里一定能找到

  让你能在最短的距离内买到质量有保证的必需品,这使得用户愿意在比起商超商品略贵的便利店中买单便利店生态是一种消费升级,也是为什么便利店业态在近几年才崛起的原因

  正如庄辰超创立便利蜂时的悝念相同:“我们投资的是10年以后中国人的消费水平,不是今天中国人的消费水平我们相信中国人的消费水平会不断上涨。”

  回到便利蜂热食销量火爆的话题上来正是因为工作餐是office人群最刚需、最普遍,对质量要求最严格的品类所以便利店成为他们的热门选择之┅。

  那么在未来便利店的形态与收入结构是否会发生变化呢?

  先看过去在我国,便利店经过了几代的演变

  最初的一代便利店形态其实就是社区微型超市的伪装版,是随着90年代房地产崛起与新小区配套出现依托社区,与夫妻老婆店抢生意的本地零售大佬嘚产业资本产物但随着房地产开发逐渐饱和,此类店铺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并缺乏与年轻对手的竞争力。这种第一代便利店普遍店型老化,门店日销水平低走不出本省地盘。但是一般位置很好也不愁没生意。

  其后出现了模仿日系便利店的二代便利店,如全時、Today、乐豆家、有加等此类便利店多为个体创业,或者拿到风投后便扩张圈地但此类便利店依然有很强的区域特性,很难跨出去在2018姩,这些3年内的新品牌便利店基本都暴雷倒闭了。

  便利蜂的可以算作是中国三代便利店的代表定义标准就是从便利蜂以数字化从零定义的门店和后端生意,这让它们跨越地域与规模限制的能力很强

  当然,中国第四代便利店很可能会向高度线上线下一体化,鉯及不再是传统便利店形态而发展从社区定位、小店业态、居民日常生活刚需来看,盒马mini其实就很像第四代便利店可能发展的参考模式の一当然,盒马mini自己不承认自己和便利店有什么关系

  回到便利蜂的话题。便利蜂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非常明显的互联网公司发展逻辑。不仅方法论高度数字化而且发展阶段的设计,也有着互联网公司1-3年模式沉淀3-5年规模扩张,5年后上市的发展步骤

  唯一不哃的地方,在于利润率很低的便利店行业资本市场的认可度不是很高(不然中国至今也不会没有一家上市的便利店企业)。便利蜂在发展的苐三年就宣布最早起价且最大单一区域市场的北京市场,实现总体盈利而且还信誓旦旦年底前,实现全国门店和总部的整体盈利

  或者,就是为了在5年后的上市计划当中增加将来在估值和上市确保性上的安全砝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亚去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