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高刷屏和60hzLCD屏幕在结构和用料上有60hz是什么意思区别

  段式LCD现实的原理是60hz是什么意思该如何设计?

  其实驱动波形和液晶显示的关系很简单只要记住液晶不能加直流电,哪些波形全是为了做出一个交流驱动电压信號COM和SEG虽然波形看似复杂,其实又很简单COM是一个顺序扫描脉冲序列,周而复始的出现能否点亮只要看一个COM和SEG波形之间迭加的压差关系僦好了。

  bias是指液晶的偏压系数简单的说指明驱动电压的台阶数,3v 1/2bias有三种电压3v 1.5v 0v3v 1/3bias有四种电压3v 2v 1v 0v,但都是3v液晶块点亮现在知道1/2bias和1/3bias能计算絀60hz是什么意思了吧。bias数越多亮与不亮的区别明显些,提高亮灭对比度

  这方面具体的资料都不是太多,其实看不同的LCD 驱动芯片规格說明书到是最快的方法还有就是可以在网上搜一些液晶基本原理的东西,不过普通黑白的少倒是STN,TFT的多

  LCD分屏和切屏该如何进行?

  最近调试R61509V这颗LCM驱动芯片时出现在纯色测试画面下画面刷新有残留(tearing effect,即TE)的问题根本原因是主控写图像数据的速度与LCM刷屏的速喥不一致造成的,具体是刷屏速度要快于主控写速度好在很多LCM驱动芯片都有一个Fmark脚,用来与主控同步当Fmark发出一个信号给主控时,主控財开始写一帧数据这样就可以保证两边同步。讲述前首先对几个概念描述:

  刷屏率是指LCM刷新的速度这个值一般在LCM的初始化CODE中会设萣好。对于瑞萨的R61509V这颗LCD驱动设定0x0010寄存器就是设定刷屏速度。根据公式:帧率=678KHZ/{(RTN)*DIV*(432+8+8)}其中678K是LCM内部的时钟源,RTN是每行的时钟数DIV是分频系数,(432+8+8)则是行像素测得的结果是:

  刷屏率太低会导致出现flicker现象,所以一般要设定在60HZ以上

  (2)主控写速度WR跟片选CS

  这两個PIN脚对每个DBI的LCM都具备,两者的工作频率是一致的主控每次写一帧数据时,会有一个片选信号同时对应一个WR的写有效信号。主控的写频率的变化是由工作状态决定的比如摄像时,拍摄动态物体的显示写速度就快于拍摄静态物体的显示写速度

  如果屏幕的画面没有更噺,就会70ms update一次lcd如果画面有动,就是最多33ms刷一次屏意思就是CS频率只能限定在1/70到1/30,14.28HZ至33.33HZ之间最高频率已经快于PAL或者NTSC的帧频,可以保证摄像頭工作或者播放视频时不会出现丢帧现象

  要使能fmark,首先要保证主控的fmark脚与LCM的fmark脚是正确连接的;其次要在LCM初始化中使能屏的fmark功能保證LCM周期性发出信号给主控,同时使能主控的fmark功能保证主控收到一个fmark信号才写一帧数据。

  LCM的fmark有两个参数可以配置:一是刷多少次屏发絀一个fmark信号比如不一定要每次刷屏都发fmark信号,可以刷几次屏发一次fmark信号;二是fmark的位置参数可以让fmark迟滞几条线输出,目的是让主控晚点寫数据到GRAM避免TE。

  举例:存在这样的情况就是IC在从GRAM读完最后一行就输出te信号,此时BB开始写GRAM但可能还要有一两条line的时间,IC才开始从GRAM嘚第一行读数据刷下二桢而写GRAM的速度要慢于IC读GRAM的速度,此时可能还没有开始写导致读GRAM超过写GRAM,所以会在上方产生tearing要避免TE输出太早,導致写GRAM先开始所以要加延迟,保证读老旧数据开始后写GRAM才开始。

  (4)fmark周期与CS周期

  出现TE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两边速度不一致具體是LCM的刷新速度要快于主控送数据的速度,两者的速度要符合一定的范围才行只要保证CS的周期在两个TE周期之间即可,也就是CS的写频率不能低于TE读频率的二分之一Tearing出现的根本条件是读写有交叉。通常都是写Gram速度(WR)慢于lcd刷屏速度(TE)[x2] 只要刷屏的位置不超过写Gram位置就鈈会有切屏现象。

  举个实例:比如CS差不多就比两个TE周期小一点要刷两桢数据,首先第一桢刷屏开始刷屏了表示读GRAM开始,它的速度仳较快它读的是老旧数据;紧接着主控开始写GRAM,大概写到GRAM的快一半时这时候已经刷完一桢,然后开始刷第二桢即又从GRAM的最上方开始讀并刷屏,此时读出来的才是刚写入的新数据在写完GRAM之前,读的步骤永远跟不上写的步骤就不会出现tearing。

  如果CS比两个TE周期大假设楿当于三个TE周期,那么只有在第三个TE读周期时显示的数据才是写好的GRAM的数据;第一个TE读的是老旧的数据,第二个TE周期由于GRAM还没有写完泹读步骤赶上写GRAM步骤了,导致显式一部分是旧的一部分是新的所以出现TE。此即本质

  作为帧同步信号的VSYNC,每发出一个脉冲都意味著新的一屏图像数据开始发送。而作为行同步信号的HSYNC每发出一个脉冲都表明新的一行图像资料开始发送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鍺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圖片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作侵删 

}

别被效果图忽悠了同样频率的高刷屏,LCD 和 OLED 真的不是一回事

90、120、144 Hz ……从去年的一加 7 Pro 开始,安卓手机掀起了一次高刷新率屏幕的军备竞赛上到万元旗舰,下到2K入门屏幕刷新率一样的两款手机,观看体验真的一样吗

事情要从上电开始说起……

同样是 120 Hz ,两种技术的屏幕效果却有很大差别除了看刷新率,屏幕的“响应时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要说明白这个事儿,咱还得先扯点基础知识

虽说名字是叫“液晶屏”,但液晶本身并鈈发光每块 LCD 屏都由一个铺满全屏的背光板、液晶、三原色滤色镜,以及包裹着前两样东西的一对互相垂直的偏光片组成。

(实际产品肯定更复杂这是一个简化的情况)

光线从背光板出发,先经过第一个偏光片变成具有方向性的偏振光。接下来偏振光经过液晶、滤咣片,最后到达第二张偏光片

如果你的高中物理还没完全忘光的话……偏振光是有方向性的。它有点像是胡椒瓶的盖子:如果偏振光的方向跟偏振片平行那这束光就能穿过去。反之就会被挡住如果方向只有一点点重合,那能通过的光也就只有一点点

*实际上对某些液晶面板来说这个过程是反过来的:这种屏幕上的液晶盒两侧是一对刻有凹槽的配向片。片上凹槽互相垂直让中间的液晶分子自然排列成螺旋形。这种像素不加电时是透光的如果加电,液晶会在电场作用下排成一列偏振光不被扭转,反而呈现黑色

好了,这就是LCD屏的工莋原理但这跟高刷新率的显示效果又有60hz是什么意思关系呢?

动态看不清先别着急揉眼睛

LCD 的高刷屏效果不够好,是因为液晶做的这个“沝龙头”拧的不够快跟水龙头一样,液晶光阀的开启和关闭也需要时间早期 LCD 显示器的黑白响应时间大概 12ms 左右,新一点的电竞显示器可鉯做到 对红米 K30 5G 、iPad Pro ( 2018 年、11 吋款)和 一加 8 Pro 三款产品所做的测试为例前者的黑-白-黑响应时间需要32.8 ms,iPad Pro 也要36

有种技术叫OD 过驱动简单来说就是在要翻转的像素上,短暂地给施加一个比正常值更高的电压使的劲儿更大,阀门转得更快响应速度也就上来了。

那么……古尔丹代价是60hz昰什么意思呢?

市面上大多数“电竞显示器”都搭载了类似于 OD 的技术但是这种大力出奇迹的方法,非常考验厂商的调教功力OD 开启后灰階响应时间(两种特定灰色之间的切换速度)甚至可能劣化——跑过头了还得再掉头回来嘛。

只有精准调节过的电压和波形才能起到最恏的效果。如果为了数据好看加了过大的驱动电压反而会让运动物体后方出现亮色的“鬼影”。

非OLED不买倒也不必

总之,好的 LCD 高刷屏未必会让你看到明显拖影这一要看面板质量,二要看厂商愿不愿意花心思调教但在今年普遍“LCD=降低成本”的大背景下,很难说会有多少廠商愿意在这方面投入精力

不过 OLED 也不是完全对拖影免疫。驱动电路设计、甚至人眼本身的运动跟踪等等都会让屏幕“看起来有拖影”。不管是 LCD 还是 OLED 设计一块好屏幕,都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

高刷手机必须认准 OLED ?倒也不必正所谓没有60hz是什么意思产品是不香的,如果囿那就是价格还不够低。花三分之一的钱买到 70% 的体验细想想倒也挺划算

本文由极果用户D.K.原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显示器只有60hz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