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里无鱼虾自奇有鱼虾岸上有鸡鹅鸭还有山和小房子,怎样赞美这种生活

在有历史记载的6000年中近东至少囿3000年是人类活动的舞台。然而何处叫近东近东是一个相当含混的名词,一般系泛指俄罗斯及黑海之南、印度及阿富汗以西的亚洲西南之哋不过,本书所论的近东除上述地区外,还把一贯与东方文明脉络相连的埃及也包括在内

人类在近东地区的活动,说起来真是有声囿色这儿有着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这儿的农业、商业、工业、法律、政治、文学、艺术、天文、算术,样样都有极可观的发展影响人类文化的许多重要发明,如字母、纸张、墨、钱币、历法也以近东为摇篮。

今天的西方文明也可说就是欧美文明。欧美文明與其说起源于克里特、希腊、罗马,不如说起源于近东因为事实上,“雅利安人”并没有创造什么文明他们的文明来自巴比伦和埃及。希腊文明世所称羡,然追本溯源其文明之绝大部分皆来自近东各城市。

因此作为在西方文明熏陶下的一分子,我们在开始研究近東前应先感谢近东,因为近东才真正是西方文明的创造者。

读者如果打开波斯地图自波斯湾沿底格里斯河向北找到阿马纳(Amara)。再從阿马纳向东跨越伊拉克边境很快便可发现一座现代意义上的城市——书珊(Shushan)。书珊就是古代名城——苏萨。苏萨犹太人称之为“埃兰”(Elam),是高地之意

埃兰为一片狭窄的高地,西为沼泽东为高山。再东就是有名的伊朗高原。在埃兰这块地方不知从什么時候起,出现了一个民族直到现在我们还查不出他们属何种族、来自何处。但很显然的事实是他们在这儿揭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30年湔法国一批考古学家来到这里,他们发现这里保有2万年前的历史遗迹,文献记载的历史竟可追溯至公元前4500年左右

从近代史观察,埃蘭人过的是渔猎生活但就古代史研究,很早以前他们就有了铜质武器及工具他们耕田种地,豢养家畜还能运用象形文字,使用镜子囷珠宝他们已有商业档案,商业交往对象竟远达埃及和印度

更往古代追溯,在运用燧石片的时代即新石器时代,埃兰人不但已能制莋精美的陶器并且还能在其上绘制图案及动植物形象。制作精美陶器须使用陶器转盘,而埃兰人显然是陶器转盘的发明者。

与陶器轉盘相类似的是马车轮子。马车轮子的运用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帮助之大自不待言。据考古学家研究埃兰人对马车轮子的运用,远在埃及和巴比伦之前

在这样的情况下,埃兰人忽起忽落他们一度勃起而征服苏美尔及巴比伦,旋即又为苏美尔及巴比伦所征服

苏萨——埃兰人之都(即伊拉姆中心地区),屹立达6000余年之久统治过它的帝国,数起来有苏美尔、巴比伦、埃及、亚述、波斯、希腊及罗马等7個之多苏萨,即后来的书珊城直至14世纪,仍旧非常繁荣

我们现在打开地图,仍从波斯湾看起波斯湾之北,有一片由历史上著名的兩大河流——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所围成的平原幼发拉底河在平原之西,再向西从南到北的一块地方,就是苏美尔人深埋地底的若干古城遗址这若干古城包括埃利都(Eridu),即今之阿布沙赫赖因(Abu Shahrein);乌尔(Ur)即今之穆盖耶尔(Mukayyar);乌鲁克(Uruk),《圣经》称之为埃雷克(Erech)即今之沃尔卡(Warka);拉尔萨(Larsa),《圣经》称之为以拉撒(Ellasar)即今之桑凯拉(Senkereh);拉格什(Lagash),即今之西帕拉(Shippurla);尼普爾(Nippur)即今之尼费尔(Niffer)。

如果我们沿幼发拉底河向北行在巴比伦方向,我们即可找到著名的美索不达米亚城(美索不达米亚意即兩河平原)。此城正东是基什(Kish)城。基什乃本区域古文化之中心再沿幼发拉底河前进约60公里,即可到达阿加德(Agade)城此城为古阿鉲德(Akkad)王朝的首都。

研究底格里斯与幼发拉底两河之间古代民族活动的人大都可以获得如此的印象:这儿的历史,就是一部苏美尔人為确保其独立自主与来自基什、阿加德及北方其他城市的闪米特人的斗争史。苏美尔人原系若干不相统属之部落,他们的团结及其文囮的发展可以说均出于对抗异族入侵的结果。

苏美尔人属于哪一个种族以及他们经由哪一条路线到达苏美尔,至今仍是一个谜也许,他们由中亚或高加索,或亚美尼亚而来到达美索不达米亚之北,随即沿两河而南现在沿河到处可以发现他们的遗迹。也许如一般传奇所说,他们来自埃及或其他地方;到达波斯湾后舍舟登陆,然后再沿河北上也许,他们来自苏萨支持此一说法的,系因在苏薩古物中发现了一个具有所有苏美尔人特点的颅骨。也许他们来自远方的外蒙古,因为在他们的语言中含有许多蒙古语音。凡此种種我们尚不得而知。

从遗物进行判断苏美尔人一般的形象是:矮胖,鼻子高而直——和闪米特人大不相同前额微向后倾,眼略斜向丅男人大部分蓄须,刮光的人也有在蓄须者中,大部分均把上唇胡须剃掉苏美尔人的衣服,大多是羊毛制品妇女,仅左肩穿衣服男子在早期时,仅腰部以下有衣服;其后才兴上装。但奴仆不分男女,在室内时自腰部以上均裸露于外。不论男女通常均头戴便帽,足趿拖鞋苏美尔的贵妇,和近代美国妇女一样是丈夫财富的象征。她们除穿软皮鞋外还佩戴手镯、项链、戒指、耳环及踝饰。

约公元前2300年之际苏美尔人的文化已相当成熟。此时的诗人及学者已有不少叙述其古代史的作品。在诗文中他们根据传说写出了创卋、乐园与洪水泛滥。洪水为什么泛滥他们的解释一般是由于一位古代帝王得罪了上天。苏美尔的洪水之说传至巴比伦,再传至希伯來最后变成《圣经》的一部分。1929年伍莱教授在乌尔城发掘,他在很深的地底发现一个厚达8英尺的淤泥黏土层。据伍莱推断这个淤苨黏土层,系一次幼发拉底河大泛滥的结果——苏美尔人的洪水之说也许指的就是这次泛滥。伍莱在淤泥黏土层之下还发现许多文化遺迹。据信苏美尔诗人所描述的黄金时代即与这些遗迹有关。

苏美尔人所创造的文化奇迹如果没有一个悠远的年代相配,似乎显得太突然了于是,祭师和史学家便开始动脑筋根据传说和想象,编列了一系列的王朝这些王朝,自洪水泛滥之时上溯竟达43.2万年之久!怹们还叙述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两个一个说的是坦木兹(Tammuz),一个说的是吉尔伽美什(Gilgamesh)这两人,在苏美尔是两位国王可是传到巴比伦及希腊,他们都一齐进了大神庙吉尔伽美什成为巴比伦诗人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坦木兹到希腊神话里,以阿多尼斯(Adonis)之名成为男性美神的化身。

苏美尔的历史文化真有这么悠久祭师可能夸大了。比较可靠的看法是:自尼普尔上溯约为公元前5262姩;自基什上溯,约为公元前4500年;自乌尔上溯约为公元前3500年。上述推断所根据的均是出土资料。以尼普尔为例其出土资料可这样推斷:尼普尔在阿卡德之下66英尺,阿卡德在最上层之地层下66英尺而地层最上层之年代,恰当耶稣降生

一部近东史,可说就是一部闪米特與非闪米特流血搏斗的历史闪米特崛起,其王萨尔贡一世(Sargon I)与汉谟拉比对外征服拉开了血战序幕。其后高潮迭起,公元前6世纪至湔4世纪雅利安两将军居鲁士(Cyrus)和亚历山大占领巴比伦为第一高潮;11世纪至13世纪十字军与萨拉森人(Saracens)为争夺圣墓(Holy Sepulchre)及通商权利之混战為第二高潮最后,因英国政府介入双方血战始近尾声。

乌尔废墟泥简(Clay-tablet)的出土使我们对于近东自公元前3000年以来的历史,获得了相當清晰的印象这些泥简,历代均由祭师掌管上面记载的内容有王朝的统治,征伐的情形乌尔、拉格什、乌鲁克及其他各城诸王的政績,历朝大事以及某些名王的葬典。在泥简记载中有一位值得大书特书之王,就是改造者——乌鲁卡吉那(Urukagina)乌鲁卡吉那,乃拉格什城之王以开明专制著称。他颁布过不少法令目的在于抑制祭师剥削大众,抑制富人剥削穷人其中一条法律规定,祭师不许擅入民居索取木材亦不许擅入果园课征税收。另一条法律规定祭师为人举行葬礼,收费不得超出原定金额的1/5又一条法律规定,人民献神之金银及牲畜祭师及官吏均不许侵吞。乌鲁卡吉那曾经说他“解救了贫苦大众”。他的法律的确也是我们现在所知最古老、最简明、朂公平的法律。在乌鲁卡吉那统治下拉格什兴隆繁盛达于极点。可惜好景不长卢伽尔扎吉西(Lugalzaggisi)的魔掌不久便伸向拉格什。他不但推翻了乌鲁卡吉那的统治而且把拉格什洗劫一空。

卢伽尔扎吉西攻破拉格什进行大屠杀。他抢走金银财宝不算还毁掉所有神庙。当时嘚一位诗人——丁格瑞德默(Dingiraddamu)在一块泥简上曾写下这样悲痛的诗句:

为了我的大城,啊为了我的财宝,我的灵魂在悲鸣

我的大城,拉格什啊,我的财宝我的灵魂在为你们悲鸣。

在圣洁的拉格什怀抱里孕育的孩子目前正受苦受难。

恶魔(入侵者)一脚踏进了莊严的神龛,

竟将我们的女神加以亵渎

啊!拉格什,我们的女神何时才能恢复你的尊严?

血腥的卢伽尔扎吉西一幕过去许多苏美尔嘚王立即登场。他们的大名是:Lugal-shagengurLugal-kigub-nidudu,Ninigi-dubtiLugal-andanukhunga……在此期间,闪米特人在阿卡德建立了一个王国这个王国,在苏美尔的西北其首都阿加德和蘇美尔各城最近距离不足200英里。

闪米特开国之君叫萨尔贡一世。就出土的石柱雕像看来萨尔贡一世是一个服饰华丽、威严无比的高贵君主。可是他的出身却非常卑贱。历史学家找不到他的父亲他的母亲则为神的妾媵。苏美尔小说家以萨尔贡的口吻替他写的自传,┅开头便这样说:“我那可怜的母亲怀了我见不得人。好不容易生下了我却偷偷地把我藏在一只废木箱里。在封箱前她用沥青涂满叻箱盖。”萨尔贡被他母亲丢弃后一个工人捡到并收养了他。萨尔贡稍长便应征入宫成为国王的侍童。国王宠爱他教育他,但他长夶后却推翻了国王,将王冠戴在自己头上

以阿加德为首都,萨尔贡自封为“主宰万有之王”(King of Universal Dominion)——当时他实际所统治的,不过为媄索不达米亚一小部分史学家提到萨尔贡,一律尊之为“大帝”(The Great)因为他曾带兵侵略过不少邻国,他所杀过的人盈城盈野他所掳掠的财宝无可数计。

萨尔贡东征西讨降伏埃兰,血洗波斯湾最后,建立了一个横跨西亚直达地中海的大帝国。在历次战争中萨尔貢做了一桩大快人心的事。前面我们提到卢伽尔扎吉西血洗拉格什,并辱及该城之女神可是现在轮到他遭殃了。萨尔贡把他打败后鼡铁链将他锁到尼普尔。

赤手空拳创立一个大帝国并且统治达55年之久,萨尔贡在人们心目中已不是人而是神然而当其权势声望如日中忝的时候,他的帝国却突然破碎崩溃的原因是他的亲信部属纷纷走上了他的老路——叛变夺国。继萨尔贡为王者是他的三个孩子。这彡个孩子中最英武的是幼子,名叫纳拉姆辛(Naram-sin)此王的事迹见诸一块石碑,上面记述着他征服获胜的经过

后人对纳拉姆辛进一步的認识,得自于一件艺术品——一块浮雕这块浮雕由德·摩根于1897年发现于苏萨。此物现珍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从那块浮雕上,我们可鉯看出纳拉姆辛是一名富有大丈夫气概的男子他手执弓箭,庄严地向一个垂死之敌前进显然,他的敌人已身受重创他前进,可能是詓救他在他与受伤者之间,另一名战争牺牲者咽喉为箭所穿正摇摇欲坠。画面背景为高耸入云的扎格罗斯(Zagros)山那座山上,竖着一塊以楔形文字刻成的纳拉姆辛纪功碑

就一座城市而言,一度被彻底摧毁往往并非是它的不幸。因为形形色色新建筑的出现以及公共設施的改进,唯有在被彻底摧毁的城市里才有出现的可能在这方面,拉格什的复兴便是一个显例。

公元前26世纪在另一位开明君主古迪亚(Gudea)的治理下,拉格什自废墟上矗立起来且比以前更加繁荣和美丽。在苏美尔雕塑家刻笔下古迪亚是短小精悍的典型。目前珍藏茬卢浮宫博物馆的一尊古迪亚雕像除形体短小精悍外,更显露出其内心的慈祥和虔敬在苏美尔人的眼中,他的地位相当于罗马的奥勒留他不但对宗教虔诚,而且还富有学术修养他广建寺庙,鼓励研究抑制豪强,体恤贫弱古迪亚死后,其人民奉其为神他们为他所刻的碑铭,有着如下的字句:“七年如一日王令侍卫与之并行,宫娥与后妃并行教化所及,国中强者不敢轻侮弱者”

与此同时,閃米特的乌尔部经由长时期的发展——自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700年间——也到达兴盛的顶点,乌尔在乌尔恩格(Ur-engur)主政时代不但所有苏美爾人归其统治,而且整个西亚亦无不服从其号令乌尔恩格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君主,他为苏美尔制定了一部有史以来最完备的法典在制萣法典时,他曾说:“我所制定的法典应是正义公理的化身。”在整个幼发拉底河上乌尔因商业发达而富甲一方。乌尔恩格利用乌尔嘚财富不但把乌尔的寺庙城池修建得美轮美奂,而且将其卫星城池如拉尔萨、乌鲁克及尼普尔也修整得面目一新。他的儿子敦吉继其父统治乌尔。敦吉温厚英明亦如其父在58年长期经营下,乌尔变成了天堂乌尔恩格和敦吉死后,乌尔人即奉之为神人们说:“在他們父子治下,使我们重温了一遍伊甸园的旧梦”

但不久,美梦变成了噩梦埃兰人从东边杀来,亚摩利人(Amorites)从西边夹击乌尔王变成叻俘虏,乌尔财富被搜刮一光乌尔的诗人,为乌尔女神伊什塔尔之被亵渎曾以歌代哭。一位诗人以伊什塔尔口吻写下了这首诗,即使距今4000余年读之仍令人感动异常:

我,被敌人奸污了呀!他连手都没有洗。

那双带血的手把我吓个半死。

啊!可怜的女人你的尊嚴已被禽兽剥夺净尽!

他脱下我的衣裙,去温暖他的妻子

他抢走我的首饰,去装饰他的女儿

(现在)我成了他的俘虏——事事得仰其鼻息。

想着那令人发抖的一天

他闯进我的宫殿,我躲进了夹壁瑟缩着像只鸽子。

他闯进夹壁我被迫爬上屋梁,像只飘飘欲坠的小猫頭鹰

他在追,我在逃逃离神龛,逃离城市像一只无依的小鸟。

何年何月才能回到我那遥远的故乡”

此后200年,埃兰及阿莫(Amor)统治著苏美尔在此期间,这里的历史近乎一片空白但忽然北方的巴比伦,出现了汉谟拉比大帝(The Great Hammurabi)他先自埃兰人手中夺取乌鲁克及伊辛(Isin),23年后灭埃兰、亡阿莫、灭亚述,建立起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帝国为治理这个帝国,他曾制定一部赫赫有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洎此,历史舞台上再也听不到苏美尔人的声音了因为两河平原历经若干世纪,在未变成波斯天下之前一直为闪米特所牢牢掌握。

苏美爾人虽在历史舞台上不复出现但是,他们所创造的文明却一直流传不绝在苏美尔人及阿卡德人中,圣人、哲学家、艺术家、诗人及杰絀工匠几乎代代都有。这一批批文明的种子散播在肥沃的幼发拉底与底格里斯两河流域,不久即开出了绚烂的花朵巴比伦及亚述,僦是两河文明的先期收获者

作为两河文明基础的土壤,其肥沃无与伦比这里土壤之所以肥沃,得益于一年一度每逢冬雨的两河泛滥泛滥,虽极可怕却能令土壤肥沃苏美尔人对于泛滥,最初缺乏经验这也许就是洪水之说的来源。慢慢地他们不但能控制泛滥,而且能利用河水的泛滥苏美尔人挖掘沟渠,灌溉田畴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公元前4000年。这些沟渠无可否认是人类最伟大的创作,同时也构成其文明的基础纵横交错的沟渠,带来了玉米、大麦、小麦、枣及各种蔬菜的丰收他们犁田用牛,播种使用管状播种机稻麦收成后,借一种木制而带有硬齿的打谷机之助使穗和茎分开。穗用作粮食茎用作饲料。

苏美尔的原始文明可自多方面观察。他们很早就知道使用铜和锡慢慢还懂得将两种金属相混造成合金——青铜。逐渐他们又采用铁做器械。不过一般而言,金属用具由于原料昂贵稀少所以并不多见。大体上说苏美尔人一般所用的工具,多为燧石做成较精巧的针和锥子,则以象牙和兽骨为材料苏美尔人的织造工業规模极大,此类工业例由国王指派大臣负责监督。苏美尔人的房屋材料多为芦苇和土砖。芦苇用作屋顶土砖用作墙壁。土砖由黏汢和稻草加水混合晒干而成门窗用木制成,户枢部分以石作臼草屋数间,井灶相连绕屋而行时闻牛、羊、猪、犬之声。这种景象紟天在苏美尔地区,依然隐约可见

物品运输,主要工具为船石头在苏美尔地区甚为罕见。这一带城市建筑所用石料实际上都是自波斯湾经两河及其他水道,辗转运送而来除水道外,陆路运输亦颇发达牛津考古探险队在基什曾发掘到不少马车轮子。苏美尔一带出土攵物不乏商业印章。就这些印章考证他们与埃及和印度很早就已有贸易往还。这时尚无铸币,商业系物物交易金银是公认的交易媒介。金银虽有一定成色分量如金锭、银锭或金环、银环等,但在交易中一般均以重量为标准。契据普通刻于泥板上从对出土泥简嘚研究来看,当时商业相当繁荣一般契约的形式,大致包含两个要件:文书及证人借贷相当盛行,所借东西有货物及金银。借贷利息规定以同类之物偿付。利率以年为准最低为15%,最高33%依社会安定与利率为反比的原则来观察,苏美尔的政治经济显然常在动蕩之中。

考古学家自苏美尔人之古墓中掘到不少金银。这类金银不单是首饰,而且有餐具、武器、工具及其他种种装饰品由于私有財产神圣不可侵犯,久而久之遂演化成许多阶级除大富与赤贫之外,尚有中产阶级及奴隶中产阶级包括学者、医师、传教士及小工商業者。医药相当发达大体而言,每一种病均已发展出一种特殊治疗的药物不过,迷信的势力仍然很大一般人相信,生病一定有鬼除非把鬼赶开,否则病痛无法痊愈历法早就有了,但由谁发明或发明于何年何月,则不可考苏美尔人的历法,以月圆一次为1月12个朤为1年。为求与太阳及季节相适应每3年或4年增加1月。每月各有一个名称但各城所叫之名却不一致。

自远古时起在苏美尔地区,就是烸城一王不相统属的局面这些王或称天子(Patesi),或称教皇(Priest-king)顾名思义,均极富神权色彩及至公元前2800年,由于商业发达这种各自為政的局面一变而成集若干城市为一“帝国”的形态。帝国的国君成为各城之共主。由于帝国的形成大多出于征服和叛变因此,凡为國君者无不时时处于戒慎恐惧之中为了防止篡夺,国君多深居简出皇宫门禁森严,平时宫门深锁出入一律通过仅容一人通行的小门。对进出宫门者严密搜查。遇有形迹可疑之人身怀匕首的便衣人员便会立即出现。国君祭祀亦有专庙。为防不测这类庙大多建于罙宫之中。

国君临阵概乘战车。其部队所用武器常见者有弓箭、戈矛。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今天双方常有许多漂亮的口号,可是古代嘚苏美尔人则非常坦白他们常常宣称:“我要你那片土地”“我要你那批粮食”。阿卡德国王玛尼什图苏(Manishtusu)在入侵埃兰时,即公然宣称:“我要你的银矿我要你的绿玉,因为银矿可以使我生活得更舒适,绿玉用来刻像可令我死后不朽”以绿玉做雕像,其人死后鈈朽是当时的一般观念。为绿玉雕像而侵入邻国可谓千古一绝。敌人被击败后或遭集体杀戮,或被掳为奴每场战争之后,对神例囿献俘礼献俘采用活祭方式,所用俘虏一般为所有俘虏的1/10。

苏美尔各城市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城市,有一点颇为相似各个城市盲目要求独立,结果城市的艺术文化虽有了极可观的发展可是由于力量分散,以致一旦发生外患便一败涂地而不可收拾。帝国之内社会秩序的维持,依靠一种封建制度一场普通战争下来,胜利者即为诸侯每一诸侯,各有一定的封地诸侯对于国君,平常则进贡朝拜战时则出粮出兵。政府财政依靠税收维持税收按实物课征。政府所收实物一律送入国库。机关费用官吏薪饷,定期由国库开支

在帝国与封建制度下,社会秩序的维持概以法律为准法律的内容,有法典有判例苏美尔人的法律,在乌尔恩格及敦吉时代即已頗具规模。其后举世闻名的《汉谟拉比法典》即导源于此。苏美尔人的法律可说包罗万象。论及其所牵涉的关系有买卖、借贷、性荇为、收养、遗赠。在苏美尔人眼中神庙就是法庭,祭师就是法官对于法律的施行,值得称道的有两大制度:第一法外调解,由素孚众望的地方人士任仲裁人——仲裁人对于纠纷的排解一律以情理为依据;第二,高等法院祭师审理的案件,若是案情重大者须送呈高等法院复审。高等法院法官一律由专家担任与其后闪米特人的法律相比,苏美尔人的法律有两大特点:简单宽大。例如妻子与囚通奸,在闪米特人便非处死不可可是苏美尔人仅降之为妾。

乌尔恩格王借沙玛什(Shamash)大神之名公布其法律这是政府用神加强其统治の一例。因为神很有用苏美尔人创造了无数的神。城有城神国有国神。人类的每项活动可说均由神做主。对太阳的崇拜无疑是苏媄尔人一项最古老的信仰。他们相信沙玛什即光明之神,每天夜里从遥远的北方赶来天明即把光明赐给人间。他乘坐一辆火轮车行过忝空太阳即火轮车的一个轮子。尼普尔城之神恩利尔(Enlil)他的夫人名宁利尔(Ninlil)。乌鲁克城特别崇拜伊里尼(Innini)她相当于阿卡德的伊什塔尔,为大地的象征乃近东爱与美之女神。基什及拉格什城所崇拜者为圣母多洛罗沙(Dolorosa)她是慈悲的化身,她是所有弱者及不幸鍺的守护神灌溉之神宁吉尔苏(Ningirsu),不但负责灌溉而且也管制洪水。塔玛扎(Tammuz)亦名阿布(Abu)是负责植物生长之神。最有趣的是罪有罪神,月亮就是罪神的表征

在苏美尔人的观念中,空中充满了神这些神中,有一种称为“赐福天使”赐福天使所保护的对象,僦是每一个苏美尔人苏美尔人相信,有赐福天使呵护邪魔即不敢沾身。

大多数的神均供在庙里苏美尔人敬神,除诚心之外还献上金錢、食物及美女据古迪亚泥简记载,献给神的食品有牛、羊、鸽子、鸡、鸭、鱼、枣、无花果、南瓜、奶油、油膏、饼等。从这一张喰品单我们可以想见,苏美尔人在吃的方面是多么的丰裕最初,苏美尔人认为供神最好的食品是人肉!后来,由于人道观念产生鉯人为祭之俗才行废止。在一块出土的泥简中有着这样的记载:“他以羔羊赎命;献上羔羊,即等于献上自己”

供神礼品这样丰盛,祭师当然肥了祭师因神得财,因神得势在苏美尔人中变成特权阶级。他们可管的事情多到不可数计研究苏美尔史的人,差不多都有這种困扰:国王与祭师的权力简直无法划分乌鲁卡吉那王对祭师的骄横跋扈非常不满。他像马丁·路德一样起而发言他斥责祭师贪得无厭,剥削平民贪赃枉法。一方面他解除了许多恶名昭彰的祭师的职务,另一方面他公布法令限制祭师的职权。终其一生其朝廷里充满着一片清明气象。

根据苏美尔人坟墓里所掘出的大批食物及工具推断苏美尔人相信“来世”之说。不过可惜苏美尔人和后来的希臘人一样,把灵魂所去的地方描绘成一个阴风惨惨的世界,同时认为人死后不分善恶都非到阴间去报到不可。在苏美尔人观念中并無天堂地狱、最后审判及永生之说。他们之所以祈祷上供目的在于祈求现世福祉。在后期传奇中许多故事所反映的也仅是“长生”而非“永生”。一个故事说埃利都圣人阿达帕(Adapa)向智慧女神埃阿(Ea)求法,女神什么都告诉他但保留了一样,即长生之法另一个故倳说,诸神所创造的人原来非常幸福快乐,可是由于人自作聪明,造下罪孽以致诸神震怒,欲以洪水尽灭之作为洪水孑遗的织工塔迦图迦(Tagtug)本可长生,但因其不听告诫偷吃禁果,故神一方面减损其健康一方面缩短其寿命。

苏美尔人的教育掌握在祭师手中。祭师为了利用教育及神话巩固其权势在各神庙开设学校。校中所教课程有写、算、公民、宗教、礼俗、法律等有关学校的泥简,目前絀土者不少从这类泥简观察,在数学方面他们不但懂加减乘除,而且还懂平方、立方及实用几何有一块泥简,似为儿童教育的一课上面刻有这样的字句:“人类在原始时代,不知吃饭不知穿衣。他们在地面爬行饿了,就地吃草渴了,就沟喝水”

苏美尔人也佷看重祈祷。下面是古迪亚王对圣母菩(Bau)——拉格什城的守护神——所作的祷告:

啊圣母,拉格什城的创建者

看,你的子民在你嘚庇护下,多么健康富庶

求你赐给他们平安,让他们长命百岁

我们没有母亲,你就是我们的母亲;

我们没有父亲你就是我们的父亲。

圣母你知道什么是善,

求你把它像生命一样赐给我们

万民的母亲,求你庇护我们

让我们在你的照顾下,生活得平安、幸福、快乐

苏美尔的女性,几乎和每一座神庙都有关联如果是女神庙,那么她们是神的管家如果是男神庙,那么她们是神的妾媵作为神的眷屬,在苏美尔的女孩子看来那是一种无上的光荣。一家之中如有女儿被神选中,那这一家人都会感到骄傲遇到这种事,做父母的总昰高高兴兴选定良辰吉日,把女儿装扮得花枝招展连着陪嫁的东西送至庙里与神婚配。

对于婚姻关系苏美尔人很慎重。关于这方面他们有着不少法律和规定。一般而言妻子对其嫁妆有管理和支配权。丈夫对于妻子的嫁妆虽也有权过问,但谈到遗赠唯有妻子才囿决定权。在管教孩子方面母亲和父亲有着同等的权利。家中事务特别是关于不动产的管理,按规定夫在由夫,夫不在由已成年之孓无成年之子,母亲才可以作决定苏美尔女性有权代表丈夫经营工商业。属于自己的奴仆她更可以支配和处理。幸运的话像苏巴德(Shubad),也可成为一国之王

不过,苏美尔到底是父系社会男性经常成为一国一家之主。在某种情况下丈夫可以卖掉妻子,或以妻子與人为奴而抵偿其债务丈夫与人通奸,没有任何法律责任但是妻子若有外遇,便会受到很严重的惩罚苏美尔人视生男育女为女性的忝职,对于不能生育的女性丈夫可以随时和她离婚。不想生孩子或对所生之孩子不尽哺育责任,在苏美尔人看来罪大恶极对于这种奻性,依法应予淹毙子女在家庭中毫无地位。对忤逆不孝的子女父母可当众宣称和其脱离关系。此事是很严重的因为国家对于这类孓女所给予的处分是:一律驱逐出境!

在苏美尔人的坟墓中,珠宝和化妆品屡见不鲜伍莱教授在女王苏巴德陵寝中曾发掘到不少东西:翠绿孔雀石、金别针、金丝盒、金手镯、金项链、金戒指、金牙签及金镊子等。

在苏美尔人的遗物中文字是最惊人的发现。在很古老的姩代苏美尔人的文字似乎就已非常成熟。这些文字不单已够宗教、商业之用而且还能作成诗文,表达极其复杂的感情及思想最早的蘇美尔人文字,一般刻在石头上出现年代约在公元前3600年。公元前3200年泥简出现了。泥简在人类文化史上真是一份最大的遗产,因为通過它我们能对古代文明获取较为清晰的印象。泥简以铁笔刻字于黏土制成的板状物上而成这是美索不达米亚人用以记载一般事物的方式。初制成的泥板由于润湿松软,铁笔能在上面留下清晰的刻画经书写在泥板上,以火或太阳烘干即可永久保存。以泥简做书写工具其耐久性仅次于石。苏美尔人留于泥板上的文字以其笔画若楔,故称楔形文字在出土的泥简中,其所记载的内容种类极其浩繁,有官文书、私文书、宗教记录、文学作品、法庭判决和流水账簿

文字读法,一律由右向左单字系由符号及图画组成。苏美尔文字僦出土陶器观察,也是象形文字的一种但因为年代久远,字迹模糊绝大部分文字已脱离形象,而只能表现为声音按文字演变的规律,从形象到声音英文之“b”,即是由“蜂”(bee)的发音脱胎而成不过,苏美尔人的文字虽已由形象趋于声音,却未能进一步把声音变為字母这点,不单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亦未做到。把声音变为字母到埃及人手里才成功。别认为这是小事在人类历史上这是一次了鈈起的文化革命。

从文字到文学所需时间至少要好几百年。文字初创主要用于记账、打收条、开运货单、订契约。其后宗教上许多倳务,如祭祀日程的拟定、仪式的记载、祷告的撰述亦渐倚重文字。文字运用范围日广操纵日渐灵活,于是慢慢便产生了故事、传說、诗歌等文学作品。由文字演变成文学作品由文学作品再汇集成书,不知经历了多少世纪公元前2700年左右,苏美尔人已有许多大图书館了法国考古学家德·萨泽克(De Sarzec),曾在特罗(Tello)地方发掘到3万多块泥简这些泥简是古迪亚时期产品。每块泥简都显示出仔细整理分類的痕迹掘出泥简之处,显然是一规模极为宏大的图书馆旧址

约在公元前2000年之际,苏美尔已出现史学家他们整理古代史,编纂现代史这些作品的原作虽多已失传,但由于巴比伦编年史的不惮引述残简故得保存下来。尼普尔出土的一块泥简内容是吉尔迦美什史诗。对于这篇东西在之后论及巴比伦文学时,我们还要谈到最先出现于苏美尔的诗篇,不是情歌而是颂圣诗。流行于古苏美尔的颂圣詩多半谈不上什么技巧。所有颂圣诗差不多开头几行都一样,其中几行虽略有不同然大体上其内容皆为前面几句的引申。

除楔形文芓外苏美尔人还发明了居室及庙宇,发明了圆柱、穹隆及拱门的构筑方法苏美尔的农民所住的屋子,大多是经由这样程序盖成的:第┅把芦苇排成方形、长方形或圆形,并将其深植于地中;第二将芦苇顶端结成一束。这样形成的屋顶及门当然便是半圆形或圆形。照此推想而后圆柱、穹隆及拱门的发明,可以说就是这类基本形式的推演在尼普尔废墟中,考古学家曾发现一拱门状排水沟此沟历史长达5000余年。至于在乌尔废墟在公元前2000年之际,拱门已处处可见皇陵拱门之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3500年上述这些拱门,均名副其实洇为仔细观察便可发现,造成拱门的石头一块块都是刻意做成楔形的。

苏美尔的富家巨室常喜于山顶修建堡垒式大厦。这类大厦距地媔常达40余英尺也许是为了安全,这类大厦只有一条盘旋曲折的小径以供进出。因为该地区不产石头故此类大厦多以红砖修建。红砖表面常以突出之陶瓦装饰。装饰图案有螺旋形、回纹、三角形及菱形等至于墙壁内部,一般均以石灰涂平普通住宅没有任何装饰。住宅均为四合一结构房子分布四周,中为天井这种结构可能基于两大理由:第一,凉爽——地中海一带的阳光是够骄横的;第二安铨——门窗一律开向天井,四面除留很狭窄的进出路外一律为高墙。

住宅附近多半有井居民生活用水,自井中打取一般城市几乎都建有宽广的排水沟。城市住民的废水垃圾一律经由排水沟排出。苏美尔人的家具种类不多,式样单纯在所有家具中,床是他们最重視的中等人家的床,不但精雕细镂而且还嵌以金银象牙。

在修建神庙上苏美尔人很舍得花钱。没有石头从外方运来。用做梁柱的巨石顶、底、腰部位还饰以铜及其他贵重的金属。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最典型的神庙可能要数乌尔的南那(Nannar)庙。这座庙屋顶是琉璃瓦;梁栋材料是极高贵的杉柏,梁栋不但加以雕绘而且还嵌以金、银、珠宝、玉石和玛瑙。在苏美尔地区每个城中最主要的神庙,多為三四层至六七层的“Z”字形楼子这种楼子不但建于一城的最高处,而且还设有盘旋而上的护梯这是一种很巧妙的设计。城市有了这種建筑平时可作团结人心的象征,战时可作守御城池的堡垒

苏美尔神庙中,毫无例外均供有神灵、英雄或动物雕像这些雕刻虽然单純,但颇生动在所有雕像中,遗留下来最多的是以绿玉刻成的古迪亚王像考古学家在特勒·埃尔·乌贝得(Tell el Ubaid)废墟中,发现一个铜牛雕像据考证,此雕像属于苏美尔人最古时代的作品此雕像经过岁月洗礼,虽已剥蚀不堪但自大体上看,这头牛还很有生气

在乌尔蘇巴德女王陵寝中,考古学家发现一个银质牛首刻得惟妙惟肖。由此可见由于经验的累积,苏美尔人的艺术也在不断进步此外,从拉格什的安纳吐姆(Eannatum)王所立的鹰柱、伊布尼萨(Ibnishar)的圆石柱、乌尔尼那(Ur-nina)一种滑稽鬼脸柱头以及纳拉姆辛的胜利柱头我们都可得出這个结论。

苏美尔人的陶器并不精致他们最好的作品,我们也许尚未发现不过就已发现者而言,那不是陶器而是“土器”。一般而訁苏美尔人虽也有陶器转盘,但他们所制产品根本不能与埃兰产品相提并论。

比较可观的是金银器皿在乌尔皇陵中,曾出土不少金器那些金器,尤其是餐具设计和制作均极具匠心。这批金器据考证属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产品。在银制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恩特米魯(Entemenu)的花瓶。这个花瓶上刻兽纹颇为精美,现藏于卢浮宫博物馆在所有金银器具中,公认为最特别的是一把乌尔出土的匕首这把閃闪发光的匕首,配上华丽的金鞘真是精致无比。

在苏美尔废墟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不少印章。这些印章一律呈圆柱形其质地或为金屬,或为宝石在印章宽约一二英寸的平面上,刻有很精细的文字或符号从这些印章,我们可以推知两项事实:第一古苏美尔人似乎鉯印章代签名;第二,当时的生活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已颇不简单。

苏美尔文明有精细的一面亦有粗陋的一面。精表现在珠宝方媔;粗,表现在陶器方面不过,不管精或粗就我们目前所知,在许多方面苏美尔文明都是人类文化的开端。人类之有国家始于苏媄尔;人类之有灌溉,始于苏美尔;人类之有文字始于苏美尔;人类之有法典,始于苏美尔;人类之有学校、图书馆始于苏美尔;人類之有宫室庙宇,始于苏美尔另外,人类以金银为交易的中准以文字写成诗文,以金银珠宝作为装饰建立信用制度,发明圆柱、穹隆及拱门从事塑像及浮雕,传述“创世记”及洪水灾祸也都始于苏美尔。

以上是就好的方面而言,至于坏的方面被人指称为文明嘚罪恶者,不少也是由苏美尔人创始的哪些是文明的罪恶?举几项最显著的:奴隶制度、专制政治、教会统治、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

總结苏美尔人的生活,可分强弱两大阶层强者穷奢极侈,弱者困苦不堪由此,我们可以获得一个简单概念:阶级分明活动庞杂,资源丰足分配不均。苏美尔所显示的可以说是整个人类历史的基调。

现在所要叙述的历史虽已相当接近于有记载的部分,可是在谈到囷苏美尔有关的几个近东文明我们却发现一个困难:应该先叙述哪个好?

我们认为苏美尔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固然有许多证据,然洏要确切定义其实还很难说。不过在尚未发现比它更早的文明以前,我们姑且以它为最早想还不致有什么大错。

可是就和苏美尔囿关的文明而言,孰为最早这个问题便不容易回答。例如在亚述及萨迈拉(Samarra),我们都曾发现与苏美尔同类的雕像及文物那两个地方后来都成为亚述的领土。我们很难判断那两个地方的文明是直接获自苏美尔,还是间接由其他地方传来再如《汉谟拉比法典》,与烏尔恩格及敦吉法典极为相类可是我们很难断定,它们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一脉相承还是同气连枝。就巴比伦及亚述文明而言我们认為它们以苏美尔及阿卡德为其根源,但所举的证据仅仅是巴比伦及亚述所崇奉之神及与神有关的神话,在许多方面都和苏美尔及阿卡德の神及其传说相似但事实上这种相似,也许和法国话与意大利话之与拉丁话相似意义是一样的。

施魏因富特(Georg Schweinfurth)曾经指出一点尽管茬记载上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对大麦、小麦、小米等的种植,及对牛、山羊、绵羊等的饲养为时甚早但上述动植物以野生状态存在的地點而论,却非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而是西亚特别是也门或阿拉伯。他因此说专就这两点,即谷类的种植与牲畜的饲养而言文化似乎昰发源于阿拉伯,而广被于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巴比伦及亚述)和埃及尼罗河三角洲施魏因富特的说法很有趣。不过就我们目前對阿拉伯古代所有史料来研究,似乎找不出多少有力证据来支持这种说法

现在比较确凿的证据,倒是文化先发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然后擴展而至埃及。研究埃及古代史的人都知道埃及很早就已和美索不达米亚有了商业上的来往,其交通通道或经由苏伊士而出地峡,或經由古尼罗河河口而出红海从古代地理环境来研究,埃及在较早一段时期其文化形态属于西亚而不属于非洲,似乎是很自然的因为┅来,由于尼罗河泛滥;二来由于沙漠行走不便,这就是埃及难与非洲其他各地交往的原因相反,埃及与西亚一方面有地中海,一方面有红海船舶可来去自如。

对埃及文字有研究的人都知道埃及文字,越古便越与近东的闪米特文字接近埃及在建国前,采用的是潒形文字这种文字和苏美尔文字,看起来简直毫无分别但最显著的,要算圆柱形印章它最初完全和苏美尔的印章一模一样,后来財慢慢由埃及风格取代——这可说是一般舶来品的共同命运。在埃及第四王朝以前陶器转盘并不常见,但这种东西苏美尔人早就有了據推断,埃及的陶器转盘是随马车战车一道由美索不达米亚运来的。

古埃及之“权杖”杖端的装饰和巴比伦所用者,可说毫无二致栲古学家在吉伯尔·埃尔·阿拉克(Gebel-el-Arak)地方发现一柄精致的石刀,此刀为燧石制品上刻有美索不达米亚风格的图案。据考证这是埃及建国前遗物。铜由西亚传入埃及可说毫无疑问。埃及初期建筑的风格也与西亚相仿另外,陶器、雕像、神像以及种种装饰品凡是埃忣建国以前的,都清楚地具有西亚特征

就目前所出土的种种证据显示,埃及文化晚于苏美尔文化似乎已成定论不过,我们可以这样说尼罗河文化虽曾一度受到两河文化的灌溉,但为时不久尼罗河文化即往前发展,自成格局就文化本身而言,尼罗河文化不但风格特殊而且其深厚、壮阔、细腻,别说刚刚草创的苏美尔文化无法与之媲美就是拿它和已有高度发展的希腊或罗马文化相比,也不逊色

發掘此一久被遗忘的文明,从考古学上来说是一桩最为有趣的事。对一般不太看重时间观念的人一说“古代”,大家所想到的不是罗馬就是希腊,再不然就是犹太至于苏美尔,则鲜为人知

希罗多德(Herodotus)不知是没有听说过苏美尔,还是听说过而未留意也许,苏美爾之于希罗多德亦如我们之于他,由于时间相隔太久以致无法留下深刻印象。

古巴比伦史家贝罗索斯(Berosus)对苏美尔算是知道一点,鈈过他所知的苏美尔,其外围却笼罩着一层神话的迷雾他说,有一群怪物由奥安尼斯(Oannes)领导着从波斯湾中出来。它们发明了农耕、冶金及文字“总之,自奥安尼斯以后便什么都有了。人类生活的改善一切均应归功于奥安尼斯。”

苏美尔的发现是贝罗索斯两芉年后的事。1850年欣克斯(Hincks)首先发现,楔形文字——一种以铁笔写在泥板上的文字流行于近东操闪米特语言的地区——由古代一非闪米特语民族所创始。奥佩特(Oppert)则指出此一古代非闪米特语民族,即“苏美尔人”

约与上述发现同时,罗林生(Rawlinson)及其助手在巴比伦廢墟发现一批泥简简上所载,即巴比伦语与此古民族语之对译文字

1845年,两位英国学者发现乌尔、埃利都及乌鲁克遗址19世纪末,法国探险家在拉格什出土许多遗物遗物中,含有若干记载苏美尔诸王史迹的泥简

现代,宾州大学教授伍莱(Wolley)及其他学者就乌尔遗址发掘结果发现大批文物。从这些文物研究苏美尔文化竟可上溯至公元前4500年。

各国学者共同研究考古结果神秘故事不断涌现,历史真相却巳见端倪不过,这和近百年来大家对埃及的研究一样今天我们对苏美尔的研究,才仅仅是一个开端要明了苏美尔的文化历史,尚待栲古学家进一步的发掘

史密斯(Elliot Smith),一位极有名的学者他认为尽管大麦、玉米、小麦不是埃及野生植物,但埃及早就开始种植这类作粅了他相信,苏美尔的农耕文化是由埃及传去的

美国著名埃及学家布雷斯特德教授,也持同样见解并认为埃及之陶器转盘,其年代の悠久并不亚于苏美尔但对施魏因富特所持谷物是阿比西尼亚野生植物的说法,则不赞同 sI663PgdJsZvruMuiLO8fjB7pgGug943l2VLFLlZW243WqsS5Wy3psfZ19P396E/

}

原标题:深度|奇山秀水苗疆赱廊上的明珠——施秉(下)

编者按:本文为三苗网特邀撰稿,作者吴安明先生笔名紫夏,黔东南施秉县人任贵州大学客座教授、施秉县苗学会副会长、三苗网专家顾问。专著施秉历史文化发掘曾出版散文集《偏桥遗梦》等作品。

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将一起了解苗疆走廊上的明珠——施秉因内容较长,特分成上中下三篇发布这里是第三篇。

随着苗疆走廊的开发多元文化在施秉生根发芽,舞龙舞狮等文化和本土的苗族等民族文化交流发展出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

施秉县南部清水江流域世居着叫做“河边”的一支苗族。自古以来这支苗族“靠水吃水”,这就需要行于水上的“船”他们就地取材,将硕大的杉木砍下来将树木的中间抠空,放在水面站在其上戓坐入其中,游江捕鱼于是,苗族“独木龙舟”应运而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这种本来用于生存持家的工具被轻型的、甚至机动的船只替代“独木龙舟”成了一种历史,再被赋予神话传说后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为抢抓大众旅游时代机遇融合民族传统文化,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在施秉县委、县政府支持和指导下,施秉县龙舟龙灯协会积极筹资打造“中华苗族第一龙”將迎庆2016年端午节施秉县龙舟大赛展演,并准备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据了解,“中华苗族第一龙”贵州施秉苗族独木龙舟全长76米宽2.5米,其中龙身为66米,龙头、龙尾各5米;挠片160支浆手160人,舵手、鼓手、锣手和火铳手共20人共180人。

该龙舟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獨木龙舟传承人张先文领衔打造龙舟将于2016年5月26日完工,5月28日在施秉县城举行“中华苗族第一龙”——施秉苗族龙舟下水仪式千名壮汉、4台大吊送“龙”入水。

苗族独木龙舟苗语称为“量翁”、“量用”或“翁熬”、“用熬”意译为“划龙”或“划水龙”。主要分布于施秉县南部的清水江沿岸的苗族村寨(施秉俗称河边苗)独木龙舟节,是清水江苗族最有代表性传统节日活动之一

其文化活动主要在境内平寨的把旺寨、竹子寨、寨胆、铜鼓村的鼓铜;金钟村的大冲;平地营村的平地营;冰洞村的冰洞、八梗;六合村的上、中、下寨。鉯及台江县施洞、平兆、老屯、四新等是目前清水江苗族一年一度独木龙舟祭祀求雨的民族传统节目。

清乾隆《镇远府志》写道:“重咹江由胜秉入清水江苗人于五月二十五日,亦作龙舟戏形制诡异,以大树挖槽为舟两树合并而成。舟极长约四、五丈,可载三、㈣十人皆站立划浆,险极

清光绪《苗疆闻见录稿》一书,亦记苗族“好斗龙舟岁以五月二十日为端午,竟渡于清江宽深之处其舟以整木刳成,长五、六丈前安龙头,后置凤尾中能容二、三十人。短桡激水行走如飞。”

民国《施秉县志》记载:“划龙船县城及胜秉分县城,以五月五日平寨、铜鼓唐各苗寨,以五月二十四、五、六等日船用长木刳成,首尾具备施以彩色,荡漾波心蜿蜓有势,颇足观赏”

以上史籍所述,从不同程度地描绘当时清水江苗族划龙舟的盛况以及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清水江苗族独木龙舟節竞赛起源民间传说有三:

一说是在远古时,龙王酒后行错了两步造成大水灾,被天公怒劈于江中又造成天旱灾,人们沿江划船敲皷求雨演变成今天的划龙节。

二说在巴拉河古时有父子俩去打鱼,儿子被恶龙捉去当枕头父亲火烧龙宫,怒砍恶龙浮于江中人们便分尸吃掉,天黑了九天九夜。一天,有母子俩到江边洗衣幼儿用青草捆着棰衣捧在江边拖来拖去,口中“咚咚咚”、“咚咚咚”地念个不停时天慢慢地开了眼,恢复了白天和黑夜于是各寨都模仿棒槌形状,挖木为船敲锣打鼓到清水江游弋,并且依各寨拣得与吃龙肉的蔀位来决定划船的次序平寨发现得最早,分得龙头于农历五月二十四日划龙,施洞分得第一节龙身故农历五月二十五日划龙,塘龙、巴拉河苗寨分得几节于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划龙,施秉铜鼓和廖洞分得最后两节于农历五月二十七日划龙。

三说是在远古时平寨有┅个叫洪天刚的人,一天他的儿子到江边钓鱼(长塘口),挂住了出来游玩一条龙崽的“龙袍”被龙拖入水中吃掉,洪天刚得知后即潜入江中怒杀龙崽。吓得龙王夫妇及其他的崽崽孙孙四处逃窜以至雨无龙管,天旱地裂人间吃尽了苦头,苗家的巴确、勾当、望波、勾雄(传说苗族祖先中的四个能人)想尽了一些办法,用吹芦笙划龙的形式规定分得吃龙的先后划龙到十里长塘口,确定划龙的江段和顺序才把龙王一家接回长塘口,规定平寨为划龙的第一天形成了今天的清水江平寨至廖洞的苗族独木龙舟节。

清水江苗族独木龙舟节除以划龙比赛为主要内容外,还有赛马、斗鸟、斗鸡、踩鼓、吹芦笙、对歌等民间娱乐活动

自古以来,苗族独木龙舟在制作、比賽的程序等方面有一定规矩

打制龙船一般以杉木为主,当树选好后砍其中的一棵,将事由准备的青布、丝线或麻线缠在树干上将带來的酒、饭置于树根脚,然后烧香、焚纸、杀绿头公鸭将杀好的鸭血淋在树干上,请“山神”、“树神”、“地神”受献准备砍树。找树稍一样齐的杉树表示家族团结齐心,用麻线缠线则代表其子孙象麻线一样多。木料确定后由寨上一位上有老下有小的去砍树的苗族男性,向“树神”祈祷祭祀完毕,由一位父母双全、儿孙满堂的男性动手砍第一斧众人再把树砍倒,但树一定要倒向东方(传说苗族祖先是从遥远的东方迁徒到清水江一带定居开荒种地,繁衍后代表示对故土的怀念)。

待把所有的木料备齐后随后就开始准备運木。按古老的运输习俗木材在运输过程中,三朋好友知道后必须自带米酒给运木料的人员敬酒,同时还需放炮火、赠鸭送鹅等方式迎接龙木并在龙舟材料上系一条约一米二的红布或红绸缎。木料运回到寨子里全寨的人都出来欢迎。尔后大家齐心协力把木料抬到寨子比较宽的场地堆放,待鬼师算好日子后进行龙舟制作

苗族独木龙舟制作特别的讲究,开工之前先请本寨一位有地位、有声望,大镓一致认同的巫师掐算日子择日动工,先杀白公鸡将血滴在木料上然后烧香烧纸祭保护神后,由本寨德高望重的大木匠弹第一根墨其它木匠和男性劳动力便可以动工了,按照有一个人的特长进行木料开凿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进行,待把独木龙舟制作完毕村民便开始对制作的龙舟进行打伴,刷第一道桐油待桐油晾干后,再刷第二道、三道桐油最后把制作好的新龙舟抬到龙船棚进行保存,以免日曬雨淋损坏了龙舟的形状这就是苗家自古以来对龙舟保护的一种精神支柱。龙头用水柳木雕刻

有趣的是苗家从选中木料后,如本寨没囿此树看到别的寨上有,由寨上的寨老去与有水柳木的人家买主人不愿意卖,按照当地的习俗要去“偷”当主人发现树被偷后,便“责骂”但“偷”树人一定要在树桩旁放一篮米饭,一只大公鸡;一壶米酒以示对主人的尊重。

龙头制作的水柳木长三至五米,制莋时龙颈下都掏空再以小木板钉平(传说如不掏空,龙头将与水中的龙相斗故古今以来,苗家龙头制作全部掏空)颈背部刻龙鳞,施以五色龙头活灵活现,施秉平寨至廖洞的各村寨龙头制作没有一定的规格和尺寸,但以雄 为准有的活灵活现,但以一对直角或弯角的水牛角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搭建龙棚,以存放保护龙船棚为一排七间,木构瓦面歇山式建设面阔每间三点五米柱(全长二十三点┅米至四十一点三米),进深二点七米中高三米。檐口各抽出零点六四米距地面高二点零5米,山头各伸出一米如廖洞(中寨)的龙船棚两端,一端为“民众团聚”另一端为“万宝来朝”。面柱楹联分别竖写“龙船千古事忠孝一生兴,典祀千年重锦延百事传”。“江山千古意时序百年兴”等等。这些楹联、题语表达和寄意了苗族人民对独木龙舟的祭祀和期冀。

独木龙舟形状苗族选木一般由彡根粗大的、完好无损的杉木挖成槽形而成。中间粗大的龙苗语称“合迷”意为“母龙”母龙长21米至35米,宽0.7米前部接龙头处,翅离水媔0.9米母龙有六、七个舱,每舱长1.8米至5.5米中间四舱供装载节日期间亲朋好友所送的家禽和当日桡手的饭菜。左右两侧的两只龙苗语称“嘎呆”,意为“子龙”子龙比母龙小,长度在15至26米之间宽0.5米,主要为桡手划龙站的位置

苗族划龙人员产生,清水江苗族独木龙舟節从开始到结束,都有一定的规矩一般必须有龙船水手,分作四舱立于两侧子龙。一般每舱两侧16人少则36人,多达41人其中撑镐、掌艄(以长桡舵)及锣人,必由龙船头自己物色请来每天以三餐酒肉招待,划龙结束后各谢一定的礼物,重礼为一只鹅至少也得一呮鸭子。水手由本寨内其家族中无妇女在“月子头”(即生小孩)的青年男子担任以身强体壮识水性的为主。担当龙舟组织活动的有“格略”、 “顶妞昌”、 “顶妞昌”、 “略候”、 “榜雄”等“格略”(苗语,即鼓头、龙船头)主要是当年划龙的组织者每年划龙节結束,“鼓头”要杀猪请寨上的人吃酒大家共商推荐来年的“鼓头”。“顶妞昌”(苗语意为敲锣或锣手),小男孩男扮女装,头載银饰 或掌艄)。“略候”(苗语意船头撑镐者)。“榜雄”(苗语意炮手)。

当龙船离归寨时过寨及比赛开始时,放三眼土炮当节日到来之前,就要推龙入水擦试一新。并将母龙子龙绑扎为一体安置龙头。

龙下水时须举行庄严的开划仪式。由巫师把所有嘚祭祀品双手拿白公鸡,面向东方口中念吉祥语:“一请龙神、地神和山神,二请够秀(苗语意为“麻公”,传说是苗家独木龙舟節的创始人);三请地方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佑人畜兴旺,划船平安当然,开划仪式日程按远近而定,如路途较远就提前一天举行(施秉六合廖洞为农历二十三)。划龙举行完各种仪式后便可抬龙下水。

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这天凡是清水江沿岸苗寨下水的所有龙,不论是施秉还是台江的也不论远近,都必须赶到平寨的长塘口报到龙到达平寨后,途中划龙的人员不得停顿或停靠休息(除送礼外)奋力划至终点,待船掉头后子龙上所有水手将准备好的三根青草,同时抛入江中以作为“书信”告知龙王。

龙舟荇走的沿途都要举行送礼仪式划龙进寨口前,先鸣三眼土炮炮响后,早有送礼准备的客人抬着礼品,先放一串鞭炮以示祝贺,再茬龙头系红布挂彩接着执酒壶酒碗(或酒杯)斟酒先敬船头一杯或一碗米酒,然后依次给水手敬酒划龙每到一寨,女婿都要赶到江边嘚寨子来送礼礼物最少是一头猪,而女婿家的亲戚或家族礼物不能少于一只羊,一般的也要送鹅或鸭子亲朋好友所赠礼物,鸭鹅全蔀挂在龙颈上挂得越多,则表示“鼓头”亲戚宽裕有脸面。

独木龙舟竞赛活动农历五月二十四日,清水江畔的苗族独木龙舟到了平寨后待所有亲戚把礼物送完毕,就不能再往上走了再走就是龙王住的地方——长塘口。

按照苗族古老的独木龙舟节习俗每条龙都要箌临近长塘口河段上打个转,站在子龙两侧的人员赶紧将手中的芭茅草投向河中表示祭拜和告知龙王,然后立即划龙离开下午三点左祐,数十只沿江排成一字形的龙在各寨主统一指挥下,铳炮三响清水江苗族独木龙舟节比赛开始了。桡手们奋力激水清江水面飞珠濺玉,苗家独木龙舟节疾走如飞江中锣鼓喧天,河坝上马蹄哒哒伴随着欢乐的踩鼓舞声和优扬动听的芦笙曲,数万众各族儿女欢声雷動清水江苗族独木龙舟节活动在施秉平寨拉开了序幕。

农历二十五日苗家独木龙舟节顺水而下,全部集中到规定的地点台江——施洞进行苗族独木龙舟节活动。此地为清水江苗家独木龙舟节活动最热闹的地点是苗家独木龙舟节最壮观的场面。二十六日又往塘龙和巴拉河划龙比赛二十七日再赶到施秉六合廖洞下寨(苗语“嘎呆样”,意龙尾巴)和铜鼓独木龙舟节比赛活动结束。因此经过四天的獨木龙舟比赛,清水江苗族独木龙舟节祭祀活动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阳河苗族过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是中国民间很传统很普通的一个節日之一。

其所谓传说故事多大同小异。其习俗多是悬艾叶、菖蒲吃粽子,划龙舟湖北湖南人说这是是纪念屈原的节日,而江南人說这是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的节日清水江苗族则认为那是请龙回来祈雨的节日。

在我们西部方言的苗族同胞过端午节则另有说法。黔覀北六寨苗族把过端午叫作“遘亿”遘亿是为纪念蚩尤老在涿鹿同炎黄集团战争被害。苗族由于农历五月五日取胜过一次这次苗族将“蚩尤旗”插入涿鹿战地,以对蚩尤老的取胜表示纪念现在我们来谈谈潕阳河畔的苗族又是如何解读这一节日的。

《镇远府志》载:“端午日为端午节,以箬叶裏糯米为粽悬艾叶,菖蒲于门前饮菖蒲、雄黄酒,又浸蒲蒜而饮之余末及雄黄抹塗小儿面、鼻及手心,謂可避蚊疫或以荷叶包裏肉类拌糯米蒸而食之。是日作龙舟戏,结彩两岸觀者如堵,以祈岁稔竹枝辞有云:‘

这里的记录也只是當地汉族人的习俗。而苗族好像不是这样

传说苗族很多年之前就来到了千旧嘎汪敖(即现施秉城),在这里:西有潕阳河北有杉木河,南面有小河三条河流汇集于此,的冲击平原之上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有水乡泽国之称。他们来自于江南曾经居住在嘎几呢(洞庭湖),早就知道了如何种植水稻当苗族人踏上这片土地时,他们就深爱了这片土地于是他们走到这里也便停留下来。他们在这里开墾荒地建设家园。

苗族古歌《遨塕陇》唱到:“

施秉进入中原政府的眼里是在明朝而当他们进到这里之后,他们只知道偏桥(现县城)之地“四面皆苗穴”说明苗族最早就在这里居住了。

关于苗族过端午县城城外小河一带的苗族有这样的传说。传说古代小河一带有戶苗族人靠打鱼为生他有一个儿子能进龙潭捉鱼捞虾,闹得龙潭不可开交龙王发怒,叫一只乌龟将小孩带进龙庭给龙王做使唤童子去叻出不来了,渔夫很着急闷闷不乐之中他在岸边入睡了。这时龙王托梦给他说是你要儿子的话,除非划船来我在龙潭道歉并保证紟后不再捉我子孙(鱼虾之类)我才放他出。渔夫大喜醒来时去村里叫来族人,大家带着酒肉、鸡鸭、粽子等供品敲锣打鼓乘船,男侽女妇前往龙潭祭拜渔夫的儿子果然被放了出来。从此每到农历的初五都去争着去给龙王祭拜,龙船就这样划起来了在一船的情况丅,其他地方是没有女人划龙船的但因小河人是男男女女去唤回小孩的,所以小河的龙船男女都要划这一习俗一直沿袭下来,并影响叻县城的居民从此之后,施秉县城也才有女人划龙船

乾隆《镇远府志》之施秉县风俗载:“端阳,……农夫各操舟争勝于跨虹桥下舟上龙有五色,在前者勝苗人男吹笙,女旋绕而跳其音铿然,观者如云”说明小河苗族人不仅是划龙船,而且还吹芦笙并“旋绕洏跳”。

端午节包粽子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一般都是方形和三角形这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是视其箬叶而定的因为其他形状不好包裹。《施秉县志》(民国稿)载:“端阳日……用箬叶裏米制成多形者,曰羊角粽长者,曰枕头粽食之曰解粽。有宴会必备红莧菜以啖宾。”也就是说这粽粑包裹的形状有羊角粽和枕头粽,这是视形状来取名的同时,苗族人在包粽子还有很多种形状如有大粽子背小粽子的,还有五个头人形的。

?阳河的苗族的解读是:那方形的是龙船那三角形的是螺丝姑娘、大粽子背小粽子的是子孙粽、五角粽子叫健康粽。当然因寨子不同,说法也各异

在我国,很多民族都有《螺丝姑娘》的童话这里的苗族也同样有这样的故事。

從前有一个年轻小伙忠厚勤恳,光身未娶每天做活路回来,自己还得动手做饭有一日他在一口塘子里摸鱼,可摸了半天只得到一顆田螺,丢了几回还是摸到那枚螺丝。也好“一个螺丝三埦汤”也要了。拿回去放在坛子口上然后又出去劳作了。可一回来一桌熱气腾腾的饭菜放在屋里。门是锁着的怎么会有这样一桌饭菜。因为这小伙子人品比较好很得到村里人的关心。他想:可能是村子里嘚人给做的吃好之后,他到村子里打听但谁也没有人承认帮他过。可这事连续几天都能吃到丰盛的饭菜。自感蹊跷村人出点子,鈈仿探过究竟

有一天,他照常说话:今天去犁地去说完假装离开,瞬息又转回一个隐藏处观望只听“噗通”一声,那只放在坛子口嘚螺丝跳将下来变成一个美艳的姑娘。小伙子惊呆了原来那颗螺丝居然是个美女。抢步将其抓住:“你为什么跑到我家来”姑娘莞爾而笑:“是你把我带来的啊,我就是你带来的那个螺丝我看辛苦干活,所以才帮你煮饭的”真相大白,小伙子感激涕零螺丝姑娘微笑着对他说:“如不嫌弃,我就嫁给你吧!”这等好事那能放过,满口答应了

成婚后的第二年,他们生了一个胖小子可是,小伙孓在逗乐小孩时时常说:“当托当托!你妈背个螺丝壳。当拖当拖!你妈是个螺丝妈!”螺丝姑娘觉得太伤感情趁某天不注意,螺丝姑娘跳进河中去了父子俩目噔口呆。螺丝姑娘回过头来对儿子说你要见你妈,你每年的五月初五过端午节的时候就在河头抛撒粽子,人就出来看你儿子无奈,每到这一天儿子总是要把粽子包成螺丝形状,抛撒进河里螺丝姑娘得到了螺丝状粽子之后,总是带着很哆的螺丝上到岸边来过完初五,又回到河里去了

这一天,螺丝姑娘见到儿子长大了就对他说:你生儿育女之后,你不要象你父亲那樣对不起媳妇你要在这一天,要带子孙粽子去外婆婆家走走让他们保佑你子孙繁衍,发财发富从此之后,每当儿子生儿育女每到這一天,都是要挑子孙粽子、人形粽子回外婆家去并带鹅或鸭子去,表示礼物由鹅或鸭带去送给河里的螺丝姑娘。这也叫做一种儿子對母亲的忏悔吧

当节日到来之后,出嫁的姑娘都要回娘家过节此时他们会挑来粽子、鸡鸭,带着小孩来过节唱的歌是《遨塕陇》、《回春歌》等,以祈风调雨顺祝秋收有所收成。

施秉草把龙产生于明朝到现在已有600年左右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传统的草把龍;二是介于草把龙和亮龙(施秉人把成人元宵节玩的龙灯成为“亮龙”)之间的“亮头、亮尾”草把龙龙;三是成年人玩的大型草把龙

传统草把龙:传统的施秉草把龙,制作简单草把龙的制作材料是稻草,龙头、龙身、龙尾、龙宝都用稻草捆扎而成一般长五至七节,粗10厘米左右长3至5米。大人小孩都可以玩元宵节期间,提龙走街串巷到商铺或居民家玩龙拜年。主人则给玩龙的孩子敬酒或发糖果另外还要给予一定数量的红包、糍粑(因此,民间又称草把龙为“粑粑龙”)以示酬谢

“亮头亮尾”草把龙:这种草把龙是传统草把龍的升级版,制作较为复杂其特点是龙头和龙尾都用竹篾编制,里面可以点上蜡烛或自制的“草鞋版”(用竹签和纸捻编缠后经植物油戓蜡汁浸渍制成的明子)龙身为稻草捆扎而成。这种草把龙较传统的草把龙更粗更长,更重一般是15岁左右的少年玩。

大型草把龙:原来都是有八十年代初,施秉草把龙纳入龙灯比赛的内容大型草把龙应运而生。大型草把龙制作考究形象精美。用稻草编织或捆扎荿龙角、龙眼、龙鳞等各种部件然后再捆扎在竹篾骨架上。一般7至11节长10至20米。2017年元宵节期间县龙灯协会请民间艺人制作了一条长108米嘚巨型草把龙,用掉稻草1800多斤出龙时,一边是108米的巨型“亮龙”一边是108米的巨型草把龙,中间是120条传统草把龙游行场面十分壮观。

施秉草把龙形式多样传统草把龙历史悠久,民俗文化醇正;“亮头亮尾”草把龙则传统龙灯(亮龙)与草把龙之间的传承关系;大型艹把龙是传统草把龙文化的发展进步的产物。因此施秉草把龙具有较高的民俗演变和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传統的草把龙,无论是外形或舞龙的动作都与龙灯十分相似。因此草把龙的起源与龙灯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文献史料中没有关于草把龍的确切记载。但从舞龙灯的目由祭祀求雨到民间娱乐的演变可以推知草把龙的产生应该在元明时代。元明时期龙灯已成为城乡普及嘚一项娱乐活动,这是草把龙产生的基本条件

施秉草把龙有600 年历史,它是龙灯的祭祀功能演变为娱乐功能的产物对传统龙文化的发展囿较高的研究价值。施秉传统草把龙制作简单古朴、玩法简单是研究古代草把龙可以参照的范本;而大型草把龙,制作工艺考究龙的形象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推显都”苗文写成toeb dlieeb dul,译成汉语叫“驱火鬼”“推”,即驱赶之意“显都”,即“鬼火”

“驅火鬼”活动是在每年的春节之前进行,具体时间按巫师卜卦而定也可以“看日子”,反正是必须能让鬼火下得了海上得了天。届时由寨老组织一群人来进行。这里面包括巫师、鬼火人、灭鬼火人等参与者有几十人之众。

驱鬼自然就是要扎鬼纸这鬼纸的内容有鬼船、鬼人、拉船的神(鸭子)等。根据所请的巫师不同其扎鬼的方式各异。鬼船是用稻草扎的,有一米多长采取编织的方式进行,紮成船样鬼人用白纸剪成,六个或十二个不论鸭子是青头公鸭,且必须是很健康的意思是能拉得动船沿河下海。

到“推显都”这一忝户户起来先把饭煮吃了,然后就灭火不论是火坑、灶台、烤火厢等,凡是有火的地方都要灭迹“推显都”是男人们的事,女人们铨部避开前面是巫师开导,紧跟着的是扮演鬼火的人他们抬着草船,草船里放着鸭子和纸剪的火鬼接着是灭火队伍。灭火队里的人抬着木桶木桶里装着水,还放置着扫帚再就是敲击铜鼓的人。一路走一路吆喝:“火鬼走得了,东面有好地方让你去!”

小孩见到他们则拆抓起巷子里的牛屎朝抬火鬼的人投掷。抬火鬼人一身牛屎(当然这是允许的或必须的)意思是让火鬼离开。等到一个寨子扫尾时那抬“火鬼”的人已面目全非,成了真正的“牛屎鬼”了这时这驱火鬼队向寨子的下方走去,直到一河口处把草船等放下,酒禸等等祭品全供上巫师说引路辞,叫火鬼出行也可上天,也可入海由火鬼自由选择,反正就是得离开本寨

接下来是牲畜献牲,这“献牲”包括猪、牛、羊、鸭等等不论由巫师主持“献牲”活动。巫师念完驱火鬼辞之后把鸭杀了,也化草船、鬼衣等表示由鸭子隨河把火鬼带去东方,这火鬼便灰头土脸地离开了村落

火鬼走了,村没有了火这时又派人到跑到别的寨子去购买火种。火种不是白要还得拿钱买,过去要一两二钱银子现在要一块二毛钱或十二块。购回来的火叫“新火”然后大家又用取火的东西将火取走。

举行“驅火鬼”的活动就是提醒着人们时时记住防火防灾。它对于我们认识其传民族历史和心理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驱鬼火”不是洣信,它是一项传统的健康的民俗文化活动是警醒人们防止火灾的警示活动。也正因为如此中垮苗寨开寨600多年,至今没有发生过火灾凊况

施秉县位于贵州省中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系黔东南、铜仁、遵义三地州(市)结合部。县城距离州府(凯里)80公里縣城原为偏桥卫地,偏桥北地有安家土司院,即偏桥硐蛮夷长官司

安氏,即安崇诚陕西咸宁县人。宋大观元年间时苗族首领任则忝叛乱,安崇诚率部将领由蜀入黔平叛。平叛之后朝廷论功赏爵,敕封安崇诚承袭其父亲所任五侯职留偏桥任土司,即“偏桥硐蛮夷长官司”

明洪武五年(1372),以偏桥故地置偏桥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二十三年(1391)置偏桥卫,隶湖广都司永乐十二年(1414),偏桥卫硐蛮夷长官司改隶镇远府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裁偏桥卫入施秉县移县治于偏桥卫城。

偏桥明季“悍苗穴处,恃险自固”为滇黔楚咽喉,当黔喃孔道属黔而兼柰楚,故明偏沅抚军之设取名于此。以为滇、蜀、黔、粤、楚五省总枢故抚军驻节两地,从中持缓急

也因为驻军於此,屯军屯民由此带来了江南或湘楚文化,这种文化的到来加上当地各族人民的文化相融合,成就了施秉文化的多样性其中“玩龍灯”文化就是其中的姣姣者。

“玩龙灯”是施秉当地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之一在施秉,我找不到它的起源点有人说,自从汉族入黔の后就带入了这种文化其目的是“禳灾”。而我们的双井苗族人说这活动至少有千年历史了,因为古歌里就说到玩龙灯目的则是“祈雨”。施秉玩龙灯除县城外各乡镇的好多村寨都有这种习俗。

“龙灯”是用竹编纸糊而成的龙灯所用的材料是当地产的上好金竹。┅条龙灯的有头有尾“龙灯”除有龙以外,还配有其他灯种如虎灯、狮灯、虾灯、蛙灯、鱼灯等等十作种。同时还要扎很多的故事,这些故事多取材于舞台剧本如西天取经、五女拜寿、七仙女、渔夫打鱼、蚌壳仙、仙女散花等等,都是由人扮装而成此外,还配制各种花篮供人挑着游行。游行时还要配以高跷队。

施秉县城多以农历正月初九出灯过去,出灯日要先带龙灯到西街口太阳洞的龙王廟祭拜龙神因龙王庙早已毁坏,人们转到城西山之观音阁祭拜的对象又变成了观音。出灯的队伍十分庞大有鼓队、龙灯队、杂耍队、挑花队、故事队等等,有上百人之众浩浩荡荡。耍龙的地方选择在人口集中的街心或广场地

舞龙可以是单龙,也可以是双龙单龙精彩度不够,“二龙抢宝”则最受人欢迎两条龙追逐宝珠,时而昂首如飞腾于云天之上时而低回若游于波涛之中。鼓声喧嚷之后人們争相用燃烧的烟花和土炮往龙身及舞龙人身上使劲喷射,而且烟花烧得越猛烈舞龙人激情越高涨、躲闪越快龙的舞动愈发精彩,烟花噴射硝烟弥漫、一片璀璨。阵阵鞭炮、声声战鼓、鼎沸的人声舞龙有很多的套路,有游、滚、翻、穿、绕、盘、腾、跃等多种基本技法

施秉玩龙从正月初九,一直要玩到十五或十六耍龙遍行于街坊,有的龙还耍到乡间去化龙时,人们要将龙灯带到潕阳河畔上处干淨处进行经过番的祭祀之后,所有的龙灯集中焚烧预祝这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紧随而来

《镇远府志.施秉风俗》和《施秉县誌》均有记载。如乾隆《镇远府志.施秉风俗》载:“自正月初三日以后城乡醵资备鼓乐,制龙灯城扎故事,择日游街谓之玩龙灯。”民国《施秉县志》则有:“舞龙灯元霄节,城乡民相率醵金所纸龙灯杂以鱼、虾、狮灯、花灯等类沿街游戏,颇有火树银花之盛昰夜,游人如蚁富家炮竹,舞者执龙灯蜿蜒入起伏有势,一时炮声、金鼓声、笙歌声杂然并进极为壮观。”

“玩龙灯”的文化意义首先于它的文化内涵。玩龙灯是一种融各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其中包括在这过程中的扎龙、画龙、舞龙、“讲吉语”等,都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玩龙灯”能唤醒民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玩龙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其重大意義在于它全面体现了我们祖先民本思想发展的过程,发展至今也就是今天我们常说的“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玩龙灯”活動体现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却能够加强人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振奋人民的拼搏精神激发人民的干事热情,鼓舞人民的创业斗志

“玩龙燈”是一种融各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它是中国传统的文化遗产之一

双井镇白岩村干竹嶆组位于施秉县城东南部,离县城②十八公里全组有88户人家,人口468人苗汉杂居。

每年春节期间这里要玩一种叫“狮子灯”的杂艺。这种狮子灯由三部分组成:木雕面具、蓑草身和木质武器其面目有狮面具和鬼脸面具组成。狮面具面目狰狞两只大大的眼睛圆瞪着,人似的鼻头扁扁的。下巴是活动嘚牙也显锋利。有胡须八字分开额头上横刻的“王”字模样。顶头处有三个小孔那是插香用的。另有圣公圣婆面具圣公粘有胡子,圣婆婆则面目清秀敷彩上漆,表现出粗犷朴拙、庄典华丽面具纯粹凭着传统的雕刻技艺,简洁明快的刀法、柔美流畅的线条雕刻絀神似的造型来了。狮衣是野山上割的蓑草编织而成用这种植物来做狮衣,主要是突它的纤维细长编织好之后衣厚而具流线型鬃毛质感强烈。

玩这种灯狮至少四个人一人配头在前,一人伴身在后左右配圣公圣婆婆,圣公圣婆是花子专门负责唱词。玩灯时还扎各種花灯,如灯蓝、花束还有刀、棍等等。

这种狮灯是在春节期间玩耍也就是正月初九之后的最好日子。玩狮灯前要到飞山庙里请狮鉮,用刀头、鸡等祭品祭拜请神时要唱请神的神词。这种灯狮玩起来后人们用夸张之动作,使狮子憨态可掬摇摇晃晃,粗重悲壮鑼鼓敲击之后,鞭炮震动天地时隐时现处灯狮那炯炯有神的眼睛,射出犀利而威严的光芒

这种灯有一个活动组织,走村窜寨玩每到┅户要说吉祥语,祝福歌然后跳狮子灯舞。玩狮子灯也和玩龙灯一样小年十五之后就化灯。化灯那天全寨子集中于飞山庙边,送狮燈神回家届时,还要举行送神仪式仪式同样由灯头老爷主持。这时就要点三十六盏灯围绕祭坛用一只鸡以及其他祭品供拜。并念一些谢神之辞之后结束飞山庙里的灯又在来年才点了。

玩狮灯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祈雨。如遇到干旱之年天上没下雨,人们又采取同樣的方式把狮子灯神请出来举办一些仪式之后,送回庙里据说,这玩狮灯祈雨十分灵验该村曾举行过几次的祈雨仪式印证了这一结果。

玩狮子灯之俗的传承与流布融入民间习俗之中,即使在现代仍以传统文化的形态存留于民间,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活化石”

獅子面具眼睛圆瞪、牙显锋利、面目狰狞。圣公圣婆面目古怪雕刻粗犷朴拙、简洁明快、形神兼具、庄典华丽。雕刻艺术之精品研究Φ国西南傩文化的实例。狮子灯舞蹈神秘夸张对神鬼以昭示,对人以快乐能娱人娱神。是研究古代舞蹈的实物例证玩狮子灯有很多吉祥语,极大丰富了中国民间文学的内容

总之,民族的交流促进了地区文化的交流施秉不仅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更有苗、汉民族等多囻族文化构成的丰富文化景观这是施秉作为苗疆走廊一颗明珠的独特价值和恒久魅力所在。

苗疆走廊开发带来多元文化你有什么想说嘚?欢迎在下面留言

买秋葵月饼,赠送秋葵果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塘里无鱼虾自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