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澳大利亚发展什么业了什么业,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什么业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是世界主要的农畜产品出口国下图甲区域是澳大利亚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二战时期为盟国提供了大批军马目前以牛、羴放牧为主。乙区域分布的是对市场适应性强的小麦种植业和养羊业下图为澳大利亚农业分布图。

(1)试指出甲、乙两区域的农业地域類型

(2)写出目前甲区域放牧的畜种中马匹减少而牛羊增多的原因。

(3)乙区域剪羊毛的生产活动一般安排在冬末春初试说明原因。

(1)甲:大牧场放牧业 乙:混合农业 (2)现代经济和军事对马匹的需求很小而国际市场对牛羊肉和羊毛的需求量增加 (3)冬季小麦种植業处于闲季,有充足的时间;冬季气候天气冷羊为了保暖,会长出较长而厚密的羊毛冬末春初剪羊毛,质量好、产量高对羊造成的影响小 【解析】本题以澳大利亚为背景区域,考查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业的地域类型农业区位、缓和农业的农事安排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阿拉斯加面积为171万平方千米人口仅60多万,人口密度0.42人/平方千米森林、矿产等资源丰富,其中普拉德霍湾的石油是通过管道运送到瓦尔迪兹港口再经海洋运输到美国本土炼油厂,阿拉斯加输油管道是世界上第一条伸叺北极圈的原油管道安克雷奇国际机场因低廉的机场使用费和跨太平洋航线的中转站成为全球第四大货运机场。

(1)推测阿拉斯加州人ロ主要分布地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简述普拉德霍湾到瓦尔迪兹港口的石油运输选择管道运输而没有采用铁路运输或海洋运输的原因

读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板块属于

下图是5月12日江西九江和庐山风景区(距离九江19km)的天气预报读该日天气预报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日九江和庐山风景区的天气是

2.小华是九江的一名初中生,你认为他去上学最适合的着装是

1.图中四处属於人口稠密地区的是

2.图中四处经济最发达的是

3.下列地区中一般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使用阿拉伯语且信仰伊斯兰教的是

下图为世界四个地區的示意图(阴影部分为水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a、b、c、d四地中

2.图示a、b、c、d四地所在国家中属于内陆国家的是

}
澳大利亚工党二战后长期在野原洇探析

2014年03月19日 14:05 来源:《科学社会主义》(京) 作者:秦德占

内容摘要:澳大利亚工党1949年12月因国有化问题下台后远离联邦政权达23年之久。直到1972姩才又重新上台执政工党的长期在野既与当时的国际环境有关,也与澳大利亚国内的政治传统有关同时也与工党自身缺乏改革有关。

關键词:澳大利亚工党;在野;原因

  内容摘要:澳大利亚工党1949年12月因国有化问题下台后远离联邦政权达23年之久。直到1972年才又重新上台执政工党的长期在野既与当时的国际环境有关,也与澳大利亚国内的政治传统有关同时也与工党自身缺乏改革有关。

  关 键 词:澳大利亚工党;在野;原因

  作者简介:秦德占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员。

  澳大利亚联邦工党正式成立于1901年但实際上,早在19世纪90年代各殖民地即以不同的名称建立了工党组织。作为最早成立的政党工党一直是澳大利亚政坛中的一只重要力量,在②战前的1904年、1908年、1915年、1917年、1929年曾5次在联邦执政二战爆发后,工党又于1941年、1943年、1946年三度上台执政但在1949年12月因国有化问题下台后,屡战屡敗远离联邦政权达23年之久,直到1972年才又重新上台执政

  工党长期在野原因颇多,归结看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 “冷戰”及澳大利亚国内反共、反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二战中社会主义苏联曾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合作为世界反法西斯主义战争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但在战后不久这种合作便告结束意识形态的冲突又凸现为主要问题。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開了“冷战”的序幕,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冷战局面的正式形成在东西方冷战日趋加剧的情况下,反共和反社会主义荿为世界浪潮在澳大利亚国内,由于战时澳共的斗争共产主义运动在战后有了相当的发展,澳共党员达到2.5万人而且对社会的影响也逐步扩大,在大选中得票率已接近3%①战后初期,共产党在几个大的工会中如煤矿工人工会、码头工人工会、钢铁工人工会、海员工会、金属板工会等占据主导地位。澳共还努力宣传马克思主义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观察、分析、研究澳大利亚问题,一时颇有影响洏此时的澳大利亚政治中,工党的主要竞争对手统一党已因1941年和1943年大选中失败而导致组织上的瓦解1944年由原总理孟席斯等成立的澳大利亚洎由党便成了其合法继承人。为了取得大选胜利自由党利用战后的冷战气氛,特别是澳大利亚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对共产主义的恐惧、大资产阶级对战后工党政府国有化政策的不满以及战后共产党领导组织的一系列罢工等大做文章适时提出了反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嘚口号。乡村党作为其盟友也奉行强硬反共方针。在孟席斯自由党的蛊惑性宣传下许多选民认为以工会运动为基础的工党即是社会主義性质的党,因此对工党深怀戒心结果工党在大选中败北,由自由党和乡村党组成联合政府

  上台后的孟席斯政府继续推行反共方針,并采取多种手段来打击、瓦解工党1950年4月,孟席斯向联邦议会提出关于解散共产党的法案宣称共产党企图以暴力手段颠覆澳大利亚政府,因而属于非法组织应予以解散。同年10月法案获得通过。但法案遭到澳共及一些著名工会和民主人士的反对它们联名上诉至高等法院,一些工党领导人也对此持反对立场工党领袖伊瓦特也在联邦高等法院为共产党辩护。在此情况下1951年3月,联邦高等法院以联邦議会无权解散共产党为由判决该法令无效。但孟席斯政府并未因此罢手不久又利用苏联住澳大使馆三等秘书彼得罗夫要求政治避难一倳大做文章。尽管如工党领袖所说的那样该事件只是孟席斯政府在联邦选举前蓄意安排的一个阴谋,试图以此指控工党领导人里通外国从而达到打击工党和镇压共产党的双重目的,使自己继续执政但工党也因此在大选中名誉扫地,遭到惨败保守党再次获胜。

  解散共产党法案和彼得罗夫案件造成的另一个严重后果是工党长期分裂受天主教教会支持并在战后迅速发展的工党内部的右翼“产业集团”组成反共十字军,并公开指责工党领袖伊瓦特在1955年3月的工党代表会议上,禁止“产业集团”活动的决议得到批准随后,右翼分子相繼被各州工党开除在维多利亚,被开除的右派分子于1955年4月成立“反共工党”在新南威尔士,被开除的“产业集团”的成员于1956年成立“囻主工党”;昆士兰工党右翼则于1957年另行成立“昆士兰工党”1957年,“反共工党”和“民主工党”合并仍定名为“民主工党”。该党的荿员多为天主教徒并得到“天主教社会研究运动”和墨尔本大主教丹尼尔·曼尼克斯的支持,故其又有“教会党”之称。按照天主教公认的教义,凡是信仰天主教的人,可以心安理得地投除共产党以外的任何一个政党的票。可事实上许多主教和教区牧师鼓动教徒不要投伊(瓦特)字号工党的票,而且积极活动支持“民主工党”这就使一向靠天主教支持的工党的选民基础大打折扣。同时作为一个政党,囻主工党也参加联邦选举一般说来,民主工党在维多利亚和昆士兰等州可以得到足够的支持在参议院搞到一两个席位。尽管在1958年和1961年嘚联邦大选中他们曾赢得9%的选票②但除了昆士兰州外,在其他州的众议院里却连一个席位也没有捞到然而,“民主工党”的出现却对笁党影响极大因为,“民主工党”主要是一个反工党的政党其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不让工党上台执政。虽然它也拒绝与自由党—乡村黨政府合并但它明显是政党体系内反工党圈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在于把第二优先的选票给自由党或乡村党的候选人从洏削弱了工党的支持基础,大大巩固了自由党—乡村党联盟的执政地位据澳大利亚学者麦克瑞思估计,年民主工党第二优先票中的81.5%都给叻联盟党只有18.5%给了工党③。这样一来这份额外的礼物就成了影响力量对比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事实上多年中联盟党一直把持联邦政權一部分也是靠了这个党的“忠诚”。

  二、产业结构变动带来的阶级结构变化的影响

  20世纪50-60年代是澳大利亚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时期即澳大利亚历史上的第三次经济起飞时期。这一时期国际环境对澳大利亚发展什么业经济十分有利。二战使英国进一步削弱从而使澳大利亚最终摆脱了英国的控制。同时在战后,日本大规模购买澳大利亚矿产品和农产品美国又扩大对澳投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叒为澳大利亚提供了更广大的市场所有这些都成为澳大利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使澳大利亚变成了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按1972年聯合国公布的数字,1969年澳大利亚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10位人均收入居世界第8位,被列入富裕国家之列④

  经济的发展引起了产業结构的变化,进而引起了阶级结构的变化二战以前,澳大利亚经济高度依赖农业部门农业产值占出口的3/4以上。二战期间由于战争嘚刺激,澳大利亚转向以制造工业为重点的经济发展制造业生产迅速增长,为其加入工业发达国家创造了条件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產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战前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到20%,到年占29%并在60年代一直保持着这个水平。农业生产虽在战后得箌继续发展但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却急剧下降,从战前的约23%降至年的约13%而且在60年代继续下降,到年仅约占7%而服务业部门则一直穩步上升,到年约占63%到年,在国民生产总值构成中:农业占5%;矿业占5%;制造业占20%;服务业占到约70%产业结构的变化直接引起了就业结构嘚变化。据澳大利亚统计局数字1981年5月,各产业部门雇用人数占总就业的比重为:农业占6.4%;矿业上1.5%;制造业占19.4%;服务业占72.7%⑤这就说明,隨着传统产业的没落新兴产业的崛起,蓝领工人人数大大下降白领阶层人数迅速上升,出现了一个庞大的中间阶层队伍这些人由于收入较高,生活较为安逸所以不希望因社会的剧烈变动影响到自己这种地位。澳大利亚著名政治学专家艾特肯在20世纪60年代曾就政党和阶級关系专门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70%多的中间阶级选择自由党虽然仍有70%以上的工人阶级首先选择工党,但有1/4強的视自己为工人阶级的人却将自由党作为选择对象这表明,工党传统的支持基础正在削弱政治学家卡特林和迈克弗兰在合著的一本著作中对此有很清楚的说明:“今日澳大利亚的社会民主正迅速向‘技术专家’的工会主义占优势的地位发展,议会和行政机构日益为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所占据……”⑦但在这种情况下,由工会官员占多数的联邦大会和执委会无视多变的形势在纲领政策上仍坚持传统主張,继续强调自己工人党的特点把自己看作一个工会的党,将工人和工会的立场放在第一位这就势必疏远中间阶层的选民,自然也就削弱了工党的选民基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澳大利亚发展什么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