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右我左手拿着手机很轻松,用我左手拿着着三角尺在三角尺拿着手机却很重,这是为什么呢

右我左手拿着三角尺,左我左手拿著铅笔对吗... 右我左手拿着三角尺,左我左手拿着铅笔对吗

右手写字所以右我左手拿着铅笔左我左手拿着三角板比划。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昰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快速醒酒小方法? 1.牛奶醒酒法:鈳以让醉酒者喝点牛奶,使蛋白凝固,保护胃粘膜,缓解对酒精的吸收 4.生梨醒酒法:吃几个梨或将梨去皮切片,浸入凉开水中10分钟,吃梨饮水,可解酒。 5.米汤醒酒法:醉酒者可取浓米汤饮服,米汤中含有多糖类及B族维生素,有解毒醒酒之效如果,加入白糖饮用,疗效更好。 7.花露水醒酒法:洒数滴花露水在热毛巾上,轻轻擦试醉酒者的胸背、肘和太阳穴等处就可明显减轻其醉意 1、橘子解酒 橘子不仅可以快速醒酒,而且还能缓解头晕、頭痛、恶心呕吐等各种酒醉后不适症状 方法:取100克鲜橘皮,加入500毫升水中煮沸然后加入少量盐,摇匀当茶饮一次150毫升,喝完后间隔5汾钟再喝3次即可快速解酒。 7、蜂蜜水解酒 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尤其是红酒引起的头痛。 方法:用温水加蜂蜜搅拌均匀后饮用。最好在喝酒之前的一小时内喝一杯蜂蜜水可以提高自身的解酒能力,保护肝脏 8、酸奶解酒 蒙古人多豪饮,酸奶是他们的解酒秘方酸奶能保护胃黏膜,延缓酒精吸收加上酸奶中钙含量丰富,对缓解酒后烦躁症状尤其有效 方法:可以在酒醉后饮用,也可以在喝酒前饮用酒前饮用,能降低酒精对肝及胃的伤害

}

20世纪70年代末期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鉯来引发了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持续性剧烈变迁过程。涉及社会及文化变迁的各种研究业已构成当代中国社会科学之显著发展的重要组荿部分。但从物质文化层面看从文化的物质形态及其与意义世界的关系看,社会变迁究竟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基于社区的田野调查全面哋把握包括物质文化在内的对象社区里人们生活文化之整体的研究尚不很多见。对此笔者倾向于认为,这正是当代中国民俗学应该予以夶力拓展的重要的学术方向之一

本文基于年笔者先后3次对浙江省兰溪市姚村所作民俗学的实地调查而写成,主要试图从物质文化的角度探讨村落社区内由多种物态象征所建构的民俗世界,同时结合社区的具体实际情况进一步探讨把民众生活里的传统民具和民俗文物保護在基层社区的可能性[1]。

姚村位于浙江省兰溪市西约6公里处现有农户397户,农业人口1400余人但目前实际从事农耕生产的人不足1/2,村民们大哆兼营他业姚村紧邻殿山乡政府所在地殿下镇,村民可从小镇买到大部分日常生活用品其实,村内也有若干处“小卖部”可以提供类姒的服务

姚村下有12个村民小组,组长的任务主要有维修水渠设施、召集开会及处理有关义务工、分化肥之类的事宜通过村办企业、集體果园等为数不多的途径,村委会所获收益主要用于村民福利和村落建设如修缮村内水泥路面与水渠、安装自来水、修理戏台、支持文囮宫活动、赞助传统的龙灯会等等。

从聚落形态的角度看姚村属典型的“集村”[2]。姚村民居十分密集民宅彼此间距有限。村落内的巷間小道较多丁字形交叉而少有十字形交叉;道路或铺砌鹅卵石,或为水泥路面宽度多在2米左右,宛如狭窄的胡同两侧民宅如北方“㈣合院”一般均内向封闭,外侧墙壁高拔陡峭行人视野受限。除民居密集的聚落核心外因人口压力和经由分家形成的农村家户再生产機制,导致新房建筑不断在老村的老房子周边各处拔地而起[3]

姚村所在地势低平,点缀着成片稻田和为数众多的水塘形成了丘陵和小溪環抱的聚落格局。村西是“上后山”村东是“潆溪”,再往东是通往乡政府的公路及南北走向的小青山潆溪沿村东而南北贯通,流经村落处被改建拉直成一条水渠妇女们常在渠边洗涮蔬菜、衣物。小溪东的新房较散乱不象溪西“老村”密集紧凑。

姚村内外共有十五、六个池塘不少水塘有泉涌,也有仅存储天然雨水的池塘多数池塘有专名,如“后明塘”、“五公塘”、“三角塘”、“新塘”、“荷花塘、“卖笼塘”、“大塘”、“佃口塘”等“大塘”水面较大,1959年被改建成小水库水塘彼此间有分工,三、四个用于吃水者地势較高其中不能养鸭,也不能洗嗽;另有专门洗菜、洗衣的塘池塘除饮用、养殖鱼鸭、防火、洗涤、调节空气和点缀景观等功能外,旧時还用于灌溉水田现因政府投资兴建了的水利工程,稻田用水从乡到村实现统一管理遂使池塘功用发生变化,重要性也大大下降了村内水井多于70年代挖成,但溪边的圆井则要古老得多1982年改吃自来水后,水井遂被废弃

姚村有数处广场。上后山初中前的操场设有篮球架也是村民晒晾稻谷的地方。聚落核心部的“井头面”形成较早其南端有座建于1910年的戏台,1985年曾重修过广场北边和东边有两个水塘,西边恰是“齐政堂”庄严的祠堂大门(图1)旧时的酬神演戏,就在这里举行来访社区的各色人等,如走乡串户修补锅盆的小炉匠、铁匠、豆腐挑子和米粉挑子等[4]通常进村也都要到这里。现在这里有村政布告栏,还有一家杂货店目前出入村落的主要路口即“崇德堂”(頌叶三斯)门前,也形成了一个小广场面积虽不大,重要性却与日俱增因它靠近公路,是姚村迎来送往的重要地点另在村南溪东,还囿个晒谷用的广场除村内各处为数有限的公厕外,社区公共设施还有卫生站、保健室、中西医诊所等村民们传统上使用马桶方便,现依然如故

现可确认村内仍约有11处祠堂建筑。祠堂建筑在村落整体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姚村的总(大)祠堂现已不存,旧址在今村南小学附菦位置正在村落水口处。将祠堂建于水口处这在金华等地较为常见[5]。祠堂建筑虽有不少保全至今但却长期挪作他用,如“慎德堂”現为姚村文化宫“崇德堂”曾用作仓库,有些则在土改时分给了贫苦农民居住或空置

从村落“发育”的立场看,姚村的聚落布局及景觀实际上始终处于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当中。小青山、上后山及新殿岗等处原无住家80年代的“建房热”使姚村规模不断扩大,布局也僦不再那么规整了新房主要在老村周围盖起,与老村的古香古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图2)

村民们相信,姚村处于一条风水龙龙脉的庇荫与垨护之下上后山即是所谓“龙背”,姚姓也经常自称“龙(陇)山姚氏”“生气”被认为沿龙脉自北而南,为了“止气”即防止龙脉入哋下潜,遂在村南有“下龙庙”之设(图3)此外,也有传承说村东小青山则构成另一条风水龙脉[6]

物态象征的民俗世界>

姚村现仍保留着若干100哆年前的老房子。我曾访问过一座大门朝东的旧式“三间两过厢”民宅其门槛、门限、基础及台阶皆以整石为之,堂屋内靠后墙一般有長几(“香几”)或八仙桌左右安放太师椅。长几正中多摆座钟、花瓶及塑料花卉之类正中墙壁多挂年画“福禄寿喜”、“寿星”及条幅“连年有余”、“六旬荣庆,寿比南山”之类由于年画多挂在中堂,村民把年画直接叫“中堂画”一对红烛对称于座钟两旁,年画上總有横批两侧对称着多幅对联。中堂这些摆设及装饰多为购买来的商品,也有不少是由亲友在新房落成时赠送的此类摆设在姚村各戶是大同小异的。旧时中堂一般还要供奉祖宗牌位,故长几又有“香几”的叫法现在,仅是在节庆祭祀时偶尔于中堂供奉一下祖宗画潒而已

老房子多有天井,新建的房子则较少有的人家天井还可拉天幕遮凉。除“花厅”、祠堂及一些有钱人家的屋宇雕梁画栋装饰繁多,极尽工巧外普通农户的传统民居亦白墙乌顶,并总要在门窗、柱头等处有所雕镂有的民居在粉刷的白墙上以墨线纹边,并绘角婲以图美观古香古色、传统风格犹存的门额、窗楣上,白色的石灰墙壁上多见“鸣凤朝阳”、“彩耀长庚”、“与德为邻”、“华宅苼辉”、“喜气盈门”、“瑞气盈庭”、“瑞蔼祥光”、“开门见福”、“孝悌”、“乐善”、“八孝”之类文词的墨笔书写或青色浮雕(圖4)。

类似的旧式宅第曾有等级区分据说家有举人者,建屋必有前后天井姚耀湖家据说在光绪年间曾出过“贡元”,故宅院就建有天井旧时有钱人也可建多天井宅院,但高度不能超过书香门第的高度曾有功名或当官者可建高屋,前后(庭)逐级升高祠堂为保佑子孙也可逐级升高,有钱虽可建同样的高度但不能“逐级”升高。村里目前仍有为“房高墙低”之类的事互相斗气的情形房屋高低在村民生活裏有很多象征性,由此也能透视出村民间的竞争及冲突通过宅第和屋宇建构的乡土宇宙观,不仅表现为风水的民间解释也表现为复杂哆样的各种物迷或语文性符号,还表现为各种礼仪如建房礼仪上

姚村村民建房多在农历八月,或二、三月建房多依赖村民互助,除非關系很好或亲友帮工时不要工钱一般村民即便同房族内也要给钱才出工,惟工钱和劳动未必等值中间掺进了人情、面子和预期回报的洇素,具有换工及“礼尚往来”等属性互助帮工主要指“小工”,至于建房所需“大工”即各种匠人如泥水匠、木匠、石工及花工等則须请人,工钱也较优厚

建房礼仪以“破土”、“上梁”、“吃竖屋酒”、“贺新居”、“归新居(乔迁)”等较为重要,都须择时破土先要祭土地,写“兴工动土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之类竖条或“甲马将军”之类菱方形红色纸符贴在工地附近。开工这天早上吃鸡疍和面还要给工匠红包,开“双工资”由于居住空间有限,风水现已很难影响宅基地的具体位置而只能在位置既定的前提下,通过對周围风水环境的判断及建议影响民居的门向或指导房主如何设置物态的及语文的象征性辟邪物。风水先生用罗盘测定方位和为屋基定礎其具体建议多会被接受。他向屋基四周撒淋鸡血以驱邪并撒播“茶叶米”以为利市。

土地公管一方土地村民敬之,有事告祭开笁祭土地,先在大门内支一张桌子供奉三牲(鸡、猪、双刀肉)、豆腐、饭、馒头、10只杯子和10双筷子等,然后逐一礼拜天地、祖先、鲁班並鸣放爆竹。

竣工时有“上栋梁”仪式简单些的是在某处再次祭拜土地,以鸡、肉、酒、线香和纸钱为祭品跪地叩头,做三个揖大梁装饰一新,正中总有红纸横批“日月拱照”或“紫薇拱照”之类的四字吉语大梁两端柱角处各挂利市彩布。梁上两边还悬挂灯笼、粽孓各一大梁中间或有由木匠挂起的剪刀、镜子(过去为铜镜)与尺子等物,象征意义是鲁班、镇宅及辟邪这些“器物”被镶嵌在一个米筛Φ,再系以连根的万年青、松柏枝等或将一根万年青用红线绑在大梁正中,万年青的象征寓意是吉利以二根毛竹即“龙凤竹”,龙竹茬右凤竹在左,从两侧交系以红布捆绑使之架于栋梁之上,竹子有根且不能离地表示扎根生长之意。

上梁由木匠和泥水匠施行将夶梁架在预定位置,榫卯暂不打死先用包粽子的竹叶等垫上,然后等待预先算定的时辰时辰一到,无论天晴下雨木匠与泥水匠须同時高喊“时辰到”,一瞬间鞭炮齐鸣泥水匠在右(右为大)、木匠在左,两人同时抽去所垫之物钉入榫卯,即为上梁大梁须端正,不正則主人不吉上梁完成,进行“抛梁”仪式先由主人向梁上木匠与泥水匠送去“利市包”、“利市蛋”、红包、糖块及“茶叶米”。利市包是用红布包裹着几个染红的熟鸡蛋、一些生花生及馒头、橘子、枣等果物;“茶叶米”由茶叶和大米混合而成染红,量约一升在姚村的各种物态象征中,像剪刀与镜子的组合一样“茶叶米”也是一种既定组合,它甚至已构成一个“民俗语汇”特点是“茶叶米”兼具利市与辟邪两种属性,因场合而变通自如利市包的布袋口,插有松柏和万年青枝叶由主人送到梁上。请木匠和泥水匠拿红包、吃雞蛋后开始抛梁他们分别从大梁两端取出两个布袋里各色东西及“茶叶米”等物,向下面和四周抛撒并咏唱抛梁歌,歌词内容无非是“发子发孙万代传留”的吉祥话。大梁下的村民、邻居帮忙或看热闹的,尤其孩子们会一哄而上抢拾馒头、糖果、花生等以为吉祥。

抛梁仪式里的各种实物皆有象征寓意如糖果表示日子甜蜜;鸡蛋表示团圆;生花生表示“生发”(发子发孙);万年青象征四季长青、长壽;松柏表示“百无禁忌”、“百事凑投”;枣与花生组合,表示早生贵子;将实物染红因为红色表示吉庆;抛梁仪式上的万年青和龙鳳竹取下后,种起据说可以发家等等俗信孩子们拣吃了抛梁的馒头、糖果之类,也很吉利

抛梁时,还要鸣放炮仗越响越好。接着主人设宴请客。旧时在上梁结束时请酒现在也有在建房工程全部完成后才请酒的。用红线各捆两片瓦挂在栋梁两头上梁完成即由此瓦開始苫顶。通常不在椽上座泥而是干搁瓦。旧时有钱人家如“花厅”的原主人是先在椽上铺以五分薄厚的“五分砖”,再以石灰浆合鉤砖缝然后座瓦其上。对称结构的封火墙上也有苫瓦房屋两旁出檐的“马头”若与封火墙相冲则不吉,应尽量回避

祝贺新居落成时,帮工的亲友们多在上梁前一天就送来镜、匾之类贺礼礼物多少不定,根据其与房主关系的亲疏而定以前,大舅子要挑酒、送鸡、肉忣万年青等礼物现在则多送对联。邻里一般送二、三十个鸡蛋蛋不必染红,但篮子里须放一片红纸包一点柏枝,表示一年到头百倳顺心。近亲除红包外还送馒头、糯米粽子及炸糕等,馒头一般送100个上点红印,寓意发家;粽子要80-100个以红线捆好,粽子有角表示房子四面八角,诸角齐全;炸糕亦100为数四角点红,除表示诸角齐全含义也是发家。或向店主定做有关条幅匾额文字无非“喜”、“壽”、“大厦落成”之类吉祥的话语。主人总会收到很多对联甚至能挂满堂屋,按“娘舅为大”的规矩岳父或娘舅送的对联应挂正中。实际上几乎每家新居落成时,都用这样的镜匾或对联装饰堂屋并一直保留下去。房主的本房或朋友凡送礼者通常每家一人(近亲者鈳能2人以上)前来赴宴吃酒,祝贺大厦落成上梁结束后当晚的宴会即“完工酒”,座次以泥水匠为大一般设两张上座桌,一桌招待匠人們另一桌招待娘舅家的客人。

新屋建就便择吉日打灶。事先请风水先生或懂风水者依主妇生辰八字择日;打灶也须在周围撒淋一些鸡血新灶打好前一日,送旧灶君乔迁时须迎新灶君,请来灶君神像贴上与卧室相反,厨房一般要求亮堂民间有“暗房亮灶”之说。“乔迁”叫“归新屋”亦择吉日良辰,一般多在日出时搬家先在新屋外以鸡、肉、酒、香、纸等供物祭拜天地,并跪地叩头作揖;同時发帖通知亲友邻居,设宴请酒

姚村传统民居多有二层楼阁,楼板可在抛梁后马上架设也可隔年再架,一般在屋顶苫盖后才架楼板但多无禁忌。基本上系土(墙)木(架)石(础)结构的姚村民居内部往往以板墙相隔,空间拆装组合有一定灵活性阁楼上和房屋后墙上开的窗戶,一般较小而楼下和房屋正面窗户较大。进门右手为大是为正房,左手较小是为偏房。围绕宅院居室的日常起居形成了很多行為惯例与俗信,如“洞房”、“产房”、“正堂”和“卧室”等都各有规矩。待客多在正堂来客一般不能进女儿卧房。如客人留宿侽女通常要分别与男女主人同室居住。兄妹幼时同住稍大分居。产房禁止进入一月内忌讳“血房”,有晦气之说俗语云:“生小孩嘚地方少走,死人的地方多去”是说串门也有讲究。卧室晚间有可供大小解的马桶平时放在楼梯下、猪栏边或门后角落处,忌讳与宅院或室内神圣位置冲犯

民居之门有两重,一半一全即便主人在家,也是全门敞开而半门关闭生人来便于妇女回避,还可防家畜出入门上一横杠,除加固门梁和装饰功用外多雕刻由蝙蝠与古钱组成的“福在眼前”之类的吉祥图案。有的人家在门框上部有“蝙蝠衔钱”的木雕图案通过谐音也寓意“福在眼前”。也有在门上以瓷砖片铺砌成铜钱图案的情形如某家门前照墙上有硕大的“福”或“喜”芓,那主人每天开门都是“开门见福”与“开门见喜”了。所有家户的所有门上春节期间均贴有红纸“门斗”、“门对”或“对联”。门对是指将两张长方形红纸分别竖贴于两扇门上;门斗是指以方形红纸使其对角线相互垂直地分别贴在两扇门上;对联是指将红色纸条汾别竖贴在门框两侧或门两边的墙上门斗一般各写四字,门对各写五或六字对联则多写七字,与对联相配的门楣横额均写四字门斗、门对、对联和横额,多写传统彩话深刻反映了当地农民传统的生活观、处世观、财富观与幸福观。其中较重要的民俗理念主要有“勤俭持家”、“忠厚做人”、“福寿齐全”、“福禄寿喜”、“合家欢乐”、“安居乐业”、“人寿年丰”、“子孙万代”、“钱财广进”等。不少农户还在门斗或门对之间竖贴窄条小红纸片,上书“开门大吉”、“开门见喜”等吉语除少数对联中渗进政治色彩的话语外,绝大部分都很传统对联贴出后,家中若遇丧事主人便用白色小纸条贴其上以为告示。守孝三年内的春节门斗或对联选用绿或蓝紙,上书“守孝三年容易过思亲百倍也难忘”之类,同时亦可贴小红纸条写“迎春接福”等吉语。或在对联上斜贴白纸表示该家正茬戴孝。旧时过年常有乞丐来在主人墙上贴“和合利市”、“招财进宝”等主题图案的粗糙印刷品,并因此获得主人赐食的年糕

门有罙刻的象征性,是民居重点装饰和集中设防的地方正门对面若有房子,门当户对关系不大;但为防范可能的冲犯,门前往往建有照墙通常,照墙正面写“福”意味着“开门见福”,背面或绘太极图以为隔邪。大门和照墙是民居内外隔绝与连通的枢纽需要时,照牆上会挂镜子对着屋内这说明屋里有人生病;当镜子对外,就意味着不让邪气进来门作为居室与外部的关节,不仅像“开门见福”那樣是主人获取种种祥瑞的渠道也是需处处时时小心谨慎、严加防范的。门均有门神一些村民说,门神在姚村与灶君一样都洞悉农户家Φ大小事情并都对天神负责。几乎每家的每个门上均有烧香敬奉门神的痕迹,尤其与室外相通的门更重要均要进香敬奉。过去每月初一、十五两次现在则仅在正月初一、十五插香于门,门框两边内侧多有元宝状(及金箔)纸香炉或固定竹筒等专用于插线香与柏枝以祭門神。新居的门上两角要由泥水匠在“开门”时挂以五彩利市布条,旨在辟邪“开门”和“封门”都事关重大,均需看日子门上或囿用桃木雕刻的“师脸”鬼面、太极、八卦、武器等图案,或有贴红纸道符于正门其上绘八卦、五蠹(蜘蛛、蛇、蜈蚣之类)、“饬令”等鉯辟邪的情形;或在门上钉以较小的铁三叉、剪刀及镜子(或为“包公照妖镜”)等物,为病人“隔邪”有时是因家里孩子生病,遂请外来鍺算命进而挂出剪刀和照妖镜之类,旨在剪除邪气

在姚村,从室内到大门再到村里的道路空间乃至村境,乡土社会通过各种实质性設施和象征性符号重重设防这使我们联想起费孝通教授的“差序格局”概念[7]。此处借用费先生的概念主要不是就人际关系而言而是说囚们环顾周围空间(包括人间与超自然空间),确实也可能是“差序格局”式的理解若把从聚落到家屋看成一个在空间上既相联系又彼此间隔的文化整体,其结构当包括若干基本的层次如聚落外、聚落内、村内道路、庭院、家屋等如此逐渐过渡的空间以自然地理形势和人为建构的环境为基本要素和中介物,遂形成作为社会和文化关系的空间[8]此种社会和文化关系的空间不只包括人际关系级序,还包括人们与超自然存在的关系在内

系于孩子腰间或挂在床头的100枚铜钱;经过请百家米(“八卦米”)、卖米讨利市等复杂程序,进而套住孩子的银项圈囷“天官锁”;挂在卧室内床架正前中央以樟树雕刻的太极图符;悬钉于门口意味着五行的“五色布”;描绘在窗口、墙壁及照墙上,意味着阴阳的太极、八卦各类吉祥图符如暗八仙、“必定如意”(图5-6)[9];村中道路拐角处或丁字路口墙根处的石敢当(图7)[10];部分高大华丽建筑粅如花厅和一些祠堂屋顶上的所谓“天方剑”雕塑(造型为宝瓶里插三根戟,谐音寓意“平升三级”图8);设于村境的水口桥、下龙庙等等,层层迭迭的辟邪厌镇安排真可谓不厌其烦。在这些常设的厌镇设施或其符号表现之外还每每根据具体需要临时增加或撤换,如旧时莋道场道士常贴道符于各户门上;有人出殡路过,将扫把倒放门口不让晦气进来;出殡从墓地归来不得直接回家,要跨过稻草火才行;死者下葬后得由道士持钢叉、桃枝等,将沙泥拌一些谷子向四方撒播以驱鬼从村里一直撒到村外三岔路口;七月半设祭桌于村口,茬村口岔路处焚烧纸钱等这无非都是临时性的设防。

农耕生计与传统民具>

姚村生计以农为主耕作制度一年三熟,主要作物有水稻、冬尛麦、黄豆、小黑豆及少量蔬菜旧时三熟为二旱一水,首熟麦、中熟稻、末熟杂粮1965年前无水稻两熟制,而是玉米和小麦两熟1965年建成叻电灌站、毕家渠、何夏庄渠等水利工程后,三熟便改成二水一旱可灌溉,可排涝水稻产量大幅提高,因是在同一块田实行三熟制鈈歇田,故需肥料很多过去农家肥(包括猪栏粪,村民普遍养猪)只能维持两熟现以化肥为主。水田多分布于村落周围往往有专称,如“三石畈”、“殿下畈”和“祠堂下畈”集约利用程度颇高。水田稻作外还有些旱田耕作、桔园经营及水塘养殖。部分村民靠手艺或技术吃饭如铁匠、木匠、花雕工等。

两茬稻作的第一茬在清明前后育秧清明节后农历三月插秧到大田,多用水塘、小溪或水库水约七月前后收获。塘水灌田有一定规矩一般按水路顺序依次进行。水塘周边水田用水平等水位不够可用水车、水泵,但应为塘主保留足夠养鱼的水位

第二茬六月育秧,七月收获第一茬水稻时同时插秧利用从兰江通过水利工程输送的水,约国庆节前后收获一般十月中旬以前收获完毕,接着便种上小麦并于来年农历三月左右收获。天旱时从兰江抽水殿山乡约8000多亩水田均可灌溉。利用水泵还可灌溉上後山的水田村民用水时,要通过村民小组长向乡里申请讲明所需数量、日期等,电灌站就会收费放水

清明和立秋前后的活动,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个稻作社会的农耕礼仪俗语说:“清明以前,种子落田”、“清明前后谷子下田”、“三张草纸三枝香,田鸡蛤蟆来育秧”前两句说农时,后两句说育秧时的仪式即用草纸裹3枝线香,再裹红纸条后插于田头育秧时烧纸点香拜田公、田婆,乞求别烂秧下种时,盛谷种的器皿里插一枝杨柳预示谷种出芽率高。现因稻种优良在清明前一周左右育秧即可。开始插秧时先拔一捆秧苗(戓第一手秧苗)扔于房顶,认为如此可防止毛虫第一次拔秧叫“开秧门”或“开秧眼”,时亦祭田公、田婆俗谓“烧田丘”。以秧盒运秧插完秧在田头拍拍秧盒,表示一年水稻已插完插秧结束后“关秧门”,吃点好的插秧活路紧,有互助惯例一般请人吃顿饭即可。为防稻田虫害或稻瘟常倒插扫把于田间,据说使之晦气虫就不来了。

立秋前后收稻子俗语“秋前三天无稻割,秋后三天割勿及”是说农时;“稻桶一响,黄金白鲞”则是对丰收情景的描述。收稻时要吃好,有肉有菜收割时,举行“还田福”仪式以双刀肉、三杯酒、三双筷子祭拜田公、田婆,并供奉香火仪式以“三”示多,取“三星高照”的吉利开镰时拜田公,这天要吃五餐饭中饭即第二餐,要在将第一担谷子打下挑回家即“出田担”后才送到田里吃,并给挑谷的4个荷包蛋、1杯酒

与农耕生计直接相关,以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礼仪用具为核心的传统民具至今在姚村仍有较多保留。生产工具包括铁齿锄、犁、铁齿耙、耥耙、拷水桶、龙骨水车、鐮刀、稻桶、稻床、谷筛、稻耙、拉板、风车(日语称为“唐箕”图9)、谷筐、连枷、脱粒机、杵臼、石磨、挑筐、扁担等,种类繁多但夶体可按稻作生产程序进行分类,如种植农具、中耕农具、灌溉农具、收割农具、脱粒农具及加工农具等这些农具,现在仍可在姚村农戶家里找到但因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条件改变,有些已退出使用环节被搁置在楼上或仓库间里。例如水库、水渠及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已促使水车、拷水桶等灌溉农具失去了用武之地小型农业机械如插秧机、收割机、脱粒机、拖拉机等,也使得部分生产环节中传統民具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对那些已不再使用或使用频次明显降低的传统农具,年长者往往倾向于把它们妥善保存起来以备非常情况时洅次投入使用,但年轻一些的人则没有这种意识尤其当新屋建就、乔迁新家时,不少传统民具就可能面临成为垃圾的命运

相比之下,粅质文化中生活用具的变动最为显著“现代化”的都市型生活方式的扩展,也给姚村带来了很多变化例如,自来水系统不仅使社区传統的水井遭致废弃也使那些以前用于汲水、挑水和盛水的器皿及用具失去了重要性。在日常餐具中城市生产的工业品(塑料制品、不锈鋼制品等)所占比重越来越高。

在农家的家具摆设中出现了诸如座钟、塑料花卉及其他从商店购买的器物或礼品等以前不曾有的内容,但潒长几、太师椅、八仙桌、条凳、雕花木床、马桶等家具还都保持着传统的样式,有些几成古董却依然沿用至今婚丧礼仪用具,如漆器礼盒、“子孙马桶”、棺桶等也基本没有变化。育儿用的立桶、小木车仍可见到(图10-11)但旧时的纺车、织机(图12),却都封存不用了

那些傳统的匠人们诸如木匠、石匠、泥水匠、木雕花工、竹工篾匠(图13)等,尽管其作业亦因技术方面的若干进步而有一些变革但其赖以谋生的笁具,尚成套得以保留并依然有效地被使用着。当然有些环节如解木、钻孔、刨光等工序,已全部或部分地实现了电动化和机械化;榫卯部位也经常为螺丝紧固法所替代

姚村现有从事木雕的“花工”十余人。花工工匠的工钱稍高于木匠和泥水匠相传花工手艺传男不傳女,有“女儿不知媳妇知”之说我曾采访过花工姚贵勤,他17岁开始干这一行手艺是从父亲那里学来的,父亲则是从东阳学来系本村花工之始。

姚村的礼仪道具以正月“龙灯会”为典型木雕的龙头、龙尾及为数众多的仪仗器具,以前存放在祠堂仓库或下龙庙里专用嘚架子上现则存放在文化宫里,有专人保管龙头全村仅1个,它和銮架、仪仗等均属姚村公产只在一年一度的龙灯会期间才取出来使鼡。早先的龙头毁于“文革”现在的龙头是由本村花工姚贵勤于1984年重新雕刻的。龙头、銮架及各种道具均为传统样式据说连色彩也是祖传的。

龙灯队前的仪仗主要包括火枪、灯笼、大旗、锣鼓、“肃静”牌、“回避”牌、彩旗、銮架及刀、斧、枪、蛇矛、笔砚锤等兵器儀仗;还有八仙1对(汉钟离与铁拐李像)、皇扇1对等銮架即龙神“龙亭”,有4人抬起4人保卫。接着是火把队和仪仗灯队仪仗灯队计有扁燈2盏、园灯2盏、提灯2盏,上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类字样最后,“高照”1人他是紧随其后的村民龙灯队的指挥。

构成龙灯嘚各段龙身由各户出资或制作,各自分别保管属于私产。同时各户还备有上题“姚村龙灯会”字样的灯笼(图14)。旧时也曾有过几户匼出一段龙灯,然后轮流参加龙灯会的情形社区共同的龙头和分别来自各户的龙身,组合成为一条龙灯其象征寓意的确耐人深思[11]。

民俗文物之社区保护的可能性>

姚村的宗族组织很发达姚姓所建祠堂也颇多。除了大祠堂各房均有自己的分祠堂,即“堂”、“厅”类建築物兰溪有的地方把大宗祠下的分支祠堂叫做“厅”[12],姚村也称为“厅”或“花厅”各祠堂皆有儒雅的名号,如“存德堂”、“如德堂”、“崇德堂”等历史上先后出现过的堂号有“瑞德堂”、“颂德堂”、“敦厚堂”、“聚斯堂”、“余庆堂”等;现存的主要有“存德堂”、“齐政堂”(“瑞叶三斯”)、“如德堂”(不久前重建,“威世重兴”)、“崇德堂”(“颂叶三斯”)、“慎德堂”(现在的“文化宫”)、“衍庆堂”(村委会办公室)等这些祠堂的分布较为均匀,可能与各房、各支的相对集中居住有一定关联

祠堂门额上题写“瑞叶三斯”囷“颂叶三斯”,表示“落叶归根”之意“三斯”意为“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就可观察到的“崇德堂”(“颂叶三斯”)而言其石门朝东,有云状雕刻;门后竖关内有小天井;天井角柱上分别有“光”、“前”、“裕”、“后”四字;柱头木雕多为福、寿题材及吉祥花卉等图案;屋檐瓦呈“双钱”(泉)图案;堂厅大门顶上,竖砌“亲睦”二字;又有横额浮雕“颂叶三斯”四字另一处堂厅大门顶上豎砌“恩荣”二字,又有横额浮雕“瑞叶三斯”四字;其正面砖砌图案多为“五狮戏绣球”、“百(柏)事如意”及仙桃、松柏、凤鹤等村囻们对这些吉祥图案的解释,多依据谐音原理如以“鱼”、“女”相谐,“鹿”、“乐”相谐“蝙蝠”、“遍福”相谐等[13]。

姚村各房後裔中有能力者皆可新盖“堂”、“厅”建筑。堂、厅建筑的不断涌现说明宗族内存在着分层。在宗族内各分支下可能会有更小分支(相当于北方农村里的“股”)之祠堂的建立。建设新的堂或厅除了有“功名”、“口碑”、光宗耀祖等动机之外,其后裔繁衍至一定规模围绕其祠堂,自然会比其他分支更易促进血族的凝聚与向心力50年代以来,堂、厅等与村落宗族组织相关的建筑物主要用来摆放生產队的农具杂物,到80年代以后堂、厅建筑之维系宗族血缘的功能又逐渐得以复活,以祭祖为主的宗族活动也逐渐得以恢复

“如德堂”1985姩曾遭火灾,历经6年努力又得以重建在面朝潆溪的如德堂里,充斥着由儒雅的对联构成的意义世界大门对联为“华厦展新图,神州歌盛世”横批为“威世重兴”,上下联有点“时代感”横批却系古老的堂号。堂厅正中为“如德堂”匾额落款有“共和国岁次庚午孟冬吉旦”及“本支厚谊重建”等字样,左右则镌雕着黄底黑字的老对联:“如祖源远故里昌盛延百世德泽后裔仁风永继达千秋”,横批“天父赐恩”除上述永久性对联外,堂厅内各柱及左右也均有红纸贴的临时对联:“仁风义雨贻厥子孙诗书礼乐绳其祖武”、“春耀匪懈昭假列祖,继序不忘佑启后人”、“潆水前流盛世展英姿陇山后距文明添新辉”、“家规重训明德惟馨,身范克端绳武昭谋”等內容多涉及英明先祖与孝顺子孙间的关系,强化宗族或同房同支的认同歌颂姚村或“如德堂”的地势风水等。堂内右墙上贴有“重修如德堂集资帐目公告”除集资者名单及所集帐目外,还有一段文字:(如德堂为)“先祖孝十四公创建历十四世延四百五十寒曝,至共和国庚午之岁横遭祝融之厄,又过六个春秋节衣缩食,修建祖所获旅台子孙支援,三月余劳基本竣工,1991年2月14日待刻石碑铭记”意味罙长的是集资者固多姚姓,但也有陈、倪、曹、吴、王诸外姓捐款者达数十人之多他们多系土改后即在此居住者,如倪、曹等姓在姚村巳好几代了他们捐款,主要是因家中万一有事(如“白事”时放置棺木等)没地方可用现在捐了款,就能与姚姓共用“如德堂”了

围绕祠堂的宗族活动主要是祭祖。祭祖规模较大、亦较隆重的一年约四次即春节、清明、七月半和冬至。除岁祭和节祭外还有“时祭”,洳结婚、生子、建房、乔迁等村民生活中一些重要事件也要祭祖。与祭祀者的亲缘远近关系宗祠里祭的是远祖,堂屋祭的是父母和祖父母分支祠堂里祭的则是较近的祖先即房祖。我在姚富云家曾看见一幅“先祖图”又叫“神主牌”,是在家内堂屋祭祖时悬挂的姚氏宗祠除置放牌位和祭祖,还部分地用为仓库、存放太公田的收获物和龙灯会的龙头等

祠堂为族人公产,旧时它还具法人资格拥有一萣的太公田或其它类型的族产如山林树木等。若家有丧事须先置棺于本房厅堂里,然后再出殡旧时,棺材可在厅堂存放七天死者神主牌位以后也要送到堂或厅里排列,此风一直延续至今

意味深长的还有堂、厅建筑的转用,如姚村文化宫它很像农村过去的“大队部”和日本农村的“公民馆”。文化宫利用了旧时“慎德堂”的建筑设施总面积约达1300多平方米。“慎德堂”约建于本世纪20年代兼做宅院與祠堂,因其雕梁画栋而俗称“花厅”据说它原是主人为收租方便及举办红白喜事而专门建造的。历经变革及运动它现已归姚村集体所有,被改造成文化宫并于1984年开放。

文化宫是姚村各种属性的物态符号及文字(包括“印刷品”)符号集中汇粹之处这些象征符号反映着鈈同时代和不同背景的文化遗存及其相互间的复杂关系。花厅大门顶额有“鹿鹤桐椿”(谐音“六合同春”)题材的浮雕还有横额为“世德鋶芳”的文字浮雕。花厅柱头上有木雕蝙蝠(谐音“遍福”)厅内悬挂着传统格调的宫灯,除少数内装灯泡可照明外不少纯为装饰。这些反映以前“花厅时代”的装饰图案或文字符号现已不大引人注目但若考虑到姚村民居建筑中类似情形十分普遍且保存完好,也就不宜忽視其现实意义不宜将其只理解为过去时代的遗留。

文化宫大门口醒目地挂有“中共兰溪市殿山乡党校”、“兰溪市殿山乡成人文化教育Φ心”、“兰溪市殿山乡姚村科普宣传站”等标志牌其内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奖状与匾额,初步统计至少有30余面(种)锦旗、奖状或匾额文囮宫内还有许多临时贴上的标语,诸如“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争取文明户,先进支部先进个人,跨入文明村”、“抓教育建班子,皷实劲重改革,促发展保稳定,夺丰收”等多是政府当前工作话语的复制,有时或是由上级统一下发的文化宫里高悬的高功率扩喑喇叭、挂钟和大批桌椅板凳,不由使人联想到社区政治动员的彻底性

文化宫里悬挂或张贴的“政法之窗”、“科普园地”、“科技信息剪报栏”等图片和墙报,也很引人注目至少在名义上,文化宫还可分为“茶室”(老年人吃茶、谈天、看电视或录象的地方)、“棋类室”、“乒乓球室”、“讲座室”、“军事室”(民兵活动场所)、“阅览室”等部分明显存在一“宫”多用、相互兼顾的情形。作为村民娱樂、休息和社交的中心60岁以上的老人可到这里免费喝茶,或谈天、打麻将

经实地考察后,我倾向于认为姚村的堂、厅类建筑及其社區层面的综合利用,乃是一个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传统在现代化进程日益导致农村社区形貌巨变,传统民具不断流失生活及生产方式ゑ剧变革的格局下,认真思考如何利用此民间传统以保护社区生活文化的问题既有时代的紧迫性,又有现实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能将类姒的厅、堂建筑及那些即将被抛弃的传统民具,都视为“民俗文物”并充分意识到这些民俗文物中积淀和反映着当地民众的智慧与情感,那么前述社区综合利用厅、堂建筑的民间传统,将有利于我们以类似社区或乡土“博物馆”的形式有效地实现保护民间文化财富和社区文化生态,使之免遭散失和破坏的目标况且,姚村民居庭院的意境(图15)也能为此类社区或乡土“博物馆”提供很好的人文背景支撑。

当那些不必花钱而又不难征集的传统民具或社区内各类寻常但又有特定意义和价值的民俗文物,都能集中于某个厅、堂建筑之中也僦自然能形成一个乡土或社区的“博物馆”。这样的博物馆既可保护民俗文物以构成社区文化创造力的资源,又可作为乡土教育的中心使民间智慧在社区内获得世代传承的新途径。当然类似这样的“博物馆”不应与社区生活相剥离或隔绝,而应是社区生活的一部分

姚村乃是一个其村民们通过各种途径,尤其是通过各种物态象征而建构的充满着文化意义的民俗世界若要理解这个民俗意义的世界,途徑之一便是认真地研究这些“物态”或“物化”的象征解读“物态”背后潜藏着的丰富内涵。类似正月前后姚村的“贴红”习俗还有瑺见于民居门窗上的太极、八卦、剪刀、照妖镜、铁钉、对联、门斗等物化的、图案的或语文的符号,甚至包括其整个聚落形态与空间格局一定程度上都可被理解为民俗意义之世界的物态表象和体现。

当我们从物质文化的角度出发思考社会及文化变迁问题时既应看到传統民具面临的各种日益紧迫的危险,看到技术进步和市场经济引发的各种影响和动态还应充分意识到对于物质文化,并不能只从“物”嘚侧面去求得理解还必须深入探索“器物”、“技术”和“意义”之间的复杂关系。

基于姚村社区的民间文化传统对于包括传统民具茬内的社区民俗文物,甚至对整个社区的文化生态就地进行有效地保护是完全有可能的实现这一目标,既能为社区发展增添文化再创造嘚活力又能丰富社区民众的生活和有利于民间智慧的持续性传承。不需政府多大投资的民俗文物或传统文化的社区保护要成为可能关鍵在于必须重新认识和重视社区民俗文物、乡土建筑及传统民具的价值。

[1]本文原载陶立璠主编《亚细亚民俗研究》第五辑第283-303页,学苑出蝂社2005年1月。

[2]福田亚细男“江南农村的社会组织和生活空间”(日文)福田亚细男编《中国江南的民俗文化——日中农耕文化的比较》,[日]國立历史民俗博物馆1992年。周星“Y村民俗学的调查与思考”

[3]麻国庆“分家:分中有继也有合——中国分家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99第1期;周星“浙江民间的建房礼仪”福田亚细男编《中国江南的民俗文化——日中农耕文化的比较》,[日]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1992年。

[4]參阅朝冈康二“出入村落的人们”(日文)福田亚细男编《中国浙江的民俗文化——环东海农耕文化的民俗学研究》,[日]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館1995年。

[5]章寿松主编《金华地方风俗志》第50页浙江省金华地区群众艺术馆,铅印本1984年。

[6]小熊诚“双龙之村与龙虎之村——中国浙江省風水见闻录”(日文)《月刊SINICA》第3卷第3号,大修馆书店1992年。

[7]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第24-3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8]黄应贵“导论”, 黃应贵主编《空间、力与社会》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台北),1995年

[9]参阅尹成奎“浙江地区民俗生活中的空间观念”及周星“浙江民间嘚建房礼仪”两文中所附照片,福田亚细男编《中国江南的民俗文化——日中农耕文化的比较》[日]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1992年

[10]过去较多,现仅存一块其上“泰山石敢当”字迹已漫漶不清。村民们解释说若有墙角或直来的道路对自家房屋或门口形成冲撞之势,立石敢当即可抵挡和防止并使人路过时放心。参考周星“话说泰山石敢当”福田亚细男编《中国江南的民俗文化——日中农耕文化的比较》,[ㄖ]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1992年。

[11]周星“灯与丁:谐音象征、仪式与隐喻”王铭铭、潘忠党编《象征与社会》,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12]陶敦植主编《兰溪风俗志》第50页兰溪县县志编纂办公室、兰溪县文化馆,铅印本1984年。

[13]周星《民族学新论》第215-232页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左手拿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