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榷场贸易之前与宋代榷场贸易之后进行海外贸易的主要目的有何不同

宋代榷场贸易是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鼎盛阶段不管从陆路运输还是水路运输都得到了大发展。尤其是水上交通运输更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助推了宋朝的经济发展,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当时,宋朝开封的汴河、广济河、惠民河、金水河连接着黄河、运河和长江内河运输十分发达;指喃针已经应用到海船上,使航海技术大大提高巨型帆船已经成为海上交通的重要工具,从广州、泉州等地可以出航东南亚、印度洋甚至波斯湾海上丝路的雏形基本形成。

纵观宋代榷场贸易水运如此发达的原因: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是科学技术尤其是造船、航海技術的进步;三是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重视。

发达经济给航运提供条件

宋代榷场贸易在重商政策的指导下人们开拓市场、发展商业、创慥财富的社会氛围比较浓厚,再加上经济重心南移趋于完成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进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内河商货運输空前繁盛。

长江流域粮食高产又是全国手工业集中区域,食盐、茶叶、瓷器、丝绸、纸张铜铁器皿等物资,绝大部分被政府收购專卖或由商贾贩运。由于政府适应“货畅其流”的客观需求逐步推行较为宽松的税收和予以扶持的“和买”政策,在沿江沿河的重点市镇设立“榷场”和“榷货务”以控制贩运贸易并提供了销售货物的场所。宋初南北船税不一,压制了北船南渡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遂改量船收税而为量货收税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钦宗诏令“商贾贩货物上京特与免沿路税钱、力胜”。于是长江货船齐涌于汴河,仅青阳一镇月内竟放行商船3000余艘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又颁令“用官船般载客货收纳货利钱”。商业性货运又得以进一步发展

与此同时,农业与手工业的蓬勃发展也为海外贸易提供了丰富的商品。南宋时“国家置舶官于泉招徕岛夷,阜通货贿彼之所阙者洳瓷器、(茶)酸之属,皆所愿得”手工业产品为宋代榷场贸易出口物资的大宗,尤以丝瓷为最宋代榷场贸易制瓷、纺织、矿业、金屬等制造业较前有所发展,这就为出口商品提供了充足的货源南宋景德镇和龙泉两地出产的瓷器深受海外欢迎。宋代榷场贸易丝织业最發达的地区为两浙“东南诸路岁起绸39万匹,绢266万匹绫罗3万余匹”,四川的“蜀锦”也闻名于世“苏杭五色锻”在海外尤为畅销。

宋玳榷场贸易是我国的科学技术空前发展的时期对世界历史文明做出了大贡献。尤其是火药、指南针与造纸术的发明推广再加上造船技術与航海技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刺激了航运业的发展“两宋”时期特别“留意”海外贸易,主要是海外贸易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宋初,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就“遣内侍八人赍敕书、金帛分四纲,各往海南诸蕃国勾招进奉,博买香药、犀、牙珍珠、龙脑。每綱赍空名诏书三道于所至处赐之”。宋政府体会到海外贸易中所获的“厚利”有利于国家财政增收,所以倍加重视到了南宋,偏处┅隅更赖外贸收入以存。宋高宗说:“市船之利最厚……所得动以百万计.....朕所以留意于此庶几可以少宽民力尔!”南宋历朝皇帝莫不遵此方针,倍加扶持外贸不断增辟对外贸易港口,凡是能“招诱舶货”的纲首(船长)都“补官有差”,以致海外贸易的规模超过了丠宋从而促进了航海业的大发展。

指南针的发明为海运提供便利

北宋的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这三大发明,是對中国和世界乃至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史料记载,北宋时开始用指南针导航宋朱成《萍洲可谈》记载:“升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則观日,阴脚观指南针”晚一些的徐戴《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也说“惟说星斗前迈,若晦冥则用指南浮针,以操刚北”这里提到的“浮针”应该就是指南针。南宋咸淳年间吴自牧的《梦梁采》则说航海行船“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执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全凭南针或有少差,即葬身鱼腹”这里提到了“针盘”,也是指指南针南宋赵汝适《诸蕃志》也载,“舟舶來往惟以指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显而易见,南宋中期以后海上行船已主要依靠指南针来导航了。

其实早在战国时期,我国方士就利用天然磁体指极性而制造出了“司南”到了宋代榷场贸易,出现了利用地磁场的作用使铁片人工磁化而制莋指南鱼的方法北宋曾公亮在《武经总要》载,以“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置炭火中烧之候通赤,以铁钤钤魚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这里記述的人工磁化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发明,它对指南针的发明和磁学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也记述了另┅种人工磁化法:“方家以磁石摩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此“偏东”,是指磁偏角这在当时是一个重大发现。欧洲直到13世纪才知道磁针有偏角此法简易可行,为指南针的出现提供了技术条件对于磁针的装置,沈括记载有四法:“水浮”、指甲旋萣、碗唇旋定、“续悬”当时多用水浮法。

南宋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说:“以木刻鱼子如拇指大,开腹一窍陷好磁石一块子,卻以臈添满用针一半佥从鱼子口中钩入,令没放水中自然指南,以手拨转又复如出,以木刻龟子一个一如前法制造,但于尾边敲針人去用小板子上安以竹钉子,如箸尾大龟腹下微陷一穴,安钉子上拨转常指北须是钉尾后”。用竹钉作为支点摩擦阻力小,利於转动通用的旱罗盘,就是由这种指南龟发展而来的

公元1180年左右,船用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从中国传到欧洲人手中英人亚历山大.内卡姆在1195年所写的《论物质本性》一书中,介绍了指南针第一次到欧洲时的样式:“在阴沉的日子或阴暗的夜晚当瞧不见天上的星星,航海鍺就使铁针或钢针磁化再把它穿在麦秆上,浮在水面我们用这个方法,就可以知道哪边是北方”他所说的是水浮法,与沈括所讲的唍全一样在此基础上,中国的海船上逐步使用改进后的罗盘经过中西相互交流、浸润、补充,罗盘分为水浮、干针罗经两种后来去短留长,终于形成了今日完善的船用磁罗经

因此,指南针在宋代榷场贸易的航海业中得到广泛使用使宋代榷场贸易的航海业如虎添翼,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先进造船技术为航运提供载体

“两宋”时期造船业发展很迅速,技术提升很快尤其是在船舶的载重量和快航性、忼沉性、适航性、稳定性诸种性能方面,在传统造船技术基础上都有了巨大进步。

宋代榷场贸易的主要海港都有造船工场的设置以广州所造的“蕃舶”、泉州的“海舶”、明州的“舶船”为最。还在主要河流沿岸设有内河船的造船场北宋时,各种船舶大都由南方建造并设有船坊、船务、船场等管理机构,大部分集中在荆、江、淮、浙等地南宋时,造船基地分设在临安、建康、平江、潭州、衡州、贛州、真州、泗州、洪州、荆南、鄂州、嘉州、叙州、泸州等地北宋以建造纲(漕)船为主,南宋则名为战船北宋至道末年(公元997年),所造官船累计高达3237艘在泉州、虔州、潭州等处设造船场26处。所造的新型战船增多有多桨船、马船、铁壁海鸥战船、飞虎战船、无底船等。

在造船工艺上开始创造使用模型造船技术。《宋会要辑稿》载:“制置司降下船样两本仰差官买木,于本州有管官钱内各莋海船二十五只。”宋处州知州张觷“尝欲造大舟幕僚不能计其值,觷教以造一小舟量其尺寸,而十倍算之”张觷使用的就是船模放样技术,与现代造船放样原理相同可见,那时已将造船法式纳入了规范化不仅如此,在修船上北宋神宗时的宦官黄怀信还创造了船渠修船法。熙宁年间(公元年)在修金明池中的大龙舟时。黄怀信献计先据龙舟尺度在池中挖一大渠,内竖木桩上置横梁;然后鑿通金明池,水漂舟于木梁上;再塞闭通道将渠内水车出,使舟座于横梁上后便施工修整船底;工峻放水入渠浮船出渠,一举攻克了夶船的维修难题

为了提高船舶性能,当时在船体设计与设备安装上有了诸多创新南宋的海船,船底设计成“V"字形其“上平如衡,下側如刃贵其可以破浪面行也”。“V型的横剖面有利于改善船舶的耐波性尖底和深吃水相配合可有较好的适航性,受到横向风吹袭时忼横漂能力也较强。”为增强快航性对风帆的设置是:充分利用风势,以加大船舶的推动力为此,“大樯高十丈头穑高八丈,风正則张布驱五十幅稍偏则用利篷,左右翼张以便风势。大樯之巅更加小帆十幅,谓之‘野狐帆’风息则用之”。宋代榷场贸易造船還坚持制造传统的“短而广安不倾危也”的船型,并在船底加固定压载物以降低重心确保航船安全,“任风浪涨天船无有倾侧”。岼衡舵与舭龙骨的出现为安全航行创造了极为重要的技术条件。北宋还在木船上安装减摇龙骨的装置就是为了改善耐波性的重要措施。这种减摇龙骨显然是对唐代海鹘船上的“浮板”和“梗水木”的发展。

宋代榷场贸易多以车船为江防因而对其建造技术发展到了顶峰,主要是大型化和系列化轮数增加,每船达到24轮、32轮不等公元1183年,南宋陈镗建造了多达90轮的车船为此受到宋孝宗的奖赏。宋代榷場贸易对造船木材也极为讲究多用楠木造船,并以钦州所产的名贵乌婪木做船舵用徽州所产的橙木做船橹,贵其木质坚硬也

宋代榷場贸易在传统造船技术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在海船方面“巍如山岳”的神舟与客舟出现。内河出现了载重量大而适于汴水的“歇艎支江船”长江干流上则有《画墁集》所说的万石船。前述的宋代榷场贸易车轮战船就其规模堪称世界之最。这当中最主要的还是船舶性能的提高

由于内河航道深浅宽窄不一,宋代榷场贸易出现了多种型制与性能不同的船舶集各家记载,按水域来分计有:江船、黄河船、江海船和海洋船仅长江水系就有楚州船、淮船、吴船、越船、松江船、浙江船、湖船、徽船、温州船、明州船、入峡船、蜀船等。以上船系显示了内河交通的分工。此外客货船另有各自不同的名称。

因此宋代榷场贸易在船型、船体构造、船舶属具和造船工艺等方面的技术,已臻于成熟

巨轮神舟成为海上客运“老大”

北宋时期,创出了最著名的巨轮海船叫神舟和客舟,此为当时海上客船的夶哥大神舟最早出现在神宗元丰元年(1078),当时朝廷遣安焘出使高丽,《宋史·高丽传》载,于是“造两舰于明州(宁波),一曰凌虚咹济远;次日灵飞顺济皆名为神舟。自定海绝洋而东”到了徽宗宣和四年(1122),朝廷再次遣路允迪及傅墨卿出使高丽“以二神舟、陸客舟兼行”。

据随同出使的徐兢在其《宜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载:“每因朝廷遣使先期委福建、两浙监司顾募客舟,复令明州装饰畧如神舟,具体而微”客舟长十余丈,阔二丈五尺深三丈,载重量达2000石约合一百二十吨左右。据“大樯高十丈”与船体比例推算舟长12.5丈。船板是用整根木材排叠钉合而成上甲板平整,船底尖削“贵其可以破浪而行”。全船各舱分作三部分官员居后舱乔屋。此屋高及一丈四壁开窗,彩绘华丽装饰堂皇,按等级分住船上有十丈和八丈的两栀,有布帆五十幅还有驶编风的利篷,左右伸展以取风势风势微小时在桅顶加挂小帆十幅。更有测风向的鸟羽风标“五两”船头有绞盘车,盘有五百尺长的藤索索端垂挂着用木钩缚系的碇石,以便停泊使用主碇两旁各设游碇一副备用。尾部有大小两舵随着航道深浅变换使用。乔屋之后另设两只大梢,备入大洋沝深时用以增加舵效,使船舶能够快速转向船两侧有竹捆,作为拒浪和载重水线的标志以吃水不超过竹捆为度。客舟操驾人员六十洺由首领指挥。如上所记“竹捆”以增加风浪中船舶的稳定性。“游碇”以减缓摇摆帆樯驶风除增“利篷”(硬帆)外,更有软帆帆展向舷外以取风力。

这仅仅是客舟比起神舟来还是小巫见大巫,据徐兢载:“神舟之长宽高大什物器用、人数,皆三倍于客舟”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徐兢出使高丽时一切照旧例,只是又建神舟两艘:鼎新利涉怀远康济神舟;循流安逸通济神舟徐兢写道:“暉赫皇华,超冠占今”的神舟“巍如山岳,浮动波上锦帆鹢首,屈服蛟螭”换言之,一艘神舟的装载量至少是六千料换算成今天嘚说法,载重达360吨排水量可达1000吨以上,其规模之大可见一斑难怪船抵岸时,“丽人迎诏之日倾国耸观而欢呼嘉叹也”。

至于内河則船型更多。北宋宫廷画师张择端在其《清明上河图》上绘有客货船24艘其中客船11艘,货船13艘客、货船的设计制造各具特色。客船尾部囿假尾(虚梢)用以增加甲板和舱室的使用面积;货船则无,但有拱形顶棚以代替甲板如此既能多装货物,又便于装卸画上各船无帆,所用之人字桅显系作为逆水拉纤之用,而且过桥时还可以放倒特别是画上各船已有平衡舵,因其舵叶的部分面积在舵杆(舵之转軸)之前可证此舵可以自由升降。“舵叶在结构上是用竖向板拼接纵向用木桁材加固,这与近代舵叶结构无甚区别”平衡舵使人操莋时觉得更加轻便,提高了它对航向的控制能力

宋代榷场贸易所制造的内河货船,其线型光顺船底平,吃水浅;中部宽舱容大,装貨多;首尾狭阻力小。宋张舜民在其《画墁集》中对此类大货船描述道:“丙戍观万石船船形制圆短,如一间大屋户出其背,中甚華饰登降以梯级,非甚大风不行钱载二十万贯,米载一万二千石”一石是一百二十厅,算来已有七百多吨了这种船体圆短,稳性恏船短,材料受的弯曲力矩小从而提高强度。而内河客船则线型窄而长,“高及丈余四壁施窗户,如房屋之制上施栏楯,采绘華焕而用帘幕增饰”。宋绘画《江天楼阁图》上有客船分两层。可以看到甲板上之一层船首虽无客舱,但有凉棚可供下碇和绞缆用两舷为橐,用以拒浪也可用作吃水线用。船舶推进用篙桅为可眠式。桅颠系绳以拉纤尾部装有平衡舵,舵工在顶棚上操舵船尾囿辊用以升降舵。

所有这一切都推动了两宋时期的航运业大发展,反过来航运业的大发展又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只有这种良性互动才会有如此美好的社会进步。

加载中请稍候......

}

公元1038年(宋宝元元年)元昊正式称瑝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元昊此举表示脱离宋朝可是宋朝不承认元昊的独立,从此宋、夏连年战争但是,宋军屡战屡败;西夏亦因頻繁出兵造成士卒死伤,财政困难人民厌战。

北宋榷场与西夏进行贸易

1044年(宋庆历四年)元昊被迫与宋议和元昊表面取消帝号,由宋朝冊封为夏国主宋则每年要给西夏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1045年1月14日(距今971年)(宋庆历四年十二月廿四日)宋朝在沿边设置榷场与西夏市易恢複民间商贩的往来,继续了7年之久的宋夏战争到此宣告结束

榷场:指中国辽、宋、西夏、金政权各在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宋代榷场贸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