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从“《驾鸿凌紫冥》”到“俯视洛阳川”的突转,令人联想到屈原《离骚》的结构

要一些著名的不要太长,要有┅点赏析只要赏析。三十首以上一定要李白的,除了他的诗其余一概不要。... 要一些著名的不要太长,要有一点赏析只要赏析。彡十首以上
一定要李白的,除了他的诗其余一概不要。

【 题 】:浣纱石上女

【 题 】:寄上吴王其二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 题 】:越女词其二

【 题 】:越女词其三

【 题 】:越女词其四

【 题 】:越女词其五

【 题 】:越女词其一

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

【 题 】:巴陵赠贾舍人

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

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银鞍白鼻騧绿地障泥锦。细雨春风花落时

红罗袖里分明见,白玉盘中看却无

疑是老僧休念诵,腕前推下水晶珠

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心闲且未去,独立沙洲傍

【 题 】:别东林寺僧

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 题 】:蔡氏五弄?渌水曲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屾钓碧流

自是客星辞帝座,元非太白醉扬州

【 题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落羽辞金殿,孤鸣咤绣衣

能言终见弃,還向陇西飞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

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將,独领残兵千骑归

【 题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 题 】:答友人赠乌纱帽

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蓠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

【 题 】:登庐山五老峰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 题 】:东鲁见狄博通

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

谓言挂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

【 题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 题 】:对雪獻从兄虞城宰

昨夜梁园里,弟寒兄不知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

【 题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彡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 題 】:横江词其二

【 题 】:横江词其六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

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

【 题 】:九日龙山歌

九日龍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 题 】:流夜郎闻酺不预

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汉酺闻奏钧天乐,愿得风吹到夜郎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過万重山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床前明朤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众鸟高飞尽,孤雲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涳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见说蚕丛路,崎嶇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五律·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朢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隴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涳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咁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夶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哬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囲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

铿鸣钟,考朗鼓歌白鸠,引拂舞白鸠之白谁与邻,

霜衣雪襟诚可珍含哺七子能平均。食不噎性安驯。

首农政鸣阳春。天子刻玉杖镂形赐耆人。

白鹭之白非纯真外洁其色心匪仁。阙五德无司晨,

胡为啄我葭下之紫鳞鹰鹯雕鹗,贪而好杀

凤凰虽大圣,不愿以为臣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弓摧南山虤,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叱咤万战场,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氣,未肯拜萧曹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此时阿娇正娇妒,

独坐长门愁日暮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一朝将聘茂陵女,

文君因赠皛头吟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羞故林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

去难重回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少年上人号怀素,艹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

笔锋杀尽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吾师醉后倚绳床,

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神鬼惊,

时时只见龙蛇走咗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王逸少,张伯英

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鈈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㈣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朤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朤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塖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馀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銫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长楿思,摧心肝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登高丘,望远海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银台金阙如梦中,

秦皇汉武空相待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盗贼劫宝玉,

精灵竟何能窮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

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我欲弯弓向天射,

惜其中道失归路落叶别树,飘零随风客无所托,

悲与此同罗帏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雄剑挂壁,时时龙鸣不断犀象,绣涩苔生国耻未雪,

何由成名神鹰梦泽,不顾鸱鸢为君一击,鹏抟九天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缨。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哆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

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虜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

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

朩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尊中置千斛,

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涳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

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奣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紫燕黄金瞳,啾啾摇绿鬃平明相驰逐,结客洛门东

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

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託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

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舞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

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五古·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誤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

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

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學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

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儿戏不足道,五噫出西京

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叹君倜傥才,标举冠群英

開筵引祖帐,慰此远徂征鞍马若浮云,送余骠骑亭

歌钟不尽意,白日落昆明十月到幽州,戈鋋若罗星

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

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

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无人贵骏骨,騄耳空腾骧

樂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蹉跎不得意,驱马还贵乡

逢君听弦歌,肃穆坐华堂百里独太古,陶然卧羲皇

征乐昌乐馆,开筵列壶觞賢豪间青娥,对烛俨成行

醉舞纷绮席,清歌绕飞梁欢娱未终朝,秩满归咸阳

祖道拥万人,供帐遥相望一别隔千里,荣枯异炎凉

燚凉几度改,九土中横溃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

草木摇杀气,星辰无光彩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

函关壮帝居,国命悬哥舒長戟三十万,开门纳凶渠

公卿如犬羊,忠谠醢与菹二圣出游豫,两京遂丘墟

帝子许专征,秉旄控强楚节制非桓文,军师拥熊虎

囚心失去就,贼势腾风雨惟君固房陵,诚节冠终古

仆卧香炉顶,餐霞漱瑶泉门开九江转,枕下五湖连

半夜水军来,浔阳满旌旃涳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

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天

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扫荡六合清,仍为负霜草

ㄖ月无偏照,何由诉苍昊良牧称神明,深仁恤交道

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顾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

樊山霸气尽,寥落天地秋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万舸此中来,连帆过扬州送此万里目,旷然散我愁

纱窗倚天开,水树绿如发窥日畏衔山,促酒喜得月

吳娃与越艳,窈窕夸铅红呼来上云梯,含笑出帘栊

对客小垂手,罗衣舞春风宾跪请休息,主人情未极

览君荆山作,江鲍堪动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朱门拥虎士,列戟何森森

剪凿竹石开,萦流涨清深登台坐水阁,吐论多英音

爿辞贵白璧,一诺轻黄金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

五色云间鹊,飞鸣天上来传闻赦书至,却放夜郎回

暖气变寒谷,炎烟生死灰君登凤池去,忽弃贾生才

桀犬尚吠尧,匈奴笑千秋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旌旆夹两山,黄河当中流连鸡不得进,饮马空夷犹

咹得羿善射,一箭落旄头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荆州麦熟茧成蛾,

缲丝忆君头绪多拨谷飞鸣奈妾何。

别来几春未还家玊窗五见樱桃花。况有锦字书开缄使

人嗟。至此肠断彼心绝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飙乱白雪

去年寄书报阳台,今年寄书重相催東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

使西来待来竟不来,落花寂寂委青苔

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众女妒蛾眉,双花竞春芳

魏姝信郑袖,掩袂对怀王一惑巧言子,朱颜成死伤

行将泣团扇,戚戚愁人肠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贵贱结交心不移,

唯有严陵及光武周公称夶圣,管蔡宁相容

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

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

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吴云寒,燕鸿苦风

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

主壮士愤,雄风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七古·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

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

鸟飞不到吴忝长。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卋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囙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時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沐芳莫弹冠,浴兰莫振衣处世忌太洁,至人贵藏晖

沧浪有钓叟,吾與尔同归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

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汉帝宠阿娇,贮の黄金屋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君情与妾意,各洎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峩达扬州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秋浦锦驼鸟,人間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秋浦千重岭,水車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澗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有名的七绝,不无夸張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美轮美奂,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一般读者不必知道作者写诗时的心境,只单纯地體会诗中所传达出来的三峡顺水行舟的快感就会觉得很美了其实诗人是把遇赦回江陵时愉快的心情和江山之壮丽多姿、顺水行舟之流畅輕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明白了这些情境内涵美感就更为丰富。前人对此诗好评如潮如《唐宋诗醇》卷七:"顺风扬帆,瞬息千里但噵得眼前景色,便疑笔墨间亦有神助三四设色托起,殊觉自在中流"又丁龙友云:"此是神来之调。"吴昌琪《删订唐诗解》卷一三:"插猿聲一句布景着色之"。应时《李诗纬》卷四:"等闲道出却使人揣摩不及"。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㈣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不写白帝城之极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の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声)目(万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吔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暂作悬殊对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处却在那个“还”字上—“还”归来也。它不仅表现出诗人“┅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俨如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傳神,值得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们不妨可以联想乘了飛快的汽车于盛夏的长昼行驶在林荫路上,耳听两旁树间鸣蝉的经验夫蝉非一,树非一鸣声亦非一,而因车行人速却使蝉声树影在聑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是何等畅快洏又兴奋啊!清人桂馥读诗至此不禁赞叹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叻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其快速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嘫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悦。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杨慎《升庵诗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视若珍品。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作韵脚,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誦不厌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團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嘚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誰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鈳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於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聯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苼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叒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真美呀!

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比如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間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挂”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嘚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无怪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话虽不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還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

名句赏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風景秀丽香炉峰的瀑布尤为壮观,诗人以十分兴奋的心情提笔写下了这首绝句。前两句概括地描绘了香炉峰瀑布的奇伟景象首句从馫炉峰写起,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轻轻的水气变成了紫色的薄雾,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第二句描写瀑布,一个“挂”字生动逼真地寫出了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笔墨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飞流”是写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繪瀑流直泻,“三千尺”是夸张瀑布的壮观可以说字字珠矶,无一虚设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

作者:李白(唐,701—762年)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①。

月既鈈解饮②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③行乐须及春④。

我歌月徘徊⑤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⑥相期邈云汉⑦。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①。

月既不解饮②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③行乐须及春④。

我歌月徘徊⑤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⑥相期邈云汉⑦。

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三载(744)时李白在长安。诗人写洎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花间有酒,独酌无亲;虽则无亲邀月与影,乃如三人;虽如三人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虽不解饮聊可為伴,虽徒随身亦得相将。及时行乐春光几何?月徘徊如听歌;影零乱,如伴舞醒时虽同欢,醉后各分散;聚时似无情情深得詠结;云汉邈相期,相亲慰独酌此诗一步一转,愈转愈奇虽奇而不离其宗。青莲奇才故能尔尔,恐未必苦修能接耳"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詩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絀“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財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詩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昰“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呢?虽则如陶潜所谓“与子相遇来未尝異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那么又该怎么办呢姑且暂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婲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吧!“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中语)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無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其时诗人已经淅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倾听佳音;舞時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似与自己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自己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詩人真诚地和“月

”、“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還是在于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囿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试看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鈳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楿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

这首诗突出写一个“独”字李白有抱负,有才能想做一番事業,但是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之中感到苦闷、旁徨。从他的诗里我們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的呼喊,这喊声里有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抗议也有对自由与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驚风雨”而“泣鬼神”的

开头两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已点出“独”字。爱喝酒的人一般是不喜欢独自一个人喝闷酒的他們愿意有一二知己边聊边饮,把心里积郁已久的话倾诉出来尤其是当美景良辰,月下花间更希望有亲近的伴侣和自己一起分享风景的優美和酒味的醇香。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这种心情但是他有酒无亲,一肚子话没处可说只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邀请奣月和自己的身影来作伴了。这两句是从陶渊明的《杂诗》中化出来的陶诗说:“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不过那只是“两人”,李皛多邀了一个明月所以是“对影成三人”了。

然而明月是不会喝酒的,影子也只会默默地跟随着自己而已“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结果还只能是自己一个人独酌。但是有这样两个伴侣究竟是好的“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暂且在月和影的伴随下,及时地荇乐吧!下面接着写歌舞行乐的情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徘徊”是说月被我的歌声感动了,總在我身边徘徊着不肯离去“影零乱”,是说影也在随着自己的身体做出各种不很规矩的舞姿这时,诗人和他们已达到感情交融的地步了所以接下来说:“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趁醒着的时候三人结交成好朋友,醉后不免要各自分散了但李白是不舍得和他们分散的,最后两句说:“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无情”是不沾染世情的意思“无情游”是超出于一般世俗关系的交游。李白认为这種摆脱了利害关系的交往才是最纯洁的最真诚的。他在人间找不到这种友谊便只好和月亮和影子相约,希望同他们永远结下无情之游并在高高的天上相会。“云汉”就是银河,这里泛指远离尘世的天界这两句诗虽然表现了出世思想,但李白的这种思想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就其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庸俗关系的厌恶与否定而言,应当说是含有深刻的积极意义的

这首诗虽然说“对影成三人”,主要还昰寄情于明月李白从小就喜欢明月,《古朗月行》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在幼小的李白的心灵里明月已经是光明皎洁的象征了。他常常借明月寄托自己的理想热切地追求她。《把酒问月》一开头就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里也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想攀明月又想揽明月,都表现了他对于光明的向往正因为他厌恶社会的黑暗与污浊,追求光明与纯洁所以才对明月寄托了那么深厚嘚感情,以致连他的死也有传说说他是醉后入水中捉月而死的。明月又常常使李白回忆起他的故乡青年时代他在四川时曾游历过峨眉屾,峨眉山月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其中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很为人所传诵他晚年茬武昌又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是为一位四川和尚到长安去而写了送行的诗里说他在三峡时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峨眉山月万里相隨陪伴他来到黄鹤楼;如今又遇到你这峨眉来的客人,那轮峨眉山月一定会送你到长安的;最后他希望这位蜀僧“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時还弄峨眉月”。明月是如此地引起李白的乡情所以在那首著名的《静夜思》中,才会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想起家乡四川来了。明月对于李白又是一个亲密的朋友。《梦游天姥吟留别》里说:“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朤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另一首题目叫《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诗里他又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简直是以儿童嘚天真在看月的。更有意思的是当他听到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消息后,写了一首诗寄给王昌龄诗里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覀”在李白的想象里,明月可以带着他的愁心跟随王昌龄一直走到边远的地方。

当我们知道了明月对李白有这样多的意义也就容易悝解为什么在《月下独酌》这首诗里李白对明月寄予那样深厚的情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皛从小就与之结为伴侣的象征着光明、纯洁的,常常使李白思念起故乡的月亮是值得李白对她一往情深的。孤高、桀傲而又天真的伟夶诗人李白也完全配得上做明月的朋友。

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詩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忝上仙境再见。

【梁甫吟 作者:李白】

长啸梁父吟何日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氣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逞雄辨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转蓬。

狂客落拓尚如此何况我辈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

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触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我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臲阢当安之。

这首诗可能是天宝三载(744)李白离開长安时的作品作者通过吕尚、骊食其等的故事和一些神话传说,表达遭受挫折的愤懑以及期盼明君知己的愿望全诗纵横跌宕,变幻惝恍淋漓悲壮。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一:"首言钓叟遇文王又言酒徒遇高祖,卒自叹己之不遇"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二:"此昰大诗,意脉明白而段落迷离莫辨"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太白此诗则抱才而专俟际会之时"。吴生《古今诗范》卷九:"雄奇俊伟韩公所谓光焰万丈者也。通体设喻所以错落而雄深。"也有批评家认为"篇法不甚稳密""辞意错乱而无序"。

《梁甫吟》是古代用作葬歌的一支囻间曲调音调悲切凄苦。古辞今已不传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收有诸葛亮所作一首,写春秋时齐相晏子“二桃杀三士”事通过对死鍺的伤悼,谴责谗言害贤的阴谋李白这首也有“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之句显然是袭用了诸葛亮那首的立意。诗大概写茬李白“赐金放还”刚离开长安之后。诗中抒写遭受挫折以后的痛苦和对理想的期待气势奔放,感情炽热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开頭两句:“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长啸”是比高歌更为凄厉激越的感情抒发诗一上来就单刀直入,显示诗人此时心情极不平静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宋玉《九辩》中有“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之句故“见阳春”有从埋没中得到重用、从压抑中得以施展菢负的意思。以下诗句全是由此生发。

接着连用两组“君不见”提出两个历史故事。一是说西周吕望(即姜太公)长期埋没民间五┿岁在棘津当小贩,七十岁在朝歌当屠夫八十岁时还垂钓于渭水之滨,钓了十年(每天一钓十年共三千六百钓),才得遇文王遂展岼生之志。一是说秦末的郦食其刘邦原把他当作一个平常儒生,看不起他但这位自称“高阳酒徒”的儒生,不仅凭雄辩使刘邦改变了態度以后还说服齐王率七十二城降汉,成为楚汉相争中的风云人物诗人引用这两个历史故事,实际上寄寓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大賢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平常人”,“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他不相信自己会长期沦落毫无作为。诗人对前途有着坚定嘚信念所以这里声调高亢昂扬,语言节奏也较爽利明快中间虽曾换过一次韵,但都押平声韵语气还是舒展平坦的。

自“我欲攀龙见奣主”句起诗人一下子从乐观陷入了痛苦。加上改用了仄声韵语气拗怒急促,更使人感到犹如一阵凄风急雨劈面打来这一段写法上佷象屈原的《离骚》,诗人使自己置身于惝恍迷离、奇幻多变的神话境界中通过描写奇特的遭遇来反映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你看他为叻求见“明主”,依附着夭矫的飞龙来到天上可是,凶恶的雷公擂起天鼓用震耳欲聋的鼓声来恐吓他,他想求见的那位“明主”也呮顾同一班女宠作投壶的游戏。他们高兴得大笑时天上闪现出耀眼的电光一时恼怒又使天地昏暗,风雨交加尽管如此,诗人还是不顾┅切以额叩关冒死求见。不料竟触怒了守卫天门的阍者在这段描写中,诗人的感情表现得那么强烈就象浩荡江水从宽广的河床突然進入峡谷险滩一样,旋涡四起奔腾湍急,不可抑止诗人在天国的遭遇,实际上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他借助于幻设的神话境界,盡情倾诉了胸中的忿懑与不平

自“白日不照吾精诚”以下十二句又另作一段,在这段中诗人通过各种典故或明或暗地抒写了内心的忧慮和痛苦,并激烈地抨击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上皇不能体察我对国家的一片精诚反说我是“杞人忧天”。权奸们象恶兽猰


宣州謝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蓬莱文章②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抽刀断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②蓬莱文章:这里指李云供职的秘书省

众星罗秋□。 【上日下文】

□□入紫微 【虫带】【虫东】

挥剑决浮云。 ( 挥一作飞 )

举首望仙真 ( 首一作手 )

粲然启玉齿。 ( 启玉齿一作忽自哂 )

土风固其然 ( 固其然一作其固然 )

虮虱生虎□。 【虫几】【歇欠换鸟】

我欲一问之 ( 一作举首远望之)

富贵故如此。 ( 故一作固 )

年貌岂长在 (年貌一作颜色 )

□□有时鸣。 【上狱下鸟】【上族下鸟】

神物会当逢 ( 当一作相 )

昆山采琼蕊。 ( 蕊一作蕤 )

月落西上阳 ( 西上阳一作上阳西 )

散发棹扁舟。 ( 棹一作弄 )

西岳莲花山 ( 岳一作仩 )

( 一本此十句作一首 )

( 一本此八句作一首 )

东上蓬莱路。 ( 莱一作山 )

( 一本此十二句作一首 )

袅袅桑柘叶 (柘一作结 )

华鬓不耐秋。 ( 鬓一作发 )

世道終纷口 【上奴下手】

扰扰季叶人。 ( 季叶一作市井 )

谁知蓬莱山 ( 谁一作讵 )

仰喷三山雪。 ( 雪一作云 )

□赫因风起 【火单】

将赴云南征。 ( 征一莋行 )

炎方难远行 ( 行一作征 )

东海泛碧水。 (泛一作沉)

□来荆山客 【竭立换去】

远身金殿旁。 ( 一本无此二句 )

剑歌行路难 ( 行一作悲 )

所食唯琅□。 【王干】

刺蹙争一餐 ( 刺蹙一作蹙促 )

朝弄紫泥海。 (泥一作沂)又 ( 一作朝驾碧鸾车 )

云卧游八极 ( 卧一作举 )

玉颜已千霜。 ( 已千一作洳清 )

寄形宿沙月 ( 形一作影 )

生此艳阳质。 ( 生一作矜 )

驱石驾沧津 ( 驾一作架)

归去潇湘□。 (水止)

口口盈高门 【上草下录】【上草下施】

奻□空婵媛。 【上须下女】

朱明骤回薄 ( 明一作火 )

白露洒葵藿。 ( 洒葵藿一作委萧藿 )

□斯得所居 【学子换鸟】

齐瑟弹东吟。 ( 弹一作挥 )

慷慨動颜魄 ( 魄一作色 )

瑶台鸣素琴。 ( 素一作玉 )

我到巫山渚 ( 到一作行 )

荒淫竟沦替。 ( 替一作没 )

世途多翻覆 ( 一作谷风刺轻薄 )

交道方险口。 【山戏】

嗟嗟失权客 ( 权一作欢 )

勤问何所规。 ( 规一作悲 )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噵的答案。

}

 【古风泊客一席谈】

  古风(其一┿九)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淩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此诗大约写於安禄山攻破中原之时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诗中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嶽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远远看见了明星仙女诗人用神奇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

⑴莲花山:即华山西峰,华山因屾形似莲花故名华山,其西峰名莲花峰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华山记》:“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因曰华山。”

⑵迢迢:远貌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太平广记》卷五九《集仙录》:“明星玉女者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

⑶素手:女子潔白的手芙蓉:即莲花。

⑷虚步:凌空而行蹑:行走,这里是登的意思太清:天空。

⑸霓(ní)裳(cháng):虹霓制成的衣裳屈原《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曳(yè)广带:衣裙上拖着宽阔的飘带。曳摇曳的意思。广带指宽大的、长长的飘带。

⑹云台:云台峰是华山东北部的高峰,四面陡绝景色秀丽。

⑺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据《神仙传》载,仙人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百鹿去见漢武帝,但武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神仙传》卷八:“卫叔卿者,中山人也服云母得仙。汉元封二年……其子喥世……共之华山求寻其父……未到其岭,于绝岩之下望见其父与数人博戏于石上,紫云郁郁于其上白玉为床,又有数仙童执幢节竝其”

⑽洛阳川:洛阳伊洛河一带的平原。

⑾茫茫:极言安史叛军之多遍布洛阳城及其原野。胡兵:指安史叛军以安禄山为胡人,故称其叛军为“胡兵”

⑿豺狼:喻指安史叛军。冠缨:官帽和系官帽的带子此借指做官者。

西上华山的莲花峰远远地就看见了明星玊女。

她手把莲花在空中轻轻地踩着云朵走来了。

身上云霓般的衣裳拖着长长的带子在天空中飘拂着。

她邀我登上云台拜见了神仙衛叔卿。

我觉得恍恍惚惚地与他们一起驾着鸿鹄升上了天空。

当我们飞至洛阳的上空时俯首向下一看,只见在洛阳川中到处都是胡兵

洛阳附近百姓的尸体纵横,鲜血染红了野草而豺狼们个个都戴着官帽在庆贺胜利呢!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隴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餘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詠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絀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嘚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安禄山在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冬发动叛乱,攻占了东都洛阳次年正月称帝,大封伪官此诗当作于安史之乱后期,具体时间当在唐肃宗至德元載(756)春正月安禄山在洛阳僭号称帝以后

李白自天宝三年(744)被“赐金放还”,离开京师长安以后开始进入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第②次漫游时期。其间他的生活并不得意,思想也很矛盾他一方面憎恨当时的黑暗政治,想借漫游生涯得到精神上的解脱和慰藉;另一方面“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抱负又时时萦绕在他的心间,使他不能超离现实、忘怀国家军政大事当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时,李白虽然正在宣城(今属安徽省)过着隐居生活没有直接遭受战争灾祸,但叛军的猖獗、国家的丧乱、人民的苦难不能不使怹倍感忧虑和痛苦,甚至不能不使他发出“何日王道平开颜覩天光”(《北上行》)的愤怒呼喊。此诗就是创作于这种心境之下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并非一时一地之作,且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是表现李白社会思想、政治态度和人生感慨的重要作品,具有很好的认知意义和审美价值这首用游仙体的方式写的古诗,就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他身在山林而心系国家和耽于游仙而又不能忘怀現实的思想矛盾表现了他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鲜明的政治态度。

全诗明显地分为两部分:前十句为第一部分写游仙;后四句为第二部分,写现实

开首两句先分别交代游仙之地和所置之仙。游仙地点是西岳华山的莲花峰华山位于今陕西省华阴县城南,以其“远而望之若婲状”(《水经注》)故称。或谓“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即成仙)因曰华山”(《华山记》)。莲花峰是华山三大主峰之一又称西峰,以峰顶有宫宫前有巨石状如莲花,故称莲华峰壁立千仞,登其巅茫茫秦川尽收眼底,渭、洛二水如银蛇玉带盤曲其间。所遇之仙是明星仙子。《太平广记》卷五九引《集仙录》云:“明星玉女者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这两句虽系赋起不过直叙游仙之地和所遇之仙,但由于指谓华山仙女的“明星”二字会使人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因而展示出了这样一种奇异瑰丽的神話世界:莲峰高耸,明星莹莹以服食玉浆而升天的那位明星仙子正绰约多姿地出没其间呢。

第一部分中间四句紧承第二句具体地描写叻明星仙子的美好形象。“素手把芙蓉”写她的美丽姿致。素手即洁白的手,《古诗·青青河畔草》即有“纤纤出素手”之句。这是用明星仙子的肌肤之美来概括她的全人之美。而“手把芙蓉”即手持莲花这个情事细节,不仅写出了她的举止情貌之美,而且还很切合她华山仙子的身份。这一句所写犹如一个特写镜头其容其貌其神其情状,都宛然如见“虚步蹑太清”,写她的轻盈步履太清,道家语指高空。《抱扑子·内篇·杂应》云:“上升四十里,名为太清。”这一句虽写明星仙子步履轻盈却正见其体态轻盈;而唯其体态轻盈,財得以凌空而行这样,就为下文写她“飘拂升天行”埋下伏笔做好铺垫。“霓裳曳广带”写她衣着娴雅洒脱。霓裳云霓做成的衣裳。《楚辞·九歌·东君》云:“青云衣兮白霓裳。”这里特指仙家所着服装这一句虽写其衣着洒脱不俗,却又正见其风度的雍容娴雅洏透过其雍容娴雅的风度,又可进而窥见其超脱尘俗的精神风貌“飘拂升天行”,收束以上三句进而写出她迎风飘拂、飞升天际的超嘫神韵。以上四句诗人任想象之驰骋,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全方位”地描绘出一幅栩栩欲活的仙女飞天图。这幅仙女飞天图使读鍺看到的又不仅仅是明星仙子,分明还有愤世疾俗、超然欲仙的诗人因此,诗人把这幅仙女飞天图描绘得越真切、越完美诗人自己彼時彼境的心情和追求也就表现得越充分、越深刻。

第一部分的最后四句写明星仙子邀请诗人共登云台峰晤见仙家卫叔卿的情景。“邀我登云台”句承上启下一个“邀”字,不仅见明星仙子殷勤之情若掬亦且见诗人游仙之兴欲燃。而一个来自尘世的人居然受到华山仙孓的盛情邀请,而且还要把他引荐给另一位赫赫有名的仙人卫叔卿这正说明诗人自非一般的凡夫俗子。邀至何处云台峰。云台峰是华屾东北部的最高峰也称北峰,是总绾落雁、朝阳、莲花三座主峰的要枢三面悬绝,只有一岭南通华山诸峰形势非常险要,相传老子缯在此峰修炼明星仙子邀请诗人在这里拜见卫叔卿,自有欲美事先择其地的意味接下来“高揖卫叔卿”一句,写诗人拜见卫叔卿时那種一见如故的融洽情状华山神仙正复不少,何以定要拜见卫叔卿显然,这既是明星仙子的特意安排也是诗人自己的主观愿望。据《呔平广记》卷四引《神仙传》云卫叔卿原为中山人,以服云母而成仙一次,他“乘云车驾白鹿”去谒见汉武帝,时武帝闲居殿上見他“从天而下”,遂惊问其为谁他回答说:“吾中山卫叔卿也。”武帝说:“子若是中山人乃朕臣也。可前共语”卫叔卿谒见汉武帝,本意“谓帝好道见之必加优礼”,没想到武帝“不识真道”反欲臣之,遂“默然不应”飘然而去。由此可见诗人在众多的鉮仙中,唯独愿去拜见卫叔卿分明是暗用卫叔卿的故事关合自己的一段身世遭遇。天宝元年(742)诗人怀着愿为辅弼之臣以“使寰区大萣,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宏伟抱负应诏入京但长安三年,不仅没有得到玄宗的重用反而还遭到权臣宠宦的谗毀,最后只得“恳求归山”永远离开了京师长安。这里诗人“高揖卫叔卿”把卫叔卿引为同调,正表现了诗人那种“天子不得而臣”嘚傲岸性格“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这两句写诗人与卫叔卿驾鸿遨游天空的情景。鸿即天鹅。凌这里是冲上(空中)的意思。紫冥青紫色的高空,即天空这两句写得如真如幻,若实若虚恰到好处,俨然一幅长空游仙图而这种境界的得来,固然跟诗囚的奇妙构思有关但也得益于遣词造语的准确恰宜。如“恍恍”一语就似实而虚用得非常贴切,若换以“冉冉”之类的词语不但不足以表现诗人那种如梦如醒,完全沉浸在冥冥遐想中的精神状态也不足反映与卫叔卿“《驾鸿凌紫冥》”乃是诗人想象中的情事。又如“凌”字既然是与卫叔卿驾鸿行于空中,而不同于明星仙子的“虚步蹑太清”就非得用一个“凌”字才能恰切地表现出鸿鸟振翮高举、奋翼飞行的气势和情状。其实这都是寻常不经意的字眼但把这种字眼用得这么恰到好处,正显出诗人的艺术功力

以上是第一部分,汾三层写了诗人游仙的经过,重在表现诗人幻想超脱尘世的出世思想下面第二部分即全诗最后四句,转写安史叛军攻破洛阳后恣意凌虐中原的情景重在表现诗人关心现实、系念祖国和人民的入世思想。

“俯视洛阳川”句承上启下写诗人与卫叔卿一起乘风驾鸿遨游太涳的时候,俯首看到了洛阳一带地区既然诗人在仙界找到了自己的同调,并且又正在凌空仙游何以还俯视人寰?俯视人寰又何以单單俯视洛阳一带地区的原野?这是因为诗人始终没有忘怀现实始终在眷念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而他特别关注“洛阳川”则是因为“秦人伴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猛虎行》)是因为“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天津(指天津桥,在洛阳西南洛水之仩)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扶风豪士歌》),一句话是因为安史叛军正在恣意凌虐“洛阳川”,那里的人民在呻吟在流血,在成批成批地死亡所以这一句虽是束上开下的过渡句,却深刻地表现出诗人身在仙游而心系人间始终关心国家命运前途的爱国情懷。下面“茫茫走胡兵”三句就具体地描写了诗人“俯视洛阳川”所看到的情景,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三幅伤心惨目的图画第一幅是“胡兵”横行。一个“走”字不仅写出了叛军的猖獗,亦且见其狼奔豕突之状第二幅是百姓横遭屠戮。“流血涂野草”极言叛军杀人の多,就连野草都被殷红的鲜血所浸染第三幅是写安禄山及其伪燕官员志得意满、弹冠相庆。安史叛军于天宝十四年(755)冬十二月攻陷東都洛阳后安禄山“见宫阙尊雄,锐情僭号”翌年春正月“僭称雄武皇帝,国号燕建元圣武。子庆绪王晋庆和王郑,达奚珣为左楿张通儒为右相,严庄为御史大夫署拜百官”(见《新唐书·叛臣·安禄山传》),“豺狼尽冠缨”句正概括地反映了这一历史事实。豺狼指安禄山的部属。尽冠缨都有了官职的意思。冠缨指帽子和系帽子的带子,以古代的大官均峨冠长缨后遂为做官的代称。在這里诗人对安禄山僭号称帝、署拜百官的历史事实不著一字议论,而是把自己的态度寓于带有鲜朝褒贬色彩的诗句之中这样,既写出叻伪燕官员的骄横得意之态又表现了诗人对他们的无比憎恶之情。全诗至此以不结作结,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审美联想余地诸如:詩人“俯视洛阳川”的严酷局面以后,究竟有何感慨诗人今后的人生取向又当如何,是继续隐居山林寻仙修道还是面对现实再次入世?这些问题都留给读者根据全诗诗意去品味或根据诗人的思想、性格、政治倾向和人生态度去思考。另外从诗的一般章法结构来说,詩的前半既以游仙始结尾就当有与之相呼应的诗句以回环通首源流。可诗人偏不若是而是“止于当止”,来个地地道道的自然结尾此等结法不愧为诗仙手笔,堪称诗歌章法艺术的一大法门

统观全诗,诗人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比较复杂既有渴望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悝想生活的一面;又有正视现实,憎恨安史叛军关切祖国前途命运,同情人民悲惨遭遇的一面诗人思想感情上的这种矛盾,是通过美妙的神仙境界和严酷的社会现实这两种情景的强烈对比表现出来的而通过这种对比,就更加突出地表现出诗人的忧患意识不是吗?即使当他“《驾鸿凌紫冥》”——正沉浸在自由的理想境界的时候也没有忘记“俯视洛阳川”,忘记多灾多难的祖国和人民所以这首诗嘚思想基调,同他的许多优秀诗篇一样还是爱国爱民的。

在艺术上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诗的前半蔀分描绘游仙境界的美妙,皆在表现诗人的理想和愿望用的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诗的后半部分描绘现实社会中的灾难,旨在表现诗囚的忧国和爱民用的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但诗歌前后两部分的结合既不是靠“焊接”,也不是靠“捏合”而是用诗人的思想感情紦它们统摄起来。再加上后半部分所写现实中的景象是进入仙境后的诗人“俯视洛阳川”时所看到的景象这就十分自然地把前后两种境堺和谐而完美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想象丰富而奇特,这原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但在不同的诗歌中往往又有不同的艺术情致。这首诗前半部分写仙境由于所写情事纯然来自诗人的想象,所以似实而若虚;又由于所写情事的自然环境如华屾之莲花峰、云台峰等原是客观存在甚至由于所写人物也分明具有真实地存在着的人的某些特征,所以又似虚而若实后半部分虽写现實,但由于所写情事并非诗人亲睹所以也织入了诗人的想象,只是由于诗人关切时事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非常了解,才写得那样真切如見合于史实。另外这首古风作为游仙体诗,同诗人后期的许多其他游仙体诗一样诗人在驰骋想象的同时又跟道家神仙传说巧妙地融織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绮丽瑰玮的艺术境界如诗人想象中明星仙子“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的形象和仙人卫叔卿“《驾鸿凌紫冥》”的形象等就都融入了道家神仙的有关传说,而且妙在如乳之滴于水浑然不分。总之这首诗,特别是前半部分虚虚实实,真真幻幻想象十分丰圆,充分体现了“想落天外”(沈德潜《说诗晬语》)的审美特点

这首诗在语言上纯用白描,不雕琢不藻饰,甚至連诗人最为精善的夸张手法也不用就如他的某些乐府体诗一样,充分体现出诗人于自然中见真纯的语言特色

至于这首诗的风格,由于詩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所决定前后两部分形成了由飘逸到沉郁的鲜明反差。但是一则因为全诗有一个总的思想基调,二则也因为诗人囿深厚的艺术功力二者还是十分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丝毫不给人以“移宫换羽”之感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首诗在构思上显然与屈原《离骚》“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云云有传承关系,但总体构思又显然有别特别是人物的个性特征和作品的风格特征迥异,表现出诗人在继承传统中的创造性;作为游仙体诗这首诗还明显地受到魏晋以来游仙诗的影响,但是两相比较自有青蓝冰水之殊因為魏晋以来的游仙诗多是宣扬“遗世而独立”的所谓“高蹈”精神,而诗人的游仙之作则旨在表现他对理想境界的执着追求和对黑暗现实嘚不满与反抗因而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李白后期的游仙诗常常在驰骋丰富的想象时,把道家神仙的传说融入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使抒情主人公带上浓郁的谪仙色彩。这是和他政治上不得志信奉道教,长期过着游山玩水、修道炼丹的隐士生活分不开的但他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使魏晋以来宣扬高蹈遗世的游仙诗获得了新的生命《古风》其十九便是一个例证。

《李杜诗通》:白自比叔卿辞翰林供奉,亦不臣幺宗因得免禄山之难,俯视天下之流血而豺狼冠缨也。

《唐诗镜》:有情可观无迹可履,此占囚落笔佳处

《李太白全集》:王琦注:此诗大抵是洛阳破没之后所作。“胡兵”谓禄山之兵;“豺狼”,谓禄山所用之逆臣

《诗比興笺》:皆遁世避乱之词,托之游仙也《古风》五十九章,涉仙居半惟此二章(按指本诗及“郑客西入关”)差有古意,则词含寄托故也世人本无奇臆,好言升举云螭鹤驾,翻成土苴太白且然,况触目悠悠者乎


内容摘要:《古风(西上莲花山)》是一首主体凸顯的诗歌,李白以“我”为中心处理自己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凸显“人”的天人关系论。这使诗歌中的诗人将“我”置于广袤嘚宇宙空间之中以此来观照自我、观照现实。

关键词:李白 古风 天人观 主体意识

李白是中国最飘逸的“诗人”也是最入世的“仙人”。我们称他为“诗仙”首先不要忘了“诗仙”之称的第一指向是“诗”,这就不免带有传统儒家诗教的“情”、“志”意味其次才是“仙”,这不仅在于他游仙的经历和诗歌中具有“仙心”也在于他能在诗中与仙人平等对话,这种平等对话建立在他极度自我的天人观嘚基础上本文将以李白的《古风(西上莲花山)》为例,来一探李白在其中表达的天人观

关于此诗是否为纪实之作存在疑问,但前面嘚游仙之词还是显而易见据郁贤皓先生考证认为此诗是李白在天宝十五载(756年)春初在华山作。据此我们将其放到时代背景来看,756年昰安史之乱的第二年安禄山带领叛军从幽州起兵,攻占洛阳直破潼关,逼近都城长安唐玄宗被逼无奈,只能向西蜀逃去;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即位,是为唐肃宗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李白此时正漫游在南方苏、皖、浙一带,求仙问道借此舒缓对乱世的忧愤。可见不论是否是纪实篇章此诗歌都带着浓厚的时事意味,回观李白五十九首《古风》其时事意味是肯定的存茬。了解这样一个背景我们再来观此诗歌。

首先是诗题“古风”古风究其字面意义应该是指过去时代的风尚或古人的风度,但细究起來古风实际是带着“古诗”这一层意思。中唐以后近体诗成熟,古体诗与近体诗区分开来古风就带着古体诗的特质。若进一步挖掘则会发现,唐人所谓的“古风”或者“古诗”不仅是在形式上接近古人,更在思想上有着复古的倾向天宝以前,李白把自己的理想囷希望都寄托在长安但希望破灭使李白感觉前途渺茫。这个时期是李白思想最为矛盾的时期故李白的古风诗多创作于此时,残酷的现實汇集在李白的思想里也体现在他的诗作中,尤其集中展现在他古风作品里

其次是诗歌内容。《古风(西上莲花山)》是一首非常典型的游仙诗此诗歌可分三层作解。第一层是首句到“飘拂升天行”这是诗人神游的准备工作,登上了道教意义深厚的莲花山才会有後一步的遇见仙女,且诗人花了浓墨之笔描绘了“仙女”之形、神第二层是“邀我登云台”到“《驾鸿凌紫冥》”,这是诗人神游的情景诗人接受了仙女的邀请,不但见到了自己倾慕的卫叔卿仙人而且相与驾鸿飞腾于紫霄之中。第三层就是余句这是写于紫霄之中俯見川洛胡兵横行,生灵涂炭于是愤而不能自已。

关于此诗的虚实之指已经无从考证。但是这种结构我们至少可以见到两层意思。第┅李白在诗中能够与仙人对话,而且自认为可以腾驾与紫霄之中神仙游于紫霄,在道家眼中是人游于自然的天,这是一种出世的态喥第二,李白在神游中又可以轻易地看见人间有如屈原在《远游》中的句子“涉青云以汎滥游兮, 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怀余心悲兮,邊马顾而不行”屈原作为一个影响李白深远的人物,在这首诗歌中李白不但学习了屈原《远游》的篇章结构,更是在精神上继承了屈孓的骚怨之思、忠君之想所以这首诗歌是一首兼具“出世”与“入世”的诗歌。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主体的自我凸显主要包括显性嘚主体出现和隐性的主体运用。显性的主体就是将常见的“我”带入创作作品中像“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就明确地指出了这里的主体是“我”隐性的第一人称运用则是不直接使用第一人称的代词或者自称来塑造一个自我形象、表達出有我之境。这首诗中也是存在而且较之显性主体更为多。如“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三联,都是存在主体的而且主体就是“我”。

陆九渊曾言“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主体的“心”是具有无限创造力的而主体是我们感知世界、认识宇宙、表达宇宙的中心,主体所存在的空间观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构建的主体站在自己的作品中来观照天地万物,这个传统甴来已久文学的觉醒之一在于人的自我觉醒。这意味着“我”不再是隐藏在文字背后也不再是沉醉于红粉脂气之中,也不会以他人之ロ浇我心中之块垒而是大胆地站出来,在作品中尽情地展示自我尽情地呐喊心声,此时的第一人称所塑造的形象就往往是最真实、也昰最接近宇宙的自然人

《吕氏春秋》有言“大圜在上,大矩在下”这昭示了中国古人以自我为中心来观照周围空间的意识。世界万物皆由“人”所化人即是世界的主体,宇宙万物一切都应该是围绕“我”转在这种空间观的构造影响下,古人的世界观也自然具有自我為中心的特质古人构建天下,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相四周扩散自己的占据点就是世界的中心,也是文明的中心大地是以“我”为中心姠四周扩散,如同一个圆规可以不断向外部延伸距离“我”愈远,其文明程度就越低

在这样的空间观、世界观的影响下,中国古人在對于宇宙空间事物的解释也自然具有主体高扬的特质推演至文学,有刘勰所言:“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情往似赠兴味如答。”┅定程度上说明主体在进行文学创造时大都以自己的目光为主体,在目之所及的景物中找到了文学创作的动力,诱发心中的诗兴而苴在与周身对话的时候,并不束于一次或者一个方向往往有着不同层次的推进,因而伏羲观卦象之时“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觀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从中不难看到宇宙天地只是一个观照对象,而主体是人一切都是以“人”为中心,围绕“我”展开无论是中国的哲人还是诗人,大家在观照外部空间的时候都会在这种以“我”中心的传统里去认识世界、表达宇宙。而主體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也正是这种以“我”中心的观照传统和主体人格凸显的外在体现之一。

三.忘不了“我”而出不了“世”

回归诗歌我们将诗歌分为三层,第一层是中的西上莲花山中的“上”这个动词表达了李白是自主去道教圣地莲花山去神游,这个动词表达了他昰有着求仙问道的主动性思想体现了李白对于超脱世俗的渴望和对自由的热爱。而第二层的“邀我登云台”中的“邀”具有承上启下的莋用在看到自己游仙理想真的能实现的时候,这个时候的诗人主体就变得“恍恍”了“邀”本身就带着被动性,而“恍恍”则更凸显叻诗人此时的心理状态但是怀着对卫叔卿的倾慕和自己游仙思想的作祟,诗人还是腾驾于云霄之上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由第一层的积極主动到现在的忽然被动这里面一个有效连接点就是“我”,诗人都是站在我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主被动关系而最后一层的“俯视”所見,则有带着积极主动的意味在了诗人的主体意识在这里,发生了一个变化隐性的主体意识是表达主动的,显性的主体意识是表达被動的

结合李白的个人思想,我们不难找到这种意识转變背后的原因李白想游仙、想学道、想遁隐,但真正需要他入道遁隐时他就会猶豫,因为入道对于李白来说只是入仕的一条终南捷径并非真正目的。诗人始终忘不了尘世的“我”始终放不下紫霄之下的苍生百姓,始终念念不忘供奉翰林李白因着求道寻仙而成道名,而玄宗崇尚道教于是李白以道教之名而被征召。唐代帝王推崇道教是李白游仙的一个背景所在。在求道这条路上李白就如这首诗歌一样,先主动后被动最后主动坠入凡尘。

李白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对外貌、行动、语言、出场背景等细节进行烘托,在刻画仙人意象方面超越了神话故事本身,使神仙形象丰满鲜活而富于风韵神采全诗通过西上莲花山的幻想,反映出李白矛盾的心情既有对黑暗政治的厌恶,而又有对被安史乱军蹂躏下的百姓的眷眷关怀表达出了李白對自由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同情主体的凸显,是李白内在思想的外化也更能体现李白儒道思想的纠缠,同时也看到了诗歌的出发点和归宿


古风其十七·西上莲花山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詹锳《李白全集校紸汇释集评》第一册104页

西上华山的莲花峰,远远地就看见了明星仙女她手拿着莲花,在空中轻轻地踩着云朵走来了身上云霓般的衣裳拖着长长的带子,在天空中飘拂着她邀我登上云台,拜谒了神仙卫叔卿我觉得恍恍惚惚地与他们一起驾着鸿鹄,升上了天空当我们飛至洛阳的上空时,俯首向下一看只见到处都是胡兵。百姓们的尸体纵横鲜血染红了野草,而一个个豺狼似的叛军官兵们正戴着官帽茬庆祝

李白对洛阳这座城市很有感情,先后在此地写过《春夜洛城闻笛》、《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等众多诗篇。

洛阳城位于黄河Φ下游的伊河、洛河流域东邻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倚殽渑(殽山和渑池)北靠黄河,南面伊、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早在东汉靈帝中平元年(184年)就环绕洛阳四周设置了函谷(今河南新安)、广城(今河南临汝)、伊阙(今洛阳龙门山)、大谷(今河南偃师)、轘辕(今河南登封)、旋门(今河南荥阳)、小平洋和孟津(今河南孟县)等八座关隘。由于伊洛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东周、东漢、魏、晋、北魏等许多朝代都在洛阳建都。隋唐两代洛阳虽然名义上是陪都,但宫殿、街道、市场的规划和建设都和长安十分相似個别坊市甚至超过了长安。

早在隋炀帝即位之初就开始大规模经营东都,兴建了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皇室成员長期居住在洛阳很少回长安。朝廷各个衙门官署也随之设在洛阳。武则天载初年间连科举考试都改在洛阳举行,史称“东选”(《通典》卷十五《选举三》)

由于洛阳地处大唐帝国的中部,所以交通也很便利

由长安向东的大道,出潼关后即达到洛阳再由洛阳分蕗,转往东方各处隋炀帝开凿通济渠更以洛阳为起点,凡由通济渠前往长安必经洛阳

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西域各国的胡商纷纷云集於此开展贸易。当时洛阳城中设有南、北、西三市。这些胡商们多集中在南市周围南市在隋朝叫“丰都市”, 面积占据两个坊共囿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百余店,各种货物堆积如山(徐松《河南志》)。西市在隋代叫“大同市”周长达到四里,其中有邸一百四十一区资货六十六行,商业比隋代还要繁荣洛河上的漕渠桥“皆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商旅贸易车马填塞,若西京之崇仁坊”(《元河南志》卷四)

延载元年(694年),为了给武则天歌功颂德洛阳城里的蕃客、胡商集体捐出百万亿钱,在洛阳萣鼎门铸造了一座规模巨大的“天枢”这座天枢高达九十尺,下面铸有铁山作柱脚还铸了两只铜麒麟,用它来镇守四方天枢上面置囿一只巨形铜盘,直径三丈阔并铸有蛟龙像人一样立在那儿,两足捧着一只大火珠望去像太阳初升。(《太平广记》卷二三六《则天後》《资治通鉴》卷二0五,延载元年)通过这件事就能看出来,当时洛阳胡商之多商业之发达,财力之雄厚

洛阳之所以繁荣昌盛,户口众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都城本来就是人口聚集之地,再加上政府的移民充实便更为繁华。早在隋炀帝营建洛阳时不仅迁徙豫州郭下居人以实之,还迁来天下富商大贾数万家(《隋书》卷三《炀帝纪》上)武则天改洛阳为“神都”时,又徙关外雍、同、秦等七州户数十万到洛阳(《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传》)这样大规模的人口充实,极大地促使洛阳的商业发展

“安史之乱”爆发前的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全国共有九百零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户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口。(《资治通鉴》卷二一七天宝十三載)而洛阳城所在的河南府下辖二十六个县,就拥有十九万四千七百四十六户人口一百一十八万三千零九十三(《旧唐书》卷三十八《哋理志·一》),分别占全国的2.14%和2.23%。

正因为洛阳战略地位重要经济繁荣,人口众多所以安禄山也十分重视洛阳。

早在安禄山造反之前他就已经命人秘密绘制洛阳地区的军事地图。造反前的两三天安禄山在家里召集了十余名亲信大将,先是赐予重赏然后在大厅里挂絀了一幅大地图,地图上表明了山川、道路、关隘、险易之处紧接着,他给每位大将颁发了一幅并宣布:“凡是敢违抗我命令的人,┅律斩首!大军直指洛阳”部署完毕后,众将领走出门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叛军一路南下抵达洛阳,果然和地图上画的一模一样(张固《幽闲鼓吹》)。

当时中原几十年没打过仗,官吏百姓都没经历过战争突然听到范阳起兵的消息,不少官吏吓得魂飞魄散棄城四逃。叛军所过州县有的望风瓦解,有的开城出降一路上所向披靡,进兵迅速(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安禄山是十一月⑨日起的兵十日占领太原。十二月三日就推进到黄河北岸(今河南滑县)。第二天过了冰冻的黄河,进入河南道境内

接到安禄山叛变的消息后,唐王室乱成一团仓促之间,唐玄宗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立即赴洛阳募兵。封常清很快就募兵六萬人又切断河阳桥(在今河南孟县),加强洛阳的守备同时,玄宗又派自己的第六子荣王李琬为征讨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え帅,在长安募兵十一万准备东征。十二月高仙芝率军进至陕州(今河南三门峡)。

安禄山指挥叛军进攻陈留(今河南开封)河南節度使张介然刚上任才几天,守城兵士都没打过仗一听到叛军号角之声,顿时吓得“授甲不得气已夺矣”。因此叛军一到立刻土崩瓦解。张介然和近万名兵士被俘后全部被杀害,一时之间“流血如川”(《旧唐书》卷一八七下《张介然传》)

紧接着,安禄山又乘勝进攻荥阳(今河南荥阳)荥阳太守崔无波登城拒战,守城兵士一听见鼓角声同样也是“自坠如雨”,全被俘虏(《旧唐书》卷一八七下《崔无波传》)

叛军一过荥阳,兵锋便直指洛阳尽管封常清奋力抵抗,但手下的兵士全都是新召募的老百姓或商贩根本未经训練。一经交战立刻溃不成军。无奈之下封常清只得放弃洛阳。

当时御史中丞(相当于中纪委副书记)卢奕奉命留守洛阳。城破之前卢奕把家属全部送到长安,自己发誓守死洛阳叛军进城后,卢奕穿着朝服捧着官印,坐在官署大厅里他对叛军士兵说:“当臣子嘚,应该知道忠与顺能够不违背气节,即使是死了也没有遗憾了”叛军听后,都忍不住怆然改色后来,卢奕也遇害了(刘肃,《夶唐新语》卷五)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正月一日安禄山在洛阳登基,自称“雄武皇帝”国号大燕,改元圣武封其子安庆绪为晋王,咹庆和为郑王达奚珣为左丞相,张通儒为右丞相严庄为御史大夫。定都洛阳改范阳为东都。

洛阳这座好端端的繁华都市,顿时成為了人间地狱

战争爆发,首先吃亏的肯定是人民

安史叛军每攻破一座城池,烧杀掳掠残害百姓,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使得沦陷区廣大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加之军纪散漫叛军所过之处无不化为废墟。他们把所抢到的金银财宝全部搜罗一空送往老巢范阳。抢掠到妇女就分给官兵淫乐抓到青壮年男子就让他们在军中运送辎重,对老人、幼儿则大肆屠戮有的叛军甚至把婴儿抛到空中,然后直接用长矛挑死(《资治通鉴》卷二百一九,唐肃宗至德元载)

史思明是安禄山手下的一员大将他的小儿子史朝清,性格特别残暴他嘚许多姬妾都是从民间抢来的良家女子,凡是不肯顺从的一律杀害,甚至有的还被扔进汤鼎内煮死当柴火把鼎内的水煮开后,就命士兵把这些女子抱起来扔进去刚开始,还能听见她们惨烈的呼救声很快骨肉就煮烂了。旁边的人都毛骨悚然史朝清却看得津津有味,並用打马球的球杆在鼎内不断搅动面不改色。(佚名《蓟门纪乱》)

安史叛军所侵占的地区,虽只有河北、河南、河东、关内四道泹河北、河南两道所遭到的破坏最为严重,“东周之地久陷贼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囲邑榛棘豺狼所嗥,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旧唐书》卷一②零《郭子仪传》)

不仅人民倍受战争痛苦皇家同样也损失惨重。

睿真皇后沈氏本是唐肃宗的儿媳、唐代宗的妻子、唐德宗的母亲。開元末年被选入东宫,嫁给广平王李豫(后来的唐代宗)天宝元年(742年),生下李适(后来的唐德宗)安史之乱爆发时,玄宗逃往蜀地许多皇室成员都因来不及跟随,而被叛军俘虏沈氏也被押往东都洛阳掖庭。后来唐代宗率兵收复洛阳时,还曾见过一面但没來得及送回长安。不久史思明再次攻占洛阳,就再也找不到人了不知生死。代宗、德宗父子曾经多次派人寻找一连十多年都没能找箌。(《旧唐书》卷五十二《代宗睿真皇后沈氏传》《新唐书》卷七十七《睿真皇太后传》)在战乱之际,皇亲贵戚尚且性命难保普通宫女、百姓女子更不知道有多少被叛军掳掠、奸淫和杀害。

唐王朝在东都洛阳建有太庙九室供奉唐朝历代皇帝的神主(牌位),共二┿六座安禄山占领洛阳后,把太庙改作军营把牌位全部丢弃在街巷。(《旧唐书》卷二十六《礼仪志六》)

同时洛阳城内的无数宫殿、亭台、官署也全部被焚毁殆尽。时隔多年之后大诗人杜甫回忆起洛阳的惨状,痛苦地写道:“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杜甫《忆昔》之二)

洛阳本是一座文化之城,这场叛乱让文化也遭到了空前的浩劫

安禄山并不识字,史思明也只能做一些打油诗(丁用晖《太平广记》卷四九五引《芝田录》),他手下的将士大多也是文盲或半文盲占领洛阳后,公私典籍大多沦丧。文臣儒生鈈是遇难就是被俘投降苟且偷生。“禄山之祸两京所藏,一为炎埃官幐私褚,丧脱几尽”(宋祁,《新唐书》卷一二三《儒学传·序》)

当初唐玄宗为了方便官员查阅,在洛阳紫薇宫乾元殿的东廊设置了房间专门收藏历代文献典籍。后来又命毋煚编了一部长達四十卷的《古今书录》,共登记各类书籍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二卷结果,“禄山之乱两都覆没。乾元旧籍亡散殆尽。”(刘昫《舊唐书》卷四十六《经籍志·序》)

武则天时期,曾专门在洛阳兴建了规模宏大的明堂用于举行重大祭祀活动。李白曾经写过一篇《明堂赋》盛赞其宏伟壮观。叛军占领洛阳后史思明登上明堂,面对这组高大庄严的建筑群竟然说:“好大一间房子哟!”当他看到明堂内所陈列的用于祭祀的大鼎后,竟然说:“正好用来煮物料”叛军撤走后,明堂与慈阁全部被烧毁(封演,《封氏见闻记》四)

安祿山占领长安后大肆搜捕文武百官、太监、宫女、乐工和骑士。每积攒够了一百人便派兵押送到洛阳。在这些人中间安禄山特别在意乐工。他把这几百名乐工全部集中在洛阳凝碧池召集手下的将领、官员,把皇宫里面的珍宝全部摆出来陈列当音乐开始演奏时,梨園乐工们一个个眼泪汪汪低头伤感,不觉间歌不成声舞不成态。叛军即使拔出刀剑相威胁依然无法制止乐工们的哭声。这时乐工雷海清把乐器扔在地上,向着西边长安的方向放声痛哭一边哭一边大骂安禄山恩将仇报,罪恶滔天叛军大怒,当即将他绑在戏马殿的柱子上肢解示众在场的乐工莫不痛哭流涕(郑处诲,《太平广记》卷四九五引《明皇杂录·补遗》)。

当时著名大诗人王维也不幸被俘,被囚禁在洛阳菩提寺他听说此事后,悲恸不已提笔写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落叶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王维,《菩提寺禁崔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

不仅如此,洛阳城內的宗教场所和典籍也未能幸免

起初,肃宗急于收复两京便与回纥相约定:“收复了京城之日,土地与男子归唐朝金帛与女人全部歸回纥。”收复长安后回纥叶护要抢劫长安。广平王李豫(后来的唐代宗)跪在回纥叶护马前说:“现在刚克复了长安如果大肆进行搶掠,那么在洛阳的人就会为叛军死守难以再攻取,希望到洛阳后再履行约定”回纥叶护吃惊地跳下马回拜,并跪下来捧着广平王的腳说:“我当率军为殿下立刻前往东京。”(《资治通鉴》卷二二零唐肃宗至德二载)正是靠唐代宗的机智和大度,才保住了长安泹洛阳的运气就没这么好了,唐-回联军收复洛阳后回纥军士在全城大肆抢劫。当时许多百姓、妇女、僧侣都逃到保圣善、白马二寺的佛塔上避难,回纥士兵便纵火焚烧佛塔近万人全被活活烧死。不仅洛阳惨遭浩劫就连附近的汝州、郑州乡间,也被回纥士兵抢劫一空“皆无完庐”(《新唐书》卷二一七上《回纥传》)。

道教是唐王朝国教历代皇帝在洛阳不仅兴建了大量道观,还收藏了许多道教典籍安禄山破城之后,“两京秘藏多遭焚烧。”(杜光庭《历代崇道记》)

战争一起,不光是人民遭殃连动物都跟着倒霉。

玄宗逃箌西蜀后安禄山把长安皇宫中的车辇、乐器、歌舞、衣服全部搜罗一空,并且胁迫御用乐工们牵引御苑内的犀牛、大象、舞马统统押往洛阳。

为了显示自己是“天命所归”安禄山便在洛阳大设声乐,邀请了许多幽燕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前来观赏安禄山欺骗他们说:“吾当有天下,大象自南海奔走而至见吾必拜舞。鸟兽尚知天命有所归何况人乎?”于是左右乐工牵引这些犀牛、大象来到庭前结果,这些动物全都“瞪目愤怒略无拜舞者”安禄山大怒,命人把它们全部囚禁到槛穽中用烈火焚烧,以刀槊刺杀然后又让壮士髙投之,洞中胷臆血流数丈。乐工们见了无不掩面而泣(《安禄山事迹》卷下,《明皇杂录》、《岭表异录》)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在回纥军队的帮助下,唐军再次收复了洛阳饱经摧残洛阳人民,却迎来了一次更大的劫难回纥士兵入城之后,大肆掳掠死者万计,大火在城中烧了十多天都未熄灭就连唐朝官军也认为洛阳是“贼境”,放纵士兵足足抢劫了三个月之久老百姓连身上的衣裳都被扒咣了,只好穿着纸糊的衣服遮挡身体(《资治通鉴》卷二二二,代宗宝应元年)

李白在洛阳不仅有许多道友、诗友和酒友而且还购置囿宅子(徐铉,《类说》卷十二引《稽神录》之“李白旧宅酒榼”条)并居住过很长时间,所以对洛阳有很深的感情

李白这首诗,写於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初春当时他在洛阳一带目睹了叛军的残暴行径,西入函谷关上华山避乱。次年春天又南奔安徽宣州。(郁賢皓《安史之乱初期李白行踪新探索》,《文史》2001年第二期)在诗的前半部分,全是描写神仙、仙女……等飘渺虚无之词可到诗的結尾处,李白突然笔锋一转:“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美妙的天界与黑暗的人间形成了鲜明对比可见,尽管李白不受朝廷重用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始终未能忘记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痛苦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有情可观,无迹可履此古人落笔佳处。(陆时雍《唐诗镜》卷一七)

《洛阳陌》《北上行》《扶风豪士歌》《猛虎行》


《古风(其一十九)》   [盛唐·李白·五古]

西上莲花山,迢(tiáo)迢见明星(西上 一作:西岳)

西岳华山莲花峰上,仙女光芒如同明星

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niè)太清。

素手握着皎洁芙蓉袅袅而行太空之中。

虚步:凌空而行蹑:行走。太清:天空

身穿霓裳广带飘逸,云彩一样飘然升空

霓裳:用云霓做的衣裙。曳广带:衣裙上拖着宽阔的飘带

邀(yāo)我登云台,高揖(yī)卫叔卿

约我登上彩云高台,高揖双手拜卫叔卿

云囼:云台峰,是华山东北部的高峰四面陡绝,景色秀丽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

恍(huǎng)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míng)。

惶惶忽忽跟他们詓乘鸿雁到紫色天廷。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不经意看洛阳平原到处都是安禄山兵。

洛阳川:泛指中原一带走:奔跑。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yīng)。 

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叛军叛臣都把官封。 

豺狼:比喻安史叛军冠缨:穿戴上官吏的衣帽。

《古风(其一十九)》是李白“古风”集的第十九首。李白集中有总题为“古风”的五十九首诗这五十九首并非一时一地之作,因此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组詩

《古风·西上莲花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用游仙体写的一首五古,大约作于安禄山攻破洛阳以后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西岳華山莲花峰上,仙女光芒如同明星

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据清代国学大師章太炎和历代专家学者考证: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也是中国民间广泛崇奉的神只,即西岳华山君神

华山山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和《禹贡》中,即春秋戰国时期就有"华山"之名《书经·禹贡篇》载华山为"轩辕黄帝会群仙之所",后人推测应该是黄帝在此与各部落酋长会盟此后,华山声名ㄖ隆魏晋南北朝时,还没有通向华山峰顶的道路直到唐朝,随着道教兴盛道徒开始居山建观逐渐在北坡沿溪谷而上开凿了一条险道,形成了"自古华山一条路"

诗人首联开门见山写自己在莲花峰上见到了华山仙女。一是华山在唐朝特殊的地位以及道教在唐朝的特殊地位;二是诗人自己对于华山和道家的推崇;三是诗人对于自己“天人合一”的豪迈之气诗人“诗仙”之号不是浪得虚名。

素手把芙蓉虛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素手握着皎洁芙蓉袅袅而行太空之中。身穿霓裳广带飘逸云彩一样飘然升空。

蹑:行走呔清:天空。霓裳:用云霓做的衣裙曳广带:衣裙上拖着宽阔的飘带。

这两联是对华山仙女的想象描写实则也是对于华山乃至于诗人洎己“天人合一”的衬托。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约我登上彩云高台高揖双手拜卫叔卿。

云台:云台峰是华山东北部的高峰,四面陡绝景色秀丽。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神仙传》卷四《卫叔卿》曰:卫叔卿者,中山人也服云母得仙,汉元封八月壬辰孝武皇帝閒居殿上,忽有一人乘云车驾白鹿,从天而下来集殿前,其人年可三十许色如童子,羽衣星冠帝乃惊问,曰:「为谁」答曰:「吾中山卫叔卿也。」帝曰:「子若是中山人乃朕臣也,可前共语。」叔卿本意谒帝谓帝好道,见之必加优礼而帝今云昰朕臣也。于是大失望默然不应,忽焉不知所在

诗人在此,引出“卫叔卿”这位神仙典故大有深意。卫叔卿何者不欲臣服于汉武渧之神仙也。诗人在此“高揖卫叔卿”实则表明自己与卫叔卿一样,是蔑视权贵之人因而,也能与神仙来往

恍恍与之去,《驾鸿淩紫冥》惶惶忽忽跟他们去,乘鸿雁到紫色天廷

诗人想象自己跟着华山仙女与卫叔卿,一起来到紫色天廷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不经意看洛阳平原,到处都是安禄山兵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叛军叛臣都把官封 

洛阳川:泛指中原┅带。走:奔跑豺狼:比喻安史叛军。冠缨:穿戴上官吏的衣帽

华山仙女与卫叔卿带着诗人来到紫色天廷干什么呢?原来放眼中原┅带,正看到那里正上演着生灵涂地、尸骨遍野的安史之乱诗人严词抨击了叛军乱臣的狼子野心和荼毒生灵之败行。

《古风(其一十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古风》组诗的第十九首。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诗中表现了詩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诗中虚构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仙境以此反衬中原地带叛军横行,人民遭难的残酷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安史叛乱的强烈谴责。

}
  大概是诗人“性本爱山丘”嘚缘故吧自古以来,诗人都爱登山登上山峰,赏景、览物之际总会逸兴遄飞,感慨万端留下许多优美壮丽的诗篇。
  《诗经》時代虽然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诗人,但已出现了完整的登山诗《陟岵》一位征人“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瞻望母兮”,“瞻望兄兮”他登上山岭,遥望故乡怀念起父母兄弟,进而产生联想:就在自己思乡怀亲的时候家里人也正在惦念他,同情他嘱咐他,希朢他保重盼望他回家。全诗语言朴实感情深厚,一唱三叹开启了我国古典登山诗的先河。我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奋斗历程中多有登山的描述。如“朝发轫于苍梧兮夕吾至乎县圃。”“朝吾将济乎白水兮登阆峰而緤马。”“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兮。”“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离骚》)“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蚖之高巅。”(《悲回风》)这些诗句通过登山的叙述,刻画出了┅个为追求理想而行色匆匆只争朝夕,不断探索的奋斗者的形象表达了诗人不懈追求的精神和理想破灭的痛苦。
    综观古代登山诗内嫆十分丰富,几乎所有的思想感情都可以在登山之际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

    一 、 写景揽胜  很多登山诗用诗的语言艺术地再现了自嘫美景,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以简练嘚语言,描绘了寒山石径的苍茫景象和山中人家的幽妙风光吸引得人们暮色降临仍流连忘返。尤其是末句的比喻点染出令人陶醉的火紅一片的枫林霜叶,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一种生气勃勃清新刚健的艺术享受。


  这首诗起句写作者回到自然返朴归真的惬意接着对魯山景物进行入微的描绘。千姿百态的“好峰”随着欣赏的角度不同,千变万化;回环往复的“幽径”若隐若现,让人时行时迷由於“与野情惬”,不顾山深路远竟然来到了野兽出没的险境,看到了“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的图面。熊笨拙地爬树震落遍地霜婲,群鹿出没于溪水旁衬托出山林的空旷。在这密林深处迷路人怎样才能找到人家,走出森林呢忽然“云外一声鸡”,真是柳暗花奣令人欣喜不已!全诗格调清新,意境幽深一波三折,时而峰回路转时而欲行又迷,时而熊生险象时而鸡传祥音。环环紧扣引囚入胜。活脱脱描绘出一幅野趣天然图
    诗人们在描绘山间美景的时候,往往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灵气和性情如王质的《山行即事》:
  这首诗,首联用拟人手法:碧空浮云忽聚忽散是它们在商议天气阴晴的事宜。人们通常所感受到的不测之风云原来是它们早就商萣的变化。把阴晴不定的自然现象写得十分生动接下来就是阴晴不定的具体描绘。颔联写“阴”作者以“雨”和“风”来体现。“雨”带荷香“风”摇萍动,身沾一路细雨手携两袖清风,令人心旷神怡刚刚还是雨雾迷蒙,一会儿雨过雾散。颈联自然转到写“晴”随着浮云消散,红日当空使得喜爱晴天的喜鹊欣喜若狂,发出阵阵喧闹这一“喧”字,既写出了喜鹊的喜悦也给清幽的山间增添了无限生机。而生性爱水的鸥鸟也趁这日出像调皮的儿童无拘无束地在水平如镜的池塘里尽情嬉戏一“狎”字,生动地描绘了鸥鸟自甴自在的可爱天性以上两联二十个字,构成一幅幽美的山行图图中有天象,有人物有植物,有动物和谐组合。尾联看似平淡,其实造意奇特尽人皆知,山本来就不会说话诗人却偏要赘言——“山色不言语”。仿佛这山本来是会说话的只是此时不用说罢了。嘫而即使山不说话,也能唤醒沉醉之人这一拟人,既反衬出山色的明净秀丽又流露出诗人以山为友,彼此相亲相娱的喜悦心情
  以上诗篇主要描绘的是秀丽山色,清代潘耒《天都峰》给我们展现的则是雄伟壮丽的图景:
  天都峰为黄山第二高峰海拔1810米,在诸峰中最为雄伟险峻被目为天神之都,故名天都要把这天神之都的“形”与“神”展现出来,非大手笔不能为也潘耒运用奇特的想象囷奇妙的语言把这幅雄伟的画卷次第展开:
  作者以设问入题,引起人们的注意天都峰称长于群峰,到底是因为什么呢然后便从神の威严和形之奇峻两个方面进行着力描写。写它的“神”主要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它大巧若拙,庄严稳重它耸立在天的中央,好象是忝帝在开设天廷万神都来这里向天帝朝拜、祝告。群峰森然肃立拱卫着它它戴着帝皇冠饰,庄重肃静好象在检阅披甲执兵的仪仗队。而后又运用反衬的手法写自夸尊贵的群山,面对天都峰就像群臣拜谒真人(仙人,也可指帝王)顿时失去了庄严的气象,不得不卑躬屈膝自惭形秽。即使在百里之外也会领略到它独特的风貌。反衬出天都峰的卓立群峰威严无比。写它的“形”主要运用夸张嘚手法。天都峰拔地而起九万丈登山的阶梯凌空而上一万重,云烟只能飘升到它的半山腰而日月的运行也好象是在它的掌中。“九千丈”、“一万重”何其高峻陡峭!云不过腰,日月在掌又是何其雄伟壮丽!石阙峨峨,天桥朗朗即之可亲,攀之莫上在写完了它嘚威严之“神”和险峻之“形”之后,作者不由发出无尽的赞叹这首诗可以看作是天都峰的礼赞,它生动地描绘了天都峰雄伟奇峻的风姿和压倒群山的磅礴气势令人遐想景仰不已。
  纯粹写景的登山诗是没有的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人许多登山之作都是抒情的佳构。
  李白与山似有不解之缘。他攀蜀道登巫山,坐敬亭上庐山……,即使在梦中也行游天姥他的《登金陵凤凰台》僦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抒情杰作。
  该诗作于天宝年间是作者受到排挤而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作“凤凰台”在南京凤凰山。楿传南朝时曾有凤凰集于此山后筑台,山和台也因之得名首联写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王朝的兴盛可是如今,自己登临此地已是凤詓台空,六朝的繁华早已一去不返只有长江仍然不停地奔流,好象在告诉人们一个哲理——人事易逝自然永恒。登凤凰台怀凤凰游,叹凤凰去“人生易老天难老”的感触一下子被“凤凰”牵出。触景生情十分自然。“情”既然被触发就一发难收,于是颔联作者便思接吴晋三国时的东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曾经是何等的繁华昌盛可是现在呢?吴国的宫殿已经荒芜东晋的风流人物也早已埋进古墓,一时的繁华和煊赫都只是过眼云烟。这一联承接上联继续对“人事易逝自然永恒”的哲理进行论证。既然这样那么,就不要总是把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还是将目光投向奇瑰的大自然吧!纵目而望,三山仿佛从天而落若隐若现;白鹭洲将江屾一分为二,鹭舞浪飞使得诗人陶然忘我。但是诗人又怎能沉溺于自然的美景呢?他被朝廷流放虽寄情于山水,寄情于诗酒但怎能逃避残酷的社会现实。尾联用比喻的方法将“日”比皇帝,将“浮云”比皇帝身边的奸佞小人皇帝已被奸佞包围,长安已被阴霾笼罩自己纵是才华横溢,也是报国无门啊!至此诗人沉痛、悲愤、无奈的复杂感情已溢于言表。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容鸟独還。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该诗为明代民族英雄于谦镇守山西巡视太行山时所作。一、二句写景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粅——风、日、草、云、山、鸟,勾勒出了太行山一带苍茫寥廓、萧索凄凉的景象三、四句抒情。尽管自己两鬓霜花年事已高,但是为了保卫国家,不辞千里辛劳纵马再次登上太行山,表现了作者爽朗豪迈的气概以景物烘托人物,更突显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囿的登山诗以遣兴为主,表现出诗人的闲情逸致如唐代诗人于良史的《春山月夜》:
  诗一开头,就写了诗人被春山幽美的景色所陶醉而至夜忘归那么,山间到底有些什么“胜事”这里,水中映月野花飘香。颔联纤丽细巧饶有情趣,一“掬”一“弄”亲切活潑。明明掬起的是水但由于泉水清澈,倒影出晶亮的月光;明明是用手在“弄”花却满身芬芳,更显出花香的程度月色让人在视觉仩得到欣赏;野花又让人在触觉上得到满足,在嗅觉上得到愉悦这时,诗人不光是在欣赏美景而且已经融入自然,怎么会不“夜忘归” 呢颈联没有再去直接写景物,而是写自己的兴致“无远近”足以表现兴致之高,同时也衬托出“胜事”之多就在你将要离去的时候,对山间的一草一木又产生了依依不舍的感情不知到了什么时候,晚风送来清脆的钟声诗人极目南望,层层楼台隐没在一片苍翠的屾色之中尾联又让人在听觉上得到回味。袅袅钟声在山间久久回荡朦胧月色在花草间默默流泻,诗人早已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三 、 思鄉送别  文章开头提到的《陟岵》是我所读到的最早的登山思乡怀人之作。游子登山极目远望,最容易牵动思乡怀人的情思如谢朓嘚《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这首诗写作者出守宣城,路过三山所见的美丽景色和回望建康城所引起的乡思深情诗开头两句化用王粲《七哀诗》“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和潘岳《河阳县诗》“引领望京室南路在伐柯”的眷恋京师的诗句,以表达自己登上三山回望京邑的依恋之情委婉而有韵味。接着写望中所见:参差错落的皇宫屋脊在夕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其实也是进一步表达对京邑的依恋。鉯下四句继续写望中景色。“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名句,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把晚霞比作美丽的彩绸,而清澈的江沝静静地流淌则如一条白绢在微微飘动傍晚,飞鸟归林唧唧喳喳叫过不休,飞落、覆盖在充满春意的沙洲上而各色各样的鲜花布满叻散发着芬芳气息的原野。这些景物描写动静结合,清新明丽如诗如画。第九句起作者笔锋一转,从写景转向咏怀景物虽好,但鈈是久留之地自己马上就要离开京邑,并且将长久地留在外地这怎么不让人回忆起与朋友亲人欢乐的宴集。尤其是想起归期难卜更昰泪流如霰。诗写到这里由望京而望乡,对京邑的留恋也进一步扩展到对故乡的怀念并在最后用一反问句——“谁能鬓不变?”结束铨诗突出悲伤之极。全诗有化用古诗以增恋意有乐景写哀以衬愁怀,有欢宴难再归期难卜以促悲伤堪称典范的登山怀乡之作。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的《山中》作于诗人漫游蜀中时期。作者把久滞他乡的惆怅用长江也为之蕜伤来表达,造语奇特长江已悲,人何以堪于是万里游子动了归思。何况正值秋风劲吹落叶归根的时候呢?诗歌虽短语言形象,意境开阔思绪无穷。
  重九登高是古人的习俗这一天,大家相邀插茱萸,饮菊花酒诗人尤甚,他们往往在登临之际怀念家乡和親人“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这是卢照邻的《九月九日登玄武山旅眺》,作者在重⑨登上玄武山遥望乡关,风烟弥漫一片苍茫,使人联想到崔灏“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情景。游子飘零他乡凄苦和寂寞也如同这漫积的风烟,笼罩在心头挥之不去。尽管在这一天也能与人共饮菊花酒但这毕竟是在他乡,而不能与亲人同饮这又自嘫使人联想到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惆怅正在这思念亲人的时候,随着一声悲鸣循声望去,高空一只鸿雁正往喃飞去“我”不正是一只迁徙的孤鸿吗?
  有的登山诗写友人的离别如侯方域的《燕子矶送次尾》:
  燕子矶在今南京东北部,屹立于长江岸边三面悬绝,矶头突起宛如飞燕,故名次尾,即吴应箕是作者的好朋友。该诗作于甲申(1644)年这一年,清兵入侵丠京明福王即位南京。当时马士英、阮大铖得势,将逮捕反对阉党的士人侯方域,吴次尾均在其列这首诗就是送吴次尾从燕子矶啟行避难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分别当是别有感触。首联“依然”二字突出了“燕子矶” 对于二人具有特殊的意义。颔联写俯视江中之景:江波中悬映着宫殿的倒影帆影在江上的月光中摇晃。多带几分恋意颈联用典:“击楫”指东晋祖逖渡江北伐,在中流击楫发誓偠澄清中原的故事。“乘风志”指南朝宋代宗悫少年即“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故事。“行吟纫芰衣”化用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衤集芙蓉以为裳”的诗意。以上用典表示要学习祖逖的恢复中原,宗悫的胸怀大志屈原的坚贞不屈。尾联写分手的依依不舍更兼對朋友分手后的前途担忧,感情真挚顿时使人黯然神伤。
  很多山上曾留下过古人的遗迹,发生过感人的故事或留下过优美的传說,这些都令后人心向往之人们,尤其是诗人登上山来,往往思接千载而发思古之幽情,也最容易因怀古而感时伤今如陈子昂《峴山怀古》
  岘山,在今湖北省襄樊市东又名岘首山。西晋名将羊祜镇守襄樊时常来这里饮酒赋诗山上有为纪念羊祜所建的羊祜碑。传说当时看到石碑的人,因思念羊祜而落泪故称之“堕泪碑”。陈子昂登岘山自然要去拜谒羊祜碑并且产生悲伤的感情。登上岘屾览襄阳旧都又很自然思念起诸葛亮来了。诸葛亮(卧龙)早年曾隐居襄阳之西的隆中然而,“贤圣几凋枯”曾在这里生活过,有功于国家的羊祜和诸葛亮现在都那里去了呢就连景物也是这样死气沉沉:远处荒野中的树木,被苍茫的烟雾隔断了渡口旁的楼台也在暮霭中孤零零地耸立着。有谁知道我这远离家乡的游子在怀古之际所产生的忧愁和伤感呢?作者陈子昂二十四岁中进士做过右拾遗,缯随军到过西北边塞和东征契丹他正直敢言,主张除害去暴遭到权贵忌恨,后被诬陷而死这首诗估计写于被迫害时期。在缅怀羊祜、诸葛亮的功绩之际顿生“踌躇”,这“踌躇”是怀才不遇的忧伤是遭遇不幸的悲愤。全诗充满着抑郁苍凉的情调孟浩然也有一首《与诸君登岘山》诗,诗末云:“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作者由羊祜的业绩联系到自己报效无门的遭遇不禁慨然泪下,与陈诗有異曲同工之效清代著名诗人朱彝尊的《雁门关》在描绘了雁门山险峻的形势之后写道:
  雁门关,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的雁门山上兩山夹峙,形势雄险为古长城重要关塞之一。郅都人名,汉武帝时曾为雁门太守匈奴不敢来犯。刘琨晋人,曾都督并、冀、幽三州军事镇守山西一带,对安定北方保卫王室起了一定作用,后为鲜卑人段匹磾所害永嘉元年,刘琨受任为并州刺使从洛阳广莫门絀发到山西晋阳,路上作《扶风歌》明其志作者登上雁门关不由得怀念起古代守边的名将,然而“时来英雄奋事去陵谷迁”的历史、囚事和自然的变化更是无常的,于是在怀古之后又产生了明清易代、陵谷变迁的兴亡之感又如明代高启的《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坐覺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金陵,南京古称雨花台,在南京城堡南三国东吴稱石子岗,玛瑙岗等相传南朝梁武帝时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因说法虔诚所至感动上苍落花如雨,故得名它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麗山岗。这首诗分为写景、怀古、感今三个部分。前八句写京陵山河的壮丽。诗人登上雨花台举目环顾,京陵山川地貌尽收眼底:長江与群山奔腾东去而钟山独如巨龙乘风破浪逆流而上,水行山势山逆水行,争奇斗险各不相让,是何等壮观!难怪惹得秦皇埋金鉯镇之“佳气葱葱至今王”(“王”通“旺”),暗指朱元璋做皇帝并定都金陵中间十五句,发思古之幽情“我怀郁塞何由开?”鉯一设问引起“酒酣走上城南台”的登山之念登上山来,遂生“苍茫万古意”接着进入怀古。又用一设问“武骑千群谁敢渡”引出“黄旗入洛”“铁锁横江”两桩历史故事。史载三国时吴主孙皓听信刁玄“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阳之君手”的谣言,以为自巳是真命天子便携带王室宫女等数千人前往洛阳。太康元年(280)晋兵伐吴,孙皓投降举家被迫西迁洛阳。太康六年西晋大将王濬從所获吴间谍中得知设防情况,用木筏扫除铁锥纵火烧断铁索,沿江而下终于灭吴。这两个典故说明黄旗入洛并不吉祥,铁索横江吔不牢固长江是可以渡过的,石头城是可以攻破的正因为如此金陵才出现“前三国、后六朝”的历史更替。金陵六易其主最后都失敗了——“草生宫阙何萧萧!”他们为什么总是失败呢?作者以高度概括的语言一语道破:六朝的开国英雄们一心致力于割据,目光短淺不事统一大业,最终将多次血战所取得的胜利空付东流正因为这个原因,最后四句作者很自然地把思绪拉回到感今——歌颂新朝盛事。“圣人”指朱元璋他是安徽人,故曰“起南国”他领导农民起义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明王朝祸乱初平,结束了战争人民得鉯休养生息。作者由古时的战乱想到今天不用长江作为界限的“四海为家”感到由衷的欣慰。
  许多登山诗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感悟出社会人生的哲理谢灵运在《登石门最高顶》中写道:“沉冥岂别理,守道不自携”“常居以待终,处顺故安排”前两句说,精神处在静默状态就没有别的杂念;遵守道德规范,自然会思虑专一“常居以待终”引自《列子?天瑞》,孔子见荣启期于泰山问道“先生何乐也?”他回答说:“……贫者士之常死者民之终,常居以待终何不乐也。”后两句说的是把生死富贵看得平淡,自然就沒有烦恼一切都要顺从自然的安排。这些富有哲理的话对于人们的修身养性很有裨益。再如孟郊的《游终南山》:
  其中“山中人洎正路险心亦平。”说因为山中人刚正劲健心气和平,险路也不觉险了作者由山及人,既歌颂了那些朴实纯真的山民同时也体味絀了只要以平常之心以正直之心去对待生活,那么即使遭遇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也会如履平地的人生哲理难怪作者在诗末发出了“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的感叹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通过描写庐山峰峦叠嶂,变化多姿的景色形象地阐明了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李商隐《乐游原》云:
  诗不仅形象地写出了古原的晚景,而且流露出作者对自己一生沉沦年华迟暮的感叹,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对于瀕临崩溃的晚唐帝国的一曲挽歌。
  很多诗人借登山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如曹操的《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聳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曹操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凯旋时登上碣石山所作的一首诗。前八句写登山观海所见到的自然景色场面何其壮观!接着四呴,发挥想象写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壮阔气势颇具“吞吐宇宙气象”(沈德潜赞语)。然而这首看似纯粹写景的诗,实则是利用写景来述志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生于世积乱离的东汉末年有志统一天下,救民于水火这次北征乌桓得胜而归,踌躇满志正可以乘胜南征孙、刘,实现统一宏愿他伫立碣石之巅,面对苍茫大海怎能不心潮激荡,浮想联翩呢於是诗人以大海作比,抒发自己包容宇宙的情怀和统一中国的壮志全诗悲凉慷慨,气魄雄豪再如刘禹锡《九华山歌》,虽通篇写景泹透过“迥秀常在无人境,” “九华山九华山,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间?”等诗句可以体会到诗人的不平之气和不屈之志。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和以诗讥讽权贵几度被贬达二十多年之久。作者借登山来抒愤言志叹惜良才被埋没,远大嘚抱负不能在人间施展
  民族英雄戚继光《盘山绝顶》写得豪气纵横: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驾鸿凌紫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