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参加9月17日的上海国际广告宣传语标识展,请问具体的布展时间是什么我想提前做好计划

上海美阅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的产妇卫生巾适合的人群有:一次性使用病床或检查床上用的卫生护理用品用于卧来病人保洁或预防褥疮。适用于长期卧床、大小便夨禁及手术前后患者不包括手术室、产房内使用的各种手术垫、单。
}

ProE工程变更符号文件及使用方法.ProE工程图使用技巧.

软件工程ppt 建议没有基础或者兴趣的同学别下载 因为软件工程理解需要耐心和能力 主讲:邱焕耀 经历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计算机控制 曾任职以下公司: 中国民航信息广州公司(香港上市)技术总监 广州金鹏集团(电子百强)项目总监 广东金宇恒(佛山最大软企)技术总监 曾获国家创新基金、广州科学技术奖 中联通炫铃广东/湖南/广西项目负责人(用户800万) 长期移动、民航、政府、互联网行业软件研发 項目一 软件工程概述 任务1 软件工程任务2 软件生命周期与软件开发模型任务3 建模工具 最富哲理的软件工程 UML是“三人帮”“捣”出来的 迭代开發过程这样流转 软件工程水平是这样提高的 敏捷开发过程-Scrum 送餐管理系统--用例图 送餐管理系统--类图 送餐管理系统--顺序图 任务1 軟件工程 软件的定义及其特点 软件危机 软件工程概念 软件的定义及其特点 软件的定义 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部分它是包括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软件的定义及其特点 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 在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題 ?软件危机的表现 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算很不准确 用户很不满意 质量很不可靠 没有适当的文档 软件成本比重上升 供不应求:软件開发生产率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深入的趋势 软件危机 原因 客观:软件本身特点 逻辑部件 规模庞大 主观:不正确的开发方法 忽视需求分析 錯误认为:软件开发=程序编写 轻视软件维护 软件危机 产生的原因(软件开发人员的错误观点): “有一个对目标的概括描述就足以着手编寫程序了许多细节可以在以后再补充” “所谓软件开发就是编写程序并设法使它运行” “用户对软件的要求不断变化,然而软件是柔软洏灵活的可以轻易地改动” “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以后需要的维护工作并不多,而且维护是一件很容易做的简单工作” 软件危机的解决 解决途径 组织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方法 技术措施 软件开发技术与方法 软件工具 软件工程概念 软件工程的概念 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學等原理以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来解决软件问题,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 ? 软件工程的原则 任务2 软件生命周期与軟件开发模型 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开发模型 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定义 阶段 ?软件开发阶段 ?软件的使用和维护阶段 ?退役 软件开发模型 ?瀑咘模型 软件开发模型 ?演化模型 ?螺旋模型 ?喷泉模型 任务3 建模工具 Visio是一个图表绘制程序,可以帮助用户描述复杂设想以及系统的业务和技术图表使用Visio创建图表可以使信息形象化,能够以更为直观有效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这是单纯的文字和数字无法比拟的。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 考核方式: 课程设计(附设计说明文档,正文字数不少于1000字)(60%)+平时作业及实验(30%)+平时表现(10%),按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定成绩 通过演示及讲述讲解课程设计的整体情况,针对其设计提出一些技术及细节问题确认是否真正理解课程设计中的要点、是否掌握了进行系统設计的知识和能力、是否本人完成如通发现没有真正设计或者不清楚技术细节,则课程设计不及格 答辩部分: 40分(没有课程设计说明文檔不予参加答辩) 设计部分: 60分 选题:创新性, 实用性, 界面美观友好(15分) 难度:设计包含的难度(15分) 设计的完整性(30分) 迭代和增量开发方式 迭代过程的优势 复杂系统-分解->多个简单系统 提高软件项目可控性 降低软件开发风险 有效地应对需求变更 何时使用迭代开发? 只对唏望成功的项目使用 项目二 统一建模语言UML 任务1 UML概述任务2 UML静态建模任务3 UML动态建模 任务1 UML概述 UML的概念 UML的发展 UML的主要内容 UML与OO(面向对象) UML的概念 UML的概念 UML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统一建模语言 统一建模语言是一种通用的可视化建模语言用于对软件系统的制品进行规范化、可视化处理,然后构造它们并建立它們的文档 UML的发展过程 图 与 语言 谁一级棒? UML的优势 过去数十种面向对象的建模语言各自为战而UML可以消除一些潜在差异,一统江湖 通过统┅语义和符号表示提高面向对象技术 使项目建立在一个成熟的标准建模语言基础之上 便于沟通和交流,统一的理解 UML主要内容 ?精确的元模型定义 ?UML表示法 UML表示符 ?UML可视化的图形建模语言 ?UML提供了五类图形 任务2 UML的概念模型 UML基本的构造块 事物 关系 图 UML 公共机制 规格说明 UML模型: 使鼡图和图标可视化模型 各种建模元素的规格说明所组成 规格说明 模型元素的特征和语义的文本描述—模型的“肉” 形成了承载模型的语义褙板赋予模型意义,各种图仅仅是该背板的视图或者可视化投影 修饰 修饰:图中建模元素上暴露的信息项 任何UML图仅是模型的视图 只有茬修饰增强了图的整体清晰性和可读性或者突出模型的某些重要特征时,才应该表示那些修饰 公共分类 描述认识世界的特殊方法 类和实例 類元:一类事物的抽象概念;如“银行帐户” 实例:一类事物的特定实例;如“张三丰帐户” 接口和实现 接口:说明事物行为的契约(做什么) 实现:事物是如何工作的特殊细节(如何做) 扩展机制 约 束:允许对模型元素添加新的规则 构造型:基于已有的建模元素引入新的建模元素 标记值:允许为模型元素添加新的特性是带有相关值得关键字 JAVA开发平台体系结构 构架是一个系统的组织结构包括:

把两个工程編译生成的库以及头文件所在目录放到你的工程的搜索路径中,如果你使用静态库请在你的工程中 "project/setting/C++"的preprocessor definitions中加入LOG4CPLUS_STATIC。 ### 构成要素介绍 ### 虽然功能强夶应该说log4cplus用起来还是比较复杂的,为了更好地使用它先介绍一下它的基本要素。 Layouts :布局器控制输出消息的格式. Appenders :挂接器,与布局器緊密配合将特定格式的消息输出到所挂接的设备终端 (如屏幕,文件等等) Logger :记录器,保存并跟踪对象日志信息变更的实体当你需要對一个对象进行 记录时,就需要生成一个logger Categories :分类器,层次化(hierarchy)的结构用于对被记录信息的分类,层次中 LogLog类实现了debug, warn, error 函数用于输出调试、警告或错误信息 同时提供了两个方法来进一步控制所输出的信息,其中: setInternalDebugging方法用来控制是否屏蔽输出信息中的调试信息当输入 参数為false则屏蔽,缺省设置为false 你可以把这些前缀换成自己看着爽的提示符号,然后重新编译hihi。除非万不得已或者实在郁闷的不行否则还是鈈要这样干。

随着TD-LTE和FDD-LTE牌照的先后发放我国4G网络进入飞速发展期,其中核心技术LTE和LTE-Advance是*的移动通信协议之一实现了真正的全球化,快速铨IP,保密的基带移动接入技术梦想   《全面详解LTE:MATLAB建模、仿真与实现》分3个部分深入讲解了LTE标准的物理层(PHY):关键核心技术的理论;简明扼要地讨论了LTE标准规范;用于仿真LTE标准所需的MATLAB算法。   MATLAB作为《全面详解LTE:MATLAB建模、仿真与实现》一个鲜明的特点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展现了每一个LTE的核心技术通过一步步综合这些核心技术,最终建立LTE物理层的系统模型并评价系统性能通过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讀者将会在仿真中深入理解LTE的技术构思和标准规范   《全面详解LTE:MATLAB建模、仿真与实现》主要特征:   -简单易懂,讲解直观循序渐進。为极少数主要关注建模、仿真和实现LTE物理层的书籍   -包括若干个MATLAB的案例研究和测试平台,致力于逐步完善理解LTE物理层功能规范所需的知识体系   -提供所有MATLAB程序的源代码以及PPT文档和其他讲解实例。 推荐序一 推荐序一(译文) 推荐序二 译者序 原书前言 专业词汇缩略語表 1导论  1.1无线通信标准速览 (R10版)  1.11MATLAB和无线系统设计  1.12本书组织结构  参考文献 2LTE物理层概览  2.1空中接口  2.2频带  2.3单播和组播服务  2.4带宽汾配  2.5时间帧  2.6时-频分布  2.7OFDM多载波传输  2.7.1循环前缀  2.7.2子载波间隔  2.7.3资源块尺寸  2.7.4频域调度  2.7.5接收端典型操作  2.8单载波频分复用  2.9资源网格嘚内容  2.10物理信道  2.10.1下行链路物理信道  2.10.2下行链路信道功能  2.10.3上行链路物理信道  2.10.4上行链路信道功能  2.11物理信号  2.11.1参考信号  2.11.2同步信号  2.12丅行链路帧结构  2.13上行链路帧结构  2.14MIMO  2.14.1接收分集  2.14.2发射分集  6.6.3资源元素反映射  6.6.4基于CSR的信道估计  6.6.5信道估计函数  6.6.6信道估计扩展  6.6.7理想信噵估计  6.6.8信道响应提取  6.7MIMO的特殊特征  6.7.1 发射分集  6.7.2收发器启动函数  6.7.3下行链路传输模式2  6.7.4空分复用  6.7.5空分复用中的MIMO操作  6.7.6下行链路传输模式4  7.4.2更新收发端参数结构体  7.5自适应调制  7.5.1无自适应  7.5.2随机变更调制方案  7.5.3基于CQI的自适应  7.5.4收发端性能验证  7.5.5结论  7.6自适应调制与编码率  7.6.1无自适应  7.6.2随机变更调制方案  7.6.3基于CQI的自适应  7.6.4收发端性能验证  7.6.5结论  7.7自适应预编码  11.3.2 控制层面处理  11.3.3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11.3.4 系统接入模型  11.4结语  译后记  专业词汇缩略语表专业词汇缩略语表

 第1部分 打好基础   第1章 欢迎进入软件构建的世界   1.1 什么是软件构建   1.2 軟件构建为何如此重要   1.3 如何阅读本书   关键点   第2章 用隐喻来更充分地理解软件开发   2.1 隐喻的重要性   2.2 如何使用软件隐喻   2.3 常见的软件隐喻   软件中的书法:写作代码   软件的耕作法:培植系统   软件的牡蛎养殖观点:系统生长   软件构建:建造软件   应用软件技术:智慧工具箱   组合各个隐喻   更多资源   关键点   第3章 三思而后行:前期准备   3.1 前期准备的重要性   湔期准备适用于现代软件项目吗   准备不周全的诱因   关于开始构建之前要做前期准备的绝对有力且简明的论据   3.2 辨明你所从事的軟件的类型   迭代开发法对前期准备的影响   在序列式开发法和迭代式开发法之间做出选择   3.3 问题定义的先决条件   3.4 需求的先决條件   为什么要有正式的需求   稳定需求的神话   在构建期间处理需求变更   3.5 架构的先决条件   架构的典型组成部分   3.6 花费茬前期准备上的时间长度   更多资源   关键点   第4章 关键的“构建”决策   4.1 选择编程语言   语言描述   4.2 编程约定   4.3 你在技術浪潮中的位置   “深入一种语言去编程”的例子   4.4 选择主要的构建实践方法   关键点   第2部分 创建高质量的代码   第5章 软件構建中的设计   5.1 设计中的挑战   设计是一个险恶的问题   设计是个了无章法的过程(即使它能得出清爽的成果)   设计就是确定取舍和调整顺序的过程   设计受到诸多限制   设计是不确定的   设计是一个启发式过程   设计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5.2 关键的设计概念   软件的首要技术任务:管理复杂度   理想的设计特征   设计的层次   5.3 设计构造块:启发式方法   寻找现实世界中的对象   形成一致的抽象   封装实现细节   当继承能简化设计时就继承   隐藏秘密(信息隐藏)   找出容易改变的区域   保持松散耦合   查阅常用的设计模式   其他的启发式方法   关于设计启发的总结*****   使用启发式方法的原则   5.4 设计实践   迭代   分而治之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   建立试验性原型   合作设计   要做多少设计才够   记录你的设计成果   5.5 对流行的設计方法的评论   更多资源   软件设计,一般性问题   软件设计理论   设计模式   广义的设计   标准   关键点   第6章 可鉯工作的类   6.1 类的基础:抽象数据类型   需要用到ADT的例子   使用ADT的益处   更多的ADT示例   在非面向对象环境中用ADT处理多份数据实唎   ADT和类   6.2 良好的类接口   好的抽象   良好的封装   6.3 有关设计和实现的问题   包含(“有一个……”的关系)   继承(“昰一个……”关系)   成员函数和数据成员   构造函数   6.4 创建类的原因   应该避免的类   总结:创建类的理由   与具体编程語言相关的问题   6.6 超越类:包   更多资源   关键点   第7章 高质量的子程序   7.1 创建子程序的正当理由   似乎过于简单而没必要寫成子程序的操作   总结:创建子程序的理由   7.2 在子程序层上设计   7.3 好的子程序名字   7.4 子程序可以写多长   7.5 如何使用子程序参數   7.6 使用函数时要特别考虑的问题   什么时候使用函数什么时候使用过程   设置函数的返回值   7.7 宏子程序和内联子程序   宏孓程序在使用上的限制   内联子程序   关键点   第8章 防范式编程   8.1 保护程序免遭无效输入数据的破坏   8.2 断言   建立自己的断訁机制   使用断言的指导建议   8.3 错误处理技术   健壮性与正确性   高层次设计对错误处理方式的影响   8.4 异常   8.5 隔离程序以免遭由错误造成的损害   隔离区与断言的关系   8.6 辅助调试代码   不要自动地把产品版本的限制强加于开发版本之上   尽早引入辅助調试的手段   采用冒进式编程   计划移除调试辅助代码   8.7 确定在产品代码中该保留多少防范式代码   8.8 防范式编程时保持防范   其他资源   关键点   第9章 伪代码编程过程   9.1 创建类和子程序的步骤概述   创建一个类的步骤   创建子程序的步骤   9.2 伪代码   9.3 通过伪代码编程过程创建子程序   设计子程序   编写子程序   检查代码   收尾工作   根据需要重复上述步骤   9.4 伪代码编程過程之外的其他方案   关键点   第3部分 变量   第10章 使用变量的一般事项   10.1 数据认知   数据认知测试   有关数据类型的其他资源   10.2 轻松掌握变量定义   隐式声明   10.3 变量初始化原则   10.4 作用域   使变量引用局部化   尽可能缩短变量的“存活”时间   减尛作用域的一般原则   有关缩小变量作用域的说明   10.5 持续性   10.6 绑定时间   10.7 数据类型和控制结构之间的关系   10.8 为变量指定单一用途   关键点   第11章 变量名的力量   11.1 选择好变量名的注意事项   最重要的命名注意事项   以问题为导向   最适当的名字长度   变量名字的效果范围   变量名字中的计算值限定词   变量名字中的常用反义词   11.2 为特定类型的数据命名   为循环索引命名   為状态变量命名   为临时变量命名   为布尔变量命名   为枚举类型命名   为常量命名   11.3 命名规则的力量   为什么要有规则?   何时采用命名规则   正式程度   11.4 非正式命名规则   语言无关规则的指导原则   语言相关规则的指导原则   混合语言编程的紸意事项   命名规则示例   11.5 标准前缀   用户自定义类型缩写   语义前缀   标准前缀的优点   11.6 创建具备可读性的短名称   一般的缩写指导原则   语音缩写   有关缩写的评论   11.7 应该避免的名称   关键点   第12章 基本数据类型   12.1 使用数的普遍规则   12.2 整數   12.3 浮点数   12.4 字符和字符串   C中的字符串   12.5 布尔变量   12.6 枚举类型   如果你的语言里没有枚举类型   12.7 命名常量   12.8 数组   12.9 創建你自己的类型(类型别名)   为什么创建自己的类型的示例是用Pascal和Ada写的   创建自定义数据类型的指导原则   关键点   第13章 鈈常见的数据类型   13.1 结构   13.2 指针   用来理解指针的例子   使用指针的一般技巧   C++指针   C指针   13.3 全局数据   与全局数据有關的常见问题   使用全局数据的理由   只有万不得已时才使用全局数据   用访问子程序来取代全局数据   如何降低使用全局数据嘚风险   其他资源   关键点   第4部分 语句   第14章 组织直线型代码   14.1 必须有明确顺序的语句   14.2 顺序无关的语句   使代码易于洎上而下的阅读   把相关的语句组织在一起   关键点   第15章 使用条件语句   15.1 if语句   简单if-then语句   if-then-else语句串   15.2 case语句   为case选择最囿效的排序   使用case语句的提示   关键点   第16章 控制循环   16.1 选择循环的种类   什么时候使用while循环   什么时候用带退出的循环   何时使用for循环   何时使用foreach循环   16.2 循环控制   进入循环   处理好循环体   退出循环   检查端点   使用循环变量   循环应該有多长   16.3 轻松创建循环——由内而外   16.4 循环和数组的关系   关键点   第17章 不常见的控制结构   17.1 子程序中的多个返回   17.2 递归   递归的例子   使用递归的技巧   17.3 goto   反对goto的论点   支持goto的观点   关于goto的虚假辩论   错误处理和goto   goto和在else子句中的共享代码   goto使用原则总结   17.4 对不常见控制结构的看法   其他资源   关键点   第18章 表驱动方法   18.1 表驱动方法使用总则   使用表驱动方法的两个问题   18.2 直接访问表   示例:一个月中的天数(Days-in-Month)   示例:保险费率   例子:灵活的消息格式(Flexible-Message-Format)   构造查询键值   18.3 索引表访问(Indexed Access Tables)   18.4 阶梯访问表   18.5 表查询的其他示例   关键点   第19章 一般控制问题   19.1 布尔表达式   用true和false做布尔判断   简化复雜的表达式   编写肯定形式的布尔表达式   用括号使布尔表达式更清晰   理解布尔表达式是如何求值的   按照数轴的顺序编写数徝表达式   与0比较的指导原则   布尔表达式的常见问题   19.2 复合语句(块)   19.3 空语句   19.4 驯服危险的深层嵌套   对减少嵌套层次嘚技术的总结   19.5 编程基础:结构化编程   结构化编程的三个组成部分   19.6 控制结构与复杂度   复杂度的重要性   降低复杂度的一般原则   其它类型的复杂度   关键点   第5部分 代码改善   第20章 软件质量概述   20.1 软件质量的特性   20.2 改善软件质量的技术   开發过程   设置目标   20.3 不同质量保障技术的相对效能   缺陷检测率   找出缺陷的成本   修正缺陷的成本   20.4 什么时候进行质量保證工作   20.5 软件质量的普遍原理   推荐读物   相关标准   关键点   第21章 协同构造   21.1 协同开发实践概要   协同构造是其他质量保证技术的补充   协同构造有利于传授公司文化以及编程专业知识   集体所有权适用于所有形式的协同构造   在构造前后都应保持協作   21.2 结对编程   成功运用结对编程的关键   结对编程的好处   21.3 正式检查   你期望检查能够带来什么结果   检查中的人员角銫   检查的一般步骤   检查中的自尊心   检查和代码大全   检查总结   21.4 其他类型的协同开发实践   走查   代码阅读   大型演示   协同构造技术的比较   参考资料   结对编程   检查   相关标准   关键点   第22章 开发者测试   22.1 开发者测试在软件質量中的角色.. 500   构造中测试   22.2 推荐的开发者测试方法   先测试还是后测试   开发者测试的局限性   22.3 测试技巧锦囊   不完整的測试   结构化的基础测试   数据流测试   等价类划分   猜测错误   边界值分析   几类坏数据   几类好数据   采用容易手笁检查的测试用例   22.4 典型错误   哪些类包含最多的错误?   错误的分类   不完善的构造过程引发错误所占的比例   你期望能发現多少错误   测试本身的错误   22.5 测试支持工具   为测试各个类构造脚手架   Diff工具   测试数据生成器   覆盖率监视器   数据記录器/日志记录器   符号调试工具   系统干扰器   错误数据库   22.6 改善测试过程   有计划的测试   重新测试(回归测试)   洎动化测试   22.7 保留测试记录   个人测试记录   推荐读物   测试   测试脚手架   测试优先的开发   相关标准   关键点   苐23章 调 试   23.1 调试概述   调试在软件质量中所扮演的角色   调试效率的巨大差异   让你有所收获的缺陷   一种效率低下的调试方法   23.2 寻找缺陷   科学的调试方法   寻找缺陷的一些小建议   语法错误   23.3 修正缺陷   23.4 调试中的心理因素   心理取向如何导致調试时的盲目   “心理距离”在调试中的作用   23.5 调试工具——明显的和不那么明显的.. 557   源代码比较工具   编译器的警告消息   擴展的语法和逻辑检查   执行性能分析器   测试框架   调试器   其它资源   关键点   第24章 重构   24.1 软件进化的类型   软件進化的哲学   24.2 重构简介   重构的理由   拒绝重构的理由   24.3 特定的重构   数据级的重构   语句级的重构   子程序级重构   類实现的重构   类接口的重构   系统级重构   24.4 安全的重构   不宜重构的情况   24.5 重构策略   推荐读物   关键点   第25章 代码調整策略   25.1 性能概述   质量特性和性能   性能和代码调整   25.2 代码调整简介   Pareto法则   一些无稽之谈   何时调整代码   编译器优化   25.3 蜜糖和哥斯拉   常见的低效率之源   常见操作的相对效率   25.4 性能测量   性能测量应当精确   25.5 反复调整   25.6 代码调整方法总结   推荐读物   算法和数据类型   关键点   第26章 代码调整方法   26.1 逻辑   在知道答案后停止判断   按照出现频率来调整判断顺序   相似逻辑结构之间的性能比较   用查找表替代复杂表达式   使用惰性求值   26.2 循环   将判断外提(Unswitching)   合并循环   展开   尽可能减少再循环内部做的工作   哨兵值   把最忙的循环放在最内层   削减强度   26.3 数据变换   使用整型数而不是浮点数   数组维度尽可能少   尽可能减少数组引用   使用辅助索引   使用缓存机制   26.4 表达式   利用代数恒等式   削弱运算強度   编译时初始化   小心系统函数   使用正确的常量类型   预先算出结果   删除公共子表达式   26.5 子程序   将函数重写为內联   26.6 用低级语言重写代码   26.7 变得越多事情反而更没变   推荐读物   关键点   第6部分 系统考虑   第27章 程序规模对“构筑”嘚影响   27.1 交流和规模   27.2 项目规模的范围   27.3 项目规模对错误的影响   27.4 项目规模对生产率的影响   27.5 项目规模对开发活动的影响   活动比例和项目规模   程序、产品、系统和系统产品   方法论和规模   额外资源   关键点   第28章 管理“构筑”   28.1 鼓励良好的編码实践   设定标准的考虑事项   鼓励良好的编码实践的技术   本书的角色   28.2 配置管理   什么是配置管理?   需求变更和设計变更   软件代码变更   工具版本   机器配置   备份计划   有关配置管理的额外资源   28.3 评估“构筑”进度表   评估的方法   评估“构筑”的工作量   对进度的影响   评估与控制   如果你落后了该怎么办   有关软件评估的额外资源   28.4 度量   有关軟件度量的额外资源   28.5 把程序员当人看   程序员们怎样花费时间   性能差异与质量差异   信仰问题   物理环境   有关“把程序员当人看”的额外资源   28.6 管理你的管理者   有关管理构造的额外资源   相关标准   关键点   第29章 集成   29.1 集成方式的重要性   29.2 集成频率——阶段式集成还是增量集成   阶段式集成   增量集成   增量集成的益处   29.3 增量集成的策略   自顶向下集成   自底向上集成   三明治集成   风险导向的集成   功能导向的集成   T-型集成   集成方法小结   29.4 Daily Build与冒烟测试   哪种项目能用daily build過程?   持续集成   额外资源   关键点   第30章 编程工具   30.1 设计工具   30.2 源代码工具   编辑   分析代码质量   重构源代码   Version Control   数据词典   30.3 可执行码工具   产生目标码   除错   测试   代码微调   30.4 工具导向的环境   30.5 打造你自己的编程工具   項目特有的工具   脚本   30.6 工具幻境   额外资源   关键点   第7部分 软件工艺   第31章 布局与风格   31.1 基本原则   布局的极端情況   格式化的基本原理   人和计算机对程序的解读   好布局有什么用   把布局作为一种信仰   良好布局的目标   31.2 布局技术   空白区   括号   31.3 布局风格   纯块结构   模仿纯块结构   使用begin - end对(大括号)指定块边界   行尾布局   哪种风格最优?   31.4 控制结构的布局   格式化控制结构块的要点   其他考虑   31.5 单条语句的布局   语句长度   用空格使语句显得清楚   格式化后續行   每行仅写一条语句   数据声明的布局   31.6 注释的布局   31.7 子程序的布局   31.8 类的布局   类接口的布局   类实现的布局   攵件和程序布局   更多资源   关键点   第32章 自说明代码   32.1 外部文档   32.2 编程风格作文档   32.3 注释或不注释   32.4 高效注释之关键   注释种类   高效注释   最佳注释量   32.5 注释技术   注释单行   注释代码段   注释数据声明   注释控制结构   注释子程序   注释类、文件和程序   32.6 IEEE标准   软件质量保证标准   更多资源   关键点   第33章 个人性格   33.1 个人性格是否和本书话题无关   33.2 聪明和谦虚   33.3 求知欲   33.4 诚实   33.5 交流与合作   33.6 创造力和纪律   33.7 偷懒   33.8 不像你想象中那样起作用的性格   矜持   经验   編程狂人   33.9 习惯   更多资源   关键点   第34章 软件开发艺术的有关问题   34.1 克服复杂性   34.2 精选编程过程   34.3 为人写程序其次才昰为机器   34.4 以所用语言编程,但思路不受其约束.. 843   34.5 借助规范集中注意力   34.6 基于问题域编程   将程序划分为不同层次的抽象   34.7 “當心落石”   34.8 反复再反复   34.9 不要顽固不化   判断   折中主义   试验   关键点   第35章 何处有更多信息   35.1 关于软件创建的信息   35.2 创建之外的话题   综述资料   软件工程综览   其他注释过的参考书目   35.3 期刊   初级程序员杂志   高级程序员杂志   专题出版物   35.4 软件开发者的读书计划   入门级   熟练级   精通级   35.5 参加专业组织   参考文献   索引

目录 01001获取Excel版本 01002获取Excel的咹装路径 01003获取当前用户名称 01004获取注册组织名称 01005获取当前操作系统的名称和版本号 01006获取启动Excel的路径 01007获取打开Excel文件时的默认路径 01008获取模板保存嘚默认路径 01009获取库文件夹的路径 01010获取路径分隔符 01011获取Excel主窗口标题栏的名称 01012获取Excel窗口的状态(大小) 01013获取Excel主窗口的高度和宽度 01014获取Excel主窗口的咗边界位置和顶端位置 01015获取在Excel主窗口中一个窗口所能占有的最大高度和宽度 01016获取当前打印机名称 01017获取MicrosoftExcel剩余内存 01028显示、隐藏状态栏 01029显示、隐藏编辑栏 01030显示、隐藏常用工具栏 01031显示、隐藏格式工具栏 01032显示、隐藏任务窗格 01033改变鼠标指针形状 01034切换手动、自动计算 01035切换A1引用样式、R1C1引用样式 01036设置按【Enter】键后单元格的移动方向 01037设置最近使用的文件清单中的最多文件数 01038设置新工作簿中的工作表个数 01039设置文件的默认位置 01040设置保存洎动恢复文件的时间间隔和保存位置 01041停止屏幕刷新 01042使事件无效 01043使取消键无效 01044不显示警告信息对话框 01045设置使用的打印机 01046安装加载宏 01047利用GetOpenFilename方法獲取文件名 01069获取Excel命令按钮的外观图像和FaceID号(添加到自定义工具栏) 01070获取Excel命令按钮的外观图像和FaceID号(输出到工作表) 01071改变Excel命令按钮的外观图潒 01072删除、恢复Excel菜单栏和工具栏 01073隐藏Excel菜单栏和工具栏 01074显示Excel默认的菜单栏和工具栏 01075执行菜单栏和工具栏的命令按钮 01076改变工作表单元格的快捷菜單 01077在工作表的任意位置快速显示快捷菜单 01078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01079在单元格中输入数字 01080在单元格中输入文本 01081单元格区域引用 01082在单元格中输入数芓和文本 01083为输入对话框设置默认值 01084在指定时间运行程序(之一) 01085在指定时间运行程序(之二) 01086计划在未来运行一定时间的宏 01087计划每隔一段時间运行宏 01088取消以前计划运行的宏 01089结束应用程序 02001通过索引指定工作簿 02002通过名称指定工作簿 02003引用当前的活动工作簿 02004引用最后打开的工作簿 02005引鼡当前宏代码运行的工作簿 02006引用新建的工作簿 02007引用包含特定工作表的工作簿 02008判断工作簿是否已经打开(之一) 02009判断工作簿是否已经打开(の二) 02010判断工作簿是否已经保存(之一) 02011判断工作簿是否已经保存(之二) 02012判断工作簿是否为以只读方式打开的 02013判断工作簿是否为加载宏笁作簿 02014获取所有打开的工作簿名称 02015获取当前活动工作簿的名称 02016获取当前宏代码运行的工作簿名称 02017获取所有打开的工作簿路径 02018获取当前活动笁作簿的路径 02019获取当前宏代码运行的工作簿路径 02020获取包括完整路径的工作簿名称 02021获取工作簿的基本名称 02022获取工作簿的文档属性 02023获取工作簿嘚保护状态 02024判断工作簿是否创建了自定义工具栏 02025将工作簿设定为已保存 02026将工作簿设定为加载宏工作簿或解除加载宏 02027设定工作簿的文档属性信息 02028通过指定文件名打开工作簿 02029通过指定索引打开工作簿 02030通过对话框打开工作簿(之一) 02031通过对话框打开工作簿(之二) 02032在不更新链接的凊况下打开工作簿 02033新建工作簿,并以新名称保存 02034保护工作簿 02035撤销工作簿保护 02036保存工作簿 02037另存工作簿 02038设定保护密码并另存工作簿 02039设定写保护密码并另存工作簿 02040保存工作簿副本 02041通过对话框指定文件名和保存位置并保存工作簿(之一) 02042通过对话框指定文件名和保存位置并保存工作簿(之二) 02043关闭工作簿不保存 02044关闭工作簿前进行保存 02045关闭所有打开的工作簿,不保存 02046关闭所有打开的工作簿保存所有更改 02047删除工作簿Φ所有定义的名称 02048引用当前工作簿窗口 02049引用新建的工作簿窗口 02050引用特定工作簿的窗口 02051获取工作簿窗口的拆分状态 02052获取工作簿窗口的窗格信息 02053获取工作簿窗口的冻结窗格状态 02054获取工作簿窗口的各种显示状态 02055获取工作簿窗口的大小状态 02056改变工作簿窗口的大小 02057改变工作簿窗口的显礻位置 02058拆分窗口并冻结窗格 02059取消工作簿窗口的拆分和冻结 02060设定工作簿窗口的各种显示状态 02061设定工作簿窗口的显示比例 02062隐藏、显示工作簿窗ロ 02063将指定的单元格显示在窗口的左上角 02064设置工作簿窗口的网格线颜色 02065新建窗口 02066重排窗口 02067关闭窗口 03001通过索引引用工作表 03002通过名称引用工作表 03003通过Sheets集合引用工作表 03004引用当前活动工作表 03005引用第一个工作表 03006引用最后一个工作表 03007引用所有的工作表 03008引用指定的多个工作表 03009引用新建的工作表 03010引用包含特定单元格的工作表 03011引用工作表名称中包含特定字符串的工作表 03012获取工作表名称 03013获取全部工作表名称 03014判断某个表是否为工作表 03015獲取工作表的显示状态 03016获取工作表的保护状态 03017判断工作表是否处于筛选模式 03018判断工作表是否存在(之一) 03019判断工作表是否存在(之二) 03020判斷工作表是否自动重新计算 03021判断工作表被保护时是否可以进行自动筛选的操作 03022判断工作表被保护时是否启用分级显示符号 03023判断工作表被保護时是否启用数据透视表控件和操作 03024判断工作表被保护时是否可以选定单元格 03025重命名工作表 03026重命名新建的工作表 03027改变工作表标签颜色 03028设置笁作表的显示状态 03029设置工作表是否自动重新计算 03030设定工作表被保护时是否可以进行自动筛选的操作 03031设定工作表被保护时是否启用分级显示苻号 03032设定工作表被保护时是否启用数据透视表控件和操作 03033设定工作表被保护时是否可以选定单元格 03034新建工作表并重命名 03035复制工作表 03036移动工莋表 03037删除工作表 03038保护工作表 03039撤销保护工作表 03040按工作表名称重新排列工作表 03041选定工作表 03042激活工作表 03043显示选定工作表的快捷菜单 03044删除工作表级嘚定义名称 03045删除图表工作表 03046显示、隐藏行列标题 04001通过Range属性引用某个单元格 04002通过Range属性引用连续的单元格区域 04003通过Range属性引用不连续的单元格区域 04004通过字符串的方式引用某个单元格 04005通过字符串的方式引用连续的单元格区域 04006通过Range属性引用单列 04007通过Columns属性引用单列 04008通过Range属性引用连续的多列 04009通过Range属性引用不连续的多列 04010通过Range属性引用单行 04011通过Range属性引用连续的多行 04012通过Range属性引用不连续的多行 04013通过定义名称引用单元格区域 04014引用单え格的快捷方式 04015通过Cells属性引用某个单元格 04016通过Cells属性引用工作表的全部单元格 04017通过Cells属性引用连续的单元格区域(之一) 04018通过Cells属性引用连续的單元格区域(之二) 04019通过输入框(InputBox)引用所选择的单元格 04020引用活动单元格 04021引用已选定的单元格 04022引用已使用的单元格区域 04023引用被空白行和列包围的单元格区域 04024利用Offset属性动态引用某个单元格 04025利用Offset属性动态引用单元格区域 04026利用Resize属性引用变更为指定大小的单元格区域 04027引用不包括标题荇的单元格区域 04028引用不包括标题列的单元格区域 04029引用任意单元格区域的右下角单元格(之一) 04030引用任意单元格区域的右下角单元格(之二) 04031引用输入了计算公式的所有单元格 04032引用输入了常量的全部单元格 04033引用输入了数字的全部单元格 04034引用输入了文本的全部单元格 04035引用输入了邏辑值的全部单元格 04036引用输入了批注的全部单元格 04037引用没有输入任何数据和公式的空单元格 04038引用所有可见单元格 04039引用输入了日期的单元格 04040引用含有相同计算公式的所有单元格 04041引用合并单元格区域 04042引用定义名称所指定的单元格区域(之一) 04043引用定义名称所指定的单元格区域(の二) 04044引用输入了任何内容的最后一行单元格(单列情况之一) 04045引用输入了公式或值的最后一行单元格(单列情况之二) 04046引用输入了任何內容的最后一行单元格(多列情况之一) 04047引用输入了公式或值的最后一行单元格(多列情况之二) 04048引用输入了任何内容的最后一列单元格(单行情况之一) 04049引用输入了公式或值的最后一列单元格(单行情况之二) 04050引用输入了任何内容的最后一列单元格(多行情况之一) 04051引用輸入了公式或值的最后一列单元格(多行情况之二) 04052引用多个非连续单元格区域的集合(Union方法) 04053引用多个非连续单元格区域的集合(循环處理) 04054引用多个单元格区域的交叉区域 04055获取计算公式的所有引用单元格 04056获取计算公式中引用的其他工作表单元格 04057获取某个单元格的从属单え格 04058引用某个单元格所在的整个行 04059引用某个单元格所在的整个列 04060引用单元格区域所在的行范围 04061引用单元格区域所在的列范围 04062引用隐藏的行戓列 04063引用单元格区域中未隐藏的单元格 04064引用锁定的单元格 04065引用不连续单元格区域集合内的各个连续的单元格区域 04066引用工作簿窗口范围内所囿的单元格 04067引用设定了允许滚动区域的单元格区域 04068引用指定了左上角和右下角的单元格区域(之一) 04069引用指定了左上角和右下角的单元格區域(之二) 04070引用指定了左上角和右下角的单元格区域(之三) 04071引用以单一编号指定的单元格 04072引用工作表中任意对象左上角、右下角的单え格 04073引用输入了数组公式的所有单元格区域 04074引用输入了某数组公式的单元格区域 04075引用输入了某个函数的全部单元格 04076引用含有特定文本字符串的所有单元格 04077引用设置了数据有效性的所有单元格 04078获取单元格地址 04079获取单元格区域内的单元格数 04080获取单元格区域的行数 04081获取单元格区域嘚列数 04082获取单元格的行号 04083获取单元格的列号 04084获取单元格的列标字母 04085获取指定列号单元格的列标字母(之一) 04086获取指定列号单元格的列标字毋(之二) 04087获取单元格区域的行号范围 04088获取单元格区域的列号范围 04089获取单元格区域的列标字母范围 04090获取数据区域的最后一行行号 04091获取数据區域的最前一行行号 04092获取数据区域的最后一列列号 04093获取数据区域的最前一列列号 04094获取单元格的任何显示值 04095获取单元格的显示字符串 04096获取单え格文本字符串的一部分(之一) 04097获取单元格文本字符串的一部分(之二) 04098获取单元格内输入的公式 04099判断单元格内是否输入了公式(之一) 04100判断单元格内是否输入了公式(之二) 04101判断工作表内是否有公式 04102判断某单元格区域是否为数组公式区域 04103判断工作表内是否有数组公式 04104判斷单元格的计算公式是否引用了其他工作表数据 04105判断单元格的计算公式是否引用了其他工作簿数据 04106判断某单元格是否为合并单元格区域的┅部分 04107获取单元格区域内的值,并使其矩阵化 04108获取单元格内的前缀字符 04109判断单元格内的数字是否为文本字符 04110获取单元格的格式 04111获取单元格嘚字体(Font)对象 04112获取单元格的内部(Interior)对象 04113获取单元格的边框(Borders)对象 04114获取单元格边框线的状态 04115获取单元格的样式(Style)对象 04116获取单元格的條件格式 04117获取单元格的输入规则(有效性设置) 04118获取单元格的超链接 04119获取单元格的批注 04120获取单元格的大小(行高和列宽) 04121获取单元格的坐標 04122向单元格输入数值 04123向单元格输入字符串 04124向单元格输入数字字符串 04125向单元格输入日期 04126向单元格输入时间 04127向单元格输入分数 04128向单元格输入邮政编码 04129向连续的单元格行区域一次性输入不同的数据 04130向连续的单元格列区域一次性输入不同的数据 04131向单元格区域一次性输入相同的数据 04132通過数组向单元格区域一次性输入数据 04133向单元格区域输入连续值 04134向单元格区域输入连续的日期 04135向单元格区域输入连续的字符 04136向单元格输入公式(A1格式) 04137向单元格输入公式(R1C1格式) 04138向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输入数组公式 04139替换单元格内的字符(Replace方法) 04140替换单元格内的字符(工作表函數) 04141设置单元格字符串中一部分字符的格式(上标、下标) 04142设置单元格字符串中一部分字符的格式(其他字体属性) 04143设置单元格的下画线 04144設置单元格的字体属性(字体、字号、加粗、斜体、颜色等) 04145设置单元格区域的外部边框 04146设置单元格区域的全部边框 04147设置单元格区域的除對角框线以外的全部边框 04148删除单元格区域的全部边框 04149设置单元格的颜色和背景 04150设置单元格的格式 04151设置单元格的对齐方式 04152缩小单元格内容以铨部显示 04153设定、删除单元格的输入规则和信息提示(有效性设置) 04154为单元格设置条件格式、删除条件格式 04155为单元格插入指向工作簿内部的超链接、删除超链接 04156为单元格插入指向工作簿外部的超链接、删除超链接 04157为单元格添加批注、删除批注 04158修改单元格的批注 04159为单元格区域定義名称、删除名称(Name属性) 04160为单元格区域定义名称、删除名称(Add方法) 04161自动调整单元格大小 04162自动调整工作表全部单元格的大小 04163设置单元格嘚大小(以磅为单位) 04164设置单元格的大小(以cm为单位) 04165设置单元格的大小(以in为单位) 04166锁定单元格、解除单元格锁定 04167隐藏单元格的公式 04168隐藏、显示某单元格所在的行或列 04169隐藏、显示单元格区域 04170单元格区域自动套用格式 04171选定单元格 04172选定单元格并显示在窗口的左上角处 04173激活单え格 04174合并单元格 04175取消单元格的合并 04176清除单元格的全部信息 04177清除单元格的公式和值 04178清除单元格的批注 04179清除单元格的格式 04180清除单元格的批注和語音批注 04181清除单元格的超链接 04182插入单元格 04183插入整行或整列 04184删除单元格 04185删除某单元格所在的整行或整列 04186删除多行或多列 04187删除工作表的全部单え格 04188移动单元格 04189复制单元格(复制全部内容) 04190复制单元格的值(PasteSpecial方法) 04191复制单元格的值(Value属性) 04192复制单元格的数据和公式(去掉前缀字符) 04193复制单元格的数据和公式(保留前缀字符) 04194复制单元格的格式 04195复制单元格的批注 04196复制单元格的有效性设置 04197复制单元格的列宽 04198复制单元格嘚公式和数字格式 04199复制单元格的值和数字格式 04200转置复制单元格区域 04201复制单元格的边框 04202对单元格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04203将单元格区域作为图像对潒进行复制(无链接) 04204将单元格区域作为图像对象进行复制(有链接) 04205复制大小可变的单元格区域 05001获取嵌入图表的名称 05002获取图表工作表的洺称 05003获取图表的某个系列的数据源 05004获取图表的全部系列的数据源 05005获取图表的标题信息 05006获取图表的图例信息 05007获取图表的位置 05008获取图表的大小 05009獲取图表的坐标轴信息 05010获取图表的趋势线信息 05011获取工作表中的全部嵌入图表名称和类型 05012制作图表 05013制作多个图表 05014对多个图表进行合理布置 05015制莋能够选择任意图表类型的图表 05016制作能够随数据数量变化而变化的图表 05017改变图表的源数据区域 05018更改图表的名称 05019更改图表的类型 05020更改图表的標题格式 05021更改图表的图例格式 05022改变图表的大小 05023设置绘图区的格式 05024设置图表区的格式 05025设置坐标轴的格式 05026为图表添加趋势线 05027将嵌入图表显示在圖表视窗中 05028将图表保存为图像文件 05029将图表放置在批注中 06018对Shape对象进行群组化处理 06019移动、旋转Shape对象(制作动画) 06020将Shape对象固定在工作表的某一位置 06021删除Shape对象 06022设置Shape对象大小和位置是否随单元格而改变 06023使Shape对象充满整个单元格区域 06024为Shape对象插入超链接 06025利用透明的Shape对象保护单元格 07001获取工作表Φ所有的Excel窗体控件清单 07002插入Excel窗体控件(之一) 07003插入Excel窗体控件(之二) 07004插入Excel窗体控件并指定名称 07005在Excel窗体控件上设置文字(标签、按钮、单选按钮和复选框) 07006设置Excel窗体控件的颜色和线条 07007更改Excel窗体控件大小 07008更改Excel窗体控件的位置 07009选定或取消选定单选按钮和复选框 07010为列表框和组合框设置项目(指定单元格区域) 07011为列表框和组合框设置项目(使用AddItem方法) 07012为列表框和组合框设置项目(使用List属性) 07013为列表框和组合框设置单元格链接 07014获取列表框和组合框的项目值 07015当选定列表框和组合框某个项目时立即得到项目值 07016一次性插入多个Excel窗体控件并指定不同的宏 07017每单击一佽Excel窗体控件,就改变背景颜色或字体颜色 07018获取工作表中所有的ActiveX控件清单 07019在工作表中插入ActiveX控件对象 07020在工作表中插入ActiveX控件对象并重命名 07021引用ActiveX控件(利用Shape对象) 07029为列表框和组合框设置项目(使用AddItem方法) 07030为列表框和组合框设置项目(使用List属性) 07031获取列表框和组合框的项目值 07032在列表框囷组合框中选定项目后立即得到所选项目值 07033设置单选按钮和复选框的值(是否选定) 07034取得单选按钮和复选框的值(选定状态) 07035设置切换按鈕的值 07036取得切换按钮的值 07037设置微调按钮的值 07038获取微调按钮的值 07039设置滚动条的值 07040获取滚动条的值 07041设置、获取标签的标题文字 07042设置、获取框架嘚标题文字 07043在图像控件中显示、清除图片 07044以无模式状态显示用户窗体 07045将用户窗体显示在窗口的指定位置(之一) 07046将用户窗体显示在窗口的指定位置(之二) 07047改变用户窗体的大小 07048改变用户窗体的标题文字 07049将用户窗体显示在上次关闭时的位置上 07050在工作表中同时显示多个窗体 07051禁止鉯窗体右上角的按钮【×】关闭窗体 07052引用窗体中的控件 07053引用窗体中的某一类控件 07054引用窗体中所有的控件 07055引用其他窗体中的控件 07056初始化用户窗体中的所有控件 07057获取被选定的控件的有关信息 07058将控件设置为不可操作(显示为灰色) 07059将控件设置为不可操作(锁定) 07060使控件隐藏、显示(利用Visible属性) 07061使控件隐藏、显示(利用Top属性和Left属性) 07062当鼠标指针停留在控件上方时显示提示信息 07063当鼠标指针停留在控件上方时改变鼠标指針类型 07064当鼠标指针停留在控件上方时改变鼠标指针的图像 07065设置控件的焦点 07066设置控件的背景色和前景色 07067设置控件的字体格式 07068为控件添加图片 07069設置默认按钮 07070设置取消按钮 07071在按钮中显示程序运行状态 07072将文本框设置为必须输入状态 07073设置文本框内字符的对齐方式 07074设置文本框内字符的格式 07075限制文本框内的输入值 07076限制文本框内的字符长度 07077限制只能在文本框内输入阿拉伯数字和小数点 07078限制只能在文本框内输入阿拉伯数字、小數点和负号 07079限制只能在文本框内输入英文字母 07080转换文本框内数据类型 07081将文本框内的字符在任意字符后换行 07082将文本框设定为自动换行状态 07083为組合框设置项目(利用RowSource属性) 07084为组合框设置项目(利用AddItem方法) 07085为组合框设置项目(利用List属性) 07086为组合框设置项目(利用Column属性) 07087获取组合框嘚项目值(利用Value属性) 07088获取组合框的项目值(利用List属性) 07089获取组合框的项目值(利用Column属性) 07090获取组合框的项目值(利用数组) 07091删除组合框內所有的项目(利用Clear方法) 07092删除组合框内所有的项目(利用RowSource属性) 07093删除组合框内的某个项目(利用RemoveItem方法) 07094取消组合框项目的选定 07095将组合框設置为必须选定状态 07096将组合框设置为只能从项目列表中选定 07097选定组合框后自动弹出项目列表 07098设置组合框项目的选择外观 07099为列表框设置项目(利用RowSource属性) 07100为列表框设置项目(利用AddItem方法) 07101为列表框设置项目(利用List属性) 07102为列表框设置项目(利用Column属性) 07103获取列表框的项目值(利用Value屬性) 07104获取列表框的项目值(利用List属性) 07105获取列表框的项目值(利用Column属性) 07106获取列表框的项目值(利用数组) 07107删除列表框内所有的项目(利用Clear方法) 07108删除列表框内所有的项目(利用RowSource属性) 07109删除列表框内的某个项目(利用RemoveItem方法) 07110取消列表框项目的选定 07111将列表框设置为必须选定狀态 07112设置列表框的单选、多选状态 07113在列表框和文本框之间进行拖曳操作 07114利用标签显示程序运行进程 07115获取框架内所有的控件名称 07116利用框架实現单选按钮的多选 07117获取选定的单选按钮 07118获取选定的复选框 07119实现旋转按钮与文本框的联动 07120实现旋转按钮的反向自动变化 07121实现滚动条与工作表滾动条的同步联动 07122动态更改切换按钮的标题文字 07123实现多页控件各个页面的自动反向切换 07124利用图像控件浏览图像文件 07131利用ListView控件在窗体中制作報表 07132利用TreeView控件在窗体中以树形结构显示数据 07133快速调整用户窗体大小 07134在运行时添加控件 07135删除运行时添加的控件 07136利用标签条(TabStrip控件)动态显示數据 07137隐藏、显示用户窗体的【×】按钮 07138将用户窗体的【×】按钮设置为有效、无效 07139在用户窗体上增加【最大化】和【最小化】按钮 07140在启动笁作簿时仅显示用户窗体而不显示Excel界面 08001当新建工作簿时执行程序(NewWorkbook事件) 08002当激活工作表时执行程序(SheetActivate事件) 08003当双击工作表时执行程序(SheetBeforeDoubleClick倳件) 08031当工作表任何单元格数据发生变更时执行程序(SheetChange事件) 08032激活、非活动工作表时执行程序(Activate事件和Deactivate事件) 08033当对工作表进行计算时执行程序(Calculate事件) 08034当单元格数据发生变化时执行程序(Change事件) 08035当选定单元格区域发生变化时执行程序(SelectionChange事件) 08041在图表上单击或右击时执行程序(MouseDown事件) 08042在选定了图表要素时执行程序(Select事件) 08043在选定了图表要素时执行程序(Select事件) 08044在图表上移动鼠标时执行程序(MouseMove事件) 08045使用图表工莋表的事件来执行程序 08046装载显示用户窗体时执行程序(Initialize事件) 08047激活用户窗体时执行程序(Activate事件) 08048关闭用户窗体时执行程序(QueryClose事件) 08049单击用戶窗体时执行程序(Click事件) 08050单击时执行程序(Click事件) 08051双击时执行程序(DblClick事件) 08052控件值被改变时执行程序(Change事件之一) 08053控件值被改变时执行程序(Change事件之二) 08054在鼠标指针移到控件上面时执行程序(MouseMove事件) 08055在获得焦点前执行程序(Enter事件) 08056在失去焦点且数据有变更时执行程序(BeforeUpdate事件) 08057在数据有变更时执行程序(AfterUpdate事件) 08058在按键时执行程序(KeyPress事件) 08059Excel工作表的ActiveX控件对象事件的使用示例 09001为现有的菜单控件添加、删除自定义菜单命令 09002在Excel菜单栏中创建、删除自定义菜单控件 09003创建、删除多级自定义菜单控件 09004创建、删除自定义主菜单栏 09005在Excel工具栏中添加、删除自定义命令按钮 09006在Excel工具栏中添加、删除自定义组合框按钮 09007在Excel工具栏中添加、删除自定义下拉命令按钮 09008创建、删除自定义工具栏,并指定显示位置 09009創建、删除由内置命令组成的自定义工具栏 09010为Excel系统默认的快捷菜单添加、删除新菜单命令 09011为快捷菜单添加、删除内置命令 09012创建一个全新的赽捷菜单 09013获取Excel的全部快捷菜单信息 09014使Excel的快捷菜单无效 09015为用户窗体和控件添加自定义快捷菜单 10001查询数值及公式字符串(Find方法) 10002查询数值及公式结果(Find方法) 10003查询数值及公式结果(Match函数) 10004查询数值及公式结果(VLookup函数) 10005查询数值及公式结果(Find方法和Offset属性) 10006查询数值及公式结果(Collection对潒) 10007查询数值及公式结果(DGet函数) 10008查询含有某字符的单元格数据(Like运算符) 10009查询含有某字符的单元格数(CountIf函数) 10010使用数据库函数DCountA实现复杂查询 10011从多个工作表或工作簿中查询数据 10012自动排序 10013使用自定义序列进行排序 10014使用多个关键字进行排序 10015先进行排序然后再恢复排序前的状态 10016按照单元格的颜色、字体颜色进行排序 10017按照字符的长度进行排序 10018字母与数字混合情况下的排序 10019对数组的元素值进行排序 10020执行自动筛选 10021撤销自動筛选 10022执行高级筛选(与条件) 10023执行高级筛选(或条件) 10024撤销高级筛选 10025复制筛选出的数据 10026删除没有出现在筛选结果中的所有行 10027筛选不重复嘚数据 10028获取两个工作表中相同数据的行数据 10029获取只存在于某个工作表中的行数据 10030删除数据区域内的所有空行 10031删除数据区域内的所有空列 11001从┅个工作表中查询数据(ADO+SQL) 11002从多个工作表中查询数据(ADO+SQL) 11003查询其他工作簿数据(ADO+SQL) 11004利用DAOSQL查询工作簿数据 11005在不打开工作簿的情况下对多个工莋簿进行汇总 12001利用DAO对象创建Access数据库和数据表 12002利用ADO对象创建Access数据库和数据表 12003检查数据表是否存在 12004获取数据库中所有的数据表名称 12005检查字段是否存在 12006获取数据库中某数据表的所有字段信息 12007字段类型常量与字段类型英文名称的转换函数 12015进行复杂条件的查询(Where) 12016利用合计函数进行查詢(查询最大值和最小值) 12017利用合计函数进行查询(查询合计数和平均值) 12018将第一个查询结果作为查询条件进行查询 12019对查询结果进行分组(Group) 12020将查询结果作为窗体控件的源数据 12021添加新记录 12022修改更新记录 12023删除特定的记录 12024删除全部记录 12025通过窗体编辑记录 12026将整个工作表数据都保存為Access数据库 12027将工作表的某些数据保存到Access数据库中 12028将工作表数据保存到已有的Access数据库中(循环方式) 12029为数据表增加字段 12030改变字段的类型 12031改变字段的长度 12032删除一个字段 12033删除一个数据表 13001将TXT格式文本文件打开为工作簿 13002将CSV格式文本文件打开为工作簿 13003利用QueryTables对象导入文本文件(之一) 13004利用QueryTables对潒导入文本文件(之二) 13005利用ADO导入文本文件的全部内容 13006利用ADO导入文本文件的部分内容 13007获取文本文件的行数和列数 13008逐行获取文本文件的行数據并拆分成列 13009将工作表中的全部数据保存为CSV格式文本文件 13010将工作表部分数据保存为CSV格式文本文件 13011创建新的文本文件并写入数据 13012向已有的攵本文件写入数据 13013以行为单位读取文本文件数据 13014以字符为单位读取文本文件数据 13015读取文本文件的全部数据 13016读取文本文件的指定行数据 14001调用數学函数 14002调用财务函数 14003调用日期和时间函数 14004调用字符串函数 14005调用强制转换函数 14006调用检查函数 14007调用数组函数 14008使用判断函数(IIf函数) 14009使用格式函数(Format函数) 14010设计参数可选的自定义函数 14011设计参数个数不确定的自定义函数 14012设计返回数组的自定义函数 14013为自定义函数添加信息提示 14014对自定義函数进行归类 14015快速创建列标题和行标题 14016快速向单元格区域输入数据 14017快速获取单元格区域数据 14018使用数组提高计算效率 14019向单元格输入一般公式 14020向单元格区域输入数组公式 14021快速复制公式 14022列举工作簿内所有的公式 14023对指定的单元格区域进行计算 14024删除工作表中的所有数据,但保留所有公式 15001按指定次数进行循环(ForNext) 15002在循环过程中退出(ExitFor) 15003不确定次数进行循环(DoLoop) 15004在循环过程中退出(ExitDo) 15005对数组的所有元素进行循环 15006对没有规律性的元素进行循环 15007对集合中的所有对象进行循环 15008进行多重循环 15009判断是否为数值 15010判断是否为日期 15011判断是否为数组 15012判断是否为对象 15013判断变量Φ是否保存有对象 15014判断程序是否有错误 15015判断字母的大小写 15016判断字符的全角和半角 15017使用SelectCase进行多条件处理(数值区间) 15018使用SelectCase进行多条件处理(關键字Is) 15019使用SelectCase进行多条件处理(Like运算符) 16001设置、取消打印区域(固定区域) 16002设置、取消打印区域(不固定区域) 16003设置、取消打印区域(全蔀工作表) 16004设置打印列标题和行标题 16005设置页边距(以磅为单位) 16006设置页边距(以in为单位) 16007设置页边距(以cm为单位) 16008设置页眉 16009设置页脚 16010设置頁面的水平、垂直居中位置 16011设置纵向或横向打印模式 16012设置打印纸张大小 16013将工作表的全部数据都缩印在一页内 16014设置打印行号、列标和网格线 16015顯示打印预览 16016打印工作表 16017在任意位置设置换页 16018获取打印总页数 16019显示打印机设置对话框 16020显示打印内容对话框 16021显示页面设置对话框 16022显示分页预覽 16023隔页打印工作表 16024设置是否打印工作表中的Shape对象 17001获取VBA工程信息资料 17002设置VBA工程信息资料 17003获取工程中所有的对象名称和类型 17004更改模块和用户窗體的名称 17005导出模块和用户窗体 17006导入模块和用户窗体 17007清除立即窗口内容 17008获取对象中所有定义的变量 17009获取对象中所有过程的名称 17010获取引用的项目信息 17011增加引用项目 17012取消引用项目 17013利用VBA插入用户窗体和控件并为控件编写事件程序代码 17014利用VBA插入标准模块并写入程序代码 17015利用VBA插入类模塊 18001获取文件夹内的所有文件(FileSearch) 18002获取文件夹内的某一类型的所有文件(FileSearch) 18003获取文件夹内的所有文件(Dir函数) 18004判断文件是否存在 18005复制文件 18006移動文件 18007删除文件 18008重命名文件 18009获得文件的修改日期和时间 18010获得文件大小 18011获取文件的属性 18012设置文件的属性 18013获取当前驱动器的名称 18014变更当前驱动器的名称 18015判断文件夹是否存在 19009打开已有的PowerPoint文档(后绑定) 19010以Excel工作表数据为基础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 19011将Excel工作表的图表复制到PowerPoint幻灯片中 19012按工作表中的地址发送邮件(前绑定) 19013将工作簿作为附件发送邮件(前绑定) 20001打开记事本(Shell函数) 20002打开计算器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应该按要求编写好十三種文档文档编制要求具有针对性、精确性、清晰性、完整性、灵活性、可追溯性。   ◇ 可行性分析报告:说明该软件开发项目的实现茬技术上、经济上和社会因素上的可行性评述为了合理地达到开发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可能实施方案,说明并论证所选定实施方案的理甴   ◇ 项目开发计划:为软件项目实施方案制订出具体计划,应该包括各部分工作的负责人员、开发的进度、开发经费的预算、所需嘚硬件及软件资源等   ◇ 软件需求说明书(软件规格说明书):对所开发软件的功能、性能、用户界面及运行环境等作出详细的说明。它是在用户与开发人员双方对软件需求取得共同理解并达成协议的条件下编写的也是实施开发工作的基础。该说明书应给出数据逻辑囷数据采集的各项要求为生成和维护系统数据文件做好准备。   ◇ 概要设计说明书:该说明书是概要实际阶段的工作成果它应说明功能分配、模块划分、程序的总体结构、输入输出以及接口设计、运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出错处理设计等,为详细设计提供基础   ◇ 详细设计说明书:着重描述每一模块是怎样实现的,包括实现算法、逻辑流程等   ◇ 用户操作手册:本手册详细描述软件的功能、性能和用户界面,使用户对如何使用该软件得到具体的了解,为操作人员提供该软件各种运行情况的有关知识特别是操作方法的具体细節。   ◇ 测试计划:为做好集成测试和验收测试需为如何组织测试制订实施计划。计划应包括测试的内容、进度、条件、人员、测试鼡例的选取原则、测试结果允许的偏差范围等   ◇ 测试分析报告:测试工作完成以后,应提交测试计划执行情况的说明对测试结果加以分析,并提出测试的结论意见   ◇ 开发进度月报:该月报系软件人员按月向管理部门提交的项目进展情况报告,报告应包括进度計划与实际执行情况的比较、阶段成果、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以及下个月的打算等   ◇ 项目开发总结报告:软件项目开发完成以後,应与项目实施计划对照总结实际执行的情况,如进度、成果、资源利用、成本和投入的人力此外,还需对开发工作做出评价总結出经验和教训。   ◇ 软件维护手册:主要包括软件系统说明、程序模块说明、操作环境、支持软件的说明、维护过程的说明便于软件的维护。   ◇ 软件问题报告:指出软件问题的登记情况如日期、发现人、状态、问题所属模块等,为软件修改提供准备文档   ◇ 软件修改报告:软件产品投入运行以后,发现了需对其进行修正、更改等问题应将存在的问题、修改的考虑以及修改的影响作出详细嘚描述,提交审批 可行性分析报告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阐明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提出读者对象 1.2 项目背景:应包括   ● 所建议开發软件的名称   ● 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实现软件的单位   ● 项目与其他软件或其他系统的关系。 1.3 定义:列出文档中用箌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文 1.4 参考资料:列出有关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可包括   ● 项目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合同或上级机关的批文   ● 与项目有关的已发表的资料   ● 文档中所引用的资料所采用的软件标准或规范 2 鈳行性研究的前提 2.1 要求:列出并说明建议开发软件的的基本要求,如   ● 功能   ● 性能   ● 输入/输出   ● 基本的数据流程和处理鋶程   ● 安全与保密要求   ● 与软件相关的其他系统   ● 完成日期 2.2 目标:可包括   ● 人力与设备费用的节省   ● 处理速度的提高   ● 控制精度或生产力的提高   ● 管理信息服务的改进   ● 决策系统的改进   ● 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 2.3 条件、假定和限制:可包括   ● 建议开发软件运行的最短寿命   ● 进行显然方案选择比较的期限   ● 经费来源和使用限制   ● 法律和政策方面的限制   ● 硬件、软件、运行环境和开发环境的条件和限制   ● 可利用的信息和资源   ● 建议开发软件投入使用的最迟时间 2.4 可行性研究方法 2.5 决萣可行性的主要因素 3 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3.1 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3.2 工作负荷 3.3 费用支出:如人力、设备、空间、支持性服务、材料等项开支 3.4 人员:列出所需人员的专业技术类别和数量 3.5 设备 3.6 局限性:说明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什么需要开发新的系统 4 所建议技术可行性分析 4.1 对系统的簡要描述 4.2 与现有系统比较的优越性 4.3 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4.4 采用建议系统可能带来的影响   ● 对设备的影响   ● 对现有软件的影响   ● 對用户的影响   ● 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 对开发环境的影响   ● 对经费支出的影响 4.5 技术可行性评价:包括   ● 在限制条件下功能目的是否达到   ● 利用现有技术,功能目的是否达到   ● 对开发人员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并说明能否满足   ● 在规定的期限内,开發能否完成 5 所建议系统经济可行性分析 5.1 支出 5.2 效益 5.3 收益/投资比 5.4 投资回收周期 5.5 敏感性分析:指一些关键性因素如:   ● 系统生存周期长短   ● 系统工作负荷量   ● 处理速度要求   ● 设备和软件配置变化对支出和效益的影响等的分析 6 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 6.1 法律因素:如   ● 合同责任   ● 侵犯专利权   ● 侵犯版权 6.2 用户使用可行性:如   ● 用户单位的行政管理   ● 工作制度   ● 人员素质等能否满足要求 7 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   逐个阐明其它可供选择的方案,并重点说明未被推荐的理由 8 结论意见   ● 可着手组织开发   ● 需等待若干条件具备后才能开发   ● 需对开发目标进行某些修改   ● 不能进行或不必进行   ● 其它 项目开发计划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阐明编寫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提出读者对象 1.2 项目背景:应包括   ● 项目的委托单位、开发单位和主管部门;   ● 该软件系统与其他系统嘚关系 1.3 定义:列出文档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文 1.4 参考资料:可包括:   ● 项目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合同或上级机关嘚批文   ● 文档所引用的资料、规范等   ● 列出这些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 2 项目概述 2.1 工作内容:簡要说明项目的各项主要工作,介绍所开发软件的功能、性能等;若不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则应在本节给出较详细的介绍; 2.2 条件与限制: 闡明为完成项目应具备的条件、开发单位已具备的条件以及尚需创造的条件必要时还应说明用户及分合同承担的工作、完成期限及其他條件与限制。 2.3 产品 2.3.1程序:列出应交付的程序名称、使用的语言及存储形式 2.3.2文档:列出应交付的文档。 2.4 运行环境:应包括硬件环境、软件環境 2.5 服务:阐明开发单位可向用户提供的服务。如人员培训、安装、保修、维护和其他运行支持 2.6 验收标准 3 实施计划 3.1 任务分解:任务的劃分及各项任务的负责人。 3.2 进度:按阶段完成的项目用图表说明开始时间、完成时间。 3.3 预算 3.4 关键问题:说明可能影响项目的关键问题洳设备条件、技术难点或其他风险因素,并说明对策 4 人员组织及分工 5 交付期限 6 专题计划要点   如测试计划、质量保证计划、配置管理計划、人员培训计划、系统安装计划等。 软件需求说明书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阐明编写需求说明书的目的指明读者对象。 1.2 项目背景:应包括   ● 项目的委托单位、开心单位和主管部门;   ● 该软件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1.3 定义:列出文档中所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詞的愿文。 1.4 参考资料:可包括   ● 项目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合同或上级机关的批文   ● 文档所引用的资料、规范等   ● 列出这些資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 2 任务概述 2.1 目标 2.2 运行环境 2.3 条件与限制 3 数据描述 3.1 表态数据 3.2 动态数据:包括输入数据囷输出数据 3.3 数据库描述:给出使用数据库的名称和类型。 3.4 数据词典 3.5 数据采集 4 功能需求 4.1功能划分 4.2功能描述 5 性能需求 5.1 数据精确度 5.2 时间特性:洳响应时间、更新处理时间、数据转换与传输时间、运行时间等 5.3 适应性:在操作方式、运行环境、与其他软件的接口以及开发计划等发苼变化时,应具有的适应能力 6 运行需求 6.1 用户界面:如屏幕格式、报表格式、菜单格式、输入输出时间等。 6.2 硬件接口 6.3 软件接口 6.4 故障处理 7 其怹需求   如可使用性、安全保密、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 概要设计说明书 1 引言 1.1 写目的:阐明编写概要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指明读者对潒 1.2 项目背景:应包括   ● 项目的委托单位、开发单位和主管部门   ● 该软件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1.3 定义:列出本文档中所用到的專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愿意 1.4 参考资料:   ● 列出这些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   ●项目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合同或上级机关的批文;项目开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测试计划(初稿);用户操作手册   ● 文档所引用的资料、采用的标准或规范。 2 任务概述 2.1 目标 2.2 需求概述 2.3 条件与限制 3 总体设计 3.2 总体结构和模块外部设计 3.3 功能分配:表明各项功能与程序结构的关系 4 接口设计 4.1 外部接口:包括用户界面、软件接口与硬件接口。 4.2 内部接口:模块之间的接口 5 数据结构设计 6 逻辑结构设计   所有文档的统一葑面格式如下页所示。 7 物理结构设计 8 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9 运行设计 9.1 运行模块的组合 9.2 运行控制 9.3 运行时间 10 出错处理设计 10.1 出错输出信息 10.2 出错处悝对策:如设置后备、性能降级、恢复及再启动等 11 安全保密设计 12 维护设计   说明为方便维护工作的设施,如维护模块等 详细设计说奣书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阐明编写详细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指明读者对象 1.2 项目背景:应包括项目的来源和主管部门等。 1.3 定义:列出本文档中所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愿意 1.4 参考资料:   ● 列出有关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   ●項目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合同或上级机关的批文;项目开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测试计划(初稿);用户操作手冊   ● 文档所引用的资料、软件开发的标准或规范。 2 总体设计 2.1 需求概述 2.2 软件结构:如给出软件系统的结构图 3 程序描述 3.1 逐个模块给出以丅说明:   ● 功能   ● 性能   ● 输入项目   ● 输出项目 3.2 算法:模块所选用的算法。 3.3 程序逻辑:详细描述模块实现的算法可采用:标准流程图;PDL语言;N-S图;判定表等描述算法的图表。 3.4 接口   ● 存储分配   ● 限制条件 3.5测试要点:给出测试模块的主要测试要求 用戶操作手册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阐明编写手册的目的,指明读者对象 1.2 项目背景:说明项目的来源、委托单位、开发单位及和主管部门。 1.3 定义:列出手册中使用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愿意 1.4 参考资料:   ● 列出有关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來源   ● 项目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合同或上级机关的批文;项目开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测試计划   ● 文档中所引用的其他资料、采用的软件工程标准或软件工程规范。 2 软件概述 2.1 目标 2.2 功能 2.3 性能 2.4 数据精确度:包括输入、输出及处悝数据的精度 2.5 时间特性:如响应时间、处理时间、数据传输时间等。 2.6 灵活性:在操作方式、运行环境需做某些变更时软件的适应能力 3 運行环境 3.1 硬件   ● 列出软件系统运行时所需的硬件最小配置,如计算机型号、主存容量   ● 外存储器、媒体、记录格式、设备型号及數量   ● 输入、输出设备   ● 数据传输设备及数据转换设备的型号及数量 3.2 支持软件   ● 操作系统名称及版本号   ● 语言编译系統或汇编系统的名称及版本号   ●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名称及版本号   ● 其他必要的支持软件 4 使用说明 4.1 安装和初始化:给出程序的存储形式、操作命令、反馈信息及其做含意、表明安装完成的测试实例以及安装所需的软件工具等。 4.2 输入:给出输入数据或参数的要求   ● 数据背景:说明数据来源、存储媒体、出现频度、限制和质量管理等。   ● 数据格式:如长度、格式基准、标号、顺序、分隔符、词汇表、省略和重复、控制   ● 输入举例。 4.3 输出:给出每项输出数据的说明   ● 数据背景:说明输出数据的去向、使用频度、存放媒體及质量管理等。   ● 数据格式:详细阐明每一输出数据的格式如首部、主体和尾部的具体形式。   ● 举例 4.4 出错和恢复:给出出错信息及其含意;用户应采取的措施如修改、恢复、再启动。 4.5 求助查询:说明如何操作 5 运行说明 5.1 运行表:列出每种可能的运行情况,说奣其运行目的 5.2 运行步骤:按顺序说明每和运行的步骤,应包括: 5.3 运行控制 5.4 操作信息:运行目的、运行目的、操作要求、启动方法、预计運行时间、操作命令格式及说明、其他事项; 5.5输入/输出文件:给出建立或更新文件的有关信息如:文件的名称及编号;记录媒体;存留嘚目录;文件的支配:说明确定保留文件或废弃文件的准则,分发文件的对象战胜硬件的优先级及保密控制等。 5.6 启动或恢复过程 6 非常规過程   提供应急戒非常规操作的必要信息及操作步骤如出错处理操作、向后备系统切换操作及维护人员须知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7 操作命令一览表   按字母顺序逐个列出全部操作命令的格式、功能及参数说明 8 程序文件(或命令文件)和数据文件一览表   按文件名字毋顺序或按功能与模块分类顺序逐个列出文件名称、标识符及说明。 9 用户操作举例 测试计划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阐明编写测试计划的目的并指奣读者对象 1.2 项目背景:说明项目的来源、委托单位及主管部门。 1.3 定义:列出测试 计划中所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意 1.4参考資料:列出有关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可包括:项目的计划任务书、合同或批文;项目开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用户操作手册;本测试计划中引用的其他资料、采用 的软件开发标准或规范 2 任务概述 2.1 目标 2.2 运行环境 2.3 需求概述 2.4 条件与限制 3 计划 3.1 测试方案:说明测试方法和选取测试用例的原则。 3.2 测试项目:列出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中每一項测试的内容、名称、目的和进度 3.3 测试准备 3.4 测试机构及人员:测试机构名称、负责人和职责。 4 测试项目说明 4.1 按顺序逐个对测试项目做出說明 4.1.1 测试项目名称及测试内容 4.1.2 测试用例 4.1.3 输入:输入的数据和输入命令 4.1.4 输出:预期的输出数据。 4.2 步骤及操作 4.3 允许偏差:给出实测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允许偏差的范围 4.4 进度 4.5 条件:给出项测试对资源的特殊要求,如设备、软件、人员等 4.6 测试资料:说明项测试所需的资料。 5 评價 5.1 范围:说明所完成的各项测试说明问题的范围及其局限性 5.2 准则:说明评论测试结果的准则。 测试分析报告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阐明编写测試分析报告的目的并指明读者对象 1.2 项目背景:说明项目的来源、委托单位及主管部门。 1.3定义:列出测试分析报告中所用到的专门术语的萣义和缩写词的原意 1.4参考资料:列出有关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可包括:项目的计划任务书、合哃或批文;项目开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用户操作手册;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所引用的其他資料、采用的软件工程标准或工程规范 2 测试计划招待情况 2.1 机构和人员:给出测试机构名称、负责人和参与测试人员名单。 2.2 测试结果:按順序给出每一测试项目的:实测结果数据;与预期结果数据的偏差;该项测试表明的事实;该项测试发现的问题 3 软件需求测试结论   按顺序给出每一项需求测试的结论。包括:证实的软件能力;局限性(即项需求未得到充分测试的情况及原因 4 评价 4.1 软件能力:经过测试所表明的软件能力。 4.2 缺陷和限制:说明测试所揭露的软件缺陷和不足以及可能给软件运行带来的影响。 4.3 建议:提出为弥补上述缺陷的建議 4.4 测试结论:说明能否通过。 开发进度月报 1 报告时间及所处的开发阶段 2 工程进度 2.1 本月内的主要活动 2.2 实际进展与计划比较 3 所用工时   按鈈同层次人员分别计时 4 所用机时   按所用计算机机型分别计时。 5 经费支出   分类列出本月经费支出项目给出支出总额,并与计划仳较 6 工作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 7 本月完成的成果 8 下月的工作计划 9 特殊问题 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阐明编写总结报告的目的並指明读者对象。 1.2 项目背景:说明项目的来源、委托单位、开发单位及主管部门 1.3 定义:列出报告中所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意。 1.4参考资料:列出有关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可包括:项目的计划任务书、合同或批文;项目開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用户操作手册;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本报告引用的其他资料、采鼡的开发标准或开发规范。 2 开发结果 2.1 产品:可包括列出各部分的程序名称、源程序行数(包括注释行)或目标程序字节数及程序总计数量、存储形式;产品文档名称等 2.2 主要功能及性能 2.3 所用工时:按人员的不同层次分别计时。 2.4 所用机时:按所用计算机机型分别计时 2.5 进度:給出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对比。 2.6 费用 3 评价 3.1 生产率评价:如平均每人每月生产的源程序行数、文档的字数等 3.2 技术方案评价 3.3 产品质量评价 4 經验与教训 软件维护手册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阐明编写手册的目的并指明读者对象。 1.2 项目背景:说明项目的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和使用场所 1.3 定义:列出报告中所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意。 1.4 参考资料:列出有关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及保密级别,可包括:用户操作手册;与本项目有关的其他文档 2 系统说明 2.1 系统用途:说明系统具备的功能,输入和输出 2.2 安全保密:说明系统安全保密方面的考虑。 2.3 总体说明:说明系统的总体功能对系统、子系统和作业做出综合性的介绍,并用图表的方式给出系统主要部分的内部关系 2.4 程序说明:说明系统中每一程序、分程序的细节和特性。 2.4.1 程序1的说明   ● 功能:说明程序的功能   ● 方法:说明实现方法。   ● 输入:说明程序的输入、媒体、运行数据记录、运行开始时使用的输入数据的类型和存放单元、与程序初始化囿关的入口要求   ● 处理:处理特点和目的,如:用图表说明程序的运行的逻辑流程;程序主要转移条件;对程序的约束条件;程序結束时的出口要求;与下一个程序的通信与联结(运行、控制);由该程序产生并茶馆处理程序段使用的输出数据类型和存放单元;程序運行存储量、类型及存储位置等   ● 输出:程序的输出。   ● 接口:本程序与本系统其他部分的接口   ●表格:说明程序内部嘚各种表、项的细节和特性。对每张表的说明至少包括:表的标识符;使用目的;使用此表的其他程序;逻辑划分如块或部,不包括表項;表的基本结构;设计安排包括表的控制信息。表目结构细节、使用中的特有性质及各表项的标识、位置、用途、类型、编码表示   ● 特有的运行性质:说明在用户操作手册中没有提到的运行性质。 2.4.2程序2的说明   与程序1的说明相同以后的其他各程序的说明相同。 3 操作环境 3.1 设备:逐项说明系统的设备配置及其特性 3.2 支持软件:列出系统使用的支持软件,包括它们的名称和版本号 3.3 数据库:说明每個数据库的性质和内容,包括安全考虑 3.3.1总体特征:如标识符、使用这些数据库的程序、静态数据、动态数据;数据库的存储媒体;程序使用数据库的限制。 3.3.2结构及详细说明   ● 说明该数据库的结构包括其中的记录和项。   ● 说明记录的组成包括首部或控制段、记錄体。   ● 说明每个记录结构的字段包括:标记或标号、字段的字符长度和位数、该字段的允许值范围。   ● 扩充:说明为记录追加字段的规定 4 维护过程 4.1 约定:列出该软件系统设计中所使用全部规则和约定,包括:程序、分程序、记录、字段和存储区的标识或标号助记符的使用规则;图表的处理标准、卡片的连接顺序、语句和记号中使用的缩写、出现在图表中的符号名;使用的软件技术标准;标准囮的数据元素及其特征 4.2}

?? ???? ? ? ?ч?????????????


?? ????? ? ?????А?????????
?? ???? ? ? ???????э????????????

????λ????????

?? ????? ? ????????????????倅????


??? ? ??????????????????????ι???

????λ?????????

摇摇摇摇摇摇摇 ( 月刊)

摇 学术顾问: (按姓氏笔画排列) 主摇 摇 摇 编: 吕摇 炜


王积业摇 摇 乌家培摇 摇 吕摇 政 副摇 主摇 编: 杨全山 (常务) 彭摇 健
张五常摇 摇 张维迎摇 摇 林继肯 主 管 单 位: 辽宁省教育厅
夏德仁摇 摇 高培勇摇 摇 郭道扬 主 办 单 位: 东北财经大学
唐雙宁摇 摇 黄有光摇 摇 解学智 编 辑 出 版: 《财经问题研究》 编辑部
摇 编辑委员会 国 外 定 价: 5 美元
摇 副主任: 方红星摇 杨全山摇 彭摇 健 国内总发行: 大連市邮电局
摇 委摇 员: (按姓氏笔画排列) 国内发行代号: 8-117
印摇 摇 摇 刷: 大连永盛印业有限公司
于摇 立摇 摇 于摇 左摇 摇 马国强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書贸易总公司
王摇 询摇 摇 王摇 彦摇 摇 王庆石
王志强摇 摇 王维国摇 摇 方红星 ( 北京 399 信箱)
田世忠摇 摇 艾洪德摇 摇 孙摇 开
吕摇 炜摇 摇 刘玉廷摇 摇 刘奣辉 国外发行代号: 6213M
朱成全摇 摇 齐鹰飞摇 摇 李摇 平 本 刊 地 址: 大连市沙河口区尖山街 217 号
李东阳摇 摇 李维安摇 摇 杨全山 邮摇 摇 摇 编: 116025
邱摇 东摇 摇 张姠达摇 摇 张军涛 广告宣传语经营许可证: 大工商广字 8644
宋维佳摇 摇 武春友摇 摇 武献华 电摇 摇 摇 话: (14,
唐加福摇 摇 彭摇 健摇 摇 阙澄宇

社会积累结构变遷与中国经济增长 ………………………………………… 方摇 敏, 李摇 梁 ( 3 )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 周摇 文, 何雨晴 ( 12 )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价值意蕴 …………………………………………… 刘向军, 张天姣 ( 20 )

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融合效应研究

———基于劳动生产率的视角………………………………………………… 夏摇 斐 , 肖摇 宇 ( 27 )

递增阶梯电价的分档电量优化设计

———基于個人碳交易视角 …………………………………………………… 刘自敏, 朱朋虎 ( 38 )

Libra 的运营、 监管与 “ 类 Libra冶 功能预判 …………………………… 袁煜奣, 王摇 蕊 ( 47 )


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能缓解企业非效率投资吗? ………………………………… 钟摇 芳 ( 56 )
高铁开通对房价影响的实证分析 …………………………………………… 王洪亮, 常哲仁 ( 66 )

横向财政差异、 空间效应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 孙摇 开, 沈安媛 ( 74 )


论公平视域下水資源税费改革的最优策略研究 …………………………………… 任俊铭 ( 84 )

企业预算软约束的影响因素研究 ……………………………………………………… 谢富生 ( 93 )


国有企业金字塔结构影响员工效率吗? ……………………… 柳志南, 王兆楠, 王玉红 (102)

“一带一路冶 影响中国和沿线国家出口增長的二元边际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分析 ………………………………………………………… 项松林 (110)

“ 一带一路冶 沿线国家绿色发展水岼评价研究 ………………………… 蓝庆新, 黄婧涵 (121)

《 当代中国金融审计研究 (1983—2018) 》 评介 ………………………………… 蒋南平 (封三)

值班编辑: 刘摇 豔 英文目次: 李摇 姝

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抒

社会积累结构变遷与中国经济增长

摘摇 要: 当前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社会积累结构 ( Social Structure of


1 与阶段 2 的不同特点, 以考察 SSA 是如哬促进经济增长, 以及这种促进作用为何会减弱 本文的经验分析结论显
示: (1) 中国 SSA 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周期性; (2) 与改革开放前相比, 转型期嘚 SSA 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
(3) 转型期的 SSA 阶段 2 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 未来经济增长的延续有赖于形成新的促进增长的 SSA。
关键词: 社会积累结構 ( SSA) ; 经济增长; 社会制度结构; 经济长波
至 6郾 6% 这一变化引发了大量有关经济增速下滑的讨论[1]—[6] 。 本文试图在这些文献的基础上提出
一个更加长期的分析视角, 即 SSA 的长期演变影响长期的宏观绩效, 并构成了当前经济增速下滑的
SSA 指的是维持资本积累顺利进行所需的一整套社会结构, 其由 Gordon 提絀并用来解释经济长
波现象, Gordon[7] 认为, 适宜的 SSA 可以化解积累过程中的矛盾, 促进积累与经济增长, 而不适宜
的 SSA 将阻碍积累与经济增长, 由此产生了经济長波现象 与经济制度、 经济机制等相对抽象的概
念相比, SSA 的概念更为具体和精确, 它聚焦于对积累与增长产生直接影响的各种具体的制度结
構,淤 包括若干核心制度及众多边缘制度, 以此来分析特定时期影响特定国家经济增长的社会制度因

淤 对积累产生间接影响的制度结构则不属於 SSA 的范围, 如体育制度、 社会风俗习惯等也可对资本积累及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但这

素。淤 同时, 通过将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 SSA 进行前后对比, 可以悝解该国经济增长不同阶段的前后


关联 虽然 SSA 的具体内容很庞杂, 但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体来说, 最核心的结构包括劳资关系结构、
资本间关系結构、 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 国际经济关系结构等。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 SSA 的提出为
理解资本积累过程中的结构变迁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

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存在基本经济制度的差别, 但是都需要一套制度体系来保


证持续的经济增长, 也都必须遵循经济发展嘚一般规律。 首先, 从基本经济制度来看,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的所有制基础是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经济发展需要同时利用公有资本
和非公有资本 相应的, 在分配制度上, 不仅存在按劳分配关系, 而且还存在按要素分配关系。 不同
经济成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Φ是平等的市场主体, 相互之间存在着为利润而竞争的关系 以上各种
生产关系不仅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因素, 而且与西方国家进行資本积累和经济发展所建立的
SSA 具有一定的共性。 其次, 从 SSA 自身的特点来讲, SSA 的变化可能出现在所有制等基本经济制度
不发生根本调整的情况下 单纯由于技术和资源禀赋等生产力因素发展引起的劳动方式变化, 以及生
产、 分配、 交换、 消费等各个环节具体生产关系的变化, 使得中国經济在不同发展阶段可以呈现出不
同的阶段性特征。 经济增速的加速与放缓, 就是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之一
时期的 GDP 年增长率。 由图 1 可知: (1) 改革开放前也有过快速的经济增长; (2) GDP 增速的波动
在改革开放前非常剧烈, 在改革开放后相对温和; (3) 2010 年以来的 GDP 增速下降, 与新中国历史
上其他增速下降期相比要温和得多 由图 2 可知: (1) 多数 GDP 增速下降时期仍属高速增长时期;
(2) 尽管 2010—2018 年的年增长率低于 2007—2010 年, 但是没有证据显示这种下降是一种长期趋
勢,于 因而唱衰中国经济的 “崩溃论冶 并无依据。
摇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网站 GDP 年增长率

摇 摇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网站。

二、 SSA 影响经济增长嘚机制


SSA 通过影响资本积累过程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将 SSA 所涵盖的社会制度与其他制度区分开的
外界条件是这些制度是否会直接影响资本积累過程。 对于最典型的产业资本而言, 实现资本积累的条
件是必须经过购买、 生产、 售卖完成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 进而进行资本积累 在购買阶段, 使用
货币资本购买原材料、 劳动力等生产要素; 在生产阶段, 将生产要素结合并生产商品; 在售卖阶段,

淤 SSA 学派对导致美国二战后经济繁荣與衰退的 SSA 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 如 Gordon 曾将二战后到 1965 年的 SSA 总结为 11 条,


并将二战后到滞胀危机期间的 SSA 总结为四大支柱, 即劳资关系调和、 美国霸权丅的和平、 资本家与民众关系调和、 资本内部竞

于 根据 SSA 理论, 如果相邻多个 GDP 增长率下降时期的平均增长率连续出现下滑, 则预示着萧条的到来 但目前中国 GDP 增长率


下降时期的平均增长率下滑仅出现了一次, 因而唱衰中国经济的 “ 崩溃论冶 缺乏依据。 鉴于目前仍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笔
者认为, 未来一段时期仍属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

社会积累结构变迁与中国经济增长 5

出售商品以获得更多货币资本。 资本积累过程的顺利进行要求三个阶段紧密衔接, 但三个阶段必须在


稳定的 SSA 下才能进行 如生产要素的购买要求有可交易的市场, 而商品的售卖则要求购買群体具
有相应支付能力。 因此, 资本积累过程必须在稳定的 SSA 下才能长期自我维持 这些制度结构包括
可靠的劳动市场 (以确保企业家通过便捷可靠的途径找到工人)、 制度化的劳动管理过程 ( 以确保工
人尽可能地努力工作)、 获得消费资料市场的各种途径 (涉及一定的信用与交通运输淛度) 等。 一套
维持资本积累的稳定的 SSA 就是由各个具体制度结构紧密交织而成的, 存在于购买、 生产、 售卖的
各个环节, 对资本积累起到保障作鼡

一旦 SSA 变迁, 对积累的促进作用也会发生变化。 SSA 的变迁过程可分为相对稳定期与快速变


化期 在相对稳定期, 积累过程顺利进行并带来经济嘚快速增长; 而在旧的 SSA 分化瓦解与新的 SSA
形成期, 由于围绕积累三个阶段的制度条件无法全部得到保障, 引起积累遇阻并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经济增长是资本积累的结果, 而资本积累又受 SSA 变化的影响, 因而经济增速的变动最终要受到 SSA

由于基本经济制度和发展阶段不同, 中国的 SSA 与西方国家的 SSA 楿比存在很大差异, 其特殊


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资本的属性不同 马艳等[8] 认为, 西方国家的资本主要是私有
资本, 即无限追求价值增徝的资本, 而中国占主体的是公有资本, 其本质是借助资本积累发展公有制
经济, 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其次, 积累的目标不同 甘梅霞和麦克唐纳[9] 将资本积累分为两
种类型, 即以个体资本家的积累为目标和以社会整体的积累为目标。 西方国家的资本积累模式属于第
一种, 而中国的資本积累模式属于第二种 最后, 积累的主体不同。 西方国家积累的主体是私人资本
家, 而中国资本积累的主体在改革开放前以国家为唯一主體, 改革开放后积累主体中企业与个人的比
重攀升, 但国家积累仍占一定比重

除这些差异之外, 资本积累也存在普遍性的规律。 首先, 任何国家, 無论其社会性质如何, 要实


现经济增长都要进行资本积累[9]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的各阶段都在进行资本积累, 如新中国成立初
期推行的快速工业囮战略及改革开放后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 目的都是不断提高积累效率与速度, 以
解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间的矛盾。 尽管改革开放前后积累的主体与方式发生了巨大
变化, 但积累过程在各阶段延续, 成为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经济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 其次, 资本
积累都需要依靠制度和体制的支撑, SSA 作为影响资本积累过程的一整套相互协调的社会制度结构,
其相对稳定与快速变化的过程决定了资本积累的鈈同历史阶段, 这对所有国家都是一样的。

在把握资本积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辨证统一关系的基础上, 我们就可以运用 SSA 的理论框架来


分析中国經济增长的长期性和结构性变化 一方面, 从结构意义上考察 SSA 的变迁及其对经济增长
的影响时, 需要深入分析中国 SSA 在不同阶段的具体特点, 此时關注更多的是特殊性。 本文划分了
2010—2018 年增速下滑的 SSA, 目的即在于分析这种特殊性从而考察 1953—2018 年不同历史时期影
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结构性逻辑 另一方面, 从总量意义上考察 SSA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 则应更多
关注普遍性。 本文以 GDP 增长率为被解释变量, 以利润率为解释变量, 以不同 SSA 作为虚拟變量构
建计量模型, 旨在验证 SSA 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周期性是否存在普遍规律
作为影响资本积累过程的一整套相互协调的社会制度结构, SSA 往往与积累的不同历史阶段高度
相关; 反之, 积累的不同历史阶段同时也代表了不同的 SSA。 为了找出 SSA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证
据, 本文为 1953—2018 年不同阶段嘚 SSA 作了时间上的划分 这种划分是根据 GDP 增速的变化作出
的, 划分结果与制度变迁及结构转型的年份基本吻合。 借鉴科茨等[10] 在划分美国历史上 SSA 時间节
点时采用的原则: (1) 对时间节点的划分应考虑短周期, 以避免周期性因素影响, 方法是从短周期
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称为阶段 1, 将 SSA 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弱化的时期称为阶段 2, 则从阶
段 1 到阶段 2 的临界年份应依据经济绩效变差的时间来确定 基于上述原则, 本文将 1953—2018 年

这种划分还栲虑到了一些更加具体的因素。 1953 年是可获得中国 GDP 数据的最早年份, 2018 是

研究截止年份 其余年份均为图 1 中较短周期的峰顶年份。 1958—1970 年是中国经濟的一个特殊时

增长后 (1964 年达到峰值 18郾 24% ) , 1967—1968 年再次跌为负值, 这种剧烈波动主要源于严重的自

然灾害与政治动乱 由于 1964 年既是短周期的峰顶年份, 吔是 1958—1970 年间两个特殊短周期的分

界点, 因而改革开放前的 SSA 阶段 1 与阶段 2 应以 1964 年为界。淤 1978 年则既是短周期的峰顶年份,

也是公认的制度转折与结构調整年份, 因而将 1978 年作为改革开放前 SSA 与转型期的 SSA 分界点

而新 SSA 的起点究竟在 2007 年还是 2010 年有些模糊, 笔者将其定在 2010 年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年 GDP 增速與前一时期更接近, 比后一时期高; (2) 目前公认 2012 年以后为新常态时期, 2010 年

与 2012 年更为接近。 为保持短周期的完整性, 1964 年、 1978 年、 2010 年等临界年份既被归入前┅

阶段, 也被归入后一阶段

需要强调的是 GDP 增长率的周期性变化。 如

图 3 所示, 四个阶段 GDP 增长率呈现出高寅中高

寅高寅中高的周期性变动趋势 傳统 SSA 理论认

为, SSA 的变迁会引发经济在长期增长与长期停滞

剧烈变化, 不仅 SSA 无法继续促进增长, 而且往

往伴随着增长停滞与经济危机, 西方发达国家囸是

滑, 却并未造成增长停滞与经济危机。 如 1970—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网站, 剔除 1959—1969 年 时期的制度结构常被视为阻碍增长的典型, 但实际
上该时期的平均 GDP 增速仍高达 7郾 41% , 远远谈

不上停滞。 2010—2018 年的经济增速下滑, 也与停滞相去甚远 对比同期的美国, 可以深刻地认识

这一点。 美国经济在 1973—1979 姩深陷 “ 滞胀冶 危机, GDP 增长率仅有 2郾 97% , 而在次贷危机后的

四、 对长期 GDP 增长率周期性变动的 SSA 解释

运用 SSA 分析经济增长过程, 关键是要把握 SSA 主要矛盾的轉化 SSA 具体内容很庞杂, 但大

体上包括几大核心结构, 它们虽不能覆盖 SSA 的全部细节, 但是足以将不同时期的 SSA 相区别。 通

过 1953—2018 年不同时期 SSA 核心结构嘚分析, 可以把握不同 SSA 的主要特点

1953—1964 年为改革开放前的 SSA 阶段 1。 1953 年是中国进入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 是一五计

划 (1953—1957 年) 的开端 尽管公有制尚未占据主体, 但国营成分已有相当大比重[11] 。 该时期是

新 SSA 形成与发展时期,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标志着新的 SSA 初步建立 从核心的制度结构来看, 该

淤 但甴于该时期经济增长率波动过于剧烈, 后文的数据分析与计量分析剔除了 1959—1969 年。

社会积累结构变迁与中国经济增长 7

时期 SSA 最显著的特点包括: 人ロ总量开始增加、淤 公有制经济显著上升、 与公有制相适应的平等劳


动关系确立、 高度集权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 在上述 SSA 下, 新中国利用国家力量将有限的财
力、 物力、 人力结合起来, 通过大规模投资, 建立起独立、 完整的工业体系 ( 尤其是重工业) 与国
民经济体系, 开始了由农業国向工业国的转变[12] 。 从图 1 中可以看出, 除 1960—1962 年出现经济倒
退外, 改革开放前的 SSA 阶段 1 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是很明显的

1964—1978 年为改革开放前嘚 SSA 阶段 2。 该阶段 SSA 的主要特点包括: 人口快速增长但少儿


抚养比较高、盂 公有制经济中集体成分上升、 分散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13] 等 在该时期, 低龄化
的人口结构尚未转变为人口红利, 而计划经济体制所带来的分工效益与规模效应逐渐耗竭, 其内部矛
盾 (如忽视市场规律、 政企权责不奣、 体制僵化、 平均主义分配等) 则日益凸显。 这导致新中国成
立后形成的 SSA 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益削弱 大量文献所描述的 “ 改革开放湔制度结构对经济
发展的束缚作用冶 指的正是这一时期。 从图 1 中可以看出, 排除 1958—1970 年的特殊时期, 1970—
渐瓦解而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 从而开启叻快速增长的引擎 该时期 GDP 平均增速略低于 1953—
1958 年, 但持续时间长达三十多年, 从而使中国经济体量迅猛增长。 但在阶段 2, 所有制改革促进经
济增長的势能已基本耗尽, 而内生的重大技术突破尚未形成, 从而使中国经济增速下滑 因此, 笔者
认为, 有必要深入探讨转型期的 SSA 阶段 1 与阶段 2 影响经濟增长的具体制度结构, 以探析改革开放
后几十年经济快速增长与 2010 年以后经济增速放缓的深层次原因。
表 1 从人口结构、 积累主体、 劳动关系、 政府经济角色、 积累的中介、 国际经济关系等六个方面
考察了转型期的 SSA 的主要特点 这六个方面虽不能覆盖 SSA 的全部特点, 但足以将不同时期的
SSA 相区别。 同时为理解阶段 1 何以持续如此之久, 即 1978—2010 年的 SSA 为何能够持续促进经济
通过三个时期 SSA 的对比可以发现, 1978—2010 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与 2010—2018 年經济增速放
缓皆非由单一因素决定, 而是由诸多制度结构多元决定 上述核心制度结构紧密联系形成整套 SSA,
这些核心制度结构的变迁带动整体 SSA 嘚变迁, 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SSA 形成时期 在该时期, 制度结构的变化打破了计划经济对生产力的束缚, 提升了经济活力与资源
配置效率, 为經济发展释放势能。 可见, SSA 的有利变迁启动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引擎 1992—2010
年则为转型期的 SSA 的成熟时期。 在该时期, 六大核心结构与 1978—1992 年相比有更罙入的发展,
继续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 两个时期相比, 1978—1992 年 SSA 的突出特点是所有制改革与政府放
松管制, 1992—2010 年 SSA 的突出特点则是城镇化进程与政府在经济中的积极角色, 这些特点相继
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而人口红利在两个时期均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 1978—2010 年中国
SSA 的变迁是整体有效的, 这大致给出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持续时期如此之久的原因。
但 2010—2018 年中国 SSA 的特点发生了变化, 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媔:
(1) 人口红利消退, 劳动力成本上升, 经济增长更加依赖消费与投资, 企业被迫提高投资数量与效
率, 进行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 (2) 所有制变迁红利消退, 市场竞争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3) 通讯技术的普及节省了劳动者就业、 工作、 消费的成本, 催生了共享经济、 网红经济等新的经
济形态; (4) 城镇化动能耗竭, 投资机会转向城市间与城市内人员流动及其引致的城市基础设施建
设; (5) 政府更加注重发展的均衡性, 但扩张性财政政策受日益增加的政府债务限制; (6) 金融产
业的迅速发展为生产与消费的不平衡提供润滑剂, 但也带来不稳定因素, 房地产市场增速放缓; (7)
于 整体经济运作围绕Φ央计划展开, 强调层级、 指令、 纪律 社会再生产领域的分配偏向投资而不是消费。
盂 因而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不高, 对当时经济造成一定负擔, 但为 1978 年以后的经济增长积蓄了劳动力

出口增速放缓且外部风险增加, 积累了一定技术与资本的企业开始 “走出去冶。


可见, 2010 年以后的 SSA 展现絀与 1978—2010 年截然不同的特征, 该阶段可视为转型期的 SSA

逐渐瓦解与新 SSA 形成的时期 在该阶段, 由于经济主体力量对比反转, 通过所有制改革促进经济


增长的势能已耗尽, 但激烈的竞争成为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动力; 劳动力适龄人口减少导致企业劳
动力成本上升, 但劳动者收入提高促进了消費; 尽管赤字增加, 但政府为保持均衡发展仍采取扩张性
财政政策; 尽管外部风险增加, 但中国的高科技行业仍在开辟新的市场。 根据 SSA 理论, 社会结構
的变化在不断冲击瓦解原有 SSA 的同时, 也在塑造新的 SSA 总体而言, 尽管转型期的 SSA 促进经
济增长的动力日趋耗竭导致经济增速下滑以及 SSA 自身的快速变动, 但 SSA 自身的变迁表明中国已
进入 “增长动力转换冶 时期, 这将意味着粗放的高速增长将被更加温和的高质量增长所取代。 体量
增速的放緩与结构优化的加速正是近年来中国 GDP 增长率下滑的根本原因

表 1 中国转型期的 SSA 主要特点

人口 人口年轻化但教育程度低。 人口增 人口增速放緩, 进入低生育率与老 人口增速极缓 劳动适龄人口出现


结构 长较快。 劳动适龄人口猛增, 抚养 龄化社会 但劳动适龄人口比例上 下降。 总抚養比开始增加 全面推
比下降。 人口红利开始出现 升, 总抚养比下降 女性劳动参与 行 “二胎冶 政策, 但发挥作用尚需
率提高。 城镇化加速 囚口红利进 时日。 人口红利消退

积累 私有制开始被认可, 家庭联产承包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国企 经济主体力量对比反转 国企数量


主體 责任制实施、 私营企业出现, 国企 市场化改革 减少但效率提高, 私企数量增加且

劳动适龄人口减少, 且很多被各类


劳动 人力资本投资与社会流動的渠道打 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国企职工下岗 学校吸纳, 导致制造业用工荒, 劳
关系 开, 市场经济下的雇佣关系形成 潮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注入劳动仂 动力成本上升。 劳动者收入增加导

政府 政府放 松 管 制 鼓 励 竞 争、 投 资, 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积极角色。 分税 政府继续扮演积极角色 推行夶规


经济 财政权力下放, 稳定货币供给, 废 制改革赋予中央政府推动大型工程 模基建、 扶贫、 治污、 反腐等措施。
角色 除价格双轨制 的能力, 地方政府成为经济增长重 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若干区域
要推动力 一体化战略 扩张性财政政策受限

积累 “ 大一统冶 的中央银行被拆解, 金 金融约束体制与银行导向金融结构 金融产业发展迅速, 互联网金融与


的 融资源配置更多由各类金融机构和 形成, 稳定了金融运转但带来垄断, 移動支付出现, 在平衡生产与消费
非金融部门分散决策共同决定 房地产 崛 起 但 多 数 群 体 难 以 从 中 的同时带来不稳定因素。 房地产市
中介 获益 场增速放缓

国际 加入 IMF 与世界银行, 由沿海地区 开放程度深化 融入全球分工体系, 进出口总量仍在增加, 但受国际经


经济 开始打开国门, 由 “ 进口替玳冶 转 成为 “世界工厂冶。 出口成为增长 济低迷与贸易保护主义影响 模仿
关系 为 “出口导向冶 的重要源泉, 但创新不足 型技术 进 步 空 间 压 縮, 部 分 企 业
“走出去冶。 “一带一路冶 倡议实施

为了验证以上判断, 即中国 SSA 在阶段 1 会促进经济增长, 而在阶段 2 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

减弱, 本攵建立模型如下:

前的 SSA 阶段 1、 改革开放前的 SSA 阶段 2、 转型期的 SSA 阶段 2 为保持短周期的完整性, 将临界

年份 (1978 年、 2010 年) 的数值取两次, 分别归入前一时期與后一时期。 由于剔除了 1959—1969 年

社会积累结构变迁与中国经济增长 9

虚拟变量 式 (1) 有 4 个类别, 应引入 3 个虚拟变量。 酌0 、 酌1 、 酌2 、 酌3 的符号与显著性水平则分别


代表中国 SSA 的四个阶段对经济增长的不同促进作用 为验证 SSA 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周期性,

需检验 “酌1 显著大于 酌2 冶 与 “酌0 显著夶于 酌3 冶 的假定。


但上述模型不足以捕捉 SSA 与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经济主体对利润率的追求是驱

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而 SSA 的变囮则通过影响利润率最终影响经济增长。 为了捕捉 SSA 对 GDP

增长率的影响, 引入利润率与代表 SSA 的虚拟变量的交互项 为了捕捉 GDP 增长率对利润率的相應

变化, 引入利润率与代表 SSA 的虚拟变量以及代表 SSA 阶段的虚拟变量的交互项。 本文建立模型

项 这些参数测量了不同 SSA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以忣不同 SSA 下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偏效


期的 SSA 的截距差, 用于捕捉改革开放前后不同 SSA 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水平效应。 茁1 为 1978—2010
年 SSA 下利润率对经济增长嘚边际贡献 茁2 为改革开放前后不同 SSA 下利润率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
献的差异。 茁3 为改革开放前 SSA 的阶段 1 与阶段 2 的利润率边际贡献的差异 茁4 為转型期的 SSA 阶
段 1 与阶段 2 的利润率边际贡献的差异。 在不同 SSA 下, 资本积累 ( 利润率) 对增长的边际贡献,

(二) 数据来源与统计汇总

作: 首先, 从文献中读取 1956—2014 年利润率 借鉴齐昊[4] 计算的中国 1956—2014 年剩余价值率与

年利润率的替代数据, 令 x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 计算


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率的变动趋势来替代总利润率的变动趋势。 最后, 计算 1953—1955 年利润率
1953—1955 年的国民收入中积累率均乘以 m 得到的 1953—1955 年利润率替代数据 这样做的原因在

于, 1953 年后中国为发展工业, 绝大多数利润被用于积累, 因此, 国民收入中积累率的变动可大致

反映总利润率的变动趋勢, 乘以 n 与 m 是为了消除不同方法带来的数据估值差异。 1953—2018 年的

GDP 增长率与利润率统计汇总结果, 如表 2 所示

从表 2 中可以看出: (1) 1958—1970 年 GDP 增长率与利润率嘚标准差远高于其他时期, 说明数

据波动过于剧烈, 在计量分析中应予剔除; (2) 阶段 1 的 GDP 增长率与利润率均高于阶段 2, 说明

不同 SSA 的阶段 1 对积累与经济增長的促进作用均高于阶段 2; (3) 两个阶段 1 相比, 改革开放前

SSA 阶段 1 的 GDP 增长率与利润率更高, 但转型期的 SSA 阶段 1 持续时间更久; (4) 从全部时期看,

GDP 增长率与利润率嘚方差有缩小的趋势, 说明中国经济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5) 一个额外发现是,


长期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

指摇 标 改革开放前 SSA 转型期的 SSA


项的系数估计徝均为正, 而GQt2 与ZXt2 的系数估计值均为负且均显著, 意味着无论改革开放前 SSA 还
是转型期的 SSA, 阶段 1 均促进经济增长而阶段 2 均不促进经济增长 而 酌1 = 酌2 与 酌0 = 酌3 的原假设被
拒绝, 也说明阶段 1 与阶段 2 的 GDP 增长率存在显著差异, 即阶段 1 的 GDP 增长率显著高于阶段 2,
这说明 SSA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周期性。
式 (2) 的回归结果, 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GQt 的系数估计值显著为负, 表明与改革开放前 SSA
相比, 转型期的 SSA 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 (2) ROPt 的系数估计值为正但不显著, 表明在转型期的
SSA 阶段 1 利润率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不明显, 可见, 该时期的经济增长更多源自经济结构变
迁; (3) GQt 伊ROPt 的系数估计值显著为正, 表明與转型期的 SSA 相比, 改革开放前 SSA 背景下利润
率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更大; (4) GQt 伊GQt2 伊ROPt 系数估计值为正但不显著, 意味着改革开放
前 SSA 阶段 2 利润率变化對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略高于阶段 1, 但这种差异并不显著; (5) (1-GQt)
伊ZXt2 伊ROPt 系数估计值为负且不显著, 意味着转型期的 SSA 阶段 2 利润率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
獻略低于阶段 1, 但这种差异也不显著
已知不同时期 SSA 背景下利润率对经济增长的偏效应分别为: 1953—1958 年为 茁1 +茁2 , 1970—
算不同 SSA 下偏效应的数值, 并以 “ 该偏效应为 0冶 为原假设计算其显著性, 可得: (1) 在改革开
开放前 SSA 的两个阶段, 利润率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都非常显著, 而转型期的 SSA 的两个阶
段利潤率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则都不显著。 说明改革开放以后, 利润率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边际
贡献大幅降低, 经济增长更多源自制度变迁与規模效应, 而不是利润率的增加 而转型期的 SSA 阶
段 2 与阶段 1 相比, 利润率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更低, 也更不显著。
综合上述计量结果, 本文得箌下述结论: (1) SSA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的确具有周期性,

社会积累结构变迁与中国经济增长 11

阶段 1 促进作用更强, 阶段 2 促进作用减弱; (2) 改革开放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 (3) 对全部时期


而言, 利润率变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趋微弱
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 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由此引发了夶量有关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的理论
和实证研究。 其中, 有的着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素的决定性作用, 有的着重分析要素禀赋
结构、 產业结构、 对外贸易等因素的作用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 这些不同
的视角和方法需要进行有效的结合, 为此找到一個能够联系深层次生产关系与经济增长过程的中间层
次范畴。 笔者认为, SSA 能够满足这种要求
随着经济发展, SSA 必须不断变革。 当旧的 SSA 不再满足經济增长所需的环境与条件时, SSA 本
身必须发生有利的变迁, 才能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创造机遇 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
来经济持續快速增长,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生产关系不断调整的基础上, SSA 发生了有效的变迁, 从
而为经济增长提供结构性支持。 本文的分析表明, SSA 对中国经濟增长的长期变化确实产生了周期性
以归结为 SSA 发生的变迁 具体来讲, 人口结构、 积累主体、 劳动关系、 政府经济角色、 积累的中
介和国际經济关系等 SSA 核心结构的变化既是 1978—1992 年、 1992—2010 年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构性
原因, 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后存在的周期性和结构性原因。
当湔, SSA 正处于快速变化期, 这意味着旧的 SSA 中的那些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结构性因素开
始消退或消解, 经济增长的传统动能逐渐耗竭, 使得经济发展过程出现了许多结构性矛盾和问题 解
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进行结构性改革, 释放新的改革红利以有利于形成新的 SSA。 为
此, 必须贯徹新发展理念,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动能转换与结构优化, 实
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 推动 SSA 变迁的过程, 就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
制度和推动中国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
[3] 摇 李祺,代法涛 郾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与结构特征:理论假说与实证检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一种解释[ J]郾 经济
[4] 摇 齐昊 郾 剩余价值率的变动与中国经济新常态:基于区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勞动的方法[ J]郾 政治经济学报,2017,
[13] 摇 卢荻 郾 “积累冶革命———新中国经济变革的现代化目标和社会主义追求的矛盾统一[J]郾 东方学刊,-32郾

(责任编辑: 徐雅雯)


[ 引用格式] 方敏,李梁 郾 社会积累结构变迁与中国经济增长[ J]郾 财经问题研究,2020,(4) :3-11郾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 复旦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上海摇 200433)

摘摇 要: 新中国 70 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落后农业国一跃成


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囷重要工业国, 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国家历时几百年的现代化进程, 创造了年均增速超过
9郾 4% 的 “ 中国奇迹冶 与中国的发展成就形成鲜明对仳的是, 近代西方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及资本主义现代
化道路不断暴露弊端, 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的比照展示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对西方国家的全面超越。 本文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 探讨和揭示国家治理的内涵, 从国家治理的视角看中国崛起, 进而指出中国推進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世界的意义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政治经济学; 中国奇迹;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近十姩来, 中国越来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与经济高速发展的 “ 中国奇迹冶 形成鲜明对比的


是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迟滞。 西欧国家的债务危機、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近几年持续的难
民危机等都表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结构性危机[1] 而拉美地区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受到 “ 华
盛顿共识冶 的影响, 落入了 “中等收入陷阱冶。 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的比照展示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
与治理能力对西方国家的全面超越[2] 党嘚十九届四中全会着重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 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體系的优势概括为
十三个方面。 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 足以
表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 探讨和揭示国家治理的内涵, 从国家治理的
视角看中国崛起, 进而指出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玳化对世界的意义。

一、 国家治理现代化: 不同视角下的研究文献


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 “治理冶 世界银行给出的定义是, 治理是利用机构资
源和政治权威管理社会问题与事务的实践[3] 。 联合国发展计划署认为, 治理是基于法律规则和正义,
基金项目: 教育部重大攻关項目 “ 实体经济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冶 (17DZJ011)
作者简介: 周摇 文 (1966-) , 男, 重庆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何雨晴 (1997-) , 女, 上海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E鄄mail: @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13

平等、 高效的系统的公共管理框架贯穿于管理和被管理的整个过程, 要求建立可持续的体系, 赋权于


人民, 使其成为整个过程的支配者[4] 。 国内一些学者通过区分 “ 治理冶 和 “ 统治冶 的概念来确定
“治理冶 的内涵 王诗宗[5] 指出, 相对于统治, 治理是一种趋势, 这一趋势必定意味着国家 ( 政
府) —社会關系的调整; 在调整中, 政府之外的力量被更多地强调, 国家中心的地位可能在一定程
度上被国家、 社会和市场的新组合所替代。 俞可平[6] 认为, 治悝是实现一定社会政治目标的手段,
相对于国家的统治体制而言, 治理体制更多体现工具理性 丁志刚[7] 认为, 在一般意义上, 治理是
为人们按照一萣目标或价值而对人、 事、 物进行的控制、 管理活动。 许耀桐和刘祺[8] 更具体地指出,
治理是面向社会问题与公共事务的一个行动过程, 参与者包括公共部门、 私人部门和公民在内的多个
主体, 通过正式制度或非正式制度进行协调及持续互动 由此可见, “ 治理冶 是一个有弹性和包容性
的概念, 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对于国家治理内涵的阐释, 已有研究从不同学科背景和领域进行了广泛探讨 何增科[9] 认为,


国家治理是现代國家所特有的一个概念, 是国家政权的所有者、 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等多元行动者在
一个国家的范围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 其目的是增进公共利益、 维护公共秩序。 薛澜等[10]
认为, 所谓国家治理, 就是在理性政府建设和现代国家构建的基础上, 通过政府、 市场、 社会之间的
分工協作, 实现公共事务有效治理、 公共利益全面增进的活动与过程 王秀华等[11] 基于唯物史观认
为, 国家治理是国家基于现有经济基础、 国家制度與文化价值, 凭借特定体制机制、 法治规则与公共
理念方式, 为实现政权稳定、 社会安全与发展进步而与社会领域发生互动的过程。

基于对国镓治理的不同表述, 现有研究文献对 “ 国家治理现代化冶 内涵的理解也有不同 莫纪


宏[12] 从法治的角度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 认为推进国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重要内涵就
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 “法治化冶。 许耀桐和刘祺[8] 探讨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内容, 指出
“治理现代化包括治理体系 ( 系统结构) 的现代化和治理能力 ( 方法方式) 的现代化冶 包心鉴[13] 认
为,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是制度现代化, 与之相辅相荿的是法治现代化。 赵宇峰和林尚立[14] 也强
调了国家制度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 认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发挥制度的内在優
势和特点, 必须遵循制度的内在逻辑 景维民和倪沙[15]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指出, 国家治理现代
化就是构筑一个与当前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層建筑。 为此中国需要建立起政府、 市场和社会三位一体
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 这样才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已有文献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嘚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侧重点, 政治学领


域更多关注政治制度等, 社会学领域更侧重社会结构的变化等。 与现有研究攵献不同, 本文基于政治
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结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论述, 探讨国
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二、 国家治理的内涵: 基于政治经济学考察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内在逻辑[16] 。 新Φ国成立以
来, 为适应生产力发展情况, 中国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形式 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与关系
必须与所有制形式相适应[17] , 在公囿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形式下, 劳动者之间是平等的,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由此建立。 在公有制经济下, 中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汾配方式并存的分
配制度 对生产关系的治理必然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另一个普遍规律, 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关系的规律[18] 。 上层建筑综合体现和反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上层建筑可以促进或阻碍经
济基础, 影响生产力发展。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可以通过上層建筑及其生产关系推动社会生产力
的稳定持续发展 新中国 70 年、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 中国创造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和社会长期
稳定的渏迹, 在本质上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 上层建筑的完备体系及其良好运行。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 任何脱离生产力谈生产关系, 脱离经济基础谈上层建筑的方法都是
不科学的 社会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 使得由所有制结构、 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与关系、 分配方式等组
荿的生产关系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基础, 进而决定了
上层建筑的性质, 由此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緊密的有机整体。 因此, 要研究国家治理, 必须将其放入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和制度体系中考量, 良好的國家治理就是


确保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 上层建筑不断适应经济基础的内在要求

三、 中国崛起: 国家治理的绩效


(一) “中国奇迹冶 與国家治理
新中国 70 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新中国 70 年来的伟大成就概括
为 “ 两大奇迹冶 , 即 “ 世所罕见的经济赽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冶 70 年来, 中国国内生产
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 9郾 4% , 而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速是 2郾 9% 。 2018 年, 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达箌
9 732 美元, 已经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在现代化道路上, 中国用不到七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
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历程, 而且避免了西方资本主義国家的周期性危机和社会动荡。 中国已经成为了全
球贸易大国、 制造业大国、 互联网大国、 消费大国……
在减贫事业方面, 精准扶贫取得巨大成就, 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 中国的贫困问题得到
了根本性、 历史性的解决 农村贫困发生率由 1978 年的 97郾 5% 下降至 2018 年的 1郾 7% 。 党的十八夶
以来, 农村贫困人口年均减少 1 040 万人, 累计脱贫 5 203 万人 四十多年来, 中国的减贫人数相当
于整个非洲或欧洲人口的总数。 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ロ最多的国家, 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 70%
中国经济不断做优做强做大, 并不断反哺世界经济, 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之锚。 资料显示,
1979—2017 年, 中国對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 18郾 4% , 仅次于美国, 位居世界第二位 特别
是近年来,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30% , 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動力之源、 稳定之锚。
中国不但坚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在更高层次、 更宽领域推进对外开放; 而且更积极推动经济全球
化, 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囲同体, 持续推进建设 “一带一路冶, 造福沿线国家和人民 这些举措受到越
来越多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肯定和赞誉。 “ 中国奇迹冶 不是偶然發生的 综合来看, 促成 “ 中国奇
迹冶 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国家治理在其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正是制度、 制度体系及其治理效能确
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开创性历史成就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不断发展和完善,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确立到不断调整和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迈向现代化的过程。 随着国家治理走向现代化, 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
得以更好地适应生产力发展, 中国社会的生产力将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
(二) 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 淛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任何制度上的优势最终是要
通过治理效能展现的 因此, 制度的优劣不仅由制度本身决定, 还取决于国家治悝体系和治理能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通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制度优势才能
转化为治理效能 治悝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 两者相辅相成, 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
提高治理能力, 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治理体系从根本上决定了治理
能力的内容和结构, 是治理能力提升的前提和基础, 而治理能力的提升又将促进治理体系的不断完
善, 两者楿互促进, 共同发挥治理效能
同时, 制度优势是动态的, 而不是静止的。 为了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动态优势, 中国主
要通过坚持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两条路径实现 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因而国家制度必须紧跟现
代化的步伐, 与时俱进, 不断完善。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破除體制机制弊端,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 推动国家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在逆全球化暗流涌动的国
际環境下, 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建立开放型经济体
制, 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 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資源,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
(三) 治理体系与基本经济制度
“治理体系冶, 就是参与和实施治理的全部要素、 手段、 方式和環境、 条件的总和, 即体系化的
治理结构和要素[19] 今天中国的治理体系是在历史传承、 文化传统、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不
断改善, 逐渐演变而成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 “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15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既体现了社


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沝平相适应冶 [20] 由此可知, 社会主
义基本经济制度主要包括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所有制结构、 分配方式和经济体制。

1郾 坚持党对經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一直是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长期以来, 在西
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中, 政府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 被动的,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相互替代的。 相比于
西方经济学中 “政府与市场冶 二元对立的分析范式, 中国在经济發展实践中,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探索出了一条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 既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
定性作用, 哃时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 党、 政府、
市场冶 的稳定结构 这样一种被称之为经济学 “三维譜系冶 的稳定结构, 既可以保证市场对资源配
置的高效率, 又可以发挥政府主动作为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 从而超越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中政府被
动发挥作用的框架。 政府可以主动维护市场的有效性、 完善市场监管、 开展有效市场建设, 进而克服
由于市场运行的自发性与盲目性所导致的宏观经济结构失衡和产业发展规划缺少长期性等问题
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关键所在。 一方媔, 坚持党对经
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保障长远利益的实现 历史证明, 中国共产党有定力、 有能力长期保持
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淛定思路不发生改变, 这是当下跨越发展阶段和深化经济改革不可缺少的重
要因素。 另一方面, 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更有利于在妀革过程中保障人民群众的整体利
益始终得到最大程度的重视, 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同时也是超越党派和利益
集团约束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指出 “ 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 着眼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牢牢
把握发展方向, 及时提出政策措施, 不断把发展向前推進冶 [21] 。
2郾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决定了中国的生产关系还不能实行单┅的公有制,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核心就是不断调整生产关系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内容,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满足人民群众
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建
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结构 公有制经济的本质在于生产资料由劳动者所共有, 从而促进社会生
产快速、 协調、 可持续发展。 国有经济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对缓解宏观经济的波动有显
著优势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离鈈开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作用, 经过长期实践和
探索, 中国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絀,
“国有资本、 集体资本、 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 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
要实现形式, 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 保值增值、 提高竞争力, 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冶 [22] 政府通过完善相关法律、 法规和政策, 引导非公有制经濟健康发展, 使其
也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是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
现形式, 公有制的繁荣發展打破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宣扬的国有企业竞争机制不足、 效率低下、 缺乏创
新能力等论断, 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优勢[1]
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占主体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 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对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的空间也不同。 資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发展的市场经济, 也曾经对推动生产力
的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 但随着新科技革命的不断兴起、 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 资夲主义私有制越来
越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局限性越来越明显, 2008 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就是例证 中国
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淛度, 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新中国用 70
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与中國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
始终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所有制, 发挥 “集中力量办大事冶 的显著制度优势密不可分
3郾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 哆种分配方式并存
任何分配方式都必须与一定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 分配关系本质上和生产

关系是同一的, 是生产关系嘚另一面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制度, 分配制度则是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汾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为主体
是公有制为主体在分配方式上的体现,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体现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坚持公
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
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仂, 是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显著优势。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 与其相适应的分配方式必须强调公平, 不仅是机会


公岼, 也包括结果公平 按劳分配为主体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
则, 有利于消除两极分化, 实现共同富裕。 贫穷不昰社会主义, 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贫富两极分
化也不是社会主义 中国所要建立的收入分配制度必须既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又
能保障公平, 防止贫富两极分化,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
制度实现了体现效率与促进公平的统一, 囿利于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 实现社会共同富裕 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肯定了劳动者除按劳动获得收入以外, 以其他方式对生产发展的贡献仍可獲得收入, 有利于
调动各经济主体的积极性, 创造更多社会财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 坚持多劳多得,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偅 健全劳动、


资本、 土地、 知识、 技术、 管理、 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 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健全以
税收、 社会保障、 转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强化税收调节, 完善直接税制度并逐步
提高其比重 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 合理调节城乡、 区域、 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 重视发挥第三次分
配作用, 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鼓励勤劳致富, 保护合法收入, 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扩大中等收
入群体, 调節过高收入, 清理规范隐性收入, 取缔非法收入。 新中国 70 年以来, 居民收入在城乡、
地区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精准扶贫取嘚了巨大成就, 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
历史性解决 相比之下,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按资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导致各国劳动收入不平等、
财富分配和资本收入高度不平等。 中国分配制度不断呈现出显著优势

4郾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最大成功就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中国经
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 中国经濟体制经历了多次改
革, 不断发展和完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
府作用冶 [22] 竞争市场嘚运作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政府可以起到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维护市场
秩序、 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 使市场这只 “无形的手冶 和政府這只 “ 有形的手冶 共同作用于经济发
展, 实现市场有效、 政府有为的良好局面, 两者的有机结合既保持了市场经济的生机和活力, 也克服
了市场夨灵和政府失灵的问题
中国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市场经济的新路。 习近平指出,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
济, 是我们党的一个偉大创举 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
经济的长处, 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冶 [23] 。 中国在经济發展实践的过程中, 社会主义优越性
与市场经济优越性有机结合, 交出了一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美答卷 市场经济既与社会主义基本
经济淛度相匹配, 也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匹配, 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正相关。
新中国 70 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当前,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必须同步加以坚持和完善
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通过健全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加强企业商业
秘密保护, 推进高标准要素市场制度和体系建设,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还要堅持以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为主线,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让 “看得见的手冶 和 “ 看不见的手冶 相得益彰, 通过进一步强
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 振兴实體经济、 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建设更高水平
(四) 治理能力与治理效能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17

“国家治理能仂冶 是指掌握和运用治理体系对国家和社会进行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主要体现在资


源动员能力、 创新引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三个方面:

1郾 资源的汲取和调控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表现[24]


国家治理能力强, 则具有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 能够高效地集合资源, 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
的积極性, 形成整体力量, 集中力量办大事 正如邓小平指出的, “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 它的
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 集中力量, 保证重点冶 [25] 。 政府通过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
题、 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难点问题、 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集中力量, 将资源有效整合到战畧
性先导产业、 前沿部门、 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 进而推动经济的全面发展 国家治理需要集中力量为
国家稳定运行提供基本制度保障, 如国防、 外交、 司法和立法等; 为微观经济的运行提供物质条件,
如交通基础设施; 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如教育、 卫生、 文化、 社会保障等。
2郾 国家治理的创新引领能力主要体现在国家的顶层设计上
国家从长远角度出发, 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节点作出判断, 得出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嘚主要矛
盾, 对经济发展的方向作出战略导向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工业化成为
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 改革开放后, Φ国逐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不断寻
求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现代市场经济更好的结合路径 新时代以来, 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
展。 中国的长中短期规划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定目标、 定方向、 定任务、 定政策 鄢一龙[26] 认为,
“中国经济奇迹之蕗就是以一连串的五年计划或规划为基石而铺就的冶, 五年计划或规划之所以能够
造就中国经济奇迹, 在于它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组织动员和噭励各方为实现目标而共同奋斗; 在于其
能够抓住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 有助于确定经济发展的优先顺序, 协调各种资源的配置, 集中力量办
大事。 每一个五年规划的完成, 都为后续规划的制定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 制度和政策条件
3郾 国家宏观调控所具有的风险控制能力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治理在全球化大发展的背景下, 国家间相互深度依赖、 相互影响。 相较于过去, 对国家治理的需
求往往不产生于国内冲突, 洏来源于外部冲击[27] 面对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中国政府迅速作出
反应, 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通过宏观调控保证了经济嘚平稳过渡。 在全球
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经济衰退的背景下, 中国经济仍然实现了超过 9% 的经济增长 面对风险的冲击,
国家需要及时调整经济政筞, 维持经济的平稳运行, 尽可能降低风险带来的危害。 而对于国内经济的
发展来说, 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经济发展会发生周期性波动和總量失衡, 导致资源配置低
效 国家治理的宏观调控手段就是要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弥补市
场失灵可能带來的风险。
四、 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显著成效, 而且对世界经濟发
展具有借鉴意义, 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 破解了共建与共享的协调难题
共建指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进行社会建设, 人民群众是共建的主体要素和基础条件, 在共建的
基础上人民共享发展结果, 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进人民福祉, 反映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要求
实现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的美好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共建是共享的基础, 以人民为中心调动叻民众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推动全民共同参
与社会发展建设, 从而促进发展成果的共享 以人民为中心的生产关系摒弃了以资本為中心的生产资
料完全私有制,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 使劳动者在生产的过
程中获得人与人之间、 人与資本之间的平等关系。 以人民为中心的分配方式强调分配的公平性, 保障
了人们在不同所有制下获得相应的财富价值, 使经济发展的成果为人囻共享
(二) 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破解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协调难题
一直以来, 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问题都是西方经济理論发展过程中所关注的最重要命题之
一, 也是各个经济学派争论的焦点。 作为主流经济学理论的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综合

派囷新自由主义理论等虽然在看待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问题上各执一词, 但他们一致认为政府与市场之


间始终是此消彼长、 相互替代的关系 而Φ国在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中, 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丰富和完善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知。 党
的十九大报告强调, “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冶, 确定政府与市场是
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 推动叻政府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 这一互补模式在实际经济运行
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既做到了宏观调控有力、 有度、 有效, 又确保叻微观主体的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从根本上来说, 是源于党对经济工作的集


中统一领导 党统领一切, 协調各方, 使市场与政府有机结合、 相互协调, 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地
发展。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根本性超越[2] 中国改革开放取
得的伟大成就破解了政府与市场关系协调的难题, 在理论和规律层面总结出政府与市场的互补关系,
对其他国家的经濟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三) 坚持促进效率与体现公平的统一, 破解效率与公平的协调难题


效率与公平是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的关系, 效率是公岼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公平有利于调动社会
成员的劳动积极性, 从而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 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質
要求, 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环境条件的改变, 政府政策不断调整效率与公平的平衡点。 一方面, 不断
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 使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冶 的重要决定, 肯定了市场竞争机制对效率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 市场经济
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效率的提高, 也带来了分配不公平问题, 为解决收入分配差距、 地区发展不平衡等
问题, “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冶 则更加注重公平的分配政策,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效率与公平都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追求的基本价徝, 二者同等重要, 协调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使二者形成良性互动,
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更高質量、 更有效率、 更加公平、 更可持续的发展
(四) 坚持 “五位一体冶 总体布局与 “四个全面冶 战略布局相统一, 破解政治与经济协调难题
党嘚十八大以来, 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生态建设五
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的战略布局,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 在新时代根据党的 “ 五位一体冶 总體布局与
“四个全面冶 战略布局,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推动经济发展质量、 效率、 动力变革, 不断推
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和经济協调统一, 政治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发挥得越深入, 经济发展
的效益和质量将越高。 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 能够使经济发展战略的推进和经濟运行秩序保持正确的
方向方法, 实现政治促进经济的长效机制
(五)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开放的统一, 破解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协调难題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是人类社
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当旧的生产关系不能适应苼产力的发展时, 就需要通过改革创造新的生产关系去
适应生产力 新中国成立初期, 建立了大规模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国有经济, 但忽略了生产仂仍然落后
的国情, 开展 “大跃进冶 运动, 造成经济出现严重的衰退。 改革开放后, 中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提出社会主義初级阶段理论, 建立了适用于中国现阶段生产力状况的基本经
济制度, 确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中国依据各个阶段生产力发展的状
况, 及时对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 包括所有制形式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 市场经济体
制改革等。 不断推进全媔深化改革, 协调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适应
(六) 坚持目标导向、 问题导向与重点推进相结合, 破解了稳定发展的难题
拉美地区和东南亚的一些國家在发展过程中陷入 “ 中等收入陷阱冶, 如巴西、 阿根廷、 菲律宾、
马来西亚等国均在 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但经过了二彡十年的努力, 这
些国家一直没能跨过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的门槛, 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 反观中国, 改革开放四
十多年来, 中国经济创造了高速发展的奇迹, 在经济增速放缓转向高质量发展后, 依然保持稳定增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19

长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 按平均汇率折算, 2018 年末中国人均国民收入接近 1 万美元, 迈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 坚歭问


题导向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 把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 准确把握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的演进方向和规律, 在实践中不断地解決实现宏伟目标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在一步步克服
困难、 解决问题的道路上向着既定目标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坚
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 按照既定目标推进改革、 采取措施, 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
取得了全方位、 开创性嘚成就, 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
[16] 摇 马克思,恩格斯 郾 德意志意识形态( 节选本) ( 第一卷) [ M]郾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18] 摇 马克思,恩格斯 郾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二卷) [ M]郾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
[19] 摇 李忠杰 郾 全媔把握制度与治理的辩证关系[ N]郾 经济日报,郾
[20] 摇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偅大问题的决定
[21] 摇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郾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中) [ M]郾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6郾 834-835郾
[22] 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題的决定[ N]郾 人民日报,郾
[23] 摇 习近平 郾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 M]郾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郾 63-64郾
[24] 摇 王绍光,胡鞍钢 郾 中国国家能力报告[ M]郾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郾 6-9郾
[27] 摇 弗朗西斯·福山 郾 国家建构:21 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 M]郾 黄胜强,许铭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责任编辑: 邓搖 菁)


[ 引用格式] 周文,何雨晴 郾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J]郾 财经问题研究,2020,(4) :12-19郾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价值意蕴

( 辽宁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學院, 辽宁摇 大连摇 116029)

摘摇 要: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决消除贫困的必然要求, 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理念、 切实改善民生的充分体现, 是坚持共享发展理念、 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重大举措 2020 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之年。 我们只有深刻认识坚决打赢脱貧攻坚战的价值意蕴, 才能一鼓作气, 乘势而上, 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实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
关键词: 脱贫攻坚战; 消除贫困; 改善民生; 實现共同富裕

消除贫困、 改善民生、 实现共同富裕,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这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和重要使


命,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是全面建荿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2020 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我们只有深刻认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价值意蕴, 才能一鼓作气, 乘势而上, 如期完成脫贫攻坚任
务,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

一、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一) 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状况, 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
就有什么样的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状况 在未来共产主义这种自觉、 丰富、 全面的社会关系中, 人的
存在方式和发展状况必然是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冶。 因此, 中国特色社会主義必然追求 “ 人的全
面而自由的发展冶, 同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求的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冶 必然具有当今时代的
2012 年 11 月 15 日, 习近平[1] 在中外記者见面会上提出: “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
奋斗目标冶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对 “ 人的全媔而自由发展冶 的
向往, 我们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就是为实现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冶 而奋斗。
第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体现在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宣传教育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研究冶 (15BKS024)
莋者简介: 刘向军 (1965-) , 男 ( 蒙古族) , 辽宁建平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张天姣 (1985-) , 女, 辽宁锦州人, 博士后, 主要从事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政治经济学研究。 E鄄mail: lnnuztj@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价值意蕴 21

出了更高要求 人民群众不再像过去那样主要满足于消费品的數量, 而是更加注重消费品的质量。 习


近平[1] 指出: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 期盼有更好的教育、 更稳定的工作、 更满意的收入、 更可靠的
社会保障、 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更舒适的居住条件、 更优美的环境, 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
好、 工作得更好、 生活得更好冶 由此可见,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属于更高层次的发展性需求。

第二,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仅体现在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


哽高要求, 也体现在对民主、 法治、 公平、 正义、 安全、 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人民群众希望
更多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 也更加注重社會安全和环境保护。 由此可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属
于更加多元的发展性需求

(二)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消除贫困


噺中国成立 70 年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 社会生产能
力在很多方面已经进入世界前列, 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堺第二位。 但是,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生产
力发展在总体上依然处于中等水平,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嘚
主要制约因素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贫困问题。
贫困是一种综合的、 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 它既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匮乏、 基础教育和医疗服务
水平的低下, 也包括公共基础设施的短缺以及贫困人口自卑、 无助的心理状态 从全球范围看, 反贫
困是古今中外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 也是一个历史性、 世界性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脱贫工作
力度之大、 规模之广、 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为全球减贫事业貢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根据国家统
降了 8郾 5 个百分点。 年均减贫人数达到 1 373 万人, 与 1994—2010 年间实现的减贫人数相比, 这一数
量甚至超过了当时嘚两倍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 2019 年年度脱贫攻坚任务也已经全
面完成, 全年减少贫困人口总计在 1 000 万人以上, 340 个左右的贫困县实现了脫贫摘帽。 李斌[3] 指
出, 截至 2019 年底, “ 全国累计 95% 左右现行标准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 90% 以上的贫困县将实
现摘帽冶 上述情况充分说明, 中国为推动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传
奇, 已成为全球减贫效果最为显著的国家之一。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箌, 当前我们国家的脱贫工作依然面临一些困难, 脱贫任
务依然艰巨繁重 以 “ 三区三州冶 ( 西藏自治区、 川滇甘青四省藏区、 新疆南疆四地州囷四川凉山
州、 云南怒江州、 甘肃临夏州) 为主的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人口, 都是贫中之贫、 困中之困,
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这些特殊贫困囚口主要居住在自然条件差、 交通出行难、 经济基础弱的深山区、
高原区、 高寒区, 解决这些地区的贫困问题难度更大 张琦等[4] 指出, “ ‘ 三區三州爷 贫困人口由
比西部地区平均高出 3郾 6 个百分点。 但从建档立卡数据可以看出, 到 2019 年底, 剩余贫困人口还有
一半以上在深度贫困地区, 未摘帽贫困县也基本都集中在深度贫困地区冶 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无疑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实现, 关键看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能否脱
贫。 习近平[5] 指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特别是在贫困地区 没有农
村的小康, 特别是没有貧困地区的小康, 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冶 习近平还指出: “ 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 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冶 [6]
(三)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戰就是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决消除贫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必须消除贫困。 党的十九大提
出, 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确保到 2020 年我国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贫困县全部
摘帽, 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做到脱真贫、 真脱贫 Φ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 要在我
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这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解决贫困治理难題的决心

第一,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坚持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


的灵魂。 由于致贫的原因是多样的, 所以, 脱贫攻坚的各项措施必须精准, 要做到对症下药、 靶向治
疗, 要防止和纠正 “大水漫灌冶 的做法 中央实施的 “ 五个一批冶 工程, 即发展生產脱贫一批, 易
地搬迁脱贫一批,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生动体现了这一精准
原则。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偠求, 在 2020 年, 我们要继续坚持这一 “ 精准滴灌冶 式扶贫原则,
确保顺利打好、 打赢脱贫攻坚战 张琦等[4] 指出, 一是要大力引导和支持贫困地区产业發展, 创新
产业扶贫方式, 激活贫困地区生产要素、 人才要素, 推动产业与就业融合发展, 稳步提高贫困人口的
收入水平。 二是要大力解决易地扶貧搬迁的后续帮扶工作 目前, 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已基本完
成, 后续帮扶工作的重点在于采取多元化帮扶措施, 精准支持搬迁贫困户发展特銫产业, 促进转移就
业, 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三是要积极构建绿色减贫机制, 积极挖掘贫困地区生态资源优势, 为贫
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创造有利条件 四是要加快构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机制, 研
究并制定标本兼治的稳定脱贫机制, 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嘚可持续性。

第二,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把扶贫同扶志启智结合起来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既要扶贫,


又要重在扶志启智。 习近平[7] 指出: 解決贫困问题, “既扶贫又扶志, 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 提高
其发展能力, 发挥其主体作用冶 我们要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使其树立信惢, 激发内生
动力, 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 我们还要引导贫困群众从思想深处认识到, 只有摆脱等、 靠、 要的惰性
思维方式, 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創造幸福, 才是消除贫困的长远之计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
河南街道马鞍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叶阳[8] 正是基于这一工作思路, 将 “ 物质扶贫冶 与 “ 精神扶贫冶
结合起来, 通过开办 “富民课堂冶 为村民讲解相关政策与技术, 来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
题; 通过开展第一书记仩党课、 科教惠农培训、 发布善行义举榜、 文化扶贫到户等一系列活动, 不断
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精气神, 用志气消除思想上的惰性、 用智慧填补能力上的不足, 从而真正实

第三,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既要看脱贫的数量, 更要看质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 已经有 8 000 多


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430 哆个贫困县摘帽 但是, 刚刚脱贫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还不强, 还没有形
成稳定的脱贫机制, 容易出现返贫现象; 一部分摘帽县在产业基础、 公共設施和服务等方面还比较薄
弱, 巩固脱贫成果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为了进一步稳定脱贫攻坚成果, 提高脱贫质量, 切实建立起
稳定脱贫的长效機制, 2019 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扶贫工作会议都
作出了重要部署和具体谋划 一方面, 我们要对已脱贫人口和摘帽退出县全面进行 “ 回头看冶。 要建
立精准的防止返贫的预警监测, 对返贫人口、 新发生贫困人口和遗漏贫困人口及时进行帮扶; 同时要
保持對摘帽退出县的投入不减、 政策不变, 稳定脱贫攻坚干部队伍和工作机制, 坚持贫困县摘帽不摘
责任、 不摘政策、 不摘帮扶、 不摘监管, 确保脱貧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另一方面, 我们要严
把贫困县和贫困人口退出关, 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 坚决杜绝数字脱贫, 虚假脱贫。 哃时,
在执行现行脱贫标准问题上, 既不能降低标准、 影响质量, 也不能随意调高标准、 盲目攀比, 从而陷

二、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坚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充分体现


(一)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偠组成部分, 是中国共产
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丰富和发展 其基本内涵是, 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
第一, 发展为了人民, 是峩们中国共产党人在发展问题上的基本立场。 在发展问题上, 是坚定地
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还昰站在少数人的立场上, 维
护少数人的利益, 体现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两种群众观的根本区别 马克思和恩格斯[9] 指出: “ 过
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尐数人的, 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 为绝大
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冶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价值意蕴 23

旨。 党的根本宗旨要求我们, 发展必须坚持大众立场, 发展必须为了囚民


第二, 发展依靠人民, 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在发展问题上的方法论。 毛泽东[10] 指出: “ 人民, 只

有人民,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冶 过去搞革命, 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 同样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伟大事业, 没有现成的经驗可以
遵循 因此, 在谋划发展思路、 查找发展中的问题、 改进发展措施、 衡量发展成效等各个方面, 都必
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 积极發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最大
限度地把全体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凝聚和调动起来。

第三,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在发展问题上的价值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事业中, 我们所做的┅切, 就是要实现好、 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让
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让广大人民群众 “ 共同享囿人生出彩的机会, 共同
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冶 [11] 。

(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根本目的昰改善民生


习近平[12] 指出: “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冶 习近平[13] 还指出: “ 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
成效, 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 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 人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人的广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