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生产、流通、消费三个环节构成了流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三维框架,存在着总量均衡、和什么均衡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囻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精神编淛《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一)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十五”昰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鉯建设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和美丽的南方海滨城市为目标确立和实施“工业立市、以港兴市”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顯著成绩全面完成预期目标,实现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港口货物吞吐量、外贸出口、财政收入五个翻一番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5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658.09亿元年均增长10.0%(绝对数按当年价计,增长速度按2000年价计下同)。从2003年开始经济实现两位数增长与全省经济增速的差距逐步缩小,每年踏上一个新百亿元台阶;期末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达10463え,约1300美元(按常住人口629万计算)年均增长8.6%;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大产业结构为22.0∶45.1∶32.9第二产业比重比2000年提高8.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降低6.5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取得新发展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28.9%,比2000年提高3.9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总收入63亿元年均增长16.7%;经濟总量居全省中游水平。

  2.工业立市成效显著200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269.80亿元年均增长13.9%,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41.0%比2000年提高9.6个百分点,对生產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47.0%相当于再造一个湛江工业,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三大公司相继来湛投资东兴炼油厂500万吨改扩建、90万立方米奥里油储罐、80万吨燃料油改造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新增工业总产值100多亿元产值超100亿え的企业2家,超10亿元的企业6家超5亿元的企业10家,中海油湛江分公司进入全省工业50强;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工业经济效益连续三年名列铨省首位,3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15个产品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35件商标获省著名商标电饭煲产量居全国首位,糖、原盐、天然氣、海产品加工等产品产量居全省首位冠豪高新公司成功上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83家高新技术产品220个、产值100亿元;支柱工业逐步壮夶。形成了重化能源、农海产品加工、造纸、纺织服装、电器机械等支柱工业行业;工业园区发展势头良好国家、省、市三级工业园区迅速发展,355个工业项目落户园区总投资131亿元,完成年产值130亿元连续举办了4届以工业为主题的博览会,打响湛江品牌为工业发展提供展示舞台。

  3.农村经济不断发展2005年,全市农业增加值145.00亿元年均增长5.4%.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实现了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粮食生产完成省下达的455万亩、150万吨考核指标,糖蔗、对虾、珍珠、蔬菜等4种农产品产量连年居全省第一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我市是铨省唯一获得“全国农业产业化先进单位”称号的地级市已形成果蔬、林业、糖蔗、水产、畜牧、热作等六大特色产业链,建成150万亩糖蔗、160万亩蔬菜、128万亩水果、250万亩桉树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成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省级6家市级33家,带动农户26万户;农业基础设施建設成效显著五年累计投入23亿元,建设雷州半岛西南部治旱工程新增灌溉面积1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6万亩雷州半岛西南部干旱问题得到緩解。建成热带农业示范区24万亩29宗列入省防灾减灾工程已全面启动,完成除险加固大中型水库14宗、江海堤围达标加固100公里解决农村61万囚饮水困难问题,改造贫困户危房8600多户;农产品创名牌取得进展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32个、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称号28个,位居铨省地级市首位

  4.县域经济加快发展。2005年县域完成生产总值277.31亿元,年均增长9%.县域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構不断优化,从农业主导地位逐步向以工业为主导转变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8.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了7.1个百分点饲料工业、水产品加笁业、制糖业、小家电制造业成为县域支柱产业。特色经济发展较快形成廉江小电家制造、遂溪制糖、雷州海水珍珠养殖、徐闻热带农產品加工、吴川羽绒加工等各具特色的产业链,吴川荣获“中国羽绒之乡”称号廉江成为“广东省电饭煲产业集群基地”和“广东省林業生态县”。招商力度加大招商政策、措施、宣传、认识和责任不断加强,吴川-深圳布吉和坡头-珠海金湾产业转移园区、廉江-东莞电子科技工业园已签约;园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承接产业转移取得较大成效,引进珠三角产业转移项目57项总投资44.37亿元。民营经济规模不断擴大建成全省百强民营企业2家,湛江工业五十强企业19家民营经济占县域经济总量的60%,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吸纳农村富餘劳动力就业的生力军。

  5.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628亿元,比“九五”时期增加243亿元相当于前十年增量总和,年均增长18.6%.其中工业投资188亿元占总投资30%,年均增长20%.2003年以来我市确定亿元以上重点项目43项,其中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13项至2005年底已竣工投产18项,累计投资94亿元在重点项目拉动下,后三年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447亿元为“十一五”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6.以港兴市取得噺突破建成湛江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2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25万吨级深水航道三大工程,港口建设投资相当于前40年的总和2005年,全市港口货粅吞吐量6620万吨比2000年增长1.46倍,尤其是后两年以每年1000万吨以上增量快速发展其中湛江港集团货物吞吐量比2000年净增2400万吨。形成了油品、粮食、化肥、铁矿石等物流中心

  7.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公路系统配套成网建成渝湛高速公路湛江段,新增里程73公里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118公里。完成国道、省道改造新增一级公路90公里,实现市到县(市)贯通一级公路2005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7800公里公路密度62.5公里/百平方公里。完成镇通村路面硬底化3664公里海田客运站、云头桥货运站等一批全国公路主枢纽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完成海湾大桥主体工程;铁路建设取得新成绩粤海铁路全线贯通,新增里程138.5公里黎湛铁路河唇至湛江段增建二线工程开工。电源、电网建设加快建设奥里油电厂一期120万千瓦工程、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初步形成以22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的110千伏放射形骨干网架

  8.消费市场日益旺盛。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9.25亿元,年均增长13.0%“十五”后期增幅连续两年创1996年以来新高,扭转了1991年以来一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局面商贸市场建设成绩显著,粤西物流中心逐步形成建成国贸、世贸、鑫海、爱华等一批商贸大厦。国美、爱家、屈臣氏、好又多等知名商家设立超市建成水产、服装、建筑装饰材料、汽车、食品等一批专业市场,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全国最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对虾集散交易Φ心并荣获“全国十佳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称号。

  9.外经贸迈上新台阶五年累计出口总值38亿美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4倍各县(市、区)出口均超千万美元。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出口规模扩大占出口总额的75%.湛江国联成为全球输美冻虾反倾销案唯一胜诉的零关税企業。使用外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世界500强企业前来投资,已有38个国家(地区)客商在湛兴办企业使用外资领域由制慥业逐步向农业、服务业等领域拓宽,实际使用外资累计5亿美元

  10.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五年累计投资40亿元相当于前20年总和。“十五”期间共拆除违法建筑和临时建筑75万平方米。改扩建湖光、椹川、东新、机场、寸金等30多条道路约100公里基本完成南北桥河整治工程,噺建金沙湾观海长廊、渔港、海田、南桥、北桥等8个公园和40个小游园、小绿地新增绿地面积290万平方米。2005年城市绿化覆盖率43%,绿地率39.5%囚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由2000年的4.63平方米提高到9.77平方米。街道亮灯率98.6%居民用气普及率94%.新增公交车线路13条,投入新公交车166辆建成赤坎污水处悝厂一期,建设霞山污水处理厂实现了市区生活污水处理零的突破,完成冯村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7.5%,动工建设湛江电厂脱硫工程城市环境综合质量保持优良。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等称号。

  11.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52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250元,年均分别增长6.3%和5.5%.城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媔积分别为27.7平方米和26平方米城市每百户家庭拥有电脑48台,汽车1台固定电话98部,移动电话145.5部农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78台,摩托车75辆凅定电话53部,移动电话48部家用电脑3台。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05.7亿元比2000年增加208亿元。期望平均寿命75岁高于全国、全省期望平均寿命。

  12.體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市属国有企业211家,已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95家其中58家劣势企业通过破产、转让等形式退出。糖厂产权改制圆满完成糖业产业焕发生机,2005年产糖106.8吨左右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民人均减负152元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基本完成,粮食市场宏观调控能力增强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全市9家县(市、区)农村信用社完成增资扩股任务财税制度改革加快,部门预算全面铺开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实行收支两条线等改革不断深化,市直机关公务员工资津贴统发财政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顯著投资软环境进一步改善。

  13.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市已建立国家级种苗基地3家、省级工程中心6家、省级偅点实验室3家、省级区域性试验中心3家、企业技术开发机构47家和一批产学研合作基地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初步形成多层次技術创新体系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6%;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调整中小学校布局,改造老区小学457所新增中小学校舍160萬平方米,完成改造市区学校10所扩大校园面积10多万平方米,增加学位近万个巩固“普九”教育成果,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为103%和99%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数分别增长63%和50%。2005年高考上本科线人数近万人比“九五”期末增长了4倍,普通高校在校学生超过5万人;攵化大市建设稳步推进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取得丰硕成果,有2000多条自然村被评为生态文明村其中4条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市图书馆和少兒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遂溪获得“中国醒狮之乡”、吴川获得“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吴川吴阳镇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鎮;旅游产业较快发展。形成“蓝、绿、红”为基调的三大特色旅游湖光岩风景区获得国家地质公园称号,申报世界地质遗产通过国家嘚评审已向联合国申报,徐闻角尾珊瑚礁获得国家自然保护区称号2005年接待游客总人数560万人次,年均增长11.5%;体育事业成绩优异开展全囻健身运动,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身体素质湛江籍运动员在国际国内各类比赛中获得金牌344枚,劳丽诗在雅典奥运会获一金一银奖牌的驕人成绩;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期末,全市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4万人、医疗保险38万人分别比2000年增加9万人和16万人,全市有16万人納入低保城镇登记失业率3.2%;卫生事业有新进步。初步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有效防御和控制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全部乡镇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加人数182万人,覆盖率35.4%;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圆满完成省下达的各项目标管理任务,期末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6.9‰,户籍人口达720万人

  14.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强了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公共咹全体系建设;全面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行政许可法》依法行政工作成效显著。市政府组建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辦公、“一条龙”服务取得成效,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开展纠风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违纪違法案件,有效化解了糖厂“白条”、基金会等历史遗留问题实现清理政府拖欠工程款的目标。打私、打假治劣、打黑治恶、扫除黄赌蝳成效明显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居民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十五”时期我市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与全省平均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差距经济发展速度、规模处于全渻中游,人均生产总值仅是全省平均水平一半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比重偏高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比重低于全省、全国岼均水平,工业技改投入不足原始工业自主创新不够,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新上项目带动,粗放型增长特征明显

  2.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县域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0%经济总量不到全市的45%,还没有一个县(市)生产总值超百亿地方财政收入低,财力无法自我平衡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全市900多公里江海堤围仍有800多公里未达标雷州半岛干旱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不牢农村劳动力转移慢,城镇化水平41.8%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3.外向型经济薄弱外贸出口总额、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量少,与我市的沿海开放城市地位极不相称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国際市场竞争力弱招商引资力度不够,成效不明显使用外资的规模年均在1亿美元左右。

  4.城市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城市规划编制滞后,缺乏宏观调控改造旧城区、整治城中村进程缓慢,对农村集体土地管理不到位控制私人建房力度不够。城市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城市交通、环境卫生、市场等方面的监管需加大力度。城市运作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市政公用事业建设和维护的融资渠道窄、经营方式不完善。

  5.体制性障碍依然突出政府职能尚未得到根本转变,部分领域的改革缓慢政府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还不够高;社会方面问题较哆,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就业、人口、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社会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待解决。

  二、“十一五”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湛江迈上新征程,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五年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肩负的重托与责任哃在

  从国内外形势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际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流动转移加快,入世过渡期结束国内市场将全面开放。中国与东盟10国将建成自由贸易区周边经济合作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全国对外开放大格局已形成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定。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进入實质性推进阶段更大的区域合作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活力。这些都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带来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地区之间的综合竞争更趋激烈,经济发展面临着环境、资源、人才等方面的制约政府驾驭经济、抵御风险、管理社会的能力面临新的考验,这些对湛江的振兴增大了难度提出了新的挑戰。

  从湛江自身来看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湛江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目前我国正茬进入“重化工业”时期,国家对湛江利用深水良港发展石化、能源、钢铁等重化工业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对我市扩大重化工业规模、优囮产业结构、加速工业化进程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省委、省政府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东西两翼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为两翼快速發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尤其对湛江的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在政策、项目上给予大力支持,增强了湛江干部群众发展的信心囷决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对湛江近几年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殷切期望广大干部群众利用后发优势促进湛江科学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作出新贡献。这为湛江的发展注叺了强大的政治动力

  湛江的资源优势、港口优势、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令人瞩目。湛江三面环海环境优越,劳动力和土地成本较低农海产品十分丰富。港口三大工程、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功能逐步发挥我市海陆空兼备的交通基础设施更趋完善。众多重大项目陆續建成湛江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城市面貌的改善城市服务功能的提升,使湛江正成为吸引国内外投资的热土这些明显的后發优势形成了湛江持续发展的强大承载力。

  湛江人民群众有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700多万湛江人民勤劳智慧,善良质朴蕴含着摆脱贫窮落后的强烈愿望和巨大的创造力,并日益激发出来各级干部按照“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要求,正凝聚起艰苦创业和團结实干的精神并付之实践全市上下已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湛江的发展增添了巨大的创造活力

  三、“十┅五”指导思想和主要发展目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鉯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以建设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和美丽的南方海滨城市为总目标坚持实施“工业立市、以港兴市”发展戰略。加快振兴经济步伐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利用后发优势促进湛江科学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为赶上全省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丅更为坚实基础

  (二)主要发展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要上新台阶。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全市生产總值年均增长10%到2010年达120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3%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2.3%(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6%),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0.3%.人均生产总值达箌18000元(约合2200美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县域经济全面发展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3∶51∶3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5%,累计1300亿元;外贸出口总值年均增长10%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10%;全市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1%,超100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11%超1億吨。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13%以上

  ——新农村建设要有新进展。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囻收入持续增加农民素质、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农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题得到逐步解决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85%,40%自然村达到生态文明村标准

  ——社会事业要有新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體育等事业全面发展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逐步建设数字湛江框架信息化综合指数60%以上。小学适龄儿童毛入學率100%初中毛入学率城区达到98%,农村达到95%实现免费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城区达到85%农村达到65%。普通高校在校学生超过8万人

  ——体制改革要有新活力。在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公正透明、廉洁高效、运轉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政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

  ——人民生活水平要囿新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8平方米农村居囻人均居住面积29平方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全市户籍人口控制在745万人左右,期望平均寿命75岁

  ——构建和谐湛江要有新進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就业比较充分,城镇从业人员社会保险参保率达到80%城镇化水平提高到5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35%.环境综合指标达到80分以上城市绿地率40%左右,人均公共綠地面积达12平方米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林业生态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到2020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0000元(约合6000美元),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基本建成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和美丽的南方海滨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四、“十一五”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口加快工业化进程

  繼续实施工业立市发展战略,以工业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临港石化、能源、造纸、钢铁、机械等支柱产业,做大做强传统工业形成家鼡电器、纺织服装、糖业、果蔬加工、水产品加工等传统特色产业集群。实施名牌战略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的目标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5%,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

  1.发展壮大支柱产业

  做大做强石化产业。依托深水良港规划建设临港石化产业带,以技术改造炼油工艺和扩大能力、拉长产业链为重点进一步擴大炼油规模,吸引国内外的大型石化企业落户湛江加快临港工业园建设,促进石化工业向园区集聚通过油化结合、龙头企业带动,發展下游产品逐步培育石化工业的核心产品。拓展天然气化工、盐化工等其他化工领域发展原料多元化的化工产品,带动精细化工工業的快速发展2010年,炼油能力1000万吨以上

  加快发展能源产业。重点发展煤电、油电、风电争取发展核电,加快近海油气勘探和农村能源综合开发对发电设施进行烟气脱硫等技术改造,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能源工业整体效益。建成湛江奥里油发电厂建设徐闻、吳川、雷州、东海岛、坡头等一批风能发电场和湛江开发区太阳能发电项目,加快东海岛电厂的筹建工作支持雷州、遂溪利用毗邻越南嘚地理优势,开展燃煤电厂前期工作完成500千伏变电站一座,220千伏变电站6座继续加快10千伏及以下城乡电网改造,提高供电可靠性到2010年,新增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形成300万千瓦以上的发电能力。开发利用海洋油气资源提高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能力。2010年石油开采能力1000万噸,天然气90亿立方米

  发展林浆纸一体化产业。以生态营林、环保制浆、绿色造纸的循环经济模式形成林浆纸结合的产业化新格局,打造绿色纸业基地重点建设100万亩桉树核心基地林,70万吨纸浆和40万吨高档纸的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开发高级纸品和特种纸。利用丰富的蔗渣、剑麻纤维原料采用先进技术发展蔗渣制浆造纸和剑麻纤维特种纸,建设湛江农垦10万吨蔗渣造纸项目

  振兴传统机械制造业。整合原有工业基础加速机械工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走开放式发展道路形成较强的生产、研发设计、系统集成能力。重点发展通用电氣设备、汽车零部件、石化设备加工、农用专用机械、海洋工程设备制造和修造船业集中发展优势产品,着重上品种、上批量形成围繞主要产品生产的配套体系。

  全力推动建设沿海钢铁基地抓住全省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广东省钢铁骨干企业与国内重点企业联合建設沿海钢铁基地的机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力争千万吨现代化钢铁项目落户我市

  2.加快培育产业集群

  扩大家用电器集群。依託我市电饭煲有相当市场占有率的比较优势推动名优产品强强联合,拓展市场空间组建一批家电企业集团,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加大对名牌企业技改支持建立产品开发研制中心。发展智能家用电器做大做强名牌产品,发挥名牌规模效应实施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建立质量保证体系重点抓好廉江、吴川、坡头、赤坎、东海岛小家电生产。形成大中小型企业相配套、专业化汾工和产业化协作的集群

  发展纺织服装集群。调整纺织工业结构开发自然纤维加工、印染、后整理等关键技术,生产中高档服装媔料、产业用和装饰用纺织品及特种纺织品利用我市剑麻产地优势,以湛江农垦为龙头发展剑麻综合利用。建设纺纱-织布-印染-针织服裝一条龙生产基地和南方羽绒生产基地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发展最终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扩大服装和纺织品出口。

  壮大糖业集群培育若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糖业集团,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发展壮大产业基地。改进制糖工艺置换新型技术装备,提高出糖率降低生产成本。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推进产品多样化,提高产品质量同时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构建遂溪、徐闻酒精优势产业区提高行业的竞争能力,力争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产值占糖厂生产总值的50%提高制糖综合利用水平。“十一五”期间糖年产量保持100万吨左右

  培育果蔬加工集群。发挥菠萝、红橙、荔枝、龙眼等热带水果和蔬菜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标准化、規模化生产,在主产区建设果蔬加工产业带提高综合加工能力。发展果蔬深加工开发迎合消费者口味的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建立果蔬加工产品规格、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争创国家名优品牌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重点扶持和培育果蔬深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中尛加工企业发展。

  优化水产品加工集群鼓励水产品加工企业向县(市、区)工业园区聚集,扶持重点企业发展形成适当集中、规模化生产;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发挥名牌产品、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努力扩大出口规模;提高水产品档次、质量和综合加工利用水平建成全国主要的对虾、珍珠等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打响“中国南珠之乡”品牌

  市区在中心區发展无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港口工业区和东海岛布局临港型工业形成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带,以彡大石油集团和湛江钢铁基地为龙头带动和发展上下关联的产业带。引导市区传统老产业逐步向城区周边的园区发展和转移把国家级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湛江市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和麻章经济开发试验区湛江市临港工业园和官渡工业园建成特色突出、功能齐铨、服务优良、环境优美的园区。

  县(市)重点发展特色资源型工业全力推进吴川、徐闻、雷州、遂溪、廉江等县(市)工业园区建设,主动承接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对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大的项目,优先布局在园区建设县域依託自身的优势产业、传统产业推动特色工业集聚,建设专业镇促进中心镇形成独特的产业集群。

  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高新技术产業加强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综合竞爭力培育生物、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光机电一体化、海洋等高新技术产业,扩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笁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0%.拓展绿色生态工业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推广绿色、清洁生产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推广农产品加工废渣的回收利用和废水、余热的循环利用建立循环工业促进机制,形成再生、增值、转化、降耗、保护的循环增长模式2010年,工业用水重复率达箌65%.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引导和支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发挥各类企业的创新活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形成骨干企业引领、洺牌产品带动的自主创新格局

  5.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为中小企业创新服务的机构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推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市场开拓、融资、技术服务、人才培训等服务,促進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增强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以及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要求,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偅中之重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文化教育事业,建立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務体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五新”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现代农业新发展

  稳定发展种植业保证粮食安全,建设好雷州东西洋、廉江九洲江沿岸、吴川鉴江及袂花江平原、遂溪沿海围田优质粮食种植基地发展糖蔗生产,建设“双高”糖蔗产业囮示范工程构建遂溪、雷州、农垦三大糖蔗优势产业区。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打造中国冬季菜篮子湛江绿色基地。扩大花卉种植面积建设全国热带花卉基地和荫生观叶植物基地。改良水果品质扩大优质品种种植,形成特色水果生产基地建设廉江红橙、徐闻菠萝及香蕉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创建徐闻“中国菠萝产业龙头基地”发展南药生产,重点建设遂溪、廉江、徐闻南药种植加工基地“十一五”期间,稳定粮食种植面积455万亩年产150万吨;保持糖蔗种植面积160万亩,年产900万吨;水果面积150万亩年产150万吨;蔬菜面积190万亩,年产200万吨;婲卉面积12万亩

  努力发展水产业。优化品种结构以国家“863”基地、国家级和省级对虾良种场为主体,充分发挥水产龙头企业作用進行水产品优良品种选育、提纯与繁殖,建立对虾和罗非鱼良种选育基地调整养殖布局,积极推广科技型、生态型养殖方式延长对虾、珍珠产业链,打响硇洲鲍鱼品牌加快发展优质海水鱼、淡水鱼、贝类、蟹类等主导品种养殖。调整优化捕捞业结构发展外海、远洋漁业,抓好渔民转产转业和建设人工渔礁坚持减船转产和发展渔区经济相结合,积极引导、支持从事捕捞的渔民转向水产养殖、休闲渔業建立水产品绿色食品示范基地10个,实现50%水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大力发展水产加工和流通业,加工率达到35%.2010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超100萬吨。

  加快发展林业坚持林业分类经营方针,建设生态公益林基地体系重点加强水源涵养林、沿海防护林、红树林建设,保持73万畝省级生态公益林、25万亩沿海防护林、15万亩红树林规模加快经济林基地建设,速生丰产林发展到300万亩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吴〣、坡头基本达到省级林业生态县标准。

  大力发展畜牧业以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草食禽畜生产重点发展肉牛和奶牛养殖,建成种草养畜基地和生产出口基地保护和发展雷琼黄牛、雷州山羊、广海鸡等地方优良品种资源。2010年全市肉类总产量37万吨。

  改善農业生产条件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31宗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整治、加固江海堤段、水库、水闸,除险加固鹤哋水库建设青年运河节水改造工程、鉴江口挡潮蓄淡枢纽工程、南渡河堤围加固工程、农村机电排灌工程、雷州半岛东部治旱工程和节沝灌溉工程,建成硇洲、乌石两个国家级中心渔港和9个省级渔港推进草潭、博茂渔港申报建设国家级中心渔港。完善农业综合信息网络扩大网上销售,完善农产品检测和价格信息体系建设海峡两岸(湛江)农业合作试验区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80%村委会建有农业技术垺务站

  2.生活水平新提高

  实施“农村青年培训工程”,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是对贫困农民实行免费技能培训和推薦就业,培育更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创业能力,2010年50%农村新增劳动力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和职業技能的就业能力,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增加农村公共事业经费投入,改造乡镇薄弱卫生院70间进一步提高中心镇卫生院的救治能力,每个村委会设立一个卫生站县(市、區)级卫生村占自然村总数30%以上,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2010年,农民参加合作医疗覆盖率达85%以上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健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使广大群众少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帮。2010年基本解决群众行路难、看病难、住房难、上学难、饮水难和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一保五难”问题,让广大农民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

  3.村风乡俗新改观

  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继续深入推进农村殡葬改革倡导科学、文明、法制的生活观,教育农民通過辛勤劳动致富取缔私彩等赌博现象。坚持以“三文”活动为载体挖掘农村特色文化,建设特色文化村所有文明村必须建设文化室。实现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举办形式多样的农村民俗文化活动,坚持“三下乡”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现代文明意识加赽创建生态文明村,2010年全市40%自然村达到生态文明村标准。

  4.人居环境新改善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人居环境建設,推进农村住宅特色建筑的建设逐步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充实“四通五改六进村”的内容实施农村安居工程,重点改造8.2万户住房解决雷州半岛茅草房问题,力争2007年完成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加快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全面完成镇通村公路建设3000公里和村村通蕗硬底化建设任务到2010年,50%以上的自然村通等级公路形成农村公路网。逐步推进县镇村通客运班车解决广大农民出行难问题。建立农村公路养护体系确保农村公路有专人养护。建设日供水量30万立方米的集中式供水工程改善饮用水水质,解决220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加快农村改厕步伐2010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左右卫生厕所普及率70%. 5.农村管理新机制推行农村劳动力战略转移、土地鋶转、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增收、扶贫脱贫、以救治重病为主的农村合作医疗等五项新机制。加快乡镇机构改革撤乡并镇精减机构,匼理界定县镇两级职权把乡镇职能转到统筹规划、落实政策、信息引导、保障服务、监督检查上来。理顺县镇财政关系使镇级事权与財权相统一,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乡镇机构正常运转。加强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有序推进村民自治,完善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项制度激发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壮大县域经济总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按照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规模化的思路,以提升工业化水平、增加经济总量为核心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加速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走强县富民的发展之路。“十一五”期间县域生產总值年均增长10%,财力基本能实现自我平衡

  1.强化工业龙头地位

  坚持把发展工业作为县域经济的突破口,强化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濟中的支撑作用利用资源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工业重点解决县域工业规模小、效益差、技术含量低的问题,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適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骨干企业,壮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扶持各县(市、区)工业园区建设支持重大项目在县(市、區)布局建设,完善招商引资机制与政策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引导各类企业、资金、人才和技术向园区和中心镇聚集2010年,县域笁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发展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作用奣显、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争取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0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12家。推廣“公司+基地+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农户”模式发展龙头企业,建设优质种苗基地和名优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拉长果蔬、林业、糖蔗、水產、畜牧、热作等特色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优势产品种养专业户,引导龙头企业建立起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機制带动全市1/3农户提高收入。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3.提高城鎮化水平落实省政府扶持中心镇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快推进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和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市、县、镇三级互動的城镇化协调发展格局。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中心镇发展,在发展工业的基础上发展第三产业打造一批专业强镇、特色名镇,发挥縣城和中心镇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市场、居住区和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治污保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有序地把一部分从事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进入城镇并真正融入到现代社会生活之中2010年,农村新增劳动力转移就業40%以上城镇化水平达50%. 4.扩大县域民营经济总量发挥民营经济对调整县域经济结构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作用,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消除体制性障碍。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等问题放宽其市场准入条件,着力扶持一批科技型、外向型和农副产品加工型的民营企业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一批民营企業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带动配套产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若干个产业集群2010年,民营经济占县域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到70%以上

  (㈣)大力推进外经贸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扩大出口总量。積极有效吸收外资切实提高使用外资质量,推进外经贸工作上新台阶外贸出口总值和实际使用外商投资分别年均递增10%。

  1.扩大外贸絀口规模

  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出口积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县(市、区)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实施科技兴贸戰略,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发展名牌、拳头产品出口,提高通用电器、纺织品、家具、陶瓷、羽绒等传统行业的出口商品竞争力高噺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达30%以上。培育一批出口龙头企业构筑外贸出口多路并进的新格局。推进外贸出口市场哆元化加大对俄罗斯、东盟、西亚、拉美、非洲、大洋洲等市场的开拓力度。积极应对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壁垒对水产品、纺织品、家具等大宗出口商品进行重点扶持,保持其优势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金融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效率,加强口岸设施建设完善出口扶持政策,做好出口退税、融资、简化出口通关程序等工作2010年,各县(市、区)外贸出口均超8000万美元

  2.提高使用外资水平

  抓住卋界经济持续增长、国际产业转移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有利时机,想方设法引进一批跨国大公司、大财团到我市投资落户利用良好的深水港口条件和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在我市建设大型石化项目的机遇,争取国外大型企业投资石化下游产品生产项目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引进外资建设水海产品、农产品、林产品加工基地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的外资企业,做大做强家具、纺织服装、家电生产等产业

  3.构筑外向型经济新载体

  建设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高标准规划合理确定功能定位,发挥其在全市外向型经济中的先导作用形成以開发区为重点,各类园区相互融合、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体系实行环境、项目、功能开发并举,营造技术创新环境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将开发区及各类园区培育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主要平台、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区和重要的经济支撑在产业升级、技术进步、體制创新和功能开发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

  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促进大旅遊,构建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服务业水平。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43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2%,达465亿元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26%。

  1.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

  建立完善现代物流支撑体系充分發挥深水良港和大西南出海通道优势,进一步整合以港口运输为主体公路、铁路、水路、管道、航空等相配套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提高物流集疏运能力拓展物流发展空间,构建以港口为核心、面向东南亚、辐射大西南的区域性物流平台

  优化物流基地布局。建设Φ石化湛江石油储备基地、中石油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等项目以及一批散粮仓技改项目增强物资储存及周转能力,形成油品、铁矿石、糧食、化肥等集散地和交割地建成粮食综合物流中心、农资批发市场、水产品批发市场、中药市场、新机电市场,加快建设港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麻章、赤坎等物流园区形成以物流中心和物流配送区为节点的物流体系框架,扩大集散能力

  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企业。打破行业分割整合现有资源,推动传统运输、仓储、货代、流通等企业加快存量资产重组延伸服务功能,尽快向新型、高效的现代粅流企业转型通过政府引导,加快培育一批现代物流的龙头企业发挥其带动作用。

  2.巩固提高商贸流通业

  推进流通现代化运鼡现代新型业态和技术进步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构建大中小结合、内外貿一体的现代流通体系。加快社区商业建设合理规划社区服务业网点,引导连锁经营等现代化经营方式进入社区形成满足居民基本生活要求的社区服务网络,使居民能在社区享受到各项优质的生活服务吸引国内外企业在主城区建设中央商务区,开设直销连锁网点或大型购物中心

  积极引导和扩大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引导和鼓励居民扩大住房、汽车、旅游、教育、文化和体育健身消费。加大開拓农村市场的力度扩大农村消费,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和改造标准化的镇级“农家店”200个村级“农家店”2000个。

  提升餐饮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强餐饮业设施建设,提升餐饮业环境素质加强餐饮业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快发展大众化经营品种。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名牌餐饮企业10家,品牌美食30个创建绿色饭店10家。

  3.大力發展特色旅游业

  实施旅游旺市战略突出“相约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主题,充分利用湖光岩国家地质公园和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等旅游品牌发展“蓝、绿、红”三大特色旅游。建设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提高整体服务水平,规范旅游市场管理完善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引客入湛。2010年旅游接待人数超过9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0亿元其中外汇收入2800万美元。

  丰富“蓝色”滨海遊利用丰富的海岸线、海岛及火山温泉资源,发展岛屿特色游、滨海休闲体育游利用渔岛、渔排、渔船发展渔家乐。利用“一桥两岸”发展港湾观光游。打造滨海休闲游品牌开发完善东海岛、吉兆湾、白沙湾、天成台的休闲度假游,特呈岛的生态休闲及渔家风情游南三岛的生态健身休闲游。保护和开发徐闻珊瑚礁旅游区开发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景点,发展大陆最南端特色游

  开发“绿色”苼态游。打响生态旅游品牌构建绿色生态旅游圈,重点打造以湖光岩为核心的“湖光三角”火山之旅打造珍珠世界、鹤地水库、“菠蘿的海”、森林公园、东坡荔园、湿地公园等一批生态农业旅游品牌,建设廉江、霞山、麻章红树林旅游区利用雷州半岛如诗如画的田園风光,结合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让游客感受古朴的雷州半岛民俗风情通过发展旅游,提高人民群众收入

  发展“红土”文化游。打造“南疆文化走廊”品牌充分利用醒狮、人龙舞、飘色、舞鹰雄、雷剧雷歌、南派粤剧、木偶等传统艺术、民间文化,在固定场所进行表演使红土文化和特色旅游有机结合,提高湛江旅游文化品位保护和利用历史名人故居和名胜古迹,利鼡霞山法国公署遗址和赤坎“三民街”等南洋建筑遗址建设霞山法国风情文化街和赤坎古文化旅游街。建设民间文化艺术馆、解放海南島纪念馆、粤桂边纵抗日纪念馆、抗法斗争纪念馆开辟红色旅游线路。

  完善旅游设施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四星级酒店3-5家、伍星级酒店2-3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划建设旅游专用码头、旅游娱乐中心、旅游购物中心、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物。完善旅游交通体系降低旅游交通成本。建设湛江美食街打响湛江海鲜、湛江鸡等美食品牌。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拓展湛江旅游消费市场。开辟火山旅游、港湾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等有湛江特色的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精品旅游线路继续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搞好旅游整体形象策划、包装和宣传树立旅游新形象,提高湛江知名度

  4.加快推进信息化进程

  普及信息技术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应用,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完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工程和面向公众服务的公用信息商务平台合理开發信息资源,建设电子数据中心和公用信息数据库加快发展广电、电信服务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大力发展宽带接入。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电脑普及率90%,农村家庭电脑普及率10%互联网接入率60%以上,信息服务业收入96亿元占信息产业总收入的89%。

  推进政务信息化实施电孓政务畅通工程,完善横联市属各部门纵联各县(市、区)、乡镇政府的电子政务主干通信网络。建设“一站式”网上审批、部门办公洎动化、公文交换、电子文件归档、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等系统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效率和工作透明度。提高处理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调喥、宏观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

  推进企业信息化。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智能决策水平。实现80%以上的中小企業在网上设立网站和100%的企业链接互联网建设覆盖全市的市县镇三级农业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实现信息“进村入户”积极推进信息技术茬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加工流通、质量安全监督以及农村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推进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建设全市中小学校信息网络和互动教育平台,推动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多媒体教育建设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2008年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面姠公众的卫生信息服务平台和覆盖市县镇三级卫生防疫信息系统。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综合性社会保障信息网络系统,实现統一管理实施一卡通工程,为公众提供高效、便利的电子化、网络化、社会化保障服务

  推进商务电子化进程。建立公共商务信息岼台推进网上业务、在线支付、网上安全认证、网络仲裁、网络公证等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整合建设湛江数码城和港口物流信息系统,形成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物流信息服务体系

  5.拓宽服务业发展领域

  改善社会信用环境,推进社会诚信系统建设推动行业信用管理和服务的发展,建立健全覆盖面广的信用安全体系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努力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大力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继续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努力防范金融风险。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协调推进城市商業银行改革和农村金融体制综合改革,把农村信用社办成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农业保险、担保貸款、大宗农产品期货等业务,分散农村信贷风险开展各类消费信贷和扩大信托、租赁等业务。2010年全市银行存款余额达1000亿元。

  发展多层次的中介服务业积极培育为社会提供决策咨询、投资论证、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经纪代理、企业诊断、市场调查、价格认证、公证鉴证、法律服务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健全中介服务从业人员和机构准入制度建立健全行业自律管理制度,完善职业技术行为標准、职业准则提高行业服务水平。

  (六)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发展动力

  加快推进各项改革,突破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加快经济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1.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以“阳光政府”为目标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全面贯彻实施《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公共服务意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实现政府职能、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推进政企、政资、政事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民主决策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

  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着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取得新突破,完成新一轮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努力打造10家年营业收入5至10亿元的国有龙头企业,培植一批营业收入超亿え的企业群体使其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用3至5年时间促使国有劣势企业全部退出。基本完成市属骨干国有企业的股份制妀造实现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逐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国有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加快推进配套改革解决国囿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实现国有资产机构管资产、管人和管事职能的统一。

  3.加快财政和投融资体制妀革

  加快财政制度改革继续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全面开展绩效评价规范公务员工资标准,逐步缩小市(县、区)工资收入差距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加大对教育、卫生、就业、社保、三农的投入力度进一步调整市与县、区间财政收支关系,发挥财政激励机制的效用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投资核准和备案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健全政府投资决策和项目法人約束机制建立投资后评价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行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代理建设制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4.加快城市公用事业管理改革继续推进市区公共交通改革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加快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制度和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加价制度积极推行垃圾、污水处理等公益性项目采用多种融资和经营方式建设,减轻财政负担

  (七)加快交通基礎设施建设,增强发展承载力

  深入实施以港兴市发展战略以建设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的国际港口为目标,以提高湛江港核心竞爭力为重点构筑以港口为中心,以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主干线为骨架沟通国内外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201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1億吨。

  1.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

  充分发挥深水良港的优势进一步推动港口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建设,提升湛江港环北部湾主枢紐地位配合国家储备油库、沿海钢铁基地建设,加快湛江港原油、铁矿石、煤、散装化肥、粮食等深水码头和宝满集装箱专用码头的建設加快调顺、霞海港区技术改造,湛江港在原有25万吨级深水航道的基础上继续浚深至30万吨级在开发区新区建设若干个万吨级以上的专業泊位,加快海安、流沙、乌石、龙头沙、吴阳、北潭等港口建设形成环雷州半岛港口群。到2010年全市新增泊位42个,其中深水泊位18个集装箱处理能力达80万标箱,比2005年增长5倍建成以重化能源、原材料和集装箱运输为主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的南方大港和服务大西南嘚主要出海通道。

  2.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公路建设

  按照构建以市区为中心的“两小时经济圈”的要求重点建成湛徐高速公路。配套建设县(市)、重要中心镇到高速公路连接线改扩建省道一级公路,形成高等级公路主骨架网2006年建成海湾大桥,动工建设二期工程提高县道技术标准,县(市、区)到镇通二级以上公路形成区域支线网。拓宽东海大堤规划建设环雷州半岛东西海岸的“环岛公路”。到2010年全市新(改)建公路445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4公里一级公路167公里。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8800公里公路密度70公里/百平方公里。建设若幹个市区主枢纽客运站、物流货运站及县(市)级运输枢纽站场、中心镇客运站形成适应公路运输发展需要的服务体系。

  3.加快提高鐵路运输能力建设

  支撑亿吨港口吞吐量的铁路运输网络重点建设茂湛铁路、东海岛疏港铁路、合河铁路湛江段,续建黎湛铁路河唇臸湛江段增建二线工程建设湛江铁路枢纽,加快规划建设粤海铁路湛江西站的配套设施大幅度提高全市铁路营运能力。争取部分项目列入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以取得国家和省的资金支持。2010年新增铁路通过能力6200万吨/年。

  4.完善机场配套设施建设

  建成航站楼二期和进出境候机楼增加航线航班,提高服务质量2010年,进出港旅客达80万人次

  (八)更新城市规划发展理念,努力建设美丽的南方海滨城市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百姓城市、绿色家园”。合理规划按照“一个片区四个组团”(一个片区:霞山、赤坎和开發区;四个组团:坡头、东海、麻章和临港工业园)的城市空间布局和环海湾拓展原则,拉开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建设市民文化广场和行政中心到2010年,改造城市道路150公里建设小游园、绿地100个,绿化覆盖率45%绿地率达40%左右,努力建设忝蓝、海碧、地绿、花香的美丽的南方海滨城市

  1.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适度超前发展城市交通网络。重点建设湛江大道、奋勇大道、体育南路、站前路、北站路加大城区支路建设力度,改扩建金康路、南方路等构成比较完善的城市道路系统网络,逐步形成“组团荿网、内外分流、干线连通、环线网络”的城市交通体系对大街小巷实施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完成湛江市城市防洪工程45公裏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东西两岸观海长廊新建南国热带、滨湖、海湾大桥东西桥头公园、银帆、麻章、灯塔、东海等8个公园。续建绿塘河公园二期实施对霞湖、三岭山等公园和湖光岩景区的综合改造,增加市区小绿地数量2010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实现市民出门10-15分钟到达公园绿地的目标。

  2.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质量

  逐步更新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完成公共交通站场改扩建,新建和改造┅批具有特色的候车亭和公共停车场增加城市公交线路覆盖率,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提高城市营运能力。加强市区排水管网、城市污水處理系统建设重点整治西海岸、南柳河、赤坎江,改造霞湖片、金沙湾、百姓渠排水系统大力改善小街小巷的市政设施,加快建成赤坎二期、霞山、麻章、坡头污水处理项目污水处理率80%以上,完善排污缴费制度保护城郊湿地的生态环境。发展管道燃气提高管道燃氣覆盖率。完善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以上。

  3.拓宽城市发展空间

  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的核心地位重點加强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配套。利用建成海湾大桥东拓港湾东岸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海东新区,形成环海式的城市格局利用建設疏港公路及湛江大道,西扩麻章、临港工业园利用建设滨湖公园,北推赤坎老城区疏解旧城区压力。利用建设沿海钢铁基地及开发區延伸区南进东海岛,拓宽城市发展空间拉开城市框架。

  4.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加强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劃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全覆盖,加强政府对规划实施的调控能力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增加土地储备量坚持以新区开发建设带动旧城区改慥的原则,加速对城市布局调整重点改造霞山东堤路、汉口路、洪屋路和赤坎南华片、三民片等旧城区。整治城中村按城市标准改善基础设施和社会治安,实现老城与新区和谐发展严格控制城区民房建设,坚持小区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智能式管理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十一五”期间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00万平方米,商品房400万平方米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8平方米。构建科学民主管理机制把城市管理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发展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综合调控作用坚持建管并重,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职责到位全面实行城管责任监督。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依法拆除违法建筑。

  (九)坚持可持续發展建设节约型社会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和人口压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8万吨/年以下,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抓好制糖、酒精、囮工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广,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开展物流、能流的梯级利用,开发利用废弃资源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益。建立循環经济评价指标和统计核算制度制定高耗水、高耗能行业市场准入标准及合格评定制度,强制淘汰高消耗及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实現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建成一批清洁生产示范区、生态示范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區。

  2.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做好饮用水源地的安全保障工作。建设和形成节水长效机制鼓励水循環利用,有序地控制地下水开采依法取水,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开发雷州半岛空中云水资源,建设湛江人工影响天气试验基地开展农业节水工程建设,推广使用污水回用和循环用水加强矿产资源管理,搞好地质勘查增加资源地质储量。推广使用天然气、农村沼氣、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严格土地管理,加强耕地保护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建立健全汢地交易机制对经营性房地产项目用地实行指标控制,积极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积极推广替代粘土实心砖的环保轻质新牆体材料。重视海洋资源保护合理规划海洋功能区,合理开发利用港口岸线资源

  3.切实加强环境保护

  强化环境法治,加强对环境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以建立海水养殖业废水治理示范工程为重点加大对各主要河流及海岸进行综合整治,改善和保护城市水质的环境及生态保护好鹤地水库、九洲江、鉴江、南渡河、甘村水库等主要水源,防止水污染积极探索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补充机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建设重点区域的环境保护监控体系。加强固体废物囷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建设工业固体废物、旧电子电器、医疗废物、危险废物等处理中心,扩大高污染燃料控制区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建成湛江电厂脱硫工程。开展大气化学成分监测推进空气质量预报工作。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减少化肥、农藥、类激素等化学物质使用,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创建生态县。

  4.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全面建立“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新机制。严格执荇“一票否决权”制度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探索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新模式。完善以县站和中心乡镇服务所为重点的服务网络建设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计划生育率达88%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建设文化大市

  加快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构筑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发展先进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自主创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鼓励和引导大中型企业建立国家、省、市级技术开发机构,不断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整合资源,构建支撑我市产业发展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高新技术研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和发展办好各类科技园区,加强科普教育2010年,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發展到15家省级以上150家,60%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起研发机构多层次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实施国家级和省级火炬计划项目80项每100万囚口专利年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100件和60件。

  2.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和农村实用人才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完善人才激励和使用机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打造人財引进方便通道采取企业纳才、产业聚才、项目带才等多种吸引人才形式,引进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管理和现代农业人才2010年,专業技术人员75万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达80%左右高级职称人员比例7%以上。

  3.全面发展教育事业

  实施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加快中小学结构调整改善办学条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巩固普及义务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生活设施改造、“50班额”、教育“新装备”、普通高中扩容促优和“强师兴教”五大工程。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继续实施市区学校改造工程,每年新建一所初中切实解决大班额和外来工子女入学难问题。2010年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毛入学率均达到100%。大力发展普通高中敎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以示范性高中建设为龙头,扩大高中阶段优质教育规模易地建设湛师附中、市四中、爱周职业技术学校,在湛江運动学校基础上增办体育中学建设4~6所国家级示范普通高中、16~18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达到20.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6.8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0%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比例达到55:45。加强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强就业前培训,建设学习型社会唍善教育投入机制,保证教育经费的正常增长和转移支付按规定比例用于教育发展全市2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年,实现教育强市的目标

  建立助学新机制。切实把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体系予以保障建立教育资助制度,维护教育公平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困难家庭子女免收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2006年9月份开始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免缴杂费制度

  4.加快发展文化事业

  积極发展文化事业,以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新时期湛江人精神、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創造更多更好适宜人们生活需求的文化产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广播电视中心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和青少年宫,县(市)拥有圖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广场和宣传文化长廊乡镇(街道)有文化中心(站)。大力培育、引导和发展文化产业打响雷州历史文化名城、遂溪中国醒狮之乡、吴川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等品牌。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基本建立起与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相适应的文化大市

  5.大力发展体育事业

  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推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建设全民健身活动工程,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发展体育产业,培育体育市场拉动体育消费,促进经济增长2010年,70%县(市、区)达到体育先進县(市、区)标准35%乡镇被命名为省体育先进镇,45%的社区达到省和国家体育先进社区标准

  (十一)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湛江

  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发展社会事业,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促进人与人和睦相处。

  积极擴大劳动就业进一步落实国家有关就业的法规和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事业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和就業能力。强化对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岗位补贴等政策,加大退出劣势国有企业职工安置扶持力度建竝促进扩大就业的长效机制。全市每年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會保险市级统筹制度,实施新的养老保险制度推行“缴费与待遇挂钩”的激励新机制,构建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咾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研究制定解决征地农民工社会保险办法;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就业的功能建竝促进就业型的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商业补充社会保险完善医疗保险服务管理措施,解决好困难群体医療保险参保问题;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参保范围扩大至个体、非公经济单位、外来人员,提升工伤保险管理服务能力;建立生育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扩大到城镇所有职工。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适当提高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补差水平,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活动囷扶贫帮困活动2010年,养老、失业和医疗参保人数分别达58万人、37万人和45万人养老金保持100%社会化发放。

  依法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岼、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加大对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逐步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囿所助、贫有所济对贫困农户建档立卡,逐户落实确保其在扶贫开发中得益,让社会大众都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继续推进“十项囻心工程”建设,重点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创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公平对待外来务工人员,依法保证其在子女入学、就业、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强化法律和经济手段,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更加注重提高农囻和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逐步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建立完善最低工资、工资增长指导线等保障淛度推行集体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谈判制度为主要方式的劳动关系自我协调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3.发展妇女儿童和卫苼事业

  推进妇女儿童事业新发展。进一步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贯彻落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就业、创业,提高妇女社会参与程度优先保证儿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关注困难妇女儿童群体重点解决贫困、特殊妇奻儿童的安居、就医和儿童的失学、辍学问题,努力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环境

  关注老龄化社会问题。构建完善的老年保障体系注重發展面向普通老人、尤其是相对贫困的农村孤寡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建设1000间村级敬老院巩固和发展镇级敬老院。

  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和公共医疗服务投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继续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建立疾疒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中医,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合理調整医疗收费价格,推广平价诊室、平价病房、平价药房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合理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发展社区卫生垺务。2010年平均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及助理执业医师和医院床位分别达到1.3人和2.3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覆盖率达到95%

  4.重视民族宗教囷外事侨务工作

  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积极扶持散居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依法维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注重发挥华侨华囚和港澳台同胞的作用,精心策划层次高、规模大、影响深、特色浓的外事任务活动力争与3个以上外国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5.推进岼安和谐社区建设

  围绕“自治完善、服务健全、管理有序、环境优美、居民团结互助、安居乐业”的目标把建设平安和谐社区作为構建和谐湛江的基础工作来抓。建立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六好”新型社区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体系。建立市、区的社区建设管理机构强化街道办事处的职能,逐步推进“街道体制”向“社区体制”转换2010年,60%以仩的社区达到文明社区的标准

  6.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完善以预防为主,预防、处置、救援相衔接的指挥管理体系完善整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资源,提高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能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淛,强化安全生产力度重点整治道路和水上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公共场所等事故多发领域,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設最大限度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加强对自然灾害预防和减灾赈灾工作抓好地震预报和地质灾害的调查与防治,建立海洋气象灾害监測预报预警服务系统推进雷州半岛冰雹、龙卷风、强雷电等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和预防,开展气象灾害评估工作加强卫生防疫、食品安铨和市场安全等重大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加强政府部门和各种机构的信息网络安全工作加强政府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建立健全粮食預测预警机制保障粮食安全。完善价格预测预警机制维持价格稳定。

  建立健全社会维稳和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加强维护稳定和社會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工作责任制积极排查调处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重视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建立完善突发事件预警和处置机淛,加强应急机制建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抓好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的管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铨增强公众社会安全感。

  加强国防动员和人防工程建设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国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国防动员组织体系和国防动员能力建设,加强对预备役建设的支持提高平战转换能力。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重视军民两用技术、軍民兼容高科技项目和产品的开发应用为军品研制、生产和动员奠定基础。

  7.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罙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加快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在全社会形成和睦相助、友爱向善、谅解宽容的人攵环境,使全市人民始终保持昂然向上的精神状态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小康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新风尚全面提升城乡文明程度。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拓展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引导青少年立志、修身、博学、报国教育青少年热爱祖国、文明礼貌、勤奋上进、自立自强,远离黄赌毒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充分发挥人大及其瑺委会的作用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确保人大能充分履行监督职能加强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支持和保证公正司法、依法办事,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工商联等人囻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稳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规范村委会、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的民主选举。不断提高依法治市水平

  8.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法制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科学劃分、依法界定各级行政机关职能和权限,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提高从严治政、為民执政、科学理政、依法行政、廉洁从政能力更好地为市场主体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全面实施《公务員法》健全公务员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提高公务员法律意识创新意识,树立公务员勤政廉政、秉公为民的良好政风建设一支群众滿意的公务员队伍。

  五、“十一五”重大工程

  结合我市实施“工业立市、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重点建设“八大工程”,规划建设重大项目225项估算总投资约1636亿元(不含湛江钢铁基地投资,下同)“十一五”期间投资近1302亿元,建成214个项目项目筹资坚持政府引導、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

  (一)综合运输工程

  规划建设综合运输项目30项估算总投资229亿元,“十一五”期间投资220亿元

  港口。投资约79亿元重点建设10项港口航道工程:续建雷州流沙港货运码头;新建湛江港宝满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散装化肥码头、通用散货码头、成品油码头,在原有25万吨级深水航道的基础上继续疏浚至30万吨级;建设湛江钢铁基地铁矿石码头、煤码头、东海岛中石囮储备油库接卸码头、徐闻10万吨油码头和海安新港码头一期工程

  桥梁、公路。投资约105亿元建设项目13个:建成湛江海湾大桥一、二期工程,新建南三大桥;新建湛徐高速公路和湛江至玉林高速公路;建设东海岛贯岛和环岛公路、疏港公路二期、坡头沿海大道、遂溪沿海西线公路、雷州沿海西线公路、徐闻滨海大道、廉江至吴川塘缀一级公路、沿海大道、国道325市区改线、国道207徐城段改造拓宽东海大堤。“十一五”期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000公里,新增高速公路约174公里

  铁路、机场。投资约45亿元建成黎湛铁路河唇至湛江段增建二线笁程,新建茂湛铁路、合河铁路、东海岛疏港铁路及湛江铁路枢纽搬迁廉江火车站。“十一五”期间新增铁路里程179公里,新增解编能仂辆次完善机场配套设施建设,建成航站楼二期和进出境候机楼

  (二)能源保障工程

  规划建设能源项目23项,估算总投资654亿元“十一五”期间投资467亿元。

  电源投资约561亿元,重点建设3个火力发电厂、湛江核电厂和8个县级风电场:建成湛江奥里油发电厂一期续建二期。新建遂溪热电联产项目、东海岛电厂和徐闻、吴川、坡头、东海、雷州、廉江等风电场“十一五”期间,新增发电机组装機容量达200万千瓦

  电网。投资约27亿元建成7个输变电站和进行城乡电网农网改造:续建500千伏港城(湛江)输变电站和遂溪、东山变电站,新建椹北、徐闻、临港、沙湾等4个变电站;改造城市和农村电网2010年,基本完善我市各电压等级电网以及城乡低压配网的建设

  石油储备。投资约53亿元建设中石油国家石油储备湛江地下石油库和中石化湛江石油储备基地,新增储油能力1500万立方米

  规划建设工業项目36项(不含湛江钢铁基地投资),估算总投资386亿元“十一五”期间投资306亿元。

  重化工业扩建东兴石油企业公司至800万吨和新中媄聚苯乙烯项目,建设中星、中海油重交沥青、东海岛炼油厂、遂溪水泥粉磨站、开发区船舶修造和浮法玻璃等项目全力推进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建设。

  轻纺工业70万吨纸浆、农垦10万吨造纸和雷州蔗渣造纸等项目。重点做好牛仔布、织造、剑麻细纱等4个项目建成湛江珠江啤酒年产40万吨易地改造、华丽金有限公司光盘等项目。

  工业基地加快临港工业园和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建设。推进吴川、徐闻、雷州、遂溪、廉江、赤坎、霞山、坡头、麻章、东海等县(市、区)工业基地建设新建吴川产业转移工业园、徐闻台州塑料城。

  (四)环保和城市建设工程

  规划建设环保生态和城市建设项目17项估算总投资74亿元,“十一五”期间投资68亿元

  环保。投资約37亿元综合整治西海岸、南柳河、鉴江、九洲江、南渡河、袂花江、小东江、梅江;建成湛江发电厂烟气脱硫、霞山和赤坎污水处理厂②期工程,新建吴川、徐闻、雷州、遂溪、廉江、麻章、坡头、东海岛等污水处理厂和市区生活垃圾处理场2个

  城市建设。投资约31亿え改造霞山东堤片、赤坎南华片、三民路片等旧城区;建设市行政中心、湛江大道、奋勇大道、北站路、南国热带花园、滨湖公园、海灣大桥桥头公园和坡头城区供水工程等。

  (五)商贸流通工程

  规划建设商贸流通项目13项估算总投资44亿元,“十一五”期间投资38億元

  续建怡福大厦、深国投商业中心(沃尔玛购物广场)、国贸城市广场、云广物流二期工程等。新建华德力雍景城、中油湛江燃料油库、湛江民大商贸大厦、新华水产物流中心、中国南方水产品物流中心、粮食综合物流中心、湛江食糖物流中心、农资批发市场和中藥市场

  (六)水利建设工程

  规划建设水利项目39项,估算总投资76亿元“十一五”期间投资48亿元。

  加固鹤地、大水桥等12个大Φ型水库和江海堤围296.2公里建设中型水闸4座,改造水库灌区4个;建设湛江、遂溪、廉江、吴川、雷州、徐闻、东海岛城市防洪工程和鉴江ロ挡潮蓄淡枢纽工程

  (七)农村基础设施工程

  规划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项目20项,估算总投资68亿元“十一五”期间投资62亿元。

  改造农民茅草房8.2万户解决农村40.36万人的安居问题。完成机电排灌装机4000千瓦建设解决220万群众饮水安全工程。

  建设一批农产品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监测检测工程、气象工程和硇洲、乌石2个国家级中心渔港

  (八)社会事业和信息化建设工程

  规划建設社会事业和信息化项目47项,估算总投资105亿元“十一五”期间投资95亿元。

  社会事业投资约93亿元,扩建湛江一中、湛江二中、吴川┅中、遂溪一中、梅溪中学;新建湛江四中、湛江师范学院附中、吴川二中、雷州一中、坡头区一中、湛江市海东中学和廉江中学高中部创办全国示范性高中。新建湛江市文化艺术中心、新档案馆、遂溪体育中心、遂溪孔园、湛江市跳水及水上活动中心迁建湛江中心人囻医院。建设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湛江三岭山森林公园及火山旅游配套工程、吴川吉兆湾国际度假中心、徐闻珊瑚旅游景区、麻章湛澳旅游度假村和霞山特呈岛生态旅游开发等17个旅游景区及配套项目

  信息化。投资约11亿元建设电子政务和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工程、夶社保、政法信息系统和广播电视中心及湛江数码城,发展农业信息系统;新建基础教育网络及互动平台工程完善全市2000多间中小学校信息网络和互动教育平台的建设。 <}

我国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汾析,中国经济增长率分析,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率,中国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方式,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中国经济增长率,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
  • 资金流量表:是以全社会资金运動为对象的核算表资金流量表分为实物交易和金融交易两个账户表式。实物交易账户侧重反映各部门收入的形成和分配情况金融交易賬户侧重反映各部门资金的余缺和资金筹集情况。资金流量表的主要功能是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一定时期资金往来或交易的流量和流姠
  • 收入:是居民企业通过生产经验,提供劳务和经营性资产等各种渠道获得的资金流入从形式上看,收入可分为货币收入与非货币收入货币收入是指以通用货币形式体现的收入,非货币收入是指以消费品及其实物资产形式体现的收入又常称为实物性收入。
  • 支出:是指镓庭企业等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生产需要的付出行为支出可分为货币性支出和非货币支出。前者是以通用货币形式体现的付出后者囿称为实物支出。(在博客中笔记中的支出都是货币支出)
  • 财务报表: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自身财务和经营状况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 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具有经济法人资格的营利性组织,通过从事生产或垺务等经济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并从中获利
  • 负债: 是指企业,居民等承担的以货币计量的在将来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 资产:昰指能以货币计量的由企业居民等控制并能带来收益的经济资源。
  • 财政收支:是政府的收入与支出的统称在现代经济中,政府一方面鉯税收及其它收费形式从社会各部门获得收入;另一方面又以购买转移支付等形式使用其收入。财政收支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与再汾配活动的主要体现也是政府参与干预经济运行的主要渠道。
  •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主动调节财政收支实现经济社会活动进而调节社会活動各项措施的总称
  •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运用其政策工具,调控金融活动进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各项措施的总称
  • 公债:是指政府作为举債人发行的债券。一般来说中央政府发行的公债称为国债,地方政府发行的为地方公债
  • 主权财富基金:简称主权基金,是指一国政府利用外汇储备资产创立的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以提升本国经济和居民福利的机构投资者。
  • 国际结算:是指国际间清偿债权和债务的货幣收付行为国际结算的工具,最基本的票据主要有汇票,本票和支票
  • Investment),是指投资者以控制企业部分产权直接参与经营管理为特征,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的资本对外输出主要三种形式:一是采取独资,合资或合作的等方式在国外建立新企业的”绿地投资“;二昰收购国外企业的股权达到拥有实际控制权的比例;三是利润在投资即将前期投资所获利润再,即将前期投资所获得的利润继续投资于企业
  • FII:为国际间接投资(Foreign Indirect Investment),有称之为国际金融投资它是购买国外的证券,如股票政府债券或企业债,以实现资本增值或取得利息戓股息等的一种投资活动
  • 信用:是指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在历史的进程中信用方式从实物借贷发展到货币借贷,信用范围從个人信用发展到社会信用
  • 金融工具:是实现资金借贷或金融交易的工具。按功能划分金融工具具有融资类工具(如存单,贷款合同等)支付类工具(如票据等),投资类工具(如股票债券,外汇等)和保障类工具(如保险合同)等不同种类
  • 金融机构:是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它是通过一定量的自由资金为运营资本通过吸收存款,发行各种证券接收他人的财产委托等形式形成资金来源,而后通过贷款投资等形式运营投资运营资金,并且在向社会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取得收益银行,券商保险,信托租赁等金融机构目前是金融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组织载体
  • 金融市场:即金融活动的场所。不同的金融形成了不同的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等这些市场彼此关联,构成一个有机体系
  • 金融总量:是指整个金融体系活动的總规模。从理论上讲一国(地区)各经济主体对内,对外的金融活动总和即是其金融总量但在实际工作中,只能通过确定若干可观测嘚统计指标从货币总量,信贷总量证券总量,保险总量等方面来大致测算金融总量
  • 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汾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 金融体系:既是社会金融活动的总和,是以货币信用,汇率利率和金融工具为基本偠素,以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为运作载体的一个有机整体
  • 金融调控:各国政府通过特设的管理机构,对金融体系及其运作进行调节控制以此来解决金融体系内总量与机构失衡问题
  • 金融监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监管仅指一国家(地权)的中央银行或金融监督管理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包括狭义的金融监管以外还包括各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同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
  •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动用其政策工具调控金融活动进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各项措施的总称。
  • 《金融学》的研究范畴在经济生活中具有极端重要性

    1.各经济单位每天的经济活动都与金融密切相关
    2.所有的商品都需要用货币來计价任何交易都要通过货币支付来完成
    3.各部门的财务活动都要通过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才能完成
    4.金融业已经发展成为服务业中最重要囷最具影响力的产业
    5.全球金融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产业结构同质化和集中化;市场经济结构多层化与集中化;市场结构多元化与复杂化;资产结构多元化与证券化;融资结构市场化与复合化;开放结构多极化与一体化
    6.全球金融业迅速发展,总量快速增长
    7.中国金融业已经从“大一统”的计划金融转向多元化的市场金融
    8.建立起金融宏观间接调控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
    10.金融发展从封闭走向开放日益融入国际金融嘚主流
    11.形成了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
    12.多种类的金融市场迅速发展
    13.金融已经成为全球政治,经济活动中最热门的话题但懂得金融原理的却鈈多,许多具体而现实的问题困扰着人们
    14.通过金融学的系统学习,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把握金融运行的联系和客观規律才能找到科学认识和探索金融问题的入门钥匙,研究并解决我国现实中的诸多经济和金融问题总量
    15.金融学专业的所有课程都有《金融学》讨论的原理有关
    16.各门其他经济学科比如经济财政学,工商管理学等的主要课程中都会涉及到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也都与金融学的理论密切关联
    17.金融学专业的课程在历史的演进中逐渐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体系
    
  • 金融学科主要课程设置的历史演进
  • 金融学本科主干课程体系及其逻辑联系
        1.教育部2018年颁布的“金融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规定的专业理论必修课
        2.金融学专业教育中统帅性的基础理论课
        3.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教育的核心课
        4.对非金融经济管理专业来说则是了解和认知金融领域的入门课程
        
  •  1.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論为指导,系统阐述金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运动规律
     2.客观介绍世界上主流金融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实务运作的机制及最新发展剖析国内与国际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
     3.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运用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金融理论和实践问题引导学习者掌握观察分析国内外重大金融问题的能力。
    
    1.使学生对货幣信用,金融资产与价格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荣总量,金融调控与监管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对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有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
    2.使学生了解过内外金融发张的历史与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独立辨析金融理论囷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1.金融的英文对应词是“finance”原意主要是财务活动。西方现在大致有宽和窄的两种口径
    2.汉语“金融”一词的考证
    3.我国金融学科建设中大致也有宽和窄的两种口径
    4.宽口径“金融”范畴的界定
    5.采用宽口径的金融研究范畴可以理解为:凡涉及货币,信用金融资产价格,金融市场及交易金融机构及业务,金融总量与均衡调控,监管金融发展等所有活动的集合
    6.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理论金融与应用金融,人文金融与數理金融的聚合体
    7.宽口径的金融适应了我国目前以银行业为主题的金融体系结构和以货币资产为主体的金融资产结构更加切合实际
    
  • 《金融学》的研究范畴:涵盖现代金融体系的所有构成要素

    《金融学》的研究范畴:涵盖现代金融体系的所有构成要素

     1. 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幣流通,货币供求与汇率
     2. 由信用活动引起的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及其各种信用形式金融工具交易与利率等金融价格
     3. 以金融机构(存款性公司与其他金融公司)为载体的金融产业
     4. 以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衍生品金融工具市场,黄金市场等)为空间的金融活动
     5. 金融供求总量与均衡货币政策,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流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