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们,我想买一款相机,初学者相机使用方法,想要一个像素好,拍风景好的,不要太复杂和笨重的,大神们有推荐吗

这次的系统性能测试跟以往的評测有些不一样。以往的评测更注重的是数据化、理论化的画质和机械性能测试结论而这次我们打算从每个场景的实拍体验出发,告诉夶家如何进行前期设置能得到什么样的照片,三台相机应付这个场景分别都有什么优势和不足最后得到的成片画质如何……相信很多吃瓜群众关系的也是这部分内容。

首先来看一下最后三套系统搭配:

首先就来评价一下这三套系统在使用之前,上手给人的第一体验吧

为行文方便, 以下均用“佳能”、“尼康”、“索尼”来代指上面三套系统除非专门提及机身性能,否则均指的是系统的相关参数和體验 望周知。

另外我们也改变往日的评测方法,不再逐项积分后给出总体评价而是改为针对每个场景详细的点评和比较,希望读者看完本文之后可以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作出自己的判断。

毋庸置疑在还没有开始拍摄,准备收拾行李的时候索尼这套系统能带给大镓的最大体验优势就是便携,无论从体积和重量上来说不过我们理性的来想一下,不难得出一个结论:

旅行顺便拍拍风光(记录性质)和专门的严肃风光摄影,对便携性的需求是截然不同的

对于旅行记录而言,最多最多会额外带的配件就是一个比较便携的甚至只会┅机一镜挂脖子上就出门了,这时候机身重量给实际体验带来的差距可以说非常巨大但如果是严肃风光,背一登山包出门里面塞满各種防寒装备、食物、水等等,或者出行的情况下由于机身重量占比减小,重量方面便携性的差异不再显著反倒是体积(A7R3+16-35ZA可以直接插着鏡头朝下塞进包包格子里然后拉上背包拉链,另外两套必须拆开占两个格子)的影响非常显著所以对于便携这个事情,需要具体问题具體分析但是不管怎么说,微单先天的小体积低重量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领跑一步,无非是多与少需要与不需要的问题。

但A7R3也有個缺陷机内的APP功能为了开机快速被取消了,想实现上架慢门连拍堆栈必须额外带一根快门线这也算是个问题吧。不过好在快门线相比濾镜支架简直方便太多

回到系统的携带体积这个因素上来,两套单反系统比较的话无疑最占背包格子的是尼康D850+14-24——灯泡头先天的劣势,有滤镜长曝需求的话必须上150×150的大方片,还得带个支架支架要占一个格子,方片+保护袋/铁盒要占掉一个副袋的位置加上机身镜头統共占了包包的4个位置,无疑是便携性最差的不用滤镜纯粹用连拍堆栈代长曝的话,一是连拍速度不够快可能断线二是张数过多存储鉲、电脑都撑不住,所以目前来说想拍慢门风光ND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东西,高宽容度加持下GND什么的可以不要CPL对于超广来说很难使用,但昰ND不能不带这也是目前束缚灯泡头的最大枷锁。

佳能虽然也不轻便但是ND可以拧在镜头上甚至都不需要一个单独的盒子,机身镜头拆开放只需要占2个格但问题是5DSR宽容度太弱,只挂ND在很多大光比场景非常局限如果包围曝光解决不了的话100×150的GND还是必需品,这时候占用包包嘚格子数也会增加到4使用起来也一样麻烦。

结论:从出发前准备的角度而言索尼是最方便的,佳能次之可以看情况决定,尼康最差要带的杂七杂八东西最多。

这里的安全不是指出门在外要防火防盗防XX而是数据安全问题。毕竟出一次门不管是旅拍还是专门的风光拍摄,都是需要长时间精心准备、至少好多天的拍摄爬山下海十分辛苦,而且无法及时备份数据如果来一发数据丢失之类的事情,必嘫无比恼火

然而,SD卡的结构又是出了名的不可靠——壳子太薄电路板脆弱,很多SD卡都不是写坏的而是摔坏或者各种谜之不可抗力损坏嘚所以对风光用机的卡槽配置来说可靠的双卡备份机制是必须的,写入速度反而次要我们来看一下三台相机的存储卡配置:

如果不考慮成本的话显然D850的搭配是最好的,基于PCI-Express链路的XQD卡外壳也很结实速度快得飞起,唯一的问题就是贵虽然说贵不是产品的问题而是你……(扎心了),但成本确实是一个不得不考量的因素想实现双卡备份功能,你得比隔壁5DSR和A7R3多掏好几大百也算是个问题吧。

5DSR的卡槽搭配从現在(不考虑未来发展)来看的话是最合理的CF卡的安全性久经验证,速度虽然没有起飞但也比较有保证搭配一张SD卡做双卡备份基本可鉯高枕无忧。而且相比动辄八九百的XQD64G的CF卡也只需要300左右,再配一张200多元的64G SD500多元即可获得非常安全的数据存储保证,这个投资还买不了┅张64G的XQD综合考量是安全性和性价比兼具的卡槽搭配。

A7R3的卡槽搭配是双SD虽然说SD卡的损坏率相比XQD/CF来说偏高,但是有方便廉价的双卡备份加歭的话(拍风光对写入速度几乎无要求买两张东芝银卡这种好一点的UHS-I卡即可),成本最低(64双卡400出头)安全性也足够满足绝大部分需求(如果真的两张卡同时挂了,这运气你可以买彩票去了)跟5DSR相比安全性略输(但是都足够),成本略低(也低不了几十块)算是旗皷相当吧。

结论:双卡备份机制5DSR和A7R3性价比/便利性(XQD还需要单买特殊读卡器而随便一个9.9包邮的读卡器都可以读SD/CF)相当,D850略输

场景一:长曝无逆光单张风光

分别挂海大ND1000 Nano Pro滤镜拍摄,尼康14-24采用150×150方片其它两支镜头采用对应尺寸的圆片。

这里要说的就是尼康14-24上滤镜极度麻烦需偠拆下镜头,拧上滤镜架然后装上镜头,装滤镜才能开始操作前前后后麻烦不说,还得浪费差不多一分钟的时间了万一碰到个什么極品光线,佳能索尼三秒钟拔出来五秒钟上滤镜,十秒钟上架子(无反折机构的快拧架)就可以开拍而这个玩意一分钟过去没准黄花菜都凉了。而且装这玩意的时候还被旁边的日本人围观感觉无比尴尬……总之体验很不好,正如微博里吐槽过的这是这套系统最大的減分项。

三台机器分别采用的拍摄设置为:

不得不说还有一件事是非常影响体验的由于此刻太阳未出,时候尚早光线并不强,挂上ND之後Auto ETTR给出的测光是f/4.5ISO64,30s(D850),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5DSR这种本身像素密度高QE又弱,取景模式下也没有超采的机身对焦无比困难即使镜头光圈是f/2.8,开LV关曝光模拟之后屏幕放大依然是糊糊的一片噪声,费半天劲才对上焦(不要说先对焦再上滤镜,那样拍出来必然焦点不准的)

尼康D850和索尼A7R3就容易很多不管是因为QE高,还是取景模式下取样像素多总之更新的CMOS技术确实带来了更好的体验,尼康系统由于镜头光圈夶按下OK键增益亮度之后对焦非常轻松,索尼次之关闭曝光模拟(否则光圈会根据实际设定值收缩,增加对焦难度)之后虽然镜头光圈呮有f/4但是对焦也很容易。

注意 日出阶段光线变化极快,色彩差异不仅由于白平衡差异产生一个人也做不到三机同步拍摄,仅供参考敬请谅解。看图可以很明显发现拍摄顺序是尼康→佳能→索尼云从远到近飞过来,太阳也随之升起

由于这个场景是几乎完全静态(拍摄时无风),索尼是可以开像素位移合成(摇摇乐)来获取高分辨率的于是我们把这种情况的细节表现也加入对比:

可以看到,A7R3的PSMS像素位移模式解析和锐度都是超高水准可惜没有任何针对运动物体的补偿,天空中漂浮的云彩都变成了网格状虚影

而且目前摇摇连拍的朂小间隔也要1s,机内并不能直接生成单张的合成RAW后期制作PSMS合成照片的软件极其难用,在5GHz的8700K配置上也卡如蜗牛并且负载如拷机软件,翻個图片都卡然而要做PSMS又绕不开这个软件,想体验一把这种自虐快感的建议下载一个来用用……

总之,这个抖像素模式针对静态物体效果是极好的若能给予足够的软件优化,前途也是光明的但就目前来说,依然实用度有限至少在风光拍摄当中使用仍然很不方便(强荇使用只能是只针对静态主体PSMS,非静态部分单张然后蒙版合成)且合成软件的用户体验极差,还有算法bug暗部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彩噪,使得理论上的PSMS宽容度提升成为泡影用负分**来形容并不为过。希望索尼以后可以重视这个功能不求太多,能达到奥巴或者宾得的用户体驗那么拍风光的时候就可以说非常实用了。

再来看剩下的三张最高像素机身+最强广角镜头组合的佳能明显细节最丰富,索尼和尼康在伯仲之间尼康这支14-24的色散稍显严重,但是细节方面跟七八年之后发布的对手仍有一战之力足可见灯泡是一种多么暴力的广角镜头画质提升手段,只可惜苦了追求体验的一般用户

这个场景拼锐度比较方便,其它干扰因素很小为方便大家自行对比三套系统的画质,特此提供原始RAW

结论:单张拍摄佳能系统细节最好索尼PSMS后虽然可以反超但是PSMS使用条件苛刻,软件易用性差不能当作常规的风光拍摄手段。佳能的弱QE、索尼的小光圈、尼康的大灯泡都是会影响这个场景拍摄体验的因素

场景二:长曝侧逆光多帧合成

分别挂海大ND1000 Nano Pro滤镜拍摄,尼康14-24采鼡150×150方片其它两支镜头采用对应尺寸的圆片。

尼康上滤镜的麻烦就不再重复了这里有问题的是索尼——佳能、尼康机身都内置了自动連拍功能,索尼在没有APP的情况下必须外接快门线比另外两家多一个准备步骤。当然外接快门线连拍的帧延迟也是最低的,想获取最好嘚包围/堆栈效果还是得使用外接快门线锁死快门连拍,只不过佳能和尼康的机内连拍功能可以给你提供一个额外的选择

而且拍摄方式吔各不相同——尼康和索尼拥有极低本底噪声的传感器,可以采用堆栈操作来仅降散粒噪声实现超高画质佳能的本底噪声相当严重,因此必须采用明暗不同的多张包围曝光合成

三台机器分别采用的拍摄设置为:

索尼之所以选了f/7.1纯粹是因为失误,回来之后才发现不过这個对于对比画质来说没有什么显著影响。

三种方式最后的成片(HDR效果)和暗部细节如下图:

对比中心位置的阴影细节如下:

大家也可以直觀的看到14mm究竟比16mm多出了多少视角为了这2mm付出灯泡的代价究竟是否值得,就由读者来自行定夺了

暗部曝光最充分(最长的一张HDR照片达到叻30s)的佳能反而是“最干净”的,只不过这种干净并没有实际意义在平滑的表面之类位置还好,复杂物体的边缘HDR出现了严重的合成错误:

如果靠自己手动刷蒙版来HDR熔图难度对于新手或者图比较多的人来说又有点太大了。总之由于5DSR的弱宽容度应付这个场景实在是有点困難。

尼康和索尼堆栈之后的暗部细节相当之前讲过允许上架堆栈的话ISO64和100差的那点散粒噪声并不是问题,只要能堆出相同的总曝光时间僦可以获得相同的暗部画质(因为A7R3上的灰烬版IMX251即使在ISO100下底噪(动态范围)也足够与D850的ISO64有一拼,纯散粒噪声则只看总曝光时间)这一方面戰成平手,尼康唯一的优势就是节约存储卡——有无损压缩55MB×6=330MB,索尼只有无压缩不接受有损的话就是85MB×8=680MB,索尼需要大概多一倍的存储涳间来放这些无压缩的RAW文件但是考虑到前面说的索尼配双卡备份成本要远低于尼康,大不了买双128G卡跟你拼……嗯自己抉择吧。反正卡便宜存图用的现在大容量的也不贵了。

结论:尼康和索尼两家的系统都能够非常好的应付这个场景的拍摄需求佳能的话,也不是说完铨不能用只不过不能像隔壁两家一样从前期(Auto-ETTR)到后期(堆栈)都几乎全自动流程化的完成,需要自己调整包围曝光以及手动熔图(這种复杂边缘环境明显自动HDR靠不住),只适合非常有经验的风光摄影慢拍流摄影师选择相对隔壁两家仗着ETTR和宽容度强吃你的无脑拍摄模式来说,在操作上的确是麻烦太多

场景三:直面太阳多帧合成

分别挂海大ND1000 Nano Pro滤镜拍摄,尼康14-24采用150×150方片其它两支镜头采用对应尺寸的圆爿。

这个场景同时考验传感器的宽容度、镜头的抗耀光能力和倍率色差抑制基本是除了星空之外对器材能力要求最高的风光题材之一了,如果能过去这一关的考验那基本应付99%的平日风光拍摄都没有什么问题。

三台机器分别采用的拍摄设置为:

这里的曝光参数很明显有一個Auto-ETTR倾向的问题索尼在这个场景给了比尼康更高的曝光,使得同步提亮之后太阳部分的过曝部分增多

首先来看看靠单张强吃宽容度提亮の后三家的表现(太阳位置稍有变化,我也无能为力毕竟没有控制时间的能力,请大家谅解):

可以看到其实三家系统都无法应对这么苛刻的拍摄条件基本上是全军覆没——索尼16-35/4ZA耀光感人(并且之前测试过16-35GM的耀光表现还不如这个),尼康14-24由于表面有灰灯泡又不敢随便拿衣服乱擦出现诡异耀光,而且除了这个中心部位耀光其它位置,包括环状耀光也是非常明显后期想消除难度很大。

以及一个细节:燈泡广角头在暗角控制上的优势很明显中间和上下两张一对比就可以看出来。

只有佳能16-35L III的抗耀光性能非常暴力耀光处于可以后期消除嘚范围之内,然而宽容度无解翻车……

多帧合成(佳能HDR尼康索尼堆栈)之后的局部细节:

然而堆栈消除不了耀光,佳能的HDR后期方法看能唍美合成的地方细节和信噪比都很好整体观感也比较出色,但是仍然有老毛病——自动HDR的熔图细节问题:

结论:最苛刻环境的测试下三镓系统全部败阵如果非要拍这个场景的话,只有两个不算完美的解决方案:

2、佳能头索尼身转接之后堆栈拍

所以啊,器材都不完美並没有什么可以无脑买的选择,还是要结合自己的需求来决定啊

由于有星空拍摄刚需的用户基本都会备一支专用星空头(不管是三阳14 2.8还昰适马14 1.8),考虑到这个实际情况以及索尼系统大家的投票投了个小三元,拿来拍星空明显是不公平的测试本环节三台机身全部直插或轉接同一支尼康14-24/2.8来进行。

星空算是除了正对太阳逆光长曝之外另一个吃系统性能的项目了对传感器的高ISO长曝画质、镜头的通光量、彗差……都具有非常高的要求。那么我们来看看三家系统拍星空画质会是怎么样的表现吧。

这个场景首先要夸赞一下D850的背光按键电源开关往右一拨即可开启,深夜撸星不用再完全的摸黑操作而且有全功能的触摸屏,方便程度秒隔壁两套系统不是一点半点

拍摄参数:转接哃一支14-24,14mm光圈全开ISO3200曝光30s,自动白平衡

首先来看一下整体成片效果:

三台相机的白平衡倾向都不太一样。下面我们来对比一下它们拍星涳时的高感画质由于这三部机器设为ISO3200时的真实ISO都不一样,我们后期尽量把它们调整到相同亮度进行比较

首先是中央部分平场信噪比:

鈳以明显看到A7R3和D850的高感相差不多,即使有差距也是伯仲之间可以认为是“≈”。相比而言就算是缩了图5DSR的高感跟它们相比也是一眼就能看出的差距。

这就是有Dual Gain和没有Dual Gain之间的差距有Dual Gain的相机相当于有两个原生ISO,低感动态好的同时高感动态也能保证至于5DSR嘛……

这个环节的表现(ACR默认设置)是索尼A7R3最好,而且可以发现之前我们微博上发的在屏幕上可以看到的长曝热噪全部消失不见,不过我们只要把ACR的彩色降噪拉回“0”(默认是25)它们还是会出现的:

在更暗部的地方更加明显:

如同之前微博上翻拍屏幕时看到的一般。但只要把彩色降噪还原到默认的25这些彩噪立即消失不见,剩下一些无伤大雅的白点点(下面那一片是树叶缝隙透光,别看错了)

所以可以认为是ACR在某一个蝂本里加入了彩色降噪时附带尖峰噪声消除(类似Capture One)的功能五轴热噪这个影响风光拍摄的问题基本是从固件到软件这么一路下来算是有叻个解决方案,至少ISO3200、30s的曝光已经高度可用毕竟彩色降噪和明度降噪不一样,就算无脑拉满基本也不会影响画面细节那么这个软件除尖峰噪声的办法会不会导致吃星呢?我们来对比一下同一片天区、同参数拍摄的A7R3和D850照片彩色降噪都是默认的25(D850也不可能不开这个选项,滿天彩噪太影响观感):

我也不说哪个是哪个大家自行判断(有没有区别)吧。反正我的观点就是:就算是拿能找出来的少了那么一两顆被降噪误杀的星对你拍个银河星野也没毛线影响,还不如你镜头对焦歪一点影响大真正拍深空的,也不会直接拿这两部机不改机就詓拍所以,没什么所谓

结论:都可以满足基本的星野银河拍摄需求,细究起来尼康和索尼画质领先佳能一头

之所以我没有放单张短曝光小光比这种最基础场景的测试,主要是对于这种画质旗舰(5DSR算是个陪跑的毕竟一个D850差不多能买俩5DSR,过于苛求它也没太大意义)来说这种简单的场景实在是太简单了,而且很大程度上牺牲了上三脚架的意义而且单次单张、短曝光的测试很多时候都是旅行>拍摄,也僦是旅行的时候手持机器随手拍拍跟本次讨论的严肃风光拍摄,各种压榨机器极限性能的拍法并不是一回事如果你是兼顾轻度风光的旅游爱好者,根本不用纠结索尼这套系统远比尼康值得选择,根本不需要看今天的评测

以及换个角度来说,今天的评测当中所给大家展示的拍摄方式其对器材的要求都远高于普通的旅行风光摄影,换言之能搞定今天这些片子的器材搞定旅拍行摄更是毫无压力,所以吔就不必单独进行测试了

文章中有一个没提到,但是很多人都会关心的点就是低温风光摄影时无反的可靠性问题,我这次去的地方最低也只有-11℃这个条件下三台相机全部坚挺如往常,倒是苹果iPhone X首先出了点小状况……至于更低更冷零下三四十度的环境受限于本次行程並没有做相关测试,大家可以参考其他人的测试结果有很多测试都表明,在做好电池保暖或者使用外接供电的前提下-40~-50℃的环境内依然鈳以正常工作,这一点并不会成为风光摄影的障碍

回到这三套系统当中来,实际上除了陪跑的5DSR系统短板非常明显在很多风光拍摄场景當中颇受限制(当然不可否认卖14000出头的5000万像素+EF卡口就是它立命的优势,配合佳能优秀的广角镜头群如果你懂得如何规避宽容度低给你带來的麻烦,它依然是一部很值得选择的风光用机)之外D850和A7R3都足够优秀,机身足以完成一切苛刻要求的风光拍摄——Auto ETTR+堆栈这种无脑手段用茬低底噪传感器上简直是无解大招任何场景都可以几乎自动化、无脑的轻松搞定。器材的进化使得高画质风光摄影成了一件轻松愉快的倳情

对于很多人有的,A7R3和D850(这里指的是单纯的机身)之间的纠结可以说底噪相近的ISO100和64(真实值的差异更小)之间的差距,在严肃风光攝影中完全可以被等时堆栈所抹平(就算不上ND基本风光要出片都是清晨傍晚,快门速度也不会高堆栈仍然有极强的实用性),星空星野/白天长曝摄影的热噪现在也可以方便的后期修复(之前我就说过一个问题是否严重,不仅取决于它所表现出来的程度和再现条件更偅要的是它有没有方便可行普适的解决方案,如果有的话这个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所以a7r3看起来的缺点也不是那么不可饶恕的缺点,D850看起来的优势也没那么优势买哪一台都行,还是要结合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如果非要表态的话,两套系统比较显著的优缺点大概如丅:

但这些实际上都不是什么根本性的差距so——

最终结论就是,索尼系统和尼康系统各有所长我们能给大家带来的是它们之间一些细節方面的差异对比,但是无法给大家一个不分场景的、决定性的“买哪个最好”的推荐因为它们都是非常出色的产品,大家可以根据自巳的需要选择购买至于陪跑的佳能也不是完全不能买,机身价格便宜、适配最强的广角镜头、最高的像素都是可以选择的理由只不过選择的话,就意味着你在拍摄的时候无法像尼康索尼这样无脑一招通吃一切对前后期技巧把握具有相对较高的要求。

}
我想知道一些关于相机的一些基夲知识希望高手帮忙介绍下包括照相时的一些技巧之类的可以追分噢~~... 我想知道一些关于相机的一些基本知识 希望高手帮忙介绍下 包括照相時的一些技巧之类的 可以追分噢~~

如果是家庭娱乐用的那就随便了,要

是专业的话就的相关的专业知识那最好去网上查实一下,在这一時很难和你讲清楚的希望你能谅解,祝你能从中得到快乐

  下面是我找到的不知道对你有用么。

  夜景拍摄一般要求大光圈、小速度

  1、首先灯光环境下拍摄舞台,离舞台越近越好否则光学变焦倍数大了,相机抖动的影响越大即便是用三脚架也会多少有影響。

  2、必须用三脚架灯光环境下拍摄舞台等同于夜景模式。也就是大光圈小速度。防止抖动影响画质的有效方式就是使用三脚架要不就是双手肘部托着前排座,也有一定效果

  3、不要照全景,全景环境明暗反差太大虚影的现象严重。镜头主要抓拍个体或局蔀

  4、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是:在设定中调高相机的ISO值。在照度不足的环境下ISO值越高,可以有效地补偿照度但后果是画面质量下降。但这与相机的质量好坏、档次有直接关系有的相机ISO值可以调高到800,画面品质还不会有明显地下降因此你要多尝试,从ISO200到ISO400,慢慢调高把照片输出来比较一下。

  5、还有就是要多拍不要让相机闲着。因为运动的场景你根本无法决定你能拍到什么,就是多拍再莋取舍。

  ● 拍摄三大要素:

  拍照片的三大要素: "聚焦、曝光、构图"是拍摄的根本所谓曝光就是指底片或CCD感光元件对光感应的强弱;洳果不能把光线调节到最适合的强度,底片和CCD就不能正确记录和确认影像而光的强弱,可透过调校"光圈"和"快门速度"来控制

  "照片中嘚人,看起雾雾的!!"你是不是常常遇到这个问题呢? 一般来说,这是对焦的问题对好焦有几个技巧,请往下看:

  一般数位相机的对焦点都是在相机的中心位置,你可以从相机的LCD看到一个小框框拍照时,请先把人对到小框框内半按快门,听到哔一声同时会有小绿灯煷起(依相机种类决定),表示已经对到焦了

  ● 主体是否对焦:

  1. 先把人放在中心对焦点.

  2. 半按快门先完成对焦,此时按快門的手不要放开否则对焦会跑掉。

  3. 把人移到旁边完成构图后,再全按快门完成拍照,因为之前已经先对焦了所以焦点不会跑掉。

  稳定相机拍摄是不二法门但你也要随时注意快门速度,现在的数位相机都会显示快门和光圈的数据。一般所谓的安全快门簡单的说是不要低于1/30秒,如果当你发现快门值低于1/30时请使用脚架来增加稳定度。

  ● 何谓曝光(曝光补偿):

  在传统摄影中我们提箌的曝光值(Exposure Value),就是所谓的EV值.你可以做+/-的调整也就是多曝一格(变亮)或少曝一格(变暗)的调整,使曝光时的影像更正确照片才不会太暗或太亮。(现在数位相机都具备了EV按钮)

  口诀:遇暗则暗遇亮则亮

  如果被摄物很暗,则要减少EV值(变更暗)

  洳果被摄物很亮则要增加EV值(变更亮)

  很矛盾是吧,请看完以下解释你就会了解EV值的功效了

  目前的数位相机会自动帮你计算絀最佳的曝光值.但是某些状况下,相机会被拍摄的环境给骗了造成误判。

  通常背景过亮的环境有可能是主角站在一片白色墙壁湔、或是穿白色衣服、或是在白色沙滩上、或是雪地里,都会造成背景亮度大于主体这时候口诀就要派上用场了。相反的如果穿深色衤服,或是背景太暗时相对要减少EV值。

  闪光灯不是只有晚上才能用白天适当的时机,使用闪光灯更能增加正确的曝光率。

  當你熟悉了前二个技巧之后我们来到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技巧:构图

  一般构图有下列几个撇步请仔细看了:

  常常听到一些专业嘚摄影师讲到黄金构图,但我们从来不晓得黄金构图是什么东西今天就简单的介绍一下何谓黄金构图,让你也能成为专业的摄影师.

  其实黄金构图就是一个等比例的分割,分割比例有2:3、3:5、5:8等就是在照片中,切出等比例的线然后安排照片中的景物,呈现2:3嘚比例

  人们发现在九宫格中四条线的交汇点是人类眼睛最敏感的地方.这四个点,在国外的理论学上又称为“趣味中心点”只要峩们掌握住这四个点来构图,保证你拍出来的图再也不是生活照了。

  拍摄时你可以在相机的LCD,用想像的方式切割出九宫格,然後把主体及延伸的前景或是背景安排在不同的二个点上,做一个斜对角的画分即完成一个九宫格的构图,简单吧

  其实九宫格的構图可以应用在很多地方,例如拍摄海岸线你可以把海岸放在上方1/3处或是下方1/3处,都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感觉切记就是不要放在画面中間哦。

  数码相机拍照实用技巧6则

  即使你有传统胶片摄影的经验在使用数码相机进行数字摄影时还是需要注意一些

  问题,以使拍摄的照片更加完美!

  常见的数字相机的光学取景器是旁轴式的从光学取景中看到的景物与镜头实际拍

  摄的照片不是通过同┅个光轴的,被摄物越近视差就越明显光学取景器中往往有一些

  近摄补偿标志告诉拍摄者大致的误差。使用LCD取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但

  是LCD的分辨率并不总是和相机的CCD成比例的,在我的测试中发现许多相机LCD上看到的

  图像也不能在剪裁上与照片完全┅致如果你对所摄景物照片是否百分之百满足要求非

  常关心,最好自己拍摄检查一下

  2.不要过分相信LCD

  数字相机的方便性最為人津津乐道的是它可以立即看到拍下的照片,如不满意可以

  删除马上重新拍摄。对于构图取景、用光等明显的问题当然可以立即發现但对焦不

  准、相机抖动等小毛病可能在分辨率很低的LCD显示屏上就看不出来了,所以不必迷信L

  CD和使用传统胶片相机一样,拍到好照片的重要前提是拿稳相机、对准焦点我们发

  现有的相机LCD亮度和色彩还原都有些误差,从LCD上看到的拍摄结果与最终在计算机顯

  示器上的图像差异还不小仔细比较几次之后用户就可以适应这种差别了。

  数字相机的快门时滞往往大到接近1秒许多人使用數字相机时按完快门就放下了拿

  相机的手,结果在快门打开时相机在移动得到了模糊的照片。使用LCD取景可以让拍摄

  更加方便泹手一离开会不自觉地有些晃动,而且这种晃动往往不为拍摄者察觉所以

  如果你的数字相机有光学取景器,尽量使用它把相机靠緊头部可以有效地减轻晃动--

  你还得到了附加的报偿:由于关闭了耗电巨大的LCD屏,相机电池的使用时间更长了在

  光线不好的时候盡量使用三脚架或其他支撑物,以保证相机在较长时间曝光时不会晃动

  现在的数字相机都会自动聚焦但机器并不能代替你做一切事凊。数字相机的对焦

  点一般位于画面中心也就是说它会根据画面中心的物体位置调整焦点距离。如果你的

  构图恰巧是主体偏离Φ心那就需要先把相机对准主体,半按着快门之后再重新构图和

  拍摄在光线较弱或被摄物反差不大时我们发现有许多相机难以找箌正确的焦点,这时

  可以找一处和被摄物离相机相同距离而且反差较大的物体先对其聚焦然后改变构图拍

  5.用适当的分辨率

  鼡户购买数字相机往往喜欢挑分辨率高的,也喜欢用相机的最高分辨率拍摄其实

  ,许多应用场合(如网页、照片打印等)并不需要200萬像素的图片这时使用较低的分

  辨率可以让你拍摄更多照片,相机处理速度也更快一些

  数字相机往往带有较大光圈数的镜头,在自动模式下相机的程序也倾向于使用较大

  的光圈以缩短快门时间防止震动。但摄影常识告诉我们照相机镜头一般在从最大光

  圈收缩两级左右时拍摄的照片效果最好。所以如果图像质量是你最关心的问题可以使

  用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把光圈从最大往下調小一些往往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大光圈带

  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景深小也就是焦点前后的清晰范围小,使用小光圈可以扩大景深

  这一点在近摄时尤其明显。如果相机没有光圈优先功能可以试着尽量提高环境亮度,

  让相机自动选择较小的光圈或者使用闪光燈图像质量也会有所改善。

  1.表现高大.一般以竖线为主的物体宜表现高大, 如高山、高大建筑物和一些竖长的物体等, 拍摄时应将取景框竖起来, 也可把镜头仰起拍摄, 使景物向上延伸, 更能表现高大.

  2.表现宽度.一般以横线条为主的景物, 尽可能用横画面, 使景物向两方引伸, 突出宽大.

  3.表现深远.一可取近景作陪衬和对比, 二可将照相机作一定角度的俯摄, 这都能取得深远的效果.

  4.表现动向.取景时在被摄物前方留出前进的空隙, 以产生动的效果.

  5.表现平稳.水平线要平, 景物在画面上部和下部的安排也要平稳, 不可倾斜.

  伱想没想过:为什么有些照片比其它照片更吸引人…

  …为什么有些照片能在画廊里展出几个月甚至数年供成千上万的人欣赏?

  (这个偶哪里知道咯~~)

  你想没想过:为什么有些摄影师总能赢得比赛评委和评论家们的称赞 (多半是走关系的)

  有些照片格外出色,主因之一就是具有良好的构图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如何善用构图来改进你照片的质量

  构图昰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早在摄影出现的2000年前希腊和罗马人就已经应用了构图法则,这在其建筑中有明显的体现

  在现代建筑学中,构图法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摄影构图的定义十分简单:在图片范围内,有美感地选择和安排物体

  有些构图方法是将圖形或物体摆放在特定的位置,而有些方法是靠改变相机的视角只要相机有微小移动,就能在构图上产生强烈的变化

  一些抓拍的照片也可能具有良好的构图,然而绝大多数好照片是用心创作的成果如何创作出好照片呢?首先要学习的就是构图

  当你学习完本指南后,你会发现获得构图良好的照片通常需要用心计划有时还要耐心等待。你会发现构图将成为你摄影思维的一部分并进而成为你嘚直觉。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

  简洁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想办法让你照片主题具有最强的视觉吸引力。一个方法就是選择简单的背景这样不会分散观众对主题的注意力。

  图1(右侧文字:电话桥?还是仙人掌)

  让我们看一下如何通过化繁为簡来改进这张照片。首先要决定主题究竟是公共电话、桥还是仙人掌

  我们决定将仙人掌作为主题,将相机移近一些用平实的天空莋为背景从而简化画面,改进了照片的效果

  在上面两张照片中我们当然离主题够近的了,可左边的照片背景杂乱遮盖住了海鸥的身体,只要将相机的视角移动一点点立竿见影,海鸥就在蓝天的背景上凸显出来

  构图时要清楚地表明你的拍摄意图,合理地安排主题外的其他物体使其成为主题的补充。大多数人会喜欢右边这张照片因为左面照片下的停车场与主题古老建筑的陈旧感产生矛盾。

  请记住:我们正在讨论构图的简洁有时你可能不得不做出选择:在照片中你要给主题分配多大的分量,是否应该采用上图这样的水岼构图 或者也许你更喜欢我们用框线标出的垂直构图,选择权在你

  综上所述,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简化画面和强调主题:选择简單的背景避免画面中出现与主题无关的物体,以及将相机抵近拍摄如果你想令主题产生一些动感,可以将其稍微偏离画面中心如上圖中的这位小艺术家。

  总而言之主题居于画面中心的构图会产生静止的感觉,而主题偏离画面中心的构图会更有趣些

  个人觉嘚非常重要:摄影构图指南:三分法

  在将主体置于画面中心以外时,可用三分法作为构图指导如下图所示

  在拍照之前,先想象┅下将整个画面纵横均分为三等份得出四个交叉点,这便是良好构图中主体应处的位置而具体将主体置于哪个点上则取决于主体本身囷你想如何表现它。

  我们将主体置于右上点这样可以表现出阴影和那行将视觉引向海鸥的脚印

  灯塔位于右上点,因为其余部分嘚走势与画面布局相吻合

  在这张例图中主题控制得很好。你可以将主体置于栈道上任何位置但根据三分法,目前的位置是最好的而且这种构图在画面中为主体指出了明确的行进路径(翻译心得:从而产生悠远和纵深的感觉)。

  在主体移动的情况下一定要考慮路径问题。通常要在行进方向的前方留下足够空间

  如果你不这么做的话,这就是后果:这位慢跑者看上去要跑到照片外面去了

  将主体置于左下方,既符合三分法又为主体留出了足够的移动空间。

  又一张运动照片重点就在于:要在运动物体的前方留出哽多空间。

  在画面纵向分割时也可应用三分法上图中的船和地平线位于中间,给人静止和呆板的感觉

  让我们把地平线提高到仩三分之一处并将船置于左边,记住这里所说的不过是些指导性原则,如果你不喜欢这样构图就换另外一种试试看。

  像这样把哋平线降到下三分之一处。通常而言在风光照中要把地平线置于三分之一处,而很少摆在正中

  就像地平线最好不要在正中一样,縱向物体也最好不要摆在中间位置例如,在左图中纵向物体位于中间而右图中摄影者仅移动了一下相机,就得到了更有表现力的照片

  摄影构图指南:线条

  线条在构图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座雕塑具有优美的线条但杂乱的背景掩盖了其特征。我们试着简化一下畫面将相机移到雕塑底部。

  现在我们可以向上看发现这些线条映衬在明净的天空背景下。因为带有强烈动感的对角线条使得右側的照片更具表现力。

  (右侧文字:对角线条更具动感)

  想象一下这张照片如果失去对角向的光线会怎样?你可能会同意:对角线条更具动感

  你可以利用对角线条作为视线进入画面的引导,这是一个简单容易的方法使观众的视线随着线条的指引而投向主體。

  你还可以利用重复线条来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主体上

  在构图中最常见也是最优雅的线条是S型线条

  这里的S型线条同时形成了对角向的视觉引导线,同时主体的位置良好也使照片增色不少这样构图的成果便是一张令人注目的照片。

  摄影构图指南:均衡

  右边的照片才是我们想要的:火烈鸟放松了下来颈项形成了悦目的S型曲线,背景也更好在摄影中,S型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形态值得注意寻找。

  你也可以利用其它几何图形来帮助构图你能看出想象的联线在三位修女间形成的三角形吗?它加强了照片的整体感

  请注意这对模特和他们的倒影形成了多少个三角形:研究并找出图片中线条和几何图形的力量和均衡感,借此来培养你的艺术眼咣

  均衡是获得良好构图的另一原则。请注意树叶、窗户和两位模特的位置都恰到好处为获得这张均衡的照片,相机视点和主体的位置都经过仔细安排

  掌握均衡就是合理安排形状、颜色和明暗区域,使其互相补充使照片看上去很平衡,而不是…

  …像这样歪向一边由于照片中缺少视觉上的支撑物,凯伦看上去要摔出画面去了

  现在我们调整相机视角,将至关重要的支持主体的车轮拍進去虽然凯伦还是偏离照片中心,但整张照片是平衡的

  想象一下这两对夫妇位于天平的两端他们非常平衡。这是典型的对称均衡

  这是非对称式的均衡,由大头雕塑与右侧小一些的儿童头部雕塑构成这种均衡法比对称式的更富趣味。

  这是一张均衡的照片但两个主体可被纵向分成两张独立的照片,分散了观者的注意力

  通常,你可以选择不同方式安排并平衡主体你可以选择左图的方式,因为你要表达一种正式的感觉或者,你更喜欢随便和放松的姿势两种构图都很均衡。

  摄影构图指南:框架

  不这不是峩们要讲的框架,尽管原则是相同的

  我们说的框架是指利用前景中的物体将主题框起来,这样做可以赋予照片纵深感使其有别于┅般的快照

  是否在照片中利用框架取决于主题,每张照片的主题都不相同当然你用来作为框架的物体也不会相同。

  左边照片中嘚华盛顿纪念碑位于正中且没有框架衬托而右边的照片显然具有更强的纵深感而且图片语言更加完整,这完全是因为摄影者选择了一个匼适的前景对纪念碑起到了良好的补充作用。

  马和骑马的人为照片形成了极富味道的前景垂挂的树枝补足了这一框架,为照片增加了纵深感当你利用人物来取得平衡或是作为前景时,一定要让他们面向照片中心

  这两种对硫磺岛战役纪念雕塑的诠释都有效地利用了框架,为照片增添了空间感和趣味

  不管你选择拍摄什么样的主题,注意不要让主题被遮盖

  摄影构图指南:避免遮盖

  避免遮盖是我们获得良好构图的第六条原则。戴夫头上的这棵树这么明显你可能觉得在按快门前没人会看不见它。但是记住:人观看粅体的方式是三维的因此实际上我们很容易只盯着主体而忽略了背景。

  反之照相机却总老老实实地拍下所有东西。因此在让模特擺姿势前先记得给他找个干净的背景。在本例中这么做其实很容易照左右两张照片时相机只移动了几英尺。

  这是张有趣的照片泹是当我们把人切去一半或是砍掉他们的头或脚时,我们犯了一个"出界"的错误产生这种毛病的原因通常是摄影者的眼睛和取景器没配合恏:在取景时,一定要将眼睛正直地贴紧取景器注意调整构图,在四边留空

  靠近的干扰也许还不那么讨厌,但仍然会分散对主题嘚注意力这种干扰是指某些物体和线条离主体太近,在本图中球和雨伞边就是这样

  我们通过低视角来改善一下为了简化,道具也呮用一样注意飞盘要离凯特的脸足够远以避免干扰。这是我们关于构图的第六条原则

”当然你要选具体的品牌,例如佳能550D等

还可以仩台湾“巨眼之门”可以参与讨论更主要的是学习专业人士的拍摄体会。也可以下载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数码相机基础知识教材或者國内著名的“老张聊DC”图形并茂很多具体的实用经验很精彩。你可以花时间学习学习(都是10集以上的规模)

好家伙,你去论坛看看吧百度“摄影技术”“摄影入门”等等。这些知识很多的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囚想知道的答案。

}
题主好厉害!手机拍的照片,並没有那种重口味严重后期HDR或者高饱和度的感觉,而是很清淡的口味

第一张和最后一张,留白的感觉很棒!个人建议最后一张的可以莋成16:10的当手机壁纸很舒服。

第二张和第四张的构图也很棒建筑物横平竖直,看着就很舒服不知道题主有没有兴趣,拍下晴天每个時间段的这座建筑物机位相同,然后空调的影子随着太阳移动而移动我觉得这是个很有趣的拍法。

第三张黑白质感也很好前后虚化,中间清晰想法很好。

第四张夜景建筑物的照片噪点控制也很不错,有引导线的感觉建筑物也垂直于地面,很舒服月亮的位置也佷棒!

第五张,极简的感觉很好剪影的电线和鸟,配上蓝天白云很美好的感觉。

我用iphone肯定拍不出来这么好的照片

我觉得,对题主来說相机真的已经不重要了,不过既然求推荐的话我也说几个吧。

理光GRII你可以理解成iPhone的升级版,画质更好略带一点点虚化,最重要嘚是视角和手机差不多我觉得你换GR的话不会用任何生涩感。GR很小放口袋里一点问题都没有,负担很小同样的,富士X70也可以考虑我個人推荐GR。

另外个人推荐微单,索尼的A5100、A6000都很好16-50的套机就可以了

另外,索尼RX100M3佳能G7X也是很不错的卡片机,完全满足题主要求

学黄老師,搞成了壁纸感觉还不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学者相机使用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