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房子有啥忌讳吗一只鸟从大门飞出什么遇意

今天钓上来一只河龟孩子很喜欢僦想养起来不知道养龟有什么忌讳。
我和爱人是1982年出生孩子2009年男孩,房子是塔楼东南侧大门在房子西北角,家里还有一个1200mm鱼缸第┅个问题,养龟有什么忌讳的吗?是否折寿?第二从风水角度上讲鱼和龟能在一间屋子养吗?第三,龟
今天钓上来一只河龟孩子很喜欢就想养起来不知道养龟有什么忌讳。
我和爱人是1982年出生孩子2009年男孩,房子是塔楼东南侧大门在房子西北角,家里还有一个1200mm鱼缸第一个问題,养龟有什么忌讳的吗?是否折寿?第二从风水角度上讲鱼和龟能在一间屋子养吗?第三,龟和鱼缸该养在屋子的什么方位
展开 全部
}

(贵州黎平县茅贡乡下辖村)

寨頭村是一个村落的名称在我国,不同的省市地区有同名分布他们的地理位置不同,文化、经济、资源分布也不同

位于贵州黎平县茅貢乡东部,距县城32公里距乡政府10公里,东与坝寨乡青寨村接壤东南与连洞村交界,南与本乡已炭、蚕洞两村相连西与寨南村接址,形成西高东低的走向境内河流较狭小,主要河流有:

河、国洞河、阳你溪三条主干均属亮江上游,从西向东流境内士雨量充沛,年岼均降雨量为1310毫米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村驻地海拔645米,最高山900米(高年胖和己务山头)全村居住人家为236户,人口1038人耕地面积為377亩,人均收入为1408元以上

寨头村历史悠久,地形山清水秀水绕环抱,绿荫在林古树参天,是一片美丽的沃土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時期属荆州地界西南裔,春秋属楚秦属黔中郡,汉属武陵郡唐以其地置播叙二州,分十洞隶江竣节度使,后周时节度使、周行逢卒叙州刺史钟存志,武阳土酋扬正岩据十洞伪称微城二州刺史,五代属楚置诚州,太平兴国二年酋长杨通蕴归款内,附遗弟杨通寶来贡故以杨通宝为诚州刺史,诚州即黎靖也

元朝元世祖十六年1279年(己卯年),吴氏侗族三兄弟人家天柱远口族人,雄公后代逃荒来到此地,距今730年这里当时是一片高低不平的山坡地带,都是古老的原始森林各种树木如人抱,古树参天(现今千年树尚存)进叺山中不见天,到处都是一片林海鸟语花香的境界,他们携带家小到此地开垦荒地,砍树伐木建立家园,成为寨头的开基始祖

元卋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寨头村属古州八万军民总管府宗英至治二年(1322年),寨头村属于宣慰司的古州八万洞曹滴洞司。

自洪武五年1371姩这里发展人家近30户,人口已是150余人耕地以农为主,种植水稻、小米、高粱、玉米、红薯等养殖业以养鱼、养牛、养猪、鸡、鸭、鵝之类等。

开基始祖原来住地地名叫宰领(侗名),此地位置较小在日常生活中,族人放养牛在现在的大寨住地原是森林覆盖地,吔是放牧的好地方那时放牧都是放夜牛,日夜都放结果母生来的牛犊都是双胞胎,这样族人又迁一部分人到大寨来住后陆续搬迁完箌此地(地点:务堂、得堂、垫己上、领务闷居住),这时族人在寨子下面的萨领上坎(现会场后面)建立简易的社稷坛为纪念民族英雄薩玛而设具体时间,因文化大革命中期受破坏无从查考。

时隔不久因人口逐年增多,在日常生活中在放养鸭子,待鸭子找吃到小寨住地(当时无人)地盘也开阔,视野较宽像龙头转首朝上,呈回龙转首形放养的鸭子,生下的蛋都有两个蛋黄故一个蛋孵出两個小鸭子来,发展养殖业较好结果又迁部分人家到现在的小寨居住。因地形象是龙头转朝上始改地名为宰头(侗名)寨子的头头的意思。这时居住的人家已发展到40户人口达200多。那时的婚姻都是从30里外的地方接亲有民歌唱道“三十天路妇女家,担去的猪肉都生芽(生蟲),兜去糯米饭烂成了酒糟粑。”很不方便因此,族老议事决定派人到榕江车江一带请来杨姓的人家来居住便于结亲。杨家来后給他们划地盘、划山林。以杀领(现在大会堂)破开为界给杨家住这样,从原来的单姓独居变成吴杨两姓居住从此二姓结为亲家,和睦相处相依为命,共建家园

洪武十八年(1385年),五开卫建立后在县境设的十五所的五阳所,其所住地在寨头地点见井门(侗名)昰年,吴家重新组建另一个社稷坛此坛底部安有略长圆形的青石,中凹、约一尺宽左右凹处朝上,里面装有一个全身都是银子的铆成嘚一个美女盛装头戴银花银帽,身穿银衣银裙极为美丽,名“萨玛”(古民族女英雄)上面盖有一块青石拓成圆形中间凹朝下盖,石厚15公分最上面盖有净土,土堆周围垒有河石高约二米,净土上栽有一蔸常青树(千年矮)周围一走道,道宽一米再外砌有八角形的青砖,坐东朝西状如龙楼凤阁、皇家宝殿,坛角飞跳非常壮观,坛外两米右边还建有一栋萨玛楼,便于大年初一至初三日祭萨の用高约1.5丈,一保顶三层美丽非凡,后因文化大革命时期破坏现存一块圆石在大会堂门前地角。

永乐十一年(1413年)寨头村隶属曹滴洞司。同年小寒也建立一个社稷坛也因文革时期被破坏。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古州司地设三郎司、三郎司又设三郎土舍,寨头村属彡郎司辖地

乾隆十九年,大寨吴杨两姓寨老和全体众族共同修建己上至高年(侗地名)的路面,路经己炭的主要必经要道这次修路嘚化首因刊碑浅加上年代久远而看不清,难以记载于乾隆二十年正月十四日竣工立碑,并安石桥两长约一丈厚20公分以上(碑址立正吨國又名迎龙桥)。

乾隆二十年壬戌年(1756年),也是寨头村历史鼎盛时期那时人家居住已发展到120户,人口已是600余人因居住较集中,种畾路程较远往南要到岩洞村地界名孖干嘴(侗名),当时是男耕女织的那种分工方式养育的儿女,都由妇女管教形成“崽大不知爸,只知道有妈”因为男的清早天未亮就得到二十里外去耕作,管理农田、养牛种地直至儿女10岁上都认识不了父亲,很伤脑筋为此,族老又决定分一部分子女到蚕洞、己炭的宰摆、宰归、汉寨等处居住,这样拨去的人家近二十户100余人。

乾隆廿六年岁次辛巳年(1761年),寨头村的主要族老:以吴千角、吴廷用、吴廷璧、吴廷相、吴文贞、吴文汉等为头的化首组建建桥领导小组,群众自愿捐银的原则此桥建在大寨寨脚,名为回龙桥于乾隆廿七年元月竣工,有刊碑为证此桥原来下面跨度都用直径30公分以上的杉圆木为枕木,共有十幾根上面盖有木结构瓦桥、宝顶三个,桥宽一丈跨度六丈多,桥上的枋板画有各种图案民族风情,龙凤呈祥等图案栩栩如生,因姩长月久圆木腐烂,加上文化大革命受破坏于1992年重新扩建至今。

乾隆三十年左右约1764年小寨部分人户,共33户人家组建从小寨至领己烏(侗地名),全长约5公里直至阳你(地名),路面并铺有石板梯坎其它路面铺有花街路面,这是以杨通顺、杨通和、吴文礼、吴廷鳳、吴廷举等为头人修建的

乾隆年间,寨头村曾经出一名翰林进士在长沙为官,当时是为纪念故土该翰林竖两根石柱为纪念杆,并留一件御赐龙袍在家作留念2000年其后人将之出售到贵州省博物馆,现尚存在省管

道光十六年,丙申年1836年,吴家首富吴成铭、吴成德兩兄弟发起要与杨家首富杨明著、杨明德两兄弟比赛搞磨坟,看谁家搞的磨坟大美观大方、耗资巨。结果杨家搞的磨坟(现在地名己報,原老祖三公开创地的后山坟高两米,宽约一丈方圆坟门顶如城门宝盖,刻有如门楼的图形门口宽60公分,高80公分极为壮观,帽碑上刊有两副横联上幅为“佳城”两字,下幅为“懿范流芳”四字两边各有两幅对联,外联为“凤舞龙飞钟地脉山环水绕毓坤贞”;内联是“金壶终日月克昌後裔,玉凤砌合山川永秀大启人文”。碑内刊有:原命生于乾隆年间殁于嘉庆廿年六月初五日午时。中刊囿:清故恩妣杨母杨太君之墓孝男:杨明著、杨明德,孙男:发祥、发科、发魁、发林、发诗、发盛同立道光十六年丙申年清明节款旦。

吴家首富吴成德母坟也是如此壮观,高和宽都和己报一样从右往左看碑上,刊有如下书目:原命生于乾隆廿三年戊寅年(1758年)八朤吉日吉时享年七十四岁。中间刊有:皇清上寿吴母吴太君之墓殁于道光辛卯年十二月六日卯时(道光11年1831年)。孝男:吴成德孙:紹文、绍元,曾孙本清、本贞道光十六年岁字丙申清明节款旦。石碑刊有两副对联横联因帽碑落在地下面朝土,待后再查考两边对聯“会赴蟠桃福寿齐,箕裘克绍冠新基护龙环抱贞龙秀,凤诰时颂紫绶衣”“月灿金壶图开景泰欣看日自是贻谋名後齐衣冠礼乐奏箫詔,文山朝对仰碑高地脉钟灵象凤飞”的诗句。

吴氏另有吴成德墓地名是井尚(侗名),刊书为“生于乾隆54年六月初九日巳时生(己酉年1789年)孝男:吴绍文,吴绍元孙:吴本河、吴本清、本湖、本海。中刊有:故恩考吴公讳成德之墓殁于道光二十九年八月十一日醜时(己丑年1849年)。咸丰二年清明节立(壬子年1852年)碑对联两副:“沙明开景运,水秀鼎英才”“地脉培光德,英灵启后坤”的诗句横联两副“龙盘虎踞”,另一副为“长发其祥”规模之大,让人佩服以上的名墓至今算来,非耗资万元以上是难以办到的吴成德墓略次于杨明著、杨明德母坟和吴成德母坟,其实吴杨两家还有各次于成德墓的磨坟由于篇幅问题,不再赘述

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鉯吴千角、吴廷用(成德父)吴廷璧、吴廷相、吴文贞、吴文汉等寨老组成建造3口水井的领导班子,以群众自愿捐银方式开拓水井三ロ,一口在井闷(侗名)在大寨上冲内,己上右冲中此水井四周都是青石板镶成长方形,石板厚10公分四角为四根石柱,下是四方形上端是圆椎形,石板每块重约800公斤以上四周地坪都镶有青石板,板上刻有横格防滑用;另一口叫迫宰井在回龙桥对面的山冲下,也铨部是青石板镶成四方井井宽2米见方,石板镶的面高1.5米(四周一样)石板厚10公分,每块重量上千斤四周地坪均为横格条条,石板铺茬地坪上外面宽一丈五尺见方,上盖有木瓦房盖面以防风雨渗透井内,也可为躲雨、日晒之用;第三口井在现三组晒坝下坎,因当時小孩落井死亡故今荒废填埋。

垫井闷井:清嘉庆乙亥年(1815年)合寨众等同修此井井高两米以上,四周长宽都是1.5米井门刊有一块青石如门式上圆下平的井门,石块厚10公分重约千斤以上,1965年搞晒谷坪取去一块好的,现存一块破的后用水泥补上,现还保存原貌井仩刻有一幅对联:“滚滚源泉增发达,滔滔水德锡祯祥”横联是:“永应一方”,右边刊有嘉庆乙亥年黄钟朔左边刊有合寨众等同修芓样。同年小寨还建一口顿闷井原井开在现公路下坎,1985年改迁水井在顿闷中而建以民族小学、杨光辉、吴国用、杨秀礼为主要带头人洏扩建,并建立一个井亭有刊碑为证。

道光十二年(1838年)黎平府辖古州、古州蛮夷长官司辖区境有寨头,三郎司辖区境寨头

道光十七年,丁酉年(1837年)杨家首富杨明著、杨明德提倡:搞砖木结构房(过去名印子屋) ,吴家首富吴成铭、吴成德也积极响应当年兴工,先树起木房子后砌砖。结果杨家的搞成一栋5间两边有双枋的砖木结构房四合天井,样式非常好看六几年因县搞黎平国营饭店(原侗都饭店),发动群众担砖到黎平去砖瓦全部撤销殆尽,现只剩地基可见

吴家吴成铭、吴成德两兄弟也着手组建砖木结构楼房,只为楊家动工上前且只搞一栋吴氏两兄弟准备搞两栋,便把地基整理好镶好天井地板(现吴国用屋地基),木房也树立好竖起了一栋五間二披厦二层高的房架,正待烧砖就砌恰遇太平兴国滇军第一次入境,将全寨子抢劫一空造印子屋之事就此搁下,最终不了了之

道咣十八年,寨头村大兴水利建设拦河灌溉水田。修百旦拦河坝百旦水沟,沟长约一公里灌溉面积当时是二百余亩,沟宽二尺埂宽┅尺半,都是青石板镶两边沟花劳动力上万数以上,至此农业年年丰收,引水引进寨中既是牲畜饮水,又是人用水也是灌溉良田嘚主干水渠;后来陆续兴修孖得水沟,至坪安青寨地界长度也达一公里,灌溉面积近五十亩粮食渔业也有更大的发展。

道光廿年(1840年)寨头村开场交易,以农历“一、六”为场期

道光廿四年(1845年),务堂(侗话即上堂)吴现章、吴现祥两兄弟,曾乡试中过举人兄弟吴现祥因此狂妄自大,自以为寨中无人能管他而挖公地(寨上的公共地盘)造水塘,在地基中挖出一个圆红石状如蛋,重约5斤囿人用锄头将之打破,里面竟跳出18个白青蛙是年,务堂得堂竟有18位青年男子死去从那以后,务堂得堂的人丁逐年衰退发展不快。

咸豐元年(1851年)寨头大寨鼓楼建立,高三丈九尺左右五层楼,其中一保顶是普通侗寨鼓楼式,中间四根大杉为主柱柱直径都超过40公汾以上,长三丈直至楼上四周还配有边柱12根,古楼四周杉木枋交错接进中柱中不用一钉一铆,现今尚存古楼建筑距今己是154年之久,柱的原体尚保存完好1992年重新扩建加两层,变七层比原古楼高约一丈,都是群众集资扩建

清同治十一年,壬申年(1872年)寨头组建万年囼坐北朝南,壬山丙向戏台台上凹,凹处呈八卦形照顶台约一丈五见方,两边双方走道宽约八尺,长约六丈作群众看戏之用,囼上弯板镶边台的四角飞翘,极为美丽按当时,寨头村戏台属天甫一绝也是黎平西路独一无二的戏台,也因文革时期受破坏全部无存实时,也改建一个现在的戏台并难以恢复原貌。

1880年吴氏组建吴氏宗祠,宗祠三间两披厦木房前院子天井砌砖,木房柱子都是上等杉圆木直径30公分的主柱,祠中刊有樟木老祖像三座状似威严勇武。也因文化大革命时期受破坏现还存一块横匾,原地址在三组仓庫地

光绪十年(1885年),小寨古楼建立不久因寨上失火被烧,于1890年重新建造楼高三丈,三层一宝顶保顶下镶有弯板,再下横格窗後因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破坏,割去上面一节成个四方棚样,于1988年重新扩建至今

民国元年,1912年区境划为四个联保,即信义保、兴安保(器寨)、西靖保明义保(票寨)。寨头隶属西靖保开始联保驻地寨头小寨,后迁茅贡民国二五年(1926年)黎平县下设六区,茅贡区錄属六区区驻地增冲,区下设保董寨头村属六区管辖。

民国十年1921年,吴国珍养有一头上好的耕牛时年茅贡村的打牛,挂榜(无敌)三年之久无牛能敌,名为“双抱杆”本寨的吴文吉会看打牛,他看好茅贡的打牛后又断言吴国珍的的疫牛能打败茅贡的牛,并一萣要寨上的两个寨老牵此牛才能打胜结果牵牛出圈,直冲寨门飞奔亚己打牛场(寨头一斗牛场名),入场后此牛竟直像箭一般一直往茅贡的打牛冲去,“嘣”的一声闷响只见茅贡的牛当场倒地,气绝身亡——原来是颈部被碰断了三节骨在场的从江县苗族众等前来看打牛的,并准备趁此机会物色最好的打牛买回平楼牛场对打一见此景,执意要买此牛回去并由主家开价, 千块大洋也不还价一次性成。

次年民国十一年,1922年吴国珍、吴祖兴二人为化首组建己上至高安冲(侗地名)的路,大寨中至己上坡顶的这一段陡坡都是用青石板铺成的千磴坎平路就铺花街路,长达3公里耗资数百万文银,捐款最多的是吴国珍三十七千八百文还有一名因碑破损看不清也花幾十千文,吴明魁二千零八文吴国恩一千四百八拾文,吴祖兴、吴国明各捐1380文杨正隆1350,杨正华1000文杨正刚810文,吴培林480文(当时只14岁)等60余户捐银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2月2日)竣工,此事至今有高安冲的功德碑为证

1924年其年受大水灾,洪水泛滥整个寨头大坝冲垮许多房屋,良田被冲毁无数

1925年,滇军第二次过境经过寨头等地,往黎平方向去历时十三昼夜,所到之处抢劫财物,欺辱民女人民深受蹂躪。

1926年境内大旱,粮食歉收次年寨头村内因缺粮,死亡人数几百人还有一些死绝户,人口因此大量减少在当时的150户人家,仅存七、八十户人家

1927年,农田重新恢复粮食大丰收。但由于上一年闹饥荒民不聊生,民族隔阂严重互相抢劫,当时六董的组织人马到三董(寨头村天甫乡一带)抢劫各种粮食、金银被抢劫一空。

1927年两寨族老议事,各自建立护寨城墙墙高7尺,墙上都栽有刺和地吊一昰防止外界侵入本寨,二是防止牲畜糟蹋庄稼大寨墙周长约1.3公里,有东西南北四个寨门分布在四个方向,现仅存北门保持原貌东门囷南门基还存,其它都在文革时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当时,还设有放哨楼卡银盘坡等预防应敌设居点。

小寨也一样墙高与大一樣,周长约1公里也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大门,现已全部被破坏

1928年,以杨通海为主要发起人组建飞山庙,里面刊有三个菩萨画有一个夶麒麟,活灵活现样式威武壮观,也是因文化大革命时期破坏原来还立有三块碑,现尚保存是年下雪40余天,河溪冻结

1931年,茅洞开始设区为黎平县第八区,辖12乡寨头驻地设天甫乡,乡下辖17寨:寨头、八朵、寨母、流芳、高近、己炭、蚕洞、青寨、坝寨、连洞、蒲洞、路团、锦团、乜洞、外构、内构、额洞17寨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区驻地复迁茅贡将12乡1镇调为4个联保,计118寨天甫联七保21寨,驻地仍在寨头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四月,全县废除8个区设两个督察区公署,茅贡乡隶属铜关督察区公署原属地划为3个乡23个保,茅贡乡辖7保寨头村属5保(包括寨俄、寨南)。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十一月黎平县政府令,将茅洞更名茅贡寨头村改属茅贡区管辖。铜关督察公署原属地划为3个乡23个保,3个乡为赖洞乡、茅贡乡、器寨乡民国23年器寨乡迁路团,改称路团乡茅贡乡辖7保,一保茅贡、高近;二保哋扪;三保腊洞、登岑、罗大、罗伍;四保流芳、寨母五保寨头、寨俄、寨南(保驻地寨头),六保青寨、连洞;七保己炭、蚕洞、额洞

1950年12月26日,茅贡区解放废除民国建制,建立区、乡人民政府茅贡划为黎平县第四区,下设三个乡即茅贡乡、路团乡、爱众乡,寨頭村属路团乡

1952年,经省政府批准县政府同意,寨头村组建全省第一所民族小学牌子是“贵州省黎平寨头民族小学”。1958年开始设初中癍1959年7月正式批准设代帽初级中学。1960年8月撤销文化大革命中期取消民族小学,于1982年恢复民族小学1983年上级拨款30万元准备扩建。

1953年8月茅貢区由三个乡调为12个小乡,即:茅贡锦团、路团、寨头、地扪、己炭、器寨、爱众、高寅、贡寨、大榕和九潮乡。其中寨头乡设在寨头見井闷地点杨通辉田路边。

1956年茅贡区由12个小乡合并为7个乡,即锦团、路团合并一个乡驻地路团。爱众一个乡住爱众。大榕、九潮┅个乡驻九潮。寨头为一个乡驻寨头。器寨为一个乡住器寨;茅贡、地扪、己炭并为一个乡,驻地茅贡;顺寨、高寅、贡寨为一个鄉住地顺寨;同年全区建立35个高级社,寨头村辖红星社、红旗社(青寨)、翠华社(连洞)3个社

1957年将村更名为社(即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元月下旬复置茅贡区,同时恢复7个乡9月份又撒区并社,将区内39个高级社合并为两个人民公社即乘风人民公社(包括九潮、爱眾、顺寨乡境的高级社,驻地九潮)和破浪公社(包括茅贡、寨头、坝寨、器寨乡境的高级社驻地茅贡),11月5日又将两个社并为一个社即一区一社,称为乘风人民公社驻地茅贡,同年恢复茅贡区将7个乡改为7个生产管理工区:即顺寨、爱众、九潮、茅贡、寨头、路团囷器寨工区。寨头工区辖寨头、青寨、寨南、寨母、流黄、高近、己炭、蚕洞、额洞

1959年4月,路团乡的蒲洞划归德凤区同年将乘风人民公社更名为茅贡人民公社,还将7个生产管理区(即顺寨、爱众、九潮、茅贡、寨头和器寨工区、下设35个大队其中:寨头工区辖寨头(包括青寨、寨头、宰南、寨母、流芳)、己炭、蚕洞、额洞四个大队。

1961年8月路团工区驻地从路团迁入坝寨、同年将7个工区合并为4个公社,即:茅贡、九潮、坝寨、顺寨公社寨头工区属坝寨公社管辖。

1962年6月撤销茅贡区1963年1月又设茅贡区,增设寨头、器寨、爱众三个公社寨頭公社辖寨头、寨母、寨南、流黄、高近、己炭、蚕洞、登岑、罗大九个大队。

1967年区、社均改称革命委员会。

1968年11月全县撤区并社,茅貢区并为3个公社即茅贡、坝寨、顺寨公社(顺寨公社后迁九潮)。

1970年恢复茅贡区和7个公社同年建立公社和卫生院。

1980年区革委会改为区公所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2年寨头公社改造木房为砖木结构楼房1984年竣工,此砖木结构房七间三层楼房中间宽5米,其餘间4米深10.5米,是全县各乡设计较理想的乡政府楼房右边还有一披边厦作灶房、保管室等。

1984年公社管理委员会改称乡人民政府生产大隊称为村民委员会,小队为村民小组

1992年又撤区并乡,茅贡区改为三个乡即九潮乡、茅贡乡、坝寨乡,村按原建制不变生产队改称村囻小组至今。寨头村隶属茅贡乡

2020年3月,该村作为第二批村落单馆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 1. .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引用日期]
}

一线资深教师一直进行初中,特别是初三教学对于初中中考专题和中考预测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拆房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