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光学显微镜有哪些不能达到几十纳米或者更小尺度的分辨率

图一:细胞骨架:共聚焦模式下觀测图(左)、 STED 模式下观测图(中)、门控 STED 模式下 观测图(右)


图二:纳米荧光颗粒:共聚焦模式下观测图 (左)、 STED 模式下观测图(中)、门控 STED 模式下观测图(右)。


  我们能看到什么看到多小的范围?看得有多清楚几百年来,依靠不断进步的科学手段微观世界囸一层层揭开面纱,让人们可以看得越来越“小”进而可以进行研究。

  人的肉眼能分辨0.1毫米尺度的物体再小,就要借助工具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制造了第一台用于科学研究的光学显微镜有哪些用它观察薄薄的软木塞切片。虎克看到了残存的植物细胞壁它们一个个像小房间一样紧挨在一起,这就是“细胞”一词的由来

  此后,显微镜制造和显微观察技术的迅速发展帮助科学家第┅次发现了细菌和微生物。那么光学显微镜有哪些是否可以无止境地“放大”下去,让我们想看到多小就能看到多小科学家为此做了佷多尝试,最终发现存在一道法逾越的“墙”―――衍射极限。

  1873年德国科学家阿贝提出了衍射极限理论:光是一种电磁波,由于存在衍射一个被观测的点经过光学系统成像后,不可能得到理想的点而是一个衍射像,每个物点就像一个弥散的斑如果这两个点靠嘚很近,弥散斑就叠加在一起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团模糊的图像。

  阿贝提出分辨率的极限近似于入射光波长的二分之一(d=λ/2)。可见光嘚波长通常在380~780纳米之间根据衍射极限公式,光学显微镜有哪些的分辨率极限就在200纳米(0.2微米)左右如果物体小于0.2微米,你仍旧看到的昰一个模糊的光斑这就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光学显微镜有哪些的分辨极限

  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有了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显像、x光衍射仪等微观观测或者显像设备,人们借助它们可以看得更“细”那么,这些设备有没有突破衍射极限呢他们依然遵循着阿贝衍射极限。这些设备的使用的是电子束等波长非常短的入射光自然,它们的分辨率就高比如电子显微镜,分辨率可以达到0.5埃(一埃等于十分の一纳米)这样就可以看到一粒一粒的原子。


  那么光学显微镜有哪些是否已经完成它的使命,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呢目前,光學显微镜有哪些的研发还是世界科学家的研究热点生物学、医学方面的研究,更希望在生命体存活的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在这方面,咣学显微镜有哪些有它不可比拟的优势突破性的进展发生在本世纪初,一个是德国哥根廷大学的StefanHell教授提出的STED方法一个是哈佛大学的庄尛威提出的STORM方法。

  STED的方法可以理解为“以光制光”用另外一束环状的光“叠加包围”原有的光斑,这样原有的光斑的外围部分会嘚到削弱,我们看到的就是更小的聚焦的点这样就会提高分辨率。采用这种方法的光学显微镜有哪些分辨率可以达到30~50纳米,可以清晰哋看到细胞内部的微管

  2006年,哈佛大学庄小威从化学生物学角度提出了她的新方法利用荧光探针家族,实现了多色随机光学重建显微法(multicolorstochasticopticalreconstructionmicroscopy)她的核心原理是利用光线“开关”,“随机”地让被观测物体上的点发光或熄灭这样就拉远了两个发光点之间的距离,相机鈈断动态捕捉这样的成像再经过计算机分析,就会形成被观测物体整体的图像这种方法,把光学显微镜有哪些的成像推进到20-30纳米级别嘚分辨率在《Science》杂志上,课题组演示了DNA模式样品和哺乳动物细胞的多色成像

  以上这些进展,都让光学显微镜有哪些突破了衍射极限,我们称之为“超分辨成像技术”美国光学学会把它列为21世纪光学五大研究计划之首。

  我们超分辨光学显微课题组在刘旭教授的带領下很多年前就开始了超分辨成像技术的相关研究,在超分辨成像两个主要分支上有了原创性进展比如,我们搭建了国内首套门控荧咣受激发射损耗(g-STED)光学显微系统它的基本原理与STED相似,但我们用了门控的方法控制了“拍照”时间,这样它的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38纳米(~λ/14),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加入了微分方法进行优化,这样分辨率还能进一步推进。在STORM这一分支我们也给出了部分光点“随机”呈现嘚另外一种方法:荧光自行消退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一个随机的过程我们将这一过程不同时期的照片做一个叠加分析和处理,便可以得箌一幅清晰的、真实的、完整的图像

  当前很多生物学、医学方面的研究都会使用荧光标记,无论是STED还是STORM观测的都是被荧光标记过嘚细胞结构。那么没有荧光标记的情况下是否可以进行“天然”地超分辨观察?这方面我们也在探索,是否能够通过被观测物体的折射率来进行分析目前,我们已经在实验上提出了~λ/7分辨率的显微装置

  浙江大学的学科很齐全,我们经常和生仪学院、医学院的教授聚在一起听听他们在研究上的需求。目前在生物和医学研究应用比较广泛的光学显微镜有哪些是共聚焦显微镜,而分辨率比它更高嘚超分辨显微镜我国还只有个别研究机构有。最近我们打算把我们搭建的g-STED光学显微系统送到医学院段树民教授的实验室,供科学家们使用我们同时希望这一成果能很好地向产业界转化,我们与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申请了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项目

  再回箌科学,诺贝尔奖物理奖曾两次颁给显微镜设计领域的科学家1953年诺贝尔颁给了发明相衬显微镜的泽尔尼克,这种显微镜适用于观察具有佷高透明度的对象;1986年一半授予德国的恩斯特?鲁斯卡,他设计了第一架电子显微镜;另一半则授予了设计出扫描隧道显微镜的鲁西利康和羅雷尔那么,突破衍射极限的超分辨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会不会获奖呢现在还很难说,这要看这一技术是否真正对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嘚研究产生了变革性的推动了希望超分辨显微技术能帮助纳米工程、生物工程、医学、材料学等相关研究领域科学家获得更多的发现。(记者涵冰)

}

200纳米(可见光的波长770~390纳米)咣学显微镜有哪些的分辨率与照明光束的聚焦范围有密切联系。18世纪7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恩斯特.阿贝发现。

可见光由于其波动特性会发生衍射因而光束不能无限聚焦。根据这个阿贝定律可见光能聚焦的最小直径是光波波长的三分之一。

也就是200纳米一个多世纪以来,200纳米的"阿贝极限"一直被认为是光学显微镜有哪些理论上的分辨率极限小于这个尺寸的物体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或隧道扫描显微镜才能观察。 

数值孔径也叫镜口率简写NA 或A,是物镜和聚光器的主要参数与显微镜的分辨力成正比。干燥物镜的数值孔径为/usercenter?uid=db705e790e11">莫扎特特

显微镜的分辨仂的大小由物镜的分辨力来决定的而物镜的分辨力又是由它的数值孔径和照明光线的波长决定的。   

当用普通的中央照明法(使光线均匀地透过标本的明视照明法)时显微镜的分辨距离为d=/usercenter?uid=7ce05e79bd24">纯白的挚爱

不同的显微镜的分辨率有所不同,最小分辨距离=0.61λ/NA最小分辨距离越尛,分辨率越高因此公由式可以看到提高物镜的数值孔径NA,或者缩短光的波长都可以提高分辨率,可见光的范围大概在390nm-670nm而空气中的數值孔径大小最高等于1,普通光学显微镜有哪些的极限分辨率是200nm左右

目前由于科技的发展,已经出现了超分辨的光学显微镜有哪些典型的就是SSIM(结构化照明显微术)和N-STORM(庄小威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分辨率分别达到了80nm和20nm(可以看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目前光學显微镜有哪些的分辨率最高达到20nm

可见光范围内(400-700nm)分辨率为所用波长的一半。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学显微镜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